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苷和黄芩素大鼠在体胃、肠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9
1
作者 刘太明 蒋学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99-1001,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和黄芩素在大鼠胃、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药物的含量。结果:黄芩苷在胃、小肠及结肠中的每小时吸收率分别为8.05%,-0.94%,2.32%;黄芩素在胃、小肠... 目的:研究黄芩苷和黄芩素在大鼠胃、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药物的含量。结果:黄芩苷在胃、小肠及结肠中的每小时吸收率分别为8.05%,-0.94%,2.32%;黄芩素在胃、小肠及结肠中的每小时吸收率分别为34.53%,30.61%,4.89%。黄芩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每小时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90 7,0.083 7,0.076 6,0.048 3。结论:黄芩苷只在胃中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在小肠和结肠基本不吸收;黄芩素在胃和小肠中吸收良好,在结肠有少量吸收。黄芩素在各部位的吸收程度明显优于黄芩苷,提示黄芩素比黄芩苷更适于制成口服吸收制剂;黄芩素具有广泛的吸收窗,提示适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黄芩素 在体胃肠吸收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大孔树脂吸附大豆异黄酮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潘廖明 姚开 +2 位作者 贾冬英 曾凡俊 林龙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18,共4页
比较 9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异黄酮的吸附性质 ,从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LSA 8型树脂进行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的研究 ,得到该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大豆异黄酮的吸附等温线和以大豆异黄酮原液浓度及时间为参数的吸附动力学曲线方程。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动力学 大孔吸附树脂 LSA-8型树脂
下载PDF
水飞蓟素微乳大鼠在体小肠吸收的动力学 被引量:34
3
作者 袁泉 李馨儒 +2 位作者 王会娟 李晓燕 刘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31-634,共4页
目的 考察水飞蓟素微乳的形态学和粒径分布 ,研究水飞蓟素微乳在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 ,并与水飞蓟素胶束在空肠的吸收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段回流实验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 ,依据药物在小肠段中的减少量来确定药... 目的 考察水飞蓟素微乳的形态学和粒径分布 ,研究水飞蓟素微乳在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 ,并与水飞蓟素胶束在空肠的吸收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段回流实验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 ,依据药物在小肠段中的减少量来确定药物的吸收。结果 透射电镜下水飞蓟素微乳成球形或近球形 ,大小均匀 ,平均粒径约为 2 0nm。在整个小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以及结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依次是 6 2 2× 10 - 2 ,2 2 7× 10 - 2 ,1 9× 10 - 2 ,1 0 5× 10 - 2 ,0 4 3× 10 - 2 h- 1 ,两种水飞蓟素胶束在空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是 0 36× 10 - 2 ,0 6 5× 10 - 2 h- 1 。结论 水飞蓟素微乳在小肠下段吸收较好 ,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微乳 大鼠 小肠吸收 吸收动力学 形态学 粒径分布
下载PDF
黄芩苷在大鼠胃、离体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弘 陈济民 张清民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黄芩苷在大鼠胃、离体小肠的吸收情况,采用NUCLeosilC18(5 μm)4 m m ×250 m m 色谱柱,以甲醇水乙酸(60∶39∶1)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 nm ,柱温:室温,...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黄芩苷在大鼠胃、离体小肠的吸收情况,采用NUCLeosilC18(5 μm)4 m m ×250 m m 色谱柱,以甲醇水乙酸(60∶39∶1)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 nm ,柱温:室温,本实验对大鼠胃和离体小肠在不同pH 条件下的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大鼠胃的吸收率与黄芩苷的油/ 水分配系数之间相关方程为:吸收率= 0 .030 571 g( 油/ 水分配系数) - 2 .126(r= 0-9731) ;大鼠离体小肠的吸收率与黄芩苷的油/ 水分配系数之间相关方程为:吸收率=0-084 1 ×1 g( 油/ 水分配系数) - 3-254(r= 0.996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芩苷 吸收动力学 小肠吸收
下载PDF
六味地黄多糖在小鼠体内的吸收 被引量:24
5
作者 郑年新 阮金秀 +3 位作者 张永祥 葛召恒 乔善义 姚新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3-405,共3页
目的 了解六味地黄多糖 (CA4 3)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及吸收部位。方法 给小鼠灌胃及静注CA4 3,用高效液相色谱 /柱后荧光衍生化法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 ;采用在体肠灌流技术研究CA4 3在小鼠肠道各部位的吸收。结果 口服灌胃后CA4 3的Tma... 目的 了解六味地黄多糖 (CA4 3)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及吸收部位。方法 给小鼠灌胃及静注CA4 3,用高效液相色谱 /柱后荧光衍生化法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 ;采用在体肠灌流技术研究CA4 3在小鼠肠道各部位的吸收。结果 口服灌胃后CA4 3的Tmax为 1 0 0h ;Cmax为 6 7 1mg·L-1;MRT为 3 30h ;F为 35 9%。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空肠下段及回肠的吸收率分别为 16 5 %、6 32 %和3 0 9% ,在大肠中不吸收。结论 CA4 3可通过口服以大分子形式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多糖 吸收动力学 吸收部位 HPLC
