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北海道、北东北的绳纹遗址群遗产化路径研究
1
作者 王冬冬 李梦静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2期45-56,共12页
考古学与遗产研究关系密切,尤其在对考古遗址的价值挖掘和阐释传播中体现得最为复杂和交织。在考古遗址作为考古遗产申请世界遗产的热潮下,重新从学理层面反思考古遗址、考古遗产与世界遗产等基本概念及其转化机理和实践路径,有助于在... 考古学与遗产研究关系密切,尤其在对考古遗址的价值挖掘和阐释传播中体现得最为复杂和交织。在考古遗址作为考古遗产申请世界遗产的热潮下,重新从学理层面反思考古遗址、考古遗产与世界遗产等基本概念及其转化机理和实践路径,有助于在习以为常中洞见新的收获。文章以202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日本北海道、北东北的绳纹遗址群这一普遍又不普通的案例为对象,分析其从考古遗址到考古遗产、最后成为世界遗产的历程,讨论考古遗址遗产化过程的3个必要步骤,以及考古遗产申遗过程中的2个关键问题,为揭示考古学与遗产研究更深层次的关联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考古遗产 世界遗产 绳纹遗址群 日本
下载PDF
日本考古遗产教育宣传模式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冬冬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26,共7页
考古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考古遗产保护工作中公众的理解和参与至关重要,而激发公众遗产保护意识,使之自觉参与到遗产保护活动中,与持续开展考古遗产教育宣传密不可分。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考古遗产... 考古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考古遗产保护工作中公众的理解和参与至关重要,而激发公众遗产保护意识,使之自觉参与到遗产保护活动中,与持续开展考古遗产教育宣传密不可分。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考古遗产相关教育宣传形式分为课堂教育、乡土教育、终身教育和媒体宣传四类。多样化的教育宣传形式相互补充,形成较完善的体系,有助于提高公众遗产保护意识,凝聚地方文化认同,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考古遗产教育宣传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遗产保护 考古遗产 遗产教育 乡土教育 终身教育 公众考古
原文传递
对立、批判与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在地社区发展研究
3
作者 王冬冬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共8页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在地社区发展的协调问题一直是文化遗产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以往的研究视角大致可分为二元对立视角、批判性视角和融合视角三类。三类视角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成效不尽一致:二元对立视角易于发现深层次...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在地社区发展的协调问题一直是文化遗产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以往的研究视角大致可分为二元对立视角、批判性视角和融合视角三类。三类视角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成效不尽一致:二元对立视角易于发现深层次矛盾,但实操性存在一定阻碍;批判性视角重在探讨内在逻辑,但理论意义大于实践意义;融合视角旨在提供普适性经验,但需要统筹考虑多重因素,获取成功经验较为困难。因此,具体案例和具体问题的分析需要高度重视不同视角的优势。多视角交叉分析有利于推进从理论到实践的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在地社区发展的协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产 考古遗址 大遗址保护与管理 二元对立视角 批判性视角 融合视角 社区参与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城市核心区的考古遗产——广州南越国遗迹的保护与展示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易西兵 《城市观察》 2014年第4期184-192,共9页
考古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考古遗产是城市发展的记忆,是其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考古发现最重要的南越国遗迹,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也是广州... 考古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考古遗产是城市发展的记忆,是其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考古发现最重要的南越国遗迹,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也是广州最重要的考古遗产。南越国遗迹发现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掘后在原址保护并展示,既展现了广州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也成为现代化广州重要的历史文化座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产 广州 南越国遗迹 保护 展示
下载PDF
地铁建设中考古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研究
5
