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仔稚鱼发育的异速生长 被引量:41
1
作者 庄平 宋超 +3 位作者 章龙珍 张涛 黄晓荣 王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1-687,共7页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是中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对象之一,目前已经实现了苗种的全人工繁殖,为了改善西伯利亚鲟苗种培育技术,采用Image-Pro Plus 5.1软件显微拍照并对仔稚鱼的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研究了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是中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对象之一,目前已经实现了苗种的全人工繁殖,为了改善西伯利亚鲟苗种培育技术,采用Image-Pro Plus 5.1软件显微拍照并对仔稚鱼的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研究了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仔稚鱼(0~53日龄)发育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性上的意义。结果表明:在9、28、37日龄时分别出现3个全长生长拐点。因此,全长的生长可以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83、0.79、2.68和1.71mm.d-1,其中第3个阶段的生长率明显高于其他阶段;体质量的增长可以用Gaussion方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0.99;全长(FL)与体质量(BW)的关系为BW=0.2×10-5(FL)2.72,为负异速生长;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仔鱼的许多关键器官的大小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眼径在3~4日龄时,最先达到生长拐点,这意味着眼部是优先发育的,使其在出膜后就能有效地躲避敌害;口宽在17~18日龄时出现拐点,此时随着感觉器官和各鳍的不断完善,主动摄食能力不断加强;胸鳍、背鳍、臀鳍的长度也分别在16~17、13~14、21~22日龄时出现生长拐点,标志着其游泳能力已比较完善,可以有效地躲避敌害和获得食物,为其早期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在育苗生产实践中,可以根据生长和发育的阶段性和优先性,适时地和针对性地创造必要的生长发育条件,保证其重要器官得到优先发育,提高早期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仔鱼 稚鱼 体长生长 体质量生长 器官发育 环境适应性
原文传递
低氧胁迫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晓雯 朱华 +1 位作者 胡红霞 马国庆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9-465,共7页
为探究低氧胁迫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血液基础指标、抗氧化和能量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以体质量为(19.46±4.9)g的西伯利亚鲟幼鱼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低氧(2.3mg/L)胁迫3h和自高氧(18.5mg/L)逐渐降至低氧(2.8mg/L)又恢复到正常溶氧(7mg... 为探究低氧胁迫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血液基础指标、抗氧化和能量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以体质量为(19.46±4.9)g的西伯利亚鲟幼鱼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低氧(2.3mg/L)胁迫3h和自高氧(18.5mg/L)逐渐降至低氧(2.8mg/L)又恢复到正常溶氧(7mg/L),这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低氧胁迫试验。检测了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质量浓度,以及肝脏和肌肉的抗氧化酶活力和鳃组织三磷酸腺苷酶活力。结果显示,低氧胁迫下西伯利亚鲟幼鱼血红细胞数升高,血红蛋白质量浓度、血液pH、肝脏和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以及碱性磷酸酶活力均低于正常溶氧组,而鳃组织钠/钾—三磷酸腺苷酶活力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急性低氧胁迫能较快使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红细胞数目增加,并影响肝脏、肌肉的抗氧化应激及代谢相关酶活力,但是短时间内西伯利亚鲟幼鱼可能还未实现鳃部的能量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血液指标 抗氧化酶 三磷酸腺苷酶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高欣 盖力强 +2 位作者 李美英 郭雪旭 安瑞永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7-382,共6页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0,0.1%,0.2%,0.4%,0.8%,1.6%)的芽孢杆菌粉剂,通过养殖生长实验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芽孢杆菌不同添加量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及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芽孢杆菌对幼鱼的日摄食率没有显著影响,...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0,0.1%,0.2%,0.4%,0.8%,1.6%)的芽孢杆菌粉剂,通过养殖生长实验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芽孢杆菌不同添加量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及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芽孢杆菌对幼鱼的日摄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添加0.2%的饲料组的相对增重率(F5,12=8.003 4,P=0.003 7)和特定增长率(F5,12=6.441 8,P=0.007 9)均达到最大值,且与其他组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该组的饵料系数也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F5,12=5.69,P=0.006 4);同时该组幼鱼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达到最大值.说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并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及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芽孢杆菌 摄食生长 消化率
