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芷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1
作者 吉庆 马宇衡 张烨 《食品与药品》 CAS 2020年第6期I0008-I0013,共6页
白芷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主要含香豆素类、挥发油类、苷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氨基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菌、美白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白芷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旨在为白芷的进... 白芷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主要含香豆素类、挥发油类、苷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氨基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菌、美白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白芷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旨在为白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配伍合理性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韩彦琪 孟凡翠 +3 位作者 许浚 龚苏晓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6-532,共7页
目的探究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配伍合理性。方法选取元胡止痛滴丸中延胡索生物碱类代表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海罂粟碱、原阿片碱以及白芷香豆素类代表成分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6个化合物... 目的探究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配伍合理性。方法选取元胡止痛滴丸中延胡索生物碱类代表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海罂粟碱、原阿片碱以及白芷香豆素类代表成分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6个化合物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通过数据整合,剖析元胡止痛滴丸的作用机制及配伍规律。结果 6个化合物可作用于23个潜在的蛋白靶点和19条相关通路。作用通路涉及中枢镇痛、激素调节、解痉、血管舒张、炎症及免疫等各个环节,2类成分既有共同的作用靶点群及通路群,又各有偏重,各通路群间通过共有靶点连接,显示出不同成分间的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结论延胡索通过作用于中枢镇痛、平滑肌相关受体蛋白以及血栓素、血管紧张素等靶点蛋白而发挥止痛、理气、活血等功效,起到君药的作用。白芷通过参与痉挛、炎症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与转导,发挥宣湿痹行气血的功效,辅助君药延胡索起到臣药作用,体现了二者配伍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胡止痛滴丸 原发性痛经 配伍合理性 网络药理学 延胡索 白芷 延胡索乙素 巴马汀 海罂粟碱 原阿片碱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原文传递
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杨胜 张定堃 +2 位作者 苏柘僮 徐佳丽 杨金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25-228,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利用硝酸甘油(10 mg.kg-1)ip一次造成大鼠偏头痛模型,sc利血平(0.4 mg.kg-1)7 d造成小鼠偏头痛模型,川芎-白芷药对3.5 g.kg-1.d-1进行治疗,对模型动物脑组织中5... 目的:观察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利用硝酸甘油(10 mg.kg-1)ip一次造成大鼠偏头痛模型,sc利血平(0.4 mg.kg-1)7 d造成小鼠偏头痛模型,川芎-白芷药对3.5 g.kg-1.d-1进行治疗,对模型动物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偏头痛大鼠模型组脑组织中5-HT含量(720.44±92.1)ng.g-1,CGRP含量(618.32±139.3)pg.g-1;与模型组比较,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3.5 g.kg-1.d-1可升高偏头痛大鼠脑组织中5-HT 48.41%~73.18%,降低头痛大鼠脑组织中CGRP 38.02%~50.02%(P<0.01);与小鼠偏头痛模型组比较,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5 g.kg-1.d-1可升高偏头痛小鼠脑组织中5-HT 36.60%~69.52%(P<0.05,P<0.01)。结论: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主要是通过影响单胺类递质的释放,缓解神经源性炎症而改善偏头痛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白芷 偏头痛模型 5-羟色胺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原文传递
延胡索、白芷炮制配伍对元胡止痛方中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含量以及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于定荣 翁小刚 +7 位作者 王本晓 李丽 刘颖 杜茂波 陈畅 王丽芳 王国华 王海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06-2312,共7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白芷炮制配伍对元胡止痛方中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含量以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延胡索、白芷按不同比例炮制配伍,比较单味药及其不同配伍复方中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含量,比较单味药及其不同配伍复方对小鼠醋酸扭体反... 目的探讨延胡索、白芷炮制配伍对元胡止痛方中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含量以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延胡索、白芷按不同比例炮制配伍,比较单味药及其不同配伍复方中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含量,比较单味药及其不同配伍复方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小鼠热板法镇痛和缩宫素诱发大鼠痛经模型的影响。结果延胡索经醋炙后延胡索乙素质量分数增加,配伍复方中延胡索乙素质量分数有升有降,以醋炙延胡索-白芷(2∶1)配伍复方中质量分数最高;欧前胡素在白芷中质量分数最高,在配伍过程中降低;延胡索、白芷及其炮制配伍复方对小鼠、大鼠均有明显镇痛作用(P<0.05、0.01),配伍复方的镇痛作用优于单味药,其中以醋炙延胡索-白芷(2∶1)配伍复方的镇痛作用最强。结论延胡索经醋炙后镇痛作用增强,延胡索、白芷在炮制配伍过程中产生协同镇痛作用,以醋炙延胡索-白芷(2∶1)配伍复方镇痛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胡止痛方 延胡索 白芷 延胡索乙素 欧前胡素 炮制配伍 镇痛 醋炙
原文传递
