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方式:中国当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被引量:24
1
作者 肖丰 任建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中国方式”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借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视觉元素 ,并把它转换成符合当代艺术语境的艺术形式 ,使人们在欣赏当代艺术的同时 ,又能领悟作品中文化的根源和脉络。“中国方式”的当代艺术呈现出了中... “中国方式”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借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视觉元素 ,并把它转换成符合当代艺术语境的艺术形式 ,使人们在欣赏当代艺术的同时 ,又能领悟作品中文化的根源和脉络。“中国方式”的当代艺术呈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本文通过对当代艺术作品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方式 当代艺术 转换 艺术表达
下载PDF
埃舍尔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6
2
作者 石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埃舍尔的绘画 ,构筑了一种充满哲理与幻想、既深刻又浪漫的艺术境界。欣赏他的作品 ,尤其是对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进行分析研究 ,对我们深入理解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和正确认识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
关键词 艺术风格 视觉转换 悖论 映象
下载PDF
海派家具的形成与特点(上) 被引量:11
3
作者 许美琪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2年第5期20-21,共2页
海派家具是一个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家具体系,它既传承传统,又在吸收西方家具的形式方面做得十分突出。海派家具是以中国传统家具为母,西方家具为父杂交而生的"混血儿式"的家具。它改良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床榻、几案、箱柜、椅... 海派家具是一个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家具体系,它既传承传统,又在吸收西方家具的形式方面做得十分突出。海派家具是以中国传统家具为母,西方家具为父杂交而生的"混血儿式"的家具。它改良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床榻、几案、箱柜、椅凳为主要格局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引进了沙发、床垫、软包椅、衣柜、梳妆台、陈列柜等,极大地丰富了家具的品种,并在艺术风格上融合了中式家具的含蓄凝重与西方家具的豪华开放的特点,形成了这一阶段独特的风格。海派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使中国的家具迅速地转型,结合了中西文化,实现了中国传统家具向现代家具的过渡,它是研究中国家具的过去与未来不可或缺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家具 西方艺术 交融 转型 过渡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持续推进高校美育工作的思考——“新境况下中国高校美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高端研讨会”侧记 被引量:10
4
作者 雷雷 任晟姝 《美育学刊》 2020年第5期16-19,共4页
2020年5月31日,“新境况下中国高校美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高端研讨会”在云端举行,共同探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推进高校美育工作。研讨会就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当代美育的生态转型与高校普通艺术教育课程的转型升级、美育学学科建设应... 2020年5月31日,“新境况下中国高校美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高端研讨会”在云端举行,共同探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推进高校美育工作。研讨会就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当代美育的生态转型与高校普通艺术教育课程的转型升级、美育学学科建设应向何而行等议题展开探讨,积极探索形成多样化、高质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学校美育体系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艺术教育 转型 学科建设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太极拳发展路径研究——以文化安全为视角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宣廷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36-141,共6页
当前社会急剧转型,作为中国武术典型代表的太极拳承载着维护武术文化安全与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任务,其在社会转型的时代革新中充满机遇与挑战。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以文化安全的视角研究太极拳在社会转型期的发展机遇、挑战及路径,为武... 当前社会急剧转型,作为中国武术典型代表的太极拳承载着维护武术文化安全与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任务,其在社会转型的时代革新中充满机遇与挑战。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以文化安全的视角研究太极拳在社会转型期的发展机遇、挑战及路径,为武术能够在社会转型的潮流中晋身其中,彰显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借鉴。研究认为太极拳发展机遇:生活方式与价值体系转变,太极拳文化内涵释放,拓宽武术文化价值发挥空间;社会形态变革,太极拳在开放中得良机,催促武术文化价值呈现;社会体制转变,助力地域间太极拳交流与互融,提升武术文化自信意识,挑战:国外体育项目对太极拳的强势挤压,置武术文化安全于"尴尬境遇";太极拳技术与文化价值博大精微,构建出大众与武术文化间的壁垒隔阂;媒体、影像资料对太极拳的多角度演绎,催生武术的"神秘性"与文化"误读";举国体制下太极拳套路异化、推手格斗低迷,遏制武术文化的全面外显。路径: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武术文化在与外来体育文化的碰撞中提高生命力;从优化太极拳技法体系与传承人保障制度入手,提升武术文化魅力及其传承的现实性;从电影与媒体对太极拳的描绘入手,构建真实的、亲和性强的武术文化形象;明晰太极拳文化使命,重新审视其套路与实战的关系,展现武术文化的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社会转型 文化安全 太极拳 发展机遇 武术传播
