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量Mn对Al-Mg-Si合金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6
1
作者 潘青林 李绍禄 +1 位作者 邹景霞 尹志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72-976,共5页
研究了微量Mn对Al Mg Si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量Mn在Al Mg Si合金中主要以粒状α Al15(FeMn) 3 Si2 弥散相的形式存在 ,尺寸为 12~ 2 10nm ,均匀、弥散分布在基体中 ,有效地钉扎位错和亚晶界 ,抑制合金热挤压... 研究了微量Mn对Al Mg Si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量Mn在Al Mg Si合金中主要以粒状α Al15(FeMn) 3 Si2 弥散相的形式存在 ,尺寸为 12~ 2 10nm ,均匀、弥散分布在基体中 ,有效地钉扎位错和亚晶界 ,抑制合金热挤压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 ;均匀化处理过程中微量Mn可促进长针状 β Al9FeSi相向粒状α Al15(FeMn) 3 Si2 相转变 ,这种含Mn的α相弥散颗粒可作为合金时效强化相 β′(Mg2 Si)的非均匀成核位置 ,促进 β′相的析出 ,从而强化合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弥散相 透射电镜 扫描电镜 光学显微镜 形态 分布 铝镁合金
下载PDF
固溶-时效对6082合金挤压棒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商宝川 尹志民 +1 位作者 周向 黄志其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采用力学性能、硬度、电导率测试和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固溶-时效处理对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82挤压态合金组织除固溶体基体外,还包括微米级的含Cr和Mn的短棒状相、亚微米级的Mg2Si平衡相和α-(AlMnFeSi... 采用力学性能、硬度、电导率测试和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固溶-时效处理对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82挤压态合金组织除固溶体基体外,还包括微米级的含Cr和Mn的短棒状相、亚微米级的Mg2Si平衡相和α-(AlMnFeSi)夹杂相;固溶过程中亚微米级的Mg2Si平衡相溶解,微米级的含Cr和Mn的短棒状相和α-(AlMnFeSi)夹杂相仍然保留下来,时效过程中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析出主要强化相β″相。合金棒材适宜的固溶-时效制度为545℃×50 min固溶水淬,170℃×8 h时效,在此条件下,合金棒材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67 MPa、341 MPa和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固溶 时效 组织性能 电导率
原文传递
固溶-时效对6061铝合金挤压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项胜前 周春荣 +2 位作者 郭加林 尹志民 商宝川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5,60,共6页
采用硬度、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和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固溶-时效处理对6061铝合金挤压棒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挤压态组织除固溶体基体外,还包括亚微米级的Mg2Si平衡相、含Cr相和α-AlFe(Cr)Si夹杂相;固溶过程中,亚... 采用硬度、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和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固溶-时效处理对6061铝合金挤压棒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挤压态组织除固溶体基体外,还包括亚微米级的Mg2Si平衡相、含Cr相和α-AlFe(Cr)Si夹杂相;固溶过程中,亚微米级的Mg2Si平衡相溶解而含Cr相及α-AlFe(Cr)Si夹杂相仍然保留下来;时效过程中,铝合金表现出明显的时效硬化效应,GP区的形成是合金强化的主要原因。6061铝合金棒材合适的固溶-时效制度为535℃50 min固溶、水淬后180℃6 h时效,在此条件下,合金棒材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39N/mm2、309 N/mm2和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固溶 时效 组织 性能 电导率
下载PDF
多重时效析出第二相对Al-Mg-Si合金电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袁生平 蒲雄 +4 位作者 张国君 刘刚 王瑞红 孙军 陈康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70-2074,共5页
电导率的变化能够灵敏地反应Al-Mg-Si合金的时效析出过程,然而溶质原子及时效析出第二相对电导率的单独影响尚不清楚。Al-Mg-Si合金中含有3种成分和形貌不同的第二相。通过实验及模型化系统地研究Al-Mg-Si合金中多重析出第二相对其电导... 电导率的变化能够灵敏地反应Al-Mg-Si合金的时效析出过程,然而溶质原子及时效析出第二相对电导率的单独影响尚不清楚。Al-Mg-Si合金中含有3种成分和形貌不同的第二相。通过实验及模型化系统地研究Al-Mg-Si合金中多重析出第二相对其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棒状β″相或针状β′相能够分别在473和523 K时有效地阻碍传导电子的移动,因此Al-Mg-Si合金的电导率主要依赖于棒状β″相(T=473 K)或针状β′相(T=523 K)的影响。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多重析出 电导率
下载PDF
Mg_2Si及Si粒子在Al-Mg-Si合金晶间腐蚀中协同作用机理的多电极偶合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朝兴 李劲风 +2 位作者 BIRBILIS Nick 贾志强 郑子樵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3,共7页
