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窗能量特征法拾取微地震波初始到时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叶根喜 姜福兴 杨淑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74-1581,共8页
微地震(MS)波初始到时的自动拾取是MS监测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实现MS震源自动定位的技术难点.本文在MS震源定位结果反演与推断的研究基础上,对不同类型MS波的到时点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并对不同时窗长度下能量特征值的变化规... 微地震(MS)波初始到时的自动拾取是MS监测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实现MS震源自动定位的技术难点.本文在MS震源定位结果反演与推断的研究基础上,对不同类型MS波的到时点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并对不同时窗长度下能量特征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控制时窗移动范围和确定时窗长度自适应参数的具体方法,利用建立的MS波初始到时点特征的模式识别库,对拾取的到时进行模式归类、定量评价和匹配,提高了自动拾取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对典型的信噪比高的MS波,到时自动拾取的结果与手工拾取的结果基本一致;对无量纲大振幅的MS波,到时自动拾取结果的可靠性要高于手工拾取,对信噪比低和到时点不清晰的MS波自动拾取的可靠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时窗 能量特征 模式识别 初始到时 拾取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超声波到达时刻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51
2
作者 陈建 孙晓颖 +1 位作者 林琳 王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22-2428,共7页
针对超声波到达时刻精密测量的要求,提出一种超声波达到时刻精确检测算法。采用数字处理技术,利用A/D转换数据,根据超声信号达到最大值经过的周期数,确定超声到达判断的门限电平,通过直线拟合方法计算出超声波到达时刻。该方法采用动态... 针对超声波到达时刻精密测量的要求,提出一种超声波达到时刻精确检测算法。采用数字处理技术,利用A/D转换数据,根据超声信号达到最大值经过的周期数,确定超声到达判断的门限电平,通过直线拟合方法计算出超声波到达时刻。该方法采用动态阈值,克服了采用固定门限电平受信号幅度影响的缺点。该方法仅通过简单搜索和数学运算,在较低信号采样率条件下,能够实现ns级精度的检测,为测距、目标跟踪定位、流量检测等高精度超声波检测提供一种计算量低、精度高的检测方法。试验与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过零点检测 直线拟合 到达时刻
下载PDF
利用高频GPS进行地表同震位移监测及震相识别 被引量:46
3
作者 张小红 郭斐 +1 位作者 郭博峰 吕翠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12-1918,共7页
结合日本3.11大地震,利用近震区和远震区若干测站的高频GPS观测数据,采用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分析了强震时复杂的地表运动时序,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S变换对高频GPS地震波进行震相识别,有效拾取了P波初至,反演了P波... 结合日本3.11大地震,利用近震区和远震区若干测站的高频GPS观测数据,采用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分析了强震时复杂的地表运动时序,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S变换对高频GPS地震波进行震相识别,有效拾取了P波初至,反演了P波传播速度并与地震仪数据、USGS提供的参考值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为后续地震应急、地震预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GPS 同震位移 日本地震 震相识别 P波初至 S变换
下载PDF
折射静校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翠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在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速度横向变化大、厚度分布不均匀的地区 ,仅作一般的高程静校和剩余静校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介绍了折射静校 ,它利用折射波初至时间求得折射速度、延迟时间 ,从而恢复近地表深度模型 ,消除低降速带对... 在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速度横向变化大、厚度分布不均匀的地区 ,仅作一般的高程静校和剩余静校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介绍了折射静校 ,它利用折射波初至时间求得折射速度、延迟时间 ,从而恢复近地表深度模型 ,消除低降速带对反射时距曲线的影响。还应用了高程静校、绿山折射静校、ProMax折射静校对实际资料作了对比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静校 折射速度 延迟时间 地震资料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基于SVM和Kalman滤波的公交车到站时间预测模型 被引量:30
5
