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藓生马先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连春 沈联德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485-487,共3页
从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治疗蛇伤有效秘方主要组分之一的藓生马先蒿全草中分离得到4个成分。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马先蒿甙、D-甘露醇、花生酸和三十一碳烷。
关键词 藓生马先蒿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花生酸与铈β-二酮络合物混合单分子膜的成膜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邹纲 方堃 何平笙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7-231,共5页
将铈 β 二酮络合物 (Ce(tmhd) 4)的氯仿溶液与花生酸 (AA)的氯仿溶液以不同摩尔比混合并铺展在纯水亚相上 ,得到其与AA的混合单分子膜 .对混合单分子膜的成膜特性 (π A等温线和体系超额自由能 )进行了探讨 ,发现混合单分子膜的超额自... 将铈 β 二酮络合物 (Ce(tmhd) 4)的氯仿溶液与花生酸 (AA)的氯仿溶液以不同摩尔比混合并铺展在纯水亚相上 ,得到其与AA的混合单分子膜 .对混合单分子膜的成膜特性 (π A等温线和体系超额自由能 )进行了探讨 ,发现混合单分子膜的超额自由能为负值 ,混合过程为热力学自发过程 ,且在配比为 1∶2时其绝对值最大 ,体系最稳定 ,并进一步讨论了混合单分子膜可能的凝聚态结构 .在配比为 1∶2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膜 花生酸 铈β-二酮络合物 静态弹性 动态弹性
下载PDF
贵州产毛萼香茶菜中非二萜化学成分 被引量:7
3
作者 叶林虎 杨小生 +1 位作者 马琳 郝小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71-574,共4页
目的开展毛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经硅胶及凝胶柱色谱分离,通过NMR和MS光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Ⅰ)、白桦脂醇(betulin,Ⅱ)、齐... 目的开展毛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经硅胶及凝胶柱色谱分离,通过NMR和MS光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Ⅰ)、白桦脂醇(betulin,Ⅱ)、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Ⅲ)、熊果酸(ursolic acid,Ⅳ)、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Ⅴ)、滨蓟素(cir-simartin,Ⅵ)、芫花素(genkwanin,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Ⅸ)、花生酸(arachidic acid,Ⅹ)、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p-hydroxybenzoate,Ⅺ)。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Ⅹ、Ⅺ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萼香茶菜 非二萜成分 花生酸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原文传递
长链脂肪酸LB膜的X射线衍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何平笙 白建民 +3 位作者 徐百 汪永忠 王昌燧 周贵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利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制备了硬脂酸、花生酸及其混合酸的多层LB膜。用低角X射线衍射研究了它们的周期结构,硬脂酸和花生酸的LB膜在2θ=0.8°~23°的范围内分别出现13个和12个布拉格衍射峰,由此计算了它们的等同周期。用... 利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制备了硬脂酸、花生酸及其混合酸的多层LB膜。用低角X射线衍射研究了它们的周期结构,硬脂酸和花生酸的LB膜在2θ=0.8°~23°的范围内分别出现13个和12个布拉格衍射峰,由此计算了它们的等同周期。用模型计算了它们衍射峰的强度,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衍射强度奇偶起伏的结果。在混合酸的LB膜中,可以观察到等同周期随混合比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 花生酸 LB薄膜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组分变化及其与发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杰萍 邹建平 +1 位作者 江絮萍 谢榕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5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组分变化与子宫内膜癌(EC)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91例EC患者(EC组)和203例健康对照志愿者(对照组)的空腹外周血,分离红细胞,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检测红细胞膜脂肪酸组分,并分析脂肪酸组分变化对EC...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组分变化与子宫内膜癌(EC)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91例EC患者(EC组)和203例健康对照志愿者(对照组)的空腹外周血,分离红细胞,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检测红细胞膜脂肪酸组分,并分析脂肪酸组分变化对EC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EC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占比由高到低均为总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EC组外周血红细胞膜总饱和脂肪酸占比高于对照组,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比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红细胞膜饱和脂肪酸中,EC组肉豆蔻酸C14:0、硬脂酸C18:0、山俞酸C22:0、木焦油酸C24:0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花生酸C20:0占比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外周血红细胞膜单不饱和脂肪酸中,EC组棕榈油酸C16:1n7、神经酸C24:1n9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