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认同视角下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态度——以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58
1
作者 任洪昌 林贤彪 +4 位作者 王纯 王维奇 闵庆文 张永勋 郑江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806-6813,共8页
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态度影响其行为选择,并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文地理学及环境心理学领域的地方认同理论,选择历史认同、现实认同、情感认同及行为认同4个维度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以福州居民对... 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态度影响其行为选择,并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文地理学及环境心理学领域的地方认同理论,选择历史认同、现实认同、情感认同及行为认同4个维度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以福州居民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认知及保护态度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构建福州居民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规律定量分析居民认知态度、保护行为与人口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福州居民对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行为认同维度得分高于其他维度,且福州市民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外来居民;(2)受访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地方认同与其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及在福州居住时间长短的关系较为密切;(3)通过构建福州居民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规律发现,福州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主要受其对该遗产项目认知态度的影响,与居民人口特征相关性较弱。拓展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视角及方法,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认同 农业文化遗产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认知及保护
下载PDF
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2
作者 闵庆文 张碧天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期229-236,共8页
为应对全球农业环境问题、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危机,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2005年,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一批GIAHS保护试点,自此也开始了... 为应对全球农业环境问题、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危机,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2005年,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一批GIAHS保护试点,自此也开始了中国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笔者在全面梳理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成果,认为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核心内容主要为价值挖掘与多功能拓展开发、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2个方面;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有许多的争论,但这些争论促进了对这种新型遗产的认识;农业文化遗产内部的可持续机制赋予了它价值多样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凸显了保护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有2种途径,即在其多功能价值认识基础上的多功能农业发展,包括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以及以生态与文化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为进行动态性和适应性管理与保护,"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和法律保障管理办法的建立必不可少。虽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相较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需要在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系统演化特征与可持续性维持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在体制与机制建设、动态保护范式与典型模式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并注意多学科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动态保护 适应性管理 保护与发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时空适宜性评价--以贵州从江“稻田养鱼”为例 被引量:44
3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5 位作者 成升魁 张丹 焦雯珺 何露 杨海龙 刘姗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2-949,共8页
科学认定和评价资源是旅游开发利用的前提,其中资源旅游开发的时段选取和空间选定问题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贵州从江"稻田养鱼"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立足"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两方面、"时间—空间"双维度... 科学认定和评价资源是旅游开发利用的前提,其中资源旅游开发的时段选取和空间选定问题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贵州从江"稻田养鱼"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立足"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两方面、"时间—空间"双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时空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夏初(6月)和秋季(9月~10月)是从江县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最佳季节(月份);②东北部的"斗里-西山-雍里-丙妹-高增-贯洞-洛香-庆云"是目前进行旅游开发的最佳区域;受旅游可进入性差的影响,西南部各乡镇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适宜度较低;③提高下江镇遗产资源的景观优势度和完整度可贯通东北—西北部适宜区构筑旅游大区,提升全县的旅游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适宜性 旅游开发 农业文化遗产 稻田养鱼 贵州从江
原文传递
