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筋膜触发点的理解:针灸与干针之争和现代针理学 被引量:69
1
作者 黄强民 张亚丹 +4 位作者 马彦韬 侯波 费青青 谭树生 张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9-784,共6页
比较肌痛触发点(激痛点)与针灸穴位的异同点。肌痛触发点可明确看到B超下挛缩结节,而针灸穴位目前没有;肌痛触发点在临床症状上出现的牵涉痛路径与针灸经络路径近似,所以定位肌痛触发点要以牵涉痛为路径与定位针灸穴位要以经络为导向类... 比较肌痛触发点(激痛点)与针灸穴位的异同点。肌痛触发点可明确看到B超下挛缩结节,而针灸穴位目前没有;肌痛触发点在临床症状上出现的牵涉痛路径与针灸经络路径近似,所以定位肌痛触发点要以牵涉痛为路径与定位针灸穴位要以经络为导向类似;针刺肌痛触发点以扎跳为准,而针刺针灸穴位主要以酸胀麻痛为准。从临床观察到基础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肌痛触发点用针的病理生理学证据。认为肌痛触发点可能就是现代科学研究下的中医精准穴位,经络是神经、血管和筋膜力学思路的综合。针灸与干针尽管理论不同,但中西医的科学基础是贯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痛触发点(激痛点) 穴位 针灸 干针 湿针 牵涉痛 经络
原文传递
“筋针”对软组织损伤即刻镇痛效果临床观察 被引量:57
2
作者 刘农虞 任天培 向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7-929,共3页
目的:观察“筋针”治疗不同部位软组织损伤即刻止痛效果。方法:对14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14个损伤部位采用筋针治疗.按照“以痛为输”的取穴原则,根据损伤部位,每处循筋选取1~3个筋穴,分别治疗1~5次,共计676例次。采用视觉模拟... 目的:观察“筋针”治疗不同部位软组织损伤即刻止痛效果。方法:对14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14个损伤部位采用筋针治疗.按照“以痛为输”的取穴原则,根据损伤部位,每处循筋选取1~3个筋穴,分别治疗1~5次,共计676例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观察其治疗前后即刻止痛效果。结果:经“筋针”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0±1.77VS2.43±1.30,P〈0.001);不同治疗次数中,每次“筋针”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筋针”治疗后各部位软组织损伤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筋针”对各部位的软组损伤均有即刻镇痛效果,不同治疗次数均显示有即刻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筋针疗法 即刻镇痛 经筋
原文传递
针灸影响微循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3
作者 林丽娇 许金森 +1 位作者 朱小香 郑淑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对近年来公开发表有关针灸对微循环影响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微循环有着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对经络的实质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针灸可以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调节生理或病理状态... 对近年来公开发表有关针灸对微循环影响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微循环有着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对经络的实质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针灸可以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调节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机体微循环状态,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腧穴特异性的特点。鉴于当前研究存在着诸多不足,期待今后增加设计严谨、大样本、广泛开展的多中心联合实验予以规范系统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经络 微循环 综述
原文传递
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张闻东 陈幸生 +3 位作者 韩为 陈浩 俞红五 周婷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5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针刺督脉为主的方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意义。方法 针刺督脉为主配合关节局部取穴治疗风后肢体痉挛患者29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29例作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 目的 探讨针刺督脉为主的方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意义。方法 针刺督脉为主配合关节局部取穴治疗风后肢体痉挛患者29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29例作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治疗后两组张力评分评定差异有显著性(P<0. 05);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 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 05)。结论 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较传统的针刺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督脉 中风 肢体痉挛
下载PDF
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与非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比较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德军 常小荣 +5 位作者 严洁 王小娟 王婷 刘珏 刁利红 谢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03-708,共6页
