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kt1在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0
1
作者 苗艳菊 杨敏 +2 位作者 郑娇 王绿娅 杜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观察Akt1在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34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血压组,采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分别灌注生理盐水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于第7天时采用鼠尾套法检... 目的观察Akt1在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34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血压组,采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分别灌注生理盐水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于第7天时采用鼠尾套法检测小鼠尾动脉血压、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及功能;处死并取其心脏进行组织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心脏中巨噬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炎症细胞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促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Akt1及α-SMAmRNA水平;Westernblot检测α-SMA蛋白表达以及Akt1蛋白表达和激活。体外分离原代骨髓巨噬细胞进行Akt1siRNA及ControlsiRNA干扰后与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共培养,观察促纤维化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在AngⅡ灌注7d时血压升高[(147.1±1.0)比(104.6±2.1)mmHg,P<0.01],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均升高(P<0.05);胶原沉积明显增加[(2.06±0.18)%比(0.35±0.04)%,P<0.01];心脏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增加[(1.75±0.15)%比(0.44±0.07)%,P<0.01],促炎因子(iNOS、IL-1β、TNF-α)及促纤维化因子(TGF-β、α-SMA)表达升高(均P<0.01)。高血压组Akt1及α-SMAmRNA表达上调(P<0.01),Akt1磷酸化水平上调(P<0.01),同时α-SM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体外实验,与单独CFs组相比,CFs与转染ControlsiRNA巨噬细胞共培养组促纤维化因子(α-SMA、TGF-β、Ⅰ型胶原)m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α-SM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CFs与转染Akt1siRNA巨噬细胞共培养组上述促纤维化因子m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α-SMA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在高血压心脏纤维化疾病早期,心脏组织Akt1活性增加,可能通过促进炎症反应,介导巨噬细胞作用下的成纤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肌纤维化 炎症反应 AKT1 血管紧张素Ⅱ
原文传递
丹芪合剂下调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Akt1的表达 被引量:17
2
作者 余红 石明隽 +5 位作者 肖瑛 刘瑞霞 王园园 桂华珍 郭兵 张国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9-262,共4页
目的:观察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B(PKB/Akt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肾脏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丹芪合剂组(2 g.kg-1)和依那普利组(10 mg.kg-1)。单次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 目的:观察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B(PKB/Akt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肾脏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丹芪合剂组(2 g.kg-1)和依那普利组(10 mg.kg-1)。单次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生化方法检测血糖、尿蛋白和血肌酐。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Akt1、E-钙黏素(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N)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水平;RT-PCR检测Akt1 mRNA水平。结果:丹芪合剂明显降低DM大鼠肾组织Akt1蛋白和mRNA表达(P<0.01);同时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并下调α-SMA表达,使FN沉积减少(P<0.01);降低DM大鼠血肌酐和尿蛋白水平(P<0.05)。丹芪合剂组与依那普利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丹芪合剂可能通过抑制Akt信号分子,进而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减少FN沉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AKT1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 丹芪合剂 依那普利
原文传递
转染Akt1基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静 李东野 +6 位作者 夏勇 罗园媛 陈丹 潘德锋 朱红 张卓琦 徐通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研究Akt1基因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Akt1基因对心肌I/R损伤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结扎/松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大鼠在体心肌I/R损伤... 目的:研究Akt1基因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Akt1基因对心肌I/R损伤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结扎/松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大鼠在体心肌I/R损伤模型。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control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转Akt1基因+I/R组(Ad-gene组)、空载体+I/R组(Ad-blank组)、转Akt1基因+I/R+Akt抑制剂组(Ad-inhibitor组)。Ad-gene组术前48h开胸心肌内直接分点注射脂质体Akt1质粒复合物,control组和I/R组分别注射同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Ad-blank组注射等体积脂质体,Ad-inhibitor组注射等体积脂质体Akt1质粒LY294002混合物。观察转染Akt1基因对大鼠I/R心脏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释放、心肌细胞凋亡、Akt1表达、线粒体和胞浆内细胞色素C(Cyc-C)表达以及MPT的影响。结果:Control组可见Akt1表达,但明显低于其余各组;与control组相比较,其余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LDH和CK均增高;与control组相比较,其余各组Cyc-C较胞浆表达增加而线粒体内表达减少。Ad-gene组Akt1蛋白表达较control组、I/R组、Ad-blank组及Ad-inhibitor组均增加;Ad-gene组AI、LDH和CK较I/R组、Ad-blank组及Ad-inhibitor组均显著减少,但仍高于control组;Ad-gene组Cyc-C较I/R组、Ad-blank组以及Ad-inhibitor组胞浆内表达减少而线粒体内表达增加;Ad-gene组较IR组、Ad-blank组和Ad-inhibitor组在540nm处吸光度值增高,但明显低于control组。I/R组、Ad-blank组以及Ad-inhibitor组Akt1、Cyc-C、AI、LDH和CK以及在540nm处吸光度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转染Akt1基因对I/R损伤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Akt1抑制I/R诱导的心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从而保护线粒体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AKT1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Girdin和Akt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许欣 姚冬颖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5期2259-2261,2266,共4页