油酸C18:1n9占比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外周血红细胞膜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C组亚油酸C18:2n6(LA)低于对照组,g-亚麻酸C18:3n6(GLA)、花生二烯酸C20:2n6、花生三烯酸C20:3n6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外周血红细胞膜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C组α-亚麻酸C18:3n3(ALA)占比低于对照组,花生四烯酸C20:4n6(AA)/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DHA)占比高于对照组(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红细胞膜总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中的肉豆蔻酸C14:0、山俞酸C22:0、木焦油酸C24:0,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油酸C16:1n7、神经酸C24:1n9,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GLA占比升高均会增加EC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2.14、2.36、2.60、3.21、3.25、4.81、2.74,P均<0.05);外周血红细胞膜饱和脂肪酸中的花生酸C20:0、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油酸C18:1n9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LA、ALA占比降低均会增加EC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0.38、0.34、0.21、0.51,P均<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组分 肉豆蔻酸 山俞酸 花生酸 红细胞膜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C_(60)/花生酸混合LB膜 Ⅰ.LB膜的X射线衍射和分子排列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仁钊 何平笙 李春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7-539,共3页
制备了纯C60和C60/AA的混合LB膜。用X-射线衍射详细研究了它们的周期结构,表明C60分子在C60/AA混合LB膜中不是顶在花生酸疏水端头,而是包埋在花生酸分子之间。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分子排列模型。
关键词 LB膜 花生酸 X-射衍射 分子排列模型 炭60
下载PDF
花生酸单分子膜诱导PbS晶体取向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素薇 赵培忠 +1 位作者 班春梅 刘恒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01-704,共4页
以花生酸单分子膜为模板,诱导沉积了PbS半导体纳米粒子,粒径为30~50nm.实验发现,由于花生酸单分子膜的诱导作用,使得PbS晶体在膜上发生取向生长,可以形成三角形、四边形和棒状的PbS纳米粒子.通过改变单分子膜的表面压,考察了表面压对Pb... 以花生酸单分子膜为模板,诱导沉积了PbS半导体纳米粒子,粒径为30~50nm.实验发现,由于花生酸单分子膜的诱导作用,使得PbS晶体在膜上发生取向生长,可以形成三角形、四边形和棒状的PbS纳米粒子.通过改变单分子膜的表面压,考察了表面压对PbS晶体取向生长的影响,结合透射电镜及电子衍射实验,对PbS晶体的生长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酸 单分子膜 诱导 PbS晶体 取向生长 纳米粒子 分子识别 晶体生长
下载PDF
蝉冀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家源 卢文杰 王雪芬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16-217,共2页
从蝉翼藤(Securidaca inappendicuiata Hassk.)根茎分离得到三个结晶,鉴定为正廿六烷酸、花生酸、苯甲酸。
关键词 蝉翼藤 分析
下载PDF
含长取代基的咔唑与花生酸混合Langmuir膜及LB膜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穆劲 赵勇 +2 位作者 杨孔章 张宝文 曹怡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研究了5-三氰基乙烯基-N-十六烷基咔唑(THC)与花生酸(AA)混合Langmuir膜及LB膜的结构特性.由π-A曲线知,混合Langmuir膜在压缩过程中有相变发生,LB膜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咔唑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研究了5-三氰基乙烯基-N-十六烷基咔唑(THC)与花生酸(AA)混合Langmuir膜及LB膜的结构特性.由π-A曲线知,混合Langmuir膜在压缩过程中有相变发生,LB膜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咔唑分子间有相互作用,X射线衍射证明混合LB膜具有层状有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langmuir膜和LB膜 咔唑 花生酸
全文增补中
C_(60)/花生酸混合LB膜Ⅱ.LB膜的表征和AFM形貌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平笙 陈仁钊 +1 位作者 李春娥 朱小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05期89-91,共3页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UV -vis)、X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 (AFM)对C60 /AA混合LB膜中C60 分子在LB膜中的排列作了观察 ,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在第一报中确认的在混合LB膜中C60 分子不是顶在花生酸疏水部分的端头 ,而是嵌埋在花生酸...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UV -vis)、X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 (AFM)对C60 /AA混合LB膜中C60 分子在LB膜中的排列作了观察 ,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在第一报中确认的在混合LB膜中C60 分子不是顶在花生酸疏水部分的端头 ,而是嵌埋在花生酸分子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 花生酸 原子力显微镜 LB膜
全文增补中
Langmuir-Blodgett膜的低角X射线衍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平笙 李春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0-222,共3页
