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 被引量:65
1
作者 王建国 戎俊强 《时代建筑》 2001年第4期10-13,共4页
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今天正在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讨论了当今城市更新中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的概念和意义,阐述了保护性再利用的主要途径,最后还分析了保护与再利用的关系。
关键词 产业类历史建筑 保护性再利用 城市更新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海产业遗产的保护与适当再利用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松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20,共5页
对在国际产业遗产保护运动的大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产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着重介绍其保护制度建设、保护技术规定与保护工程实践的成功经验,强调在保护产业建筑特征和产业地段景观特色的前提下,对产业遗产的积... 对在国际产业遗产保护运动的大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产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着重介绍其保护制度建设、保护技术规定与保护工程实践的成功经验,强调在保护产业建筑特征和产业地段景观特色的前提下,对产业遗产的积极保护和适当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遗产 保护 适当再利用 TICCIH
原文传递
城市更新与遗产活化利用:旅游的角色与功能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朝枝 刘诗夏 《城市观察》 2016年第5期139-146,共8页
建筑遗产的活化利用是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手段,而旅游利用则是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的关键支持。本文在综述建筑遗产利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建筑遗产保护的思潮演变,并分析了旅游在其中的角色与功能。结论认为,建筑遗产保护正逐渐... 建筑遗产的活化利用是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手段,而旅游利用则是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的关键支持。本文在综述建筑遗产利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建筑遗产保护的思潮演变,并分析了旅游在其中的角色与功能。结论认为,建筑遗产保护正逐渐从单一的"原状保护"向多元化的"活化利用"转变。在这种活化利用中,旅游起着重要作用,它承担着建筑遗产空间关联、业态支撑的角色,而这种以旅游为目的的活化利用也提升了游客体验,增加了建筑遗产的吸引力,活化了城市空间结构,增加了城市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 活化利用 旅游 城市更新
下载PDF
国外旧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丛红 潘磊 李轶凡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70-372,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在旧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分析不同类型旧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原则和方法,总结其生态、经济和文化意义,对中国城市建设中旧建筑的利用与改造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旧建筑 适应性再利用 分类 保护 更新 改造
下载PDF
改造性再利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彭琼莉 艾利森.麦格斯 《世界建筑》 1999年第5期44-46,共3页
在澳大利亚的遗产保护中,为文物建筑寻找改造性再利用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在制定保护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性再利用使建筑遗产的重要性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再现,并不断为社会提供效益。弗里呈特尔监狱即是这种方式的成功范例。
关键词 遗产 改造性再利用 监狱 保护
下载PDF
创造与延续——历史建筑适应性再生概念的界定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旻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5,共5页
围绕"适应性"与"适应性再生",分析建筑"适应性"的来源,探讨历史建筑"适应性再生"所具备的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多方面的适应性,同时指出对新旧建筑间相容性的创造性发现和对历史建筑文化特... 围绕"适应性"与"适应性再生",分析建筑"适应性"的来源,探讨历史建筑"适应性再生"所具备的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多方面的适应性,同时指出对新旧建筑间相容性的创造性发现和对历史建筑文化特性的延续是历史建筑适应性再生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适应性再生 历史建筑 文化适应性
原文传递
“物—场—事”:城市更新中码头遗产的保护再生框架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陆邵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9-114,共6页
英国码头遗产及其滨水区的保护再生实践构建了"物—场—事"的保护策略与框架体系,并得出:保护主导下的码头遗产适应性再利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更新的层面上,还要注重事件的再现与营造,从而创造一种有特质的生态的滨水生活模... 英国码头遗产及其滨水区的保护再生实践构建了"物—场—事"的保护策略与框架体系,并得出:保护主导下的码头遗产适应性再利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更新的层面上,还要注重事件的再现与营造,从而创造一种有特质的生态的滨水生活模式;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城市语言,通过情境塑造、空间的社会实践来建构城市特色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头遗产 适应性再利用 “物—场—事” 英国
下载PDF
上海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意园区发展——基于虹口区的调查、分析及其思考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松 陈鹏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16,共5页
