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时序数据趋势预测及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柯 范世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5-682,共8页
为了研究状态监测大数据对设备运行状态的估计和预测,提出了一种人工经验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方法 (AEPCA-LSTM),利用运行过程中的监测时序数据对设备运行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基于人工经验的主要成分分析方法 (AEPCA)从... 为了研究状态监测大数据对设备运行状态的估计和预测,提出了一种人工经验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方法 (AEPCA-LSTM),利用运行过程中的监测时序数据对设备运行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基于人工经验的主要成分分析方法 (AEPCA)从状态监测系统中提取与目标变量最相关的状态变量作为输入;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目标变量趋势变化进行预测,并考虑运行过程中新数据样本的持续产生,对模型进行定期更新,以提高模型的动态适应性。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船舶副机系统的涡轮增压器转速预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PCA-LSTM和LSTM具有更小的预测平均误差0.18037,展现了其在时序数据趋势预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长短期记忆网络 人工经验 时序数据 趋势预测
下载PDF
基于制糖生产报表管理系统的蔗糖分衡算与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莫柳珍 林剑敏 《甘蔗糖业》 2019年第5期42-46,共5页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在制糖领域的渗透,企业对制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也越来越重视,如何分析及利用数据指导生产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制糖生产报表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指标数值,进行糖厂蔗糖分衡算,从数据与人工经验结合的角度上...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在制糖领域的渗透,企业对制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也越来越重视,如何分析及利用数据指导生产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制糖生产报表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指标数值,进行糖厂蔗糖分衡算,从数据与人工经验结合的角度上探讨日常甘蔗蔗糖分、蔗糖分损失率及产糖率这些重要指标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蔗糖分 蔗糖分损失 数据分析 人工经验
下载PDF
基于改进DDPG的空战行为决策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殷宇维 王凡 +1 位作者 吴奎 胡剑秋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2年第1期97-102,共6页
针对空战中飞机如何根据实时态势进行快速智能决策问题,提出基于改进DDPG算法的空战行为决策框架(Air Combat Behavior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on Improve DDPG,ACBDF_DDPG)。框架中的主要改进如下:1.设计一种针对动态目标的嵌入式... 针对空战中飞机如何根据实时态势进行快速智能决策问题,提出基于改进DDPG算法的空战行为决策框架(Air Combat Behavior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on Improve DDPG,ACBDF_DDPG)。框架中的主要改进如下:1.设计一种针对动态目标的嵌入式人工经验奖励机制,缓解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在训练过程中,由于状态空间巨大且奖励稀疏导致的收敛困难问题;2.对框架中的Actor网络更新机制进行改进,解决Critic网络评估效果差时,更新Actor网络导致的模型训练不稳定问题;3.采用优先采样机制确保训练价值高的经验样本得到充分利用。最后基于MaCA平台搭建仿真实验环境,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框架中改进机制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 空战行为决策 动态目标 嵌入式人工经验奖励机制
下载PDF
荒漠区平原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能力与潜力分析
4
作者 牟琳辉 白涛 +1 位作者 加沙尔·蒙古拜 梁宇航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4,150,共10页
针对干旱荒漠区水资源匮乏、区域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提出一种优化调度方案。本文以塔里木河为例,建立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模型,采用融入人工经验的自迭代模拟优化算法求解。通过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能力与优化潜力的对比分析,最大程度... 针对干旱荒漠区水资源匮乏、区域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提出一种优化调度方案。本文以塔里木河为例,建立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模型,采用融入人工经验的自迭代模拟优化算法求解。通过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能力与优化潜力的对比分析,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枯水期河道内、河道外生态流量以及补湖水量,挖掘了荒漠区平原水库显著的生态调度潜力。结果表明:①优化后大西海子水库多年下泄水量变化较实测值更加均匀;②实测的大西海子下游3年断流,优化后仅有1年断流,枯水期断流天数大幅减少;③在胡杨漂种的关键生态期,河道外可供生态水量较实测值提高了66%;④补湖水量较实测值减少了289.5万m 3,有效控制了台特玛湖补湖水量及其变化过程。研究结果优化了季节性河流的河道内、河道外以及入湖等多要素生态供水过程,对于干旱荒漠区内陆河水资源的集约利用、河岸植被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内、河道外生态流量 补湖水量 融入人工经验 生态调度潜力 耗散型河段
