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炔生产方法及技术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高建兵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介绍了乙炔的生产方法和技术进展 ,列举了各种生产方法的特点。结合方法特点及我国实际情况 ,建议在我国应以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和煤等离子体法生产乙炔为主要 ;根据技术的成熟性 ,我国目前应首先考虑选用天然气部分氧化法生产乙炔。
关键词 乙炔 生产 天然气 部分氧化法
下载PDF
天然气制乙炔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立春 蔡春艳 周贤洪 《聚氯乙烯》 CAS 2000年第2期5-11,共7页
综述了天然气资源及天然气化学工业现状 ,分析了天然气制乙炔工艺的特点及国内外技术开发现状 ,指出等离子体法制乙炔的工业前景。
关键词 乙炔生产 天然气 等离子体法
下载PDF
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和煤制乙炔乙烯 被引量:11
3
作者 尚书勇 印永祥 +2 位作者 李娟 何方方 戴晓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80-1383,共4页
The co-cracking of natural gas and coal by a 15kW nitrogen(N2 flux:2m3·h-1) thermal plasma jet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For comparing with the cracking natural gas or coal separately, the experiments were ... The co-cracking of natural gas and coal by a 15kW nitrogen(N2 flux:2m3·h-1) thermal plasma jet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For comparing with the cracking natural gas or coal separately, the experiments were arranged as following: (1)Cracking of natural gas;(2)Cracking of coal;(3)Co-cracking of natural gas and coal.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especially the same power,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co-cracking can lead to more output of acetylene and ethylene, even more than the sum of that from(1)and(2).The analysis shows that,during the co-cracking process, the natural gas and the coal both acquire the effect of cracking separately; the surplus output may probably be resulted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hydrogen and carbon. Here, the hydrogen is resulted from cracking of natural gas and the carbon——from cracking of 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等离子体 裂解 天然气 乙炔 乙烯
下载PDF
干法电石渣性质分析及乙炔气逸出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牟秀娟 朱干宇 +4 位作者 颜坤 赵立文 李少鹏 李会泉 孙国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7-1115,共9页
干法电石渣是电石法制乙炔过程中产生的大宗钙基固废,其中残留电石及乙炔气对资源化利用影响较大。针对利用过程乙炔气富集的安全隐患问题,对电石渣的粒径分布、矿相组成、微观形貌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表征,考察了残留电石含量变化及不... 干法电石渣是电石法制乙炔过程中产生的大宗钙基固废,其中残留电石及乙炔气对资源化利用影响较大。针对利用过程乙炔气富集的安全隐患问题,对电石渣的粒径分布、矿相组成、微观形貌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表征,考察了残留电石含量变化及不同温度、湿度、振荡、晾置时间、气体置换等因素对乙炔气逸出行为影响。结果表明:干法电石渣主要物相是Ca(OH)2,以多面体片状疏松结构存在,粒度集中分布在75μm以下,电石残余量0~0.71%;温度升高及水分含量增加促进电石渣内乙炔气的逸出,振荡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采用预先晾置与气体置换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得电石渣内乙炔气得以大量逸散,有效降低乙炔气富集燃爆风险,本工作可为干法电石渣的安全运输和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电石渣 乙炔气 废物处理 扩散 平衡
下载PDF
障碍物对气体爆炸压力场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凡 陶刚 +1 位作者 张礼敬 陈道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2期59-63,共5页
