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要素积累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基于SFA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16
1
作者 匡远凤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8,共16页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将1988~2009年中国省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农业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来源,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将1988~2009年中国省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农业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来源,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在总体上都促进了中国省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技术效率变化却阻碍了大部分省份的增长,但总的来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共同作用对增长的贡献还是最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A方法 农业劳动生产率 四重分解 Σ-收敛
原文传递
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用机理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109
2
作者 涂圣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31,共9页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农民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了创富能力、实现了收入增长。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看,反向定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产业链耦合促进了技术加速扩散,混合经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活再造,这些新变量和新变化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跨界配置面临制度性障碍、农村市场存在功能性缺陷、政府有效激励和规制缺位以及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加快突破制度障碍、健全市场功能、强化利益分配、夯实基础支撑,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兴农富民带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 农民共同富裕 农业劳动生产率 利益分配机制
下载PDF
中国山区耕地利用边际化表现及其机理 被引量:86
3
作者 李升发 李秀彬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3-817,共15页
耕地利用边际化是当前中国山区土地利用主要变化趋势。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资料,本文首先分析2003年以来农业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农业生产成本的结构变化以及农户的响应,并对比平原和山区农户对劳动力成本... 耕地利用边际化是当前中国山区土地利用主要变化趋势。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资料,本文首先分析2003年以来农业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农业生产成本的结构变化以及农户的响应,并对比平原和山区农户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响应方式及程度的差异,发现平原地区能够通过大规模的农业机械替代减少劳动投入,进而有效减少劳动力价格上升所带来的影响,而山区因地形条件限制,劳动生产率提升相对缓慢,并与平原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农业劳动力成本占比不断上涨。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中国山区耕地边际化特征明显,以玉米为代表的种植业净利润在2013年普遍降至零以下。2000年以来,中国山区土地利用和植被变化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森林面积增加、NDVI指数增强,而且在省级层次上,山区县范围NDVI变化率与耕地和森林面积变化率分别具有很强的负相关(r=-0.70)和正相关(r=0.91),证实了中国山区耕地当前边际化的发展态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最后对务农机会成本上升、农业劳动力快速析出背景下的山区耕地利用边际化机理进行了总结。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山区耕地撂荒和森林转型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边际化 耕地撂荒 农业劳动力成本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中国山区
原文传递
加快农村经济转型,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共同富裕 被引量:83
4
作者 黄季焜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15,共12页
虽然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但城乡居民以及农村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目标将任重道远。本文在分析过去40多年农村经济转型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基础上,展望未来30年中国农业的发展愿景与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未... 虽然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但城乡居民以及农村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目标将任重道远。本文在分析过去40多年农村经济转型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基础上,展望未来30年中国农业的发展愿景与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未来在保障口粮安全的基础上,推进以高值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村经济转型,大幅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民与全体国民共同富裕。为此,需要加快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转型速度以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持续增长;养殖业通过规模化与现代化率先消除工农收入差距,种植业逐渐向“二八格局”转变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进而实现大农小农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转型 农业劳动生产率 高值农业 非农就业 二八格局 农民收入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被引量:75
5
作者 李燕凌 汤庆熹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1-645,共5页
本文从阶段论、状态论、过程论的视角,阐释了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农业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集约化程度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现状,以及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 本文从阶段论、状态论、过程论的视角,阐释了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农业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集约化程度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现状,以及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公共财政投入,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业土地 劳动生产率 农业资源利用率 农产品商品率 农业集约化 现代科学技术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 被引量:51
6
作者 白人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对新阶段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提出农民增收的根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的观点 ,并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要用科学发展观加以指导 ,要抓好 5个结合 ,即推进农... 对新阶段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提出农民增收的根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的观点 ,并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要用科学发展观加以指导 ,要抓好 5个结合 ,即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与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结合 ,加强政府的支持和调控力度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中国 产业结构调整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城镇化
下载PDF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研究综述 被引量:56
7
作者 石晓平 郎海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6-84,共9页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农业经济学领域的关注,在中国关注该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学者对农地规模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且在研究...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农业经济学领域的关注,在中国关注该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学者对农地规模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且在研究中选取了不同的指标衡量农业生产率,得到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此外,还发现已有研究往往从要素市场不完善、遗漏变量问题等角度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经典的"反向关系"进行解释,但对于两者之间呈现的其他关系,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上述结论的解释意味着目前中国推行规模经营仍然需要考虑地区条件、市场发育特征等条件的差异而适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分析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与开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文献综述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基于275个城市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50
