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一个历史与理论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237
1
作者 金祥荣 朱希伟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4-82,共9页
在最近十年中 ,中小企业在特定地理空间大规模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是浙江经济发展和产业组织发展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形式。本文探讨了专业化产业区的生成机制 ,基本假设为任何两个产业的发展都存在产业特定性要素和重叠性要素的竞争 ,... 在最近十年中 ,中小企业在特定地理空间大规模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是浙江经济发展和产业组织发展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形式。本文探讨了专业化产业区的生成机制 ,基本假设为任何两个产业的发展都存在产业特定性要素和重叠性要素的竞争 ,而产业特定性要素在特定地理空间的大规模集聚解释了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产业区 产业特定性要素 集聚经济 产业群 产业区 中小企业 浙江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规模扩张 被引量:157
2
作者 韩峰 李玉双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9-164,共16页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从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综合视角探讨了城市人口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提高本市人口规模,但对周边城市却产生了负向空间外溢效应,且专业化集聚的作...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从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综合视角探讨了城市人口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提高本市人口规模,但对周边城市却产生了负向空间外溢效应,且专业化集聚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多样化集聚;公共服务供给不仅提高了本市和周边城市人口规模,而且能够在城市人口增长中与产业集聚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且产业集聚模式越符合当地优势条件,其集聚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发挥得就越充分。其中,专业化集聚主要基于第一自然集聚优势、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和制造业中间投入的空间共享机制而发挥作用,而多样化集聚则主要基于中间服务的空间共享机制和空间技术外溢效应而产生影响。在适宜性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双重作用下,多数Ⅰ型及以上大城市拥挤效应得到明显缓解,依然具有很强的人口吸纳能力;Ⅱ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产业集聚模式与城市规模特征更为匹配,有助于扭转结构错配、持续推进人口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公共服务供给 城市人口规模 适宜性产业集聚
原文传递
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与集聚经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1
3
作者 傅十和 洪俊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2-125,共14页
本文利用我国2004年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检验了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得益于何种类型的集聚经济。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和城市人口规模效应后,小型企业在中等城市和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行业内集... 本文利用我国2004年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检验了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得益于何种类型的集聚经济。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和城市人口规模效应后,小型企业在中等城市和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行业内集聚经济),在超大和特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跨行业集聚经济);中型企业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但只在特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大型企业即使在特大和超大城市中也很少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规模 城市规模 集聚经济 马歇尔外部性 雅各布斯外部性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112
4
作者 贺灿飞 潘峰华 孙蕾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53-1264,共12页
基于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通过计算不同地理尺度下的制造业产业分布基尼系数和Moran'sI系数,发现中国制造业高度聚集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在华北、东北、四川以及两湖地区有一些连片分布... 基于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通过计算不同地理尺度下的制造业产业分布基尼系数和Moran'sI系数,发现中国制造业高度聚集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在华北、东北、四川以及两湖地区有一些连片分布;空间尺度越小,产业划分越细,制造业在空间上越集中,省市县尺度的产业地理集中程度显著相关。基于比较优势、全球化和制度分权以及集聚经济等相关理论,本文构建了考察影响产业地理集聚因素的计量模型。统计分析表明,由于接近资源优势,农产品投入较多的产业较分散,金属矿物投入较多的产业较为集中,非金属矿物依赖性产业在四位数层次集中,在三位数层级显著分散。利用外资和参与国际贸易有利于产业地理集聚,区域分权促使制造业分散布局,在省级层次尤为显著。集聚经济显著推动制造业地理集聚,但在县级层次更为重要。高技能劳动力比重较高和外部科研力量依赖性产业则较为分散,产业联系没能促进中国产业的地理集聚,可能与地方保护和模仿政策等反市场力量有关。研究表明,空间尺度和经济转轨引致的制度变化对于理解中国制造业地理格局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地理集中 集聚经济 比较优势 区域分权 中国
下载PDF
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中国城市规模是否过小?——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22
5
作者 梁婧 张庆华 龚六堂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3-1072,共20页
本文基于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推导出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2003—2009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对由此得到的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地级市中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在可比方法估计下我们... 本文基于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推导出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2003—2009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对由此得到的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地级市中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在可比方法估计下我们发现中国被低估的城市已明显减少,大部分城市处于最优规模的附近,但同时被高估的城市数量在增加。此外,与东、中部等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劳动生产率 最优城市规模
