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茯苓丸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6
1
作者 万贵平 张真真 +6 位作者 汤伟伟 桂涛 朱利 马小平 钱如云 胡春萍 曹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桂枝茯苓丸低、高剂量组(4.13,8.26 g·kg-1)、孕三烯酮组(阳性对照,0.23 g·kg...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桂枝茯苓丸低、高剂量组(4.13,8.26 g·kg-1)、孕三烯酮组(阳性对照,0.23 g·kg-1)。另设假手术对照组。连续给药28 d后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RTqPCR检测异位内膜中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结果:桂枝茯苓丸显著抑制异位内膜中PCNA,CD31的表达,降低腹腔液中VEGF的水平(P<0.05)以及异位病灶中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桂枝茯苓丸显著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生成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VEGF和HIF-1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肿瘤新生血管及分子靶向治疗新策略 被引量:29
2
作者 阎锡蕴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0-193,共14页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是基于肿瘤新生血管与正常血管的不同,药物专一识别并阻断肿瘤新生血管,使肿瘤细胞"饿死",而不影响正常细胞。从1971年Folkman提出"饿死肿瘤"的假说到2004年第一个血管靶向药物上市,记载着30多年...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是基于肿瘤新生血管与正常血管的不同,药物专一识别并阻断肿瘤新生血管,使肿瘤细胞"饿死",而不影响正常细胞。从1971年Folkman提出"饿死肿瘤"的假说到2004年第一个血管靶向药物上市,记载着30多年领域发展的传奇经历。当今,肿瘤血管已成为生物医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新的发现层出不穷。该文重点介绍肿瘤血管新靶点、新机制、新药物与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肿瘤 抑制剂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纳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治疗下肢缺血促进血管再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意瑶 李拥军 +5 位作者 管珩 刘昌伟 郑月宏 刘暴 杨菁 宋存先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利用家兔后肢缺血模型 ,观察纳米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poly dl lactic co glycolicacid ,PLGA) ,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16 5 )基因 ,经局部肌肉注射后 ,外源基因在局部缺血组织中的转染及强度 ,以及缺血部位的血管新... 目的 利用家兔后肢缺血模型 ,观察纳米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poly dl lactic co glycolicacid ,PLGA) ,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16 5 )基因 ,经局部肌肉注射后 ,外源基因在局部缺血组织中的转染及强度 ,以及缺血部位的血管新生状况。 方法 制备VEGF16 5 真核表达质粒 ,制备包载VEGF16 5 基因的纳米粒子 ,并检测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曲线。建立家兔后肢缺血模型 2 4只 ,其中4只为对照组 ,只行股动脉及其分支结扎切断术 ;2只为空白纳米粒子组 ,局部缺血肌肉注射空白纳米粒子 ;10只应用裸质粒VEGF16 5 转染 ,8只采用纳米技术包载VEGF16 5 转染。直接缺血部位肌肉内多点注射 ,进行局部定位基因转染。术后 14d行血管造影 ,了解缺血部位侧枝形成情况。处死兔子 ,取股二头肌 ,内收大肌 ,做病理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VEGF16 5 的表达 ,测定毛细血管密度。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了解VEGF16 5 在骨骼肌中的表达 ,并对不同的转染技术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转基因治疗 14d后 ,转染VEGF基因组血管造影可见明显新生血管和侧枝循环形成 ,免疫组化染色可见VEGF16 5 蛋白表达水平增高 ,缺血肌肉血管数增多 ,纳米VEGF16 5 治疗组与裸质粒VEGF16 5 治疗组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 治疗 下肢缺血 血管生成 纳米粒子
原文传递
莪棱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VEGF、bFGF及PD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许铮 梁雪芳 +4 位作者 郑玮琳 刘佳倩 骆美成 赵慧君 曹立幸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435-1440,共6页
目的观察莪棱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探讨莪棱胶囊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取雌性未孕SD大鼠,除正... 目的观察莪棱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探讨莪棱胶囊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取雌性未孕SD大鼠,除正常组12只大鼠外,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药物高、中、低剂量组(4、2、1g/kg),每组12只。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观察异位病灶体积与HE病理学变化;ELISA与HIC法检测VEGF、bFGF和PDGF的血清含量和组织表达量。结果药物组异位病灶体积大小明显降低(P<0.05),病理组织形态有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VEGF含量及子宫内膜异位组织VEGF、bFGF、PDGF表达明显升高(P<0.01),血清bFGF、PDGF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血清及组织中VEGF、bFGF、PDGF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莪棱胶囊能明显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异位病灶血管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棱胶囊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修复糖基化终产物引起的晚期EPCs功能障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琴 黄铭涵 +1 位作者 江时森 徐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0-635,共6页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引起的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障碍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中分子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单个核细胞,采用EGM-2-MV...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引起的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障碍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中分子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单个核细胞,采用EGM-2-MV培养液培养晚期EPCs;利用牛血清白蛋白及葡萄糖制备晚期糖基化修饰的白蛋白(AGE modified bovine serum albumin,AGE-albumin)。