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射线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庭延 刘深荣 +4 位作者 陈燕玉 谢亮真 何利伟 孟素荣 彭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在CARTO3指导下零射线与常规在X线指导下对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ASC-PVCs)导管射频消融来评价其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15年10月于南方医院因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早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患... 目的通过比较在CARTO3指导下零射线与常规在X线指导下对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ASC-PVCs)导管射频消融来评价其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15年10月于南方医院因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早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患者52例,其中零射线组23例,即运用Carto3系统重建主动脉窦三维模型后在零射线下行导管消融。另29例在X线下常规标测和消融,为常规消融组。比较两组的靶点标测时间、总放电次数、手术即时成功率、手术总时间、X线曝光时间、随访观察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零射线组手术即时成功率看似高于常规组,但两组患者即时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3(96%)vs 24/29(83%),P=0.21];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与常规组相比,零射线组靶点标测时间明显缩短(4.3±1.7 vs 7.8±2.6 min,P<0.01),零射线组与常规组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6±8.8 vs 77.4±7.2 min,P=0.332)。与零射线组比较,常规组放电次数明显较多(7.9±3.2 vs 4.8±1.1,P<0.01),零射线组整个手术过程完全零射线,而常规组X线曝光时间为23.1±6 min,随访5~20个月,常规组复发4例,零射线组1例复发。结论 CARTO3指导下零射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主动脉窦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CARTO3指导零射线射频消融相对常规消融方法;其靶点标测时间缩短、总放电次数减少且不延长手术总时间,而且全手术过程为零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射线 射线危害 主动脉窦 室性早搏 导管消融
下载PDF
起源于主动脉窦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丹 王祖禄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研究起源于主动脉窦(ASC)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特发性频发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PVCs/VT)的心电图特点、电生理特征和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方法学。方法15例频发PVCs/VT患者经右股静脉进右室流出道行最早激动顺序和起搏标测... 目的研究起源于主动脉窦(ASC)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特发性频发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PVCs/VT)的心电图特点、电生理特征和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方法学。方法15例频发PVCs/VT患者经右股静脉进右室流出道行最早激动顺序和起搏标测,消融不成功或失败的病例,采用经右股动脉途径行电生理检查,于心室及主动脉窦内标测PVCs/VT时最早心室激动(EVA),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其体表心电图特点、电生理检查特征及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结果。结果15例PVcs/VT患者,1例患者PVCs于无冠窦内消融成功,其体表心电图Ⅰ导联为顿挫的R波,aVL为rSr波,消融靶点局部心室激动提前体表QRS波18ms,放电1次4s终止PVCs;余14例于左冠窦内标测到EVA,其体表心电图呈不典型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心电轴右偏,Ⅰ导联为QS、rsr、rs或rs波,Ⅱ、Ⅲ、aVF导联为高振幅R波,V6均无S波,胸前导联R移行区12例位于V1~V3导联,仅2例位于V4导联,V1或V2导联R波时程指数≥50%者10例(71.40)、R/S波幅指数≥30%者11例(78.6%)。9例即刻消融成功者于左冠窦内标测到的EVA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EVA—QRS时间)(45.1±8.0)ms,而5例消融未成功者EVA—QRS时间为(26.4±5.9)ms(P〈0.05)。9例即刻消融成功者于消融靶点处可记录到位于PVCs/VTQRS波之前的高频低振幅电位(P1),窦性心律时于上述相同消融靶点处可记录到位于QRS波之后的高频低振幅电位(Pz),于消融靶点处放电1~3次,3~10s内终止PVCs/VT,消融后9例Pz电位均延迟;5例消融未成功者,2例于标测到EVA部位记录到P。电位。随访6个月至8年,10例即刻消融成功患者无复发;另5例消融未成功者1例服用倍他乐克心悸症状明显改善,1例服用心得安,心悸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余3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例于左冠窦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主动脉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快速解剖映射技术指导下主动脉窦内起源室性早搏的导管消融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陶海龙 秦奋 +4 位作者 李凌 白中乐 龙德勇 王小芳 陈晓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549,共4页