气体爆炸是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中爆炸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研究障碍物对管道内可燃气体爆炸的影响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utoReaGas,定量地研究了障碍物阻塞率、个数等因素对管道中预混乙炔/空气混和物爆... 气体爆炸是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中爆炸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研究障碍物对管道内可燃气体爆炸的影响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utoReaGas,定量地研究了障碍物阻塞率、个数等因素对管道中预混乙炔/空气混和物爆炸压力场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障碍物的个数和阻塞比对管道内乙炔气体爆炸峰值超压均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预防和控制气体爆炸灾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障碍物 气体爆炸 超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天然气制乙炔技术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安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分析了我国天然气部分氧化法生产乙炔技术的现状,介绍了国外天然气部分氧化法生产乙炔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比较并结合我国天然气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
关键词 乙炔 部分氧化 油淬冷 天然气
下载PDF
羟基化碳纳米管检测油中溶解气体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晓星 孟凡生 +1 位作者 常涛 刘王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57-1961,共5页
为检测油中溶解气体,应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计算机量子力学模拟研究了羟基侧壁修饰的(8,0)单壁碳纳米管(SWNT-OH)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子C2H2、CH4、C2H4、CO、H2的吸附特性。计算得到的吸附能、净电荷转移量、作用距离及电子态密度表... 为检测油中溶解气体,应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计算机量子力学模拟研究了羟基侧壁修饰的(8,0)单壁碳纳米管(SWNT-OH)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子C2H2、CH4、C2H4、CO、H2的吸附特性。计算得到的吸附能、净电荷转移量、作用距离及电子态密度表明,SWNT-OH对油中溶解气体分子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且吸附气体分子之后,SWNT-OH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都发生了变化。SWNT-OH对有机分子(C2H2、CH4、C2H4)的吸附能力大于对无机分子(CO、H2)的吸附能力,在有机分子中对C2H2的吸附能力最大。因此,预测SWNT-OH可以作为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的C2H2气体的新型气体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化碳纳米管 油中溶解气体 乙炔 气体检测 密度泛函理论 气相传感器
下载PDF
使用滴液式气体发生器制备乙炔 被引量:1
8
作者 史亦琳 张尊听 董丽英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96-99,共4页
采用恒压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组成的装置,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是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常用方法。该实验产生糊状Ca(OH)2沉淀,存在反应速率过快、无法控制反应进程、产生气流不平稳、泡沫随气体冲出堵塞导管等问题。利用滴液式气体发生器,在... 采用恒压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组成的装置,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是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常用方法。该实验产生糊状Ca(OH)2沉淀,存在反应速率过快、无法控制反应进程、产生气流不平稳、泡沫随气体冲出堵塞导管等问题。利用滴液式气体发生器,在反应容器中加入7 mm玻璃珠与电石混合,以10%氯化铵溶液为反应液,解决了实验室制备乙炔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制备乙炔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气体制备 滴液式气体发生器 实验改进
原文传递
金属丝网结构对开敞空间爆燃波抑制作用的实验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占兵 丁信伟 +2 位作者 喻健良 周崇 刘润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8-110,共3页
长期以来 ,工业上都广泛采用多层金属丝网结构阻火器 (系统 ) ,但其理论计算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全靠制造商的测试结果来决定。文中的实验旨在研究金属丝网结构对开敞空间预混乙炔—空气爆燃波的抑制效果 ,并描述了金属丝网层数、气... 长期以来 ,工业上都广泛采用多层金属丝网结构阻火器 (系统 ) ,但其理论计算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全靠制造商的测试结果来决定。文中的实验旨在研究金属丝网结构对开敞空间预混乙炔—空气爆燃波的抑制效果 ,并描述了金属丝网层数、气云半径等参数对丝网结构内外两侧压差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给定的气云半径以及丝网结构半径条件下 ,丝网结构内外两侧压差随着丝网层数的增加 ,先减小后增大 ,存在着一个最小值 ;特定的丝网结构 ,将对某一特定半径气云的爆燃波起到最佳的抑制效果。另外 ,通过与同样气云条件的开敞空间爆炸压力场进行比较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作用 可燃气体 爆燃波 金属丝 压力
下载PDF
半球形气云爆炸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0
作者 毕明树 丁信伟 +1 位作者 王淑兰 邵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6-89,共4页