目的:比较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非特定穴以及非经非穴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不同评价时点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经穴效应差异性。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组(A组)36例、足阳明胃经非特定穴组(B组)39例和非经非穴组(... 目的:比较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非特定穴以及非经非穴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不同评价时点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经穴效应差异性。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组(A组)36例、足阳明胃经非特定穴组(B组)39例和非经非穴组(C组)41例。A组针刺冲阳、丰隆、足三里、梁丘,B组针刺条口、阴市、伏兔、犊鼻,并均沿穴位所在经络近心端约2mm位置设置辅助针刺点进行浅刺。C组针刺4个非经非穴点:①肘内侧,肘尖与腋窝连线中点;②肱骨内上髁与尺骨腕部之间中点;③臂内前缘三角肌和二头肌交接处;④足三里水平旁开1~2cm,胫骨外侧缘处,并沿非经非穴点所在肢体纵轴线体表投影在非经非穴点近心端约2mm位置设置辅助针刺点进行浅刺。各组针刺点及其旁开的辅助针刺点均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均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各组功能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28/33)、67.7%(21/31)、76.9%(20/26)、56.3%(9/16),B组分别为45.9%(17/37)、38.7%(12/31)、42.9%(12/28)、38.5%(5/13),C组分别为15.8%(6/38)、18.4%(7/38)、46.1%(12/26)、16.7%(4/24),A组在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3个症状方面总有效率均优于B组(均P<0.05);A组在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4个方面总有效率均优于C组(均P<0.05);B组在餐后饱胀症状方面总有效率亦优于C组(P<0.05)。各组FDI评分、SF-36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随访、3个月随访时点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A组在以上各时点FDI评分、SF-36评分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B组在治疗后2项评分也较C组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足阳明胃经非特定穴与针刺非经非穴治疗FD均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疗法 胃经 穴位 特定 穴位特异性
原文传递
针刺督脉经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保良 《上海针灸杂志》 200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经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 3 0 d。结果与结论 临床疗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P<0 .0 5 ) ;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前者优于后...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经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 3 0 d。结果与结论 临床疗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P<0 .0 5 ) ;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针灸疗法 血液流变学 督脉
下载PDF
论针灸“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方法 被引量:35
7
作者 赵百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论述“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这一《内经》时期的针灸核心论治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系统发掘《内经》中有关层次论治的文献,引述与层次论治有关的九针、刺法等内容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本文阐明了“皮脉肉筋骨”层次论... 目的:论述“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这一《内经》时期的针灸核心论治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系统发掘《内经》中有关层次论治的文献,引述与层次论治有关的九针、刺法等内容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本文阐明了“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的原理和治疗方法,认为“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方法是古代针灸疗法的核心理论之一。经络学说与层次论治是针灸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针灸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疗效。同时认为层次论治方法还有待结合临床进一步发掘和梳理并系统展现。结论:“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对重新认识《内经》的针灸价值和重新建立独立于方药之外的针灸诊查、辨证、论治体系,丰富针灸疗法,提高疗效,扩大针灸治疗范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经络学说 《内经》
下载PDF
穴位的外周神经密集支配及其易反射激活特性 被引量:32
8
作者 刘克 李爱辉 +1 位作者 王薇 谢益宽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分析穴位与经脉的神经末梢支配特点。方法:在40只Wistar大鼠和15只SD大鼠上,通过电生理学的外周单神经传入纤维的记录、鉴定和感受野测定以及激活C类纤维并诱发感受野的伊文氏蓝血浆外渗的形态学方法,比较穴位区与非穴位区的神经... 目的:分析穴位与经脉的神经末梢支配特点。方法:在40只Wistar大鼠和15只SD大鼠上,通过电生理学的外周单神经传入纤维的记录、鉴定和感受野测定以及激活C类纤维并诱发感受野的伊文氏蓝血浆外渗的形态学方法,比较穴位区与非穴位区的神经末梢支配密度的差异,并比较穴位刺激诱发的反射活动与穴位和经脉的关系。结果:按解剖学的标准,在相当于传统的穴位区,神经生理学记录到的A纤维末梢密度及刺激C纤维诱发的伊文氏蓝渗出显示的传入神经末梢的密度,均远比非穴位区高,其中,重点穴位神经末梢最为密集,神经末梢密集带沿着经脉的走向分布;穴位刺激特异性地诱发同经性的反射性传出活动。结论:所谓"穴位"实质上是神经支配密集的易兴奋的皮肤/肌肉-神经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经络 末梢神经支配 感受野
原文传递
针刺“足三里”对经络线上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赵红 张维波 +2 位作者 庄逢源 白玉兰 新见英幸 《微循环学杂志》 1998年第1期41-42,45,共3页
为探讨针刺“足三里”对位于经络线上和经络线外的微循环血流的可能的不同影响,选择19名受试者,使用激光多普勒流量计测量在针刺“足三里”前后,围绕该穴4个位点和2个位于远端经线上的位点的皮下微循环血流量。结果显示针刺“足... 为探讨针刺“足三里”对位于经络线上和经络线外的微循环血流的可能的不同影响,选择19名受试者,使用激光多普勒流量计测量在针刺“足三里”前后,围绕该穴4个位点和2个位于远端经线上的位点的皮下微循环血流量。结果显示针刺“足三里”时沿经络线上的微循环血流量有显著的增高,而非经络线的位置血流量没有显著的改变。这说明经络的传导机制在针刺“足三里”时对血液微循环改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血流量 经络线 微循环
下载PDF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患者远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10
