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26
1
作者 邹秀清 王英 +3 位作者 武婷燕 尹玉林 涂小松 徐国良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76-1588,共13页
大规模农业人口向城镇及第二、三产业转移,引起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改变,最终影响耕地利用效率。本文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EBM(Epsilon Based Measure)模型测度2007-2016年江西省各地市耕地利用效率,通过面板门槛模型... 大规模农业人口向城镇及第二、三产业转移,引起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改变,最终影响耕地利用效率。本文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EBM(Epsilon Based Measure)模型测度2007-2016年江西省各地市耕地利用效率,通过面板门槛模型以农业转移人口占农业人口比重为门槛变量,分析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江西省各地市农业转移人口与耕地利用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2016年江西省大多数地市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在门槛值(0.428)前后,农业人口转移始终促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但跨越门槛值后其影响系数减小,由0.5089降至0.2495,促进作用减弱51%。可按农业人口转移程度是否跨越门槛值进行分区,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差异化的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人口转移 耕地利用效率 面板门槛模型 超效率EBM模型 江西省
原文传递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资本投入与土地利用效率——基于鲁豫皖三省固定农户跟踪调查 被引量:23
2
作者 邱俊杰 任倩 余劲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82-1996,共15页
在耕地不断减少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保障农业产出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的定论.本文通过阐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资本... 在耕地不断减少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保障农业产出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的定论.本文通过阐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资本投入与土地利用效率三者之间的理论机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阈值模型,基于粮食主产区鲁豫皖三省621个固定农户5年跟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仅直接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还通过农业资本投入间接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即农业资本投入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0.286%;②农业资本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受到农业劳动力年龄双重阈值效应的影响,阈值分别为47岁和70岁,农业资本投入的边际报酬呈现出“U”型变化规律.因此短期内对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应该持悲观态度,应提高农资利用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长期来看应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 农业资本投入 土地利用效率 中介效应 面板阈值模型 粮食主产区 粮食安全
原文传递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及改善路径研究*——以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和平 王智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3-814,共12页
土地资源是世间万物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科学评估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厘清其效率损失原因与改善路径,对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区域,将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世间万物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科学评估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厘清其效率损失原因与改善路径,对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区域,将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纳入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VRS-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1990—2016年江西省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时空特征进行分解分析,定量分析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损失原因,并给出改善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1)江西省农业土地资源整体利用效率较高,1990—2016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趋势,效率均值为0.889;2)从效率分解情况来看,综合技术效率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规模效率影响能力强于纯技术效率;3)从空间格局演变角度来看,区域间效率变化轨迹差异显著,非均衡发展趋势较为突出,呈现“大聚集-小分散”的分布特征,梯形层次明显;4)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情况来看,江西省农业土地资源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趋势,技术进步贡献最大,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属于技术进步“单轨驱动”模式;5)从效率损失原因来看,种植业产值产出不足是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农药化肥、种植业从业人员等要素投入冗余是次要原因;6)从效率改善路径来看,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规范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土地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水平是改善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路径。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江西省农业土地资源整体利用形势、识别存在问题和优化发展路径提供参考,同时为未来政府制定农业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效率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VRS-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江西省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州 陈万旭 朱丽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4-280,287,共8页
为了探索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在构建了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和基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耕地利用效率指标的基础上,采用了熵值法、综合得分法、离差系数法、超效率DEA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为了探索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在构建了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和基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耕地利用效率指标的基础上,采用了熵值法、综合得分法、离差系数法、超效率DEA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08个县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城镇化发展程度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关联性分析与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率处于有效状态的县总数在减少,DEA效率值始终有效的县有10个,耕地利用效率处于下降趋势的县占51.85%;土地城镇化、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与耕地利用效率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负相关关系,经济、人口、社会城镇化与耕地利用效率之间空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城镇化系统各解释变量对于河南省各个县级单元的参数估计的结果均各不相同,有正有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城镇化 耕地利用效率 地理加权回归 河南省
下载PDF
多功能性的都市农业用地效率评价——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云 周忠学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9-134,共6页
在西安市都市农业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的基础上,加入生态服务作为农业用地产出指标,构建了基于DEA模型的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用地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都市农业用地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生态效率。研究表明:12... 在西安市都市农业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的基础上,加入生态服务作为农业用地产出指标,构建了基于DEA模型的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用地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都市农业用地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生态效率。研究表明:12001—2012年,西安市都市农业用地经济效率总体上升,在2011年和2012年经济效率为1;社会效率、生态效率态势良好,服务性功能越来越显著;2用地社会效率最高,生态效率次之,经济效率最小,表明都市农业用地的本质功能应当是其社会与生态功能,农业的经济功能已不再是其最重要的价值追求;3从空间分布来看,经济效率由城区到城郊区县递减,社会效率全区普遍较高,生态服务价值由城区向郊区递增,但生态效率则呈现出从城区向周围区县递减的规律,远郊区是城市化区域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建设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农业用地 多功能产出 土地利用效率 西安市
