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范导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池友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0-84,共5页
精英文化有责任来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套批评机制。这一机制不是试图阻止大众文化的发展或者否定大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而是要给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一种监督,一种超越的理想,即一种具有人文精神关怀的终极价值尺度。本文着... 精英文化有责任来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套批评机制。这一机制不是试图阻止大众文化的发展或者否定大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而是要给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一种监督,一种超越的理想,即一种具有人文精神关怀的终极价值尺度。本文着力探讨的是,如何发挥精英文化现代人文意识的启蒙与批判作用,积极促成大众文化的审美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人文精神 审美救赎
下载PDF
数字异化的生成及消解路径 被引量:6
2
作者 代砚春 孙美玲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7,共9页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在机器大工业时代产生了物化现象,卢卡奇与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视角展开了“物化批判”。当现代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物化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数字异化,人们相应拥有了“数字人”和“视...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在机器大工业时代产生了物化现象,卢卡奇与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视角展开了“物化批判”。当现代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物化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数字异化,人们相应拥有了“数字人”和“视觉人”的双重异化形态。消解数字异化需要解蔽现代人的异化样态,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为此,它呈现为两条不同路径:“卢卡奇式”的生产力批判路径从总体性的视角拒绝数字异化的演进,它求助于无产阶级的主体激情来突破数字异化的现代性牢笼,最终在阿多诺的理论中堕为一种“新人本主义”的审美救赎;“马克思式”的生产关系批判路径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挖掘数字异化的历史客观的自反性,它要求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为“数据共同体”,在“数据共享”“数据共有”的前提下将克服数字异化的路径理解为改变世界的现实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数字异化 审美救赎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尼采的游戏——对一种喻像的几个文本考察 被引量:6
3
作者 余明锋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30,共11页
文章首先说明了游戏在尼采成熟的哲学立场中的重要位置;进而集中于早期尼采,特别是《悲剧的诞生》和《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试图勾勒出尼采思想发展中的一条隐蔽线索。通过分析《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中的赫拉克利特式世界游戏,文章指... 文章首先说明了游戏在尼采成熟的哲学立场中的重要位置;进而集中于早期尼采,特别是《悲剧的诞生》和《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试图勾勒出尼采思想发展中的一条隐蔽线索。通过分析《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中的赫拉克利特式世界游戏,文章指出,尼采所谓的"审美之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或审美观众,而是能用既严肃投入又超越静观的双重视角来看待生命的人。狄奥尼索斯状态基于主体的变形,《悲剧的诞生》中对生命的审美证成和审美救赎正是基于这种变形,就此而言,《悲剧的诞生》已然开始游戏,但其中仍有不彻底处。只有通过"希腊悲剧哲学",通过对阿那克西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细致辨析,尼采才真正超越叔本华。在尼采的解释中,叔本华是一位现代的阿那克西曼德,而他自己则是一位现代的赫拉克利特。通过赫拉克利特,尼采才克服了艺术形而上学中的二元论预设。彻底的游戏用双重视角取代二元论,取消而非满足救赎需要,如此才真正克服了悲观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游戏 审美救赎 狄奥尼索斯式静观 主体的变形 悲剧哲学
下载PDF
美术革命与救国大义合一:蔡元培美学思想要义述略
4
作者 王海东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清末民初,国家危机重重,为救亡图存社会兴起革命思潮,在美术领域出现“美术革命”之声。蔡元培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健将之一,他将美术革命与救国大义融为一体,认为美术不仅有审美愉悦感,还能启迪智慧,辅翼道德;为了启蒙,他高举美育的旗帜... 清末民初,国家危机重重,为救亡图存社会兴起革命思潮,在美术领域出现“美术革命”之声。蔡元培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健将之一,他将美术革命与救国大义融为一体,认为美术不仅有审美愉悦感,还能启迪智慧,辅翼道德;为了启蒙,他高举美育的旗帜,以美育代替宗教,希望通过美育开启民智,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囿于时代之困,其壮志未酬,然而其理论与实践依然有益于当下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革命 美育 美学 救亡图存 蔡元培
原文传递
爱伦·坡诗歌的创作旨归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振武 《英语研究》 2012年第1期25-31,共7页