8
作者 杜建军 谢家平 刘博敏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63,共15页
农业产业集聚是指以某些农产品经营为核心的农户、企业在空间地理中的有机集聚,形成一个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市场组织网络。目前鲜有文献探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文章基于1999-2013年中国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 农业产业集聚是指以某些农产品经营为核心的农户、企业在空间地理中的有机集聚,形成一个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市场组织网络。目前鲜有文献探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文章基于1999-2013年中国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和不同地区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差异分别解释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快速性"和"异质性"。(2)农业产业集聚是通过农户层面的内部规模经济、产业层面的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层面的城市化经济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这一作用机制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农业大市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大于非农业大市。南方城市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大于北方城市。文章为解决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聚 农业劳动生产率 作用机制 规模报酬递增
原文传递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被引量:49
9
作者 高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农业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和产值转化率。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的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逐步趋同:围绕土地—劳动比率,美日均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单个劳动者使用的耕地面积均不断提高;围绕土地生产率,美日农... 农业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和产值转化率。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的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逐步趋同:围绕土地—劳动比率,美日均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单个劳动者使用的耕地面积均不断提高;围绕土地生产率,美日农业的技术进步均出现了向高生物化、高机械化的逼近,"劳动替代型"和"土地替代型"的差异不断缩小;围绕产值转化率,美日农业均具有多样化特征,农业支持力度趋于降低,且支持方式均降低了对市场的扭曲。上述趋同是劳动和土地相对价格变动、居民消费结构转变、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等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农业发展难以走出"第三条道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路径必将向美日的趋同方向靠拢。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产值转化率在更高层面的组合是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美日模式 土地—劳动比率 产值转化率
原文传递
结构转化、资本深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上海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高帆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73,共8页
本文集中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为此采用逻辑分析方法推演出"结构转化和资本深化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本方式"的结论。实证研究也显示,上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优势主要源于其在结构转化和资本深化方... 本文集中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为此采用逻辑分析方法推演出"结构转化和资本深化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本方式"的结论。实证研究也显示,上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优势主要源于其在结构转化和资本深化方面的优势,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结构转化、农业内部和农业外部的资本深化确实提升了上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由此可引申出关于其他省区未来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转化 资本深化 农业现代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分组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张红丽 李洁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5,共9页
文章按照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研究思路,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区域、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 文章按照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研究思路,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区域、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在全国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也扩大了差距,但并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各区域中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的缩减作用更为明显;农业技术进步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也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遮掩效应"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在针对城乡收入差距制定政策时,不仅要针对区域特征进行制定,而且也要处理好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技术进步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遮掩效应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内在逻辑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程莉 刘志文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109,共11页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又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逻辑出发,然后基于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又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逻辑出发,然后基于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性,而且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与财政支农比重的提高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结构调整
原文传递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贡献率理论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程智强 贾栓祥 洪仁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5-67,共3页
机械化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不仅包含农业机械投入量增减对产出的影响 ,而且应包括农业机械生产率提高的作用 ,贡献率大小可用农业机械产出弹性在规模弹性中的比值衡量 ;机械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大小决定于它对农业产出增长的... 机械化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不仅包含农业机械投入量增减对产出的影响 ,而且应包括农业机械生产率提高的作用 ,贡献率大小可用农业机械产出弹性在规模弹性中的比值衡量 ;机械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大小决定于它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大小和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作用 ;农业机械化在某一时期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与由它产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成正比 ,与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成正比 ,与初期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劳动生产率 贡献率 农村经济
下载PDF
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劳动生产率估算 被引量:26
14
作者 孔祥智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7,共10页
在农户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农业劳动力就业的理论框架,假设300天为农业劳动力标准工作时间,估算了2016年度农业劳动力就业数量为13 032万人,据此计算了2016年单位农业劳动力贡献的农业增加值为7476.5美元,比世界银行数据多40.4%,说... 在农户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农业劳动力就业的理论框架,假设300天为农业劳动力标准工作时间,估算了2016年度农业劳动力就业数量为13 032万人,据此计算了2016年单位农业劳动力贡献的农业增加值为7476.5美元,比世界银行数据多40.4%,说明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运用相同的方法,计算了2003~2016年各年度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劳动生产率 农业用工
下载PDF
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0
15