下载PDF
流速、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8
4
作者 黄宁宇 程起群 +2 位作者 高露娇 么宗利 夏连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7,共7页
在90d的饲养实验中,研究了集约化室内储水池养殖条件下,流速和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按照流速,实验鱼分为4组:即流速分别为V1组(0.12m·s^-1),V2组(0.16m·S^-1),V3组(0.20m·s^-1),和V4组(0... 在90d的饲养实验中,研究了集约化室内储水池养殖条件下,流速和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按照流速,实验鱼分为4组:即流速分别为V1组(0.12m·s^-1),V2组(0.16m·S^-1),V3组(0.20m·s^-1),和V4组(0.5h流速为0.20m·s^-1,0.5h流速为0的间隙式水流组)。水温在13.8~24.7℃变化。在16.7~22.5℃的温度段内,随着流速增大,幼鱼的最终体重、体长、生长效率、净增重、每日生长率及日增重等指标均逐渐增大,饵料系数逐渐降低,其中西伯利亚鲟鱼的生长效率(GE)与流速(V)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关系式为GE=52.5V+69.567(R^2=0.997,P〈0.05)。尽管高流速以组的特殊生长率(DGR)是最大的,但V3组在22.5~24.7℃之间和13.8-16.7℃之间时DGR是最小的。间隙式水流V4组(0.5h流速为0.20m·s^-1,0.5h流速为0)DGR和净增重(NY)不是最高,但其饵料系数(FC)和生长效率(GE)分别是各组中最低和最高的,而且在高温和低温段DGR均有比其他组升高的趋势。另外,水流因子与温度交互作用影响西伯利亚鲟幼鱼的生长,本次四组流速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各不相同,在20.2~20.7℃之间。结果显示在设施集约化养殖中,V4组能够产生较好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生长 集约化养殖 流速 温度
下载PDF
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 被引量:20
5
作者 宋炜 宋佳坤 +2 位作者 范纯新 张涛 王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7-785,共9页
西伯利亚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和进化发育研究材料。对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成熟西伯利亚鲟卵呈球形、黑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2.9mm;在水温15.5~18.0℃下,受精卵历时133h开始孵出,所需总积温为2173~2... 西伯利亚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和进化发育研究材料。对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成熟西伯利亚鲟卵呈球形、黑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2.9mm;在水温15.5~18.0℃下,受精卵历时133h开始孵出,所需总积温为2173~2369℃·h;根据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共34个发育时期,并对胚胎发育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胚胎发育 积温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鱼回归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宁宇 夏连军 +3 位作者 么宗利 周凯 高露姣 庄平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对西伯利亚鲟鱼在我国西部甘肃省酒泉市海马泉的驯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平均体长220 mm、平均体重25 g的西伯利亚鲟鱼经180 d培育后,平均体长达到547 mm,日均增长1.79 mm,瞬时增长率平均0.498%;水温在16.7~24.7 ℃时,瞬时增长率保持... 对西伯利亚鲟鱼在我国西部甘肃省酒泉市海马泉的驯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平均体长220 mm、平均体重25 g的西伯利亚鲟鱼经180 d培育后,平均体长达到547 mm,日均增长1.79 mm,瞬时增长率平均0.498%;水温在16.7~24.7 ℃时,瞬时增长率保持在0.8%以上,水温19.9 ℃时,瞬时增长率为最高1.462%;平均体重达649 g,日均增重3.49 g,瞬时增重率平均1.81%;水温在16.7~24.7 ℃时,瞬时增重率保持在3%以上,水温20.6 ℃时,瞬时增重率为最高4.51%.拟合1龄西伯利亚鲟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00 4 L3.5936 (r2=0.998) 其中b大于3,为异速生长,说明西伯利亚1龄鲟鱼体重增长快于体长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鱼 回归生物学 最适生长温度
下载PDF
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抗病性能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齐茜 刘浩浩 +4 位作者 李忠华 买丽坎.依不拉英 白喜军 王文峰 刘晓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6-383,共8页
