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及碳青霉烯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钱小毛 王亚玲 金海勇 《浙江检验医学》 2007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修饰酶(AME)及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b)用K-B法检测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检测OXA-23群、OXA-24群碳青霉烯酶和6种AME(aac(3)-Ⅰ、aac(...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修饰酶(AME)及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b)用K-B法检测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检测OXA-23群、OXA-24群碳青霉烯酶和6种AME(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编码基因。结果79株Ab的药敏结果表明,59株菌(74.7%)属于多重耐药株(MDRA),42株菌(53.2%)属于泛耐药株(PDRA)。79株菌株中OXA-23群基因阳性33株(41.8%),从39株Ab中有29株检出AME基因阳性,包括aac(3)-Ⅰ阳性25株(64.1%)、aac(6′)-Ⅰ阳性25株(64.1%)、ant(3″)-Ⅰ阳性29株(74.4%),并且大多数菌株为多种基因阳性。AME阳性菌全部为OXA-23群基因阳性株,并且全部携带2~3种AME基因。结论本地临床分离的Ab耐药性非常严重,PDRA主要携带OXA-23群碳青霉烯酶基因,并且普遍携带AME编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氨基糖苷修饰酶 基因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黄支密 单浩 +4 位作者 糜祖煌 杨海燕 仵蕾 储秋菊 秦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40株阴沟肠杆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在2003年9月至2004年11月从解放军第98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40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16Sr...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40株阴沟肠杆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在2003年9月至2004年11月从解放军第98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40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和rmtD)和9种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b、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结果40株阴沟肠杆菌中,6种基因rmtB、aac(3)-Ⅱ、aac(6′)-Ⅰb、ant(3″)-Ⅰ、ant(2″)-Ⅰ和aph(3″)-Ⅵ的阳性株数分别为5株(12.5%)、11株(27.5%)、29株(72.5%)、13株(32.5%)、2株(5.0%)和2株(5.0%);其余8种基因均阴性;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85.0%(34/40)。对29株aac(6′)-Ⅰ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有7株(24.1%)单独携带aac(6′)-Ⅰb-cr双功能酶基因(GenBank:EF375620、EU159121),18株(62.1%)单独携带aac(6′)-Ⅰb-Suzhou(苏州型,EU085533),3株(10.3%)同时携带aac(6′)-Ⅰb-Suzhou及aac(6′)-Ⅰb-cr2种亚型,仅1株(3.4%)为aac(6′)-Ⅰb经典型。结论临床分离的40株阴沟肠杆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较低而AMEs基因阳性率很高,至少存在5种AMEs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16S rRNA甲基化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基因
原文传递
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赵仲农 钱小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58-861,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39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PER、VEB、GES、CARB、CTX-M-1群、OXA-23群、OXA-24群、IMP、VIM、...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39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PER、VEB、GES、CARB、CTX-M-1群、OXA-23群、OXA-24群、IMP、VIM、DHA、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结果39株中TEM阳性13株(33.3%)、OXA-23群阳性20株(51.3%)、aac(3)-Ⅰ阳性25株(64.1%)、aac(6′)-Ⅰ阳性25株(64.1%)、ant(3″)-Ⅰ阳性29株(74.4%),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在绍兴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携带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Β-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基因
下载PDF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6S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汪宏良 邹义春 +2 位作者 柯俊 鲍群丽 罗卓跃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连续分离株的16S r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的分布状况。方法以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PCR法检测20株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以PCR直接全自动荧光...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连续分离株的16S r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的分布状况。方法以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PCR法检测20株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以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进行阳性基因测序。结果20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别为: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ant(2″)-Ⅰ;1号株和3号株进行甲基化rmtB基因测序,将测得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与美国核酸库已登录的rmtB氨基酸序列比较,均存在氨基酸序列差别,因此均可确认为新亚型。结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与16S rRNA甲基化酶编码基因rmtB及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有关,并发现两种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甲基化酶编码基因rmtB新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16S rRNA甲基化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rmtB基因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赵庆英 刘德梦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0年第4期190-192,I0001-I0004,共7页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相当复杂,主要包括产生灭活抗生素的酶、改变药物作用靶位、细胞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及细菌药物外排泵。近年来对其耐药机制研究较多,尤其是在质粒介导耐药性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机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Β-内酰胺酶 外排泵 质粒