哈尼梯田地区农户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杨伦 刘某承 +2 位作者 闵庆文 田密 张永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9,共14页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近年来,以粮食产量增长为导向的农耕技术和作物品种单一化趋势,给哈尼梯田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论文以农户生产行为作为切入点,从...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近年来,以粮食产量增长为导向的农耕技术和作物品种单一化趋势,给哈尼梯田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论文以农户生产行为作为切入点,从主要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耕地资源特征、村落发展类型、农户的家庭特征与资源禀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哈尼梯田地区农户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现状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调查涉及的41.23 hm^2有效耕地中,按种植总面积排序,杂交稻、玉米、水果类作物位居前三。2)本地传统粮食作物——梯田红米,种植总面积和户均种植面积远小于经济效益较高的杂交稻和兼有饲料用途的玉米。同时,农户倾向于将其种植在质量较差、海拔较高的耕地上。3)作物的经济效益和耕地海拔及质量对替代性作物(如杂交稻和红米)的种植选择影响较大;个体农户层面上,农户特征与资源禀赋在不同程度上对不同作物的种植选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种植结构 哈尼稻作梯田 似不相关回归
原文传递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内涵再识、保护进展与难点突破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灿强 吴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8-155,181,共9页
中国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章从世界范围的遗产体系和农业遗产体系两个维度阐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特征,认为中国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 中国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章从世界范围的遗产体系和农业遗产体系两个维度阐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特征,认为中国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发掘认定工作全面铺开、保护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多学科研究逐步拓展和深入、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多功能价值开始显现、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进而分析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内涵理解与保护理念的认识偏差、遗产保护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保护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科学研究和管理人才缺乏以及国际影响力有待加强。提出了深入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应从增强动态保护与科学利用的认知、健全管理和利用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强化中国在该领域的引领作用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内涵 活态性 多功能价值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中传统知识的概念与保护——以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25
6
作者 马楠 闵庆文 袁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1-779,共9页
传统知识不仅是地方社区内居民与自然环境长期适应中所积累的经验智慧,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结构性存在,对遗产系统具有支持作用。因此,传统知识的传承保护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当前相关国际公约及研究中... 传统知识不仅是地方社区内居民与自然环境长期适应中所积累的经验智慧,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结构性存在,对遗产系统具有支持作用。因此,传统知识的传承保护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当前相关国际公约及研究中对于传统知识的定义及内涵,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将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知识定义为"农业文化遗产内,居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围绕农业所积累的与生计维持、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精神信仰维持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的知识、创新及实践",可分为生计维持类传统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类传统知识、传统技艺类传统知识、文化类传统知识及自然资源管理类传统知识5类。文章通过梳理农业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的相关关系,以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结合遗产地实地情况,针对当前传统知识保护中所存在的实物载体遭到破坏、传承存在危机、受到旅游业冲击及保护措施相对低效等问题,提出加强保护意识、将传统知识保护纳入遗产系统保护规划、开展传统知识的调查编目、加强传承记录工作及充分利用现有制度对传统知识进行保护等措施,以期为农业文化遗产中传统知识的保护提供建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知识 传统知识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评价体系构建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崔峰 王哲政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9-1134,共16页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适应性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维护和农业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较为滞后的状况,在界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适应性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维护和农业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较为滞后的状况,在界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属性和特点,提出构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并运用德尔菲法,最终筛选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鉴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评价具有较大的模糊性,本文给出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评价的技术路线,依据确定的警度区间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级别划分为四个等级(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并综合运用大气污染预警分级和交通信号警示灯原理,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直观反映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警戒情况。