实验分为单独加入200μg/mLAGE-albumin的AGE组;同时加入200μg/mLAGE-albumin及0.1μg/mL、1μg/mL、10μg/mL的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组;加入200μg/mL未经修饰白蛋白的对照组。采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晚期EPCs凋亡;ECMatirx-gel检测晚期EPCs形成新生血管的能力。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he receptor for AGE,RAGE)、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RAGE、eNOS及蛋白激酶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GE组AnnexinV+/PI-细胞比例增加,在ECMatirx-gel上形成新生血管能力降低;晚期EPCs中ragemRNA及RAGE蛋白表达增加,enosmRNA及eNOS及Akt蛋白表达减少。丹参多酚酸盐1.0、10.0μg/mL组,与AGE组比较,晚期EPCs凋亡明显减少(P<0.05,P<0.01),在ECMatirx-gel上形成新生血管能力增加(P<0.01),晚期EPCs中RAGE表达减少(P<0.05,P<0.01),eNOS、Akt表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10μg/mL组对晚期EPCs凋亡及在ECMatirx-gel上形成新生血管能力,ragemRNA及RAGE,enosmRNA及eNOS,Akt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E使EPCs功能受损,表现为凋亡增加、迁移及体外形成新生血管的能力下降,丹参多酚酸盐可修复由AGE-albumin引起的EPCs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糖基化终产物 晚期内皮祖细胞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剑仑 于文胜 +2 位作者 李挺 杨南武 刘剑勇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1年第5期42-43,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微血管密度 (MVD)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技术 ,对 5 1例肝癌组织中FⅧRAg进行免疫特异性染色 ,并计数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①肝癌>5cm、无包膜、有肝内转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微血管密度 (MVD)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技术 ,对 5 1例肝癌组织中FⅧRAg进行免疫特异性染色 ,并计数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①肝癌>5cm、无包膜、有肝内转移、Child分级为B级和C级的MVD明显高于肝癌≤ 5cm、有包膜、无肝内转移、Child分级为A级 (P <0 .0 5~ 0 .0 1) ;②有门脉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肝癌的MVD虽高于无门脉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肝癌 ,但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③MVD与病理分级、腹水和AFP无关 (P >0 .0 5 )。结论 MVD在肝癌的生长和转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可作为肝癌预后的一个有用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 血管密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军 朱驹 +1 位作者 李卡 宋云龙 《药学进展》 CAS 2002年第6期329-333,共5页
血管生成是人体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 ,抑制肿瘤细胞介导的血管生成已成为近年来寻找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是体内活性最强、专属性最高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故成为寻找血管生成抑制剂的重... 血管生成是人体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 ,抑制肿瘤细胞介导的血管生成已成为近年来寻找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是体内活性最强、专属性最高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故成为寻找血管生成抑制剂的重要靶点 ,其中靶向 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令人最为关注。本文综述 VEGF及其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受体酪氨酸激酶 构效关系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模型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体外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姚明江 韩笑 +4 位作者 任建勋 任钧国 王益民 赫少清 刘建勋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7-983,共7页
目的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促进血管新生的能力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取0.6,1.2,2.4,4.8,9.6mg/ml浓度,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有效且安全的剂量进行后续实验。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 目的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促进血管新生的能力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取0.6,1.2,2.4,4.8,9.6mg/ml浓度,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有效且安全的剂量进行后续实验。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银杏蜜环高、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缺氧缺糖(4h)/复氧复糖(24h)法建立bEnd.3细胞体外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模型。造模前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10μmol,银杏蜜环高、低剂量组给予筛选浓度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细胞划痕法评价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基质胶Matrigel微管形成实验检测内皮细胞的体外血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血管新生相关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血管生成素(Ang)、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0.6、1.2mg/ml用于后续试验。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内皮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迁移率下降,形成微管的节点数、交叉点数、网眼数、总长度、分支长度及主干长度明显增加(P<0.05),VEGF、CD31、HIF-1α及Ang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银杏蜜环高剂量组细胞活力和迁移率升高,VEGF、CD31、HIF-1α、Ang及vWF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提高内皮细胞迁移率,其作用可能与上调多种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卒中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氧糖剥夺/复氧复糖 血管新生 细胞迁移
原文传递
CT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昇庠 王崇高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6期612-615,共4页