下载PDF
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被引量:47
5
作者 习晓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2年第2期25-26,共2页
2 1世纪是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一切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技术都得到了快速、充分利用 。
关键词 仿真技术 实验教学 仿真实验 现代教育技术 高校
下载PDF
人工培育条件下羊草与冷蒿的种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丹辉 宝音陶格涛 +1 位作者 乔江 王炜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6-9,共4页
通过人为控制种群密度的盆栽实验,研究羊草的高度生长和播种比例的关系以及羊草、冷蒿的地上生物量与播种比例的关系。结果表明:羊草的高度生长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bt+ct2;不同的播种比例,羊草的生长速率不同。当两... 通过人为控制种群密度的盆栽实验,研究羊草的高度生长和播种比例的关系以及羊草、冷蒿的地上生物量与播种比例的关系。结果表明:羊草的高度生长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bt+ct2;不同的播种比例,羊草的生长速率不同。当两者株丛数接近相等时,冷蒿对羊草的高度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株丛数相差较大时,冷蒿促进羊草的生长。对总生物量而言,羊草的混播比例增大不利于总体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冷蒿 人工试验 种间关系
下载PDF
使用人工智能提升人类认同
7
作者 王从余 翟崑 彭凯平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22年第2期217-235,263,共20页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人类共同的外群体对象,它比动物更智能、比外星人更现实,随着技术的发展普及而随处可见。那么使用人工智能会提升“我是人类中一员”的认同感吗?发展预期在其中起何作用?本研究考察人工智能深度经验与人类认同的关系,...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人类共同的外群体对象,它比动物更智能、比外星人更现实,随着技术的发展普及而随处可见。那么使用人工智能会提升“我是人类中一员”的认同感吗?发展预期在其中起何作用?本研究考察人工智能深度经验与人类认同的关系,以及发展预期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深度经验与人类认同倾向、国际捐赠意愿显著正相关,且发展预期在其中起显著调节作用,即当发展预期较乐观时,人工智能深度经验正向预测人类认同倾向、国际捐赠意愿;当发展预期较悲观时,上述预测效应不再显著。结果表明,人工智能的深度使用有助于提升人类认同,尤其当大众对人工智能发展抱乐观预期时,可能会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经验 人类认同 社会认同 内群体偏好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工业炉窑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8
作者 席爱民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97-401,共5页
本文结合实例,论述人工智能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详细说明怎样将控制专家原理同操作人员的生产经验结合起来应用到控制系统中去。特别是该系统采用了滞后温度预估,增加预估反馈环,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工业炉窑 人工智能 温度控制
下载PDF
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 被引量:129
9
作者 杨维康 钟文勤 高行宜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71-78,共8页
野生动物栖息地选择的研究是动物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领域 ,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以植被类型为基础。在不同空间尺度上 ,影响鸟类栖息地选择的环境因素亦不相同 ;在不同的季节和生活史阶段 ,鸟类对栖息地类型的选择取决于季节性变... 野生动物栖息地选择的研究是动物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领域 ,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以植被类型为基础。在不同空间尺度上 ,影响鸟类栖息地选择的环境因素亦不相同 ;在不同的季节和生活史阶段 ,鸟类对栖息地类型的选择取决于季节性变化的植被因素和鸟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对栖息地的不同需求 ;而鸟类的繁殖栖息地选择取决于小尺度上的植被结构。目前 ,人造巢实验被广泛运用于鸟类巢址栖息地选择分析和巢卵捕食率研究 ,但这一实验方法尚需改进。文章亦探讨了栖息地破碎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有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栖息地选择 人造巢 栖息地破碎化
原文传递
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的人工降雨试验研究 被引量:95
10