研究结果认为:给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状况进行有效定量评估,进而为建立科学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机制提供理论与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预警评价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判法 PSR模型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融入农林类高校育人体系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韶明 李昕彤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历史,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相关保护与传承工作走在世界前列;我国也具有数量众多的农林类院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但研究发现,将农业文化遗产融入农林类高校育人体系的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为解决这一问题,从... 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历史,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相关保护与传承工作走在世界前列;我国也具有数量众多的农林类院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但研究发现,将农业文化遗产融入农林类高校育人体系的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分析农业文化遗产融入农林类高校育人体系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入手,进而分析现状,从而探索出相应的路径:一是整合力量,健全教学科研体系;二是依托现有资源,开发课程体系;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四是校地联合,建设社会实践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农林类高校 育人体系
下载PDF
半干旱区庭院农业旱灾适应潜力的空间格局——基于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洪建 孙业红 +1 位作者 闵庆文 张凌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传统农业系统因其相对独特的传统耕作方式或工艺较好地适应灾害风险而能长期以来"与灾害共存"。从河北宣化传统的庭院漏斗式葡萄种植园入手,分析其适应旱灾的特征并基于其生长要求的自然环境构建适应潜力评价指标与模型,探讨... 传统农业系统因其相对独特的传统耕作方式或工艺较好地适应灾害风险而能长期以来"与灾害共存"。从河北宣化传统的庭院漏斗式葡萄种植园入手,分析其适应旱灾的特征并基于其生长要求的自然环境构建适应潜力评价指标与模型,探讨半干旱区庭院农业旱灾适应潜力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半干旱区庭院式农业旱灾适应潜力的高值区总体呈现"东北-西南"带状空间格局,内蒙古中部和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和陕西北部是近期庭院式传统葡萄发展的优先区域;从长远看,庭院农业旱灾适应潜力区域有向外围空间扩展的趋势,高值区逐渐连接成片;适应潜力的提出有助于灾害适应性研究内容的深入与拓展。研究结果可为灾害适应性研究,半干旱区调整家庭从业结构、提高收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潜力 旱灾 农业文化遗产 传统葡萄园 半干旱区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地潜在分布区域识别——以传统枣类种质资源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云霄 封雨晴 刘某承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1-449,共9页
【目的】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也一直存在农业文化遗产本底资源不清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用模型方法识别农业文化遗产地潜在分布区域,为进一步明确农... 【目的】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也一直存在农业文化遗产本底资源不清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用模型方法识别农业文化遗产地潜在分布区域,为进一步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的本底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从传统种质资源的角度出发,将最大熵模型用于识别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潜在区域。以中国传统枣类种质资源为例,给出了第一张中国传统枣类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潜在区域图。【结果】以传统枣类为栽培核心的农业文化遗产潜在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5个省份是高潜力分布区和中潜力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其中河北省高潜力区面积居全国首位。通过概率密度函数耦合适宜区面积,得到临猗县、盐湖区、献县等20个高潜力分布区是下一步发掘和保护工作的重点。【结论】本文证实了以核心种质资源分布为抓手,可以从理论上识别农业文化遗产的潜在分布区域。同时,本文方法具有推广性,可以为实地调研节省大量人力与物力,有助于从国家层面把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本底资源,为其进一步发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潜在分布区域识别 最大熵模型 种质资源 中国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户文化资本与其亲环境行为关系研究:以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例
11
作者 张晓旭 乔光华 +2 位作者 裴杰 王海春 贾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农业文化遗产地拥有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本禀赋,文化资本是这些地区获得农业文化遗产地称号的文化资源,也是区别于其他社群的文化符号,构成了当地农户生计资本的一部分,保障了人与自然的兼容互惠、和谐共生。基于敖汉旗农户的实地调研数... 农业文化遗产地拥有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本禀赋,文化资本是这些地区获得农业文化遗产地称号的文化资源,也是区别于其他社群的文化符号,构成了当地农户生计资本的一部分,保障了人与自然的兼容互惠、和谐共生。基于敖汉旗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加入文化资本,定量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户文化资本对其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在农户资本结构中,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本得分占比较高,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偏低。(2)文化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均正向显著影响其亲环境程度。(3)当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较低时,在农户农牧业收入占比较低的状况下,文化资本的增加会抑制其亲环境行为。在自然资本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农户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加会负向影响其亲环境生产。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时,农户文化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其亲环境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关注传统农业文化力量、提升农户农牧业收入、积极推进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实现农户文化资本在亲环境生产方面的持续性促进作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文化资本 亲环境行为 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下载PDF