目的检测Girdin和Ak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13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4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Girdin和Ak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Girdin和Ak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 目的检测Girdin和Ak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13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4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Girdin和Ak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Girdin和Ak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和51.1%,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15.0%和20.0%(P<0.05)。Girdin和Ak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肿瘤大小、组织分级无关(P>0.05),而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Girdin和Akt1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呈正相关(P<0.05)。结论 Girdin和Akt1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联合检测其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Girdin AKT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miR-183及Akt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于健 陈慧然 +1 位作者 张潘军 吴迪 《解剖科学进展》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miR-183及Akt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抑制或过表达miR-183对Ishikawa细胞内Akt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miR-183及Akt1m 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Akt... 目的探讨miR-183及Akt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抑制或过表达miR-183对Ishikawa细胞内Akt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miR-183及Akt1m 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Akt1蛋白表达;将miR-183 inhibitors或miR-183 mimics应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2000转染将转染至Ishikawa细胞,实时定量PCR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后Ak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MTT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miR-18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Akt1蛋白及mRNA在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83 mimics的Ishikawa细胞内Akt1蛋白与mRNA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83 inhibitors的Ishikawa细胞内Akt1蛋白与mRNA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增殖能力亦显著升高(P<0.01)。结论 miR-18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表达,并能够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抑制Akt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miR-183 AKT1 ISHIKAWA细胞 转染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锟 朱春胜 +1 位作者 于东升 李晓萍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瓜蒌皮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报道,通过Swiss ADME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OMIM、TTD、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动脉粥样硬化的...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瓜蒌皮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报道,通过Swiss ADME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OMIM、TTD、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使用Venny 2.1软件获得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共有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String、DAVID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瓜蒌皮注射液(0.6、1.2 mL/kg)组,每组6只。瓜蒌皮注射液组分别im 0.6、1.2 mL/kg瓜蒌皮注射液,连续给药3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脂相关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核心蛋白的表达。结果 筛选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香草酸等21个瓜蒌皮注射液活性成分,共有靶点89个,核心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1(Akt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等。GO功能分析获得702个条目,KEGG富集获得42条信号通路。