目的:研究快速解剖映射(FAM)技术在主动脉窦内起源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AM技术对20例起源于主动脉窦内室早患者进行主动脉窦的解剖建模、激动标测和射频消融。观察消融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和... 目的:研究快速解剖映射(FAM)技术在主动脉窦内起源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AM技术对20例起源于主动脉窦内室早患者进行主动脉窦的解剖建模、激动标测和射频消融。观察消融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和X射线曝光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通过随访评价导管消融的远期疗效。结果:主动脉窦内室早位于左冠窦6例(30.0%),右冠窦7例(35.0%),左右冠窦交界区7例(35.0%)。放电(2.3±0.2)次室早完全终止,放电时间(66.3±5.7)s,手术时间(1.9±0.8)h,X线曝光时间(8.4±3.5)min。所有患者术中即刻均达到消融终点,随访(10±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FAM技术导管消融治疗主动脉窦内起源的室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解剖映射技术 导管消融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下载PDF
起源于主动脉窦与二尖瓣环交界处的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 被引量:6
4
作者 周贤惠 李晋新 +5 位作者 张宇 李耀东 许国军 张疆华 张燕一 汤宝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起源于主动脉窦与二尖瓣环交界处(AMC)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观察6例起源于AMC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结果 41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成功完成射频消融并且证实其起源部位,其中6例起源于AMC... 目的研究起源于主动脉窦与二尖瓣环交界处(AMC)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观察6例起源于AMC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结果 41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成功完成射频消融并且证实其起源部位,其中6例起源于AMC。仅有起源于AMC的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电轴右偏,V1~V6导联中见到R或Rs波形,下壁导联振幅较高,Ⅰ导联呈Rs或rs形,RⅡ/RⅢ<1。三维激动扩布图可见始于AMC的波阵扩布,随后沿AMC传导至主动脉根部及左室,成功靶点消融时间短于左、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室性心律失常时V1~V6出现R或Rs波形提示其起源于AMC,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主动脉窦 二尖瓣环 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右室流出道起源与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高振华 胡建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起源与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的主要区别.方法 回顾分析因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室性早搏胸前导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行射频消融成功的患者126例,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起源组66例,...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起源与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的主要区别.方法 回顾分析因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室性早搏胸前导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行射频消融成功的患者126例,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起源组66例,主动脉窦(ASC)起源组60例.结果 V1、V2导联R波时限指数和R/S波幅指数ASC组高于RVOT组.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RVOT组高于ASC组.ROC曲线分析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鉴别室性早搏起源有较高价值.结论 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且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的室性早搏,分析V1、V2导联R波时限指数、R/S波幅指数和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可判断RVOT起源与ASC起源,指导射频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 主动脉窦 室性早搏 导管消融 心电图
下载PDF
