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中动物纹样的比较探析
1
作者 陈晓依 吴志明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是清代艺术与工艺的集大成者,两者处在相同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动物纹样的运用存在一定的相似处。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及对比研究法分析动物纹样在两者的异同,通过对两者的题材、色彩、布局、造型等进行分析,找出动... 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是清代艺术与工艺的集大成者,两者处在相同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动物纹样的运用存在一定的相似处。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及对比研究法分析动物纹样在两者的异同,通过对两者的题材、色彩、布局、造型等进行分析,找出动物纹样在不同艺术上的差异及其共通性。研究表明: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在选取题材的风格和寓意上相似,在色彩运用上运用五行色的配色亦遵循传统的配色口诀一色为主、巧用补色、以色助色,在纹样布局上遵循中式对称之美及天圆地方的造物思想。但两者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载体,在造型上因器制宜、因地布纹,在工艺上因材施艺、因材敷彩,因此在纹样的呈现上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纹样 清代 粉彩瓷器 宫廷服饰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亚欧文化交流视角下14世纪意大利条带动物织锦纹样研究
2
作者 李坤航 刘瑜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8-165,共8页
近东风格的条带动物织锦在14世纪意大利地区的流行具有重要跨文化意义。本文以欧美博物馆藏条带动物织锦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手抄本插画及宗教主题木版画等图像资料对织锦纹样进行阶段性研究。研究发现,意大利条带动物织锦纹样从对近东... 近东风格的条带动物织锦在14世纪意大利地区的流行具有重要跨文化意义。本文以欧美博物馆藏条带动物织锦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手抄本插画及宗教主题木版画等图像资料对织锦纹样进行阶段性研究。研究发现,意大利条带动物织锦纹样从对近东装饰模板的依附,发展到具有本土风格的设计语言,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铭文主,动物辅”的模仿阶段;(2)“动物主,铭文辅”的融合阶段;(3)“去铭文,破条带”的创新阶段;(4)“去条带”的独立阶段。本文由纹样风格的分阶段讨论深入至文化层面的成因探析,对中世纪晚期亚欧纺织文化交流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 动物纹样 意大利 织锦 14世纪 亚欧文化交流
下载PDF
石峁皇城台石雕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小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6-93,共8页
本文对石峁遗址发现的石雕进行了讨论,辨析了石峁石雕上的几例虎纹;讨论了石雕上的虎食人图案及其与商周时期同类纹饰的内涵。认为石峁石雕上纹样的幅面巨大,是具有公众性的一类纹饰,与龙山—二里头文化时期小型私人化的玉雕内涵不同,... 本文对石峁遗址发现的石雕进行了讨论,辨析了石峁石雕上的几例虎纹;讨论了石雕上的虎食人图案及其与商周时期同类纹饰的内涵。认为石峁石雕上纹样的幅面巨大,是具有公众性的一类纹饰,与龙山—二里头文化时期小型私人化的玉雕内涵不同,同时认为石雕上纹样与青铜器上所见的兽面纹有直接的发展关系,是铜器兽面纹的直接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峁 石雕 虎纹 兽面纹
下载PDF
广义东南亚地区现存岩画的全球性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保罗·泰森 诺埃尔·伊达尔戈潭 +12 位作者 苏·奥康纳 吉学平 李钢 戴伦·科勒 大卫·布鲁贝克 巴迪拓·哈基姆 伊万·苏门瑞 亨·桑 伊姆·苏克瑞斯 斯蒂芬·谢 库恩·瑞伊 森·孔 吴沄(译)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0-48,共9页
东南亚地区的岩画研究程度与澳大利亚和欧洲相比较低,且被多数学者认为起源较晚,东南亚大陆及其各岛国新的测年结果却表明该地区最早的岩画主题(写实的动物和喷绘手印)起源于晚更新世,与欧洲同样古老。欧洲、非洲和东南亚早期岩画主题... 东南亚地区的岩画研究程度与澳大利亚和欧洲相比较低,且被多数学者认为起源较晚,东南亚大陆及其各岛国新的测年结果却表明该地区最早的岩画主题(写实的动物和喷绘手印)起源于晚更新世,与欧洲同样古老。欧洲、非洲和东南亚早期岩画主题的相似性表明它们是人类共同的基本行为的产物,而其作画背景(如岩厦)的不同表明洞穴深处的经历并不是激发岩画创作者们灵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画 喷绘手印 洞穴岩画 岩厦 动物图形 釉系断代
下载PDF
一批流散海外的吐蕃文物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霍巍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41,共15页