白芷醇提物延缓皮肤衰老与抗氧化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方 王灿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7期599-602,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芷醇提物延缓皮肤衰老与抗氧化作用的相关性,探讨其延缓皮肤衰老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3种自由基体系对白芷醇提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目的:研究白芷醇提物延缓皮肤衰老与抗氧化作用的相关性,探讨其延缓皮肤衰老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3种自由基体系对白芷醇提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sc复制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白芷醇提物设高、中、低剂量(6.0、3.0、1.5mg.10g-1)组,连续ig给药42d后,对小鼠皮肤匀浆中3种抗氧化指标和2种皮肤衰老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抗氧化指标与皮肤老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芷醇提物体外对3种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高、中剂量白芷醇提物均能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和脂褐素(LF)含量,并能显著提高皮肤中羟脯氨酸(Hyp)和水分的含量(P<0.01或P<0.05);低剂量白芷醇提物能显著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并显著提高皮肤含水量(P<0.05)。高剂量白芷醇提物对Hyp的影响与对SOD、MDA、LF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有较密切相关性(r=0.921)。结论:白芷醇提物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这一活性与其延缓皮肤衰老作用密切相关,且可能是其美白抗衰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皮肤衰老 抗衰老 抗氧化
原文传递
熵权法结合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白芷饮片质量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珍 乔向东 +4 位作者 杨洋 丁华 张烨 吕彩莲 肖斌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将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结合构建模型,对白芷饮片进行多指标综合质量评价研究。方法测定来源于36个厂家的49批白芷饮片样品中浸出物、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及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的总和4个主要指标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熵权法... 目的将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结合构建模型,对白芷饮片进行多指标综合质量评价研究。方法测定来源于36个厂家的49批白芷饮片样品中浸出物、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及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的总和4个主要指标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熵权法所得权重作为分辨系数,构建白芷饮片质量评价模型。结果 49批白芷饮片的浸出物权重最大,提示含量可能需要增加更有标示性的成分;相对关联度值的范围为0.190 4~0.808 9,不同批次的白芷饮片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河北的厂家,测得的相对关联度较大,质量排序靠前,二氧化硫残留>5 mg·kg;的,测得的相对关联度较小,质量排序靠后,表明现行标准有待提高,标准化炮制管理有利于白芷饮片的质量控制;2种方法排名前5的样品为S46、S31、S39、S32、S36。结论基于熵权法结合灰色关联度法所建立的新的质量评价模型可用于白芷饮片的质量评价,熵权法分别赋权后提高了灰色关联度法的可靠性及白芷饮片质量评价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熵权法 灰色关联度法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原文传递
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的白芷专利格局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晏宇杭 周兰玉 +5 位作者 周永峰 吴清华 卢丽洁 朱兴龙 王越 裴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7728-7738,共11页
白芷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全球范围内近20年的白芷专利数据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白芷相关专利16285件,运用常见的可视化图表分析方法,从全球发展趋势、技术研发热门领域、专利布局、专利价值和... 白芷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全球范围内近20年的白芷专利数据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白芷相关专利16285件,运用常见的可视化图表分析方法,从全球发展趋势、技术研发热门领域、专利布局、专利价值和质量、功效应用等方面对白芷专利进行格局分析。分析表明,白芷当前研发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白芷中药材、中成药、化妆品及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和饮品为当前白芷的技术研发热点;中、韩2国为全球主要的白芷专利布局地;我国白芷专利虽数量巨大,但专利价值和质量与世界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白芷在治疗鼻炎、头痛、美白肌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与关注度。从白芷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白芷领域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白芷专利申请人可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发展短板和全球发展机遇、国际挑战制定正确且符合自身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专利 incoPat专利数据库 技术主题 发展策略
原文传递
白芷多糖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红萍 吴江 +1 位作者 王芬 刘家瑞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126-1131,共6页
