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leⅢ患者上颌前牵引矫治时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2
1
作者 范建谊 叶湘玉 +3 位作者 周洪 陈曦 王爽 陈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前牵引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Ⅲ类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 :选取 2 0例研究对象 ,分成两组 ,即大年龄组 (9~ 12岁 )和小年龄组 (5~ 8岁 ) ,采用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 ,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 目的 :初步探讨前牵引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Ⅲ类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 :选取 2 0例研究对象 ,分成两组 ,即大年龄组 (9~ 12岁 )和小年龄组 (5~ 8岁 ) ,采用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 ,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上颌前牵引对两组患者均产生了良好的矫治效果 :上颌骨前移 ,下颌骨后旋 ,前牙反牙合纠正 ,磨牙关系达到中性 ;两组对比显示小年龄患者的前牵引治疗具有更短的治疗时间、更多的骨骼改变、更少的牙齿改变以及更少的副作用等优点。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上颌前牵引 矫治 安氏类错He 口腔正畸
下载PDF
远移下颌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牟兰 徐庚池 +1 位作者 韩耀辉 葛振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3-377,共5页
目的 研究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后用种植体支抗远移下颌磨牙,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平均(24.0±5.8)岁.患者凹面型、前牙反(牙合)、第一磨牙近中关系,拔除下... 目的 研究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后用种植体支抗远移下颌磨牙,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平均(24.0±5.8)岁.患者凹面型、前牙反(牙合)、第一磨牙近中关系,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后,应用种植体支抗推下颌磨牙向远中移动,并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非手术掩饰性矫治.对矫治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矫治后所有患者第一磨牙、尖牙关系达到中性,前牙区反(牙合)解除,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且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ANB角增加1.65°±1.04°,Wits值增加(4.39±1.93) mm,上下齿槽座角(AB-NP角)增加3.20°±1.61°,Sn-Pg'审美线距差增加(1.13±0.99) mm,矫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数下颌第三磨牙,应用种植体支抗推下颌磨牙远移,结合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可取得理想的咬合关系,并使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牙移动 正畸支抗 微螺钉种植体 Malocclusion angle Class
原文传递
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对牙齿作用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商家明 王培军 +4 位作者 韩晶莹 石瑛琦 徐实谦 陈萍 李碧瑶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9期92-96,146,共6页
目的测量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对牙列各区段牙齿的作用力,探讨施加在牙齿上的矫治力大小,进而讨论矫治器的安全性。方法实验室体外模拟颊侧多曲簧矫治器佩戴情境,设计颊侧多曲簧矢状向打开2、4、6、8、10mm,利用薄膜压力传感器测试系统,分... 目的测量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对牙列各区段牙齿的作用力,探讨施加在牙齿上的矫治力大小,进而讨论矫治器的安全性。方法实验室体外模拟颊侧多曲簧矫治器佩戴情境,设计颊侧多曲簧矢状向打开2、4、6、8、10mm,利用薄膜压力传感器测试系统,分别测量中切牙、尖牙、磨牙区段牙齿在矫治器不同加力状态下的受力情况。结果当颊侧多曲簧拉长2mm时,左上磨牙受力最小为1.60±1.00g,右上中切牙受力最大为4.44±2.72g;当颊侧多曲簧打开10mm时,左下尖牙受力最小为4.66±1.33g,右上中切牙受力最大为22.12±6.21g。当多曲簧打开相同长度时,中切牙区段牙齿受力最大。当颊侧多曲簧分别打开2、4、6、8、10mm时,各区段牙齿受力均增加。结论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对牙齿的作用力较小;随着颊侧多曲簧矢状向打开长度增加,矫治器对牙齿作用力增大;为减少矫治器的牙性效应,颊侧多曲簧矢状向单次打开长度应小于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牙合]畸形 颊侧多曲簧矫治器 牙齿受力 薄膜压力传感器
下载PDF
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联合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15例临床报告
4
作者 张永胜 李化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第7期413-415,共3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颅颌面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30例8~13岁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使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弓器治疗,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颅颌面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30例8~13岁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使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弓器治疗,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开始后6~12个月,治疗组Ⅲ类错牙合矫正,上颌骨前方生长明显增加,下颌骨向前方生长被抑制。上切牙牙轴唇倾,下切牙牙轴舌倾。结论:在替牙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能刺激上颌骨前移,抑制下颌骨的前方发育,可有效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畸形 前方牵引 替牙期 安氏类错he
原文传递
安格尔Ⅲ类错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53