起源于主动脉左窦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靳晨亭 周晓舟 +1 位作者 朱桂平 周万兴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左窦室性早搏(室早)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起源于主动脉左窦的室早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采用激动顺序标测,靶点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30~50ms,温控大头导管温度65℃~70℃,放电240s。结...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左窦室性早搏(室早)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起源于主动脉左窦的室早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采用激动顺序标测,靶点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30~50ms,温控大头导管温度65℃~70℃,放电240s。结果:靶点位于主动脉左窦左冠状动脉开口下方1~2cm,即刻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内,18例患者复查动态心电图均仍见室早,由术前(28157±1360)次/日降低为术后(856±310)次/日。术后1个月后,除4例器质性心脏病者仍见室早(697±263)次/日,其余患者室早消失。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左窦的室早安全有效,器质性心脏病者也可以尝试射频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室性早搏联律间期变异度在鉴别流出道室早主动脉窦起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秦奋 陶海龙 +2 位作者 李凌 白中乐 孟哲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8期56-58,共3页
目的:评价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中起源于主动脉窦( ASC)与右室流出道( RVOT)室早联律间期变异度( CIV)的差异,以及探索CIV是否对鉴别ASC起源室早有指导意义。方法选择89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流出道室早患者,Carto系统指导下行室... 目的:评价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中起源于主动脉窦( ASC)与右室流出道( RVOT)室早联律间期变异度( CIV)的差异,以及探索CIV是否对鉴别ASC起源室早有指导意义。方法选择89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流出道室早患者,Carto系统指导下行室早的标测与射频消融。测量体表心电图中连续12组室早的联律间期( CIs),计算出 CIV=CI的最大值-最小值,分析不同起源部位室早CIV之间的差异。结果26例(29.3%)室早起源于ASC,40例(44.9%)起源于RVOT间隔部,余23例(25.8%)起源于RVOT游离壁。ASC组CIV(138.2±41.5)ms大于其余两组( P﹤0.05),RVOT间隔部组和游离壁组CIV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8.6±23.1 ms vs 67.8±21.7 ms,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置信区间为0.968(0.928,0.998),界值为100 ms。CIV ﹥100 ms诊断ASC起源室早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5%、95.5%和93.3%。结论起源于ASC的室早CIV高于RVOT起源室早,CIV﹥100 ms对诊断ASC起源室早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律间期变异度 流出道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原文传递
aVL导联结合V_1导联:鉴别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的新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白帆 刘启明 +6 位作者 孙超 秦奋 李溢溪 罗昔金 刘娜 杨宇帆 周胜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30-335,共6页
目的探讨aVL导联结合V_1导联对鉴别主动脉窦(ASC)起源室性早搏的实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102例。比较起源于ASC与右心室流出道(RVOT)... 目的探讨aVL导联结合V_1导联对鉴别主动脉窦(ASC)起源室性早搏的实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102例。比较起源于ASC与右心室流出道(RVOT)的室性早搏,其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QRS波振幅之间的差异。结果 (1)28例(27.5%)室性早搏起源于ASC,74例(72.5%)起源于RVOT。V_1导联R/S波振幅比和aVL导联S波振幅为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的两个指标,AUC值及95%CI分别为0.894(0.824~0.964)和0.831(0.749~0.912),界值分别为0.25和0.80;ASC组V_1导联R/S波振幅比[(1.14±1.32)比(0.16±0.18),P<0.001]和aVL导联S波振幅[(0.99±0.36)mV比(0.56±0.26)mV,P<0.001]均显著高于RV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V_1导联R/S波振幅比>0.25诊断ASC起源室性早搏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8.6%、85.1%和83.3%;aVL导联S波振幅>0.80 mV诊断ASC起源室性早搏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7.9%、83.8%和79.4%。aVL导联S波振幅>0.80 mV联合V_1导联R/S波振幅比>0.25形成诊断ASC起源室性早搏的新方法,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0.7%、93.2%和84.3%,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提高。结论 aVL导联结合V_1导联可准确鉴别ASC起源的室性早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L导联 V1导联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下载PDF
aVL/aVR导联S波振幅比鉴别左冠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 被引量:1
9
