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合成抗菌肽对口腔肿瘤细胞增殖、侵袭抑制及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茵 温颖 郑东翔 《中国肿瘤》 CAS 2013年第6期466-472,共7页
[目的]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人工合成抗菌肽(artificial 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对口腔肿瘤细胞系的增殖、侵袭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方法]合成AMPs并配置溶液,将AMPs溶液(50μg/ml^200ug/ml)加至肿瘤细胞培养体系中,收获培养后细胞... [目的]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人工合成抗菌肽(artificial 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对口腔肿瘤细胞系的增殖、侵袭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方法]合成AMPs并配置溶液,将AMPs溶液(50μg/ml^200ug/ml)加至肿瘤细胞培养体系中,收获培养后细胞以流式细胞分析法(Annexin-V/PI染色)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并通过BrdU掺入实验以及MTS法进行细胞增殖检测。通过细胞迁移以及侵袭实验评价AMPs对口腔肿瘤细胞系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AMPs可诱导口腔肿瘤细胞系SACC-83及Tca8113凋亡。在AMPs 200μmol/L浓度,中晚期凋亡比率分别为(33.89±16.74)%、(32.47±13.53)%,高于PBS对照组的中晚期凋亡比率(4.34±1.08)%和(5.76±1.43)%(P均<0.05),同时AMPs对肿瘤细胞促凋亡作用的效果与其浓度呈剂量依赖特点。BrdU掺入实验及MTS法发现AMPs可显著性抑制口腔肿瘤细胞系SACC-83及Tca8113的细胞增殖,当AMPs浓度为50μmol/L时对人口腔肿瘤细胞系SACC-83和Tca8113细胞增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MPs对人口腔肿瘤细胞系SACC-83和Tca811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60.38μM和55.35μM。低浓度(50μmol/L)AMPs还可显著性抑制SACC-83和Tca8113细胞的迁移以及侵袭。[结论 ]AMPs体外对口腔肿瘤细胞系SACC-83及Tca8113有明显的促进凋亡作用,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抗菌肽 口腔肿瘤细胞系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人工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倩 马慧霞 +4 位作者 张皓然 肖汝 钱央央 朗忠元 吕正兵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7年第4期364-368,共5页
抗菌肽由于具有广谱抗菌、半衰期较短的特点,成为有望替代抗生素的产品之一,但是天然抗菌肽仍然存在产量低下、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通过设计抗菌肽片段、改变部分氨基酸序列、连接抗菌肽片段等基因工程方法可实现人工抗菌肽的稳定及高产... 抗菌肽由于具有广谱抗菌、半衰期较短的特点,成为有望替代抗生素的产品之一,但是天然抗菌肽仍然存在产量低下、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通过设计抗菌肽片段、改变部分氨基酸序列、连接抗菌肽片段等基因工程方法可实现人工抗菌肽的稳定及高产量表达,可获得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人工抗菌肽,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人工抗菌肽在生物活性、抗菌机制、设计方法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抗菌肽的高效利用和低成本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抗菌肽 生物活性 抗菌机制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两种合成抗菌肽的结构及抗菌作用机理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林 范美华 +3 位作者 刘雪珠 武梅 石戈 廖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64-1573,共10页
为深入了解两种新型人工抗菌肽mytilin-derived-peptide-1(MDP-1)和mytilin-derived-peptide-2(MDP-2)的溶液结构和抗菌机理并探讨两种抗菌肽之间活性差异的结构基础,采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2-D NMR)研究MDP分子的溶液结构;采用透射电镜... 为深入了解两种新型人工抗菌肽mytilin-derived-peptide-1(MDP-1)和mytilin-derived-peptide-2(MDP-2)的溶液结构和抗菌机理并探讨两种抗菌肽之间活性差异的结构基础,采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2-D NMR)研究MDP分子的溶液结构;采用透射电镜技术(Transmitted electron microscopy,TEM)研究MDP分子对于大肠杆菌和藤黄叠球菌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DP-1和MDP-2均采取了典型的β-发夹结构,其分子表面具有明显的疏水斑片,其分子中碱性氨基酸突出于分子表面;经MDP分子处理后的大肠杆菌以及藤黄叠球菌均出现细胞壁或细胞膜结构被破坏,并出现膜壁分离以及细胞质内缩现象。我们认为,MDP-1和MDP-2分子中的碱性氨基酸有助于MDP结合细菌表面的带负电荷的基团,同时其分子表面的疏水斑片有助于其插入到细菌细胞膜内;其疏水斑片面积以及碱性氨基酸在分子表面的拓扑结构差异是MDP-1和MDP-2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电镜实验结果表明MDP-1和MDP-2的主要靶标是细菌细胞壁以及细胞膜;上述研究为深入了解MDP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将来基于MDP分子的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tilin-derived-peptide 人工抗菌肽 核磁共振 溶液结构 电镜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