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5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输血疗效评估 被引量:74
1
作者 于洋 孙晓琳 +17 位作者 马春娅 关晓珍 张晓娟 陈麟凤 王可 罗圆圆 王旖 李明伟 封艳楠 佟珊 于帅 杨璐 吴月清 庄远 潘纪春 冯倩 张婷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75-127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回顾性分析特发性(21例)或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40例)血型血清学特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自身抗体类型、接受不同... 本研究旨在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回顾性分析特发性(21例)或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40例)血型血清学特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自身抗体类型、接受不同红细胞成分分别评价不相合输血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61例中单独IgM类冷自身抗体8例(13.1%),单独IgG类温自身抗体50例(82.0%),IgM冷自身抗体联合IgG温自身抗体3例(4.9%),合并存在同种抗体18例(29.5%);其中3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排除同种抗体干扰情况下共进行不相合红细胞输注113次,总有效率56.6%,总部分有效率15.1%,总无效率28.3%。按输注红细胞成分差异分为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和O型洗涤红细胞组,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57.6%,部分有效率13.0%,无效率29.4%;O型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53.6%,部分有效率21.4%,无效率25.0%,两组输注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患者自身抗体类型分为IgM冷自身抗体组和IgG温自身抗体组,其中IgM冷自身抗体组有效率46.2%,部分有效率30.8%,无效率23.0%;IgG温自身抗体组有效率56.7%,部分有效率13.4%,无效率29.9%,两组输注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输血病例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重度贫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排除同种抗体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或O型洗涤细胞输注都是相对安全的,两种方式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选择同型非洗涤红细胞输注更方便、快捷,还能避免O型红细胞的过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注疗效 自身抗体 同种抗体
下载PDF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被引量:50
2
作者 林少达 陈仲贤 张汉灵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年第3期149-151,共3页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是由血中非外源性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自身抗体及高浓度免疫活性胰岛素所致的自发性低血糖症。其与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应用含巯基药物有关,并与人白细胞抗原高度相关,DRB1*0406可能是主要易感基因;不同人群的发病...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是由血中非外源性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自身抗体及高浓度免疫活性胰岛素所致的自发性低血糖症。其与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应用含巯基药物有关,并与人白细胞抗原高度相关,DRB1*0406可能是主要易感基因;不同人群的发病机制存在异质性。临床上主要特征为未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情况下,出现反复发作性严重低血糖、胰岛素自身抗体滴度明显升高及游离胰岛素升高;主要应与胰岛素瘤鉴别。治疗以停用诱发药物为主,辅以少量多餐、低糖和高纤维饮食,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应用小剂量泼尼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低血糖症 自身抗体 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
原文传递
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测 被引量:47
3
作者 刘燕敏 闫惠平 汪俊韬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60-362,共3页
目的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观察在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收集就诊病例中肝功能异常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大于40 U/L血清511份,分别进行相关自身抗体(ANA)检... 目的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观察在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收集就诊病例中肝功能异常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大于40 U/L血清511份,分别进行相关自身抗体(ANA)检测,并查阅临床资料。结果 511份血清检测出ANA阳性率为14.09%,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率0,59%,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2.94%,抗线粒体抗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AMA-M2)阳性率0.98%;ANA谱中的SS-A阳性率0.59%、SS-B阳性率0.20%、JO-1阳性率0.20%,dsDNA阳性率0.78%;未检出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及ANA谱中其他抗体。从ALT升高的患者中收集到的511份血清,可查到完整临床资料者共46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检出率分别为1.06%及0.43%,未检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77.78%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8.29%。结论 高滴度(>1:320)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有意义。PBC及AIH患者检出率近似丙型及戊型肝炎检出率,临床不能忽视,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中可检测出自身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异常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病 检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患病状况及其特征 被引量:47
4