作者 于滨 杨忠振 曾庆成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92,97,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Kalman滤波的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预测模型。在该模型中,SVM基于历史数据,按照时间段、天气和路段3个输入特性,预测各路段车辆运行时间的基线;然后通过Kalman滤波利用最新的车辆运行信息,结合SVM输出的基线... 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Kalman滤波的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预测模型。在该模型中,SVM基于历史数据,按照时间段、天气和路段3个输入特性,预测各路段车辆运行时间的基线;然后通过Kalman滤波利用最新的车辆运行信息,结合SVM输出的基线时间来动态预测车辆到达各时间点的实际时间;最后,应用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7路公交线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校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公交车 支持向量机 到站时间 KALMAN滤波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揭示的矿震诱发冲击地压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苗小虎 姜福兴 +1 位作者 王存文 邓建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1-976,共6页
在对朝阳煤矿#3201工作面进行冲击地压高精度微地震监测过程中,测到了到时靠后的震动波幅值反而较大的异常现象,并且当时井下震感强烈。针对这一异常现象,介绍了高精度微地震监测系统的现场测区布置及系统标定情况,通过对该异常波形数... 在对朝阳煤矿#3201工作面进行冲击地压高精度微地震监测过程中,测到了到时靠后的震动波幅值反而较大的异常现象,并且当时井下震感强烈。针对这一异常现象,介绍了高精度微地震监测系统的现场测区布置及系统标定情况,通过对该异常波形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及初步定位,发现定位结果较为离散,不符合定位精度的要求,从而否定了把记录的微震数据当作一个震源进行定位的基本假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震诱发冲击地压的震动破坏机制假设,并对该假设进行了初步验证、初始震源与诱发震源的时间相关性验证、原位岩体实测波形验证等。最后结合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理论和长期的微地震监测结果,发现诱发震源的位置正好处于采动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耦合下的高应力区,这就证明了矿震诱发冲击地压是通过初始震源的震动破坏机制实现的,并且被诱发的冲击地压震源处于各种耦合因素影响下的高应力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微地震 矿震 冲击地压 原位岩体 P波 到时 震源机制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原发性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5
7
作者 查俪晶 闻卿 +1 位作者 徐雯 黄品同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cal organizing pneumonia,FOP)与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23例FOP患者(FOP组)和7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原发性肺癌组)的常规超声及超...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cal organizing pneumonia,FOP)与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23例FOP患者(FOP组)和7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原发性肺癌组)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资料。常规超声记录病灶大小,超声造影记录病灶造影剂到达时间(arrival time,AT)及病灶的灌注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构建ROC曲线,获得最佳AT临界点作为鉴别诊断参考值。结果FOP组与原发性肺癌组在性别分布及病灶大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P组患者年龄小于原发性肺癌组(P=0.013)。超声造影显示FOP组AT小于原发性肺癌组[(6.9±2.4)s对(11.4±4.3)S,P=0.000]。造影增强后FOP组20例(87.0%)表现为树枝状离心性灌注,2例(8.7%)表现为向心性灌注,1例(4.3%)表现为均匀灌注;原发性肺癌组12例(16.0%)表现为树枝状离心性灌注,58例(77.3%)表现为向心性灌注,2例(2.7%)为均匀灌注,3例(4.0%)为不均匀灌注。两组灌注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另外,分别有8例FOP(34.8%)及31例原发性肺癌(41.3%)病灶中合并无灌注的坏死区(P=0.574)。依据ROC曲线分析,当取AT为8.5s时诊断效能最佳,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4.7%、82.6%。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FOP与原发性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原发性肺癌 造影剂到达时间 灌注模式
原文传递
化爆冲击波在T型通道内到时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庞伟宾 李永池 何翔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7,共5页