原文传递
什么使城市更有利于创业? 被引量:110
6
作者 张萃 王红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166,共16页
本文从空间经济学视野切入,探讨什么样的集聚经济更能激励人们创业。理论研究揭示: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经济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创业。从动态角度看,我国专业化集聚的现实特征使得多样化集聚经济而非专业化集聚经济对创业企业产生可... 本文从空间经济学视野切入,探讨什么样的集聚经济更能激励人们创业。理论研究揭示: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经济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创业。从动态角度看,我国专业化集聚的现实特征使得多样化集聚经济而非专业化集聚经济对创业企业产生可持续的影响。这一理论推论得到了基于个体微观数据与城市数据相匹配的实证支持。在此基础上围绕创业企业发展和创业动机的对比研究揭示,生存型小规模创业不仅受益于城市多样化外部性,也受益于城市专业化外部性,但多样化外部性对规模较大的机会型创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上下游行业关联是多样化外部性促进我国创业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集聚经济 创业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集聚经济与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1
7
作者 刘修岩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9-119,共11页
本文基于中国2003~2006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就业密度、城市相对多样化水平和相对专业化水平等集聚经济因素对城市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了关键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从而得到更... 本文基于中国2003~2006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就业密度、城市相对多样化水平和相对专业化水平等集聚经济因素对城市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了关键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从而得到更加可靠的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后,一个城市的就业密度和相对专业化水平对其非农劳动生产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就业密度 生产率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3
8
作者 贺灿飞 谢秀珍 潘峰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3-635,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趋于空间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地理集中;大部分省区的制造业结构逐渐多元化,90年代后期以来趋于专业化。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存在显著的产业间差异,出口加工型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趋于空间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地理集中;大部分省区的制造业结构逐渐多元化,90年代后期以来趋于专业化。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存在显著的产业间差异,出口加工型产业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原材料指向型更加接近资源地而比较分散,消费市场导向型产业需要就近市场也趋于分散,各地区竞相发展的高利润、高税收产业也更趋于分散。本文系统考察了影响各制造业省区地理分布的区位因素,发现影响我国制造业省区分布的重要因素依次为政策和制度因素、劳动力素质和成本、规模经济、自然资源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类型产业的地理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地理分布 自然优势 集聚经济 产业政策 中国
下载PDF
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群集聚经济 被引量:70
9
作者 姚常成 宋冬林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6-87,共12页
我国行政区经济正积极向城市群经济转变,过去"单体城市"发展模式下的集聚经济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解释当下我国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尤其是不能解释城市群内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利用2003—2015年我国八大国家级城市群~... 我国行政区经济正积极向城市群经济转变,过去"单体城市"发展模式下的集聚经济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解释当下我国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尤其是不能解释城市群内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利用2003—2015年我国八大国家级城市群~①及其周边非城市群的197个地级市基础数据,采用系统GMM等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集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城市群内借用规模和网络外部性使得集聚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不论彼此是否相邻,中小城市都能享受和大城市一起所产生的集聚经济的好处;其次,多中心城市群倾向于出现借用规模行为,而单中心城市群则倾向于出现集聚阴影,此外,借用规模行为作用下的集聚经济效应需要充分考量通达性的影响;最后,城市群网络外部性有利于提高城市群内城市的经济效益,且对集聚水平偏低的中小城市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借用规模 集聚阴影 网络外部性 多中心 城市群
原文传递
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0
作者 贺灿飞 刘洋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9,共11页
相关企业的地理集中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利于推动创新和市场竞争,也能够共享劳动力市场和基础设施,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和城市竞争力密切相关。90年代以来产业地理集中成为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热点课题。文章综述了产业区位论... 相关企业的地理集中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利于推动创新和市场竞争,也能够共享劳动力市场和基础设施,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和城市竞争力密切相关。90年代以来产业地理集中成为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热点课题。文章综述了产业区位论、贸易理论以及集聚理论对产业地理集中的解释,并对国内外关于产业地理集中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集中讨论了资源投入、市场需求、企业规模、外部经济、产业联系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对产业地理集中的影响,揭示了产业地理集中的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地理集中 区位论 贸易理论 集聚经济
下载PDF
集聚经济、要素禀赋与产业的空间分布: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被引量:53
11