美国著名文学家爱伦·坡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都取得了非凡成就,对后来的文学实践有着深远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彰显出一个艺术家在文化危机时代的艺术自觉,揭示出工业化进程中人类遭遇的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是对深陷精神樊笼的现... 美国著名文学家爱伦·坡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都取得了非凡成就,对后来的文学实践有着深远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彰显出一个艺术家在文化危机时代的艺术自觉,揭示出工业化进程中人类遭遇的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是对深陷精神樊笼的现代人的美学救赎。他的传统意识和效果理念及其对形式美的实践和倡导是现代派诗歌的先导,其对梦境、疯癫和死亡的书写是对人类的现实困境、精神状况以及未来命运的深刻反思,是对现代危机的前瞻与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文化危机 现代主义 艺术自觉 美学救赎
下载PDF
《挪威的森林》的死亡美学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园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05-110,共6页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张扬死亡美学的小说,充斥着死亡事件、死亡意象和死亡体验。死亡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小说以生死链为线索展开叙事,木月—直子—渡边—绿子是小说最主要的生死链。小说的死亡观既有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深受存...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张扬死亡美学的小说,充斥着死亡事件、死亡意象和死亡体验。死亡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小说以生死链为线索展开叙事,木月—直子—渡边—绿子是小说最主要的生死链。小说的死亡观既有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死亡在小说中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既显得静美也显得悲美,作为个体救赎的死亡无疑是虚妄的,无助于现代个体的现实回归,只能让个体从存在走向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死亡美学 生死链 审美救赎
下载PDF
我曾试图建立一个人间乐园--埃兹拉·庞德与文化救赎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庆 董洪川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3,共7页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灵魂人物。庞德诗歌革新的出发点不是"美学自主性"或者"诗歌本身"价值问题,而是改造社会,即通过文化干预而达到"美国复兴"的最终目标,"建立一个人间乐园...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灵魂人物。庞德诗歌革新的出发点不是"美学自主性"或者"诗歌本身"价值问题,而是改造社会,即通过文化干预而达到"美国复兴"的最终目标,"建立一个人间乐园"。本文试图从现代性视角,结合庞德的创作实践、理论主张及时代语境,剖析庞德的文化救赎思想,从而揭示庞德致力于文学变革的内在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现代主义诗歌 审美现代性 文化救赎
原文传递
审美大众化时代阿多诺审美救赎论的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3,共7页
审美大众化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引发审美主体日益增长的审美诉求与审美优质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阿多诺审美救赎论具有深刻的问题意识和内在的价值指向。从审美救赎的必要性来看,阿多诺主张以审美达成个体解放与社会清明,启... 审美大众化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引发审美主体日益增长的审美诉求与审美优质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阿多诺审美救赎论具有深刻的问题意识和内在的价值指向。从审美救赎的必要性来看,阿多诺主张以审美达成个体解放与社会清明,启发当代审美应发挥提升个体境界、重振审美风气的重要作用。从审美救赎的可能性来看,阿多诺提倡艺术与生活保持距离,昭示当代审美应以独立品格与自由精神,遏制交换价值,抵御物欲私欲,成为商业消费的制衡力量。从审美救赎的可行性来看,阿多诺美学理论遭遇内在逻辑悖论和外在现实压力的双重困境,导致审美乌托邦幻灭,启示当代审美应以开放包容的对话姿态,建构多元共生的审美体验,营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审美生态环境,由此实现主体自觉的本初要义,完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引领风气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大众化 审美救赎 阿多诺 文化产业
下载PDF
审美人生,何以可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军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140,共9页
声言以审美或艺术境界来拯救生命之沉沦,既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美学的一个传统,也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神话"。持这类救赎神话的学者,非但没有顾及审美经验的瞬间性,也没有顾及人生世相的复杂性。审美经验的瞬间性与生命救赎的永... 声言以审美或艺术境界来拯救生命之沉沦,既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美学的一个传统,也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神话"。持这类救赎神话的学者,非但没有顾及审美经验的瞬间性,也没有顾及人生世相的复杂性。审美经验的瞬间性与生命救赎的永恒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审美人生这一提法本身就充满逻辑矛盾。人类历史的残酷事实及其悲怆色彩,则决定了审美对于救赎,总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置这些事实于不顾,奉审美境界为人生最高境界,只能说明我们对审美经验缺乏自识,对美学学科自恋过重。生命救赎是一个复杂而又沉重的永恒课题,对此课题,审美人生这一药方显得过于轻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美学 审美人生 救赎 审美体验 瞬间
原文传递
异化、审美及异化背景下的审美拯救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明贵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78-182,192,共6页