目的研究CTGF在人胃癌标本中表达情况及其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应用Real 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标本中CTGF mRNA,VEGF mRNA及其在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应用pcDNA3.1质粒上调AGS细胞中CTGF的表达,并用Real Time PCR和Wes... 目的研究CTGF在人胃癌标本中表达情况及其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应用Real 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标本中CTGF mRNA,VEGF mRNA及其在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应用pcDNA3.1质粒上调AGS细胞中CTGF的表达,并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AGS稳定株细胞接种于裸鼠,成瘤后肿瘤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TGF mRNA,VEGF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免疫组化亦显示CT-GF、VEGF在胃癌的标本中显色比正常对照组织强。统计显示两者mRNA水平及免疫组化表达有相关性(P<0.05)。转染pcD-NA3.1 CTGF质粒后,AGS细胞中CTGF蛋白的表达上调,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过表达CTGF后,VEGF表达上调。与对照细胞相比,过表达CTGF的AGS的肿瘤形成和生成速度明显加快(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的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在胃癌中CTGF,VEGF表达明显增加,CTGF可能通过上调VEGF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GF VEGF 血管生成 胃癌
下载PDF
心肌营养素-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管腔形成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小田 郭治彬 郑振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cells,HUVECs)迁移、管腔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质粒... 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cells,HUVECs)迁移、管腔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质粒pEGFP-N1-CTF1-GFP及pEGFP-N1瞬时转染至HUVECs;实验分成3组:①HUVECs组:正常对照组;②GFP组:转染质粒pEGFP-N1;③CT-1组:转染质粒pEGFP-N1-CTF1-GFP;MTT法检测HUVECs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法检测HUVECs迁移的变化,体外血管腔形成实验检测血管腔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T-1及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质粒pEGFP-N1-CTF1-GFP转染48h为CT-1蛋白表达高峰;MTT法、Transwell法和血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显示,高表达CT-1的内皮细胞的增殖率、迁移指数和血管腔形成数目明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GFP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质粒转染48h,CT-1组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GFP组(P<0.05)。结论高表达CT-1能明显促进HUVECs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CT-1可能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能力;CT-1促进血管新生的能力可能与其上调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营养素-1 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人canstatin基因克隆及其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小平 李兆申 +4 位作者 屠振兴 高军 潘雪 龚燕芳 金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34-637,共4页
目的克隆人血管能抑素canstatin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出canstatin蛋白。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出canstatin基因,克隆进质粒pUCmT,将测序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pET22b(+)相应位点,转化E.coliBL21,I... 目的克隆人血管能抑素canstatin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出canstatin蛋白。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出canstatin基因,克隆进质粒pUCmT,将测序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pET22b(+)相应位点,转化E.coliBL21,IPTG诱导蛋白表达。超声破碎菌体,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显示3条清晰条带,分别对应28S,18S,5S,分光光度计法测得总RNA浓度为1.8g/L;RTPCR扩增出与预期目的基因canstatin长度一致的cDNA片段;构建出克隆质粒pUCmT/canstatin,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canstatin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构建出表达质粒pET22b(+)/canstatin,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证实构建正确;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24kD左右出现新的蛋白表达条带,诱导后1h、2h、3h、4h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百分比分别为18.2%、18.8%、23.0%和23.4%;诱导3h的菌体超声破碎后,Ni柱亲和层析,125、250mmol/L咪唑洗脱液SDSPAGE电泳显示出清晰的单一条带。结论成功克隆出canstatin基因,成功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并且成功表达、纯化出canstatin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canstatin 管生成 基因克隆 蛋白纯化
下载PDF
原核表达活性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canstatin蛋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兆申 何小平 +4 位作者 屠振兴 高军 潘雪 龚燕芳 金晶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构建canstatin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人canstatin蛋白,并验证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BamH Ⅰ和HindⅢ从重组质粒pUCm-T/canstatin上切下canstatin基因,插入表达质粒 pET-22b(+)相应位点,转化E.coli BL21。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 目的构建canstatin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人canstatin蛋白,并验证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BamH Ⅰ和HindⅢ从重组质粒pUCm-T/canstatin上切下canstatin基因,插入表达质粒 pET-22b(+)相应位点,转化E.coli BL21。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SDS- PAGE电泳分析蛋白表达情况。