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高原湖泊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物的流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祖军 郑田甜 +2 位作者 赵筱青 普军伟 卢飞飞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7,共8页
种植业面源污染己经成为我国水环境质量安全的重大影响因素,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农药化肥中的氮、磷元素的流失使种植业面源污染更加严重。本文通过流失系数法和空间叠加分析,对2015年云南三大高原湖泊(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流域种... 种植业面源污染己经成为我国水环境质量安全的重大影响因素,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农药化肥中的氮、磷元素的流失使种植业面源污染更加严重。本文通过流失系数法和空间叠加分析,对2015年云南三大高原湖泊(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流域种植业总氮、总磷、铵态氮、硝态氮的流失量和流失强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大流域内种植业总氮流失量最大,其次为铵态氮、硝态氮、总磷,流失强度分别为2.73~22.07、0.003~3.52、0.01~2.25、0.05~1.36 kg·hm^(-2);总氮、总磷流失范围主要集中在杞麓湖的西南部,星云湖西部和南部。铵态氮、硝态氮流失主要集中在杞麓湖的南部,星云湖南部和北部;氮磷元素的流失主要来源于经济作物和水稻。本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分别制定分区、分级、分阶段防治计划,以期为控制研究区种植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流域 种植业 流失量 流失强度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华北地区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氮组分及农田氮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杜晓玉 徐爱国 +1 位作者 冀宏杰 朱晓晖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9,共7页
为研究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引起的土壤氮组分含量变化对农田氮流失的影响,采用小区试验,并结合田间原位模拟降雨试验,分析施用的有机肥中氮组分的量、土壤氮含量、农田氮素流失浓度及流失量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中酸解氨基酸氮、... 为研究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引起的土壤氮组分含量变化对农田氮流失的影响,采用小区试验,并结合田间原位模拟降雨试验,分析施用的有机肥中氮组分的量、土壤氮含量、农田氮素流失浓度及流失量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中酸解氨基酸氮、酸解铵态氮含量占全氮比例分别为28.6%~40.6%,21.3%~33.2%,平均为35.4%、26.4%,是有机肥氮的主要组分;随着单位面积施入农田的有机肥中酸解氨基酸氮、酸解铵态氮(均为可矿化氮)的量增加,0~20 cm土层土壤可矿化氮含量也增加,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耕层土壤中可矿化氮含量增加,农田渗漏液中总氮、水溶性总氮、硝态氮浓度增高,二者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随着施用有机肥中可矿化氮的量增多,径流液中总氮、水溶性总氮流失量增加,渗漏液中总氮、水溶性总氮、硝态氮浓度及流失量增高,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农田中高量施入有机肥,可造成土壤可矿化氮含量增加,农田氮素流失风险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氮含量 渗漏 径流 氮浓度 流失量
下载PDF
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下氮随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姚军 唐春霞 何丙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57,共4页
采用径流小区定点监测,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氮随径流流失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产流量与降雨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同等施肥水平下(583.20kg/hm2),常规处理(农家肥+化肥)中,总氮、硝... 采用径流小区定点监测,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氮随径流流失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产流量与降雨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同等施肥水平下(583.20kg/hm2),常规处理(农家肥+化肥)中,总氮、硝态氮及氨态氮的浓度变化不显著,各处理氮流失系数分别为:常规处理1.82%,优化处理2.66%,横坡垄作0.51%,横坡垄作中总氮、硝态氮及氨态氮流失量较优化处理相应减少了60.4%,73.2%,53.9%,较常规处理总氮、硝态氮相应减少28.8%,10.4%,氨态氮增加2.4%。在同等种植模式下(顺坡),增量处理(施肥量增加50%),氮流失系数为2.46%,总氮、硝态氮及氨态氮流失量较优化处理相应增加23.3%,11.1%,69.1%。在外界因素如"前期降水较少、施肥后短期内出现较大强度降雨等"强力干扰下,各形态氮素流失量显著增加,且有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施肥水平 流失量 流失系数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早稻季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浩凌 黄思怡 +3 位作者 孔小亮 朱泽宇 欧震 谢桂先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6-784,共9页