针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西伯利亚鲟(A.baeri)及其杂交种施杂(史氏鲟♀×西伯利亚鲟♂)、西杂(西伯利亚鲟♀×史氏鲟♂)等4种鲟鱼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份及抗病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施氏鲟的绝对... 针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西伯利亚鲟(A.baeri)及其杂交种施杂(史氏鲟♀×西伯利亚鲟♂)、西杂(西伯利亚鲟♀×史氏鲟♂)等4种鲟鱼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份及抗病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施氏鲟的绝对怀卵量为8~28万粒,西伯利亚鲟的绝对怀卵量为5~16万粒,4种鲟鱼的平均受精率为70%~90%,孵化率为60%~80%,其中施氏鲟平均受精率、孵化率最高;西杂的平均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施杂。4种鲟鱼之间的平均开口率为85%~95%,其中西杂开口率最高,其次是施杂。4种鲟鱼之间的主要肌肉营养成份差异不明显(P>0.05)。2月龄时,西杂的成活率最高,4种鲟鱼生长速度基本一致,至12月龄时,2种杂交种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高于纯种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2~12月龄,4种鲟鱼的a值约等于3,均属于等速生长,4种鲟鱼的肥满度为0.33~0.44。施杂、西杂在5个免疫组织的ACP、AKP、SOD活性高于2个纯种,而NO、MDA活性低于2个纯种。研究认为: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后代是比较好的优势杂交组合,尤其是西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西伯利亚鲟 杂交 繁殖性能 生长性能 抗病性能
下载PDF
恩诺沙星对西伯利亚鲟血清和肝脏中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盼 杨慕 +2 位作者 贾成霞 张清靖 曲疆奇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279,共7页
分别在15℃和26℃下将恩诺沙星以10 mg/kg质量浓度对西伯利亚鲟口灌给药,测定给药后0.125、0.25、0.5、1.0、1.5、2、4、6、8、12、18、24、36、48、60、72、96 h和120 h血清及肝脏组织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分别在15℃和26℃下将恩诺沙星以10 mg/kg质量浓度对西伯利亚鲟口灌给药,测定给药后0.125、0.25、0.5、1.0、1.5、2、4、6、8、12、18、24、36、48、60、72、96 h和120 h血清及肝脏组织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显示,两个温度下给药后,各时间点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有所升高。15℃下,在6~24 h,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脏中谷草转氨酶;36~120 h(除72 h外)肝脏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又显著高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0.25~4 h和36~120 h肝脏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26℃下,6~120 h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脏中谷草转氨酶;在0~0.5 h,肝脏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而1.5~120 h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则显著高于肝脏中谷丙转氨酶。试验结果显示,口灌恩诺沙星后,血清和肝脏中转氨酶类(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表现为逐渐升高至一定水平后缓慢下降和维持平稳,但26℃下18~36 h时间段内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脏中的活性,说明肝细胞已在一定程度上受损。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温度下,以10 mg/kg剂量给药,恩诺沙星对西伯利亚鲟血清和肝脏无明显毒性作用。该试验结果将为恩诺沙星在西伯利亚鲟养殖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西伯利亚鲟 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下载PDF
Gluconeogenesis during starvation and refeeding phase is affected by previous dietary carbohydrates levels and a glucose stimuli during early life in Siberian sturgeon(Acipenser baerii) 被引量:8
9
作者 Xiaofang Liang Jia Wang +7 位作者 Guan Gong Min Xue Yingchao Dong Xiufeng Wu Xin Wang Chunshan Chen Xufang Liang Yuchang Qin 《Animal Nutrition》 SCIE 2017年第3期284-294,共11页
Gluconeogenesis responses was assessed during a short starvation period and subsequent refeeding in Siberian sturgeon(Acipenser baerii) previously fed different dietary carbohydrates levels and experienced to a glucos... Gluconeogenesis responses was assessed during a short starvation period and subsequent refeeding in Siberian sturgeon(Acipenser baerii) previously fed different dietary carbohydrates levels and experienced to a glucose stimuli during early life. The sturgeon larvae were previously fed either a high glucose diet(G) or a low glucose diet(F) from the first feeding to yolk absorption(8 to 12 d post-hatching [dph]). Each group of fish was sub-divided into 2 treatments at 13 dph and was fed either a high-carbohydrate diet(H) or a low carbohydrate diet(L) until 20 wk.