作者 刘修岩 何玉梅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10-19,共10页
本文使用1999~2008年中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对集聚经济、要素禀赋等因素在产业动态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中,为了分析和比较集聚经济的不同类型对产业动态集聚影响的作用方向和程度,本文构建了地区... 本文使用1999~2008年中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对集聚经济、要素禀赋等因素在产业动态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中,为了分析和比较集聚经济的不同类型对产业动态集聚影响的作用方向和程度,本文构建了地区产业专业化、地区产业多样性和地区市场潜能等指标。研究发现,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和市场潜能等集聚经济因素对产业的动态集聚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地区行业多样化水平和地区制造业相对工资增长率的系数则为负的不显著;同时,地区的要素禀赋对中国产业的动态集聚也有重要影响,从而证实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的空间分布都有着重要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地方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 市场潜能
下载PDF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劳动者集聚效应与地区工资差距扩大 被引量:52
12
作者 陈勇 柏喆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97,共19页
为剖析中国地区工资差距产生的原因,本文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作用,创新性地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集聚效应融合起来,运用1988年、1995年、2002年、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微观数据,在对各地区技能偏向型技... 为剖析中国地区工资差距产生的原因,本文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作用,创新性地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集聚效应融合起来,运用1988年、1995年、2002年、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微观数据,在对各地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和集聚效应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3年中国地区工资差距增大,且地区工资差距主要体现为高技能劳动者的地区工资差距;地区工资差距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存在,主要是由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集聚效应的综合影响,表现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作用于高技能劳动者使劳动者工资差距增大,集聚效应又不断通过劳动者的地区流动助力于提高所有劳动者工资促使地区工资差距形成。进一步反事实分析发现,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导致地区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缩小地区工资差距、促进地区平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集聚效应 地区工资差距 发展不平衡
原文传递
基于不同区域层级的文化产业集聚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陶金 罗守贵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39-2253,共15页
利用企业层面数据,从市域和省域两个尺度研究中国文化产业的集聚特征,并揭示集聚对文化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应用一致性方法估计了中国文化企业的生产函数,并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并从专业化和城市化两个角度研究集聚对于文化... 利用企业层面数据,从市域和省域两个尺度研究中国文化产业的集聚特征,并揭示集聚对文化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应用一致性方法估计了中国文化企业的生产函数,并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并从专业化和城市化两个角度研究集聚对于文化企业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地级市尺度下,文化产业专业化经济并不显著,但却存在城市化经济;②在更大的省域层面,则呈现出专业化经济显著,多样化经济弱化的特征;③行业和区域异质性回归显示了结果的稳健性,核心文化产业的产业集聚经济更显著;④在知识溢出效应占主导的文化集聚中,通信基础设施良好的省份被赋予了创意交流的便利性,因而拥有更强的集聚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集聚经济 生产率 专业化 多样化
原文传递
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中国汽车企业效率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俊松 贺灿飞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7-344,共8页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东北、长三角、湖北十堰—武汉、重庆市、珠三角和京津地区六大汽车企业集聚区,集聚经济和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影响我国汽车企业效率。本文以2004年中国2160个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集聚经...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东北、长三角、湖北十堰—武汉、重庆市、珠三角和京津地区六大汽车企业集聚区,集聚经济和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影响我国汽车企业效率。本文以2004年中国2160个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集聚经济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企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规模经济、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能显著提升汽车企业效率,汽车企业规模越大、相同产业或相近产业的集聚越能有效促进汽车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信息资源,增进企业的上下游联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汽车企业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对我国汽车企业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城市汽车业外资对本地汽车企业没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本地汽车生产企业有较明显的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外资溢出效应 汽车 中国
下载PDF
市场可达性、空间集聚经济与高铁站区经济发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媛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145,共15页