下载PDF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诸葛青云 黄支密 +5 位作者 糜祖煌 仵蕾 秦玲 陈榆 吴晶 单浩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77-681,共5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中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间从临床分离28株IRPa和19株Sm,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浙江省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中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间从临床分离28株IRPa和19株Sm,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8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IM P、blaV IM、blaTEM、blaSHV、blaOXA、blaPER、blaVEB和blaGES)、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 E s基因)[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外膜孔蛋白D 2基因(op rD)、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 l1)、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 tB)、氯霉素外排蛋白基因(cm l1)。结果28株IRPa中blaTEM、blaOXA、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和qacE△1-su l1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20株(71.4%)、1株(3.6%)、23株(82.1%)、10株(35.7%)、15株(53.6%)、8株(28.6%)和24株(85.7%),AM E s基因总阳性率为89.3%,blaOXA基因经序列分析确认为blaOXA-10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25株(89.3%)发生op rD基因缺失突变。19株Sm中aac(6′)-Ⅱ、ant(2")-Ⅰ及qacE△1-su l1基因的阳性株数(%)均为2株(10.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IRPa中存在blaTEM、blaOXA-10、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和qacE△1-su l1基因,op rD基因缺失突变率很高。Sm中存在aac(6′)-Ⅱ、ant(2")-Ⅰ及qacE△1-su l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Β-内酰胺酶类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抗菌药物 耐药基因
下载PDF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段建春 吕晓菊 +5 位作者 赵燕 冯萍 俞汝佳 宗志勇 高燕渝 熊亚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55-558,共4页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 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 ases,ESBL 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产ESBL s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并同时对钝化酶基因DNA测...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 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 ases,ESBL 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产ESBL s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并同时对钝化酶基因DNA测序,进行网上基因相似性检索。结果20株耐氨基糖苷类的产ESBL s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分别有aac(3)-I、aac(3)-II、aac(6′)-I、aac(6′)-II、ant(2")-I和aph(3)′-V I,以aac(3)-I、aac(3)-II和aac(6′)-I为主。部分菌株同时可含有多种钝化酶基因。DNA测序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已知相应氨基糖苷钝化酶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产ESBL s肠杆菌科细菌中普遍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得到的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产ESBL s肠杆菌科细菌的钝化酶基因型主要是aac(6′)-I、aac(3)-II、aac(3)-I和ant(2")-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PCR 序列测定
下载PDF
山东地区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18
8
作者 孙慧 雷战 +4 位作者 邹金峰 魏宗 王鑫 谢之景 姜世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79-1282,共4页
采用K-B纸片法对224株大肠杆菌进行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三重PCR法检测全部菌株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nt(3’’)-Ia、aac(6’)-Ib和aph(3’)-Ⅱa,普通PCR法检... 采用K-B纸片法对224株大肠杆菌进行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三重PCR法检测全部菌株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nt(3’’)-Ia、aac(6’)-Ib和aph(3’)-Ⅱa,普通PCR法检测16S甲基化酶基因。结果显示:山东省禽源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4.4%、57.1%、55.8%、46.9%和40.2%;3种钝化酶基因ant(3’’)-Ia、aac(6’)和Ib、aph(3’)-Ⅱa的检出率依次为49.6%、25.0%和22.8%,介导高水平耐药的16S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检出率为11.6%(26/224),只有1株大肠杆菌检测到armA基因,没有检测到rmtA,且3种甲基化酶基因在低度耐药菌中检出率均为0;所检大肠杆菌中携带2种及2种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占33.5%(75/224),有1株大肠杆菌同时携带4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及16S甲基化酶广泛存在于禽源大肠杆菌菌中,其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部分菌株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不一致,表明还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16S甲基化酶 耐药性