为探究湖南双季稻区早稻季防控稻田氮、磷养分流失污染的施肥模式,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不施氮磷肥处理(CK)和常规施肥(CF)、有机肥替代(OM)、控释肥减施(CRF)、绿肥还田(GM)4种施肥模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 为探究湖南双季稻区早稻季防控稻田氮、磷养分流失污染的施肥模式,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不施氮磷肥处理(CK)和常规施肥(CF)、有机肥替代(OM)、控释肥减施(CRF)、绿肥还田(GM)4种施肥模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模式,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和控释肥减施模式稻田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2.80%、16.62%、28.55%,各施肥处理早稻总氮素流失率大小表现为: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氮素流失形态主要以可溶性氮为主,占流失总氮的80.48%91.96%,可溶性氮中以铵态氮为主。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均能减少稻田磷素径流损失量,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总磷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6.26%和28.30%;有机肥替代模式稻田总磷径流损失量较常规施肥模式增加26.33%;各施肥处理早稻总磷流失率表现为: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磷素流失形态前期以颗粒态磷流失为主,后期以可溶态磷为主。在4种施肥模式中,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能降低稻田氮磷径流流失量,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这两种施肥模式可有效防控农田氮、磷流失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季 施肥模式 径流流失量 流失形态 流失率
原文传递
德州气象灾害强度变化及对粮食作物减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朱保美 周清 +2 位作者 董翔雁 王丽 周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62-265,共4页
根据德州市1978-2013年灾情数据和粮食总播种面积、总产、单产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气象灾害的强度变化和粮食减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每年都有气象灾害影响,影响最大的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干... 根据德州市1978-2013年灾情数据和粮食总播种面积、总产、单产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气象灾害的强度变化和粮食减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每年都有气象灾害影响,影响最大的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干旱、洪涝、风雹3类灾害总体年际波动变化大,受灾比和成灾比变化趋势不一致,受灾比上升明显,成灾比缓慢下降;新世纪后干旱强度减弱,洪涝强度增加,风雹致灾强度基本稳定;3类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量均为上升趋势,洪涝造成的粮食损失量上升最明显,以5.9×10~4t/10a的速度增加;粮食减产风险较高的时段集中出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和新世纪初期,高风险年约占1%,其余时段大都为小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强度 粮食减产 损失量 风险等级
下载PDF
生猪屠宰中击昏电压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小珍 王建强 +2 位作者 雒林通 马再强 宋凤梅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6年第8期35-38,共4页
国内外对于生猪屠宰致晕方法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但总体来讲,在同一体系下的成批量的比较涉及较少。该文选用60头品种、年龄、性别相同的杜大长三元杂交猪(体重100 kg±5 kg,)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头,分别用电压90 V、110 V、130 V... 国内外对于生猪屠宰致晕方法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但总体来讲,在同一体系下的成批量的比较涉及较少。该文选用60头品种、年龄、性别相同的杜大长三元杂交猪(体重100 kg±5 kg,)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头,分别用电压90 V、110 V、130 V,电流2.4~2.8A,在头部进行电击昏后屠宰。结果表明,90 V、110 V电击昏组放血量占活体重量比显著高于130 V电击组。取背最长肌测定各项肉质指标,结果显示:宰后0.75 h,采用130 V和110 V电压电击昏组的猪肉p H值与90 V电压组差异显著(p〈0.05),其它时间点不同电压电击组差异不显著;击昏电压对宰后背最长肌的色泽(L*和a*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嫩度无显著影响(p〉0.05)。生产中建议击昏电压采用110 V,以最大程度实现猪肉品质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电压 猪肉品质 放血量 感观 pH值 肉色 滴水损失 嫩度