下载PDF
“文以气为主”向“文以意为主”的转化——兼论中国古代艺术范畴及其体系的本性 被引量:6
6
作者 曾祖荫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60,67,共7页
本文描述了魏晋南北朝“文以气为主”向唐代“文以意为主”的转化过程。认为“以意为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开始孕育、生长。而“以气为主”向“以意为主”的转化 ,实质上是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的元范畴——道 ,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 本文描述了魏晋南北朝“文以气为主”向唐代“文以意为主”的转化过程。认为“以意为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开始孕育、生长。而“以气为主”向“以意为主”的转化 ,实质上是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的元范畴——道 ,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形态。同时 ,论述了唐代“以意为主”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范畴 古代 文学理论 文意 中国
下载PDF
“感事写意”说杜诗——论唐诗意象艺术转型之肇端 被引量:9
7
作者 陈伯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4,51,共12页
古典诗歌艺术的发展,于唐开元、天宝年间进入其成熟阶段后不久,即因时代变乱的驱动,由"感物兴情"转向"感事写意",大诗人杜甫成为这一新诗潮的领路人。杜诗不仅在"感事"与"写意"两方面均取得了... 古典诗歌艺术的发展,于唐开元、天宝年间进入其成熟阶段后不久,即因时代变乱的驱动,由"感物兴情"转向"感事写意",大诗人杜甫成为这一新诗潮的领路人。杜诗不仅在"感事"与"写意"两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丰富的经验,为后人开启了众多法门,还通过其创作实践,从整体上拓宽了传统诗歌的表现范围与功能,相应地促成诗人思维方式和艺术方法的更新,使诗歌艺术的演变有了新的方向和路径。杜诗的"感事写意"虽未脱离唐人"主情"的大背景,而其于感事述怀之际,常要引入"反思"的因子,则又为宋人的"主意"诗学创设了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感事写意"诗潮恰构成由"唐音"向"宋调"过渡的起始,亦便是古典诗歌意象艺术转型之肇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感事写意 意象 艺术转型 发端肇始
下载PDF
艺术终结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建良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艺术终结"是当前国内外文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艺术终结研究主要围绕"艺术终结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艺术到底会不会终结?"两个主要问题展开。对艺术终结的理解直接影响对艺术是否终结的判断... "艺术终结"是当前国内外文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艺术终结研究主要围绕"艺术终结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艺术到底会不会终结?"两个主要问题展开。对艺术终结的理解直接影响对艺术是否终结的判断及其判词的说服力;反之,对艺术是否终结的判断又会影响对艺术终结的理解。我国对这两个问题存在一定的误解与简单化倾向,这不利于继续推进与深化艺术终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艺术终结 艺术死亡 艺术转型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艺术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黄鸣奋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3-91,共9页
大数据不只是IT界的开发重点和政府的战略规划,而且已经日益鲜明地显示出相对于艺术研究的价值。例如,在社会层面,可以运用相关搜索技术从大数据中把握艺术家的交往与联系;在产品层面,可以借助各种数据工具分析艺术发展趋势,揭示单凭人... 大数据不只是IT界的开发重点和政府的战略规划,而且已经日益鲜明地显示出相对于艺术研究的价值。例如,在社会层面,可以运用相关搜索技术从大数据中把握艺术家的交往与联系;在产品层面,可以借助各种数据工具分析艺术发展趋势,揭示单凭人所无法把握的各种模式并实现可视化;在运营层面,可以对每个艺术复本、每个艺术用户进行精密追踪研究,提高预测精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使数据密集科学成为主导范式,而且催生了文化组学等新学科,促进了艺术研究由样本到全本、由微观到宏观、由因果性向相关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艺术变革 艺术研究
下载PDF
艺术终结研究: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建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8-43,共6页
"艺术终结"是当前国内外文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艺术终结研究主要围绕"什么是艺术终结"以及"艺术会不会终结"展开。通过评析总结二十年来国内艺术终结研究的状况认为:我国的艺术终结研究存在... "艺术终结"是当前国内外文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艺术终结研究主要围绕"什么是艺术终结"以及"艺术会不会终结"展开。通过评析总结二十年来国内艺术终结研究的状况认为:我国的艺术终结研究存在缺乏对话争辩、缺少艺术批评、缺失理论建构等问题,可从方法性、历史性、当代性等方面进一步拓宽思路、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终结 艺术歹睁芒 艺术转化 艺术批评
下载PDF