下载PDF
碳羟磷灰石吸附水溶液中镉离子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胥焕岩 刘羽 彭明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碳羟基磷灰石(CHap)对水溶液中镉离子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均相固液反应过程,从动力学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反应速度快,动力学过程复杂;后期阶段反应速度较慢,并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实验表明:反应速率常数k...  碳羟基磷灰石(CHap)对水溶液中镉离子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均相固液反应过程,从动力学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反应速度快,动力学过程复杂;后期阶段反应速度较慢,并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实验表明:反应速率常数k1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符合阿累尼乌斯公式,吸附的活化能为Ea=6.075J/mol,吸附的频率因子A=220s-1。同时,k1与镉离子初始浓度呈负相关性,与介质pH值、CHap用量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羟基磷灰石 镉离子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甜菜对不同氮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赵越 马凤鸣 张多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甜菜的对不同氮素吸收动力学特性不同,试验通过甜7、甜8两个不同品种在人工气候箱的营养液培养试验表明,甜菜子叶期幼苗对NO3-的吸收要经过2 h的适应阶段后才可均匀进行,而对NH4+的吸收要经过7h后才可均匀进行,而且二者对NO3-、NH4+吸... 甜菜的对不同氮素吸收动力学特性不同,试验通过甜7、甜8两个不同品种在人工气候箱的营养液培养试验表明,甜菜子叶期幼苗对NO3-的吸收要经过2 h的适应阶段后才可均匀进行,而对NH4+的吸收要经过7h后才可均匀进行,而且二者对NO3-、NH4+吸收的特性(Km、Im)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不同形态氮素比例下甜研七号和甜研八号两个品种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和最大吸收速率)变化的研究发现,甜菜对NO3-、NH4+的亲和性及其转运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不同品种之间受到影响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不同氮素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体外释药和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新春 侯世祥 +2 位作者 李文 李小英 周亚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考察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的体外释药性质,研究小肠最佳吸收部位及其吸收机制。方法:以动态透析法测定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体外释药速率;以大鼠在体肠循环法研究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动力学特... 目的:考察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的体外释药性质,研究小肠最佳吸收部位及其吸收机制。方法:以动态透析法测定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体外释药速率;以大鼠在体肠循环法研究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考察不同质量浓度(20,40,60,80μg·mL^(-1))的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在大鼠肠道的吸收行为。结果:药物的体外释放以对数正态分布方程拟合最好;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在回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高于其他肠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不同质量浓度的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在体外释放介质中可缓慢持续释药;在小肠回肠部位吸收较好,药物质量浓度对ka无影响,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纳米脂质体作为载体可以促进白藜芦醇在小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纳米脂质体 吸收动力学 在体小肠吸收
下载PDF
芍药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杨星钢 张立波 +1 位作者 潘卫三 张建援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54-857,共4页
目的分别考察芍药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芍药苷进行分析.结果在4.0~40.0 mg·L-1内芍药苷的吸收量与质量浓度成线性关系,Ka值基本保持不变;... 目的分别考察芍药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芍药苷进行分析.结果在4.0~40.0 mg·L-1内芍药苷的吸收量与质量浓度成线性关系,Ka值基本保持不变;各肠段的吸收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值分别为(0.019 19±0.004 53),(0.01454±0.002 33),(0.014 72±0.00189),(0.01430±0.003 72)h-1.结论芍药苷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且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芍药苷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可以将芍药苷研制成缓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赤芍 吸收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法莫替丁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莉 陈大为 +2 位作者 李芳久 宋爱华 奎罡波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0-172,共3页