对空气冲击波在T型坑道内传播的到时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量纲一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简化的工程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拟合建立了可以对高能炸药在T型坑道内爆炸产生的空气冲击波到达时间进行预估的公式,利用该公式可以估算空... 对空气冲击波在T型坑道内传播的到时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量纲一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简化的工程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拟合建立了可以对高能炸药在T型坑道内爆炸产生的空气冲击波到达时间进行预估的公式,利用该公式可以估算空气冲击波在T型坑道内的传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到时 量纲分析 内爆炸 冲击波 速度
下载PDF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路径选择行为 被引量:22
9
作者 夏金娇 隽志才 高晶鑫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6-131,共6页
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的研究对于城市交通工程和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传统的路径选择研究基于期望效用理论,但该理论存在着一些不足。前景理论能够较好地描述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首先在前景理论框架下,研究了路径选... 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的研究对于城市交通工程和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传统的路径选择研究基于期望效用理论,但该理论存在着一些不足。前景理论能够较好地描述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首先在前景理论框架下,研究了路径选择模型中参考点的设置,将到达时间作为路径选择的参考点,并通过实际调查,研究了通勤者对不同参考点的设定。最后在参考点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出发时刻对通勤者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景理论比期望效用理论更加符合实际的路径选择行为,当收益或损失不大时,通勤者倾向于选择路况比较稳定的路径;而当面临的损失较大时,通勤者会选择路况不确定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路径选择模型 前景理论 参考点 出发时刻
原文传递
就诊时间与急诊创伤患者滞留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继刚 陈恒峰 +2 位作者 徐峰 杨鹏 陈都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就诊时间与急诊创伤患者急诊室滞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中心信息系统提取2016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急诊抢救室诊治的1738例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数据,将从挂号到急诊出科≥4 h定义为急诊室滞留,... 目的研究就诊时间与急诊创伤患者急诊室滞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中心信息系统提取2016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急诊抢救室诊治的1738例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数据,将从挂号到急诊出科≥4 h定义为急诊室滞留,以8:00,15:00及22:00为界将一天分为早、中、夜三个班次,以早班为参考基线,以急诊室滞留为因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就诊班次的比值比(OR)以及经过年龄、性别及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校正的OR,并以急诊死亡为终点做COX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的1738例急诊创伤患者中,发生急诊室滞留共852人次(49.02%),以早班为参考基线,中班及夜班的急诊室滞留风险逐渐增加,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夜班的滞留风险OR=2.21,95%CI:1.71~2.86;OR=2.37,95%CI:1.76~3.18,均P<0.01。在单因素COX回归中,夜班HR=0.26,95%CI:0.08~0.90,P=0.033,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多因素COX回归中,中班HR=0.96,95%CI:0.43~2.14,P=0.914;夜班HR=0.40,95%CI:0.08~1.85,P=0.238,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创伤患者不同时间段就诊对其发生急诊室滞留有一定影响,夜班时间就诊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滞留,但不同就诊时间的急诊死亡风险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滞留 创伤 就诊时间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对地震信号及地震震相进行识别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范民 李清河 +2 位作者 张元生 盛国英 范兵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43-49,共7页
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初步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对地震信号及震相进行识别的能力.为了进行识别,将三分向地震资料的矢量模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结果表明:用此方法确定地震震相和到时是十分有效的,特别是对于信噪比较高的地震记录,效果更好.