作者 邹一了 《上海视觉》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随着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中的考古发现保护与展示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世界各国地铁建设中考古发现保护与展示的现状、挑战与对策。总结出相应的... 随着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中的考古发现保护与展示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世界各国地铁建设中考古发现保护与展示的现状、挑战与对策。总结出相应的模式类别,为今后地铁建设中面对考古发现提供策略参考,有助于平衡优化城市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地铁建设 考古遗址 保护与展示模式
下载PDF
西班牙梅里达古罗马狄安娜神庙区域更新设计
6
作者 檀烨(译) 《建筑遗产》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古罗马狄安娜神庙及其周边考古遗址是西班牙梅里达市最重要的区域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周边场地被围墙围合,丧失了城市公共性。文章首先指出建筑师在古罗马狄安娜神庙区域更新项目中的首要目标,是重新利用古罗马时期遗留的广场空间,... 古罗马狄安娜神庙及其周边考古遗址是西班牙梅里达市最重要的区域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周边场地被围墙围合,丧失了城市公共性。文章首先指出建筑师在古罗马狄安娜神庙区域更新项目中的首要目标,是重新利用古罗马时期遗留的广场空间,在延续历史痕迹的同时重建城市公共空间;文章进一步从场地、几何形态和材料三方面详细分析了具体的设计策略,包括重整场地秩序,根据遗址和周边住宅情况新建“围廊建筑”,通过对“围廊建筑”层高、材料和细部构造的精心设计,与神庙对话,最终形成以神庙为中心的复合广场空间;新建建筑充分尊重历史遗产,满足当代功能,为城市创造了充满活力、灵活可变的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罗马狄安娜神庙 围廊建筑 场地 几何 材料 更新 考古遗产
下载PDF
基于考古学研究的琉璃河遗址价值建构与阐释
7
作者 王冬冬 王晶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4期26-35,共10页
从考古遗址到考古遗产的关键内容是遗产价值研究,而考古学研究成果既是遗产价值凝练的核心,也是价值阐释的重要内容。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自2019年起重启系统化的考古工作,遗产保护和利用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通过查阅考古报告、研究文... 从考古遗址到考古遗产的关键内容是遗产价值研究,而考古学研究成果既是遗产价值凝练的核心,也是价值阐释的重要内容。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自2019年起重启系统化的考古工作,遗产保护和利用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通过查阅考古报告、研究文章及采访考古学家等,文章将琉璃河遗址的发现、发掘和保护史分为5个主要阶段,随后重点分析考古遗存本身和考古学研究成果如何支撑价值的建构,以及价值阐释中如何利用考古要素,探讨考古遗址遗产化路径中的价值“编”“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璃河遗址 价值建构 价值阐释 考古遗产 遗产化
下载PDF
考古遗产一体化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以白帝城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白莹 方刚 +1 位作者 孙治刚 杨巧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第1期67-78,共12页
考古遗产一体化保护是指在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展示利用等过程中,统筹多领域人员参与,在充分调查和准确认识遗产信息的基础上制订整体规划,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实现考古调查与发掘、保护规划制订、文物保护实施、遗产... 考古遗产一体化保护是指在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展示利用等过程中,统筹多领域人员参与,在充分调查和准确认识遗产信息的基础上制订整体规划,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实现考古调查与发掘、保护规划制订、文物保护实施、遗产开发各领域无缝对接、有序介入,确保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最充分的认识、最科学的保护和最合理的开发利用。文章在阐述考古遗产一体化保护内容的基础上,以白帝城为例,对考古遗产一体化的保护实践进行了思考分析。旨在为考古遗产保护积累经验并为同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产 一体化保护 白帝城
下载PDF
考古遗产的社会价值与产业化利用路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厉建梅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8,共6页
考古遗产无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语境下,它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随着大众考古理念的增强以及大众对考古遗产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考古遗产的产业化已成为实现遗产价值、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的重... 考古遗产无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语境下,它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随着大众考古理念的增强以及大众对考古遗产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考古遗产的产业化已成为实现遗产价值、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考古遗产的产业化同时也是使考古遗产得以可持续传承和传播的一种发展途径。考古遗产产业化利用的具体路径有:一是遗产的资源化,即对遗产的文化解读与阐释;二是对遗产本体的文化旅游开发;三是对遗产内涵与符号的创意策划,与演艺产业、影视产业和创意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产 社会价值 大众参与 产业化 文化产业
原文传递
行李待领:谁拥有香港的考古遗产?