岭南荔枝文化遗产构建岭南文化品牌的叙事策略分析
12
作者 冯玥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5期109-113,共5页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岭南荔枝文化遗产的叙事策略分析,探索农业文化遗产构建岭南文化品牌的方法与策略。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的要素、自然生态要素、历史文化要素相互交融的活态文...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岭南荔枝文化遗产的叙事策略分析,探索农业文化遗产构建岭南文化品牌的方法与策略。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的要素、自然生态要素、历史文化要素相互交融的活态文化遗产。以东莞荔枝为例,荔枝作为最负盛名的岭南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天然成为岭南人的“精神图腾”,富有岭南文化基因。场所叙事理论和品牌叙事理论为文化遗产叙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在东莞荔枝农业文化遗产地文化空间场景叙事中,应突出水乡文化和海洋文化;在荔枝文学作品文本叙事中,应强调岭南人文精神的主题化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岭南荔枝 岭南文化 叙事策略 品牌叙事 场所叙事
下载PDF
高职教育助力岭南农耕文化传承的运行机制与实施路径--乡村文化振兴视角
13
作者 陈晓兰 杨生发 彭星元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3-48,共6页
保护传承传统农耕文化,赓续农耕文明,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农耕文化教育传承研究状况的简要阐述,对岭南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现状以及广东高职院校资源基础的综合分析,探究了高职教育... 保护传承传统农耕文化,赓续农耕文明,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农耕文化教育传承研究状况的简要阐述,对岭南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现状以及广东高职院校资源基础的综合分析,探究了高职教育助力岭南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的运行机制及其策略路径。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可通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合力驱动农耕文化传承、农产品价值提升以及乡村旅游发展,进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同时构建了四条具体实施路径:一是增强传承意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二是优化教育培训,培育农遗传承人才;三是加强农遗研究,创新活化利用途径;四是深化产教融合,拓宽社会服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农耕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运行机制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话语互动、变迁及体系建构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娅 李明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农业文化遗产话语体系是由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构成的三位一体话语体系。在一百年的历史中,农业文化遗产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的密切互动主要集中于两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农业文化遗产学术话语紧紧追随政治话语,与... 农业文化遗产话语体系是由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构成的三位一体话语体系。在一百年的历史中,农业文化遗产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的密切互动主要集中于两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农业文化遗产学术话语紧紧追随政治话语,与政治话语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因此成功建构起早期的农业文化遗产话语体系,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2005年至今的15年,农业文化遗产大众话语、学术话语是在没有政治话语引领的情况下独立发展的,与政治话语的互动有限,大众话语影响力有限,当代农业文化遗产话语体系尚未建构完善,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建构新时代农业文化遗产话语体系,应该理清思路,从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建设、关注视角、话语融合机制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话语体系 政治话语 学术话语 大众话语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荔枝节习俗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7-183,共7页
原产于中国南方、素有“百果之王”“果中牡丹”等美名的荔枝,承载着国人一份独特的文化情怀。中国丰厚的荔枝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之中,荔枝节习俗是其中最活跃、最具民众基础的部分。源于古人对荔枝园林之美、品鉴之趣、文化之魅的深度认... 原产于中国南方、素有“百果之王”“果中牡丹”等美名的荔枝,承载着国人一份独特的文化情怀。中国丰厚的荔枝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之中,荔枝节习俗是其中最活跃、最具民众基础的部分。源于古人对荔枝园林之美、品鉴之趣、文化之魅的深度认知,荔枝的食用、审美、休闲及娱乐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古代荔枝产区的权贵与民众在荔熟时节多有组织以品荔为核心的系列欢聚和交流活动,较具代表性的包括巴蜀“官员筹办”、闽中“文人结社”及岭南“民间聚会”等模式。荔枝农业文化遗产极具中国特色且拥有全球影响力,作为维系遗产地传统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文化基因”,荔枝节的历史文化价值及传承保护问题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中国南方 荔枝节 习俗 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藏猪传统养殖系统及其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莹 孙忠祥 曾艺 《古今农业》 2023年第3期113-120,69,共9页
