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范导作用 |
何池友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0
|
|
2
|
数字异化的生成及消解路径 |
代砚春
孙美玲
|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3
|
尼采的游戏——对一种喻像的几个文本考察 |
余明锋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4
|
美术革命与救国大义合一:蔡元培美学思想要义述略 |
王海东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5
|
爱伦·坡诗歌的创作旨归 |
朱振武
|
《英语研究》
|
2012 |
4
|
|
6
|
《挪威的森林》的死亡美学 |
王园波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4
|
|
7
|
我曾试图建立一个人间乐园--埃兹拉·庞德与文化救赎 |
王庆
董洪川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8
|
审美大众化时代阿多诺审美救赎论的启示 |
李薇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9
|
审美人生,何以可能? |
邓军海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0
|
异化、审美及异化背景下的审美拯救 |
杨明贵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11
|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暴力” |
徐法超
|
《肇庆学院学报》
|
2012 |
2
|
|
12
|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的救赎意识 |
高小弘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3
|
伯吉斯《发条橙》“恶”之书写 |
李青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
2022 |
1
|
|
14
|
对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理论性质的总体性审视 |
卜祥记
朱利兵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5
|
审美救赎论:从“人生的艺术化”到“审美化生存” |
叶世祥
|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6
|
“明朗”背后:论金爱烂小说的叙事伦理与美学救赎 |
崔昌竻
苏雅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7
|
现代审美主义救赎刍议 |
杨霓
|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8
|
当代中国审美主义话语的三个层面 |
叶世祥
|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9
|
当代非虚构写作的生活记忆与生态情感——以《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为例 |
王丙珍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20
|
在救赎与生存之间——从儒家思想中为西方哲人的精神救赎寻求通道 |
赵文力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