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1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被引量:110
1
作者 封华 丁海燕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08-610,共3页
腔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最新微创技术。 10例病人行此手术 ,有效率 10 0 %。认为术前护理重点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及时镇静、止痛 ,仔细观察疼痛的进展情况并进行术前教育。术后要注意观察病人意识、下肢肌力、血... 腔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最新微创技术。 10例病人行此手术 ,有效率 10 0 %。认为术前护理重点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及时镇静、止痛 ,仔细观察疼痛的进展情况并进行术前教育。术后要注意观察病人意识、下肢肌力、血流情况及尿量 ,及时发现手术并发症。上述护理措施对确保该技术的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植入术 疼痛护理 心理护理 病情观察 肺部护理
原文传递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79
2
作者 景在平 包俊敏 +3 位作者 周颖奇 赵志青 徐斌 冯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28-830,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1998 年9 月至1999 年5 月对10 例慢性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施行了腔内隔绝...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1998 年9 月至1999 年5 月对10 例慢性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施行了腔内隔绝术,移植物为Z型记忆合金支架与涤纶人工血管复合体,移植物口径根据螺旋CT动脉造影测量决定,手术在DSA动态监视下完成。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1 例,死于内漏所致的动脉瘤破裂。其余9 例手术操作成功,无传统术式常见的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肾衰、截瘫等并发症,6例夹层假腔内即时形成血栓,3 例假腔内晚期形成血栓,手术后平均随访6 个月,瘤腔均明显缩小。结论:短期随访结果表明,腔内隔绝术用于治疗内膜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 cm 以上的慢性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安全微创、疗效可靠的优点。内漏可导致动脉瘤继续扩张、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胸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下载PDF
广州市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变化趋势十年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1
3
作者 薛凌 罗建方 +1 位作者 麦劲壮 刘小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10年来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1996年1月—2005年12月10年间连续收治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对每年患者的总数、年龄、性别、夹层类型、治疗方法和疾病预后进行... 目的探讨广州市10年来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1996年1月—2005年12月10年间连续收治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对每年患者的总数、年龄、性别、夹层类型、治疗方法和疾病预后进行统计和组间的比较分析。结果10年共确诊主动脉夹层339例,发病平均年龄(55.7±11.2)岁,男女之比为4.75:1。243例(71.7%)患者出院诊断合并高血压病,177例(52.2%)患者有明确的大量吸烟史。Ⅰ型、Ⅱ型、Ⅲ型夹层构成比分别为32.3%、5.1%、62.6%。广州市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住院病死率35.3%,急性 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病死率8.0%。在两个五年周期中,主动脉夹层病例增加了165%。Ⅰ型夹层增长最快,为270%。平均发病年龄无显著变化。广州市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1年预后呈现改善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夹层的住院患者在迅速增多,平均发病年龄明显低于国外报道;男性比例高于国外报道。急性主动脉夹层 A 型住院病死率高于国外报道的数据。在疾病流行的大背景下,急性主动脉夹层1年预后呈现改善趋势。在主动脉夹层的预防与治疗方面亟待更多的关注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 主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3
4
作者 陈珊红 陈银众 +4 位作者 赵益炼 谭学渊 周伟文 胡虞馨 余佐时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胸腹部CTA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胸腹部CTA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主动脉夹层累范围及其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和破裂口均得到清晰、全面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可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和解剖细节,可作为首选方法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应用技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5
作者 李鹏雨 李坤成 +6 位作者 杜祥颖 曹丽珍 刘佳宾 杨延辉 梁志刚 祝小莲 刘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MSCT)三联检查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0例患者进行64层 MSCT 回顾性心电门控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联合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MSCT)三联检查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0例患者进行64层 MSCT 回顾性心电门控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联合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平均扫描时间(8.5±1.0)s,总对比剂用量100 ml。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后 CT 值均≥200 HU者占95.7%(67/70);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5.8%(720/839),图像质量良的节段占8.6%(72/839),图像质量差的节段占5.6%(47/839)。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者20例,肺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2例。结论 64层 MSCT 三联检查能够在8 s 左右1次扫描完成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检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主动脉夹层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与高血压 被引量:48
6