藏猪传统养殖系统是西藏地区人民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一种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藏猪养殖方式和特征,造就了自然和谐统一的藏猪养殖文化,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昌都卡若文化时期。本文通过梳理藏猪养殖史和藏... 藏猪传统养殖系统是西藏地区人民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一种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藏猪养殖方式和特征,造就了自然和谐统一的藏猪养殖文化,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昌都卡若文化时期。本文通过梳理藏猪养殖史和藏猪传统养殖方式,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对藏猪养殖系统的核心要素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藏猪传统养殖系统的生态、经济、技术、文化和景观特征进行阐述分析,旨在为藏猪传统养殖系统的保护传承发展奠定基础,也可以为其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认定提供一定的见解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藏猪 养殖系统
下载PDF
基于价值认同的保护地管理途径研究——以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思源 李禾尧 闵庆文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9年第1期23-28,共6页
我国多类型保护地管理往往需要依据其关键价值展开,而在利益相关方之间形成价值认同,即对保护地的价值形成共同的理解,才能够在保护地管理目标与规则上达成一致,实现有效管理。文章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以对利益相关方的深度访... 我国多类型保护地管理往往需要依据其关键价值展开,而在利益相关方之间形成价值认同,即对保护地的价值形成共同的理解,才能够在保护地管理目标与规则上达成一致,实现有效管理。文章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以对利益相关方的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以价值认同为理论基础,从影响价值认同的宏观、中观与微观因素,分析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认同现状与促进价值认同的保护地管理途径。详细梳理了国家政策、地方管理与社区等社会群体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现状及其与价值认同理想状态的差距,从促进差距缩小的角度,针对遗产的复合性、活态性和战略性特征提出其管理优化途径,并从管理体制、利益分享机制与产业布局3个方面形成一个基于价值认同的保护地适应性管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认同 保护地管理 农业文化遗产 管理体制 利益共享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地研学游客保护行为仿真研究——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灿灿 徐旻鹰 +2 位作者 孙业红 王英 宋雨新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59-1568,共10页
坚持“以保护为中心,以发展为手段”的原则,实施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研学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场域理论,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游客行为仿真模型,实证研究研学旅游对农业文化遗产游客保护行为影响作用,探索农业文化... 坚持“以保护为中心,以发展为手段”的原则,实施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研学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场域理论,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游客行为仿真模型,实证研究研学旅游对农业文化遗产游客保护行为影响作用,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1)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由周边环境与农业文化遗产知识、地方依恋、信息干预、自我概念共同作用;(2)从研学游客保护行为影响因素来看,农业文化遗产知识对游客保护行为具有正向的引导作用,尤其对于游客劝导型保护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解说活动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地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的实施有重要作用;研学强度、环境质量对衍生型研学游客和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的影响不同;(3)对衍生型研学游客来说,环境质量感知对文化遵守型保护行为更为明显。对研学游客来说,环境质量感知对劝导型、消费传播型保护行为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保护行为 研学旅游 仿真 农业文化遗产 哈尼梯田
下载PDF
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叶晓星 王斌 +3 位作者 黄卫华 史久西 格日乐图 张龙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72-75,共4页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浙江省庆元县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八百年来庆元菇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延续至今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独特的香菇生产与菇文化系统,...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浙江省庆元县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八百年来庆元菇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延续至今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独特的香菇生产与菇文化系统,但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一些传统香菇生产方式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在系统阐述了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特点以及保护和发展该文化系统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景观保护、生态产品开发、休闲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元香菇 动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农业文化遗产 浙江
下载PDF
中国枣地理标志及黄河流域古枣树群资源发展概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维府 孙伟哲 王涛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枣树栽培起源地和最早的枣树栽培中心,整理发现我国枣地理标志的78%分布在黄河流域,古枣树群和枣类农业文化遗产也全部分布于黄河流域。近20年,新疆枣迅猛发展,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从0.53%增加到49.97%。近几年黄河流域各... 黄河流域是我国枣树栽培起源地和最早的枣树栽培中心,整理发现我国枣地理标志的78%分布在黄河流域,古枣树群和枣类农业文化遗产也全部分布于黄河流域。近20年,新疆枣迅猛发展,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从0.53%增加到49.97%。近几年黄河流域各省枣树弃种弃管、产量下降,古枣树群及其文化遗产资源受到一定影响。为此,梳理了枣古树群资源及其主要显著特征,并讨论其保护发展的相应措施以助推黄河流域古枣树群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和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 古枣树群 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