作者 郑超 林健 +6 位作者 杨琳 张贻宇 谭愈昱 杨亚玲 肖扬 车志宏 周智广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暴发性1型糖尿病(F1D)的患病状况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Hanafusa提出的诊断标准,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性酮症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F1D患者,再根据胰岛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或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有无... 目的探讨暴发性1型糖尿病(F1D)的患病状况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Hanafusa提出的诊断标准,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性酮症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F1D患者,再根据胰岛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或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有无将非F1D患者分为经典1型组和特发1型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87例急性酮症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例符合F1D的诊断标准,占9.1%,在18岁以上患者中占14.0%。起病时暴发组的血糖显著高于经典1型组和特发1型组(P=0.004);暴发组血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经典1型组(P=0.021)。4例(50%)患者发病初期GADA阳性,其中1例柯萨奇病毒B(CVB)IgM阳性,1例人单纯疱疹病毒1(HSV1)IgM阳性。结论FID约占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10%。起病时F1D患者比经典1型和特发1型糖尿病患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暴发性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自身抗体 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7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7
5
作者 赵娟 刘宁 +3 位作者 郭婧婧 陈伟 钟一鸣 刘文恩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7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 A1和CAGE抗体)在初诊肺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08例初诊肺癌患者、96例体检健康者、1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227例其他癌症患者。ELISA法检测... 目的探讨7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 A1和CAGE抗体)在初诊肺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08例初诊肺癌患者、96例体检健康者、1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227例其他癌症患者。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7种自身抗体的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其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并比较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肺癌患者间和各受试组间的阳性率。结果肺癌组7种自身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其他癌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初诊肺癌患者敏感性为62.00%,特异性为89.80%,AUC^(ROC)为0.769,其敏感性和AUC^(ROC)均高于各自身抗体单项检测。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肺癌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χ~2=50.885,P<0.01)、肺部良性疾病组(χ~2=56.341,P<0.01)以及其他癌症组(χ~2=46.812,P<0.01)。结论 7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作为潜在的肺癌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肺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6
作者 缪怡 胡朝英 +1 位作者 钱柳 张冬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35-1040,共6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类常见的、以四肢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是以T淋巴细胞,特别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细胞介导为核心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性疾病;B淋巴细胞通过递呈抗原、产生自身抗体和分泌细胞因子也与RA发...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类常见的、以四肢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是以T淋巴细胞,特别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细胞介导为核心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性疾病;B淋巴细胞通过递呈抗原、产生自身抗体和分泌细胞因子也与RA发病密切相关。此外,γδT淋巴细胞、Th17细胞及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和IL-10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进程。文章就细胞、抗体和细胞因子与RA发病和诊疗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自身抗体
下载PDF
卵巢早衰的免疫学病因及免疫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秦莹莹 张茜蒻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37,共5页
卵巢早衰(POF)是指女性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衰退,是一种临床高度异质、病因混杂的妇科内分泌疾病,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POF病因复杂,涉及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自身免疫异常、医源性损伤、代谢异常及感染等多种因素,但... 卵巢早衰(POF)是指女性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衰退,是一种临床高度异质、病因混杂的妇科内分泌疾病,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POF病因复杂,涉及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自身免疫异常、医源性损伤、代谢异常及感染等多种因素,但大多数患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自身免疫异常在POF中占10%~30%,主要表现为存在抗卵巢自身抗体和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性卵巢炎、伴发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但目前自身免疫失调诱导卵泡耗竭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临床缺乏有效的免疫监测或诊断指标,相关免疫干预手段仍需循证医学以及高质量临床研究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自身免疫 自身抗体 免疫性卵巢炎 治疗
原文传递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What do autoantibodies tell us? 被引量:29
8