作者 白帆 刘启明 +2 位作者 秦奋 孙超 周胜华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9期1883-1889,共7页
目的:探索aVL/aVR导联S波振幅比鉴别左冠窦(leftcoronarycusp,LCC)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ventricularcontraction,PVC)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经体表心电图初步... 目的:探索aVL/aVR导联S波振幅比鉴别左冠窦(leftcoronarycusp,LCC)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ventricularcontraction,PVC)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经体表心电图初步判断及导管射频消融术中腔内电生理图证实的特发性流出道PVC患者372例。比较起源于不同部位的PVC,其12导联体表心电图QRS波振幅之间的差异。结果:45例PVC起源于LCC,58例起源于右冠窦(right coronary cusp,RCC),269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ightventricularoutflowtract,RVOT)。心电图QRS波相关参数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的指标为a VL/aVR导联S波振幅比,其在LCC组(1.69±0.74)高于RCC组(1.29±0.63,P<0.001)和RVOT组(0.84±0.48,P<0.001);其AUC值及95%CI为0.894(0.824~0.964),界值为1.50。a VL/aVR导联S波振幅比>1.50鉴别LCC起源PVC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9%,91.4%和91.1%。结论:a VL/aVR导联S波振幅比在LCC起源PVC的鉴别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主动脉窦 左冠窦 a VL/aVR导联S波振幅比
下载PDF
主动脉窦部室性早搏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室性早搏心电图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玉平 赵文婷 +5 位作者 陈庆兴 邹操 杨宝诚 李勋 杨向军 朱文青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部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室早心电图特征的差别。方法选取12例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室早(A组)心电图作为对照,分析12例主动脉窦部室早(B组)的心电图特征。结果与A组相比,B组V1、V2导联的R...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部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室早心电图特征的差别。方法选取12例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室早(A组)心电图作为对照,分析12例主动脉窦部室早(B组)的心电图特征。结果与A组相比,B组V1、V2导联的R波时间指数增大[V1导联:(0.23±0.10)vs.(0.49±0.28);V2导联:(0.24±0.12)vs.(0.57±0.23);P均<0.05]。V1、V2导联的R/S波幅指数A组小于B组[V1导联:(0.10±0.02)vs.(0.87±0.55);V2导联:(0.21±0.14)vs.(1.13±1.49),P均<0.05]。A组胸前导联R波移行在V3导联或其后,B组胸前导联R波移行在V1或V2导联。A组V1、V2导联的R波移行指数小于B组[V1导联:(0.25±0.15)vs.(1.30±0.68);V2导联:(0.31±0.20)vs.(1.71±1.14),P均<0.05]。结论主动脉窦部室早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室早在V1、V2导联R波时间指数、R/S波幅指数、胸前导联R波移行位置及移行指数上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心电图 主动脉窦 右心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
下载PDF
峰电位及起搏标测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艳兵 李强 +4 位作者 关晓楠 吴雪姣 陈明 魏妤 张建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进行激动顺序标测及起搏标测,探讨锋电位和起搏标测对主动脉窦起源期前收缩射频消融的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病例为我院2013-07-2017-07于主动脉窦内消融成功的... 目的: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进行激动顺序标测及起搏标测,探讨锋电位和起搏标测对主动脉窦起源期前收缩射频消融的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病例为我院2013-07-2017-07于主动脉窦内消融成功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例,运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对右室流出道及主动脉窦行三维重建,行激动标测及起搏标测,观察锋电位与起搏标测心室夺获情况与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23例患者最终于主动脉窦消融成功,其中左冠窦18例,右冠窦5例,无冠窦0例。左冠窦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右室流出道(RVOT)心室最早激动点(EVA)提前体表心电图V波20~38(25.56±5.20)ms,左冠窦靶点处EVA提前体表心电图V波18~37(27.33±6.07)ms。18例左冠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16例(88.9%)记录到锋电位。14例(77.8%)于左冠窦靶点处起搏可成功夺获心室,消融成功后于靶点处再次起搏均无法夺获心室。右冠窦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RVOT处EVA提前体表心电图V波18~37(26.6±5.41)ms,右冠窦靶点处EVA提前体表心电图V波21~38(30.20±6.83)ms。5例右冠窦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全部记录到锋电位,其中3例(60%)可于右冠窦靶点处成功夺获心室,消融成功后于靶点处再次起搏均无法夺获心室。结论:锋电位与起搏标测成功夺获心室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 室性期前收缩 射频消融 三维电解剖标测 锋电位