动物实验显示,瓜蒌皮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5、0.01), HE染色显示,瓜蒌皮注射液可减少斑块在主动脉管壁上附着;Western blotting显示,瓜蒌皮注射液可显著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SRC、p-Akt1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瓜蒌皮注射液通过多个成分调控Caspase-3、p-SRC、p-Akt1等核心靶点,降低斑块在主动脉附着,进而发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皮注射液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 木犀草素 香草酸 蛋白激酶B1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槲皮素治疗宫腔黏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孟颖 代函芮 +2 位作者 王淑婷 徐佳 匡继林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409-1416,共8页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槲皮素治疗宫腔黏连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查找槲皮素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PharmGKB数据库,获取宫腔黏连的相关靶基因。取两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槲皮素治疗宫腔黏连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查找槲皮素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PharmGKB数据库,获取宫腔黏连的相关靶基因。取两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根据拓扑参数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平台及微生信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槲皮素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结合能力。结果 槲皮素与宫腔黏连的共同靶点有105个,其中核心靶点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激酶B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转录因子AP-1(JUN)等。槲皮素治疗宫腔黏连所涉及的主要生物学过程为对细菌源性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氧化应激及活性氧代谢过程等,关键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HIF-1α分子对接效果最好。结论 槲皮素通过作用于HIF-1α、Akt1、MAPK1等关键靶点,参与PI3K/Akt、TNF、IL-17等信号通路的调控,抑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从而发挥治疗宫腔黏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宫腔黏连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低氧诱导因子-1Α 蛋白激酶B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
原文传递
SHMT2通过上调Akt1促进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8
作者 夏艳 曹远均 +1 位作者 夏苗 张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2328-2334,共7页
目的:研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HMT2)通过上调Akt1促进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嘌呤霉素压力筛选获取稳定表达SHMT2蛋白的A-375和WM35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SHMT2蛋白在A-375和WM3... 目的:研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HMT2)通过上调Akt1促进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嘌呤霉素压力筛选获取稳定表达SHMT2蛋白的A-375和WM35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SHMT2蛋白在A-375和WM35细胞系中的稳定表达;通过细胞划痕、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HMT2对A-375和WM35细胞体外划痕愈合、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SHMT2与Akt1及上皮-间充质转换(EMT)相关因子Snai1、Snai2、ZEB2和vimentin在人皮肤黑色素瘤中表达的相关性;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1、p-Akt1、Snai1、Snai2、ZEB2和vimentin在SHMT2稳定表达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SHMT2稳定表达的A-375和WM35细胞系;过表达SHMT2可以促进A-375和WM35细胞的体外划痕愈合、迁移和侵袭;GEPIA在线数据库结果显示在人皮肤黑色素瘤中SHMT2表达与Akt1、Snai1、Snai2、ZEB2和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过表达SHMT2可以上调Akt1和p-Akt1蛋白在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结论:SHMT2通过上调Akt1表达促进A-375和WM35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MT2 AKT1 人皮肤黑色素瘤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雷公藤治疗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江婷婷 赵文文 +4 位作者 武香香 朱红磊 曾华辉 闫敏 朱鑫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方法探讨雷公藤治疗黑色素瘤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分析雷公藤对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中药与疾病的交集靶点。...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方法探讨雷公藤治疗黑色素瘤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分析雷公藤对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中药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进行拓扑分析,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运用String平台构建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条形图,筛选出核心靶点。进行靶点基因富集分析,完成核心靶标与成分的分子对接。利用CCK-8及q PCR方法验证核心单体成分对黑色素瘤及治疗靶点的作用。结果 雷公藤有效成分51个,其中最优成分是雷公藤甲素、山柰酚。雷公藤甲素对黑色素瘤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显著降低核心治疗靶点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mRNA表达(P<0.01、0.001)。结论 雷公藤治疗黑色素瘤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中雷公藤甲素是其核心药用成分,该研究为雷公藤抗黑色素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黑色素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雷公藤甲素 山柰酚 蛋白激酶B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原文传递
Akt1基因敲除对坐骨神经结扎小鼠痛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隽立芹 薄靳华 +1 位作者 马正良 顾小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 探讨Akt1基因敲除对坐骨神经结扎小鼠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kt1基因敲除组(KO组,n=12)和野生组(WT组,n=12).在小鼠右侧制作坐骨神经慢性挤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测试术前1d和术... 目的 探讨Akt1基因敲除对坐骨神经结扎小鼠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kt1基因敲除组(KO组,n=12)和野生组(WT组,n=12).在小鼠右侧制作坐骨神经慢性挤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测试术前1d和术后1d、3d、5d、7d、10d、14d、17d、21 d的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结果 KO组和WT组小鼠的两侧PWMT基础值[右侧:(0.89±0.15)g,(0.87±0.15)g;左侧:(0.97 ±0.19)g,(1.05±0,14)g,P>0.05]和PWTL[右侧:(7.64±0.71)s,(7.56±0.68)s;左侧:(7.67±0.6)s,(7.64±0.64)s,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测试时间点KO组/WT组小鼠右侧的PWMT和PWTL与其基础值相比均明显减低(P<0.05),KO组左侧PWMT和PWTL与WT组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KO组右侧PWMT和PWTL较WT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kt1基因敲除后会加重小鼠坐骨神经结扎所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1 基因敲除 神经病理性疼痛 痛行为学