5
作者 周彦恒 《口腔正畸学》 2000年第1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angle类错He 诊断和治疗 治疗 畸形 临床 发病率 常见 中国人群 预后 东方人
原文传递
减数下颌第二磨牙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探索 被引量:53
6
作者 林久祥 谷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7-541,共5页
目的研究拔除结合固定矫正技术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 14例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12.0~17.1岁,平均(13.3±0.8)岁。全部患者均被视为手术适应证,但患者均拒绝接受... 目的研究拔除结合固定矫正技术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 14例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12.0~17.1岁,平均(13.3±0.8)岁。全部患者均被视为手术适应证,但患者均拒绝接受手术治疗。故采用拔除结合固定矫治器进行非手术矫治。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以常规头影方法及 Pancherz 头影测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下颌中切牙角减少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下唇凸点至 SnPg'距离的差值,由矫治前的负值转变为矫治后的正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减数结合固定矫正技术可成功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使患者软组织侧貌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错[牙合] 安氏 拔牙
原文传递
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前牙反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红 段银钟 +3 位作者 陈巧玲 毕惠贤 杨振华 王海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Ⅲ类骨性前牙反he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TBA联合前牵矫治骨性前牙反he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硬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前牵组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评价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Ⅲ类骨性前牙反he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TBA联合前牵矫治骨性前牙反he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硬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前牵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5个月的治疗,患者侧貌外型明显改善,反覆盖反覆he纠正。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引是矫治前牙反he的理想装置,对上下颌骨作用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引 angle类错he 骨性前牙反HE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与宽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廉养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32例和B组(...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32例和B组(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 2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以Maryfand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 <0. 05); A组术后3个月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显著大于B组,跟骨宽度显著小于B组(P <0. 05); A组术后3个月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 <0. 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 25%,显著低于B组25. 00%(P <0. 05)。结论应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改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宽度,促进骨折复位及术后足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空心螺钉 内固定 跟骨骨折 Bohler角 Gissane角 Sanders Maryfand评分
下载PDF
钛板种植体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周彦恒 丁鹏 +1 位作者 林野 邱立新 《口腔正畸学》 2007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利用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畸形的疗效,探索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的适应证及应用特点。方法对2例以上颌后缩为主的骨性Ⅲ类患者,在上颌唇侧侧切牙和尖牙间植入微型钛板种植体,植入一个月后开始利用... 目的初步分析利用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畸形的疗效,探索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的适应证及应用特点。方法对2例以上颌后缩为主的骨性Ⅲ类患者,在上颌唇侧侧切牙和尖牙间植入微型钛板种植体,植入一个月后开始利用种植体前方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两名患者在前方牵引治疗后SNA角、ANB角、Wits值、NA/PA角、上颌基骨长度、骨性侧貌突度明显增大;反覆盖减小;而U1/SN、U1/PP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采用钛板种植体作支抗前方牵引上颌骨能有效促进上颌骨的向前生长,上前牙唇倾度增加很小,体现出稳定可靠的骨性支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钛板种植体 前方牵引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评判安氏Ⅲ类错上前牙骨开裂与骨开窗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徐筱 徐莉 +3 位作者 江久汇 吴佳琪 李小彤 靖无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判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18例安氏Ⅲ类错行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平均年龄23.6岁(18~30岁),其中男3例,女15例,观察108颗上颌前牙。