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车蓄电池亏电问题攻关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翠艳 胡建成 湛先好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第14期225-227,共3页
蓄电池是汽车上非常重要的装置之一,它不仅是汽车启动的电源,还负责为汽车全车电器供电。文章重点介绍了整车蓄电池亏电问题的分析解决,并指导用户正确使用车辆,减少蓄电池亏电问题。
关键词 汽车蓄电池 亏电 静态电流 长途运输
下载PDF
未来的汽车用铅酸蓄电池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琰 张立华 吴喜攀 《蓄电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0-136,共7页
燃料经济、生态、性能、安全和舒适等特性将促使许多新型电系统产生。因此,对汽车用蓄电池的要求也将显著提高,例如有关可靠性、浅循环寿命、充电接受和在部分充电状态下高倍率放电(HRPSOC)运行的要求。人们期望铅酸蓄电池技术继续在这... 燃料经济、生态、性能、安全和舒适等特性将促使许多新型电系统产生。因此,对汽车用蓄电池的要求也将显著提高,例如有关可靠性、浅循环寿命、充电接受和在部分充电状态下高倍率放电(HRPSOC)运行的要求。人们期望铅酸蓄电池技术继续在这种应用中起主要作用。与传统的起动—照明—点火(SLI)蓄电池相比,在改善性能和使用寿命两方面已经取得或即将取得显著的技术进步,开发设计出许多新型蓄电池。车内储能装置的系统集成化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超级电容器可延长铅酸电池的寿命,保护负极板免于高倍率放电和充电。蓄电池监测、蓄电池管理等系统会为更主动的蓄电池运行策略创造条件,同时改善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在一只铅酸蓄电池无法单独满足不断提高的要求的情况下,双储能系统有可能提供车辆所需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用蓄电池 高倍率部分充电状态(HRPSOC) 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池 蓄电池监测系统 双储能系统
下载PDF
汽车蓄电池管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孔伟伟 杨殿阁 +1 位作者 李兵 连小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581,共6页
针对汽车蓄电池的使用工况特点,基于安时积分法、开路电压法等经典蓄电池状态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电池电量计算方法,对蓄电池全工况使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汽车用电器特点,合理规划汽车用电,防止电池过度放电,实现车... 针对汽车蓄电池的使用工况特点,基于安时积分法、开路电压法等经典蓄电池状态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电池电量计算方法,对蓄电池全工况使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汽车用电器特点,合理规划汽车用电,防止电池过度放电,实现车载蓄电池的亏电保护,保证汽车常温起动能力。最后,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蓄电池 状态监控 荷电状态 亏电保护 起动能力
下载PDF
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剖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轶嵩 赵俊玮 +1 位作者 乔洁 刘永涛 《汽车工程学报》 2018年第2期97-103,共7页
研究美国、日本、德国等循环经济产业较发达国家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总结并借鉴其先进发展经验,从我国专项立法、产业信息、市场模式、技术难点等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在展望我国动力电... 研究美国、日本、德国等循环经济产业较发达国家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总结并借鉴其先进发展经验,从我国专项立法、产业信息、市场模式、技术难点等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在展望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未来体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人才链、周期链、责任链、空间链和价值链入手,提出促进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 问题剖析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新型钒基新能源汽车电池合金的储氢性能与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酉方 赵越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6,共4页
对汽车电池用铸造钒基V_3TiNi_(0.56)合金和V_3TiNi_(0.56)Y_(0.1)Co_(0.1)新型合金试样进行了铸造试验,并进行了储氢性能、电化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与V_3TiNi_(0.56)合金相比,V_3TiNi_(0.56)Y_(0.1)Co_(0.1)新型... 对汽车电池用铸造钒基V_3TiNi_(0.56)合金和V_3TiNi_(0.56)Y_(0.1)Co_(0.1)新型合金试样进行了铸造试验,并进行了储氢性能、电化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与V_3TiNi_(0.56)合金相比,V_3TiNi_(0.56)Y_(0.1)Co_(0.1)新型合金的最大吸氢量从3.13%增大到3.88%,充放电循环20次后放电容量保有率从23%增大到91%,合金的枝晶臂细化、枝晶间距变小,合金的储氢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合金元素Y和Co的添加,有利于提高汽车电池用铸造钒基V_3TiNi_(0.56)合金的储氢性能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电池 V3TiNi0.56Y0.1Co0.1钒基新型合金 储氢性能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GGAP-RBF神经网络的多参数纯电动客车蓄电池荷电状态预测 被引量:8