可燃气体在运输、储存、加工和使用过程中 ,因可燃气体泄漏而形成的气云爆炸事故 ,常常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研究气云爆炸的特性和威力 ,可防范事故 ,减小损失。文中采用有限差分方法编制了求解可燃气云爆炸过程的定解方程... 可燃气体在运输、储存、加工和使用过程中 ,因可燃气体泄漏而形成的气云爆炸事故 ,常常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研究气云爆炸的特性和威力 ,可防范事故 ,减小损失。文中采用有限差分方法编制了求解可燃气云爆炸过程的定解方程的数值模拟程序。方程组中的源项由能量均匀加入法处理 ,爆炸场中的间断问题通过人工黏性模型处理。经开敞空间乙炔—空气气云爆炸实验结果检验 ,数值计算结果的偏差在 13%以内。计算结果表明 ,气云半径越大 ,爆炸最大压力和压力增加速率越大 ;气云爆热越大 ,爆炸最大压力和压力增加速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球形气云爆炸 数值模拟 可燃气 爆炸力 流体力学
下载PDF
次氯酸钠清净系统的工艺优化
11
作者 田中 李文初 《聚氯乙烯》 CAS 2024年第8期3-4,共2页
针对乙炔次氯酸钠清净系统设备及管道易腐蚀、水洗塔和冷却塔结垢严重的问题进行了工艺改造,变更了水环压缩机和乙炔气柜在工艺流程中的位置,改变了水洗塔及冷却塔的工作介质。改造后解决腐蚀和结垢问题。
关键词 乙炔 次氯酸钠 清净塔 水洗塔 水环压缩机 气柜 腐蚀
下载PDF
Au修饰SnO_(2)薄膜兼容型高响应乙炔气体传感器研制
12
作者 胡宗鑫 田兵 +2 位作者 谭则杰 徐振恒 王海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138,共10页
为了实现变压器油中溶解的乙炔气体检测,研发了一款基于Au修饰SnO_(2)气敏薄膜的乙炔气体传感器。通过射频溅射制备SnO_(2)薄膜,进而通过直流溅射制备Au并改变溅射时间,得到不同Au修饰量的气敏薄膜,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开发了基于... 为了实现变压器油中溶解的乙炔气体检测,研发了一款基于Au修饰SnO_(2)气敏薄膜的乙炔气体传感器。通过射频溅射制备SnO_(2)薄膜,进而通过直流溅射制备Au并改变溅射时间,得到不同Au修饰量的气敏薄膜,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开发了基于气敏薄膜的乙炔气体传感芯片。对比纯SnO_(2)以及不同Au修饰量的SnO_(2)气敏薄膜的气敏性能,结果显示,基于20 s-Au修饰的SnO_(2)薄膜MEMS乙炔传感器性能最佳,最佳工作温度为200℃,体积分数为1×10^(-6)的乙炔气体的响应值高达14,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5 s和87 s,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检测限低至0.1×10^(-6)(体积分数)。对比测试体积分数为1×10^(-6)下变压器油中溶解的氢气、甲烷等其他气体,所研发的MEMS乙炔气体传感器仍具有优越的选择性,在长期测试下保持良好稳定性,可为解决变压器油中溶解乙炔气体的检测难题提供一种元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油 乙炔 Au修饰 氧化锡 气体传感器
下载PDF
氯乙烯合成气中乙炔和氯化氢含量的优化分析方法
13
作者 常亚飞 王帅 彭建萍 《聚氯乙烯》 CAS 2024年第4期34-35,共2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氯乙烯合成气中乙炔和氯化氢含量的方法,通过调整色谱参数、改变进样方式,实现了快速、准确分析。
关键词 氯乙烯 乙炔 氯化氢 含量 气相色谱法 连续进样
下载PDF
电石渣浆和废次氯酸钠溶液中乙炔气的回收
14
作者 马祥红 鲁宇林 +2 位作者 刘亚军 陈涛 王昌标 《聚氯乙烯》 CAS 2024年第8期41-45,共5页
介绍了乙炔生产过程中溶解在电石渣浆和废次氯酸钠溶液中的乙炔气的回收工艺、装置运行情况及注意事项。乙炔气的回收减少了电石的消耗量和VOC的排放量,降低了PVC的生产成本。
关键词 PVC 电石渣浆 废次氯酸钠 乙炔气 回收技术
下载PDF
基于薄膜传感器的油气泄漏检测及孪生系统研究
15
作者 袁捷 王杰峰 董若烟 《粘接》 CAS 2024年第4期185-188,共4页
针对传统乙炔传感器检测限高,检测灵敏度低,响应温度高的问题,制备了一种新型薄膜传感器用于乙炔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响应温度为90℃条件下,薄膜传感器对乙炔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72 s和164 s,乙炔浓度与薄膜传感器的电阻存... 针对传统乙炔传感器检测限高,检测灵敏度低,响应温度高的问题,制备了一种新型薄膜传感器用于乙炔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响应温度为90℃条件下,薄膜传感器对乙炔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72 s和164 s,乙炔浓度与薄膜传感器的电阻存在线性关系,在不同乙炔浓度条件下多次重复检测,传感器的响应值不发生变化,在多种气体中,对乙炔的响应值最高;运行30 d后,传感器的检测性能依旧稳定,整体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将其用于变压器数字孪生油气故障诊断系统,可以准确检测出变压器中乙炔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系统 乙炔检测 气敏传感器 检测性能
下载PDF
聚氯乙烯生产中混合气冷冻脱水工艺的优化
16
作者 王程飞 朱小龙 +1 位作者 李悦榕 李学文 《聚氯乙烯》 CAS 2024年第9期4-6,共3页
针对聚氯乙烯生产中混合气冷冻脱水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工艺优化,包括乙炔凝液密闭回用、“管束式除雾器+床层式除雾器”两级除雾器结合、多点压力监控技术和自动水分检测仪的应用等。以上优化措施实施后,混合脱水后混合气含水质量分... 针对聚氯乙烯生产中混合气冷冻脱水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工艺优化,包括乙炔凝液密闭回用、“管束式除雾器+床层式除雾器”两级除雾器结合、多点压力监控技术和自动水分检测仪的应用等。以上优化措施实施后,混合脱水后混合气含水质量分数稳定控制在6×10^(-4)以下,转化系统腐蚀减少,运行平稳,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乙炔 氯化氢 混合气 冷冻脱水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电石渣浆回收乙炔装置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丽俊 《聚氯乙烯》 CAS 2011年第7期43-44,共2页