作者 陈晓清 崔鹏 +2 位作者 冯自立 陈杰 李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的人工降雨试验研究是把握滑坡转化泥石流过程和机制的重要研究手段。选择泥石流典型流域——云南蒋家沟上游泥石流形成源地的弯房子和下游泥石流堆积地的大凹子沟口分别进行野外人工降雨原型试验。通过对全流域泥石... 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的人工降雨试验研究是把握滑坡转化泥石流过程和机制的重要研究手段。选择泥石流典型流域——云南蒋家沟上游泥石流形成源地的弯房子和下游泥石流堆积地的大凹子沟口分别进行野外人工降雨原型试验。通过对全流域泥石流形成背景的考察来确定典型坡度、土体特征和植被条件等因素,从而选定试验地点。共实施了8场野外人工降雨下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试验。采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试验设备和观测手段,实时监测了试验过程中土体特征参数的变化,包括土体水势、体积含水量、孔隙水压力和温度等,并录相观测试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通过初步分析发现,泥石流宽级配砾石土具有以下特征:(1)在强降雨下,滑坡转化泥石流的起动机制是振动软化或液化;(2)土体破坏时可能处于饱和状态,也可能处于非饱和状态,试验结果并不支持饱和液化机制;(3)在泥石流源地试验时,部分试验的水势曲线在下降过程中表现出短时间的剧烈波动现象,表明土体破坏过程中存在土体强度的降低和恢复的交替过程;(4)土体破坏过程中存在能量交换;(5)在强降雨下,滑坡启动与泥石流形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土体破坏过程中表现出了泥石流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滑坡 泥石流 人工降雨试验
下载PDF
叠合盆地多烃源层混源油定量判析——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彩南油田为例 被引量:49
11
作者 陈建平 邓春萍 +5 位作者 梁狄刚 王绪龙 宋孚庆 薛新克 靳涛 钟宁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彩南油田东块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形成的混合原油。选择典型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进行人工三元混合配比模拟实验表明,混合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的变化与混入量呈直线关系,而Pr/Ph值、...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彩南油田东块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形成的混合原油。选择典型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进行人工三元混合配比模拟实验表明,混合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的变化与混入量呈直线关系,而Pr/Ph值、β-胡萝卜烷、甾烷与萜烷等各种生物标志物相对比值参数均呈不同的曲线关系变化。通过人工混合配比实验创建的三角形图版判别验证,彩南油田原油中侏罗系的平均贡献为65%左右,二叠系和三叠系的平均贡献分别为20%和15%左右。按照彩南油田原油全油碳同位素以及各类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变化范围判别,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为55%~70%左右,三叠系和二叠系均为10%~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混源油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侏罗系 三叠系 三元配比实验
下载PDF
基于人工模拟试验的小秦岭金矿区矿渣型泥石流起动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徐友宁 曹琰波 +3 位作者 张江华 陈华清 杨敏 王显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88-1395,共8页
遵循相似性原理,采用缩尺结构,以小秦岭金矿区采矿堆排的废渣作为物源进行直斜式模拟起动试验,探讨影响和控制矿渣型泥石流起动的颗粒级配、底床坡度、临界水量等主要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初步试验表明,颗粒级配一定时,底床坡度愈大,其... 遵循相似性原理,采用缩尺结构,以小秦岭金矿区采矿堆排的废渣作为物源进行直斜式模拟起动试验,探讨影响和控制矿渣型泥石流起动的颗粒级配、底床坡度、临界水量等主要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初步试验表明,颗粒级配一定时,底床坡度愈大,其起动的临界水量值愈小。含有一定水份的湿渣比干渣更易起动。对于坡面上的矿渣堆,在饱和度一定的情况下,底床坡度愈大,愈易起动。当试验中细粒物质含量占到总量的28%时,起动所需水量最小。废渣堆质量愈大,渣堆高度愈高,矿渣愈易起动。三角形断面较其他形态断面易起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矿渣型泥石流 起动研究 人工模拟试验 小秦岭金矿区
下载PDF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致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崇明 王秀华 +4 位作者 艾海新 李赟 贺桂珍 黄剑宇 宋微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7-553,共7页