6
作者 赵轩 马建 +1 位作者 刘瑞 汪贵平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126,共11页
为了准确预测纯电动客车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提出了基于广义生长剪枝径向基函数(GGAP-RBF)神经网络的多参数纯电动客车蓄电池SOC预测模型。首先以蓄电池端电压、放电电流、环境温度和循环次数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参数建立GGAP-RBF神经... 为了准确预测纯电动客车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提出了基于广义生长剪枝径向基函数(GGAP-RBF)神经网络的多参数纯电动客车蓄电池SOC预测模型。首先以蓄电池端电压、放电电流、环境温度和循环次数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参数建立GGAP-RBF神经网络蓄电池SOC预测模型,然后以不同放电倍率、环境温度和循环次数的蓄电池放电试验数据作为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并建立了蓄电池仿真模型和纯电动客车整车仿真模型,最后进行了城市道路循环行驶工况(UDDS工况)下单体蓄电池放电试验和纯电动客车40km·h-1等速行驶续驶里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UDDS工况下,SOC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均方根误差为0.026 4,平均绝对误差为0.020 6;纯电动客车40km·h-1等速行驶工况下,SOC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均方根误差为0.039 9,平均绝对误差为0.031 3;表明所建立的蓄电池SOC预测模型在各种工况下均能精确预测蓄电池S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荷电状态 广义生长剪枝径向基函数 蓄电池 纯电动客车
原文传递
汽车免维护蓄电池充电接受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柴树松 《蓄电池》 2003年第2期55-59,共5页
充电接受能力是汽车蓄电池重要性能之一 ,汽车蓄电池充电接受能力差表现为放电容量逐次减少、深放电后充电困难、充电的水耗增加以及寿命短等 ,实际上 ,充电接受能力与许多性能指标相关 ,并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板栅合金、添加剂、固化、... 充电接受能力是汽车蓄电池重要性能之一 ,汽车蓄电池充电接受能力差表现为放电容量逐次减少、深放电后充电困难、充电的水耗增加以及寿命短等 ,实际上 ,充电接受能力与许多性能指标相关 ,并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板栅合金、添加剂、固化、化成以及电解液密度等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找出了一些影响充电接受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 :增加正板栅的锡含量 ,特别是当锡含量大于 1%时 ,蓄电池充电接受能力明显提高 ,会显著提高长期放置后 ,放电再充电能力 ;电解液的密度与单体开路电压有着E =0 84 +d的近似关系 ,因此 ,密度高 ,开路电压高。在恒压下充电 ,恒压值与开路电压之间的差值缩小 ,充电能力变差 ;负极铅膏中添加剂对充电接受能力有大的影响 ,添加木素比腐植酸的电池充电接受能力差 ,1— 2酸对充电接受能力有负面影响。固化参数的控制、化成状态对充电接受能力有一定影响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和调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免维护蓄电池 充电接受能力 放电容量 板栅合金 添加剂
下载PDF
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转矩分配策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付翔 袁雷 纪剑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针对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发动机万有特性和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为依据,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的逻辑门限的转矩分配控制策略。利用CVT传动系统传动比可连续变化的特性调整发动机工作在高效区,根据发动机万有特性图划分动力系统的... 针对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发动机万有特性和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为依据,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的逻辑门限的转矩分配控制策略。利用CVT传动系统传动比可连续变化的特性调整发动机工作在高效区,根据发动机万有特性图划分动力系统的工作区间,确定了各工作区间临界阈值参数,制定出整车动力系统控制规则,实时切换了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在不同工作模式下通过确定发动机、驱动电机的最佳工作区对整车需求转矩进行了合理分配,达到提高动力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的目标。最后对具有相同动力系统的传统车和该混合动力汽车分别进行了经济性仿真,基于Cruise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提出的转矩分配控制策略进行了联合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能量平衡的逻辑门限的转矩分配策略能够在满足整车动力性的前提下,改善发动机的工作点,增加在高负荷区工作的概率,降低燃油消耗量,提高整车的经济性,并保持动力电池组SOC的波动在高效区内,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转矩分配 联合仿真 动力系统 逻辑门限 工作模式 电池SOC