以翻瓣术...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判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18例安氏Ⅲ类错行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平均年龄23.6岁(18~30岁),其中男3例,女15例,观察108颗上颌前牙。以翻瓣术中所见的骨开裂和骨开窗作为判定金标准,评价CBCT判断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灵敏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约登指数(Youden index)、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并将CBCT判定与翻瓣直视判定相比较。结果: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分别为10.19%和13.89%,主要见于侧切牙和尖牙。骨开裂长度中位数为5 mm,宽度中位数为4 mm;骨开窗常位于根中部至根尖部,长度中位数为3 mm,宽度中位数为2 mm。骨开裂CBCT判定与临床判定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CBCT判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0.7。骨开窗CBCT判定与临床判定之间一致性一般(P<0.05),灵敏度为0.93,特异度为0.52。结论:CBCT评判上前牙骨开裂与临床情况的一致性较好,判定骨开窗与临床情况的一致性一般。CBCT判定骨开裂与骨开窗在临床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槽骨质丢失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合咀嚼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彦恒 傅民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2-74,共3页
本研究以Gunne’s测定法,对30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患者和55名正常成人进行了咀嚼效能测试。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正常成人的咀嚼效能,男性较女性高;②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患者的咀嚼效能,性别间差异... 本研究以Gunne’s测定法,对30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患者和55名正常成人进行了咀嚼效能测试。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正常成人的咀嚼效能,男性较女性高;②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患者的咀嚼效能,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③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患者的咀嚼效能较正常者明显低,仅及后者的60%;④咀嚼效能与咀嚼次数有关,在测定咀嚼效能时应予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 咀嚼 错HE 骨性 angle
原文传递
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牙龈厚度影响的数字化评估 被引量:19
12
作者 韩烨 苗莉莉 +4 位作者 靖无迪 李小彤 赵一姣 徐莉 侯建霞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79,共7页
目的通过口内扫描技术初步探索并建立一种评价软组织改变的方法,评估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骨嵴顶冠方牙龈厚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 目的通过口内扫描技术初步探索并建立一种评价软组织改变的方法,评估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骨嵴顶冠方牙龈厚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转诊至牙周科、全身和牙周健康、需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2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8例,年龄(24.0±4.5)岁(19~35岁);观测前牙共112颗,其中上颌前牙46颗,下颌前牙66颗。在前牙去代偿正畸移动前行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观察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角化龈宽度,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差异。术前与术后6个月通过口内扫描技术直接获取患者上下颌前牙区数字化模型,在分析软件中构建软组织形态测量模型,并定量分析牙冠正中测量矢状面上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手术前后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角化龈宽度从术前的(4.22±1.43)mm显著增加至(5.18±2.32)mm(P<0.05)。术后6个月上颌、下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上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增加量分别为(0.68±0.56)和(1.00±0.69)mm;下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增加量分别为(0.38±0.42)和(0.58±0.45)mm;且上颌牙龈厚度增加量均显著大于下颌(P<0.01)。结论基于口内扫描技术进行软组织形态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切实可行。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不但能增加角化龈宽度,而且可增加骨嵴顶冠方牙龈组织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 错[牙合] 安氏 骨皮质切开术 口内扫描
原文传递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上颌第一磨牙代偿特征初探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婕 马慧敏 李小彤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形的上颌第一磨牙代偿特征,为临床医师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形成年患者4...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形的上颌第一磨牙代偿特征,为临床医师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形成年患者48例(男性22例,女性26例),根据上颌减数与否分为减数组(28例)和非减数组(20例)。采用激光扫描仪扫描矫治前后的牙颌模型。使用Rapidform 2006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和转矩,获得并对比两组上颌第一磨牙的代偿特征数据。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形矫治后减数组与非减数组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转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0,P=0.144 );矫治前减数组转矩的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为-3.32°(-5.10°,1.16°),非减数组转矩为-6.94°(-13.06°,-0.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即减数组颊倾代偿更明显。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形患者上颌第一磨牙颊向倾斜代偿,其颊倾代偿越明显,术前正畸去除上颌后牙代偿越需要间隙,正畸方案越有可能考虑减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磨牙 成像 三维 转矩