吐蕃文物曾通过不同途径流散于海外,主要包括金银器与织锦。从中反映出吐蕃作为七世纪以来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强大政治集团与唐、粟特、萨珊波斯等都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并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金银器制作风格;以对兽纹为主题的织锦是吐... 吐蕃文物曾通过不同途径流散于海外,主要包括金银器与织锦。从中反映出吐蕃作为七世纪以来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强大政治集团与唐、粟特、萨珊波斯等都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并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金银器制作风格;以对兽纹为主题的织锦是吐蕃人最为喜好的"番锦"之一,有可能为粟特锦,也有可能为包含粟特锦、波斯锦等中亚风格在内的"胡锦"。吐蕃银器上的纹饰更是多见于吐善时期的装饰性图案当中,并且影响到以后的藏族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丝绸之路 金银器 对兽纹织锦 中西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秦雍城动物纹瓦当主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耿庆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77,共7页
秦雍城的动物纹瓦当,具有较强的时代风韵与地域特色。本文在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雍城动物纹瓦当的凤纹、虎纹、斗兽纹等与其它载体同主题纹样进行比较,并对雍城动物纹瓦当的年代、"虎燕纹"瓦当名称等问题进行探讨。这三... 秦雍城的动物纹瓦当,具有较强的时代风韵与地域特色。本文在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雍城动物纹瓦当的凤纹、虎纹、斗兽纹等与其它载体同主题纹样进行比较,并对雍城动物纹瓦当的年代、"虎燕纹"瓦当名称等问题进行探讨。这三类瓦当纹样既有自身传统的继承,也有三晋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秦人在对其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城 动物纹瓦当 凤纹 虎纹 斗兽纹
下载PDF
中原、南方地区矩形动物纹牌饰初论
7
作者 李意愿 《湖南考古辑刊》 2009年第1期211-229,共19页
形制多样的动物纹牌饰是北方草原地区游牧民族的特色装饰品。中原、南方地区出土的数量众多的矩形动物纹牌饰具有鲜明的北方草原文化艺术风格。本文对矩形动物纹牌饰进行类型学分析,概括出其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并结合相关考古学和历史... 形制多样的动物纹牌饰是北方草原地区游牧民族的特色装饰品。中原、南方地区出土的数量众多的矩形动物纹牌饰具有鲜明的北方草原文化艺术风格。本文对矩形动物纹牌饰进行类型学分析,概括出其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并结合相关考古学和历史学材料对牌饰的制作地以及其所反映出的一些历史相关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西安和广州2个地区是矩形动物纹牌饰的2个制作中心。战国时期秦国的统一战争以及西汉时期胡汉关系和猎奇、好胡之风是导致战国西汉时期矩形动物纹牌饰在中原、南方地区盛行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动物纹牌饰 北方草原艺术风格 胡汉关系
原文传递
略论欧亚草原早期游牧人艺术中的卷曲动物形象 被引量:8
8
作者 乌恩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0-68,共9页
卷曲成环的猛兽形象是欧亚大陆草原早期游牧人艺术的代表性题材。近年,在欧亚大陆的东部草原地带发现了年代较早的标本,年代为公元前9-前8世纪。但在前斯基泰(公元前8-前7世纪)艺术中却未见到的这类形象。那种认为长城地带的"野兽... 卷曲成环的猛兽形象是欧亚大陆草原早期游牧人艺术的代表性题材。近年,在欧亚大陆的东部草原地带发现了年代较早的标本,年代为公元前9-前8世纪。但在前斯基泰(公元前8-前7世纪)艺术中却未见到的这类形象。那种认为长城地带的"野兽纹"均来源于斯基泰艺术的观点需要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绘画 欧亚草原 早期 游牧人艺术 卷曲动物形象
原文传递
汉唐之间组玉佩的传承与变革 被引量:8
9
作者 褚馨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99,共13页
本论文利用大量考古发现及重要的博物馆藏品,对六朝组玉佩做一细致、全面的研究,探讨其组合、形制及装饰风格的演变历程,帮助我们认知古代组玉佩制度在汉代以后流传与变革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 组玉佩 魏晋南北朝 王粲 四灵纹
下载PDF
胡风汉造:从汉代漆器、玉器纹样也论“中原制造”
10
作者 陈宗瑞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99,共7页