原文传递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Akt1 MMP2和PTEN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小伟 张庆瑜 +3 位作者 康春生 赵凤娟 宋小妹 刘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8-261,共4页
目的:研究MMP2和PTEN在正常胃粘膜、癌旁组织和胃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中Akt1、MMP2和PTEN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胃粘膜、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Akt1、M... 目的:研究MMP2和PTEN在正常胃粘膜、癌旁组织和胃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中Akt1、MMP2和PTEN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胃粘膜、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Akt1、MMP2和PTEN表达的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高、中、低分化不同病理级别的胃腺癌中MMP2和PTEN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kt1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高分化和低分化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Spearme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PTEN的表达与Akt1、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Akt1的表达与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Akt1、MMP2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正常胃粘膜,且随病理级别的升高阳性率也升高,PTE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则与之相反,它们对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AKT MMP2 PTEN 组织芯片
下载PDF
siRNA沉默Akt1基因的表达及其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涂明利 罗强 +5 位作者 熊畅 刘先军 郑红梅 张晶 刘玉全 罗国仕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筛选Akt1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 RNA),观察si RNA对血管内皮细胞Akt1基因表达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s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为靶细胞,设计、筛选和合成3对针对Akt... 目的筛选Akt1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 RNA),观察si RNA对血管内皮细胞Akt1基因表达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s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为靶细胞,设计、筛选和合成3对针对Akt1基因mRNA的si RNA(Akt1si RNA-1、Akt1si RNA-2和Akt1si RNA-3),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HUVECs。分3组:仅加脂质体(Lip组);加Scramble si RNA组(Scr组);加Akt1si RNA组(Akt1组)。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Akt1mRNA和Akt2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kt总蛋白表达。用3H-TdR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s的DNA合成和增殖指数。结果筛选出的Akt1si RNA-1转染后24h细胞Akt1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分别与Lip组、Scr组相比,均为P<0.01),且对Akt2表达没有影响。Akt1si RNA-1转染后48h,明显抑制了总Akt蛋白的表达(分别与Lip组、Scr组相比,均为P<0.05)。转染Akt1si RNA-1组3H-TdR掺入量和增殖指数显著降低(分别与Lip组、Scr组相比,均为P<0.01)。结论特异性si RNA能够有效的抑制Akt1基因的表达,并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基因 AKT1 内皮细胞 增殖
下载PDF
靶向Akt1小干扰RNA对人喉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阎英 张海波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36期7-9,13,共4页
目的:研究Akt1基因沉默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Akt1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序列,利用转染试剂转入体外培养人Hep-2细胞,48h后收集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验证siRNA的沉默效应,MTT法检测细胞增... 目的:研究Akt1基因沉默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Akt1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序列,利用转染试剂转入体外培养人Hep-2细胞,48h后收集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验证siRNA的沉默效应,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台盼蓝细胞染色法计数细胞存活率、AnnexinV/PI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结果:设计的Akt1siRNA能够有效抑制体外培养Hep-2细胞内Akt1表达实现其基因沉默效应;Akt1siRNA干扰组Akt1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和阴性对照组;Akt1siRNA干扰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存活率下降,Akt1siRNA干扰后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增加。结论:RNA干扰Akt1基因沉默具有抑制喉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Akt1可作为喉癌基因治疗的后选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1 SIRNA 喉癌 基因治疗
下载PDF