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fish in 4 groups(GL, FL, GH and FH) were experienced to starvation for 21 d following by re-feeding of their corresponding diets for 21 d.Fish were sampled at postprandial 6 and 24 h before starvation(P6 h and P24 h), starvation 7,14 and 21 d(S7, S14 and S21) and 1, 7,14 and 21 d during refeeding(R1, R7, R14 and R21). Plasma samples during refeeding were taken at P6 h at each time point. Glycaemia levels, liver and muscle glycogen contents,activities and mRNA levels of hepatic gluconeogenic enzymes were examined. We found that both dietary carbohydrate levels and early glucose stimuli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metabolic responses to starvation and refeeding in Siberian sturgeon(P < 0.05). During prolonged starvation, Siberian sturgeon firstly mobilized the liver glycogen and then improved gluconeogenesis when the dietary carbohydrates were abundant, whereas preserved the liver glycogen stores at a stable level and more effectively promoted gluconeogenesis when the dietary carbohydrates are absent to maintain glucose homoeostasis.During refeeding, as most teleostean, Siberian sturgeon failed controlling the activities and mRNA levels of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cytosolic forms(PEPCK-C), fructose-1,6-bisphosphatase(FBPase),but particularly controlled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mitochondrial forms(PEPCK-M) activities and mRNA expression of glucose-6-phosphatase(G6 Pase, except in GL group). Siberian sturgeon has a 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nutritional programming FASTING REFEEDING GLUCONEOGENESIS acipenser baeri
原文传递
急性热应激对西伯利亚鲟肝功指标及肝脏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晓雯 张蓉 +3 位作者 朱建亚 刘丽丽 马国庆 朱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28,共7页
【目的】探究急性热应激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905±3.761)g西伯利亚鲟从23℃水体迅速移至30℃水体中,在热应激3、6、12、24、48和96 h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活力(AST)和总蛋... 【目的】探究急性热应激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905±3.761)g西伯利亚鲟从23℃水体迅速移至30℃水体中,在热应激3、6、12、24、48和96 h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活力(AST)和总蛋白含量(TP),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肝脏hsp70和hsp90β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西伯利亚鲟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高温胁迫48 h达到峰值。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整体维持恒定。肝脏hsp70和hsp90β的相对表达量均在热应激后迅速上升,在6 h达到峰值,96 h降至0时刻水平。【结论】急性热应激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在胁迫96 h后均恢复到正常水平;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和90均参与生理调节,以应对热应激对肝脏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急性热应激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热休克蛋白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稚幼鱼生长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星 《莆田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0-33,共4页