作者 Chao-Jun Hu Feng-Chun Zhang +1 位作者 Yong-Zhe Li Xuan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9期3616-3629,共14页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 is a chronic,progressive,cholestatic,organ-specific autoimmune disease of unknown etiology.It predominantly affects middle-aged women,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utoimmune-mediated destruct...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 is a chronic,progressive,cholestatic,organ-specific autoimmune disease of unknown etiology.It predominantly affects middle-aged women,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utoimmune-mediated destruction of small-and medium-size intrahepatic bile ducts,portal inflammation and progressive scarring,which without proper treatment can ultimately lead to fibrosis and hepatic failure.Serum autoantibodies are crucial tool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BC.While it is currently accepted that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erological markers of PBC,during the last five decades more than sixty autoantibodies have been explored in these patients,some of which had previously been thought to be specific for other autoimmun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utoimmune disease autoantibody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Antigp210 antibody Anti-sp100 antibody Anti-centromere antibodies
下载PDF
患者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0
9
作者 侯瑞琴 杨洪燕 +3 位作者 崔银平 郭淑丽 徐静 田文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1-96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明确其分布特点,并探讨同种抗体、自身抗体与患者免疫史、疾病种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于本院申请输注红细胞的患者49 820例,采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进行不规则抗... 目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明确其分布特点,并探讨同种抗体、自身抗体与患者免疫史、疾病种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于本院申请输注红细胞的患者49 820例,采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标本均行进一步抗体鉴定。结果:49 820例患者标本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861例,阳性率为1.73%;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患者中,女性与男性接受异体免疫史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8.54,P <0.01)。本研究中,同种抗体最多,占抗体总数的59.50%;抗筛阳性常见的抗体有温自身抗体、抗-E抗体、抗-M抗体、抗-cE抗体及抗-Ce抗体,占抗体总数的68.50%;同种抗体中,Rh、MNS及Lewis血型系统占92.40%,其中抗-E抗体最多,占38.60%。产生同种抗体的患者经历的异体免疫史与输血史多于自身抗体的患者(χ^2=20.13,P <0.01;χ^2=5.40,P <0.05);2种抗体在不同疾病中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51.80,P <0.01),同种抗体多见于血液病、实体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自身抗体多发生于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结论:导致抗筛阳性的主要因素为同种抗体,其中Rh血型系统的抗-E抗体最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鉴定 同种抗体 自身抗体 输血安全
下载PDF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病人ABO、Rh疑难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74例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陆乐 吴玲玲 +2 位作者 姚晓娟 陈杰 李平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目的总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病人的ABO、Rh疑难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经验。方法选择74例确诊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且红细胞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病人,进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抗冷体的吸收... 目的总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病人的ABO、Rh疑难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经验。方法选择74例确诊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且红细胞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病人,进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抗冷体的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以及自身抗体吸收试验,用吸收后的血清进行抗体特异性的鉴定。结果 59例病人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经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后正确定型;61例病人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经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后,50例病人配血相合。结论运用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冷抗体吸收试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可明显提高病人血型鉴定准确率以及配血的相合率,确保病人安全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球蛋白试验 阳性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磷酸氯喹 自身抗体
下载PDF
P_1PK血型抗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1
作者 范春丽 李树中 +3 位作者 李中华 叶小英 胡氏月 李凌波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4期643-648,共6页
2011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确认了P1PK血型系统的抗原,命名为P1PK,编号003。确认该系统有3个抗原,分别是:P1,PK,NOR。本文就目前对P1PK系统抗原的研究进展,做一扼要概述。并针对"P抗原"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经历的定义不清、命名混乱... 2011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确认了P1PK血型系统的抗原,命名为P1PK,编号003。确认该系统有3个抗原,分别是:P1,PK,NOR。本文就目前对P1PK系统抗原的研究进展,做一扼要概述。并针对"P抗原"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经历的定义不清、命名混乱,以及目前还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错误观点加以澄清[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苷类抗原 副糖苷类抗原 冷抗体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自身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林晓梅 潘钦石 +3 位作者 张文辉 陈月平 刘欢乐 吴莲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89-89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的情况。方法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球蛋白比...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的情况。