靶向siRNA沉默Akt1基因表达及其对肺癌培养基促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涂明利 徐永健 +6 位作者 卢进昌 冯静波 刘先军 熊畅 蒋飞 杜春玲 唐以军 《郧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对血管内皮细胞Akt1基因表达的沉默作用及其对肺癌A549细胞条件培养基促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靶细胞,设计针对Akt1基因mRNA的siRNA(siAkt1),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脐静脉...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对血管内皮细胞Akt1基因表达的沉默作用及其对肺癌A549细胞条件培养基促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靶细胞,设计针对Akt1基因mRNA的siRNA(siAkt1),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半定量PCR技术(RT-PCR)检测Akt1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Akt总蛋白表达。同时用体外"伤口愈合"实验观察细胞迁移。结果:筛选出的siAkt1能显著抑制内皮细胞Akt1mRNA(P<0.01)和Akt总蛋白的表达(P<0.05),A549细胞条件培养基显著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P<0.05),但对转染siAkt1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没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特异性siRNA通过有效抑制Akt1基因的表达而抑制A549细胞条件培养基促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这为肺癌血管生成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RNA干扰 基因 Akt1 内皮细胞 迁移
下载PDF
氟砷联合染毒对大鼠牙齿组织BMP-2、RANK、PI3K、Akt1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覃子秀 杨兴 +5 位作者 王冰洁 张涛 黄一铭 张均涛 金照凤 洪峰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2-708,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氟砷联合染毒大鼠模型,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1(Akt1)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氟砷联合染毒大鼠牙齿组织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清洁级Wista...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氟砷联合染毒大鼠模型,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1(Akt1)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氟砷联合染毒大鼠牙齿组织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清洁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按析因设计随机分为1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不同浓度Na F(0.0、5.0、10.0、20.0 mg/kg)和Na As O2(0.0、2.5、5.0、10.0 mg/kg)单独和联合灌胃染毒,每周连续灌胃染毒6 d,停灌1 d,连续染毒6个月。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牙氟含量,原子荧光光谱法测牙砷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牙齿组织BMP-2、RANK、PI3K和Akt1mRNA相对量表达。[结果]无氟染毒的4组大鼠均无氟斑牙发生,余12组大鼠均出现氟斑牙。牙氟、牙砷含量随单独氟、砷染毒剂量升高而增加。大鼠牙齿组织BMP-2和Akt1mRNA表达水平呈现随氟染毒剂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但并未随砷染毒剂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P>0.05)。RANK和PI3K mRNA表达水平呈现随氟染毒剂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0.05),各砷染毒剂量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染毒剂量、牙氟含量与BMP-2和Akt1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82、0.302,0.292、0.246,均P<0.05),与RANK和PI3K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23、-0.332,-0.193、-0.185,均P<0.05),氟斑牙与牙齿组织RANK、PI3K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283、-0.273,均P<0.05),其余无相关性。[结论]过量氟暴露可上调大鼠牙组织BMP-2和Akt1转录水平,下调RANK和PI3K转录水平,从而参与牙齿釉质发育或矿化过程,导致牙齿损伤。氟砷联合暴露致牙齿损伤主要表现为氟的主效应,砷间接参与氟致牙齿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作用 BMP-2 RANK PI3K AKT1 氟斑牙 大鼠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中Akt1基因PH结构域的突变
16
作者 束亚琴 常在 +1 位作者 莫绪明 杨中州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96-998,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Akt1基因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DNA测序技术在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血中筛查蛋白激酶1(Akt1)基因PH结构的突变情况。结果18例样本中,未见Akt1编码区的突变,但在Akt1内含子部分筛查到1个单核苷酸... 目的探讨Akt1基因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DNA测序技术在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血中筛查蛋白激酶1(Akt1)基因PH结构的突变情况。结果18例样本中,未见Akt1编码区的突变,但在Akt1内含子部分筛查到1个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s)位点rs3730358,Western blot技术分析显示伴有该SNP的样本中,Ak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Akt1基因SNPs影响Akt1的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与CHD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Akt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Mfn2基因沉默对HepG_2细胞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17
作者 陈小琳 雷幼蓉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9期71-74,共4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itofusin-2,Mfn2)沉默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信号通路分子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的影响。方法构建Mfn2短发夹双链RNA(Mfn2shRNA)和阴性对照短发夹双链RNA(HK),将HepG2细胞株分为空白...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itofusin-2,Mfn2)沉默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信号通路分子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的影响。方法构建Mfn2短发夹双链RNA(Mfn2shRNA)和阴性对照短发夹双链RNA(HK),将HepG2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NC)、阴性对照组(HK)、Mfn2shRNA质粒转染组(Mfn2)。HK和Mfn2组细胞应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HepG2细胞株;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和氚标记葡萄糖(3-3H-Glucose)放射性核素示踪法检测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和摄取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Mfn2和Akt1蛋白表达。结果与HK组比较,Mfn2组细胞Mfn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0.23±0.05 vs 0.51±0.14,P=0.034),Akt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3±0.00 vs 0.14±0.01,P=0.055);Mfn2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下降(8.72±0.62 vs 9.75±0.35,P=0.001),葡萄糖摄取率亦显著下降(7.94±0.04 vs 9.64±0.13,P=0.002)。结论抑制Mfn2基因表达导致HepG2细胞葡萄糖代谢下降;Mfn2表达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是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 HEPG2细胞 葡萄糖代谢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下载PDF