介绍了太原化工股份公司氯碱分公司开发设计的电石渣浆回收乙炔装置的运行情况和应用现状。以10万t/a PVC计,回收乙炔的流量约为4万m3/a(体积分数95%),折合电石约1 336 t/a。
关键词 电石渣浆 乙炔气 回收塔 新技术 应用
下载PDF
乙炔气柜自动控制研究
18
作者 柳加喜 刘腾 +1 位作者 王军林 王江锋 《聚氯乙烯》 CAS 2024年第1期32-34,共3页
针对湿法乙炔发生器给料机启动、停止控制人工操作频繁,气柜液位控制不稳定的问题,对给料机电石进料量与气柜液位设定程序控制,实现了给料机启动、停止操作与气柜液位的联锁控制,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减少了误操作。
关键词 乙炔 电石 发生器 给料机 启动 停止 气柜 联锁
下载PDF
障碍物诱导的可燃气云爆炸压力场的实验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生娟 毕明树 丁信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93,共3页
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炸 ,尤其是在障碍物诱导下具有极大破坏力的爆炸 ,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 ,研究约束条件对气云爆炸场的影响 ,对进一步提出可行的防爆、抑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建立了开敞空间可燃... 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炸 ,尤其是在障碍物诱导下具有极大破坏力的爆炸 ,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 ,研究约束条件对气云爆炸场的影响 ,对进一步提出可行的防爆、抑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建立了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炸的实验系统 ,对半球形乙炔—空气预混气云内半球条栅形障碍物对爆炸威力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障碍物半径为 0 .1~ 0 .3m ,条栅宽度为 15~ 6 0mm ,空隙率为 2 0 %~ 75 % ,气云半径为 0 .2 5~ 1.2 5m。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回归 ,并经方差检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气云爆炸事故 压力场 回归分析 破坏力 空隙率 半球条栅形障碍物 拟合方程
下载PDF
Commensurate stacking within confined ultramicropores boosting acetylene storage capacity and separation efficiency 被引量:1
20
作者 Zhenghui Huang Kungang Chai +2 位作者 Chengjun Kang Rajamani Krishna Zhaoqiang Zh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7742-7748,共7页
Developing advanced porous materials possessing both a high storage capacity and selectivity for acetylene(C_(2)H_(2))remains challenging but a sought-after endeavor.Herein we show a strategy involving synergic combin... Developing advanced porous materials possessing both a high storage capacity and selectivity for acetylene(C_(2)H_(2))remains challenging but a sought-after endeavor.Herein we show a strategy involving synergic combination of spatial confinement and commensurate stacking for enhanced C_(2)H_(2)storage and capture via maximizing the host–guest and guest–guest interactions.Two ultramicr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MIL-160 and MOF-303 are elaborately constructed to exhibit ultrahigh C_(2)H_(2)uptakes of 235 and 195 cm^(3)·g^(−1),respectively,due to the confinement effect of the suitable pore sizes and periodically dispersed molecular recognition sites.Specially,C_(2)H_(2)capacity of MIL-160 sets a new benchmark for C_(2)H_(2)storage.The exceptional separation performances of two materials for C_(2)H_(2)over both CO_(2)and ethylene(C_(2)H_(4)),which is rarely observed,outperform most of the benchmark materials for C_(2)H_(2)capture.We scrutinized the origins of ultrahigh C_(2)H_(2)loading in the confined channels vi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The superior separation efficiency for C_(2)H_(2)/CO_(2)and C_(2)H_(2)/C_(2)H_(4)mixtures with unprecedented C_(2)H_(2)trapping capacity(>200 L·kg^(−1))was further demonstrated by dynamic breakthrough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and separation acetylene storage commensurate stacking gas cluster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