作者 冯金华 杨茂萍 +1 位作者 曹世平 侯玉清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主动脉夹层 (AD)的发生与高血压 (HBP)的关系 ,伴有和不伴有HBP的AD患者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措施对AD预后的影响。方法 资料来自 1992年 1月 - 2 0 0 2年 10月南方医院住院确诊的AD病人 5 3例 ,统计并分析其临床病...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主动脉夹层 (AD)的发生与高血压 (HBP)的关系 ,伴有和不伴有HBP的AD患者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措施对AD预后的影响。方法 资料来自 1992年 1月 - 2 0 0 2年 10月南方医院住院确诊的AD病人 5 3例 ,统计并分析其临床病史 ,首发症状 ,伴发和不伴发HBP患者的收缩压 ,舒张压和平均压的水平以及死亡情况 ,同时分析药物 ,手术和血管内支架三种不同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剧烈胸痛是大多数AD病人的第一症状 ,高血压患者AD的发生率 (4 1/ 5 3)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 (12 / 5 3) (P <0 0 1) ,血压改变以收缩压和平均压的增高明显 (P<0 0 5和P <0 0 5 ) ,有高血压的AD患者早期死亡为 2 2 % ,晚期死亡率为 0 % ,而非高血压的AD病人早期死亡率为17% ,晚期死亡率为 12 % ;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为 70 3% (2 6 / 37) ,死亡率 2 9 7% (11/ 37) ,手术治疗组有效率 4 4 4 %(4 / 9) ,治愈率 33 3% (3/ 9) ,死亡率 5 5 6 % (5 / 9) ;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治愈率 10 0 % (5 / 5 ) ,死亡率为 0 %。结论 主动脉夹层易发生在有HBP的患者 ,其发生的危险性与收缩压的关系比较密切 ,有HBP的AD患者早期死亡率高 ,而非HBP的AD患者死亡发生比较晚 ,HBP患者易发AD的机制可能与血管壁的“重塑” ,以及血管壁结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死亡率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诊断 被引量:48
7
作者 印隆林 杨志刚 +1 位作者 陈加源 蒋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73-1375,共3页
MSCT已成为主动脉夹层诊断及随访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本文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诊断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病理学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和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影像学和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38
8
作者 刘玉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论述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 /出血和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的影像学诊断 ,并简要探讨其发病机制。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影像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29例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目标血压的管理 被引量:39
9
作者 殷慧智 崔玉玲 +6 位作者 巩越丽 李杰 白雪 徐春颖 郑艳华 钟海靓 李春天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88-1190,共3页
总结了29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在目标值的护理体会。血压调控要点为患者入院后迅速地降压和降心率、及时处理患者的异常活动、血压的正确监测与分支血管通畅情况的观察、健康档案的建立等,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本组患者... 总结了29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在目标值的护理体会。血压调控要点为患者入院后迅速地降压和降心率、及时处理患者的异常活动、血压的正确监测与分支血管通畅情况的观察、健康档案的建立等,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本组患者除1例入院1h死亡外,其余28例患者均手术后康复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无主动脉夹层复发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血压 主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58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9
10
作者 肖子亚 姚晨玲 +9 位作者 顾国嵘 薛渊 张亚平 张瑾 樊帆 栾骁 邓至 陶振钢 宋振举 童朝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4-649,共6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0例确诊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既往病史、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住院期间生存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单...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0例确诊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既往病史、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住院期间生存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StanfordA型和B型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心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氨基端前脑钠肽(N—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以及是否手术等因素是否与AD患者近期预后相关。结果580例AD患者中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3.57:1。58.62%的AD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样,以单纯胸痛、背痛及同时胸背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腹痛或转移痛。Stanford A型患者胸膜反应、中重度主动脉反流、心包积液、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以及主动脉根部直径、血D-二聚体、WBC、cTnT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B型患者(P〈0.05),主动脉异常、无主动脉反流和正常心电图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型患者(P〈0.05)。本组病例以非手术组病死率高于手术组(70%-8.61%,P〈0.05),StanfordA型病死率高于StanfordB型(29.43% vs.13.75%,P〈0.05)。StanfordA型患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D-二聚体(OR=1.23)、NT—proBNP(OR:1.006)和是否手术(OR=0.124)为A型患者独立预后因素;StanfordB型患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D-二聚体(OR=1.801)、WBC(DR=1.59)和是否手术(OR=0.142)为B型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复杂,D-二聚体、NT-proBNP和是否手术是影响A型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因素,D-二聚体、WBC和是否手术是影响B型患者住院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LOGISTIC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景在平 冯翔 +4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赵珺 陆清声 叶必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 (EVGE)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对自 1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施行的 116例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E...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 (EVGE)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对自 1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施行的 116例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EVGE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术前 CT血管造影 (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显示 :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平均 6 6 .2± 18.1mm,72例患者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 ,4 4例表现为多裂口。