10
作者 孙德荣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9-145,共7页
香港曾是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在1997年回归中国前,香港是一个借来的时间和空间。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回归后的香港保持原有法律和行政架构。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国的文物保护法不适用于香港特区。殖民地时期以前,香港只不过... 香港曾是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在1997年回归中国前,香港是一个借来的时间和空间。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回归后的香港保持原有法律和行政架构。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国的文物保护法不适用于香港特区。殖民地时期以前,香港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个边缘地区。经历150多年的殖民地管治,殖民政府曾于1899年颁行宋王台保存条例,其后于二次大战后废除;以及于1976年实施的古物古迹条例,回归后仍沿用至今。本文尝试从法例与政策的发展过程讨论香港的考古遗产如何被界定;并且讨论这个由移民构成的城市在城市化或市区重建过程中浮现的身份认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物 考古遗产 文物法规 宋王台 古物古迹条例 宋王台保存条例
原文传递
试论香港的合约考古
11
作者 孙德荣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45,共4页
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急速,古物古迹条例实施30年来未作关键的修订。殖民地时期香港没有实施英国的考古规划指引,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内地实行的中国文物保护法又不适用于特别行政区。1998年香港实施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导致合约考古项... 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急速,古物古迹条例实施30年来未作关键的修订。殖民地时期香港没有实施英国的考古规划指引,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内地实行的中国文物保护法又不适用于特别行政区。1998年香港实施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导致合约考古项目大量出现,对本地文物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资料基础,可是本地的考古从业人员太少,没有组成专业团体和制定专业的操守指引,行业的长远发展存在不少让人忧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约考古 考古遗产 文化遗产 专业操守 香港
原文传递
对古代世界的干预:启示、理论与案例
12
作者 卢西亚诺·库佩洛尼 张萃(翻译) 涂先明(校对)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2014年第6期36-54,共19页
古代,尤其是"古代世界"—对于我们欧洲人,尤其对于大部分意大利人而言,罗马帝国的落没即意味着古代世界的结束—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可以为文化、艺术和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它先于我们现有的时代而存在,并以物质的或历史的传... 古代,尤其是"古代世界"—对于我们欧洲人,尤其对于大部分意大利人而言,罗马帝国的落没即意味着古代世界的结束—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可以为文化、艺术和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它先于我们现有的时代而存在,并以物质的或历史的传承方式延续至今。无论其是处在不断演化的状态,还是处于一种濒临修复或是怀旧复兴的状态,抑或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甚至仅仅是因为愚昧无知而已经消失,向古代世界借鉴都是必要的。从文艺复兴开始,至少到现代运动,我们与古代之间的关系在连续与间断、记忆与遗忘、接连不断的呈现或突如其来的发现、并存与冲突中不断转换。即便是在当下,法律和规范建立起了各种限制,这种关系的复杂性还是衍生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各种立场,这些立场并不互相冲突,但也百家争鸣。当然这种关系也会随着主流考古文化及建筑师的态度的发展而变化。本文并不拘泥于讨论与考古遗产特性相关的细节问题,而旨在探讨现代建筑文化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可识别的记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古代在城市中心及其范围中的呈现。我们不能将现代性作为一个时间问题来理解,它不是新事物,因为它没有过去;也不能将之作为当代的某个方面来解读(尽管它确实带来了变革与创新);而是从它与过去的比较来谈。本文旨在追述塑造现代与历史之间关系的各种事件和理论。每一个事件、每一个理论都具有启发价值。通过对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已建成项目的审视,本文试图勾勒出建筑、考古与景观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世界 考古遗产 建筑 现代性 关系
原文传递
考古遗址的公众参与:一项国际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燕海鸣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9,共6页
基于沟通、信任、专业性的公共事务参与机制,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的运转。文化遗产作为公共物品和公共空间,因其牵涉各方利益,应成为政府、专业人士、普通公众建立信任,形成有机意见表达和协调的平台。墨西哥阿尔班山考古遗址的保护工作充... 基于沟通、信任、专业性的公共事务参与机制,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的运转。文化遗产作为公共物品和公共空间,因其牵涉各方利益,应成为政府、专业人士、普通公众建立信任,形成有机意见表达和协调的平台。墨西哥阿尔班山考古遗址的保护工作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的利益诉求,建立起政府、学者、民众互相信任、沟通的机制,解决了曾经存在的矛盾与冲突;西安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在公众参与上做了一定探索,但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大遗址类文化遗产因牵涉的社会利益相关者众多,可成为我国建立良性社会沟通机制一个重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考古遗址 公众参与 阿尔班山遗址 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
原文传递
档案馆参与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建军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84,共4页
考古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记忆。档案馆应积极参与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这既是我国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不利的现状所要求的,也是档案馆在新时期的使命。档案馆参与考古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的路径,主要包括... 考古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记忆。档案馆应积极参与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这既是我国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不利的现状所要求的,也是档案馆在新时期的使命。档案馆参与考古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的路径,主要包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考古遗产的普查和收集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考古遗产的建档和保存工作;积极开展和参与考古遗产的展示和宣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馆 考古遗产 保护路径
原文传递
西安遗址公园空间演进与评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琳 周庆华 李榜晏 《风景园林》 2012年第2期28-32,共5页
西安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成为国内遗址公园实践的重要先行者之一。从分析西安的遗址特点入手,通过回顾大西安地区重要遗址公园的建设历程,对比了各个公园在建设时间、规模、依托遗址资源... 西安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成为国内遗址公园实践的重要先行者之一。从分析西安的遗址特点入手,通过回顾大西安地区重要遗址公园的建设历程,对比了各个公园在建设时间、规模、依托遗址资源、保护内容、面向人群、区位条件几方面的差异,并总结归纳出西安遗址公园的演进特点与发展趋势,分别是:文物保护意识与技术水平逐渐增强、遗址利用模式与展示手段趋于多元、涉及城市问题愈发复杂和内涵与功能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迹公园 评论 考古遗址公园 遗产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