原文传递
rmtB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烧伤分离株中流行 被引量:15
9
作者 吕建国 苏青和 +1 位作者 张烽 糜祖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686-2689,共4页
目的了解分离自烧伤科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1)、转座子基因(merA)存在状况。方法以K-B法测量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PCR法检测20株铜绿假单... 目的了解分离自烧伤科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1)、转座子基因(merA)存在状况。方法以K-B法测量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PCR法检测20株铜绿假单胞菌16Sr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以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进行阳性基因测序。结果20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别为aac(6′)-Ⅰb、aac(6′)-Ⅱ、ant(2″)-Ⅰ,检出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所测20株菌均携带qacEΔ1-sul1(阳性率100.0%),19株携带merA基因(阳性率95.0%)。结论分离自烧伤科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严重,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与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有关,qacE△1-sul1及merA携带率高,说明转座子及整合子是细菌间基因传播的重要机制,必须寻求新的途径来解决此类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16S rRNA甲基化酶 rmtB基因
原文传递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新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卫东 徐红星 +2 位作者 糜祖煌 陈昭华 吴元健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了解一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ac(3)-Ⅰ,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aac(6′)-Ⅰb,TEM,SHV,LEN,OKP,CTX-M-1,CTX-M-2,CTX-M-9,GES,PER,VEB,OXA-10,OXA-1,D... 目的:了解一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ac(3)-Ⅰ,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aac(6′)-Ⅰb,TEM,SHV,LEN,OKP,CTX-M-1,CTX-M-2,CTX-M-9,GES,PER,VEB,OXA-10,OXA-1,DHA,ACT-1,intI1基因,部分产物进行测序。结果:TEM、aac(6′)-Ⅰb、intI1阳性,其他阴性。aac(6′)-Ⅰb经测序并与已在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登录的aac(6′)-Ⅰb基因家族比对,发现与先前登录的均不相同(包括2006年初美国学者发现的新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Ⅰb-Cr型)。结论:从该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的aac(6′)-Ⅰ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为新的基因型。以aac(6′)-Ⅰb-Suzhou型命名,已登录于美国NCBI(登录号:EF375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基因
下载PDF
猪肠道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琳 刘健华 +2 位作者 张俊丰 陈杖榴 曾振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88-1096,共9页
为调查和分析猪肠道菌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用PCR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鉴定2个猪肠道菌中4种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rmtAr、mtBr、mtC和armA和10种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用接合试验研究rmtB基因和10种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的水平转... 为调查和分析猪肠道菌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用PCR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鉴定2个猪肠道菌中4种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rmtAr、mtBr、mtC和armA和10种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用接合试验研究rmtB基因和10种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的水平转移机制,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携带rmtB基因的分离菌及其接合子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分离的152株猪肠道菌中共检测到49株(32.3%)rmtB阳性菌,其中48株为大肠埃希氏菌,1株为阴沟肠杆菌,未检出其它16S rRNA甲基化酶编码基因。49株rmtB阳性菌中检测到7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aac(3)-Ⅱ(87.8%)、aph(3′)-Ⅶ(79.6%)、aph(3′)-Ⅱ(77.6%)、aadA1(34.7%)、aac(6′)-Ib(14.3%)a、ac(3)-Ⅳ(10.2%)和aph(4)-Ⅰ(8.2%)。46株rmtB阳性菌可以通过接合试验将rmtBa、ac(3)-Ⅱ、aph(3′)-Ⅶ、aph(3′)-Ⅱ和aadA基因传递给受体菌E.coliC600和E.coli488 Rifr,接合率从3.0×10^-6-4.6×10^-13不等。所有rmtB阳性菌株及其接合子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西梭米星、萘替米星、庆大霉素6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高度耐药(MIC≥512μg.mL-1)。研究结果表明,rmtB基因和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广泛存在于两猪场,它们共同介导猪源肠道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高度耐药。rmtB基因与aac(3)-Ⅱ、aph(3′)-Ⅶ、aph(3′)-Ⅱ和aadA基因位于同一接合性质粒上,共同传播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甲基化酶 rmtB 氨基糖苷钝化酶 耐药机制
下载PDF
ICU鲍氏不动杆菌分离株耐药性和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钱小毛 金海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376-2378,共3页