原文传递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毛铭馨 徐莉 +4 位作者 靖无迪 徐筱 侯建霞 李小彤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平均年龄23.65岁,男10例、女36例,67个颌位(27个上颌、40个下颌),共400颗牙,其中161颗上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54、53、54颗)和239颗下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79、80、80颗)。术中用Williams牙周探针直视下测量CEJ到AC距离(CEJ-AC),每颗牙测量近中、中央、远中三个位点,并进行多元回归及分析。结果:前牙唇侧CEJ-AC平均为(2.21±1.48)mm;下前牙CEJ-AC平均为(2.54±1.60)mm,大于上前牙(1.72±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牙CEJ-AC平均为(2.42±1.78)mm,大于中切牙(2.06±1.27)mm或侧切牙(2.16±1.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CEJ-AC平均为(3.04±2.01)mm,大于近中(1.79±0.86)mm或远中(1.81±0.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CEJ-AC>2 mm的位点的前牙为233颗,占总数58.25%;存在骨开裂的前牙为117颗,占总数29.25%。多元回归显示,年龄、颌位、牙位、位点与牙槽嵴顶位置相关。结论:行唇侧骨增量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牙槽嵴顶位置低于一般人群,去代偿正畸过程中存在牙周风险,年龄大、下颌、尖牙及唇侧中央位点风险尤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釉牙骨质界 牙槽嵴顶
下载PDF
成人骨性Angle Ⅲ类错合咀嚼运动的肌电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彦恒 傅民魁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本研究对30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合患者咀嚼运动和正中 位大力咬合的肌电活动进行测量,并与正常 成人比较发现: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 正中 位大力咬合时嚼肌、颞肌前后束肌电活动均较正常成人低,肌力较小。咀嚼运动... 本研究对30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合患者咀嚼运动和正中 位大力咬合的肌电活动进行测量,并与正常 成人比较发现: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 正中 位大力咬合时嚼肌、颞肌前后束肌电活动均较正常成人低,肌力较小。咀嚼运动时.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 嚼肌、颞肌肌电活动均较正常成人低,咀嚼循环活动期较正常成人长.间歇期较正常成人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错HE 大力咬合 咀嚼运动
下载PDF
双颌垫结合前方牵引及Ⅲ类颌间牵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浩 张婷 张良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736-739,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双颌垫结合前方牵引及Ⅲ类颌间牵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徐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9.2岁),上、下颌分别制作垫,上颌前... 目的评价应用双颌垫结合前方牵引及Ⅲ类颌间牵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徐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9.2岁),上、下颌分别制作垫,上颌前方牵引配合Ⅲ类颌间牵引。用X线头影测量观察矫治前后的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结果 18例患者治疗后前牙反解除,治疗后SNA角(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NA-PA(颌凸角)、ANS-Ptm(上颌长)、NANS(上面高)、U1-SN角(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U1-NA距(上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FCA(面型角)、ULP(上唇突度)等指标的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B角(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NPFH(面角)、L1-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之上内角)、L1-NB角(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LP(下唇突度)等指标的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颌垫结合前方牵引及Ⅲ类颌间牵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效果肯定,患者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牙合]垫 前方牵引 类牵引 替牙期 错[牙合] 安氏
原文传递
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牙周组织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筱 徐莉 +3 位作者 江久汇 梁成 吴佳琪 王宪娥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 观测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行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前及术后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评估手术的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全身和牙周健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9例,男性2例,女性7例,年... 