对2000-2002年山东沿海6个疫区患病栉孔扇贝进行电镜观察,在消化腺、外套膜、肾和肠的结缔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发现一种球形病毒,并引起相应的病理学变化。该病毒具囊膜,直径为130~170nm,核衣壳直径为90~140nm。病毒分离纯化后,观察... 对2000-2002年山东沿海6个疫区患病栉孔扇贝进行电镜观察,在消化腺、外套膜、肾和肠的结缔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发现一种球形病毒,并引起相应的病理学变化。该病毒具囊膜,直径为130~170nm,核衣壳直径为90~140nm。病毒分离纯化后,观察到的病毒囊膜表面覆有长20nm的纤突。病毒在细胞质中的囊泡样结构内完成装配,其内未发现包涵体存在。从发病疫区栉孔扇贝组织中分离出病毒毒种对健康扇贝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各感染实验组发病扇贝表现出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相同的临床症状。病毒注射组死亡率为75%,病毒浸浴组死亡率为68.7%,灭活病毒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死亡率皆为12.5%。病毒注射、浸浴组与灭活病毒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死亡率差异显著。电镜复检结果显示,各感染实验组发病扇贝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病毒粒子,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组织所观察到的病毒粒子在形态特征和病理学特征上完全一致。以上结果证明,病毒是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大规模死亡 球形病毒 病理学观察 人工感染实验 病原
下载PDF
紫色丘陵区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的模拟 被引量:24
14
作者 史东梅 卢喜平 蒋光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2,共7页
降雨侵蚀力是评价一个地区潜在水力侵蚀危险性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参数。该文基于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侵蚀试验,对紫色丘陵区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紫色丘陵区降雨量与土壤侵蚀产流、产沙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各... 降雨侵蚀力是评价一个地区潜在水力侵蚀危险性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参数。该文基于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侵蚀试验,对紫色丘陵区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紫色丘陵区降雨量与土壤侵蚀产流、产沙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各时段降雨强度I(5、10、15、30、45min)能很好地反映紫色丘陵区土壤流失量的变化特征。基于降雨动能E和时段降雨强度的复合因子∑EI5和∑EI10能够很好地反映紫色土丘陵区径流量变化特征,∑EI5可很好地反映该地区土壤流失量变化特征。降雨量P与各时段降雨强度I的复合因子PI5、PI10、PI15对紫色丘陵区坡地产流、产沙起关键作用,尤其是PI5的作用。紫色丘陵区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公式为PI5和∑EI5且二者之间存在定量转换关系,该公式提高了降雨侵蚀力在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的应用价值。对于紫色丘陵区一次降雨而言,5、10、15min降雨强度及降雨量是水土保持的关键性时段,也是水土资源利用的最佳调控时段;尤其是前5min的雨强、雨滴大小分布、降雨量对坡地水土流失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侵蚀 土壤保持 简易算法 紫色丘陵区 人工模拟降雨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多穗柯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曾祥艳 陈金艳 +2 位作者 廖健明 李开祥 李建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为了了解栽培密度对多穗柯生长特性的影响情况,以确定其适宜的种植密度,设置6种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种植1年后,各密度试验林植株各生长指标值都有一定的差异,其地径、冠幅、新梢数、单株鲜叶产量、比叶重间的... 为了了解栽培密度对多穗柯生长特性的影响情况,以确定其适宜的种植密度,设置6种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种植1年后,各密度试验林植株各生长指标值都有一定的差异,其地径、冠幅、新梢数、单株鲜叶产量、比叶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其株高、分枝数、叶面积及叶片SPAD值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密度为100 cm×100 cm的试验林其综合生长指标最好,植株平均径粗达13.42 mm,新梢数平均为51.07条,冠幅平均为64.89 cm×63.67 cm,单株鲜叶产量均值为200 g,比叶重均值达(109.18±0.19)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穗柯 栽培密度 早期生长特性 人工栽培试验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原油勘探前景探讨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陶国亮 胡文瑄 +5 位作者 曹剑 姚素平 王绪龙 张越迁 唐勇 石新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7-484,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长期以来以二叠系原油的勘探与研究为主。本文在总结本区现已发现侏罗系典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混源油人工配比模拟实验揭示了侏罗系与二叠系原油在混合过程中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变化特点,提出判识混源油组...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长期以来以二叠系原油的勘探与研究为主。本文在总结本区现已发现侏罗系典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混源油人工配比模拟实验揭示了侏罗系与二叠系原油在混合过程中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变化特点,提出判识混源油组成的可能标志。据此标准,查清了研究区现有侏罗系原油和油砂的分布特点,再结合侏罗系烃源岩的分布情况,认为本区侏罗系原油可望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应重视对其勘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 侏罗系原油 混源实验 生物标志物 勘探前景