原文传递
基于GIS和熵值法的农用地利用效率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陆柳霖 卢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5-61,共7页
以广西县(市)为评价单元,构建涵盖农用地综合效益、单项农用地效率、农用地利用程度和农用地投入程度4个层面17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GIS技术把广西各县(市)农用地利用效率划分为五个级别,对各个级别的区域... 以广西县(市)为评价单元,构建涵盖农用地综合效益、单项农用地效率、农用地利用程度和农用地投入程度4个层面17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GIS技术把广西各县(市)农用地利用效率划分为五个级别,对各个级别的区域农用地利用效率进行客观综合评价。重点分析各个级别农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就各级农用地利用效率现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提高广西县域农用地利用效率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单项农用地效率中的耕地效率对农用地利用效率水平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农用地利用程度,各县(市)的各评价指标及农用地利用效率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利用效率 熵值法 GIS 县(市) 广西
下载PDF
西南地区农村投资水平和农地利用效率对农民农业收入影响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兆林 杨庆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4-130,共7页
农民农业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多种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农村投资水平、农地利用效率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农村投资水平、农地综合效率、农地纯技术效率、农地规模效率与农民农业收入存在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其... 农民农业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多种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农村投资水平、农地利用效率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农村投资水平、农地综合效率、农地纯技术效率、农地规模效率与农民农业收入存在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其中,农地综合效率的贡献度远高于农村投资水平,农地规模效率的贡献度高于农地纯技术效率;短期内,农村投资水平对收入的调整为正向,农地纯技术效率对收入的调整先负后正,农地规模效率对收入的调整先正后负。长期来看,加大农村投资力度,提高农地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有利于促进农业收入增长,但关键是要提高农地规模效率。短期内,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同样有利于农业收入增长,而提高农地纯技术效率则使农业收入增长先降后升,在规模报酬递减范围内的农地规模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投资水平 农地利用效率 农民农业收入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县级农地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及原因解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茜宇 张占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6,共10页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Hybrid模型在县域经济这一更微观的尺度上衡量中国农地利用效率,把握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和原因,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决策支撑。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Hybrid模型在县域经济这一更微观的尺度上衡量中国农地利用效率,把握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和原因,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决策支撑。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四个方面选取投入指标,以全国1 961个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结合径向和非径向距离函数的Hybrid模型,以投入要素在最优生产前沿面上投影之间的关联性来考虑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测算了2000—2014年间中国农地利用效率,并分析了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其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4年间,中国农地利用效率在可变规模和不变规模下的平均值分别为0. 233 8和0. 185 4,总体上表现出处于"中等水平陷阱"的特征;②观测区间内,农地利用效率平均而言在时间上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U型"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分化的趋势;③农地利用效率在空间上的省域差异大于省内差异,并表现出按照地理分布集聚的"差序格局"倾向,而且位于省会中心及其附近的县域,其农地利用效率平均水平相对高于较远县域,呈现出随到省会中心的距离衰减的倾向;④各地理区域的农地利用效率表现出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阶梯从高到低依次是〈东北〉—〈华东、华中和华北〉—〈西南、华南和西北〉;⑤农地利用效率在时空维度上的变化特征是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上研究结果的启示在于,中国农地粗放利用的情况并没有预期的严峻,但通过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艰巨,通过"由点到面"的改革措施可以发挥政策的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有利的农业资本和技术要素投入环境,以充分发挥农地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利用效率 县级面板数据 Hybrid模型 时空差异 变化原因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change in urban agricultural land use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A case study of the Xi'an metropolitan zone 被引量:10
9
作者 ZHOU Zhongxue LI Mengtao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12期1499-1520,共22页
The excessive expansion of urbanized areas has resulted in haphazard land utili- zation, immoderate consumption of superior agricultural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significant frag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 The excessive expansion of urbanized areas has resulted in haphazard land utili- zation, immoderate consumption of superior agricultural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significant frag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gradual deterioration of the agro-ecological en- vironment. Combined, these factors cause poor land use efficiency. Under these circum- stances, comprehensively assessing land use efficiency for urban agriculture is a key issue in land use research. Currently, evaluation methods for agricultural land use efficiency narrowly concentrate on aspects of economic input and output. However, urban agro-ecosystems can provide divers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services and functions. In particular, 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services and functions originating from agricultural land, which have a higher value than economic servic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suring regional social, eco- 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ecurity. However, recent research has rarely taken these benefits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land use value has been greatly underestimated, which has resulted in mishandled and poor land use policies. In this study, we apply Landsat imagery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istical data for the Xi'an metropolitan zone (XMZ) to investigate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We develop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urban agricultural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identify agro-ecosystem services and functions as important outputs from agricultural land.