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西伯利亚鲟稚幼鱼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均体长为2.12 cm、平均体重为0.07 g的7日龄稚鱼经140 d的人工饲养长成平均全长为42.69 cm、平均体重为254 g的个体,其日均增长量2.93 mm、平均瞬时增长率2.14 %,... 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西伯利亚鲟稚幼鱼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均体长为2.12 cm、平均体重为0.07 g的7日龄稚鱼经140 d的人工饲养长成平均全长为42.69 cm、平均体重为254 g的个体,其日均增长量2.93 mm、平均瞬时增长率2.14 %,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L = -0.7711+ 0.3126t (r = 0.9948);体重日均增长量1.82 g、平均瞬时增重率5.37 %,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 = 0.3157e0.0529t (r = 0.9354);体重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为W = 0.0082L2.7046 (r = 0.9977),幂指数值接近3,表明该鱼体重与全长的立方呈正相关关系,属于等比生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稚幼鱼 生长特征 人工培育
下载PDF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动学及消除规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凤 周洲 +3 位作者 刘永涛 李小义 孔杰 陈飞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57-961,共5页
【目的】为探明西伯利亚鲟体内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代谢动力学与消除规律,同时为科学合理使用恩诺沙星防治鲟鱼细菌性疾病和水产品的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20℃条件下进行恩诺沙星10 mg/kg体重... 【目的】为探明西伯利亚鲟体内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代谢动力学与消除规律,同时为科学合理使用恩诺沙星防治鲟鱼细菌性疾病和水产品的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20℃条件下进行恩诺沙星10 mg/kg体重口灌给药后西伯利亚鲟血液、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恩诺沙星及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数据采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进行分析。【结果】西伯利亚鲟血液、肝脏和肌肉中恩诺沙星药物代谢动力学房室模型符合二房室模型,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0.5、0.9和1.23 h;峰浓度值(C_(max))分别为0.329、4.162和3.350 mg/L;表观分布容积(V_d)分别为26.219、6.320和2.835 L/kg,吸收半衰期﹝T_((1/2)α)﹞分别为4.643、45.623和11.308 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32.046、354.987和252.194 h。恩诺沙星代谢物环丙沙星在西伯利亚鲟血液、肝脏和肌肉中药物代谢动力学房室模型符合二房室模型,T_(max)分别为0.5、6.4和2 h;C_(max)分别为0.164、0.918和1.450 mg/L;Vd分别为43.760、7.678和0.122 L/kg;T_((1/2)α)分别为4.643、8.503和14.464 h;T_((1/2)β)分别为32.046、148.4和219.904 h。【结论】恩诺沙星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西伯利亚鲟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房室模型符合二房室模型,其吸收、消除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西伯利亚鲟 药动学
下载PDF
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瑞雪 王荻 +1 位作者 李绍戊 卢彤岩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8-574,共7页
采用液质联用法(HPLC-MS/MS)建立了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同时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口灌给药西伯利亚鲟后,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水温22℃下,氟苯尼考以15 mg/kg剂量单次口灌给药西伯... 采用液质联用法(HPLC-MS/MS)建立了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同时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口灌给药西伯利亚鲟后,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水温22℃下,氟苯尼考以15 mg/kg剂量单次口灌给药西伯利亚鲟,检测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等组织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的浓度,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氟苯尼考在血浆中的达峰浓度(Cmax)为3.4μg/mL,达峰时间(Tpeak)为2.943 h,表观分布容积(V/F)为3.267 L/kg,消除半衰期(t1/2β)为31.21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为76.51μg.h/mL,Cmax(FFA)/Cmax(FF)和AUCFFA/AUCFF仅为5.44%和20.73%;氟苯尼考在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分布规律相近,肝脏、肾脏中药物浓度较高。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西伯利亚鲟体内具有吸收迅速、达峰浓度高、消除相对缓慢及组织中分布广泛的特征且氟苯尼考主要以原形药物形式代谢消除。研究亮点:针对氟苯尼考目前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疾病防治的现状,本文首次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了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分布及代谢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比较简单的样品处理方法,并从药物本身和代谢产物整体来研究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征,为制定该药安全使用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药动学 组织分布