目的 观测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行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前及术后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评估手术的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全身和牙周健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9例,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18~30岁,观测前牙和前磨牙共72颗,216个位点,于排齐牙列后关闭间隙前行改良(超声)骨皮质切开术,并植入磷酸三钙骨材料.观察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角化龈宽度、牙龈退缩及牙龈生物型等牙周指标,比较术前及术后1、2、4、8周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探诊深度、出血指数术前与术后各观测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手术前后中位数均为0;牙龈退缩手术前后中位数均小于2 mm,术前薄龈型牙齿占74% (53/72),厚龈型牙齿占26% (19/72).术后1、2、4周时角化龈宽度[分别为(5.7±1.3)、(5.8±1.3)、(5.6±1.4) mm]均显著大于术前[(5.1±1.4) mm] (F=12.087,P =0.000),术后8周时角化龈宽度为(5.1 ±1.2) m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结论 初步证明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牙周组织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牙周组织 骨皮质切开术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丁鹏 周彦恒 +1 位作者 林野 邱立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上颌后缩畸形的效果。方法 8例以上颌后缩为主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性4例,女性4例,11~14岁。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唇侧植入钛板种植体,1个月后开始前方牵引治疗,对牵... 目的探讨利用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上颌后缩畸形的效果。方法 8例以上颌后缩为主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性4例,女性4例,11~14岁。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唇侧植入钛板种植体,1个月后开始前方牵引治疗,对牵引前后头颅侧位 X 线片的21项测量项目进行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 SNA 角、ANB 角、Wits 值、NA-PA 角、Max-Lth、A-NP 距在牵引治疗后均增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S-Me 距、Is-FHp 距、Ms-FHp 距、A-FHp 距均增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AP 距、OJ、AB-NP 角在牵引治疗后均减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1项 P<0.05,后2项 P<0.01);SNB 角、MP-SN 角、PP-SN 角、U1-PP 角、U1-SN 角、U1-AP 角、L1-MP 角、ANS-Me/N-Me 比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板种植体支抗能前方牵引上颌骨并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是稳定可靠的骨性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正畸学 矫正 钛板种植体 前方牵引
原文传递
改良固定反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Ⅲ错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红 段银钟 +1 位作者 刘兰忠 葛永玲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将改良固定反式Twin -block矫治器用于矫治早期AngleⅢ错牙合 ,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反式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 1 2例处于生长发育期AngleⅢ错牙合 ,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投影测量结果。结果 :经 4~ 6个月... 目的 :将改良固定反式Twin -block矫治器用于矫治早期AngleⅢ错牙合 ,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反式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 1 2例处于生长发育期AngleⅢ错牙合 ,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投影测量结果。结果 :经 4~ 6个月的治疗 ,患者正、侧面轮廓明显改善 ,前牙反覆盖反覆牙合得以矫治 ,磨牙关系为AngleⅠ类。结论 :反式Twin -block矫治器能迅速有效矫治早期AngleⅢ错牙合 ,且制作更为简单 ,结构小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固定反式Twin-b1ock矫治器 Agnle错He 治疗 临床应用 正畸治疗
下载PDF
锥形束CT对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罗成 杨馥榕 雷延颖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972-975,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2例错颌畸形患者,分别接受锥形束CT检查及数字化曲面体层X线摄影检查,检查结束后给予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并再次实施锥形束C...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2例错颌畸形患者,分别接受锥形束CT检查及数字化曲面体层X线摄影检查,检查结束后给予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并再次实施锥形束CT检查。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作“金标准”,统计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在不同程度牙根吸收中的诊断结果、治疗前后牙根体积锥形束CT测量结果变化情况及错颌畸形正畸治疗前后锥形束CT表现。结果经X线头影测量得知,本组72例患者中,正畸治疗后无牙根吸收19例,轻度牙根吸收21例,中度牙根吸收18例,重度牙根吸收14例;锥形束CT检查对牙根吸收与X线头影测量的总符合率为87.50%(63/72),较曲面体层片检查[56.94%(41/7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锥形体CT检查示,治疗后72例患者右下侧切牙、右下中切牙、左下侧切牙、左下中切牙、左上侧切牙、左上中切牙、右上侧切牙、右上中切牙体积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后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牙根吸收,经锥形束CT检查可有效检出并辨别牙根吸收程度及牙根体积变化情况,可为临床制定进一步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锥形束 安氏Ⅰ~类错颌畸形 正畸治疗 牙根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