方法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球蛋白比值(A/G)、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酶(γ-GT);HBV-DNA含量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及抗双链DNA抗体(Ads-DNA)。结果166例CHB患者血清中总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6.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分布以低滴度为主;ANA阳性组的ALT、AST显著高于ANA阴性组(P<0.05),而A/G比值明显低于ANA阴性组(P<0.05);ANA阳性组的HBV-DNA含量显著高于ANA阴性组(P<0.01),且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升高,CHB患者ANA的阳性率亦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感染可导致自身免疫的发生;HBV感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反应与CHB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和病毒复制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DNA
原文传递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静 韩艳秋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1006-1010,共5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破坏增加、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为特点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约占出血性疾病的3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自身免疫...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破坏增加、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为特点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约占出血性疾病的3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该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年发病率5~10/10万人,30~60岁患者以女性为主,60岁以上无性别差异〔1〕。本文对近年来ITP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病机制 自身抗体 去唾液酸化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原文传递
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4
作者 彭赛蛟 陶锡东 王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1-833,837,共4页
目的:对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收集68例SLE患者组和56例其他自身免疫病(AID)组,并加以对照组50例。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用... 目的:对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收集68例SLE患者组和56例其他自身免疫病(AID)组,并加以对照组50例。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用IIF测定抗核抗体(ANA),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15种特异性IgG类自身抗体(ANA谱3)。筛查出与SLE相关性较好的指标,比较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模式对SLE检测的阳性率。结果:SLE组、其他AI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不同自身抗体阳性率均有明显差异(P<0.01)。筛查出与SLE相关性好的6个指标:ANA、dsDNA、Sm、Nucleosome(核小体)、Histone(组蛋白)、ARP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A、dsDNA、Nucleosome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模式(ANA、dsDNA、Sm模式,ANA、dsDNA、Histone模式和ANA、dsDNA、ARPA模式)(P<0.01)。结论:ANA、dsDNA、Sm、Nucleosome、Histone、ARPA对SLE有重要诊断价值。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模式可明显提高SLE诊断的检出率。ANA、dsDNA、Nucleosome联合检测对SLE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联合检测
下载PDF
丹参对β_2-GPI诱导的自身免疫小鼠aCL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刚 刘润侠 +2 位作者 陈喜玲 张王刚 李路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β2 糖蛋白I(β2 GPI)诱导的抗心磷脂抗体 (aCL)产生的影响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抗磷脂综合征 (APS)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周龄的雌性昆明种小鼠 40只随机分为小、中、大剂量组及模型组。小、中、...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β2 糖蛋白I(β2 GPI)诱导的抗心磷脂抗体 (aCL)产生的影响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抗磷脂综合征 (APS)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周龄的雌性昆明种小鼠 40只随机分为小、中、大剂量组及模型组。小、中、大剂量组经腹腔注射予以不同剂量的丹参注射液 ;连续 1 4d后 ,四组均多部位皮下注射β2 GPI;用ELISA法测定不同实验组各周血清中的aCLOD值。结果 用药组血清aCLOD值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 (P <0 .0 5或P<0 .0 1 ) ;药物剂量与aCLOD值的变化呈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β2 GPI诱导的aCL产生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Β2糖蛋白I 抗磷脂综合征 抗心磷脂抗体 自身抗体
下载PDF
六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联合CA125检测对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留霞 张兰兰 +5 位作者 李秀芳 张建营 王凯娟 代丽萍 王鹏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TAAs)P53、Survivin、IMP1、CyclinD1、C-myc及CyclinE自身抗体联合CA125检测对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78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60例卵巢良性肿瘤、10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以上6种TAAs抗体...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TAAs)P53、Survivin、IMP1、CyclinD1、C-myc及CyclinE自身抗体联合CA125检测对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78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60例卵巢良性肿瘤、10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以上6种TAAs抗体,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A125含量。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中TAAs抗体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每种TAA单独检测的阳性率为11.5%~35.9%;对6种TAAs抗体进行组合,随着联合抗体数目的增加,检测阳性率随之增加,6种TAAs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55.1%;6种TAAs抗体联合CA125检测卵巢癌的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76.0%,阳性预测值为75.8%,阴性预测值为96.2%,阳性似然比为6.25,阴性似然比为0.14;6种TAAs抗体联合CA125检测早期卵巢癌的阳性率为89.3%,明显高于单独应用CA125的检测阳性率(χ2=4.909,P=0.027)。结论:利用6种TAAs抗体组合检测卵巢癌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能为卵巢癌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6种TAAs抗体联合CA125检测可明显提高卵巢癌的检测灵敏度,特别是对早期卵巢癌的检测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相关抗原 自身抗体 CA125 评价