社会转型视野中的艺术管理知识谱系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迎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艺术管理的知识谱系研究,既包括对该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分析,也包括对其体系形成的过程研究。前者重在逻辑探讨,意在分析其知识体系结构合理与否;后者重在历史回溯,意在阐明其兴起的历史动因和发展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不仅是一种体系描... 艺术管理的知识谱系研究,既包括对该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分析,也包括对其体系形成的过程研究。前者重在逻辑探讨,意在分析其知识体系结构合理与否;后者重在历史回溯,意在阐明其兴起的历史动因和发展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不仅是一种体系描述,更是一种研究方法,致力于实现逻辑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统一。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与发展都必然受制于特定的时代背景。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转型迄今尚未完成,这一历史进程不仅影响到“艺术管理”学科的过去和现在,也将深刻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管理 知识谱系 社会转型 历史动因 学理依据
下载PDF
禅宗语录中的教学艺术初探——读禅悟教之二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如密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年第3期39-42,共4页
禅宗语录中记载了禅师们独特而智慧的教学艺术,如"啐啄同时"的时机艺术,"瓶中出鹅"的唤醒艺术,"语不如默"的行为艺术,"不为说破"的留白艺术,"问指答月"的对答艺术和"跨阃召唤&q... 禅宗语录中记载了禅师们独特而智慧的教学艺术,如"啐啄同时"的时机艺术,"瓶中出鹅"的唤醒艺术,"语不如默"的行为艺术,"不为说破"的留白艺术,"问指答月"的对答艺术和"跨阃召唤"的点化艺术等,是一笔很有价值的教学思想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语录 教学艺术 时机 唤醒 行为 留白 对答 点化
下载PDF
基于文化学视角的中日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冬 岳文言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0,55,共6页
从文化学视角,依据文化分类学原理,以文化区"内核—外缘"二重构造论为理论支撑,运用文化比较学的方法对中日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日两国传统体育的现代转型开启于近代"西风东渐"的文化时空... 从文化学视角,依据文化分类学原理,以文化区"内核—外缘"二重构造论为理论支撑,运用文化比较学的方法对中日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日两国传统体育的现代转型开启于近代"西风东渐"的文化时空场域中,其文化类型、特质及内在调节机制是造成中日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殊异的影响因素,并且在时间、空间、主体性特征的三个维度上均出现"时间差"。在剖析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进程的同时,寻求其转型路径与策略上的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武道 现代化转型 文化发展
下载PDF
艺术介入策略下的乡村规划改造研究——以柳泉镇北村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栋 马晓珂 《华中建筑》 2019年第4期87-90,共4页
在乡村转型与复兴的大背景下,乡村建设发展面临着巨大困境。该文试图以柳泉镇北村为研究对象,从推动产业发展与重塑乡村精神两方面,探讨艺术介入在当代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为我国乡村建设的发展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复兴之路。
关键词 艺术介入 乡村复兴 规划改造
下载PDF
景德镇近代百年瓷画艺术风格的代际转换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松杰 李航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88,共8页
在日用瓷贸易体系衰退的历史语境下,以瓷画艺术创作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品创作成为近代以来景德镇瓷业模式转型的主流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景德镇瓷业生产体系和产业发展方向。从"珠山八友"到当下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景德... 在日用瓷贸易体系衰退的历史语境下,以瓷画艺术创作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品创作成为近代以来景德镇瓷业模式转型的主流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景德镇瓷业生产体系和产业发展方向。从"珠山八友"到当下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景德镇瓷画艺术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外化为不同的艺术样式和创作理念。通过对景德镇近代百年瓷画艺术风格变迁的研究,既能了解其代际转换背后的社会文化、主体力量、技术系统、知识系统和审美体系等多重因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又能探究中外陶瓷艺术交流互动语境下以景德镇为中心的手工瓷画艺术的形成和变迁,思考新的历史语境下,瓷画艺术文化圈的构建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代际转换 艺术瓷 话语权
下载PDF
地域生态与文化经验:西南当代艺术的流变与转型
16
作者 王蓓蕾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20世纪80年代初期,继乡土美术与伤痕美术之后,西南当代艺术形成了具有表现主义特质的“生命流”创作倾向,以一种非理性的个体化的艺术表现偏离和批判了当时的主流艺术和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相继兴起的政治波普、新生代、卡通与图... 20世纪80年代初期,继乡土美术与伤痕美术之后,西南当代艺术形成了具有表现主义特质的“生命流”创作倾向,以一种非理性的个体化的艺术表现偏离和批判了当时的主流艺术和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相继兴起的政治波普、新生代、卡通与图像转向等艺术潮流中,西南当代艺术突破1980年代地域性的局限而构成中国当代艺术中最有活力的景观。2008年以后,相对落后与边缘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使西南地区艺术家不断出走以寻求发展空间,社会的开放加剧了艺术人才的流动与流失,西南当代艺术作为一个艺术概念更多是一种基于历史延续性的表述而不是基于当下在地性的所指。近年来大量乡村艺术活动与项目的举行形成了新的艺术动向,当代艺术的再乡土化可能成为西南当代艺术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当代艺术 艺术生态 流变与转型