动物纹是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被用于装饰各类金属佩饰。战国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大量动物纹金属牌饰,这些牌饰中有一部分是中原工匠制作的。实际上中原工匠对北方系动物纹的模仿并不仅局限于各类金属牌饰,本文讨论的5... 动物纹是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被用于装饰各类金属佩饰。战国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大量动物纹金属牌饰,这些牌饰中有一部分是中原工匠制作的。实际上中原工匠对北方系动物纹的模仿并不仅局限于各类金属牌饰,本文讨论的5件汉代漆器和玉器“胡风”明显,是“中原制造说”的重要补充,也是汉匈关系变迁以及汉代贵族好胡之风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系动物纹 玉牌饰 石嵌饰 漆盒 中原制造
下载PDF
晋西两件商代南方风格青铜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荣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49,共13页
年代与产地是古代青铜器关系密切又难以确定的两个方面,也影响着特定地域的青铜文化面貌。本文通过对晋西洪洞上村出土的一件鬲和石楼桃花者出土一件卣的风格和工艺分析,判定二者具有商代南方风格。而近些年对南方风格青铜器研究,揭示... 年代与产地是古代青铜器关系密切又难以确定的两个方面,也影响着特定地域的青铜文化面貌。本文通过对晋西洪洞上村出土的一件鬲和石楼桃花者出土一件卣的风格和工艺分析,判定二者具有商代南方风格。而近些年对南方风格青铜器研究,揭示出南方风格青铜器是早于安阳,铸造于长江流域作坊的产品,并据以判定这两件青铜器是自南方流入的器物,年代属中商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 青铜器 青铜铸造 南方风格 倒置兽面纹
原文传递
燕瓦当研究刍议 被引量:4
12
作者 申云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74,共8页
燕国是周初所封的重要同姓国之一,自周武王十三年召公受封至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灭亡,共约900年的历史。从春秋时起燕国不断发展壮大,到战国时代,燕国成为一个强盛的北方大国,为“七雄”之一。西周时燕建都蓟城(在北京城... 燕国是周初所封的重要同姓国之一,自周武王十三年召公受封至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灭亡,共约900年的历史。从春秋时起燕国不断发展壮大,到战国时代,燕国成为一个强盛的北方大国,为“七雄”之一。西周时燕建都蓟城(在北京城西南),史称燕上都;春秋时期燕国曾以临易(今河北雄县)为都。战国时燕还都于蓟(今北京市附近)。战国晚期燕在蓟城西南70公里武阳建城,史称燕下都,其城址位于今河北易县东南,地处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燕国故地主要包括今河北北部、北京、辽宁、内蒙古东南部、吉林西南部、天津等地区。燕瓦当除在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大量出土外,在今北京、辽宁凌源、铁岭、锦西、内蒙古赤峰以及天津等地均有发现。以往对燕瓦当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燕下都,本文主要对燕下都遗址以外出土的燕瓦当及其与同时期临近地区瓦当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国 瓦当 兽面纹 山形纹
原文传递
中国文物纹饰叙词表构建探索——以兽面纹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苗孟荍 黄明玉 潜伟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12期96-101,共6页
文物资源的信息化有利于提升文博机构文化传播与公共服务的能力,但当前对文物信息的提炼缺乏统一标准,单一维度的知识组织方式未能充分挖掘文物资源的丰富内涵,造成用户检索与使用的不便。文章以文物纹饰为例,提出使用叙词表工具对纹饰... 文物资源的信息化有利于提升文博机构文化传播与公共服务的能力,但当前对文物信息的提炼缺乏统一标准,单一维度的知识组织方式未能充分挖掘文物资源的丰富内涵,造成用户检索与使用的不便。文章以文物纹饰为例,提出使用叙词表工具对纹饰知识进行更有效的组织;梳理了部分文博领域叙词表的应用特点,借鉴AAT词表规则,以兽面纹为例构建了相关叙词表架构和概念记录;通过建立兽面纹相关概念间的等同、等级、相关3种语义关系,展现了叙词表在知识规范化和结构化方面的优越性。该词表的构建表明,叙词表工具能够有效促进文物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信息化 知识组织 叙词表 纹饰 兽面纹
下载PDF
迟子建小说中动物感恩母题的跨文化寻踪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春玲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51-55,共5页
迟子建小说对动物感恩母题的运用方法是直接运用、叠加运用、拓展运用和神化运用。由于受佛经文学众生平等思想的影响,动物感恩母题开始频繁出现于六朝小说中,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影响重大。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民族信仰萨满教,动物崇拜是... 迟子建小说对动物感恩母题的运用方法是直接运用、叠加运用、拓展运用和神化运用。由于受佛经文学众生平等思想的影响,动物感恩母题开始频繁出现于六朝小说中,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影响重大。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民族信仰萨满教,动物崇拜是其主要信仰之一,因此在满—通古斯语族的神话传说中经常出现动物感恩母题。迟子建小说中的动物感恩母题深受佛经文学与萨满文化的双重影响,同时具备了这两种文化的精神意蕴,进一步拓展了动物感恩母题的深层文学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动物感恩母题 佛经文学 萨满文化