关键词 地震信号 识别法 震相 人工神经网络 地震
下载PDF
公交浮动车辆到站时间实时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孙棣华 赖云波 +2 位作者 廖孝勇 赵敏 刘卫宁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89,共6页
根据公交浮动车辆实时GPS数据,考虑不同时段的路段平均速度、公交车站、信号灯等多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新的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预测模型。通过估计到达下游最临近站点的时间和判断道路上GPS数据的有效性等方法,改善了预测模型的精度,并... 根据公交浮动车辆实时GPS数据,考虑不同时段的路段平均速度、公交车站、信号灯等多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新的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预测模型。通过估计到达下游最临近站点的时间和判断道路上GPS数据的有效性等方法,改善了预测模型的精度,并应用重庆公交车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时预测公交浮动车辆到达下游站点的时间,预测精度优于现有方法,在高峰时段预测误差小于9%,在非高峰时段预测误差约为6%,并对各种道路交通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公交浮动车辆 到站时间 路段平均速度 实时预测
原文传递
区域震相初至估计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海军 靳平 +1 位作者 刘贵忠 王晓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8-303,共6页
本文在地震数据自动化处理中,给出一种基于自回归模型的Akaikeinformationcriteria(AIC)算法和信号平均幅值比的混合方法来估计地震信号的初至.用信号的AIC曲线和平均幅值比曲线构造一种叠加曲线,再进行类似于坐标旋转的校正,可以准确... 本文在地震数据自动化处理中,给出一种基于自回归模型的Akaikeinformationcriteria(AIC)算法和信号平均幅值比的混合方法来估计地震信号的初至.用信号的AIC曲线和平均幅值比曲线构造一种叠加曲线,再进行类似于坐标旋转的校正,可以准确估计低信噪比记录中信号的初至,尤其对于震相类型比较复杂的后续震相(如S波、Lg波)的初至估计结果很好.通过对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乌鲁木齐台记录到的23次天然地震中P波、S波和Lg波的初至估计,与人工分析结果相比,P波初至估计的均方误差为0.71s,后续震相(S波、Lg波)的均方误差为1.64s,优于传统AIC算法的估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自动处理 初至 幅值比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韩旭 张雨婷 赵宏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间延迟的相关因素,从而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来院时间、来院方式、基础疾病及...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间延迟的相关因素,从而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来院时间、来院方式、基础疾病及居住地点。根据患者是否4.5 h内到达医院分为2组,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就诊时间延迟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63例(40.4%)发病至就诊时间<4.5 h,93例(59.6%)>4.5 h。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应用急救医疗服务(EMS)来院、城市及本地居住为影响患者发病后4.5 h内就诊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结论年龄大、应用EMS、城市及本地居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较短,因此应加强对中年及农村地区人群宣传教育,鼓励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EMS来院就诊,本地区就近就医,进而缩短患者来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就诊时间 延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空中传播特征参量的优化拟合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亚东 李向东 王晓鸣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8,共6页
受测试技术和测试精度影响,空气中传播的爆炸冲击波特征参量的传统经验公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文中运用LS-DYNA有限元程序,以TNT为例,计算了空中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过程,采用仿真计算和文献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冲击波超压峰值、到达时间... 受测试技术和测试精度影响,空气中传播的爆炸冲击波特征参量的传统经验公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文中运用LS-DYNA有限元程序,以TNT为例,计算了空中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过程,采用仿真计算和文献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冲击波超压峰值、到达时间、持续时间和比冲量的改良预测公式;把空气中传播的冲击波分为升压阶段和降压阶段两部分考虑,以冲击波的各特征参数对冲击波的压力时程曲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改良预测公式与试验数据较为吻合,且比早期的经验公式更为精确。运用这些新预测公式,可以对空中爆炸的冲击波特征参数和传播特性进行有效地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冲击波 超压峰值 到达时间 持续时间 比冲量
下载PDF
不同胶结状况对固井质量测井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车小花 乔文孝 闫向宏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5-187,共3页
针对固井质量评价中可能出现的几种典型胶结状况,制作了10∶1的小型模型井并进行了模拟测量,探讨了首波到时、首波能量与发射、接收探头之间的自由套管面积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首波到时、首波能量与发射接收探头之间的自由套管面... 针对固井质量评价中可能出现的几种典型胶结状况,制作了10∶1的小型模型井并进行了模拟测量,探讨了首波到时、首波能量与发射、接收探头之间的自由套管面积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首波到时、首波能量与发射接收探头之间的自由套管面积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结合首波到时和能量信息可以更好地评价小型模型井的不同胶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质量 套管波 波至 窜槽 模拟实验