通过测定Al-Mg-Si合金晶界各组成相的极化曲线及不同Mg/Si比Al-Mg-Si合金晶界组成相(AlMg_2Si及Al-Mg_2Si-Si)间的动态电化学偶合行为,研究了不同Mg/Si比Al-Mg-Si合金的晶间腐蚀机理。研究表明,晶界Si电位比其边缘Al基体正,在整个腐蚀... 通过测定Al-Mg-Si合金晶界各组成相的极化曲线及不同Mg/Si比Al-Mg-Si合金晶界组成相(AlMg_2Si及Al-Mg_2Si-Si)间的动态电化学偶合行为,研究了不同Mg/Si比Al-Mg-Si合金的晶间腐蚀机理。研究表明,晶界Si电位比其边缘Al基体正,在整个腐蚀过程中作为阴极导致其边缘Al基体的阳极溶解。晶界Mg_2Si电位比其边缘Al基体负,在腐蚀初期将作为阳极而发生阳极溶解;由于Mg_2Si中活性较高元素Mg的优先溶解,不活泼元素Si富集,致使Mg_2Si电位正移,甚至与其边缘Al基体发生极性转换,导致其边缘Al基体的阳极溶解。Mg/Si>1.73的Al-Mg-Si合金晶界只存在不连续分布的含Mg、Si的析出相,不能在晶界形成连续腐蚀通道,合金不表现出晶间腐蚀敏感性。Mg/Si<1.73的Al-Mg-Si合金晶界同时析出含Mg、Si析出相和Si粒子;腐蚀首先萌生于Mg_2Si相;而后,Si粒子一方面导致其边缘无沉淀带严重的阳极溶解,另一方面通过加速Mg_2Si和晶界无沉淀带的极性转换,协同促进了Mg_2Si边缘无沉淀带的阳极溶解,即腐蚀沿晶界Si粒子及Mg_2Si粒子边缘的无沉淀带发展。Si粒子促进了腐蚀的发展,导致合金表现出严重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晶间腐蚀 腐蚀机理
原文传递
Cu含量对一种新型Al-Mg-Si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何立子 陈彦博 +3 位作者 崔建忠 孙晓峰 管恒荣 胡壮麒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9-133,共5页
采用浸泡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Cu含量变化和热处理条件对一种新型舰载飞机用Al-Mg -Si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添加Cu后 ,实验合金的腐蚀方式由点蚀转变为晶间腐蚀 ,且腐蚀程度随Cu含量的增加而严重 ;与欠时效和过时... 采用浸泡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Cu含量变化和热处理条件对一种新型舰载飞机用Al-Mg -Si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添加Cu后 ,实验合金的腐蚀方式由点蚀转变为晶间腐蚀 ,且腐蚀程度随Cu含量的增加而严重 ;与欠时效和过时效状态相比 ,T6态对晶间腐蚀较敏感 ,与晶界析出相的连续分布有关 .电化学实验表明 ,所有实验合金均较快进入钝态 ;随Cu含量的增加 ,实验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向正向变化 ,腐蚀电流密度增加 ;随时效时间的延长 ,点蚀电位、晶间腐蚀的临界点位和自腐蚀电位逐渐向负向变化 .而点蚀电位和自腐蚀电位随时效时间呈抛物线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晶间腐蚀 点蚀 电化学 电位 合金
下载PDF
Cu及热处理制度对Al-Mg-Si系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何立子 张晓博 +1 位作者 孙秋霞 崔建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1-235,共5页
采用浸泡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强化元素Cu含量的改变及不同时效制度对Al Mg Si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并利用XRD和SEM对腐蚀产物的构成及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观察。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表明 :在峰时效的状态下 ,在 0 .5 %Cu以上的... 采用浸泡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强化元素Cu含量的改变及不同时效制度对Al Mg Si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并利用XRD和SEM对腐蚀产物的构成及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观察。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表明 :在峰时效的状态下 ,在 0 .5 %Cu以上的合金中可观察到明显的晶间腐蚀 ,而且随着Cu含量的增加 ,合金最大腐蚀深度增加 ;在欠时效状态下 ,1%Cu以上的合金中观察到了微弱的晶间腐蚀 ;在过时效状态下 ,所有实验合金均只出现点蚀。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Cu含量的增加 ,合金的 φcorr向正的方向变化 ,Jcorr增加 ,欠时效状态下的 φcorr比峰时效状态下的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晶间腐蚀 时效 热处理制度
下载PDF
Corrosion mechanism associated with Mg_2Si and Si particles in Al-Mg-Si alloys 被引量:21
8
作者 曾锋利 卫中领 +4 位作者 李劲风 李朝兴 谭星 张昭 郑子樵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2559-2567,共9页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and coupling behaviors of the Mg2Si and Si phases with α(Al)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rrosion morphologies of Al alloys containing Mg2Si and Si particles were observed, and the corrosi...