目的研究白芷多糖(ADP)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ADP由白芷经热水煮提和乙醇醇沉提取。10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DP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处理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 目的研究白芷多糖(ADP)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ADP由白芷经热水煮提和乙醇醇沉提取。10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DP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处理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4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第5~14天,ADP各处理组每天分别给予相应浓度ADP灌胃1次,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计算各组小鼠免疫器官指数,通过鸡红细胞吞噬实验测定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采用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NK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NK细胞活性、血清中IL-2,IL-6,TNF-α和IgG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小鼠TNF-α,中、高剂量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NK细胞活性、IL-2,TNF-α,IgG以及高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IL-6含量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高剂量组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NK细胞活性、IL-2,IL-6,TNF-α和IgG含量均显著高于低、中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P对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具有增强作用,且该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多糖 免疫低下 免疫调节
下载PDF
黑膏药疮疡膏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清 余新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23-2425,共3页
目的研究黑膏药疮疡膏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疮疡膏中大黄、白芷、川芎、当归、血竭进行定性鉴别,用软化点测定仪对软化点进行测定。结果改进疮疡膏的生产工艺,薄层色谱均检出大黄、白芷、川芎、当归、血竭特征斑... 目的研究黑膏药疮疡膏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疮疡膏中大黄、白芷、川芎、当归、血竭进行定性鉴别,用软化点测定仪对软化点进行测定。结果改进疮疡膏的生产工艺,薄层色谱均检出大黄、白芷、川芎、当归、血竭特征斑点;软化点为60—70℃。结论实验对疮疡膏的质量分析提供了较全面的研究。工艺研究对血竭投料作了改进,建立的薄层色谱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可作为疮疡膏质量控制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疮疡膏 质量标准 大黄 白芷 川芎 当归 血竭 薄层色谱
下载PDF
细胞膜色谱法筛选川芎-白芷中5-HT受体激动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杜晖 吕楠 +1 位作者 黄洁 邓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0-494,共5页
偏头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5-羟色胺(5-HT)受体在偏头痛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实验通过大鼠纹状体组织制备得到色谱固定相,并利用细胞膜色谱与液相色谱的离线联用来特异性地识别川芎-白芷药对中可与固定相上受体相互... 偏头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5-羟色胺(5-HT)受体在偏头痛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实验通过大鼠纹状体组织制备得到色谱固定相,并利用细胞膜色谱与液相色谱的离线联用来特异性地识别川芎-白芷药对中可与固定相上受体相互作用的配体,发现了欧前胡素是其中潜在的活性成分。以不同浓度(2.42×10--4.84×10~mol·L-1)的5-HT10受体激动剂舒马普坦为模型药物,记录样品在模型中的容量因子,测得欧前胡素与5-HT10受体作用的平衡解离常数为(4.59±0.33)×10-5mol·L-1,并采用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验证其药理活性。该研究为体外快速有效地研究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白芷 纹状体 细胞膜色谱 5-羟色胺受体 偏头痛
原文传递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硫磺熏蒸白芷的定性鉴别和定量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吴晓毅 巢志茂 +1 位作者 孙文 王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63-1868,共6页
白芷中的香豆素类成分在硫磺熏蒸后显著下降,因此需要对硫磺熏蒸的白芷建立快速定性鉴别,并建立欧前胡素含量定量模型,实现药材质量控制的目的。该文使用近红外(NIR)漫反射光谱技术采集硫磺熏蒸和非硫磺熏蒸的白芷的NIR光谱,以一阶导... 白芷中的香豆素类成分在硫磺熏蒸后显著下降,因此需要对硫磺熏蒸的白芷建立快速定性鉴别,并建立欧前胡素含量定量模型,实现药材质量控制的目的。该文使用近红外(NIR)漫反射光谱技术采集硫磺熏蒸和非硫磺熏蒸的白芷的NIR光谱,以一阶导数和矢量归一化的方法进行预处理,采用OPUS/INDENT定性分析软件Ward's Algorithm法进行聚类分析,在8 806.0~3 811.0 cm-1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简单,快速地鉴别白芷是否被硫磺熏蒸。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欧前胡素分析值为参照,结合OPUS/QUANT定量分析软件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欧前胡素含量的定量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R2),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和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82 8,0.006 8和0.011 8。建立的欧前胡素NIR定量模型可准确地用于快速测定白芷中欧前胡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近红外光谱 硫磺熏蒸 聚类分析 欧前胡素
原文传递
白芷治疗白癜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田硕 武晏屹 +1 位作者 白明 苗明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47-1153,共7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白芷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肠上皮通透性(Caco-2)≥-0.4为筛选指标,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TTD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白芷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肠上皮通透性(Caco-2)≥-0.4为筛选指标,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TTD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以及人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白芷的活性成分及预测其治疗白癜风的潜在作用靶点。将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白芷治疗白癜风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将潜在作用靶点录入STRING平台构建靶点间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亚油酸乙酯、别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8-氧甲基异欧前胡内酯、油酸乙酯、异紫花前胡内酯等21个活性成分,作用于40个潜在作用靶点。