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 ,手术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完成。 结果 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 115例 ,72例单一夹层裂口患者中 6 2例使用单一移植物 ,8例使用 2个移植物 ,2例使用 3个移植物 ,6例手术结束时残存 I型内漏 ;4 4例多夹层裂口者 ,18例使用 2个移植物同时封闭不同部位夹层裂口 ,2 6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 ,1例中转开胸手术。平均随访时间 15 .4± 11.2个月 ,围手术期死亡 6例 ,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 11个月猝死 1例 ,2例分别于术后 14个月和 2 4个月再发 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而行 Bentall手术 ,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EVGE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治疗 STANFORD B型 主动脉夹层 临床分析
下载PDF
361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沈洪 姚晨玲 +6 位作者 陶振钢 栾骁 宋振举 施东伟 孙湛 童朝阳 刘骏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急诊诊疗过程中的误诊。方法回顾性收集361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诊疗手段。结果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87.8%),非疼痛症状12.2...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急诊诊疗过程中的误诊。方法回顾性收集361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诊疗手段。结果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87.8%),非疼痛症状12.2%;首次阳性检查:冠脉造影0.8%,胸片4.7%,超声心动图19.9%,CT66.8%,MRI7.8%。胸片阳性率77.1%,超声心动图阳性率97.9%,CTA和MRI阳性率100%。异常心电图70.1%。结论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成人任何年龄段,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超声心动图可以作为初筛方法,CTA和MRI可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临床表现 检查方法 诊断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34
13
作者 刘晓方 秦小奎 《医学综述》 2006年第14期851-854,共4页
尽管主动脉夹层(AD)在临床上不常见,但其发病凶险,许多患者死于院外或未明确诊断。约有1/3的患者表现为受累系统器官的症状。有些患者无发病体征,即使有体征,也是复杂多样的。临床上应高度警惕,以便对AD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AD的治疗... 尽管主动脉夹层(AD)在临床上不常见,但其发病凶险,许多患者死于院外或未明确诊断。约有1/3的患者表现为受累系统器官的症状。有些患者无发病体征,即使有体征,也是复杂多样的。临床上应高度警惕,以便对AD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AD的治疗主要包括积极控制血压、外科手术。近年来,支架置入术开始用于治疗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刘维永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50-53,共4页
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 ,死亡率和病残率均很高。近几年在保留和不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重建术治疗升主动脉瘤 ,弓部主动脉瘤切除与脑保护 ,胸主动脉瘤或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与脊髓保护 ,以及主动脉腔内支架移植术等方面取得了... 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 ,死亡率和病残率均很高。近几年在保留和不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重建术治疗升主动脉瘤 ,弓部主动脉瘤切除与脑保护 ,胸主动脉瘤或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与脊髓保护 ,以及主动脉腔内支架移植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手术死亡率已从 31.4 %下降至 3.3%~ 4 .8%。胸主动脉瘤 ,特别是主动脉夹层系一全身性主动脉病变 ,近年来手术疗效有所改善 ,但远期复发率和再手术率仍较高。主动脉内支架移植与外科手术结合应用 ,对复杂的伴有降主动脉病变的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 ,可能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 象鼻技术 腔内支架移植 治疗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5
作者 郭义山 丛超 +1 位作者 杨宁 王东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2期2339-2343,共5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其发病迅速,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误治。其发病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因素、炎症机制、氧化应激以及外伤等方面。我国主动脉夹层的诊疗...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其发病迅速,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误治。其发病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因素、炎症机制、氧化应激以及外伤等方面。我国主动脉夹层的诊疗特点是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年龄趋于年轻,病死率较高,临床并发症多。该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至胸、腹腔或者心包腔,进行性纵隔、腹膜后出血,以及急性心力衰竭或者肾衰竭。该文就主动脉夹层领域内的现状、问题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为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发病机制 MARFAN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下载PDF
D-二聚体对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被引量:33
16
作者 薛渊 肖子亚 +3 位作者 顾国嵘 张晨 栾骁 姚晨玲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5-938,共4页
目的:探讨血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收集急诊胸痛患者500例,其中经主动脉CTA或心脏超声确诊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250例作为AAD组,同期就诊的非AAD胸痛患者25... 目的:探讨血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收集急诊胸痛患者500例,其中经主动脉CTA或心脏超声确诊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250例作为AAD组,同期就诊的非AAD胸痛患者2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胸痛发生72 h内检测血D-二聚体,比较两组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对AAD的诊断价值。根据AAD患者主动脉CTA表现,按照主动脉重要血管分支将主动脉分为四段,进行撕裂程度评分,进而分析其与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血D-二聚体水平差异,并进一步按照是否手术以及Stanford分型对AAD患者进行分层,分别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血D-二聚体水平,研究D-二聚体对AAD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AAD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较非AAD胸痛患者明显升高(P〈0.05)。D-二聚体(〉1.14mg/L)诊断A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72.4%、74.63%和79.39%,ROC曲线下面积为0.083。D-二聚体升高程度与AAD假腔撕裂范围呈正相关,病变范围越大,D-二聚体水平越高。所有患者以及按照是否手术和Stanford分型分层后,AAD患者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提示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AAD预后有指导价值。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AAD早期诊断和筛查的指标;D-二聚体升高程度对判断夹层病变范围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诊断 预后 胸痛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3
