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在耳硬化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且资料完整的21例(31耳)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1~62岁,平均38.2±11.4岁。所有患者术前接受0.625 mm薄层HRCT检查,依据HRCT检查结果分为三组...目的评估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在耳硬化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且资料完整的21例(31耳)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1~62岁,平均38.2±11.4岁。所有患者术前接受0.625 mm薄层HRCT检查,依据HRCT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因拟单侧手术,故以单侧21耳分组):HRCT阴性组(4耳)、窗前型组(11耳)和混合型组(6耳),与术中确诊比较HRCT诊断耳硬化症的检出率,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纯音气导(air conduction,AC)、骨导(bone conduction,BC)阈值和气骨导差(air bone gap,ABG)值。结果手术确诊为耳硬化症的21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术前HRCT检查发现耳硬化病变,检出率80.95%(17/21),其中10例(10/17,58.82%)为双侧耳硬化症。CT阴性组、窗前型组和混合型组术前平均AC阈值分别为52.8±13.9、57.7±10.0和62.7±16.7 dB 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个月平均AC阈值分别为26.6±11.6、40.3±27.0和58.8±8.8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平均BC阈值分别为25.6±10.1、30.5±6.5和37.1±14.4 dB HL,术后分别为25.3±10.7、29.9±17.6和45.0±13.0 dB H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三组间A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RCT阴性组ABG明显小于混合型组(P<0.05),与CT阴性组和窗前型组相比,混合型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气、骨导阈值均较高;CT阴性组(P=0.014)和窗前型组(P=0.044)术后的AC听力较混合型组明显提高。术后混合型组和窗前型组中各有1耳发生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结论 HRCT对于耳硬化症的诊断有较高的阳性率,尤其是窗前型;HCRT诊断为混合型耳硬化症者听力下降严重,术后听力改善不如CT阴性及窗前型者。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对突发性耳聋(SSHL)患者运用认知干预联合功能训练操的护理策略,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按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目的探讨对突发性耳聋(SSHL)患者运用认知干预联合功能训练操的护理策略,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按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抗炎抗病毒药物、改善微循环的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治疗及激素鼓室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训练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认知护理干预,比较2组突聋患者干预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和总体生命质量等差异。结果研究组听力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2组患者听力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55±0.96 vs. 1.95±0.78);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空气传导听阈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08±3.29 vs. 31.03±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在日常行为、心理素质、睡眠障碍、社会适应力、总体生命质量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认知干预联合功能训练操的护理策略运用于突聋患者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听力阈值水平,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在耳硬化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且资料完整的21例(31耳)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1~62岁,平均38.2±11.4岁。所有患者术前接受0.625 mm薄层HRCT检查,依据HRCT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因拟单侧手术,故以单侧21耳分组):HRCT阴性组(4耳)、窗前型组(11耳)和混合型组(6耳),与术中确诊比较HRCT诊断耳硬化症的检出率,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纯音气导(air conduction,AC)、骨导(bone conduction,BC)阈值和气骨导差(air bone gap,ABG)值。结果手术确诊为耳硬化症的21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术前HRCT检查发现耳硬化病变,检出率80.95%(17/21),其中10例(10/17,58.82%)为双侧耳硬化症。CT阴性组、窗前型组和混合型组术前平均AC阈值分别为52.8±13.9、57.7±10.0和62.7±16.7 dB 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个月平均AC阈值分别为26.6±11.6、40.3±27.0和58.8±8.8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平均BC阈值分别为25.6±10.1、30.5±6.5和37.1±14.4 dB HL,术后分别为25.3±10.7、29.9±17.6和45.0±13.0 dB H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三组间A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RCT阴性组ABG明显小于混合型组(P<0.05),与CT阴性组和窗前型组相比,混合型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气、骨导阈值均较高;CT阴性组(P=0.014)和窗前型组(P=0.044)术后的AC听力较混合型组明显提高。术后混合型组和窗前型组中各有1耳发生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结论 HRCT对于耳硬化症的诊断有较高的阳性率,尤其是窗前型;HCRT诊断为混合型耳硬化症者听力下降严重,术后听力改善不如CT阴性及窗前型者。
文摘目的探讨对突发性耳聋(SSHL)患者运用认知干预联合功能训练操的护理策略,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按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抗炎抗病毒药物、改善微循环的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治疗及激素鼓室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训练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认知护理干预,比较2组突聋患者干预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和总体生命质量等差异。结果研究组听力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2组患者听力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55±0.96 vs. 1.95±0.78);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空气传导听阈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08±3.29 vs. 31.03±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在日常行为、心理素质、睡眠障碍、社会适应力、总体生命质量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认知干预联合功能训练操的护理策略运用于突聋患者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听力阈值水平,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