目的了解ICU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ABA)耐药性及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用K-B法检测2005-2007年的291株ABA对14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检测2005年部分菌株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基因。结果除头孢哌酮/舒巴坦(12.7%)... 目的了解ICU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ABA)耐药性及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用K-B法检测2005-2007年的291株ABA对14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检测2005年部分菌株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基因。结果除头孢哌酮/舒巴坦(12.7%)外,其他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33.0%~91.8%,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为41.2%、61.2%和61.5%;27株ABA中有23株检出AME基因阳性,总阳性率74.4%;阳性包括aac(3)-Ⅰ21株(77.8%),aac(6′)-Ⅰ23株(85.2%)和ant(3″)-Ⅰ23株(85.2%);其中有2株菌同时检出2种基因,21株菌同时检出3种基因,其余基因均为阴性。结论ICU分离的ABA耐药性强,AME基因携带率高,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病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氨基糖苷修饰酶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倪朝辉 郑文旭 李凡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株ESBLs基因与氨基糖苷修饰酶(AMEs)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对49株临床分离株采用K-B(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ESBLs基因和AMEs基因...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株ESBLs基因与氨基糖苷修饰酶(AMEs)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对49株临床分离株采用K-B(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ESBLs基因和AMEs基因的携带状况,分析其分布特征及联合检出情况。结果该49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全部为多重耐药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以及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超过90%,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也分别达到67.3%和65.3%,对美洛培南耐药率最低,仅为2.0%。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SBLs基因中blaTEM、blaSHV、blaCTX-M-1和blaCTX-M-9的阳性率分别为93.9%,2.2%,22.5%和59.2%。AMEs基因中aac(3)-Ⅱ、aac(6′)-I和ant(3″)-I的阳性率分别为61.2%,30.6%和18.4%。结论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ESBLs基因与AMEs基因携带率高,且多种ESBLs基因可与AMEs基因共存,以blaTEM、blaCTX-M-9与aac(3)-Ⅱ基因共存最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修饰酶 耐药基因
下载PDF
肠球菌对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机制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侠家 徐元宏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833-1836,共4页
耐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肠球菌(HLAR)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是肠球菌对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主要机制,其中N-乙酰转移酶(AAC)、O-核苷转移酶(ANT)和O-磷酶转移酶(APH)是参与耐药基因表达的主要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类... 耐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肠球菌(HLAR)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是肠球菌对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主要机制,其中N-乙酰转移酶(AAC)、O-核苷转移酶(ANT)和O-磷酶转移酶(APH)是参与耐药基因表达的主要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类。现就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的耐药基因及其耐药基因的传播进行临床研究,从而为减少医院HLAR感染的发生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耐药基因传播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冯旰珠 张扬 +1 位作者 姚堃 赵水娣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自2007年7—10月间南京地区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6S...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自2007年7—10月间南京地区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2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armA、rmtB)基因均为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Ⅰ基因阳性株10株、aac(3)-Ⅱ阳性株1株、aac(6′)-Ⅰb基因阳性株13株、ant(3″)-Ⅰ基因阳性株12株;ant(2″)-Ⅰ基因、aac(6′)-Ⅱ基因及aac(6′)-Ⅰad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南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尚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新亚型———aac(6′)-Ⅰad基因和16S rRNA甲基化酶armA、rmtB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甲基化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耐药性 多药
下载PDF
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傅爱玲 袭燕 +4 位作者 李希华 马万山 宫奇林 石晓红 孙晓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0-762,共3页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采用PCR对20株MDR-ABA进行了aac(6′)-Ⅰad、aac(6′)-Ⅰb、aac(3)-Ⅰ、ant(3″)-Ⅰ等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研究。结果20株MDR-ABA中aac(3)-Ⅰ阳性12株...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采用PCR对20株MDR-ABA进行了aac(6′)-Ⅰad、aac(6′)-Ⅰb、aac(3)-Ⅰ、ant(3″)-Ⅰ等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研究。结果20株MDR-ABA中aac(3)-Ⅰ阳性12株(60%)、aac(6′)-Ⅰb阳性15株(75%)、ant(3″)-Ⅰ阳性18株(90%),aac(6′)-Ⅰad基因阴性;本组20株MDR-ABA中未发现AAC新亚型aac(6′)-Ⅰad基因。