原文传递
电动汽车电池温度一致性与驾驶行为关联特性研究
9
作者 张晖 李少鹏 丁乃侃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6-230,共15页
为实现融合车辆运行状态的电池温度不一致性的精准评估诊断,设计并开展电动汽车自然驾驶试验,利用长周期、精细化的车辆运行数据,从微观运行片段的角度探究了电池温度一致性与驾驶行为的关联特性。通过驾驶人踩/松踏板的驾驶行为将车辆... 为实现融合车辆运行状态的电池温度不一致性的精准评估诊断,设计并开展电动汽车自然驾驶试验,利用长周期、精细化的车辆运行数据,从微观运行片段的角度探究了电池温度一致性与驾驶行为的关联特性。通过驾驶人踩/松踏板的驾驶行为将车辆运行过程划分为A、B、C、D四类微观片段。分别针对4类片段,通过计算最大信息系数(Maximum Information Coefficient, MIC)得到了各驾驶行为参数与探针温度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Probe Temperature, VCPT)的相关性,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驾驶行为参数对VCPT的重要性及影响机理,利用数据分组统计计算了驾驶行为参数对VCPT的量化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驾驶行为参数与电池温度一致性具有弱相关性,且其对电池温度一致性的影响是非线性且非单调的;总体上车速类参数与电池温度一致性的相关性强于加速度和踏板类参数;对VCPT回归预测最重要的4项驾驶行为参数中,4类片段下均包含最大车速,B、C、D三类片段下均包含最大负向加速度;相比于高车速和高车速波动,高减速度驾驶行为引起的温度不一致性增幅是最显著的,4类片段下VCPT促进效应最显著的驾驶行为参数分别是最大负向加速度、平均负向加速度、最大负向加速度、车速标准差,其参数值85%分位点以上对应的VCPT均值比15%分位点以下的分别大9.44%、20.36%、13.05%、16.37%。研究结果可以支撑基于驾驶场景自适应阈值的电池温度不一致性评估诊断方法的提出,进而提高电动汽车电池安全预警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电池安全 最大信息系数 电池温度一致性 电动汽车 驾驶行为
原文传递
汽车电池用La-Mg-Ni基储氢合金的元素替代及电化学性能
10
作者 王飞 李丽君 +1 位作者 梅琼珍 李振坤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4,共5页
采用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La_(0.7)R_(0.1)Mg_(0.2)Ni_(3.35)Al_(0.15)(R=La/Nd/Sm)储氢合金,研究了稀土元素Nd/Sm替代La对储氢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d或Sm替代La时,储氢合金物相组成未发生改变,仍由LaNi_(5)、(La... 采用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La_(0.7)R_(0.1)Mg_(0.2)Ni_(3.35)Al_(0.15)(R=La/Nd/Sm)储氢合金,研究了稀土元素Nd/Sm替代La对储氢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d或Sm替代La时,储氢合金物相组成未发生改变,仍由LaNi_(5)、(LaMg)_(2)Ni_(7)和(LaMg)_(5)Ni_(19)相组成,但储氢合金中LaNi_(5)相和(LaMg)_(5)Ni_(19)相丰度会增加、(LaMg)_(2)Ni_(7)相丰度减小。R为La、Nd和Sm时储氢合金的最大放电比容量均在第2次充放电循环时获得,分别为377 mAh/g、382 mAh/g和376 mAh/g;采用Nd或Sm替代La,储氢合金高倍率放电性能、24 h荷电保持率和充放电循环100次时的容量保持率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且R为Nd时储氢合金的相应值最大。采用Nd或Sm替代La会使得储氢合金的交换电流密度、氢扩散系数增加,储氢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与交换电流密度和氢扩散系数变化趋势一致,表明储氢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由交换电流密度和氢扩散系数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稀土掺杂 La Nd Sm 元素替代 相结构 电化学性能 汽车电池 La-Mg-Ni
下载PDF
宽温度环境下基于迁移模型的锂电池组SOC估计
11
作者 申江卫 刘伟强 +2 位作者 高承志 陈峥 刘永刚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3-396,共14页