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and coupling behaviors of the Mg2Si and Si phases with α(Al)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rrosion morphologies of Al alloys containing Mg2Si and Si particles were observed, and the corrosion mechanism associated with them in Al-Mg-Si alloys was advan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 particle is always cathodic to the alloy base, Mg2Si is anodic to the alloy base and corrosion occurs on its surface at the beginning. However, during its corrosion process, the preferential dissolution of Mg and the enrichment of Si make Mg2Si transform to cathode from anode, leading to the anodic dissolution and corrosion of the alloy base at its adjacent periphery at a later stage. As the mole ratio of Mg to Si in an Al-Mg-Si alloy is less than 1.73, it contains Mg2Si and Si particles simultaneously in the grain boundary area, and corrosion initiates on the Mg2Si surface and the precipitate-free zone (PFZ) at the adjacent periphery of Si particle. As corrosion time is extended, Si particle leads to severe anodic dissolution and corrosion of the PFZ at its adjacent periphery, expedites the polarity transformation between Mg2Si and the PFZ and accelerates the corrosion of PFZ at the adjacent periphery of Mg2Si p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 alloys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corrosion mechanism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mg2si si
下载PDF
Al-Mg-Si合金的价电子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英俊 李云雯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9-11,共3页
用经验电子理论 (EET)对Al-Mg -Si合金中主要成分 (如α -Al、镁、硅 ,以及强化相 ( β -Mg2 Si)的价电子结构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各成分晶胞最强键上的共价电子对数与其密度、熔点、硬度、电负性有对应关系 ;Mg、Si原子上次强键的... 用经验电子理论 (EET)对Al-Mg -Si合金中主要成分 (如α -Al、镁、硅 ,以及强化相 ( β -Mg2 Si)的价电子结构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各成分晶胞最强键上的共价电子对数与其密度、熔点、硬度、电负性有对应关系 ;Mg、Si原子上次强键的共价电子分布有利于 β相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电子结构 经验电子理论 硅化镁 共价电子对 al-mg-si合金 晶胞
下载PDF
Cu对6082Al-Mg-Si合金时效初期析出相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金曼 邵光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透射电镜及三维原子探针研究元素Cu对6082Al-Mg-Si合金170℃时效初期GP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元素Cu的Al-Mg-Si合金经170℃时效30min后在合金中形成了大量由Mg、Si和Cu3种元素组成的GP区,元素Cu的存在促进了合金时效初期GP区... 采用透射电镜及三维原子探针研究元素Cu对6082Al-Mg-Si合金170℃时效初期GP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元素Cu的Al-Mg-Si合金经170℃时效30min后在合金中形成了大量由Mg、Si和Cu3种元素组成的GP区,元素Cu的存在促进了合金时效初期GP区的形成,但并没有改变GP区中Mg和Si的摩尔比,Cu原子存在的GP区中Mg和Si的摩尔比仍然接近1。添加元素Cu的合金经170℃时效30min后,合金中还出现短针状的预β″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al-mgsi合金 GP区 三维原子探针 析出相
下载PDF
Er在Al-Mg-Si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及其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孙顺平 易丹青 +2 位作者 陈振湘 周明哲 王斌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8-143,共6页
制备了3种不同铒元素含量的Al-Mg-Si合金,利用显微组织观察(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硬度测试与差热分析(DSC)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元素Er在Al-Mg-Si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并运用Miedema模型对Er在Al-Mg... 制备了3种不同铒元素含量的Al-Mg-Si合金,利用显微组织观察(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硬度测试与差热分析(DSC)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元素Er在Al-Mg-Si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并运用Miedema模型对Er在Al-Mg-Si合金中的热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Al-Mg-Si合金中,Er元素的添加可以有效细化铸态晶粒,减小枝晶间距。Al-Mg-Si-Er合金凝固过程时可形成α(Al)+Er5Si3初生共晶组织,显微组织呈鱼骨状,合金中大量Er5Si3相的形成,使可时效析出的Mg2Si相减少,合金硬度值减小。原子亲和力和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焓的计算结果显示Er-Si原子之间的亲和力大于Mg-Er和Al-Er原子之间的亲和力,且铒硅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焓负值更大,熔点更高,因此,在Al-Mg-Si-Er合金中,Er原子与Si原子优先形成铒硅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铸态组织 热力学分析 MIEDEMA模型