作者 常小荣 林海波 +4 位作者 刘密 陈慧敏 刘珏 严洁 梁繁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患者的长期疗效,探讨经穴效应的特异性以及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针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偏头痛病例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患者的长期疗效,探讨经穴效应的特异性以及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针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偏头痛病例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照组29例针刺非经非穴,每次治疗30min,5次/周,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偏头痛症状评分和总体疗效,以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①治疗结束1个月,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发作程度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少阳经特定穴与非经非穴均有疗效,尤其是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优于非经非穴对照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少阳经 特定穴 偏头痛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选穴规律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李永婷 石广霞 +2 位作者 屠建锋 王雪蕊 刘存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79-2182,共4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英文数据库中近10年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分析针灸治...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英文数据库中近10年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分析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选穴规律。结果:在纳入111篇文献中被采用的腧穴有43个,涉及特定穴种类10种,分布于十条经脉,其中足阳明胃经腧穴使用频次235次,足太阴脾经148次。结论: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选穴以循经取穴为主,以特定穴为主要腧穴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膝骨关节炎 选穴规律 循经取穴 特定穴
下载PDF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远期VAS计分和头痛强度及MSQ评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12
作者 常小荣 陈选 +4 位作者 严洁 陈慧敏 刘珏 刘密 梁繁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414-2416,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患者的远期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头痛强度及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评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偏头痛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患者的远期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头痛强度及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评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偏头痛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针刺少阳经特定穴(穴角孙、外关、阳陵泉、丘墟),对照组30例针刺非经非穴,每次治疗30min/周,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4周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偏头痛VAS评分、头痛强度和MSQ评分变化。结果:入组8周治疗组VAS计分、头痛强度和MSQ计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入组8周两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可改善偏头痛患者远期视觉模拟计分、头痛强度和生活品质问卷评分,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少阳经 特定穴 偏头痛 远期VAS计分 远期头痛强度 远期MSQ评分
原文传递
关于肥大细胞与经穴现象的“宋氏理论”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永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3-1068,共6页
回顾了有关肥大细胞与针灸的研究历史起源,介绍了1977年宋继美提出的皮肤肥大细胞与经穴现象相关的假说,该学说首次提出肥大细胞是经穴"感传"和"得气"现象的细胞学基础。后经多个研究机构的独立实验验证,目前已有... 回顾了有关肥大细胞与针灸的研究历史起源,介绍了1977年宋继美提出的皮肤肥大细胞与经穴现象相关的假说,该学说首次提出肥大细胞是经穴"感传"和"得气"现象的细胞学基础。后经多个研究机构的独立实验验证,目前已有足够证据表明"宋氏理论"(Song’s Theory)的科学性,及其对针灸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潜在重要价值。最近的研究发现皮肤肥大细胞可能接受中枢信号和穴区刺激双向控制,具有交互调节作用,可产生"敏化"现象。本文简述了近40年的研究证据,指出了肥大细胞系统同"经穴现象"相关的15个生物特征,同时提出了明确肥大细胞在人体皮肤的分布及其与经络和穴位的整体关系等10个未来研究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和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穴位 肥大细胞 针刺 经络实质 宋氏理论
原文传递
从“筋”论刺治疗颈源性头痛思路探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董有康 徐磊 +1 位作者 李桂平 王舒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1期75-77,共3页
颈源性头痛是由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研究从经筋理论及软组织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阐述颈枕部经筋与颈源性头痛的关系,通过详细的专科体查并分析评估病变经筋的状态... 颈源性头痛是由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研究从经筋理论及软组织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阐述颈枕部经筋与颈源性头痛的关系,通过详细的专科体查并分析评估病变经筋的状态与特点,以应力集中点、阳性反应点及神经激发点为腧辨"点"论治,探析从"筋"论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价值,以期为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颈源性头痛 经筋
下载PDF
药物归穴现象与经络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军德 李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67-669,共3页