下载PDF
艺术中介间性观:当代艺术文化与艺术文化学新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111,共11页
近十年来,艺术文化产业化带来的社会多主体、互主体文化再生产的复杂关系和机制,使得本土艺术学界近三十年来以"中介论"解决艺术与现实非线性关系的合理性与能动性日显局促。在文化产业化时代,由于所有"中介"都是... 近十年来,艺术文化产业化带来的社会多主体、互主体文化再生产的复杂关系和机制,使得本土艺术学界近三十年来以"中介论"解决艺术与现实非线性关系的合理性与能动性日显局促。在文化产业化时代,由于所有"中介"都是由人构成并受人的意志决定的利益主体,同时又由于人的社会角色和诉求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即如每一生产者必然也是消费者这种"主体间性"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梳理和检视当代艺术文化学理论建设与学科发展不免发生一个新维度——"中介论"与"间性论"的理论、实践关系和问题;而由诸如自媒体、身体符号化等现象表现出的主体间性意义上的人的社会身份再生产诉求,在比照出"中介论"尚存有前现代尾巴的同时,也彰显了"间性论"的历史新特征。基于间性理论、间性思维的内在特质和要求,研究它不仅可能会找到当代艺术文化学新的逻辑范式和支点,同时也可能会为艺术社会学乃至艺术学的进一步转型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文化 艺术文化学 艺术社会学 学科转型 中介论 间性论
下载PDF
竹艺在公共艺术中的创新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一墨 赵昆伦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传统工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既具备视觉文化属性又饱含丰富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解决空间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倡导绿色发... 传统工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既具备视觉文化属性又饱含丰富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解决空间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的当下,对公共艺术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竹材因其文化属性和材料属性而成为公共艺术承担时代责任的优秀载体。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了竹工艺在公共艺术中应用的优势,总结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公共艺术创新提供新路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工艺 公共艺术 传统文化 竹文化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在当代艺术中的语言转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宏斌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24-130,共7页
"中国方式"的当代艺术创作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艺术家在借鉴和模仿中逐渐意识到西方当代艺术中的某些观念形态与中国传统文化物质形态所具有的精神特质具有相似性。研究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在当代艺术中语言转化的可行... "中国方式"的当代艺术创作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艺术家在借鉴和模仿中逐渐意识到西方当代艺术中的某些观念形态与中国传统文化物质形态所具有的精神特质具有相似性。研究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在当代艺术中语言转化的可行性、难度、纬度与向度,从而更加清晰地诠释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思路以及作品所呈现的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工艺 当代艺术 语言转化
下载PDF
客家文化导向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河源客家文化传承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永军 王沙莉 +2 位作者 陈文武 张景 尹杨平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8年第4期147-149,共3页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融入客家文化传承存在文化传承规律、教育规律、商业运行规律之间的兼容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共同完成文化传承工作,以共同构建客家文化导向下的人才培养。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课程体...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融入客家文化传承存在文化传承规律、教育规律、商业运行规律之间的兼容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共同完成文化传承工作,以共同构建客家文化导向下的人才培养。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再通过"文化资源转换为课程资源""文化元素转换为设计产品"的双路径教学实施实现客家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与现代教育体系融合,发挥高校文化创新的智力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文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培养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转换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