原文传递
经主动脉窦消融成功的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帆 田杰 +2 位作者 李小宁 王明杰 李树岩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分析经主动脉窦消融成功的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特点。方法 36例频发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PVCs/NSVT)的患者经主动脉逆行途径,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在主动脉根部-左室流出道衔接部进行三维解剖重建、激动顺序... 目的分析经主动脉窦消融成功的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特点。方法 36例频发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PVCs/NSVT)的患者经主动脉逆行途径,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在主动脉根部-左室流出道衔接部进行三维解剖重建、激动顺序标测和指导消融,且消融成功(1例部分成功),并分析其体表心电图特点。结果 36例患者,经左冠窦消融成功30例(83.3%),右冠窦6例(16.7%)。PVCs在体表心电图均表现心电轴下偏的反复单一形态的QRS波形。经左冠窦消融成功的PVCs/NSVT,Ⅰ导联为R、Rs、rS、r、q或rsr波,Ⅱ、Ⅲ、aVF导联均为高振幅R波,胸前导联PVCs R波移行区位于V_1~V_3导联,且PVCs移行区均早于窦性心律移行区,V_1导联表现为R、Rs、RS、rS或qr波,V_1或V_2导联R/S波幅指数2.64±2.03,R波时限指数0.62±0.12,Ⅲ导联与Ⅱ导联R波振幅比(RⅢ/RⅡ)1.09±0.18,aVL导联与aVR导联QS波振幅比(QSaVL/QSaVR)1.32±0.46。经右冠窦消融成功的PVCs/NSVT,Ⅰ导联为R、Rs、r波,Ⅱ、Ⅲ、aVF导联均为高振幅R波,胸前导联PVCs R波移行区位于V_1~V_3导联,V_1导联表现为R、Rs、rS波,V_1或V_2导联R/S波幅指数0.51±0.38,R波时限指数0.55±0.26,RⅢ/RⅡ0.95±0.23,QSaVL/QSaVR1.12±0.39。PVCs经左冠窦消融成功的V_1或V_2导联R/S波幅指数要高于右冠窦(P<0.05)。结论经左冠窦消融成功的室性心律失常多于右冠窦。体表心电图的相关特征有助于决策主动脉窦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具体消融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主动脉窦 CARTO三维电解剖 电生理 射频消融 室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峰电位和舒张期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宇彬 楚建民 +5 位作者 宋书凯 王靖 刘霄燕 赵英杰 浦介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46-350,共5页
目的 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系统探讨峰电位和舒张期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指导意义.方法 本研究病例为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125例,起源于主动脉窦(aortic sinus cusp,ASC)21例;在Carto... 目的 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系统探讨峰电位和舒张期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指导意义.方法 本研究病例为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125例,起源于主动脉窦(aortic sinus cusp,ASC)21例;在Carto系统下构建右心室流出道和/或左心室流出道三维解剖图,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对所有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峰电位和舒张期电位与成功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 21例患者射频消融成功,其中左冠窦17例,右冠窦2例,无冠窦2例.体表心电图特点:右束支阻滞图形7例为A组,左束支阻滞图形14例为B组.A组ASC最早激动点V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earliest ventricular activation,EVA) 22 ~ 34(27.4±4.6)ms,B组右心室流出道EVA:22~38(27.4±5.2)ms,主动脉窦内EVA:18 ~40(25.9±6.0)ms,其中9例激动时间右心室流出道较冠状窦内提前,右侧起搏标测相似度90%以上.有17例患者在靶点处标测到峰电位,有19例患者在靶点附近标测到舒张期电位,舒张期电位呈区域性分布,面积1.0~ 1.5 cm2.16例记录到峰电位和舒张期电位,由Carto系统可见峰电位位于舒张期电位区域边缘,在峰电位处消融成功,1例记录到峰电位但未记录到舒张期电位,在峰电位处消融成功,3例只记录到舒张期电位,在舒张期电位区域内消融成功,只有1例既无峰电位又无舒张期电位.结论 峰电位与舒张期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 室性早搏 射频消融 三维电解剖标测 舒张期电位 峰电位
原文传递