作者 谭词 杨军 孙嘉泽 《世界农业》 CSSCI 2022年第8期77-89,共13页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但现阶段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基于2010—2019年县域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调查研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但现阶段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基于2010—2019年县域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调查研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示范县政策显著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示范县政策是通过内部规模经济、产业集聚以及就业结构升级调整三条机制渠道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3)本文异质性分析表明,示范县政策对南方地区以及农业强县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更大,对提高贫困县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本文建议,农村电子商务扶持政策要持续开展,对于贫困地区和农业强县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差异化政策管理,促进土地快速流转,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效率,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农地产权、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金阳 周应恒 黄昊舒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53,共13页
通过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区分农地产权的两种效应——生产率改进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成本降低效应,分析其对农业-非农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以及最终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农地产权强化未必能促进劳动力由农业... 通过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区分农地产权的两种效应——生产率改进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成本降低效应,分析其对农业-非农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以及最终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农地产权强化未必能促进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部门转移,但是能够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如果城乡的资产分配状况不改善,仅仅依靠劳动力流动,城乡收入差距难以有较大改观。分别运用RUMi C微观调研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检验农地"大调整"和"小调整"对家庭非农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及省级层面的征地补偿费用(指代农地产权状况)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结果倾向于支持强化农地产权能够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尽管作用有限),并且征地补偿费用越高的地区往往城乡收入差距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强度 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两部门模型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如何影响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被引量:16
17
作者 魏佳朔 高鸣 《中国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28,共20页
基于2009-202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本文运用结合工具变量法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内生转换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缓了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且随... 基于2009-202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本文运用结合工具变量法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内生转换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缓了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且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这一负面影响将会扩大。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小麦种植户采用新型技术的概率,减缓了技术进步。进一步分析表明,农业教育或培训、养老金收入、农村集体开展的农业技术推广、产前和产中环节的社会化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上负面影响。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本文建议构建适应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势的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基本养老金收入标准,着力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粮食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公路基础设施与农业劳动生产率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涵 滕兆岳 伍骏骞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44,128,共14页
中国政府对农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尽管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被认为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但是关于其如何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利用中国1999—2011年县级面板数据和同时期的交通地理数据,通过构筑准自然... 中国政府对农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尽管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被认为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但是关于其如何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利用中国1999—2011年县级面板数据和同时期的交通地理数据,通过构筑准自然实验,并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高速公路开通对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可以显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处理了高速公路线路规划的非随机性导致的模型估计内生性问题,结果依然稳健。具体来说,高速公路开通使得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约6%,其中,平原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丘陵和山地地区。在因果关系的识别中发现,高速公路的开通可以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和提升市场准入水平,进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贫困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显著高于非贫困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农业劳动生产率 扶贫开发 地形异质性 农业机械化 劳动力非农转移 市场准入
原文传递
劳动力转移、资本深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静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8,共8页
构建在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情况下的农业发展机制模型,揭示了劳动力转移、农业资本深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三者之间的关系,劳动力转移通过促进农业资本深化,进而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农业劳均资本增长率与非农就业比例之间呈倒... 构建在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情况下的农业发展机制模型,揭示了劳动力转移、农业资本深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三者之间的关系,劳动力转移通过促进农业资本深化,进而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农业劳均资本增长率与非农就业比例之间呈倒U型关系。利用中国199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业劳均资本增长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农业劳动力跨部门转移又显著地促进了农业劳均资本增长,因此,现阶段中国农业正处在资本加速深化时期,也即位于倒U曲线的左侧。基于此,在农业劳动力继续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情况下,加快农业资本深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资本深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 倒U型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影响机理与实证考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周鹏飞 李美宏 《调研世界》 2023年第9期15-24,共10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下,为探寻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经济韧性的内在作用关系,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分别测度了两者的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下,为探寻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经济韧性的内在作用关系,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分别测度了两者的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从时间维度来看,其提升作用呈现出2011—2015年时间阶段要大于2015—2021年时间阶段的结果。从区域维度来看,其提升作用的强弱依次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为进一步释放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各地区应依据乡村社会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经济韧性 农业劳动生产率 影响机理 数字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