下载PDF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玉柱 丁孔芸 董良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在层析反演过程中,尤其是射线层析反演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反演效果,初始模型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参考Jannane等对波形反演目标函数性态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理论模型实验,分析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对初始模型的... 在层析反演过程中,尤其是射线层析反演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反演效果,初始模型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参考Jannane等对波形反演目标函数性态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理论模型实验,分析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讨论简单、高效的层析初始模型选取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以下层析成像初始模型的选取策略:①首先对存在的地质模型做平滑处理,得到介质的背景场信息(也可以结合先验信息采用其他方式(如梯度模型)作为背景场信息);②从地质模型中减去背景场信息以得到扰动场;③对扰动场做低通滤波得到扰动场的长波长分量;④将扰动场的长波长分量加上背景场信息得到层析初始模型。最后通过理论模型数值实验与实际资料处理证实该选取策略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 走时 射线 层析成像 反演策略 初始模型
下载PDF
基于超声导波的钢梁结构损伤大小识别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凯 孟光 +1 位作者 叶林 李富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7-231,共5页
探讨了应用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在较厚结构中对结构损伤大小识别的可行性。基于优化的激励波形和PZT换能器布局,应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导波在结构中的传播进行了仿真;同时对无损伤及有损伤的仿真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信号与仿真波... 探讨了应用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在较厚结构中对结构损伤大小识别的可行性。基于优化的激励波形和PZT换能器布局,应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导波在结构中的传播进行了仿真;同时对无损伤及有损伤的仿真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信号与仿真波形具有很好的吻合度。仿真结果表明:随损伤深度或者损伤厚度的增加,损伤反射波波包、透射波波包的到达时间和信号幅值都会随之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从中提取变化较大的信号特征可用于损伤大小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大小识别 超声导波 特征提取 到达时间 信号幅值
下载PDF
基于AIC准则和时窗能量比的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与定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抗 郭景蝶 +1 位作者 杨延举 马星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9-1214,共6页
在利用多高频电流传感器进行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与定位时,针对局放信号初至时刻拾取精度不高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IC(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和时窗能量比的局放故障在线检测与精确定位方法。首先利用时窗... 在利用多高频电流传感器进行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与定位时,针对局放信号初至时刻拾取精度不高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IC(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和时窗能量比的局放故障在线检测与精确定位方法。首先利用时窗能量比检测出局部放电发生的时窗,然后求取确定时窗的局部AIC特征曲线,并基于AIC准则精确拾取局放信号初至时刻。最后,运用到达时间法对局放源进行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定位精度高,抗噪声干扰能力强,在-2 d B的噪声环境下可实现99.85%的定位准确率,具备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放放电 定位 时窗能量比 AIC准则 到达时间法
下载PDF
基于移动定位信息的地铁站客流来源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伟伟 陈艳艳 +1 位作者 赖见辉 陶涛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6年第6期70-76,共7页
地铁站的客流来源对轨道线网规划、地面公交与轨道线路接驳优化及站点周边接驳设施布设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手机产生的大量携带位置信息的信令数据,提出了基于移动定位信息的地铁站点客流出行来源判断方法。在判断出行者全日出行起讫点(... 地铁站的客流来源对轨道线网规划、地面公交与轨道线路接驳优化及站点周边接驳设施布设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手机产生的大量携带位置信息的信令数据,提出了基于移动定位信息的地铁站点客流出行来源判断方法。在判断出行者全日出行起讫点(OD)的基础上,借助乘客进出地铁站手机信号需要切换位置区的原理,进一步判断出乘客进出地铁站的位置及时间,将乘客进站时间与全日所有出行的出发时间相比较,获取乘客乘坐地铁出行的一次完整出行链,从而得到此次地铁出行的出行起点。选取北京地铁2号线典型车站的客流来源进行了实例分析,将用该方法判断出的地铁出行结果与地铁刷卡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发现,算法对地铁进站量的有效识别率在65%以上,对地铁乘客出发地判断的平均误差约为5%。对地铁乘客的来源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手机信令 地铁出行 进站时间 出行起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