下载PDF
栉孔扇贝类立克次体自然感染调查及人工感染试验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英杰 王崇明 +5 位作者 朱洺壮 王秀华 李赟 张宏义 任晴光 潘金培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6-352,W007,W008,共9页
从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导致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大规模死亡的可疑病原进行了系统调查 ,在栉孔扇贝体内发现 1种细胞内寄生原核生物。根据该原核生物超微形态结构及所形成的包涵体形态特征及染色性质分析 ,初步确定为... 从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导致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大规模死亡的可疑病原进行了系统调查 ,在栉孔扇贝体内发现 1种细胞内寄生原核生物。根据该原核生物超微形态结构及所形成的包涵体形态特征及染色性质分析 ,初步确定为类立克次体 (Rickettsia likeorganisms ,RLO)。该RLO大小为 (3.6 2 3± 1.4 35 ) μm× (1.343± 0 .32 6 ) μm (n =4 5 ) ,主要寄生在栉孔扇贝的鳃、消化腺的上皮组织中。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水温及栉孔扇贝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人工感染试验证明 ,RLO可引起栉孔扇贝感染 ,但不形成大面积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本研究表明 ,RLO对栉孔扇贝不具明显的致病性 ,不是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立克次体 自然感染 人工感染 试验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动力学的示踪物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5,共5页
本文的论题是示踪物方法在海洋物源追踪和沉积物输运率计算中的应用 ,以及示踪物方法的普适性理论框架。定量的物源追踪需要适当的示踪标记和物质混合模型 ,有必要根据沉积动力过程的研究来确定示踪标记的变换函数 ,从而将改进的示踪标... 本文的论题是示踪物方法在海洋物源追踪和沉积物输运率计算中的应用 ,以及示踪物方法的普适性理论框架。定量的物源追踪需要适当的示踪标记和物质混合模型 ,有必要根据沉积动力过程的研究来确定示踪标记的变换函数 ,从而将改进的示踪标记用于混合模型分析。人工示踪物实验的现有方法以空间积分法最为常用 ,其关键是示踪物质心运动和沉积物活动层的界定。天然示踪物的质心位置是无法定义的 ,因此不能借用传统人工示踪物方法来估算物质输运率 ;在某些特殊情形下 ,可以利用天然示踪物的质量守衡原理来获得物质输运信息。今后 ,以示踪物质的连续方程为基础 ,有可能建立一种同时适用于人工和天然示踪物的普适理论框架。其中需解决的问题包括示踪物与现场物质的差异、沉积速率和活动层厚度的时间尺度、沉积物扩散过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物源追踪 人工示踪物 天然示踪物 普适理论框架 海洋沉积动力学
下载PDF
建筑用硅酮密封胶的老化因素敏感性探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谷亚新 赵慧杰 +1 位作者 刘舒曼 朱红超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4-46,56,共4页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进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包括耐水性、耐高温、耐紫外光等性能;分析各条件下老化机理,研究其老化后粘接强度变化趋势,采用变异系数的方法探讨硅酮密封胶对不同老化条件的敏感性顺序。研究结果表明:硅酮...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进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包括耐水性、耐高温、耐紫外光等性能;分析各条件下老化机理,研究其老化后粘接强度变化趋势,采用变异系数的方法探讨硅酮密封胶对不同老化条件的敏感性顺序。研究结果表明:硅酮密封胶对三种老化条件的敏感性为标态浸水老化>热老化>紫外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酮密封胶 人工加速老化 粘接强度 变异系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混源油油源组成与聚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陶国亮 胡文瑄 +5 位作者 曹剑 张义杰 姚素平 王绪龙 张越迁 高小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9,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普遍混源,为确定混源油的油源组成,本文尝试选取代表不同端元的单一油源原油的样品,进行人工配比混合模拟实验,发现原油饱和烃馏分C20-C21-C23三环萜烷的峰形会随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比例而有规律地变化.据此,以...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普遍混源,为确定混源油的油源组成,本文尝试选取代表不同端元的单一油源原油的样品,进行人工配比混合模拟实验,发现原油饱和烃馏分C20-C21-C23三环萜烷的峰形会随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比例而有规律地变化.据此,以本区邻近盆1井西生烃凹陷的莫索湾和莫北油田为例,研究了混源油的聚集特征,结果表明,在近生烃凹陷区,晚期生成的下乌尔禾组生源油所占比例较高,而在远生烃凹陷地区,早期生成的风城组生源油所占比例较高,后期下乌尔禾组原油对前期风城组原油的"推动"作用以及发生在"推动"过程中的混源效应和次生变化,是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聚集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原油配比实验 C20-C21-C23三环萜烷峰形 原油分布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