PPI网络分析得到CASP3、MAPK1、MAPK8、ESR1、MAPK14、AR等6个核心作用靶点。潜在作用靶点参与了细胞凋亡、肽酰丝氨酸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等多种生物过程;涉及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白芷可能通过调控炎症、细胞凋亡、免疫功能、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以发挥治疗白癜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白癜风 网络药理学 炎症 细胞凋亡 免疫功能 氧化应激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白芷质量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雷云 王威 +3 位作者 史洋 翟华强 杨洪军 许海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39,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方法:采用Platisil DO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共收集了10批白芷进行测...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方法:采用Platisil DO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共收集了10批白芷进行测定,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版进行评价,并对2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白芷香豆素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0个共有色谱峰。含量测定条件通过方法学验证,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52%,98.23%。结论:该法所建立的白芷香豆素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结合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测定可更好地控制其质量,对白芷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指纹图谱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原文传递
白芷 白术 白附子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革豫 朱周静 +4 位作者 田航周 刘思雨 康翰林 王琪玉 王征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12期2068-2071,2079,共5页
目的:对白芷、白术、白附子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应用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通过测定加入中药提取物前后对生成多巴醌的影响来评估中药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从而对中药提取物的美白活性进行比较和... 目的:对白芷、白术、白附子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应用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通过测定加入中药提取物前后对生成多巴醌的影响来评估中药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从而对中药提取物的美白活性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以此方法比较了白芷、白术、白附子3种中药水提液和醇提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其中,白芷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比白术和白附子强,白芷醇提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达30.77%,白芷水提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达20.40%,白术醇提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达14.71%,白术水提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达8.69%;白附子醇提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达8.36%,白附子水提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达3.34%。结论:为进一步揭示中药提取物美白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白术 白附子 美白 酪氨酸酶
下载PDF
虚拟筛选白芷治疗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的活性成分 被引量:14
15
作者 苟美玲 李玲 +1 位作者 杨文宇 何宇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9-795,共7页
目的运用虚拟筛选方法筛选出白芷的活性成分并进行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药效学实验。方法将白芷中所含的20种化学成分与8个靶标进行虚拟对接,筛选出的活性成分对硝酸甘油诱导偏头痛SD大鼠进行药理验证。结果 5-羟色胺受体、N-甲基-D-天... 目的运用虚拟筛选方法筛选出白芷的活性成分并进行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药效学实验。方法将白芷中所含的20种化学成分与8个靶标进行虚拟对接,筛选出的活性成分对硝酸甘油诱导偏头痛SD大鼠进行药理验证。结果 5-羟色胺受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和肾上腺素-β受体显示理论活性的成分远多于其他靶标。药效学实验证明白当归素、东莨菪苷、水合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对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有明显作用。缩短大鼠耳红消失时间和挠头次数,但对大鼠爬笼次数无明显影响。结论虚拟筛选方法为白芷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提供了分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偏头痛 活性靶点 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药效学实验
下载PDF
白芷、没药单煎与合煎对欧前胡素含量及其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莉鑫 陈影 +7 位作者 孔一鸣 闫惠捷 张倩 游云 张东 仝燕 孟凤仙 王锦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0-24,共5页