17
作者 印隆林 杨志刚 +4 位作者 陈加源 吴筱芸 蒋谨 陶客言 李迎春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连续性AD患者行64层螺旋CTA,对所有数据进行MPR、MIP、VR等重建分析。结果:CTA结果显示依据DeBakey分类法,Ⅰ型夹层14例,Ⅱ型2例,Ⅲ型42例。所...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连续性AD患者行64层螺旋CTA,对所有数据进行MPR、MIP、VR等重建分析。结果:CTA结果显示依据DeBakey分类法,Ⅰ型夹层14例,Ⅱ型2例,Ⅲ型42例。所有患者均存在明确的撕裂内膜片及真假腔,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所有患者均明确显示了初始破口的位置,55例显示了一个或多个再破口,3例Ⅲ型患者未显示再破口。39例Ⅲ型患者初始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或降胸主动脉近端,其近端瘤颈长度、宽度分别为0.4~10.8cm(平均3.5cm)、2.2~3.6cm(平均2.8cm),瘤体最大径为3.2~9.2cm(平均5.4cm)。图像准确显示了所有患者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以及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前评价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国人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李杨 刘思奇 +2 位作者 段维勋 俞世强 易定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分析国人主动脉夹层(AD)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国内15家大型心脏中心的1015例AD患者资料。AD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并排除AD的92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年龄... 目的:分析国人主动脉夹层(AD)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国内15家大型心脏中心的1015例AD患者资料。AD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并排除AD的92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白塞氏病、高血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资料。结果高血压、马凡综合征、白塞氏病、吸烟、饮酒、单纯性肾囊肿、主动脉二瓣化畸形、动脉粥样硬化、FFA、UA是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值为9.068,提示高血压与AD发病相关性较强。ApoA-I(OR:0.173,95%CI:2.56-12.79)及HDL-C(OR:0.122,95%CI:4.57-9.26)为AD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高血压、马凡综合征、吸烟、饮酒、单纯性肾囊肿、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动脉粥样硬化、UA和FFA是国人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poA-I和HDL-C为AD的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应对危险因素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人 主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孙氏手术在复杂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朱俊明 孙立忠 +6 位作者 赵海鹏 刘永民 郑军 陈雷 刘巍 里程楠 董松波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1-584,共4页
目的总结孙氏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初步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393例复杂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北京市大血管中心接受孙氏手术,其中A型夹层377例,B型夹层16例;急性期222例,慢性期171例。男314例,女79例;年... 目的总结孙氏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初步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393例复杂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北京市大血管中心接受孙氏手术,其中A型夹层377例,B型夹层16例;急性期222例,慢性期171例。男314例,女79例;年龄19~75岁,平均(46.6±11.0)岁。主要合并症为高血压26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0例,主动脉根部瘤59例,马方综合征32例,冠心病25例。既往有心血管手术史39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人史12例。并对心血管手术后需再次外科干预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93例孙氏手术中头臂血管行岛状吻合51例,象鼻支架中有8例采用了单分支支架。急诊手术222例(56.5%,222/393)。同期合并手术主要包括Bentall手术137例,升主动脉替换127例,主动脉瓣成形6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8例。体外循环(194.4±52.7)min,低流量选择性脑灌(23.1±7.4)min。住院死亡13例(3.3%,13/393),30天死亡25例(6.4%,25/393),主要死因为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循环衰竭等。并发症57例,发生率(14.5%,57/393),主要包括多脏器功能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出血、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等。39例既往有心血管手术病史的患者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马方综合征是心血管手术后需要再次外科干预的危险因素。结论孙氏手术治疗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有效,并可以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而马方综合征患者术后多需要再次外科干预。中、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象鼻术 主动脉弓部置换 孙氏手术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多学科联合专病急救绿色通道的构建 被引量:29
20
作者 邓先锋 向莉 冯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索多学科联合专病急救绿色通道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959例,根据收治的时间分为对照组472例,观察组4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急救,观察组采用多学科联合专病急救绿色通道模式急救。记录两组... 目的探索多学科联合专病急救绿色通道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959例,根据收治的时间分为对照组472例,观察组4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急救,观察组采用多学科联合专病急救绿色通道模式急救。记录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确诊时间、急诊死亡率及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确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 01)。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多学科联合专病急救绿色通道的构建,有效整合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多学科团队 急救绿色通道 抢救流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