下载PDF
施肥技术对土壤养分流失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蔡毅 向金友 +3 位作者 程智敏 左娟 黄胜 张吉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7-203,共7页
采用施肥量、施肥方式两因素三水平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施肥技术对土壤养分流失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使土壤中的养分流失,降雨量增大,径流流失量增大,不同形态氮磷流失更严重;氮素流失量与施用量密切相关,施肥量增加,氮流... 采用施肥量、施肥方式两因素三水平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施肥技术对土壤养分流失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使土壤中的养分流失,降雨量增大,径流流失量增大,不同形态氮磷流失更严重;氮素流失量与施用量密切相关,施肥量增加,氮流失量明显增加;磷素流失量相对较小,不同处理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明显差异,其中A2B3为最佳效益组合,产值达到37 199.7元/hm2,较其他组合增加1257.3~4483.9元/hm2,内在化学成分协调,品质优.综合烟叶产量、产值和品质,施纯氮量75 kg/hm2,基追肥比例为7∶3,为最优组合,并能减少养分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量 基追肥比例 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 品质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下坡面土壤侵蚀对有机碳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娜 张哲 +3 位作者 白伟 李纯乾 李凤鸣 薛颖浩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90,共9页
地貌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carbon,SOC)流失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辽西低山丘陵区典型坡地为研究对象,在布设径流小区基础上,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裸坡地、传统耕作、免耕、全秸秆覆盖、横坡垄作等耕作方式对SOC及可溶性... 地貌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carbon,SOC)流失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辽西低山丘陵区典型坡地为研究对象,在布设径流小区基础上,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裸坡地、传统耕作、免耕、全秸秆覆盖、横坡垄作等耕作方式对SOC及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 organiccarbon,D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土壤SOC及DOC含量均表现差异性。免耕、传统耕作、横坡垄作及全秸秆覆盖方式下SOC年流失量分别为12.3、36.3、6.5及1.9 mg·m^(-2),分别是全秸秆覆盖方式下6.47、19.10和3.40倍,仅为裸坡地对照5.6%、16.5%、2.96%和0.8%。免耕、传统耕作、横坡垄作及全秸秆覆盖方式下年均土壤DOC流失量分别为849、40、1.9及4.1 mg·m^(-2),仅为裸坡地对照处理8.3%、39.4%、1.8%和4.0%。裸坡地方式下年均土壤DOC流失量最大,横坡垄作方式下DOC流量最小,不同耕作方式下次降雨DOC流失量均与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辽西低山丘陵区适宜全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可防治水土流失及有机碳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流失量
下载PDF
表面污秽对交流导线电晕损失特性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5
9
作者 律方成 朱雷 +2 位作者 刘云鹏 周国杨 李玥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6-1480,共5页
为研究长期运行交流输电导线表面附着的污秽物对导线电晕特性的影响,采用尺寸为1.8m×1.8m×4m的电晕笼,对钢管表面分别涂有不同质量颗粒度的高岭土、碳颗粒、沙颗粒的电晕损失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污秽物的相对介电常数... 为研究长期运行交流输电导线表面附着的污秽物对导线电晕特性的影响,采用尺寸为1.8m×1.8m×4m的电晕笼,对钢管表面分别涂有不同质量颗粒度的高岭土、碳颗粒、沙颗粒的电晕损失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污秽物的相对介电常数、颗粒度、沉积量是影响交流导线电晕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污秽导线的电晕损失随着相对介电常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着同种污秽颗粒的颗粒度变大而随之增大,但增大趋势没有相对介电常数的影响明显;随着污秽物沉积量的增加而增加。采用Ansys软件对模拟导线表面电场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污秽颗粒顶部最大电场强度随相对介电常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球形污秽颗粒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锥形污秽颗粒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秽颗粒 相对介电常数 颗粒度 沉积量 电晕损失 表面电场强度 交流输电线路