目的:比较白芷、没药单煎与合煎对欧前胡素含量及其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水煎工艺得到白芷单煎液、没药单煎液、白芷-没药合煎液。采用LC-MS测定不同提取液中欧前胡素的含量,乙腈-水(55∶45),流速0.3 min·mL^(-1),... 目的:比较白芷、没药单煎与合煎对欧前胡素含量及其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水煎工艺得到白芷单煎液、没药单煎液、白芷-没药合煎液。采用LC-MS测定不同提取液中欧前胡素的含量,乙腈-水(55∶45),流速0.3 min·mL^(-1),进样量5μL,柱温35℃;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模式,单离子监测(SIM)。小鼠分为空白组、阳性组(氨酚双氢可待因片组)和3种水煎液的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给药剂量为0.24 g·kg^(-1)·d^(-1),白芷单煎液将3,6,12 g·kg^(-1)·d^(-1),没药单煎液将1.5,3,6 g·kg^(-1)·d^(-1),白芷-没药合煎液将4.5,9,18 g·kg^(-1)·d^(-1)设定为低、中、高给药剂量,分别灌胃给药7 d后进行热板试验和扭体试验,记录舔足时间和扭体次数。结果:欧前胡素线性范围0.02~0.20 mg·L^(-1)(R^2=0.991 1),欧前胡素在白芷单煎液中转移率仅0.62%,在白芷-没药合煎液中转移率提高至2.00%。除了个别时间点外,热板试验中单煎液、合煎液各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扭体试验中白芷单煎低、中剂量组,没药单煎高剂量组和白芷-没药合煎各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白芷与没药合煎能促进白芷中欧前胡素的溶出。单煎液、合煎液各剂量组均能延长小鼠热板舔足时间,合煎液各剂量组均能延长扭体潜伏时间,合煎液高剂量组对小鼠的疼痛抑制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没药 欧前胡素 镇痛 单煎 合煎 热板法
原文传递
硫磺熏蒸对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吴晓毅 巢志茂 +2 位作者 王梦缘 王淳 孙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8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硫磺熏蒸对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产地采收白芷的新鲜样品,每份样品均一半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硫磺熏蒸,另一半切片后自然晾干(非硫磺熏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白芷中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C18色谱柱... 目的:研究硫磺熏蒸对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产地采收白芷的新鲜样品,每份样品均一半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硫磺熏蒸,另一半切片后自然晾干(非硫磺熏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白芷中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选择210~800 nm范围内的最大绘图。结果收集了29批新鲜白芷的根,非硫磺熏蒸和硫磺熏蒸加工获得的白芷药材中欧前胡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02%、0.120%;与非硫磺熏蒸比较,硫磺熏蒸加工获得的白芷药材中,欧前胡素的含量下降了6.77%~77.56%,平均下降39.86%。结论白芷中欧前胡素的含量经硫磺熏蒸后明显下降,提示白芷的生产和加工不宜采用硫磺熏蒸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硫磺熏蒸 欧前胡素 产地加工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藿香正气水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韶辉 李康 张洪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89-2192,共4页
目的对藿香正气水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其药效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苷(1)、甘草素(2)、异甘草... 目的对藿香正气水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其药效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苷(1)、甘草素(2)、异甘草素(3)、芒柄花素(4)、水合氧化前胡素(5)、白当归素(6)、橙皮苷(7)、5,7,8,3′,4′-五甲氧基黄酮(8)、5,6,7,3′,4′-五甲氧基黄酮(9)、5,7,8,4′-四甲氧基黄酮(10)、川陈皮素(11)、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12)、地中海红桔素(13)、和厚朴酚(14)、厚朴酚(15)。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藿香正气水复方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4可能来源于甘草;化合物5、6可能来源于白芷;化合物7~13可能来源于陈皮;化合物14、15可能来源于厚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水 甘草 白芷 陈皮 厚朴
原文传递
白芷药材-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方雯雯 成守玲 +2 位作者 陈培胜 储晓琴 廖彩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211-3214,共4页
目的建立白芷药材-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对其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_(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25℃。以... 目的建立白芷药材-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对其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_(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25℃。以特征图谱为对照,对药材-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白芷10批药材、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均呈现10个共有特征峰,呈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建立了白芷药材-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反映了白芷药材-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多成分的整体面貌,为白芷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药材 饮片 提取物 配方颗粒 HPLC 特征图谱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与熏硫加工相关的白芷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蒋运斌 卢晓琳 +2 位作者 杨枝中 马羚 马逾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4-78,共5页
目的:寻找与熏硫加工相关的白芷特征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分离并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氧化前胡素(1),珊瑚菜内酯(2),花椒毒素(3),水合氧化前胡内酯(4),栓... 目的:寻找与熏硫加工相关的白芷特征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分离并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氧化前胡素(1),珊瑚菜内酯(2),花椒毒素(3),水合氧化前胡内酯(4),栓翅芹烯醇(5),异紫花前胡内酯(6),白当归素(7),佛手内酯(8),异虎耳草素(9),欧前胡素(10),异欧前胡素(11),白当归脑(12)和新白当归脑(13)。发现氧化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内酯、佛手内酯、白当归脑4个化合物在白芷熏硫前后指纹图谱中变化较为明显。结论:为白芷质量控制指标成分的选择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氧化前胡素 指纹图谱 药材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