结论20株MDR-ABA中均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基因型与氨基糖苷类耐药表型相符,可导致克隆传播医院感染,对鲍氏不动杆菌进行aac(6′)-Ⅰad基因研究为国内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基因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丽娟 邵海枫 +3 位作者 王卫萍 蒯守刚 范明 黄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逐渐升高。文中分析Ab基因同源性及其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收集临床分离的55株Ab,采用肠...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逐渐升高。文中分析Ab基因同源性及其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收集临床分离的55株Ab,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se-quenc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方法进行菌株基因组同源性分析。采用PCR方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in-oglycosides modifying enzymes,AME)基因及外排泵基因adeB。结果ERIC-PCR将55株Ab分为2型,其中A型最多为51株,包括2个亚型,A1型39株,A2型12株;B型4株。49株检测出AME基因,aac(3)-Ⅰ、aac(6′)-Ⅰ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2%、64%,而aac(3)-Ⅱ、aph(3′)-Ⅵ基因均为阴性。所有菌株均检测出adeB基因。结论55株Ab由2种克隆构成,92.7%为A型。菌株AME基因携带率高,55株均检测出adeB基因,外排泵是否参与耐药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基因同源性分析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adeB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玲巧 毛翠 +1 位作者 张学锋 吴莉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7期584-584,586,共2页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K-B法检测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14株鲍曼不动杆菌携带aacA4基因,检出率为74%。结论aacA4型氨基糖苷类修...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K-B法检测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14株鲍曼不动杆菌携带aacA4基因,检出率为74%。结论aacA4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耐药机制
下载PDF
耐阿米卡星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及其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由然 孙立颖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了解耐阿米卡星(AMK)铜绿假单胞菌(Pa)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氨基糖苷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及其基因型。方法对临床分离的72株多重耐药Pa(其中对AMK耐药Pa组和对AMK敏感Pa组各36株)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9种主要的氨基糖苷... 目的了解耐阿米卡星(AMK)铜绿假单胞菌(Pa)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氨基糖苷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及其基因型。方法对临床分离的72株多重耐药Pa(其中对AMK耐药Pa组和对AMK敏感Pa组各36株)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9种主要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2种氨基糖苷耐药基因,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PCR进行基因型研究。结果在分组研究中AMK耐药Pa组表现为aac(6′)-Ⅰ和aac(3)-Ⅱ基因同时阳性的占42.4%,aac(6′)-Ⅰ和ant(2″)-Ⅰ基因同时阳性的占36.4%,是耐药组的主要修饰酶基因;AMK敏感Pa组表现为aac(6′)-Ⅰ基因阳性的占50.0%,aac(3)-Ⅱ基因阳性的占33.2%,是敏感组的主要修饰酶基因。2种氨基糖苷耐药基因(RmtA和RmtD)均为阴性。REP-PCR显示耐药菌株可分为A~G 7型,其中AMK耐药Pa组的主要分型为F型(其中尤以F1型为多);AMK敏感Pa组以E型为多见。结论通过2种或多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同时作用于AMK是Pa对AMK耐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阿米卡星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RmtA基因 RmtD基因 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元件指标聚类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乐宝 黄东标 +3 位作者 李云亭 周茂亮 胡晓燕 马拥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4-726,729,共4页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状况,以及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20株CRKP,用gyr...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状况,以及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20株CRKP,用gyrA测序后BLASTn比对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6种16SrRNA甲基化酶、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和blaKPC型与ISKpn6连锁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CRKP对9种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均耐药;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每株均有阳性发现,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SHV、blaKPC、blaIMP),1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1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traA、trbC、tnp513、IS26、IS903、ISEcp1、ISKpn6、intⅠ1);5株CRKP blaKPC-ISKpn6连锁检测为阳性;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酶基因blaIMP与tnp513强关联;β-内酰胺酶基因blaKPC、blaSHV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与ISKpn6、ISEcp1、traA强关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与IS26、IS903、intⅠ1、trbC强关联。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结果相符,对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blaTEM、blaSHV、blaKPC、blaIMP、aac(3)-Ⅱ、rmtB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碳青霉烯类 Β-内酰胺酶基因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16SRRNA甲基化酶 可移动遗传元件 指标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