超声破碎菌体,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PBS对其透析复性。鸡胚尿囊膜(CAM)实验验证目的蛋白抗血管生成活性。结果重组质粒pUCm-T/canstatin在 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电泳证实切下目的基因canstatin cDNA,将其插入质粒pET-22b(+)相应位点,转化E.coli BL21后,琼脂板上生长出多个白色菌落。挑选7个白色菌落做BamH Ⅰ和Hind Ⅲ双酶切,所有菌落均切出分别对应原质粒与目的基因的2条特异性条带,证实均为阳性克隆。IPTG 诱导其中1个克隆表达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24 000左右出现新的蛋白表达条带,诱导后1、2、3、4 h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百分比分别为18.2%、18.8%、23.0%和23.4%。Ni- NTA柱亲和层析后,在125、250mmol/L洗脱液中纯化出目的蛋白。CAM实验显示重组人canstatin 蛋白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成功构建了canstatin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出有活性的重组人canstatin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抑制剂 鸡胚尿囊膜实验
原文传递
芪丹通脉片含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大伟 马静 +2 位作者 王宗仁 李静 李蕊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第4期631-632,共2页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制备CAM模型,用芪丹通脉片含药血清作用于CAM,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生理盐水分别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观察血管生成的情况。结果芪丹通脉片具有明显的促进CA...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制备CAM模型,用芪丹通脉片含药血清作用于CAM,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生理盐水分别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观察血管生成的情况。结果芪丹通脉片具有明显的促进CAM血管新生作用,但效果弱于bFGF。结论芪丹通脉片能够促进CAM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绒毛尿囊膜 血管新生 芪丹通脉片 含药血清
下载PDF
人canstatin基因克隆及其重组蛋白表达
14
作者 李兆申 何小平 +4 位作者 屠振兴 高军 潘雪 龚燕芳 金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目的克隆人血管能抑素canstatin基因,重组表达canstatin蛋白。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做模板,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canstatincDNA,转入克隆载体pUCm-T,再转化E.coliDH5α,挑选阳性克隆,测定基因序列。酶切克隆载体目... 目的克隆人血管能抑素canstatin基因,重组表达canstatin蛋白。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做模板,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canstatincDNA,转入克隆载体pUCm-T,再转化E.coliDH5α,挑选阳性克隆,测定基因序列。酶切克隆载体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22b(+),转化E.coliBL21,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结果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与目的基因长度一致。RT-PCR产物与pUCm-T的连接产物转化E.coliDH5α,篮白斑筛选后,选6个白色菌落做酶切鉴定,证实其中1个为阳性克隆,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canstatin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将pUCm-T上目的基因片段酶切后插入pET-22b(+),转化E.coliBL21,挑选7个菌落做酶切鉴定,证实均为阳性克隆。IPTG诱导其中1个克隆表达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24000左右出现新的蛋白条带。结论成功克隆出canstatin基因,重组表达出canstatin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STATIN 血管生成 基因克隆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诊断及预后意义(英文)
15
作者 李海玲 任慕兰 赵维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检测在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 (恶性 4 7例 ,良性 14例 )术前血清VEGF浓度 ,11例正常妇女的血清作为对照。分...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检测在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 (恶性 4 7例 ,良性 14例 )术前血清VEGF浓度 ,11例正常妇女的血清作为对照。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血清VEGF检测结果 ,恶性组血清VEGF均值 2 2 1.81pg/ml(95 %置信区间 (CI) 180 .35~ 2 6 2 .87pg/ml) ,良性组均值 15 8.2 1pg/ml(95 %CI2 7.32~ 2 79.10pg/ml) ,正常对照组均值 12 1.4 8pg/ml(95 %CI 34.13~ 2 2 8.32pg/ml)。三组血清VEGF均数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4 7例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 ,晚期患者 (38例 )的术前血清VEGF浓度比早期患者 (9例 )的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肿瘤分化程度差 (G3 )的患者术前血清VEGF浓度高于肿瘤分化程度高(G1~ 2 )的 (P <0 .0 5 )。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对 2 9例已经进行彻底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随访 ,术前血清VEGF水平高的患者 2年内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可能较大 (P<0 .0 5 )。结论 术前血清VEGF可能对反映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卵巢上皮性肿瘤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屈洪波 吴诚义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9-783,共5页
肿瘤生长及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大量研究认为肿瘤干细胞与血管新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肿瘤干细胞可能转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新生血管生成,并通过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基质衍生因子和低氧诱导因子参与对血管新生的调控。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桃红四物汤Ⅱ号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对KDR/FLK-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晓玉 王淑美 +1 位作者 陈伟海 陈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THSWD)Ⅱ号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理。方法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法检测THSWDⅡ号对新生血管的效应,以MTT法检测其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有无抑制作用,并以免疫组化法观察该方对小鼠B16黑色素瘤血管内皮细胞KDR/FL...