锂离子电池组内单体不一致性以及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给其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精确且高效估计带来挑战,而传统方法往往忽略电池不一致性影响或者计算复杂度高,难以对电池组进行高效且精确的SOC估计。为提升实际使用环境下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组内单体不一致性以及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给其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精确且高效估计带来挑战,而传统方法往往忽略电池不一致性影响或者计算复杂度高,难以对电池组进行高效且精确的SOC估计。为提升实际使用环境下锂电池组SOC估计精度和效率,开发了一种基于迁移模型的锂电池组SOC估计方法。首先,在传统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参数辨识、SOC与模型参数关系曲线拟合等工作完成迁移模型搭建,以此来应对温度变化对模型参数的影响并降低重复建模所需的工作量;之后,结合V_(min)+V_(max)模型(V_(min)+V_(max) Model, VVM)对电池组SOC进行了表征,充分考虑电池不一致性影响并且减少了电池组SOC估计的复杂程度。同时在电池组SOC估计的过程中融入权重因子,调整电池组输出SOC,防止电池组出现过充过放现象,保证电池组的使用安全;最后,设计开展了不同温度以及变温状态下的电池组试验测试,对电池组中单体级及模组级SOC估计精度进行了验证,并与传统的电池组SOC估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几种不同温度下的单体及模组SOC估计结果均保持较好的计算精度;在变温状态下,电池组SOC估计方法仍然具有较高的精度。其中,单体电池SOC估计结果平均绝对误差最大为1.30%;在恒温状态下,电池组SOC估计结果的最大平均绝对误差为1.49%;而电池组SOC估计结果在变温状态下的最大平均绝对误差为1.21%。证明了所提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复杂程度低以及安全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荷电状态估计 迁移模型 电池组 温度
原文传递
磷酸铁系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2
作者 陈侃 张志浩 +5 位作者 叶超 房睿 王琦 张琨 马楫 郑彤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36,共7页
某动力电池用磷酸铁系正极材料生产企业排放的炉窑废水与尾气喷淋废水水量为15 m^(3)/d,该废水含有大量呋喃、有机胺、噻唑等高浓度含硫含氮有机污染物及悬浮物,可生化性差,处理成本高。采用混凝沉淀+单效蒸发+刮板滚筒干燥将有机废水... 某动力电池用磷酸铁系正极材料生产企业排放的炉窑废水与尾气喷淋废水水量为15 m^(3)/d,该废水含有大量呋喃、有机胺、噻唑等高浓度含硫含氮有机污染物及悬浮物,可生化性差,处理成本高。采用混凝沉淀+单效蒸发+刮板滚筒干燥将有机废水中大部分悬浮物、COD、氨氮、总氮固定进入固废中去除,随后与150 m^(3)/d经混凝沉淀的厂区生产循环冷却水排水混合稀释,再通过AO+MBR生化处理进一步脱氮并去除有机物。该项目投资1200万元,建成后有机废水处理费较原委外处理方式降低77.2%。运行结果显示,该组合工艺对COD、氨氮、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79%、99.87%、99.90%,最终出水指标稳定在COD≤200 mg/L、氨氮≤40 mg/L、总氮≤60 mg/L,满足《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31573—2015)的间接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炉窑废水 尾气喷淋废水 磷酸铁系正极材料 蒸发干燥 生化处理
原文传递
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无镁储氢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振 宋佳音 汪洋青 《时代汽车》 2022年第17期112-114,共3页
为了更好的推动中国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开始广泛推崇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因此当前汽车领域也会利用新型的能源电池来更好的为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而其中无镁储氢合金在汽车电池中的应用是极具代表性的,因为它一方面可... 为了更好的推动中国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开始广泛推崇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因此当前汽车领域也会利用新型的能源电池来更好的为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而其中无镁储氢合金在汽车电池中的应用是极具代表性的,因为它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障汽车能源的高质量工艺,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达到相应的环境保护目的因此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中我们就将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无镁储氢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进行深入的探究,更好的推广新能源汽车电池中无镁储氢合金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汽车电池 无镁储氢合金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Thermal Management of Vehicle Cabins,External Surfaces,and Onboard Electronics:An Overview 被引量:2
14
作者 Garrett J.Marshall Colin P.Mahony +3 位作者 Matthew J.Rhodes Steve R.Daniewicz Nicholas Tsolas Scott M.Thompson 《Engineering》 SCIE EI 2019年第5期954-969,共16页