原文传递
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行为特性与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广朋 庄平 +3 位作者 章龙珍 陈宁宁 姚志峰 孟彦羽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7,共7页
研究了不同强度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行为特性与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西伯利亚鲟电麻醉阶段包括部分失去平衡期、完全失去平衡期、完全麻醉期和鳃动停止期等4个时期。电麻醉时西伯利亚鲟呈现趋阳性;随着电压升高,到达各麻醉阶段时... 研究了不同强度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行为特性与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西伯利亚鲟电麻醉阶段包括部分失去平衡期、完全失去平衡期、完全麻醉期和鳃动停止期等4个时期。电麻醉时西伯利亚鲟呈现趋阳性;随着电压升高,到达各麻醉阶段时间与恢复时间逐渐缩短。西伯利亚鲟到达完全麻醉期时问在15V、20V、25V、35V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在30V与35V时分别仅为97.0s和68.8s,而恢复时间为0s。各试验组西伯利亚鲟在电麻醉时鳃动频率均增加,而恢复阶段均降低。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摄食与活动状态均无显著影响。随着电压升高,钾离子与镁离子浓度先下降后上升,钙离子则先上升后下降。钠离子与氯离子浓度变化较大,均是15V组时浓度最低,20V时浓度最高。磷离子浓度呈现增高趋势。pH值在麻醉后降低,对照组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西伯利亚鲟幼鱼适宜电麻醉强度为25~30V,电麻醉是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幼鱼 行为 离子 直流电 鳃动频率 电压强度
下载PDF
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种的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艺 孙中武 +1 位作者 王宏伟 尹洪滨 《水产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4个群体5种组织(心、肝、肌、眼、肾)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乙醇脱氢酶(ADH)3种同工酶进...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4个群体5种组织(心、肝、肌、眼、肾)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乙醇脱氢酶(ADH)3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在各自群体内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4个不同鲟鱼群体间也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差异,可作为区分这4种鲟鱼的生化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西伯利亚鲟 杂交种 同工酶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卵黄脂磷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建文 庄平 +4 位作者 章龙珍 侯俊利 张涛 刘鉴毅 颜世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5,共7页
卵黄是鱼类胚胎发生期的主要营养物质,卵黄的含量和质量对于早期幼体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法和蛋白质电泳技术分离纯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层析... 卵黄是鱼类胚胎发生期的主要营养物质,卵黄的含量和质量对于早期幼体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法和蛋白质电泳技术分离纯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层析洗脱共得到7个蛋白峰。对每个峰进行SDS-PAGE电泳及油红O、甲基绿和Schiff试剂特异染色,峰b蛋白均呈阳性,表明峰b蛋白为西伯利亚鲟卵中的一种卵黄脂磷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其由3个亚基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6ku、40.8ku和76.7ku。对西伯利亚鲟Lv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证明是一种含有相对较多天冬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的蛋白,并且所含鲜味氨基酸含量比其他鱼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卵黄脂磷蛋白 凝胶过滤层析 氨基酸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洪玉 夏磊 +3 位作者 彭翔 刘晓勇 赵明军 齐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65,共6页
