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对高产小麦群体动态、产量和土壤氮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叶优良 王桂良 +2 位作者 朱云集 李欢欢 黄玉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1-358,共8页
选用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以河南温县和兰考为试验地点,在0、90、180、270、360Nkg.hm-2水平下,通过田间试验对小麦群体动态、产量和土壤氮素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小麦都是从出苗开始群体... 选用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以河南温县和兰考为试验地点,在0、90、180、270、360Nkg.hm-2水平下,通过田间试验对小麦群体动态、产量和土壤氮素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小麦都是从出苗开始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到拔节期达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在不同施氮水平和试验点间,豫麦49-198在越冬期和返青期群体数量没有显著差异,拔节以后不同氮水平间群体数量差异显著;而兰考矮早八在所有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间群体数量都没有显著差异.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增加,但过量施氮则使小麦产量下降,豫麦49-198以270Nkg.hm-2水平下产量最高,在温县和兰考点分别为9523和9867kg.hm-2,兰考矮早八以180Nkg.hm-2水平下产量最高,在温县和兰考点分别为9258和9832kg.hm-2.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素表观损失增加,豫麦49-198在温县和兰考点的氮素表观损失分别占氮肥用量的32.56%~51.84%和-16.70%~42.60%,兰考矮早八则分别占氮肥用量的18.58%~52.94%和-11.50%~45.80%.在本研究条件下,兼顾产量和环境效应,0~9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不应超过120~140kg.hm-2,小麦氮用量不能超过18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小麦 群体动态 硝态氮 氮素表观损失
原文传递
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艳 唐良梁 +3 位作者 陈义 吴春艳 唐旭 计小江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2-397,共6页
以嘉兴地区水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产量及吸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的关系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施氮量为213.6 kg hm-2所对应的氮肥利用率最高,氮肥农学利... 以嘉兴地区水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产量及吸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的关系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施氮量为213.6 kg hm-2所对应的氮肥利用率最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的表观氮损失量、氮损失比例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水稻氮损失量占氮总输入量的14%~52%,其中氨挥发损失的氮占氮总输入量的4%~12%;稻田氨挥发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氨挥发量在施氮量为393.6 kg hm-2时发生明显跃增;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籽粒的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并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氮损失总量(包括氨挥发量)。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角度出发,嘉兴的适宜施氮量为213.6 kg hm-2,且施氮量不宜超过303.6 kg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籽粒产量 氮素利用率 氮表观损失量 氨挥发
原文传递
不同供氮量对二月兰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白金顺 曹卫东 +3 位作者 曾闹华 高嵩涓 杨璐 周国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06-3212,共7页
研究华北冬绿肥二月兰对不同供氮水平的响应特征,确定实现绿肥高产高效的土壤适宜供氮量,可为华北集约化农田最大化发挥绿肥生态效应和优化春玉米/冬绿肥轮作体系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选取多年不施肥试验地设置供氮梯度试验... 研究华北冬绿肥二月兰对不同供氮水平的响应特征,确定实现绿肥高产高效的土壤适宜供氮量,可为华北集约化农田最大化发挥绿肥生态效应和优化春玉米/冬绿肥轮作体系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选取多年不施肥试验地设置供氮梯度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冬绿肥二月兰翻压前地上部生物量累积、氮素吸收、土壤无机氮残留和冬绿肥季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无机氮含量较低(0~90 cm土层15 kg·hm^(-2))条件下,施氮显著提高二月兰生物量和吸氮量.其中,施氮90 kg·hm^(-2)处理表现最高,绿肥生物量(干质量)和吸氮量分别为2031.0和42.0 kg·hm^(-2);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在施氮量高于60 kg·hm^(-2)后呈现快速增加趋势;随施氮量增加二月兰生长季的表观氮平衡表现出由亏缺到盈余的变化特征,在施氮量为60~90 kg·hm^(-2)条件下氮收支基本平衡.土壤供氮量(绿肥播前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与施氮量之和)与二月兰生物量、吸氮量和绿肥翻压前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关系可以分别用二次、线性加平台和指数方程进行模拟,依据模型计算二月兰生物量最高值(2010 kg·hm^(-2))时的播前土壤供氮量和绿肥翻压前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是136和78 kg·hm^(-2);而在二月兰吸氮量最高值40 kg·hm^(-2)时,二月兰生物量为1919 kg·hm^(-2),相当于最高生物量的95%,绿肥翻压前土壤残留无机氮降低至57 kg·hm^(-2),与之对应的播前土壤供氮量为105 kg·hm^(-2),该值与目前华北地区优化施氮下玉米收获后土壤残留无机氮推荐含量(100 kg·hm^(-2))基本相当.综合考虑绿肥的农学和环境效应,春玉米/冬绿肥轮作体系中二月兰播前土壤供氮量应控制在100~10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绿肥 二月兰 氮平衡 土壤残留无机氮 氮素表观损失
原文传递