目的 :探讨药物在经络作用机制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药物穴位注射后药理效应形成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药物对穴位、经络影响特点的讨论 ,探讨药物与经络现象之间的作用关系。结论 :药物应成为经络现象作用机制的重要研究手段。
关键词 穴位注射 影响因素 药物归穴 经络 作用机制
下载PDF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Foot-Yangming Meridian on 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 gastric motiiity and brain-gut peptide 被引量:26
16
作者 Ya-Ping Lin Shou-Xiang Yi Jie Yan Xiao-Rong C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5期2229-2233,共5页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Foot- Yangming Meridian on 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 (GMBF), gastric motility and brain-gut peptide. METHODS: Sixt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 norma...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Foot- Yangming Meridian on 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 (GMBF), gastric motility and brain-gut peptide. METHODS: Sixt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group with gastric mucosal damage, GMD), Sibai group (with acupuncture at Sibai point + GMD), Tianshu group (with acupuncture at Tianshu point + GMD), Zusanli group (with acupuncture at Zusanli point + GMD) and non-acupoint group (with acupuncture at non-acupoint + GMD). The GMD model group was induced by infusing pure alcohol into gastric cavity. H2 Gas Clearance Test (HGCT) was used to measure GMBF,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gastric motility were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 aerocyst, the content of brain-gut peptide in sinus ventriculi and bulbus medullae were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 RESULTS: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gastric motility were shown in model group, and the rates of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changes were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19.41 ± 17.21 vs-4.71 ± 10.32, P 〈 0.05; -51.61 ± 29.02 vs 1.81 ± 14.12, P 〈 0.01).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group, the GMBF was 0.52 ± 0.161 mL vs 1.03 ± 0.255 mL per 100g tissue/min, P 〈 0.01, the content of motilin in sinus ventriculi and bulbus medullae was 63.04 ± 7.77 pg/mL vs 72.91 ± 8.42 pg/mL, P 〈 0.05 and 50.96 ± 8.77 pg/mL vs 60.76 ± 8.05 pg/mL, P 〈 0.05, but the content of somatostatin in sinus ventriculi and bulbus medullae was 179.85 ± 43.13 ng/g vs 90.54 ± 40.42 ng/g, P 〈 0.01 and 532.86 ± 122.58 ng/g vs 370.91 ± 76.29 ng/g, P 〈 0.05,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model group, the amplitude of gastric motility was 1.52 ± 20.13, -6.52 ± 23.31, 6.92 ± 25.21 vs -51.61 ± 29.02, P 〈 0.01 and GMBF was 0.694 ± 0.160 mL vs 0.893 ± 0.210 mL, 1.038 ± 0.301 mL vs 0.52 ± 0.161 mL per 100g tissue/rain, P 〈 0.01, respectively in Tianshu, Sibai and Zusanli groups, the content of moti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 Foot-Yangming meridian Gastric motility MOTILIN SOMATOSTATIN
下载PDF
腹背阴阳配穴论治腰痛 被引量:25
17
作者 卢群文 苏程果 +1 位作者 刘华辉 罗才贵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35-1339,共5页
临床上,经络病变、腰腹肌及腹压异常是导致腰痛的重要原因,目前腰痛的治疗多集中在后背腰椎部位,忽略腹部因素的影响;采用前后共治,调阴以治阳的腹背阴阳配穴法治疗腰痛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以中医经络及现代解剖与腰痛相关性为... 临床上,经络病变、腰腹肌及腹压异常是导致腰痛的重要原因,目前腰痛的治疗多集中在后背腰椎部位,忽略腹部因素的影响;采用前后共治,调阴以治阳的腹背阴阳配穴法治疗腰痛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以中医经络及现代解剖与腰痛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经络病变、腰腹肌及腹压异常与腰痛的联系及腹背阴阳配穴治法(前后共治)的配穴、推拿手法及机制,以拓展临床治疗腰痛的思路及方法,并举案例予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腹背阴阳配穴法 针刺 推拿 经络 解剖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Hegu Point (LI4) in Cerebral Response with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伟 刘玲 +5 位作者 支新 黄劲柏 刘定西 王华 孔祥泉 徐海波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7年第1期10-16,共7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rough 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OLD fMRI), the cerebral activated areas evoked by electro-acupuncturing (EA) the right Hegu point (LI4) or non-a... Objective: To study, through 