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of urban agriculture is then evaluated using ecosystem services models, providing a mechanism for assessing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in land use efficiency in the XMZ from 1999 to 2015. Four important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from this analysis. First,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cereal cultivation to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has resulted in steadily increasing costs, out- puts, and land use efficiency of urban agriculture. The total output value increased 41% and land use effi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griculture land use efficiency agro-ecosystem services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Xi'an metropolitan zone (XMZ)
原文传递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雪琪 李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从碳中和视角出发,考虑农地利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固”与“排”的平衡,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19年31个省(区、市)的农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动态演进趋势,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模型)探讨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 从碳中和视角出发,考虑农地利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固”与“排”的平衡,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19年31个省(区、市)的农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动态演进趋势,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模型)探讨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时空异质性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农地利用效率上升至相对有效水平,其中西南地区最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陷入“内卷化”陷阱,各地区农地利用效率的差异呈“扩大-缩小-扩大”的变化趋势;(2)相较OLS和GWR模型,GTWR模型解释力和拟合效果更好,种植结构对农地利用效率影响最大且为正向影响;(3)各影响因素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呈时空异质性;(4)各因素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东西方向的变化趋势大于南北方向,城镇化的影响在东西方向上最敏感,复种指数的影响在南北方向上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地利用效率 Super-SBM模型 时空异质性 GTWR模型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农用地效率评价及类型分区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荣天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9-774,共6页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通过DEA模型计算1994-2012年长江三角洲县域农用地效率,运用变异系数和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农用地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利用空间自相关Gi*指数模型对农用地效率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994-2012年长江三角洲县域农用地利用效...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通过DEA模型计算1994-2012年长江三角洲县域农用地效率,运用变异系数和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农用地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利用空间自相关Gi*指数模型对农用地效率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994-2012年长江三角洲县域农用地利用效率不断上升,区域整体以技术效率驱动为主要模式。长江三角洲农用地效率的变异系数不断增大,效率县域差异日益显著;且农用地效率呈现东—西向递增,南—北向倒"U"字型形态。长江三角洲农用地效率可划分为高效率区、中高效率区、中低效率区、低效率区4种基本类型,高、中高区主要集中在苏锡常及绍杭甬地区,而低、中低效率区主要分布在通泰扬及台舟等地,并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效率提升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农用地效率 类型分区 DEA模型 评价
原文传递
农地使用权转让价格与农村社会转型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公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64,共10页
农地使用权转让效率与农村社会转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文章运用广东省和河南省2011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城市化)背景下的农地使用权转让的价格和理论价格,结果发现,农地使用权转让价格远低于其理论价格... 农地使用权转让效率与农村社会转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文章运用广东省和河南省2011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城市化)背景下的农地使用权转让的价格和理论价格,结果发现,农地使用权转让价格远低于其理论价格。价格扭曲降低了农地使用权转让效率,进而阻碍了我国农村社会转型。因此,需要改革我国政府主导的农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模式,以此解决我国农村社会转型的资金约束和农村社会被动转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使用权 转让价格 转让效率 社会转型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玉恒 胡智超 刘彦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构建了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益评价模型,测算了2001—2008年中国沿海地区农地非农化的配置效益。结果表明:(1)除海南省外,沿海各省均处于农地过度非农化状态,反映了经济发展对土地非农化的强依赖和农地非农化利用的低效益;(2)沿海各省份的... 构建了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益评价模型,测算了2001—2008年中国沿海地区农地非农化的配置效益。结果表明:(1)除海南省外,沿海各省均处于农地过度非农化状态,反映了经济发展对土地非农化的强依赖和农地非农化利用的低效益;(2)沿海各省份的农地非农化均有较大的净收益,即农地非农化的效益远大于农地本身的效益;(3)快速城镇化的需求和农地资源的稀缺性对农地非农化在部门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出了紧迫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城乡土地利用 配置效益 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
下载PDF
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农业土地利用效率研究--以甘肃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秉谱 刘洋 何兰兰 《科技与经济》 2021年第4期51-55,共5页
以甘肃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DEA和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9年14市州农业土地的利用效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整体农地利用效率水平在0.7左右,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农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多数市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纯技术... 以甘肃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DEA和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9年14市州农业土地的利用效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整体农地利用效率水平在0.7左右,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农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多数市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空间,且农地投入过程中资源浪费情况较为严重;甘肃农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趋势,技术进步贡献最大,发展态势良好。各市州应结合市州实际情况,着力破解制约提升农地利用效率的因素是未来一个阶段农业及农村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农业土地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WNN模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决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璐 谢俊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95-1403,共9页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WNN)模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决策研究为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了决策依据。