紫云英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氮素供应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济世 张琳 +7 位作者 丁丽 刘春增 吕玉虎 郑春风 张成兰 聂良鹏 曹卫东 张玉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93-1803,共11页
【目的】紫云英还田替代化肥是我国南方稻田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措施。研究紫云英与化肥减量配施比例对水稻地上部群体特征与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以期为实现水稻绿色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始于2008年,设置了7个处理,包... 【目的】紫云英还田替代化肥是我国南方稻田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措施。研究紫云英与化肥减量配施比例对水稻地上部群体特征与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以期为实现水稻绿色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始于2008年,设置了7个处理,包括不施肥(CK),单施化肥(F100),紫云英还田22.5 t/hm^(2)配施化肥用量的100%、80%、60%和40%(MVF100、MVF80、MVF60和MVF40),以及紫云英单独还田处理(MV),其中磷肥用量不变。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样,分析水稻茎蘖动态变化、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及根层土壤无机氮含量,计算各处理稻田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结果】与CK相比,F100处理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和地上部氮素积累量,进而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24.01%~35.35%;虽然提高了不同时期的茎蘖数,却增加了无效分蘖,降低了成穗率。与F100处理相比,MVF80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无机氮含量,提高了地上部氮素积累量,促进了干物质向穗中的转运,从而使成熟期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7.14%和18.74%,尤其是使穗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0.96%和19.20%;而MVF100处理显著增加了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和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最终使成熟期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8.52%和24.54%,尤其是使秸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2.75%和46.13%。MVF60较F100处理显著提高了孕穗期的土壤无机氮含量,增加了孕穗期后干物质输入穗的量。与F100处理相比,MVF40和MV处理分别使氮素表观损失量显著降低了27.14%和63.83%,而MVF100处理使氮素表观损失量显著增加了36.15%,其他处理与F100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紫云英还田替代适量化肥提高了稻田土壤氮素供应能力,促进了水稻关键生育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 水稻生长 氮素积累 土壤无机氮 氮素表观损失
下载PDF
实现黑土玉米高产和养分高效的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比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磊 孔丽丽 +4 位作者 侯云鹏 尹彩侠 赵胤凯 刘志全 徐新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01-2213,共13页
【目的】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合施用是东北黑土区实现轻简化施肥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研究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适宜的掺混比例,以实现氮肥一次性施用获得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方法】于2017—2019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以玉米品种‘富... 【目的】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合施用是东北黑土区实现轻简化施肥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研究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适宜的掺混比例,以实现氮肥一次性施用获得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方法】于2017—2019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以玉米品种‘富民108’为试材,在施N 210 kg/hm^(2)条件下,共设置6个普通尿素与控释氮肥掺混比例处理,分别为:10∶0(RU)、8∶2(CRU20%)、6∶4(CRU40%)、4∶6(CRU60%)、2∶8(CRU80%)、0∶10(CRU100%),并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于玉米主要生育期调查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计算作物氮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状况。【结果】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掺混各处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均高于RU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P<0.05),其中以CRU60%处理增幅最高,3年平均产量提高了17.3%。与RU处理相比,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掺混显著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增加了开花期至成熟期氮素积累及其占总生育期氮素积累比例,进而提高了玉米开花后氮素积累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掺混各处理氮素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控释氮肥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以CRU60%处理最高,较RU处理分别提高36.1%、66.9%和17.3%。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状况表明,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控释氮肥比例的增加先降后升,以CRU60%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最低,较RU处理降低了28.8%。将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与产量、氮素利用率、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氮素表现损失量分别进行拟合,得出当控释氮肥的掺混比例为63.4%时,玉米理论产量最高,为11059 kg/hm^(2),相对应的氮素回收率为42.4%、农学利用率为17.1 kg/kg、偏生产力为53.2 kg/kg;土壤无机氮含量为20.8 mg/kg;3年累计氮素表观损失量为223.1 kg/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黑土 控释氮肥 掺混比例 增产量 氮素利用率 氮素表观损失量