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霄燕 王靖 +4 位作者 楚建民 赵英杰 郭琦 浦介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 :探讨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SC-IVAs)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成功消融ASC-IVAs患者29例(ASC-IVAs组),另选我院同期成功消融的右心室流出道IVAs患者10例(IVAs对照亚组)和左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 目的 :探讨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SC-IVAs)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成功消融ASC-IVAs患者29例(ASC-IVAs组),另选我院同期成功消融的右心室流出道IVAs患者10例(IVAs对照亚组)和左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对照亚组]作为对照组。建立三维激动/解剖标测图,分析两组间异常电位的发生和分布,及ASC-IVAs组中异常电位与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 :ASC-IVAs组患者前电位发生率、消融前后晚电位平均振幅和消融后QRS-晚电位间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ASC-IVAs组中,与非成功消融点相比,成功消融靶点的前电位平均振幅较小(P<0.05),且消融前后晚电位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QRS-晚电位延迟对ASC-IVAs患者成功靶点的预测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100%。结论 :ASC-IVAs消融靶点处常可记录到前电位和晚电位,其中晚电位指导消融的意义较大,晚电位延迟可作为成功消融靶点较为敏感和特异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主动脉窦 异常电位 射频消融
下载PDF
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海斌 师睿 +4 位作者 杨希立 温旭涛 包镜汝 黄雯 姚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对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标测和消融需要准确和安全。本研究尝试采用EnSiteNavX标测技术对起源于主动脉窦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室性早搏(室早)进行消融。方法运用NavX标测系统构建主动脉窦、升主动脉及冠状动脉... 目的对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标测和消融需要准确和安全。本研究尝试采用EnSiteNavX标测技术对起源于主动脉窦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室性早搏(室早)进行消融。方法运用NavX标测系统构建主动脉窦、升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开口的三维电解剖及激动顺序图,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认NavX导航的准确性。结合传统的电生理标测,射频消融治疗24例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早和/或室速。结果24例均射频消融成功,其中,左冠窦内起源16例,右冠窦内起源4例,左、右冠窦问起源4例,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消融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时间)分别为(56.1±18.3)min、(11.2±6.8)min。1例患者消融前发现合并左旋支中段狭窄,消融术后成功行支架术。平均随访(16_+12)个月,1例室速患者有室早复发,再次消融成功。结论NavX标测技术可以代替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早和/或室速的标测和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导管消融 NavX标测
原文传递
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16
作者 林加锋 张建华 +1 位作者 姜文兵 陈晓曙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13例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1例左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行射频消融治... 目的探讨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13例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1例左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体表12导联心电图QRS波特征:工导联呈rs、m、QS及R型,aVR、aVL均呈QS型,Ⅱ、Ⅲ、aVF、V5—6导联均呈单向R波型,胸前导联R波移行区常在V3、V3导联之后,V1、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常〈0.3。左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波特征与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类似,但其胸前导联R波移行区常在v2导联之前,V1、V2导联(尤其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常〉10.8。13例消融成功,手术操作时间45—156min,X线曝光时间8—28min。术后随访2—3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右心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起源于主动脉窦内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36
17
作者 杨平珍 吴书林 +3 位作者 陈纯波 詹贤章 李海杰 薛玉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38-340,共3页