低角X射线衍射是研究LB膜结构的有力工具,它能确认LB膜中成膜分子的排列规则性,确定LB膜的等同周期,计算LB膜厚,确定LB膜类型,成膜分子在基片上的倾斜角度和两种分子在混合LB膜中的排列,研究成膜分子在LB膜上的聚... 低角X射线衍射是研究LB膜结构的有力工具,它能确认LB膜中成膜分子的排列规则性,确定LB膜的等同周期,计算LB膜厚,确定LB膜类型,成膜分子在基片上的倾斜角度和两种分子在混合LB膜中的排列,研究成膜分子在LB膜上的聚合,LB膜在酸碱环境下的稳定性,衍射峰的奇偶起伏现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膜 X射线衍射 花生酸 二炔廿五碳酸
下载PDF
花生酸分子在气/液界面区域形貌的动态监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甘礼华 刘明贤 +1 位作者 陈根 王小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0-843,共4页
测定了花生酸的氯仿溶液在二次蒸馏水气/液界面的单分子膜的表面张力与单分子面积的等温线,用布儒斯特角显微镜原位监测了花生酸分子成膜过程中单分子膜区域形貌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花生酸单分子面积约为0.23 nm2,崩溃张力为57 mN.m-1... 测定了花生酸的氯仿溶液在二次蒸馏水气/液界面的单分子膜的表面张力与单分子面积的等温线,用布儒斯特角显微镜原位监测了花生酸分子成膜过程中单分子膜区域形貌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花生酸单分子面积约为0.23 nm2,崩溃张力为57 mN.m-1;花生酸两亲分子在二次蒸馏水为亚相的气/液界面上,先聚集形成岛状区域分布,然后随着表面张力的升高,进一步形成完整有序排列的单分子膜,该单分子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膜 区域形貌 花生酸 布儒斯特角显微镜 动态监测
下载PDF
C_(60)/花生酸混合LB膜Ⅲ.LB膜的酸、碱稳定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平笙 陈仁钊 李春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05期92-93,共2页
LB膜的环境稳定性是它们实际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实验发现盐酸蒸汽和氨蒸汽对C60 /AA混合LB膜的周期结构都有影响 ,使衍射峰的强度逐步减弱和等同周期有所减小。酸碱处理甚至会在C60 /AA混合LB膜中造成C60 微晶的形成。
关键词 C60 花生酸 LB膜 X射线衍射 酸碱稳定性
全文增补中
吲哚衍生物与花生酸混合LB膜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14
作者 赵勇 穆劲 +2 位作者 杨孔章 张宝文 曹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1-53,共3页
本文将3-三氰基乙烯基-N-十六烷基吲哚与花生酸混合制成单分子膜。不同摩尔比混合膜的π-A曲线均出现平台,表明膜压缩过程中分子排列相态发生变化。混合LB膜的紫外吸收光谱证明吲哚分子形成聚集体,X-射线衍射结果说明这种聚集体被夹带... 本文将3-三氰基乙烯基-N-十六烷基吲哚与花生酸混合制成单分子膜。不同摩尔比混合膜的π-A曲线均出现平台,表明膜压缩过程中分子排列相态发生变化。混合LB膜的紫外吸收光谱证明吲哚分子形成聚集体,X-射线衍射结果说明这种聚集体被夹带在花生酸的框架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膜 吲哚衍生物 花生酸
下载PDF
布儒斯特角显微镜和单分子膜表面形貌研究技术
15
作者 刘明贤 甘礼华 +2 位作者 陈根 王小兰 陈龙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5年第9期15-16,共2页
用布儒斯特角显微镜研究了花生酸分子成膜过程中单分子膜表面形貌的动态变化,发现在气/液界面上花生酸分子首先形成岛状分布,随着表面压的增加形成完整的单分子膜,而当表面压达到崩溃压后薄膜出现裂纹,分子膜重叠,形成多层膜。分析了花... 用布儒斯特角显微镜研究了花生酸分子成膜过程中单分子膜表面形貌的动态变化,发现在气/液界面上花生酸分子首先形成岛状分布,随着表面压的增加形成完整的单分子膜,而当表面压达到崩溃压后薄膜出现裂纹,分子膜重叠,形成多层膜。分析了花生酸单分子膜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膜 表面形貌 花生酸 布儒斯特角显微镜
下载PDF
硫化物纳米级粒子化膜的形成与气相性质的影响
16
作者 朱琔瑶 姜海莲 +1 位作者 张兰辉 赵启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6-152,共7页
采用偏振光反光度、紫外及可见光谱、电子显微镜形貌观察、粒子大小测定及电子衍射等方法加以系统研究硫化锌纳米级粒子化膜的制备与气相性质的影响.
关键词 纳米级 粒子化膜 硫化锌 气相性质
下载PDF
金灯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文东旭 黄坚 唐人九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3,共3页
从金灯藤(Cuscuta Japonica Choist.)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已经鉴定其中5个化合物,分别为廿五烷(1.pentacosane)、β-谷甾醇(2.β-sito-sterol)、硬脂酸(3.stearic acid)、花生酸(4.arachidic acid)和胡... 从金灯藤(Cuscuta Japonica Choist.)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已经鉴定其中5个化合物,分别为廿五烷(1.pentacosane)、β-谷甾醇(2.β-sito-sterol)、硬脂酸(3.stearic acid)、花生酸(4.arachidic acid)和胡萝卜甙(5.daucost-erol)。它们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灯藤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二十二烷醇乳膏的含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胜华 朱志宏 《中南药学》 CAS 2005年第6期356-358,共3页
目的测定二十二烷醇乳膏中二十二烷醇的含量以控制产品的质量。方法 采用DB-1毛细管柱,以花生 四烯酸甲酯为内标物,程序升温:200-290℃,保持5 min,然后以5℃·min-1升温至290-305℃,保持2 min。 检测器为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320... 目的测定二十二烷醇乳膏中二十二烷醇的含量以控制产品的质量。方法 采用DB-1毛细管柱,以花生 四烯酸甲酯为内标物,程序升温:200-290℃,保持5 min,然后以5℃·min-1升温至290-305℃,保持2 min。 检测器为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320℃;载气为N2。结果 二十二烷醇线性范围为0.1~2 mg·mL-1(r= 0.999 9),精密度试验的RSD(n=6)为0.43%,重复性试验RSD(n=6)为0.27%,平均回收率(n=9)为 100.0%(RSD=1.1%)。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烷醇乳膏 花生四烯酸甲酯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