原文传递
Mg/Si比对6000系铝合金自然时效和析出强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周明琢 温柏杨 +3 位作者 丁立鹏 谢锦岳 文章 贾志宏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72,共5页
采用硬度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及透射电镜(TEM)表征手段,观察并研究了Mg/Si比对6000系Al-Mg-Si合金自然时效及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在自然时效过程的硬化速率与Mg/Si比关系不大,过剩Si合金在自然时效阶段硬度较高... 采用硬度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及透射电镜(TEM)表征手段,观察并研究了Mg/Si比对6000系Al-Mg-Si合金自然时效及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在自然时效过程的硬化速率与Mg/Si比关系不大,过剩Si合金在自然时效阶段硬度较高,不利于其成形,而该合金较高的析出动力学使其人工时效后具有足够的强度;合金经过自然时效后会使析出相粗化,密度减小,导致合金的时效强度明显降低,自然时效对过剩Mg合金的危害作用更大,这可能与其自然时效过程中形成的富含Mg的原子团簇难以转化为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mg/si 自然时效 析出强化
原文传递
Al-Mg-Si 合金的时效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普超 汪明朴 +1 位作者 孙孝华 徐国富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2-265,共4页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力学性能检测方法,对两种Al-Mg-Si合金进行了人工时效、自然时效、人工时效+自然时效的研究.经固溶处理后自然时效,强度有所增高,延伸率下降较小,说明该合金有良好的冲压成型性.经...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力学性能检测方法,对两种Al-Mg-Si合金进行了人工时效、自然时效、人工时效+自然时效的研究.经固溶处理后自然时效,强度有所增高,延伸率下降较小,说明该合金有良好的冲压成型性.经人工时效(烤漆模拟)可获得很高的强度,且塑性较好,表明该材料可开发为车身板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 al-mg-si合金 力学性能
下载PDF
Al-Mg-Si合金的形变热处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柏振海 黎文献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03年第8期39-41,共3页
Al-Mg-Si合金中,随着Mg、Si含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使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但使塑性下降,同一合金的自然时效状态的强度比人工时效状态的低,而塑性要高。固溶温度从510℃提高到530℃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合金经形变热处理后,硬度提高,... Al-Mg-Si合金中,随着Mg、Si含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使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但使塑性下降,同一合金的自然时效状态的强度比人工时效状态的低,而塑性要高。固溶温度从510℃提高到530℃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合金经形变热处理后,硬度提高,随变形量的增加,材料的起始硬度提高,时效峰值时间提前,但到达峰时效后硬度下降较快;不同变形量的时效峰值时间不变;在相同的变形量下,时效温度提高使时效峰值时间提前,且时效温度越高,达到峰时效的时间越短;在175℃时效时,经过变形的合金时效峰值时间缩短到约3h,而未变形的合金的时效峰值时间为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形变热处理 合金 时效
下载PDF
铝合金挤压在线淬火技术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静安 盛春磊 王文琴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5,共9页
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铝合金挤压在线淬火的基本原理与实现在线淬火的工艺条件,并列出了部分常用铝合金的挤压在线淬火工艺参数。锭坯的质量与均匀化处理,挤压前锭坯的预热条件,合金的淬火敏感性及挤压在线淬火的冷却速度,先进的精密水-雾... 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铝合金挤压在线淬火的基本原理与实现在线淬火的工艺条件,并列出了部分常用铝合金的挤压在线淬火工艺参数。锭坯的质量与均匀化处理,挤压前锭坯的预热条件,合金的淬火敏感性及挤压在线淬火的冷却速度,先进的精密水-雾-气淬火装置等,是实现铝合金挤压在线淬火工艺的充分必要条件。铝合金挤压在线淬火是一种先进有效的工艺,可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挤压 al-mg-si合金 实心与空心型材 在线淬火 温度控制
下载PDF
Mg、Si含量对Al-Mg-Si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任智炜 罗兵辉 +2 位作者 郑亚亚 高阳 何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072-3076,共5页