Reducing heat accumulation within vehicles and ensuring appropriate vehicular temperature levels can lead to enhanced vehicle fuel economy,range,reliability,longevity,passenger comfort,and safety.Advancements in vehic... Reducing heat accumulation within vehicles and ensuring appropriate vehicular temperature levels can lead to enhanced vehicle fuel economy,range,reliability,longevity,passenger comfort,and safety.Advancements in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remain key as new technologies,consumer demand,societal concerns,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s emerge and evolve.This study summarizes several recent advances in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modeling,with a focus on three key areas:the cabin,electronics,and exterior components of vehicles.Cabin-related topics covered include methods for reducing thermal loads and improving heating,ventilation,and air-conditioning(HVAC)systems;and advancements in window glazing/tinting and vehicle surface treatments.For the thermal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s,including batteries and 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s(IGBTs),active and passive cooling methods that employ heat pipes,heat sinks,jet impingement,forced convection,and phase-change materials are discussed.Finally,efforts to model and enhance the heat transfer of exterior vehicular components are reviewed while considering drag/friction forces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Despite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challenges still exist;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oad summary of the major issues,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desig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ELECTRONICS packaging Heat PIPES CLIMATE control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battery cooling Thermal soak
下载PDF
国内外现行车用动力电池标准解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彩娟 宋杨 +1 位作者 秦剑峰 吕媛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对IEC 62660-2:2018《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第2部分:可靠性和滥用测试》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的适用范围、测试对象和测试要求差异进行解析。与IEC 62660-2:2018相比,GB 380312020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 对IEC 62660-2:2018《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第2部分:可靠性和滥用测试》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的适用范围、测试对象和测试要求差异进行解析。与IEC 62660-2:2018相比,GB 380312020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热稳定性测试)、机械安全(振动、机械冲击和模拟碰撞测试)、使用环境安全(湿热循环、浸水和盐雾测试)和功能安全(过温/过流/外部短路/过充电/过放电保护测试)要求,很多项目的设置实现了车用电池实际场景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电池 国家标准 IEC 62660-2:2018 GB 38031-2020 热安全 机械安全 环境安全 功能安全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电池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章棋 《时代汽车》 2020年第14期104-105,共2页
新能源汽车改变了传统汽车的动力模式,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汽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一方面有效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保护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本文围绕新能源汽车电池发展展开讨论,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能源 汽车电池 发展研究