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THSWD)Ⅱ号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理。方法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法检测THSWDⅡ号对新生血管的效应,以MTT法检测其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有无抑制作用,并以免疫组化法观察该方对小鼠B16黑色素瘤血管内皮细胞KDR/FLK-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影响。结果THSWDⅡ号1 g/mL、2 g/mL组CAM血管指数降低(P<0.01);THSWDⅡ号1 mg/mL、2 mg/mL组ECV304细胞吸光度值降低(P<0.01);THSWDⅡ号5 g/kg、10 g/kg组及THSWDⅡ号10 g/kg+环磷酰胺25 mg/kg组肿瘤重量、KDR/FLK-1的表达、MVD计数均降低(P<0.01)。结论THSWDⅡ号具有抗CAM血管生成、抑制ECV304细胞增殖、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生长的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KDR/FLK-1的表达,继而抗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Ⅱ号 抗血管生成 KDR/FLK-1
下载PDF
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调节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金海 赵建华 +3 位作者 龚建平 秦建伟 潘立群 许芝银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细胞抑制素(E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1个周期和5~6个周期后的系列血清标本12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细胞抑制素(E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1个周期和5~6个周期后的系列血清标本12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VEGF和ES水平;同时采用该方法检测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水平。结果 (1)化疗前,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中位水平为496.6pg/ml,是健康对照组的4.7倍(P〈0.001);ES中位水平为95.5ng/ml,比健康对照组低18.3%(P=0.183);VCAM-1中位水平为1077.1ng/ml,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化疗前VEGF与血清VCAM-1水平、疾病分期和转移部位相关(P〈0.05)。(2)化疗1个周期后,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中位水平为524.8pg/ml,较化疗前增高(P=0.047);ES中位水平为110.5ng/ml,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VCAM-1中位水平为975.6ng/ml,与化疗前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7)。(3)化疗5~6个周期后,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中位水平为306.5pg/ml,较化疗前、化疗1个周期后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0.009和0.005);Es中位水平为113.3ng/ml,比化疗前明显增高(P=0.042),但与化疗1个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与疗效相关。病情稳定或缓解的27例乳腺癌患者,VEGF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13例病情进展者无VEGF下降;VCAM-1水平也出现了与VEGF类似的治疗相关反应;而Es水平与疗效无关(P〉0.05),提示化疗对ES水平影响可能较小。结论 乳腺癌全身化疗明显影响血清VEGF水平,VEGF下降可能是疾病得到控制的一个指标;随着治疗后病情的稳定或缓解,肿瘤血管生成具有向着抗血管生成活性状态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抑制素 化疗
原文传递
吡格列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脏血管再生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婷玉 张存泰 吴艳霞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3年第6期365-367,共3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心肌梗死(MI)小鼠血管再生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小鼠MI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小鼠随机分成AMI组和Pio组(每组各16只),Pio组给予吡格列酮20 mg/(kg·d)灌胃,AMI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心肌梗死(MI)小鼠血管再生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小鼠MI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小鼠随机分成AMI组和Pio组(每组各16只),Pio组给予吡格列酮20 mg/(kg·d)灌胃,AMI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另15只小鼠仅穿线不结扎为Sham组。于手术后28 d检测3组小鼠心功能指标,取小鼠心肌梗死边缘处心肌组织行HE染色病理学检查,CD31染色检测心肌新生血管密度。结果:治疗28 d后,Pio组生存率高于AMI组,心功能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较AMI组有明显改善。Pio组较AMI组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的情况减轻。Pio组梗死区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大于AMI组。结论:吡格列酮可能有促进缺血心肌血管再生、保护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急性心肌梗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血管再生
下载PDF
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20
作者 姚琼凤 王莹 +2 位作者 吴晓萍 付小兵 李校堃 《感染.炎症.修复》 2005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克隆表达人vasostatin片段,纯化目的蛋白并检查活性,以研究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片段的活性区域。方法:重组构建人vasostatin片段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IPTG诱导表达。通过GST亲和凝... 目的:克隆表达人vasostatin片段,纯化目的蛋白并检查活性,以研究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片段的活性区域。方法:重组构建人vasostatin片段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IPTG诱导表达。通过GST亲和凝胶纯化目的蛋白,用凝血酶(Thrombin)酶切纯化产物获得单体va- sostatin片段,并采用MTT法检测其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改变诱导条件可增加可溶性表达量,包涵体形式的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55%。活性试验表明,各GST-vasostatin片段和vasoatatin片段具有程度不同的抑制bFGF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中以片段vasostatin氨基酸135-164的抑制活性最为显著。结论:人vasostatin片段中氨基酸135-164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活性较强的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ostatin片段 GST融合蛋白 血管生成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