采用室温拉伸、晶间腐蚀、电化学极化曲线等实验手段,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研究在Mg、Si质量比固定不变时,改变Mg、Si含量对Al-Mg-Si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与腐蚀性能的影... 采用室温拉伸、晶间腐蚀、电化学极化曲线等实验手段,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研究在Mg、Si质量比固定不变时,改变Mg、Si含量对Al-Mg-Si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与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Si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从0.6%和0.56%增大到1.6%和1.49%时,晶内β″强化相的密度增大,使得合金的力学性能呈增强趋势。当合金含量继续增大,晶内β″相密度增大不明显,但晶界上MgSi相粗化且出现在晶内,在合金受力断裂时脆性的MgSi相相连直接形成裂纹,使力学性能下降。Mg、Si含量的增大会导致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不断下降,这是因为腐蚀先发生在第二相或第二相周围的基体,而合金元素增多将使晶界及晶内出现更多第二相,使腐蚀更容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腐蚀过程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Al-Mg-Si合金中针棒状析出相时效析出动力学及强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瑞 许庆彦 柳百成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7-999,共13页
通过与计算相图数据库相耦合,建立了Al-Mg-Si三元合金体系中针棒状析出相时效析出动力学和时效强化模型,考虑了析出相形貌对形核、生长、粗化以及强化效果的影响.通过该模型可以获得不同时效工艺下析出相微观组织特征参数的变化及对应... 通过与计算相图数据库相耦合,建立了Al-Mg-Si三元合金体系中针棒状析出相时效析出动力学和时效强化模型,考虑了析出相形貌对形核、生长、粗化以及强化效果的影响.通过该模型可以获得不同时效工艺下析出相微观组织特征参数的变化及对应的屈服强度变化.利用该模型模拟了Al-Mg-Si合金在不同时效工艺条件下的时效析出过程和屈服强度变化,并与实验结果及Lifshitz-Slyozov-Wanger粗化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基于模型研究并分析了析出相长径比、界面能、合金元素含量以及析出相成分对Al-Mg-Si合金时效析出动力学和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界面能和长径比会影响形核密度和析出相尺寸,进而影响合金的屈服强度.增加基体中Mg含量可以促进时效析出,提高合金屈服强度,而基体中Si含量的增加对合金屈服强度并不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析出动力学 屈服强度 针棒状析出相 时效
原文传递
稀土Er对Al-Mg-Si合金铸态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晓清 李伯龙 +1 位作者 李红梅 聂祚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共3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XRD、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稀土Er对Al-Mg-Si合金铸态微观组织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Er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Er的质量分数为0.6%时合金的晶粒细化效果比较明显,当Er含量超过0.6%时,细化效果减弱。
关键词 稀土Er al-mg-si合金 铸态微观组织 晶粒细化
下载PDF
过量Mg、Si元素对6101电工导线性能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叶於龙 杨昭 +2 位作者 徐雪璇 史晓成 黄宏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8-974,共7页
通过电导率测试、拉伸试验、XRD、显微组织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过量Mg、Si元素对6101铝合金导线强度及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g过量0.15%的6101合金时效后,由于Mg在Al基体中有很大的固溶极限,大量的过剩Mg依然存在于基体中,在增加基体畸... 通过电导率测试、拉伸试验、XRD、显微组织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过量Mg、Si元素对6101铝合金导线强度及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g过量0.15%的6101合金时效后,由于Mg在Al基体中有很大的固溶极限,大量的过剩Mg依然存在于基体中,在增加基体畸变程度的同时还会降低强化相在基体中的溶解度,使强化相容易从基体中析出并长大粗化,对合金时效强化的效果和导电率有不利的影响;Si过量0.13%、0.05%的6101合金时效后,过剩Si原子会从基体中析出,减小基体的晶格畸变,有利于导电性能的提高;过剩Si的存在可促进β″相的析出,增强合金时效强化效果与速率,且Si过量0.13%合金效果强于Si过量0.05%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过剩simg 导电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Al-Mg-Si合金GP区的原子键络与强化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英俊 王庆松 王娜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9-91,共3页
运用固体经验电子理论,对A l-Mg-S i合金GP区(L10型)价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L10型GP区的最强键与次强键比基体最强键强很多,其主键络骨架对合金键络起到增强作用;而其相邻的(111)晶面上的共价键络较强,使得该面滑移时较基体更困... 运用固体经验电子理论,对A l-Mg-S i合金GP区(L10型)价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L10型GP区的最强键与次强键比基体最强键强很多,其主键络骨架对合金键络起到增强作用;而其相邻的(111)晶面上的共价键络较强,使得该面滑移时较基体更困难,从而起到提高合金硬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GP区 共价键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