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OLD fMRI), the cerebral activated areas evoked by electro-acupuncturing (EA) the right Hegu point (LI4) or non-acupoint points on the face, and through comparing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o speculate on the specific cerebral areas activated by stimulating LI4, fo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its effect in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EA was applied at volunteers' right LI4 (of 9 subjects in the LI4 group) and facial non-acupoint points (of 5 subj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whole brain 3-dimensional T1 anatomical imaging of high resolution 1 × 1 × 1 mm^3 used was performed with clustered stimulatory mode adopted by BOLD fMRI. Pretreatment and statistical t-test were conducted on the data by SPM2 software, then the statistical parameters were superimposed to the 3-dimensional anatomical imaging. Results: Data from 3 testees of the 9 subjects in the LI4 group were given up eventually because they were unfit to the demand due to different causes such as movement of patients' location or machinery factors.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signal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was found in multiple cerebral areas in 6 subjects of LI4 group and 5 subjects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 In the LI4 group, the areas which showed signal activation were: midline nuclear group of thalamus, left supra marginal gyrus, left supra temporal gyrus, right precuneous lobe, bilateral temporal pole, left precentral gyrus and left cerebellum; those which showed signal deactivation were: bilateral hippocampus, parahippocampal gyrus, amygdala body area, rostral side/audal side of cingulate gyrus, prefrontal lobe and occipital lobe as well as left infratemporal gyrus. In the control group, areas which showed signal activation were: bilateral frontal lobe, postcentral gyrus, Reil's island lobe,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cingulate gyrus,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occipital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gu acupoint (LI4)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cupuncture brain meridian
原文传递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患者近期疗效及脑血流速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9
作者 林海波 郁保生 +2 位作者 常小荣 刘密 刘未艾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46-84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探讨经穴效应的特异性以及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偏头痛病例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探讨经穴效应的特异性以及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偏头痛病例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照组29例针刺非经非穴,每次治疗30min,5次/周,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偏头痛症状评分、总体疗效、经颅多普勒(TCD)血流速度等指标变化,以判定近期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发作程度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除持续时间评分外,治疗组其它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组主要脑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峰值(Vp)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均有改善(P<0.01),两组间各主要动脉Vp比较,除双侧ACA和RMCA、LVA外,双侧PCA、RVA和B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针刺少阳经特定穴与非经非穴均有疗效,尤其是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其近期疗效优于非经非穴对照组。②针刺少阳经特定穴不仅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能调节脑血管舒缩状态,改善脑血流,对于预防偏头痛的发作,改善其发作频率和程度都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少阳经 特定穴 偏头痛 经颅多普勒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概况 被引量:24
20
作者 王加旺 宋继科 毕宏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35-338,共4页
针刺是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方法之一,本文基于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研究进展,综述了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可能机制,介绍了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常规手段,统计并分析了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循经与取穴规律。
关键词 针刺 青少年 近视 循经 取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