近年来,新城建设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城市发展政策。在高铁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设高铁站成为各地新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新经济地理学中,市场可达性是影响企业和居民空间集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城市间和城市内部两方面探讨市场可达... 近年来,新城建设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城市发展政策。在高铁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设高铁站成为各地新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新经济地理学中,市场可达性是影响企业和居民空间集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城市间和城市内部两方面探讨市场可达性对高铁通车后站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匹配到约1平方公里栅格的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和2009—2014年新设高铁站数据,研究发现高铁通车后,高铁站区的经济活动密度相对于邻近区域并没有显著提升。利用高铁、铁路、公路网络构造了随时间可变的城市可达性指标,并利用高铁站到市中心距离衡量到城市就业中心的可达性,结果显示,高铁站区的经济发展显著依赖于城市可达性和市中心可达性。上述结果说明,新城经济发展必须重视对于来自城市外部和内部的集聚经济的利用。尽管高铁带来的城市可达性提升能为周边区域创造经济集聚,但受制于远离市中心的区位选择,低水平的城市中心可达性大大限制了目前高铁站区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高铁新城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可达性 集聚经济 高铁 新城 夜间灯光
原文传递
区位优势、集聚经济和中国地区间FDI竞争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伟 向永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25,共15页
FDI在中国东部多、中西部少,这可能导致东部在集聚经济上的优势,而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差异也造成了东部和中西部的区位差异,这两方面差异可能会影响东部和中西部省份对FDI的竞争策略。在马尔可夫完美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模型来分析集... FDI在中国东部多、中西部少,这可能导致东部在集聚经济上的优势,而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差异也造成了东部和中西部的区位差异,这两方面差异可能会影响东部和中西部省份对FDI的竞争策略。在马尔可夫完美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模型来分析集聚经济、区位优势对地区间FDI税收竞争均衡的影响,后续的空间面板实证分析则表明:地区之间的FDI税收竞争是存在的,税收仍然是影响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但随着时间渐趋减弱;相对来说,中西部省份更依赖于税收竞争,而且吸引的也是对税率更加敏感的相对低端的FDI;拥有区位优势和集聚经济优势的东部省份则可以对FDI课征更高的税率以获取集聚租金;另外,集聚经济的存在弱化了地区间的税收竞争,东部和中西部省份对FDI课征的平均税率随着时间均趋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竞争 集聚经济 区位优势 外国直接投资 马尔可夫完美均衡 FDI
下载PDF
城市借用规模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飞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借用规模由阿隆索于1973年提出,主要指小城市可以通过借用邻近大城市的规模效应获得发展机会。这一概念20多年后才引起学界关注,并于最近几年取得较大进展。从适用对象、作用机制、借用维度三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适用对象由邻近... 借用规模由阿隆索于1973年提出,主要指小城市可以通过借用邻近大城市的规模效应获得发展机会。这一概念20多年后才引起学界关注,并于最近几年取得较大进展。从适用对象、作用机制、借用维度三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适用对象由邻近大城市的小城市扩展至所有尺度的城市,无论它们是否相邻;作用机制的主要变化在于从地理邻近到网络通达,借用规模成为一种网络现象;绩效与功能被视为借用规模的两个基本维度。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用规模 小城市 城市网络 集聚经济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和回流作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柯善咨 夏金坤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103,共11页
本文根据集聚经济与增长极理论构建产业集聚和增长极溢出作用模型,分别使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联立方程和各年截面方程检测2000-2007年间河南省126个市(县)产业集聚与自身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中原城市群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 本文根据集聚经济与增长极理论构建产业集聚和增长极溢出作用模型,分别使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联立方程和各年截面方程检测2000-2007年间河南省126个市(县)产业集聚与自身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中原城市群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非农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互相强化,但是非农业就业的空间密度相对过高,已产生明显的拥挤效应和非经济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原城市群地级中心城市对各级市县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在最近几年相当稳定。研究结果为统筹制定配套区域政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集聚经济 增长极 空间计量
下载PDF
为什么流向大城市?——基于城市集聚经济的估计 被引量:16
19
作者 田相辉 徐小靓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32,共10页
城市集聚经济显著影响劳动力工资水平。文章综合利用城市宏观数据和劳动力微观个体数据,通过控制微观个体效应和运用工具变量法等手段,实现了中国城市集聚经济的有效估计。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就业... 城市集聚经济显著影响劳动力工资水平。文章综合利用城市宏观数据和劳动力微观个体数据,通过控制微观个体效应和运用工具变量法等手段,实现了中国城市集聚经济的有效估计。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就业密度更高的城市有能力支付给劳动力更高的工资,从而揭示了生产要素纷纷流向大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科学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足够重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显著集聚经济效应,深化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开放程度,逐步消除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就业密度 工资方程 内生性
下载PDF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探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付韬 张永安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6期57-61,共5页
学术界普遍认为产业集群存在着生命周期,并且有众多学者对其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文章从引述研究集群生命周期的典型文献入手,探析其间存在的异同与联系,进而总结出产业集群沿其生命周期演进的三种重要驱动因素,并且依据这些... 学术界普遍认为产业集群存在着生命周期,并且有众多学者对其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文章从引述研究集群生命周期的典型文献入手,探析其间存在的异同与联系,进而总结出产业集群沿其生命周期演进的三种重要驱动因素,并且依据这些驱动因素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典型表征进行解释,最后对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该理论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集群技术演进 集聚经济性 产业集群外部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