下载PDF
“变形人”的文化哲思——《金驴记》与《薛伟》等人化动物小说之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成效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2-84,共3页
古罗马作家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与中国唐传奇中《薛伟》、《张逢》等故事,都使用了相同的母题———人变形为动物,但在主题上却有着迥异之处。借助对主题与母题的分析,可折射出中西异质文化的某些特点。
关键词 人化动物 母题 主题 文化
下载PDF
反山大琮,何以称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祺程 《杭州文博》 2018年第2期65-77,共13页
反山大琮即反山遗址M12:98玉琮,被誉为'玉琮王'。作为良渚社会极其重要的祭祀礼器,反山大琮是反映良渚时期科技发展水平、艺术造诣、精神观念的代表之作。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此玉琮为何能脱颖而出,被称之为'琮王'的... 反山大琮即反山遗址M12:98玉琮,被誉为'玉琮王'。作为良渚社会极其重要的祭祀礼器,反山大琮是反映良渚时期科技发展水平、艺术造诣、精神观念的代表之作。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此玉琮为何能脱颖而出,被称之为'琮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琮王 良渚文化 神人兽面像
下载PDF
陕西西安侧坡南村唐墓(M1)发掘简报
17
作者 史杭 张翔宇 +1 位作者 高琪(绘图) 赵浩(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4,46,共8页
为配合城市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侧坡南村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四天井砖砌前后室墓,地面残留有封土,葬具为庑殿顶石椁,出土有兽面纹塔式罐等高等级器物。墓葬规模大、等级高,推测墓主为唐皇室家族... 为配合城市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侧坡南村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四天井砖砌前后室墓,地面残留有封土,葬具为庑殿顶石椁,出土有兽面纹塔式罐等高等级器物。墓葬规模大、等级高,推测墓主为唐皇室家族成员。值得一提的是,该墓墓室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可能与当时的政治派系斗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 石椁 庑殿顶 兽面纹塔式罐 毁墓
下载PDF
《青铜之道》系列论文之十 饕餮纹天帝的两千年正名史
18
作者 张远山 《社会科学论坛》 2021年第4期4-29,共26页
该文为作者所创伏羲学的第三部分《青铜之道》系列论文之十。根据考古、文献双重证据,梳理夏商周青铜器主体纹样饕餮纹的两千年正名史,辨析错误命名"饕餮纹""蚩尤纹""兽面纹"的致误原因,论证饕餮纹是&qu... 该文为作者所创伏羲学的第三部分《青铜之道》系列论文之十。根据考古、文献双重证据,梳理夏商周青铜器主体纹样饕餮纹的两千年正名史,辨析错误命名"饕餮纹""蚩尤纹""兽面纹"的致误原因,论证饕餮纹是"神面纹"即"天帝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蚩尤作兵 大禹铸鼎 铸鼎象物 饕餮纹 蚩尤纹 兽面纹 神面纹 天帝纹 “饕餮”神话 “黄帝四面”神话 天帝乘龙巡天图
下载PDF
中国古代传说中通达禽兽语母题的佛经文献溯源
19
作者 王立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第1期206-211,共6页
中国古代通达禽兽语母题,体现了汉魏六朝博物憧憬。母题实际上是要冲破居住空间等构成的种族差异,很自然地与人通晓外国语能力联系起来。该母题中国古代早有,但能与较大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却主要得力于外域佛经故事。违禁就要承担后果的... 中国古代通达禽兽语母题,体现了汉魏六朝博物憧憬。母题实际上是要冲破居住空间等构成的种族差异,很自然地与人通晓外国语能力联系起来。该母题中国古代早有,但能与较大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却主要得力于外域佛经故事。违禁就要承担后果的模式被打破,与佛教宣佛主张有关。首先,该母题使中国文学超越了寓言明理的简单化阶段,真正开始关注动物意象在叙事构思中的地位和功能,及动物情感心灵与人的沟通。其次,母题派生出动物通灵描写,成为后世灵兽报主公案故事不可或缺模式。其三,动物预见导致“预兆——应验”模式增多,有利于母题与其他相关母题的交叉运用和互渗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懂鸟兽语 母题 佛经故事 中外交流 比较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