下载PDF
新型稀土镁合金汽车电池的铸造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海斌 郄彦辉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7-489,共3页
对不同成分Mg-Ga-Hg-Ce-Y新型稀土合金进行铸造工艺试验,并进行了耐腐蚀性能、充放电性能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同时添加Ce、Y的新型汽车电池稀土镁合金的腐蚀失重率,较不含Ce、Y和仅含Ce的合金分别减少25%、9%;同时添加Ce、Y的稀... 对不同成分Mg-Ga-Hg-Ce-Y新型稀土合金进行铸造工艺试验,并进行了耐腐蚀性能、充放电性能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同时添加Ce、Y的新型汽车电池稀土镁合金的腐蚀失重率,较不含Ce、Y和仅含Ce的合金分别减少25%、9%;同时添加Ce、Y的稀土镁合金的放电容量保持率较不含Ce、Y和仅含Ce的合金分别提高5.4%、1.7%,表现出更佳的耐腐蚀性能和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电池 Mg-Ga-Hg-Ce-Y合金 耐腐蚀性能 充放电性能
原文传递
锂电池极片涂布热风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清泉 王静怡 +3 位作者 武利娜 胡苗 刘甜 张亚雄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9期2177-2182,2188,共7页
极片干燥是动力电池制造环节最复杂、能耗最大的单元操作之一,对其物质及能量输运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干燥设备效率,降低厂家的生产成本。介绍了动力电池极片干燥基本过程,对比了不同干燥方法以及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热风干燥过程对极片... 极片干燥是动力电池制造环节最复杂、能耗最大的单元操作之一,对其物质及能量输运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干燥设备效率,降低厂家的生产成本。介绍了动力电池极片干燥基本过程,对比了不同干燥方法以及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热风干燥过程对极片涂布及后续性能的影响,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电池容量及安全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极片 干燥机理 模型
下载PDF
硬件在环测试台模拟车辆电池的电压分布
19
作者 Julian FUCHS Vitus LUNTZEL +2 位作者 Kevin KAAG Lennart RIES Eric SAX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92-199,共8页
驾驶辅助系统不仅是为了辅助驾驶员进行一般的驾驶活动,而且要能在关键情况下接管驾驶。使用原型车进行试驾是测试该系统最现实的方式,试驾可使驾驶辅助系统暴露在各种实际环境下,从而检查其可靠性。由于带有原型的测试驱动器成本很高,... 驾驶辅助系统不仅是为了辅助驾驶员进行一般的驾驶活动,而且要能在关键情况下接管驾驶。使用原型车进行试驾是测试该系统最现实的方式,试驾可使驾驶辅助系统暴露在各种实际环境下,从而检查其可靠性。由于带有原型的测试驱动器成本很高,而且难以完全相同方式复制驾驶活动,因此在系统开发和测试过程中经常使用硬件在环(HiL)测试台。HiL测试台不仅提供相关硬件,还可以为这些被测系统(SUT)提供模拟环境。在实际车辆的试驾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环境影响,电气系统的电压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基于不断变化的电气负载影响。目前,车辆电气系统的电压变化无法在硬件在环测试台上模拟。为了确定电压变化的原因和潜在现象,需要对实际试驾记录数据进行检查,以了解潜在现象。然后将这些结果用于推导唯象激励,该唯象激励可用于模拟测试台上的真实电压曲线。本文分析了车辆测量结果,目的是找出车载电压长期和短期热变化的可能原因,提出一种在HiL测试台上进行虚拟测试驱动的情况下真实模拟电压变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测试 硬件在环 模拟测试 电池电压 驾驶试验
下载PDF
整车静态功耗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振亚 沈海洋 徐川程 《汽车电器》 2020年第2期39-40,共2页
在整车电子电气系统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整车的静态功耗以满足车辆长时间停放后仍能正常起动的要求,成为汽车电气开发者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静态电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并结合产品开发应用总结了几种创新的方法:通过电源分配设... 在整车电子电气系统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整车的静态功耗以满足车辆长时间停放后仍能正常起动的要求,成为汽车电气开发者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静态电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并结合产品开发应用总结了几种创新的方法:通过电源分配设计、在整车模式设计、蓄电池节电机制的设计以及静态电流监测诊断的设计来控制和管理整车的静态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电气 静态电流 电源分配 蓄电池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