下载PDF
华北平原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粮-饲”轮作系统氮素表观平衡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硕 李晓欣 +3 位作者 赵善丽 郝曼 柏兆海 马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9-620,共12页
为揭示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华北平原不同轮作体系土壤-作物系统氮素表观平衡,布置田间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化肥表施(C)、固态粪肥表施替代50%化肥氮(S)、液态粪肥注射施用替代50%化肥氮(L)]和不同轮作方式[籽粒玉米-小麦(T1)... 为揭示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华北平原不同轮作体系土壤-作物系统氮素表观平衡,布置田间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化肥表施(C)、固态粪肥表施替代50%化肥氮(S)、液态粪肥注射施用替代50%化肥氮(L)]和不同轮作方式[籽粒玉米-小麦(T1)、青贮玉米/豇豆间作-填闲黑麦草(T2)、甜高粱-黑麦草(T3)、青贮玉米-黑麦草(T4)、高丹草-黑麦草(T5)]对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携出量、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和土壤-作物系统氮表观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轮作方式T1相比,T5夏秋季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携出量提高幅度最大,其次为T3和T4,而T2却有所降低;各轮作方式冬春季地上部生物量较T1均有所降低,而对其氮携出量无明显影响。与施肥方式C相比,S和L可显著降低夏秋季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携出量,降幅均小于15%,而对冬春季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携出量无显著影响。与轮作方式T1相比,T3和T5可显著增加周年作物氮总输出量,且显著降低0~20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量和系统氮表观损失;与施肥方式C相比,S和L可显著降低周年作物氮总输出量和0~20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量,增加系统氮表观损失。研究表明,在华北平原农牧生产区,以养殖产生的固态和液态粪肥替代50%化肥氮条件下,甜高粱-黑麦草和高丹草-黑麦草轮作是氮肥偏生产力高、表观损失低的轮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饲轮作 有机肥 地上部生物量 氮携出量 氮素表观损失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和杂草清除时间对氮肥利用及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南维鸽 李世清 +1 位作者 侯红乾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4,共7页
以半湿润区中等肥力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0~100cm土层土壤样品、作物及杂草的样品,研究不同施肥及杂草处理对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氮肥损失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残留NO3^--N累积量均随... 以半湿润区中等肥力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0~100cm土层土壤样品、作物及杂草的样品,研究不同施肥及杂草处理对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氮肥损失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残留NO3^--N累积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H4^+-N累积量随施氮量变化不显著,总矿质氮随施氮量的变化趋势与硝态氮基本一致;农田系统中杂草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体残留矿质氮(Nmin)累积量,且在高施氮处理下影响较大;在全生育期不清除杂草(A)、越冬前清除杂草(B)、返青期清除杂草(C)和拔节期清除杂草(D)等杂草处理下,杂草吸氮量平均值分别为2.38、1.60、4.72和4.54kgN/hm^2,占农田植物地上部分(作物+杂草)总吸氮量的1.97%、1.38%、3.98%和3.76%,返青期杂草吸氮量最高,其值是越冬期杂草吸氮量的2.94倍;氮肥损失随施氮量增加而呈线性相关,考虑杂草时,相关系数R^2=0.9802。不同杂草处理间氮素表观损失量为59.9~96.1kg/hm^2,不同施氮处理间表观损失量为32.9~128.0kg/hm^2;不同时期清除杂草对氮损失和氮肥利用率影响显著,而越冬期清除杂草的影响效果最大;本试验条件下,杂草的存在对氮素平衡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质氮 杂草 氮肥利用率 氮肥表观损失
下载PDF
氮肥追施时期及包膜控释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李若楠 王丽英 +3 位作者 张彦才 刘孟朝 翟彩霞 陈丽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7-280,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追施时期和包膜控释尿素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表观损失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小麦氮肥最佳追肥时期为拔节期;与40%普通尿素底施+60%普通尿素拔节期追施(F2)相比,30%普通尿素+35%控...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追施时期和包膜控释尿素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表观损失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小麦氮肥最佳追肥时期为拔节期;与40%普通尿素底施+60%普通尿素拔节期追施(F2)相比,30%普通尿素+35%控释期90d包膜尿素+35%控释期120d包膜尿素配合(F4、F6)一次性底施的氮素释放与冬小麦对氮素需求吻合较好,F4小麦植株总氮吸收量增加6.11%,减氮25%条件下(F6)增加8.48%;与F2相比,F4使冬小麦增产5.02%,经济系数提高6.43%,氮肥利用率提高10.22%,同时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降低。F4通过提高千粒重和单穗重来提高产量,而F6通过维持穗粒数保证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尿素 氮肥追肥时期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素表观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