通过对上海市虹口区工业建筑遗产的空间分布和保存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分析该地区主要工业遗产的建筑特征,重点围绕利用工业遗产发展创意园区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在丰富城市景观... 通过对上海市虹口区工业建筑遗产的空间分布和保存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分析该地区主要工业遗产的建筑特征,重点围绕利用工业遗产发展创意园区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在丰富城市景观、复兴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适应性再利用 创意产业 社区复兴
原文传递
基于适应性再利用的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技术与方法 被引量:21
9
作者 蒋楠 《新建筑》 2016年第3期4-9,共6页
在分析工业遗产综合价值的基础上,结合适应性再利用的诉求与特点,建立了基于适应性再利用的工业遗产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将工业遗产的综合价值划分为历史、文化、社会、艺术、技术、经济、环境及使用八个方面。其后运用德尔菲法、层... 在分析工业遗产综合价值的基础上,结合适应性再利用的诉求与特点,建立了基于适应性再利用的工业遗产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将工业遗产的综合价值划分为历史、文化、社会、艺术、技术、经济、环境及使用八个方面。其后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等技术策略与方法,探讨了工业遗产综合价值量化评价的技术路线,并结合南京1 865创意产业园的三栋工业历史建筑进行了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价值评价 适应性再利用 技术与方法
下载PDF
瑞士产业历史建筑及地段的适应性再利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建国 彭韵洁 +1 位作者 张慧 王彦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29,共4页
本文通过瑞士苏黎世、温特图尔和巴登等城市的产业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和适应性再利用案例的分析,探讨1990年代以来瑞士产业建筑及地段保护和更新改造的特点、趋势及案例实施的经验,同时分析比较了中国与瑞士在该领域存在的差距。
关键词 产业历史建筑及地段 适应性再利用 遗产保护 瑞士
下载PDF
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功能更新及活化利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晓华 谢晚珍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92-97,共6页
祠堂是传统村落的核心文化空间,其功能更新与活化利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现实需要。以遗产活化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研究法,揭示了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具有承载历史文化、组织村落空间、统领村落景观... 祠堂是传统村落的核心文化空间,其功能更新与活化利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现实需要。以遗产活化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研究法,揭示了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具有承载历史文化、组织村落空间、统领村落景观和引导社会治理等历史价值,分析了其当代转型发展面临的空间衰败和功能异化问题。基于黟县6座祠堂空间功能更新模式的总结和反思,探讨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活化利用路径,包括“祠堂空间+公共服务”“祠堂空间+农耕文化”“祠堂空间+手工艺术”“祠堂空间+文化旅游”“祠堂空间+信息技术”等。为传统村落祠堂空间保护发展提供指导,也可为传统村落其他类型文化空间的活化利用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传统村落 祠堂空间 黟县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中国工业遗产与城市保护的融合 被引量:17
12
作者 罗彼德 简夏仪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2,共7页
近几年,工业遗产保护在中国的城市保护中已经开始起步并逐渐受到关注。随着民国以及毛泽东领导时期的建筑遗产面对与日俱增的更新压力,如何融合工业遗产对于政府决策者与学术界人士来说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记载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 近几年,工业遗产保护在中国的城市保护中已经开始起步并逐渐受到关注。随着民国以及毛泽东领导时期的建筑遗产面对与日俱增的更新压力,如何融合工业遗产对于政府决策者与学术界人士来说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记载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并讨论其保护的相关矛盾,如保护原真性、代表性和杰出性。根据国内外等案例的剖析,呈现所能采取的不同保护方式,即能于互相竞争的各方利益的诉求中取得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城市保护 改造再利用 城市保护的国际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近现代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后评价——以南京3个典型建筑遗产再利用项目为例 被引量:17
13
作者 蒋楠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94,共6页
针对近现代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进行后评价研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结合南京3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改造利用建成项目,从历史文化延续、公共形象提升、使用功能改善、空间形态优化、艺术审美提升、室内外环境升级、绿色环保改... 针对近现代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进行后评价研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结合南京3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改造利用建成项目,从历史文化延续、公共形象提升、使用功能改善、空间形态优化、艺术审美提升、室内外环境升级、绿色环保改造、经济效益提升等8个方面进行后评价实证,最后引入以"供需匹配"为基本特征的ASTM评价体系对遗产改造利用完成效果进行二次评价与结果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建筑遗产 适应性再利用 后评价 供需匹配
原文传递
审视过去,走向未来: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杂记 被引量:14
14
作者 许亦农 《世界建筑》 2009年第3期78-88,共11页