下载PDF
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燕敏 闫惠平 +7 位作者 韩莹 张立洁 刘妍 廖慧钰 陈义森 黄云丽 赵国庆 丁惠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药物性肝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及慢性药... 目的探讨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药物性肝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两组,并对两组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两组患者ALT水平分别为(412.1±387.5)u/L和(376.0±319.7)U/L,AST为(352.5±457.9)U/L和(198.8±142.7)U/L,总胆红素为(109.7±104.8)mol/L和(102.4±135.7)μmol/L,直接胆红素为(66.4±73.3)mol/L和(61.2i72.1)umol/L,碱性磷酸酶为(133.4±50.1)u/L和(147.4±97.3)u/L,Y-谷氨酰转肽酶为(139.9±134.1)U/L和(180.6±227.9)U/L,白蛋白为(41.3±4.9)g/L和(39.8±5.3)g/L,球蛋白为(25.1±5.3)g/L和(28.6±5.1)g/L;经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除球蛋白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JD〈0.05),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部分可检出自身抗体,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组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滴度均≤1:320;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可检出高滴度ANA、抗线粒体抗体,其中ANA滴度≥1:320的患者15例,7例患者ANA为1:1000。结论肝功能指标无助于鉴别急性或慢性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可出现高滴度自身抗体,应注意与自身免疫性肝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中毒性 肝功能实验 自身抗体 急性损害 慢性损害
原文传递
6036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8
作者 邓梅英 陈宇 +3 位作者 王锦恒 蒋利星 宁芳 唐玉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39-840,共2页
目的检测输血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6 036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用盐水、酶、抗人球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6 036... 目的检测输血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6 036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用盐水、酶、抗人球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6 036例输血患者中共筛查出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0.22%,其中自身抗体4例,确定同种特异性抗体9例,分别为抗-D 3例,抗-E 2例,抗-A11例,抗-Mur 1例,抗M 2例。结论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必不可少,特别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更为重要,对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自身抗体 输血反应
下载PDF
肾小球疾病免疫炎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贾晓玉 崔昭 +4 位作者 于峰 吕继成 陈旻 张宏 赵明辉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6-593,共8页
肾小球疾病是我国慢性肾脏病以及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病因,免疫炎症反应是该类疾病发病机制中的核心环节。本创新研究群体的攻关方向是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炎症发病机制,特别是最严重的新月体肾炎,包括抗GBM病、ANCA相关小血管炎、狼疮肾炎... 肾小球疾病是我国慢性肾脏病以及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病因,免疫炎症反应是该类疾病发病机制中的核心环节。本创新研究群体的攻关方向是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炎症发病机制,特别是最严重的新月体肾炎,包括抗GBM病、ANCA相关小血管炎、狼疮肾炎和IgA肾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团队在自身抗体的抗原表位研究、补体异常活化介导肾脏损伤和在IgA肾病中IgA1分子的异常糖基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些研究,深入探讨了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炎症发病机制和可能病因,为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的防治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疾病 免疫炎症反应 自身抗体 抗原表位 补体
原文传递
夏枯草颗粒联合甲巯咪唑对Graves病患者自身抗体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永清 韩德兰 郑晓春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635-3641,共7页
探讨夏枯草颗粒联合甲巯咪唑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GD)患者自身抗体及细胞因子的影响。选取G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碘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甲巯咪唑片10 mg/次,3次/d,根... 探讨夏枯草颗粒联合甲巯咪唑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GD)患者自身抗体及细胞因子的影响。选取G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碘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甲巯咪唑片10 mg/次,3次/d,根据病情可适当调整剂量15~4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夏枯草颗粒1袋/次,2次/d,2组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2组采集治疗前后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FT_3、FT_4明显低于对照组,TSH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TGAb、TPOAb、TMA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6、IFN-γ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夏枯草颗粒联合甲巯咪唑可有效降低GD患者自身抗体水平,调节异常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甲状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颗粒 甲巯咪唑 GRAVES病 自身抗体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