异化与审美之间存在一种二律悖反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反相斥的,但在客观现实中又是可以统一的。审美,作为一种体验,是人在心理上超越了异化的存在状态;作为一种实践,是人类在精神领域反抗异化的主要方式。若没有审美对身处奴役中的... 异化与审美之间存在一种二律悖反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反相斥的,但在客观现实中又是可以统一的。审美,作为一种体验,是人在心理上超越了异化的存在状态;作为一种实践,是人类在精神领域反抗异化的主要方式。若没有审美对身处奴役中的人所实施的拯救,异化世界中的人若失去了自由体验的滋养,异化的现实中若没有审美的发生,人类将在存在的虚无和恐惧中、在对自我拯救的绝望中趋于疯狂和荒蛮。诗人作为审美创造的主要参与者,在反抗异化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坚守自己作为自由与诗意的捍卫者与守望者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审美 诗人 拯救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暴力”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法超 《肇庆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16,32,共7页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趋势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结构和生命体验的模式,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却往往是含混失序的。原因除了现实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驱迫,和人作为有限的存在者的必然的瞻顾外,还在于人们在古典的、现代主义的和(尤其...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趋势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结构和生命体验的模式,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却往往是含混失序的。原因除了现实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驱迫,和人作为有限的存在者的必然的瞻顾外,还在于人们在古典的、现代主义的和(尤其是消极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念之间的游移不定。为了克服这种含混,就要历史性地反省审美活动的本性,审查各种美学观念的合理性及其范围。而″审美暴力″这一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最能引发争议的现象,可以为这种反省提供例证和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审美暴力 审美救赎 积极与消极的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的救赎意识
12
作者 高小弘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74-76,共3页
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主人公们都有着各种创伤体验,为了把自我从灵魂的暗夜中解救出来,实现心灵的丰盈和人格的完善,她们渴求着灵魂的救赎,其救赎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日常生活救赎、审美救赎和宗教式救赎。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女性成长小说 日常生活救赎 审美救赎 宗教式救赎
下载PDF
伯吉斯《发条橙》“恶”之书写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青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2年第2期93-103,共11页
安东尼·伯吉斯小说《发条橙》叙述了边缘少年阿历克斯遭遇的残酷现实,反思了现代社会中“恶”的社会根源;以阿历克斯接受强制疗法前后的变化,揭示了现代西方以工具理性和社会规训所带来的人性伤害。小说综合运用了隐喻、反讽、文... 安东尼·伯吉斯小说《发条橙》叙述了边缘少年阿历克斯遭遇的残酷现实,反思了现代社会中“恶”的社会根源;以阿历克斯接受强制疗法前后的变化,揭示了现代西方以工具理性和社会规训所带来的人性伤害。小说综合运用了隐喻、反讽、文体混杂等手法来进行反乌托邦书写,以富有张力的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批判和审美救赎,启发读者辩证思考人性和人类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尼·伯吉斯 《发条橙》 工具理性 邪恶 审美救赎
下载PDF
对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理论性质的总体性审视 被引量:1
14
作者 卜祥记 朱利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7,共11页
基于马克思辩证法对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理论性质的审视,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径。知性反思的观点执著于外在性与碎片化的对比分析,致力于探寻马克思辩证法与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相似处和相悖点,并据此呈现阿多诺“否定辩证法”... 基于马克思辩证法对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理论性质的审视,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径。知性反思的观点执著于外在性与碎片化的对比分析,致力于探寻马克思辩证法与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相似处和相悖点,并据此呈现阿多诺“否定辩证法”思想的理论贡献和理论局限,在这种研究路径中,阿多诺辩证法的总体性质却消失不见了。只有从辩证法的总体性观点出发,直面阿多诺面置身其中的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以及由此生成的阿多诺的理论总问题,才能恰当地看待“否定辩证法”的理论贡献、理论局限及其内在关联,才能把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看作一个完整的理论总体,并据此呈现其总体性质。这时我们就会发现,通常理解的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局限性也许恰恰就是它的思想创新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否定辩证法” 审美救赎 革命话语 革命辩证法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审美救赎论:从“人生的艺术化”到“审美化生存”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世祥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在阐述审美救赎论时,不倚重被目前的学术界炒得很热的社会批判理论,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被学界淡忘的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的审美思想。