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川幕府的中国政策与近世日本学术道统的“自立”诉求——以林罗山和新井白石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来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5-191,共7页
近世初期的日本儒学者林罗山主动附和统治者的意图,调适"己见"和"上意",协助德川幕府构建国家意识形态。随着德川日本社会的稳步发展,中日贸易的主导权发生了消长,这也构成了近世日本知识分子思想及言说生产的背景... 近世初期的日本儒学者林罗山主动附和统治者的意图,调适"己见"和"上意",协助德川幕府构建国家意识形态。随着德川日本社会的稳步发展,中日贸易的主导权发生了消长,这也构成了近世日本知识分子思想及言说生产的背景和基础,新井白石策划的信牌制度及德川幕府对中国商船的打杀即是这条脉络中的产物。近世日本知识分子对学术道统的诉求是一种"去中国化"的"自立",对近代以来的中日矛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罗山 新井白石 道统自立 唐人屋敷
下载PDF
异言何以经世——洋学与新井白石的“正德之治”
2
作者 何鹏举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3年第4期78-93,198,共17页
江户时代的儒学者、经世家新井白石曾推动以“文治”为导向的“正德之治”,主张货币改革、限制对外贸易,坚持禁止天主教并增强德川政权的儒学“正统性”,同时还在对外关系上恢复了将军的“日本国王”的称号。而这一系列改革都与新井白... 江户时代的儒学者、经世家新井白石曾推动以“文治”为导向的“正德之治”,主张货币改革、限制对外贸易,坚持禁止天主教并增强德川政权的儒学“正统性”,同时还在对外关系上恢复了将军的“日本国王”的称号。而这一系列改革都与新井白石同传教士西多蒂的交流以及他本人的洋学积累密切相关。新井白石的洋学虽然没有为其改革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却给他思考德川体制存在的潜在危机提供了巨大的刺激。而“正德之治”则可以说是传教士西多蒂所引发的一场意料之外的治理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井白石 西多蒂 正德之治 洋学
下载PDF
日本地名常用汉字的汉语读音标准化试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松冈荣志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34-43,254,共10页
最近,中国文献、媒体译介日本地名常用汉字时,汉语注音问题被重视起来,已经开始做《日本地名常用国字读音规范》(假题)等标准化的工作.早在2009年10月,中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第一份绿皮书(推荐性的语言文字规范):《日... 最近,中国文献、媒体译介日本地名常用汉字时,汉语注音问题被重视起来,已经开始做《日本地名常用国字读音规范》(假题)等标准化的工作.早在2009年10月,中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第一份绿皮书(推荐性的语言文字规范):《日本汉字的汉语读音规范(草案)》.这个《草案》是在费锦昌、松冈荣志共同研究而撰写的一篇论文《日本“国字”的汉语读音》的基础上研发的.文章介绍新井白石《同文通考》的国字研究,对75个日本地名用国字的汉语读音提出拼音方案,谈谈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国字”汉语读音 常用地名 《同文通考》 新井白石
原文传递
日本近世武家双官制并行辨析
4
作者 杨立影 《南开日本研究》 2020年第1期152-167,共16页
官制是古代政治构建和运行的核心内容之一,德川幕府在建立过程中逐渐完善、固定下来两套官制:一是以大老、老中、若年寄等构成的官职序列;另一套则是在传统律令制影响下的武家官位叙任制度。一实一虚,两种官制本质相异却同时并存,因此... 官制是古代政治构建和运行的核心内容之一,德川幕府在建立过程中逐渐完善、固定下来两套官制:一是以大老、老中、若年寄等构成的官职序列;另一套则是在传统律令制影响下的武家官位叙任制度。一实一虚,两种官制本质相异却同时并存,因此成为参与幕政的儒者的重点讨论对象。他们主张幕府应改革现有官制,形成一套独立的官僚体制,从根本上巩固武家政权的合法性,强化将军权威。如果说幕府推行双官制的原因是出于实际统治需要的话,儒者的改革建议则体现出近世对礼文化和礼秩序的内在需求。特别是与幕府官职制度相比,武家官位叙任对内涉及官僚的身份认同、朝幕关系,对外影响日本的国体问题。作为高级武士重要的身份象征,武家官位叙任因其"礼"之人文意涵发挥着强大的政治隐形力。日本近世虽然两套官制并存却非"互补"关系,从动态的历史发展来观察,近世武家官位叙任的象征性意义甚至超出了幕府"中央官僚体制"所具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府职制 武家官位叙任 礼乐制度 新井白石 荻生徂徕
原文传递
承襲與出新:新井白石《東音譜》與方以智《切韻聲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無未 鍾雪珂 《汉语史学报》 2019年第1期14-28,共15页
日本江户時期著名學者新井白石的《東音譜》(1719)與中國方以智《切韻聲原》之間存在着非常密切的關係。《東音譜》對《切韻聲原》的承襲是顯而易見的,但其出新的一面則更爲突出。新井白石對《切韻聲原》的形式與内容做了較大程度的調... 日本江户時期著名學者新井白石的《東音譜》(1719)與中國方以智《切韻聲原》之間存在着非常密切的關係。《東音譜》對《切韻聲原》的承襲是顯而易見的,但其出新的一面則更爲突出。新井白石對《切韻聲原》的形式與内容做了較大程度的調整與改造,基本實現了本土化,進一步拓展了《切韻聲原》的應用範圍,增强了其標記中日兩國語音的"音值"功能,將《切韻聲原》化變爲《東音譜》後,其研究成果脱穎而出,附著上了更爲突出的"近代學術"外衣,令人驚異不已。由此,從整個東亞音韻學視閾的角度來看,新井白石《東音譜》不但有效地繼承了中國方以智《切韻聲原》音韻學思想,而且還使東西方音韻學思想真正做到了極爲重要的一次有效整合與升華,標誌着東亞音韻學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東亞音韻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將《東音譜》與《切韻聲原》進行比較研究,更是全面地認識方以智與新井白石兩位中日近代學術"巨匠"音韻理論意識在東亞乃至於世界範圍内科學性價值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井白石《東音譜》 方以智《切韻聲原》 東西方音韻學史 有效整合與升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