探讨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35例该类患者的室速和频发室早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 探讨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35例该类患者的室速和频发室早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简称左冠窦)的30例、无冠状动脉窦3例和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下2例.左冠窦的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为rs、rS或QS波形,Ⅱ、Ⅲ和aVF导联为R波形,胸导联R波移行区在V2或V3导联,V5、V6导联为高振幅R波,无S波;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1.29±0.36.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下起源的心电图特点:和左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基本相同,但V5、V6导联有S波.无冠状动脉窦起源的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为Rs或R波形,Ⅱ、Ⅲ和aVF导联为R波形,胸导联R波移行区在V3导联.34例消融成功,手术操作时间65~120 min,X光曝露时间12~30 min.1例出现冠状动脉前降支急性闭塞.随访2~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室速和/或频发室早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窦管交界和窦部直径对主动脉瓣关闭功能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乔爱科 潘友联 董念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6-780,共5页
为了探讨窦管交界和窦部直径对主动脉瓣关闭功能的影响,首先按照Labrosse提供的临床手术指导尺寸,建立基本的主动脉根部几何模型;改变窦管交界直径(分别为基本模型的1.2倍和0.8倍)、窦部直径(分别为基本模型的1.2倍和0.8倍)以及窦管交... 为了探讨窦管交界和窦部直径对主动脉瓣关闭功能的影响,首先按照Labrosse提供的临床手术指导尺寸,建立基本的主动脉根部几何模型;改变窦管交界直径(分别为基本模型的1.2倍和0.8倍)、窦部直径(分别为基本模型的1.2倍和0.8倍)以及窦管交界直径和窦部直径(均为基本模型的1.2倍),共建立6组几何模型.窦部和瓣叶均施加0~10.665 kPa线性变化的压力负载,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研究主动脉根部从接近关闭到完全关闭过程中,模型受到的最大应力数值和位置、瓣环直径变化以及对合区域面积比.计算结果表明:6组模型的主动脉根部最大应力值均出现在瓣叶和窦部接合位置,且最大应力值的范围是567~601 kPa,与Marom、Labrosse和Katayama的计算结果接近;窦管交界直径增大为基本模型的1.2倍时,瓣环直径扩大8.3%;6组模型的对合区域面积比计算结果相对变化不超过5%.结果表明:窦管交界变化比窦部直径变化对瓣环直径的影响大,而同样的主动脉根部结构,增大瓣环直径会减少瓣叶的有效对合,从而影响主动脉瓣关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窦管交界直径 窦部直径 瓣环直径 对合区域面积比
下载PDF
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房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19
作者 李晋新 张燕一 +6 位作者 汤宝鹏 马依彤 木胡牙提 张宇 许国军 张疆华 王疆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报道4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3例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经主动脉途径在左冠窦和无冠窦内标测和射频消融的结果。方法对4例房速、3例频发室早进行常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例阵发性房速患者的标测靶... 目的报道4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3例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经主动脉途径在左冠窦和无冠窦内标测和射频消融的结果。方法对4例房速、3例频发室早进行常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例阵发性房速患者的标测靶点位于主动脉窦内,在无冠窦成功消融;3例频发室早在左冠窦内标测及消融成功。术中无并发症,随访3~31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在主动脉无冠窦、左冠窦内射频消融是可行的且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尤其适用于在常规、经典部位消融失败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主动脉无冠窦 左冠窦 射频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经主动脉无冠状窦内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
20
作者 杨庆辉 董玉梅 +3 位作者 宋湘 刘晓霞 陈延军 李学奇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82-83,87,共3页
目的:报告经主动脉无冠状窦内射频消融6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消融结果。方法: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阵发性房速病史(6±3)年。常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术中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房速,分别在右心房、左心房和主动脉无冠状窦内... 目的:报告经主动脉无冠状窦内射频消融6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消融结果。方法: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阵发性房速病史(6±3)年。常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术中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房速,分别在右心房、左心房和主动脉无冠状窦内标测最早心房激动,并进行射频消融。结果:心房刺激能反复诱发和终止6例患者的房速。心房内的前间隔部位标测相对提前的心房激动,但多次消融未成功。经主动脉无冠状窦内消融成功。平均随访3~17个月,无1例房速复发。结论:经主动脉无冠状窦消融前间隔房速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性 阵发性 射频导管消融 主动脉无冠状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