选择规格相近[体重(8.41±0.82)g,体长(10.12±0.44)cm]的西伯利亚鲟鱼225尾,分为3组,每组3个平行,分别用8%(对照组)、12%(中脂组)、16%(高脂组)油脂含量的饲料投喂。养殖42 d后,测定体长、体重,尾静脉取血,解剖。通过生长指标... 选择规格相近[体重(8.41±0.82)g,体长(10.12±0.44)cm]的西伯利亚鲟鱼225尾,分为3组,每组3个平行,分别用8%(对照组)、12%(中脂组)、16%(高脂组)油脂含量的饲料投喂。养殖42 d后,测定体长、体重,尾静脉取血,解剖。通过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切片观察等评价建模是否成功。结果表明,高脂组生长最快,终末体长、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中脂组(P<0.05),肝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中脂组(P<0.05),存活率与另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脂组血清AST、ALT及TC、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TG显著高于中脂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肝脏呈暗红色,中脂组肝脏呈浅红色,高脂组呈暗白色,病理切片观察表明,高脂组部分肝细胞坏死,细胞破裂,脂肪颗粒融成一个大的脂肪滴,细胞呈现透明空泡化,细胞核破裂或溶解。通过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肝脏TG、肝脏外观颜色及病理组织切片分析,高脂饲料组成功地建立了鲟鱼脂肪肝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脂肪肝 高脂饲料
下载PDF
人工感染西伯利亚鲟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钟妮娜 王文龙 +1 位作者 吴宥析 徐顶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7-800,共4页
将西伯利亚鲟分别经腹腔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和浸泡在菌浓度为1×107CFU/mL的水体中,腹腔注射组分别于接种后第12、24和36h剖杀,浸泡组分别于浸泡第24、48和72h剖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分布... 将西伯利亚鲟分别经腹腔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和浸泡在菌浓度为1×107CFU/mL的水体中,腹腔注射组分别于接种后第12、24和36h剖杀,浸泡组分别于浸泡第24、48和72h剖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分布。结果显示,注射组在第12h阳性信号首先出现在脾、肾、肝、心肌中;第24h在肠道、肌肉、胃及性腺中出现阳性细胞。浸泡组第24h阳性信号首先出现在脾、肾、肝、心肌中;第48h在肠道、肌肉、胃及性腺中存在阳性细胞。阳性信号主要位于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偶尔出现在组织间质中。试验证实,嗜水气单胞菌首先侵袭的是脾、肾、肝、心肌、肠道等组织,然后是肌肉和性腺,而脑组织中一直未检测到阳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西伯利亚鲟 免疫组织化学 分布
原文传递
饲料中不同水平磷对西伯利亚幼鲟(Acipenser baeri)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秋珊 张文璐 +3 位作者 徐奇友 许红 王常安 孙大江 《水产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8-41,共4页
选择平均体重14.5±1.0g,体长16.0±0.5cm的西伯利亚鲟鱼,随机分成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试验以磷酸二氢钙为磷源,配成磷含量分别为0.12%、0.20%、0.29%、0.39%、0.48%、0.60%、0.69%、0.80%、0.99%、1.19%和1.38%的1... 选择平均体重14.5±1.0g,体长16.0±0.5cm的西伯利亚鲟鱼,随机分成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试验以磷酸二氢钙为磷源,配成磷含量分别为0.12%、0.20%、0.29%、0.39%、0.48%、0.60%、0.69%、0.80%、0.99%、1.19%和1.38%的11组饲料,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磷对西伯利亚幼鲟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浆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随饲料磷含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在饲料磷含量0.69%时达最高(18.81g/L、6.99g/L、11.63g/L),然后随磷水平升高又逐渐下降;当饲料中磷含量大于0.29%时,磷含量对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由血浆蛋白含量可以得出:西伯利亚鲟最适磷需要量为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血浆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饥饿和再投喂对西伯利亚鲟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耕 姜志强 +2 位作者 韩毅颖 张力 潘玉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21-124,共4页
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用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重为(2.06±0.12)g,全长为(7.55±0.18)cm。试验设饥饿0 d(S0对照)、3 d(S3)、6 d(S6)、9 d(S9)、12 d(S12),然后各恢复投喂20 d。结... 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用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重为(2.06±0.12)g,全长为(7.55±0.18)cm。试验设饥饿0 d(S0对照)、3 d(S3)、6 d(S6)、9 d(S9)、12 d(S12),然后各恢复投喂20 d。结果表明:饥饿组的总摄食率(FR)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6、S9、S12组与S0组差异显著(P<0.05);各饥饿组的食物转化效率(FCE)均低于S0组,S3组与S0组接近,其他各饥饿组的总食物转化效率接近,并与S0组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结束时,各饥饿组的全长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各组鱼体重均下降,S9和S12组与其初始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恢复投喂结束后,S3组的全长和体重均低于S0组,但无显著差异,S6、S9和S12组的全长大于S0组,但无显著差异;体重低于S0组,且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饥饿 再投喂 摄食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