鬼针草黄酮对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PI3K/AKT1/GLUT4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黄桂红 刘天旭 +5 位作者 朱钊铭 邹勇 董晓敏 廖曾珍 李娟 蒋国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994-3998,共5页
目的:探讨鬼针草黄酮对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PI3K/AKT1/GLUT4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MTT法检测鬼针草黄酮不同浓度(80、40、20 mg/L)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实验共分5组: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模型组(棕榈酸0.12... 目的:探讨鬼针草黄酮对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PI3K/AKT1/GLUT4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MTT法检测鬼针草黄酮不同浓度(80、40、20 mg/L)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实验共分5组: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模型组(棕榈酸0.125 mmol/L+胰岛素1×10^(-7)mol/L)、二甲双胍组(1×10^(-3)mol/L)、鬼针草黄酮不同浓度组(80、40 mg/L);鬼针草黄酮干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后,采用PCR法测PI3Kp85和GLUT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KT1和GLUT4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鬼针草黄酮对细胞生长抑制率较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结果显示:与胰岛素抵抗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鬼针草黄酮不同浓度组PI3Kp85及GLUT4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胰岛素抵抗模型组比较,鬼针草黄酮不同浓度组均明显减低Akt1蛋白表达;二甲双胍组和鬼针草黄酮不同浓度组GLUT4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鬼针草黄酮具有改善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1/GLUT4信号通路中转录因子的基因及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鬼针草黄酮 信号通路 GLUT4 P13K/aktl
下载PDF
养精胶囊对老年大鼠阴茎海绵体P-Erk1和P-Ak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永金 金保方 +3 位作者 孙大林 张新东 夏国守 薛宇阳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养精胶囊对老年大鼠阴茎海绵体中P-Erk1和P-Akt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24月龄老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用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取10只用于eNOS表达测定。实验组(n=10)给予... 目的:通过观察养精胶囊对老年大鼠阴茎海绵体中P-Erk1和P-Akt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24月龄老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用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取10只用于eNOS表达测定。实验组(n=10)给予养精胶囊[0.5 g/(kg.d)]灌胃,对照组(n=10)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HE染色,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NOS、P-Erk1及P-Akt1在阴茎海绵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老年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血管较对照组明显充盈,管径明显增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eNOS的表达干预前(19.35±1.50)和干预后(18.15±1.98)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老年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eNOS的表达干预后(24.10±2.40)较干预前(18.80±2.04)显著增强(P<0.05);而干预后老年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eNOS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P-Erk1的表达,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P-Erk1表达量为0.71±0.13,对照组P-Erk1的表达量为0.83±0.17,P<0.01)。而在同等内参GAPDH条件下,两组大鼠间P-Akt1的表达强度未见明显差异(实验组P-Akt1的表达量为0.58±0.17,对照组P-Akt1的表达量为0.48±0.13,P>0.05)。结论:P-Erk1和P-Akt1在老年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均有表达,养精胶囊能改善老年大鼠勃起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阴茎海绵体中P-Erk1的低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精胶囊 P-Erk1 P-Akt1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勃起功能 阴茎海绵体 老年大鼠
下载PDF
鼻咽癌复发的分子标志物Jab1和Akt1蛋白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春华 王苏美 +3 位作者 徐韬 苏箔金 黄河澄 杨惠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0-814,共5页
目的:通过筛查鼻咽癌病人复发组织与鼻咽癌初发组织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差异,探讨差异表达的蛋白与鼻咽癌复发的关系,为干预鼻咽癌复发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Jab1、p-STAT3、CHOP和Akt1在复发和初发病人鼻咽癌组织中... 目的:通过筛查鼻咽癌病人复发组织与鼻咽癌初发组织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差异,探讨差异表达的蛋白与鼻咽癌复发的关系,为干预鼻咽癌复发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Jab1、p-STAT3、CHOP和Akt1在复发和初发病人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鼻咽癌细胞CNE-1、CNE-2、CNE-2R和HONE1中Jab1和Akt1蛋白的表达。结果:复发病人鼻咽癌组织Jab1和Akt1核表达水平均高于初发鼻咽癌组织(P<0.05);Jab1和Akt1在CNE-1、CNE-2R和HONE1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在CNE-2细胞中的表达,电离辐射能促进CNE-1、CNE-2、CNE-2R和HONE1细胞中Jab1蛋白的表达。结论:复发病人鼻咽癌组织或辐射抗拒鼻咽癌细胞中Jab1和Akt1核表达均高于初发鼻咽癌组织或辐射相对敏感的鼻咽癌细胞;电离辐射促进鼻咽癌细胞中Jab1过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Jab1蛋白 Akt1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