本文就与现在流行的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实践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作出了初步探讨。首先提出的是,现在的适应性再利用是由我们这个时代诸多特殊条件造成的一种现象,既不能被看作这种偏激的现代主义方法的逆转,也不该被视为现代主义带来的... 本文就与现在流行的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实践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作出了初步探讨。首先提出的是,现在的适应性再利用是由我们这个时代诸多特殊条件造成的一种现象,既不能被看作这种偏激的现代主义方法的逆转,也不该被视为现代主义带来的间断之后历史连续性的重新接合。文章接下来指出,"适应性再利用"是以建筑具有各不相同的"类型"这一观念为前提的;这种观念把每个特定的社会机构都认同于一种特殊的、形式和性格上与众不同的建筑类型,但在中国传统建筑环境遗产面前应该受到挑战。文章最后讨论的是适应性再利用实践中"原真性"的概念,强调任何一座建筑不应被视为一个固定不变的物体,而应理解为一个赋有潜力的预设的空间环境,允许一系列建筑场合出现在那逐渐展开的世界之中;每一个这种自我定义的场合、每一次适当的改造都应该被看作是原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再利用 建筑类型 原真性
下载PDF
新旧建筑的共存——析英国2000年建造的三个建筑 被引量:5
15
作者 武云霞 《时代建筑》 2001年第4期54-59,共6页
本文介绍了英国新近建成的、与保护老建筑有关的三个新建筑,分析了其中新旧建筑的多种共存方式。在改建的过程中,应适时地让老建筑服务于当代社会同,即改造性再利用。
关键词 改造性再利用 英国 建筑物保护 老建筑 建筑风格
下载PDF
创意产业与产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的结合——以南京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蒋楠 王建国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71,共8页
文章首先对创意产业及产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等概念进行了解读,继而通过实证及相关数据阐述了创意产业与产业遗产改造再利用二者结合的现状与特征,并分析了其结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等内在成因。其后又以南京为例,介绍了该地区利用产业遗产... 文章首先对创意产业及产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等概念进行了解读,继而通过实证及相关数据阐述了创意产业与产业遗产改造再利用二者结合的现状与特征,并分析了其结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等内在成因。其后又以南京为例,介绍了该地区利用产业遗产改造发展创意产业的现状概况,研究分析了其空间布局特征,归纳整理出其功能模式类型,并概括总结出其发展趋向。最后,在现状调研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利用产业遗产发展创意产业时应注重规划引领,重视遗产保护,实现整体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产业遗产 改造再利用 南京
下载PDF
中国近代的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一帆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3-87,共5页
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近20年中国近代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归纳了现阶段发展的趋势,并对其实践探索中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保护 再利用 中国近代建筑 保护法规
原文传递
城市产业类建筑遗产改造性再利用模式的生成语境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震 顾大治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49,53,共4页
改造性再利用已成为产业类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通过探析该模式形成的深层背景,为其他类型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城市土地再开发提出了产业地段更新的现实需求;工业建筑从"构筑物"到"遗产"的历史变迁,从保护... 改造性再利用已成为产业类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通过探析该模式形成的深层背景,为其他类型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城市土地再开发提出了产业地段更新的现实需求;工业建筑从"构筑物"到"遗产"的历史变迁,从保护历史见证的立场上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可能性、可持续发展观和节能减排的环境要求,促使改造性再利用模式被优先选择;而产业类建筑遗产自身的特点则保证了实施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类建筑遗产 改造性再利用 生成语境 城市土地再开发 可持续发展观
原文传递
从存储粮食到储藏艺术——筒仓类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苏斌 赵子杰 《新建筑》 2019年第5期52-56,共5页
筒仓类工业遗产因特定的工农业生产需求,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这对其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带来了重大挑战。通过对筒仓类工业遗产的价值释读、类型划分与改造案例解析,总结了筒仓在向艺术博物馆转化过程中的设计要素、更新方法、共性及特性... 筒仓类工业遗产因特定的工农业生产需求,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这对其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带来了重大挑战。通过对筒仓类工业遗产的价值释读、类型划分与改造案例解析,总结了筒仓在向艺术博物馆转化过程中的设计要素、更新方法、共性及特性等,提出筒仓的改造再利用应从工业遗产文化资本角度出发,最大化挖掘其固有价值与创意价值,在保留其外部宏伟形象和内部空间特质的同时,通过创意性设计满足当今多样化的功能和体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仓 适应性再利用 博物馆 固有价值 创意价值
下载PDF
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模式初探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健 姜阳 隋倩婧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通过对工业遗产的适宜性再利用,强化工业遗产的保护并发现提升其潜在价值的空间,推进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的重构以完善社区建设,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是目前我国城市更新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 通过对工业遗产的适宜性再利用,强化工业遗产的保护并发现提升其潜在价值的空间,推进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的重构以完善社区建设,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是目前我国城市更新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优秀案例,提出进行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的实施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适宜性再利用 社区化 转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