下载PDF
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钱银飞 谢江 +7 位作者 陈先茂 才硕 徐涛 梁举 谢亨旺 许亚群 刘方平 彭春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40-44,共5页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原位监测,研究了节肥控污施肥与习惯施肥两种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磷的形态特征及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地表径流主要受降雨驱动,当降雨量大于24.4 mm时产生地表径流;氮磷径流流失量主要与径...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原位监测,研究了节肥控污施肥与习惯施肥两种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磷的形态特征及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地表径流主要受降雨驱动,当降雨量大于24.4 mm时产生地表径流;氮磷径流流失量主要与径流中氮磷浓度相关; NH_4^+-N和悬浮颗粒结合态磷分别是氮、磷流失中比重最大的形态;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全稻季的TN、TP、NH_4^+-N、NO_3^--N的流失量及氮磷流失系数均较常规施肥模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节肥控污施肥模式 地表径流 流失负荷 流失系数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of social wasp diversity and assemblage structure in an Amazonian archipelagic landscape
11
作者 Jose Victor Alves Ferreira Alexandre Somavilla +3 位作者 Maíra Benchimol Ana Filipa Palmeirim Carlos A.Peres Danielle Storck-Tonon 《Zoological Research(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2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Hydropower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er of habitat loss and fragmentation across lowland tropical forests.Despite ample evidence on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insular habitat fragmentation on biodiversit... Hydropower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er of habitat loss and fragmentation across lowland tropical forests.Despite ample evidence on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insular habitat fragmentation on biodiversity,invertebrate taxa,that may be critical to ecosystem functioning,have been overlooked.We assessed the assemblage-level responses of social wasps to forest insularization induced by the Balbina Hydroelectric Dam in Central Brazilian Amazonia.Employing Malaise trapping,we captured wasps on 27 forest islands and three continuous forests.We constructed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and employed a model selection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local variables(fire severity(FIRE)and basal area of pioneer tree species(PIONEER))and landscape-scale variables(amount of habitat(COVER))on patterns of species richness,composition,and body size of wasps.A total of 374 individuals(29 species)were collected across all sampling sites.COVER was the main predictor of species richness,while PIONEER was the only variable that explained variation in community composition,with a negative effect on body size.Our results add evidence to the pervasive impacts of large hydroelectric dams on tropical forest biodiversity,and suggest that social wasps,among other invertebrates,can be used as bioindicators i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itat amount hypothesis Habitat fragmentation Habitat loss Hydroelectric dams Invertebrates
下载PDF
桐乡市茭白种植氮磷变化规律及流失量研究
12