论文采用WNN模型,通过利用甘肃省榆中盆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构建了土地利用方式决策分析模型...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WNN)模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决策研究为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了决策依据。论文采用WNN模型,通过利用甘肃省榆中盆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构建了土地利用方式决策分析模型,分析出农业生产、建设发展和生态保护三种需求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方式类型。结果表明:①榆中盆地农业生产需求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以半粗放利用为主;②建设发展需求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以过渡型利用为主,且偏于粗放利用;③生态保护需求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半粗放和粗放利用为主。论文运用WNN模型对土地利用方式决策进行研究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土地利用方式决策 小波神经网络(WNN)模型 土地利用强度指数 土地利用效益指数
原文传递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惠利伟 王胜男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35-44,共10页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农业劳动生产率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对农村土地利用...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农业劳动生产率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并随着农业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这种影响效果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农业产业集聚影响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应强化农业产业集聚、科学寻求农业产业集聚的适度规模,提高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聚 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浙江省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及耦合关系演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梅思雨 乔观民 +1 位作者 周倩 成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5-302,F0002,共9页
[目的]对浙江省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及耦合关系演变进行研究,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内生性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通过构建3阶段DEA模型对2006—2018年浙江省69个县(市、区)的城乡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 [目的]对浙江省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及耦合关系演变进行研究,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内生性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通过构建3阶段DEA模型对2006—2018年浙江省69个县(市、区)的城乡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城乡土地利用效率的协调水平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①浙江省的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差距明显,规模水平是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各县(市、区)的城市用地效率水平差距小,而农用地效率的空间极化特征显著;③2006—2018年浙江省城乡土地利用的效率耦合度与协调度波动上升,城乡耦合度与协调度受取决于农业用地效率水平;④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结论]浙江省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加强乡村建设,提高农用地效率是实现城乡协调,达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效率 农用地效率 3阶段DEA 空间耦合 浙江省
下载PDF
广西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评价及其时空变化格局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浩林 周兴 +1 位作者 苏珍来 李丹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31-138,共8页
为解决广西土地的低效利用问题与提高广西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结合土地资源利用总体结构中的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从社会、经济、土地、资本、劳动力和环境角度分别构建了建设用地与农用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DEA-Malmquist... 为解决广西土地的低效利用问题与提高广西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结合土地资源利用总体结构中的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从社会、经济、土地、资本、劳动力和环境角度分别构建了建设用地与农用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全面测算与评价了广西14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并分析了其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广西农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处于增长趋势,广西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处于降低趋势,没能重视利用效率提高与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不当是广西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关键因素。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广西城市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农用地利用效率 MALMQUIST指数 广西
下载PDF
“三权分置”背景下多元经营主体农地利用效率——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实证经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玉婷 黄贤金 +2 位作者 徐国良 李英妮 於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57-2568,共12页
随着"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更多的非集体成员可以进入到农业生产行业,多元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必将对我国的乡村农地利用、农业生产和社会形态产生重大的影响。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617份农业经营主体入户调研数据,采用... 随着"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更多的非集体成员可以进入到农业生产行业,多元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必将对我国的乡村农地利用、农业生产和社会形态产生重大的影响。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617份农业经营主体入户调研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从产值、产量两个方面测算了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得到了如下结论:从规模效率来看,产值上资本农场的表现最好,产量上家庭农场则更优;从技术效率来看,产值上传统农户最优,而产量上资本农场最高;从综合效率来看,产值上资本农场最高,产量上家庭农场最高。农地利用效率结果可以得到的政策含义是若我们的政策目标是追求的是产值,则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规模仍是有效的选择,资本农场的效率最高;若我们追求的是粮食产量,则家庭农场是目前最优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多元经营主体 农地利用效率 三阶段DEA模型 长江中下游地区
原文传递
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资源利用效率与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荣天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8-64,共7页
以泛长三角地区为例,运用修正DEA模型测度1999-2013年区域农用地资源利用效率值。通过ESDA模型分析了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3年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效率以提升为主要趋势,技术效率高于综合... 以泛长三角地区为例,运用修正DEA模型测度1999-2013年区域农用地资源利用效率值。通过ESDA模型分析了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3年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效率以提升为主要趋势,技术效率高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农用地利用总体表现出技术效率驱动模式。全局上,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效率呈现出空间自相关,效率高(低)的城市空间表现集聚分布。局部上,效率H-H类型主要分布在苏锡沪地区,H-L类型主要集中在杭甬、宁镇及皖江地区,L-H类型主要集聚在苏中、皖南及浙西南地区,而L-L类型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皖北及皖西地区。最后,结合效率空间格局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资源 利用效率 空间格局 泛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