与西方现代的学术思潮有着密切联系的朱光潜先生,其“人生艺术化”主张还是相当“古典”的,而学术取... 在阐述审美救赎论时,不倚重被目前的学术界炒得很热的社会批判理论,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被学界淡忘的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的审美思想。与西方现代的学术思潮有着密切联系的朱光潜先生,其“人生艺术化”主张还是相当“古典”的,而学术取向颇具古典味的宗白华先生,其“审美化生存”思想则更具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救赎 朱光潜 宗白华 人生的艺术化 审美化生存
下载PDF
“明朗”背后:论金爱烂小说的叙事伦理与美学救赎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昌竻 苏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101,共8页
金爱烂是第一个步入新世纪韩国文坛的80后作家,以新颖的想象力和"明朗"的叙事风格著称。然而,其笔下的小说主人公多为被父母遗弃的青少年,这种浓厚的弃儿情结正是韩国80后一代人主体危机的表征。本文认为,金爱烂小说热切关注... 金爱烂是第一个步入新世纪韩国文坛的80后作家,以新颖的想象力和"明朗"的叙事风格著称。然而,其笔下的小说主人公多为被父母遗弃的青少年,这种浓厚的弃儿情结正是韩国80后一代人主体危机的表征。本文认为,金爱烂小说热切关注年轻一代在社会边际遭遇的边缘化、物化及疏离感等伦理问题,并创造出了以戏谑、镂空式勾画和远景化等表现手法为主的独特的叙事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爱烂 弃儿情结 主体危机 叙事伦理 美学救赎
原文传递
现代审美主义救赎刍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霓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共5页
现代工具理性文明对个体精神的物化作用催生了审美现代性,其思想的核心是,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反抗作用能使个体产生一种内驱力,去质疑现代异化文明,寻得精神救赎并重新确立自我。然而,审美现代性把启蒙现代性置于绝对对立的位置,缺乏合... 现代工具理性文明对个体精神的物化作用催生了审美现代性,其思想的核心是,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反抗作用能使个体产生一种内驱力,去质疑现代异化文明,寻得精神救赎并重新确立自我。然而,审美现代性把启蒙现代性置于绝对对立的位置,缺乏合理性;发轫于现代性中的审美主义却要消解现代性,否定了自身的存在;审美主义变成"精英"空谈,陷入固步自封、"自恋"的怪圈,丧失了对大众的救赎功能;艺术的泛生活化和货币化颠覆了审美主义艺术救赎的主旨。这就注定了审美主义无法实现救赎,现代人在寻求精神自由时无奈地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精神救赎 理论缺陷 局限性 商品社会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审美主义话语的三个层面
18
作者 叶世祥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3-18,共6页
当代中国审美主义话语主要包含着三个层面内容:一是从本体论上,突出文艺的审美本性,强调审美的超越性、审美的独立性、审美的纯粹性;二是从功能论上,突出文艺的审美救赎功能,将审美视为一种生存态度;三是从价值论上,在审美与现代性的繁... 当代中国审美主义话语主要包含着三个层面内容:一是从本体论上,突出文艺的审美本性,强调审美的超越性、审美的独立性、审美的纯粹性;二是从功能论上,突出文艺的审美救赎功能,将审美视为一种生存态度;三是从价值论上,在审美与现代性的繁复关系中高扬感性、自由和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主义 审美独立性 现代性 审美救赎
下载PDF
当代非虚构写作的生活记忆与生态情感——以《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丙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3-17,共5页
当代非虚构写作是基于作家自身的人生经历、审美体验、生活记忆、家园意识、生态伦理和情感的生命书写,规避人与自然环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与立场,扬弃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的一元观,以生存、生活、生命、生态、爱为核心,彰显作... 当代非虚构写作是基于作家自身的人生经历、审美体验、生活记忆、家园意识、生态伦理和情感的生命书写,规避人与自然环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与立场,扬弃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的一元观,以生存、生活、生命、生态、爱为核心,彰显作家的非虚构文学观和生态审美理想,追求真善美共存的生态伦理价值。结合黑龙江本土作家田犁的诗歌与散文集《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阐释当代非虚构写作的文化生态语境,生活记忆的空间叙事、生态情感和生命书写,凸显创意写作在山村和城市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的责任及审美救赎层面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生活记忆 生态情感 审美救赎 《爱 遗落在森林和草地》
下载PDF
在救赎与生存之间——从儒家思想中为西方哲人的精神救赎寻求通道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文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40,共5页
近代启蒙运动本期望以理性代替神话继而肯定人的主体性,但却发展出成熟的工具理性和"合理化的社会",从而对个体形成宰制,造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希望通过"审美救赎"来摆脱困境,但审美救赎并没有... 近代启蒙运动本期望以理性代替神话继而肯定人的主体性,但却发展出成熟的工具理性和"合理化的社会",从而对个体形成宰制,造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希望通过"审美救赎"来摆脱困境,但审美救赎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因而具有虚幻性、片段性,而缺乏普适性。从儒家的生存智慧中发掘思想资源,应该能够为现代人精神的救赎指明一条现实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理性 宰制 审美救赎 儒家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