作者 张凤熔 谭映宇 +2 位作者 许明亚 李明智 徐慧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3-957,963,共6页
通过对桐乡市茭白整个生长期内施肥情况、排水规律及田表水/土壤氮磷含量调查,分析氮磷变化规律,并估算流失量。结果表明:茭白种植过程中田表水总氮和总磷最高值分别为150.00、18.80 mg/L,变化幅度大,主要受施肥和降雨影响;由于茭白对... 通过对桐乡市茭白整个生长期内施肥情况、排水规律及田表水/土壤氮磷含量调查,分析氮磷变化规律,并估算流失量。结果表明:茭白种植过程中田表水总氮和总磷最高值分别为150.00、18.80 mg/L,变化幅度大,主要受施肥和降雨影响;由于茭白对氮素需求高于磷素,土壤全氮呈波动下降趋势,总磷先波动上升后下降;土壤和田表水总氮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总磷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直线相关关系。茭白种植氮磷主要随搁田排水流失,时间集中在12月至次年1月、4月和5月,茭白种植的氮、磷流失量分别为34.20~51.31、4.88~10.96 kg/hm^(2),磷流失量较大。桐乡市茭白种植污染控制的关键在于磷施肥量的控制,以及搁田期间集中排水的管控和收集处理,尤其4—5月施肥密集时段应重点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 茭白 流失量
下载PDF
天然气商品率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利华 邵天翔 +2 位作者 冉莉 范劲松 程伟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年第6期62-67,共6页
在我国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的新形势下,提高天然气商品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助于天然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阐述了天然气商品量的生产流程及商品率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天然气商品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天然气损耗和生产自耗。其... 在我国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的新形势下,提高天然气商品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助于天然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阐述了天然气商品量的生产流程及商品率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天然气商品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天然气损耗和生产自耗。其中,天然气损耗中占比最大的是输送损耗,生产自耗中占比最大的是压缩机损耗。针对当前我国气田开发情况,提出了提高天然气商品率的主要措施:(1)从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技术管理等多角度,从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受控、计算方法的科学性、仪表的准确性等多维度来降低输送损耗;(2)优化管理运行,减少天然气放空和跑冒漏的发生;(3)加强自用能耗管理,特别是提高高耗能设备压缩机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商品率 商品量 产量 影响因素 输送损耗 输差 自用 放空
下载PDF
湿地松新造幼林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虞沐奎 徐六一 +2 位作者 邱辉 王桂琴 何小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2-30,共9页
为了解高度集约化经营湿地松林对环境的影响,以湿地松新造幼林地为对象,设置径流场进行了连续6年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降水量为64353mm,林地径流量为1611241t/hm2,泥沙流失量为2784... 为了解高度集约化经营湿地松林对环境的影响,以湿地松新造幼林地为对象,设置径流场进行了连续6年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降水量为64353mm,林地径流量为1611241t/hm2,泥沙流失量为27844777kg/hm2,流失N、P、K等主要养分为131kg/hm2,径流系数为316%;在安徽丘岗地区营造湿地松林,实行大块状(80cm×80cm×50cm)整地,并集约经营,不致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林当年土壤侵蚀模数为19559t/hm2,属于无明显侵蚀类型,该区可提倡高规格整地和实行集约经营;5~8月为集中降水期,应避免相关营林活动;水土流失量与降水量呈幂函数关系,随着林木生长和植被的恢复,径流量逐渐减少,泥沙流失量则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幼林地 水土流失 径流量 泥沙流失量 安徽
下载PDF
并联输水管道设计计算 被引量:3
15
作者 未碧贵 《供水技术》 2010年第6期43-45,共3页
为提高输水管道的供水安全性,通常并联敷设多条输水管道并设置连通管。基于各管道的水头损失相等,推导了并联输水管道系统各管道的流量计算公式,以及最不利管道发生事故时,为满足事故输水量要求,连通管最大布置间距的计算公式,并对公式... 为提高输水管道的供水安全性,通常并联敷设多条输水管道并设置连通管。基于各管道的水头损失相等,推导了并联输水管道系统各管道的流量计算公式,以及最不利管道发生事故时,为满足事故输水量要求,连通管最大布置间距的计算公式,并对公式进行了合理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输水管道 水量 连通管 水头损失
下载PDF
保险索赔额的分布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天雄 蒋华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33,共4页
索赔额的数量描述是保险人估算危险损失关键。本文提出了索赔额的分布拟合,它修正了传统的有关索赔额分布的不足,使保险人能够据此对保险责任作出更准确的估计。
关键词 索赔次数 索赔金额 对数正态分布 保险
下载PDF
存水量对PEMFC零度以下储存性能衰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微 侯俊波 +2 位作者 俞红梅 邵志刚 衣宝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1-364,共4页
通过模拟电池停车后以不同贮水量在-10℃保存,经历8次冰冻-解冻循环后,考察了其对电池性能,电化学特性的影响。当电池贮水量较小时,电池的性能衰减不明显,随着贮水量的增大电池的性能损失随之增大;通过对冰冻循环过程中电化学阻抗谱的... 通过模拟电池停车后以不同贮水量在-10℃保存,经历8次冰冻-解冻循环后,考察了其对电池性能,电化学特性的影响。当电池贮水量较小时,电池的性能衰减不明显,随着贮水量的增大电池的性能损失随之增大;通过对冰冻循环过程中电化学阻抗谱的测定发现在8次循环中电池的欧姆电阻都没有明显改变,但体现电荷转移电阻和电池内扩散电阻的高频圆弧半径随循环次数明显增加;从循环伏安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没有明显减小,因此推断电池性能衰减主要来自于催化层扩散阻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低温保存 水量 衰减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坡地水土流失特征-以涪陵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风硕 何丙辉 刘立志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9年第4期14-19,共6页
通过对涪陵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径流小区2006年全年降雨、径流和泥沙流失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径流泥沙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在种植作物的小区,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最高达到了0.9763。6号... 通过对涪陵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径流小区2006年全年降雨、径流和泥沙流失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径流泥沙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在种植作物的小区,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最高达到了0.9763。6号弃土弃渣小区年径流量(7.99m3)与泥沙流失量(26.58kg/m3)均比其他小区大出许多。各小区径流量、泥沙流失量与降雨量或降雨强度间的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描述,经检验后均具有显著意义,能较好地表达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水土流失 径流量 泥沙流失量 坡耕地
下载PDF
控制粉针剂药物静脉输注过程中的损失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晶锋 寇爱双 +2 位作者 关银梅 任爱娟 梁安鹏 《护理研究》 2001年第2期65-66,共2页
为进一步探讨静脉输注粉针剂药物过程中药物损失量 ,以头孢唑啉钠为例 ,对静脉输注过程、定量溶媒稀释、空药瓶及输液瓶冲洗 1次后药物损失量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 :静脉输注全过程药物损失量为 0 .5 16 g±0 .0 9g ... 为进一步探讨静脉输注粉针剂药物过程中药物损失量 ,以头孢唑啉钠为例 ,对静脉输注过程、定量溶媒稀释、空药瓶及输液瓶冲洗 1次后药物损失量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 :静脉输注全过程药物损失量为 0 .5 16 g±0 .0 9g ,占用药量的 12 .9% ;随机采样药物损失量高于4ml定量溶媒溶解及冲洗 1次空药瓶和输液瓶的药物损失量。提示 :在静脉输注粉针剂药物时 ,应根据药瓶容积定量溶媒稀释、冲洗 1次空药瓶及输液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注 药物损失量 控制方法 粉针剂 护理
下载PDF
有机混合工质对航空发动机射流预冷效果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峰 张海 王慧杰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37,共7页
为了解有机混合工质进行射流预冷时的冷却特性,选用乙醇/水作为预冷工质,给定相同的边界条件,在3组不同的喷雾量(工况),通过ANSYS CF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喷雾量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雾量的增加,预冷段内空气的温降效果... 为了解有机混合工质进行射流预冷时的冷却特性,选用乙醇/水作为预冷工质,给定相同的边界条件,在3组不同的喷雾量(工况),通过ANSYS CF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喷雾量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雾量的增加,预冷段内空气的温降效果变好。喷雾量从1.641 kg/s提升到2.345 kg/s时,预冷段出口的温降系数从7.80%提升至10.23%;工况3至工况1喷雾量依次增加,预冷段内的蒸发量也随着喷雾量的增加而有所提升。工况1中蒸发量最大,达到1.286 kg/s,但蒸发率却从工况3时的58.06%降至工况1时的54%;在同一工况下,压力在喷雾杆附近损失程度最高,其中工况1压力损失系数达到了3.41%,而随着冷却工质的汽化,压力会有所补充,最终压力损失系数会有所降低;同时,工况2的压力损失系数在整个预冷段内一直为3种工况中的最低值,表明压力损失与喷雾量的大小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预冷 喷雾量 预冷段 温降 蒸发 压力损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