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了法莫替丁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实验表明 :法莫替丁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 0 5 0 8,0 0 44 6 ,0 0 415 ,0 0 2 87h-1。药物在肠道... 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了法莫替丁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实验表明 :法莫替丁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 0 5 0 8,0 0 44 6 ,0 0 415 ,0 0 2 87h-1。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莫替丁 吸收动力学 在体肠吸收 大鼠
下载PDF
丹皮酚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汤继辉 胡容峰 常宫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丹皮酚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设计丹皮酚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可靠的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应用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法。结果:丹皮酚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顺序下降,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 目的:研究丹皮酚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设计丹皮酚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可靠的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应用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法。结果:丹皮酚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顺序下降,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结论:丹皮酚适宜设计成为缓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吸收动力学 在体小肠吸收
下载PDF
阿魏酸在大鼠体内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宋洪涛 郭涛 +4 位作者 张跃新 康鲁平 谢彤 陈大为 何仲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14-1517,共4页
目的研究阿魏酸在大鼠各肠各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装置,采用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和阿魏酸的量.结果阿魏酸在大鼠小肠各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于阿魏酸不同质量浓度(20、50、100、200μg/mL)时... 目的研究阿魏酸在大鼠各肠各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装置,采用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和阿魏酸的量.结果阿魏酸在大鼠小肠各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于阿魏酸不同质量浓度(20、50、100、200μg/mL)时分别为0.433 4、0.469 7、0.452 1、0.430 2 h-1;不同pH值7.8、6.8、5.4时分别为0.254 1、0.602 1、1.200 6 h-1;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时分别为0.151 2、0.178 4、0.168 7、0.066 9 h-1.结论药物质量浓度对ka无影响;在pH值为5.4~7.8,随药物溶液pH值的减小,药物ka显著增加;药物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较好,在结肠的吸收较差;阿魏酸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高吸油树脂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吴奎 褚效中 +2 位作者 周守勇 赵宜江 邢卫红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3,共8页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水为分散介质,运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自溶胀型高吸油树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水为分散介质,运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自溶胀型高吸油树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BMA):m(St)=5:5、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0.5%、2%和2%时,吸油树脂吸油倍率达到14.12 g g 1,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此时吸油速率最大;通过热重表征和重复吸油试验,合成的高吸油树脂能够重复吸油多次,第五次的吸油倍率能够达到第一次的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高吸油树脂 正交试验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幼苗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4
14
作者 魏红旭 徐程扬 +3 位作者 马履一 江俐妮 李雪莲 杨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7-412,共6页
采用养分吸收动力学原理并利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生长期的长白落叶松苗木对NH4+和NO3-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单一氮源条件下,苗木根系吸收NH4+、NO3-的速率均随着苗木的生长呈下降趋势,并且苗木对于NH4+的吸收速率整体上高于NO3-。与... 采用养分吸收动力学原理并利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生长期的长白落叶松苗木对NH4+和NO3-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单一氮源条件下,苗木根系吸收NH4+、NO3-的速率均随着苗木的生长呈下降趋势,并且苗木对于NH4+的吸收速率整体上高于NO3-。与无NO3-时相比,在速生期加入NO3-会影响载体与NH4+的亲和力,从而大幅度降低苗木对于NH4+的吸收速率,但不会明显影响苗木在生长初期和木质化期对于NH4+的吸收速率。与单一NO3-为N源时相比,NH4+的加入会降低苗木在速生期对于NO3-的载体亲和力,从而影响其吸收速率,但是会明显提高根系在生长初期吸收NO3-的载体数量和速率。在长白落叶松苗木的养分培育过程中,为了提高苗木对于氮的利用效率,建议以铵态氮肥为主,但是在其生长初期可以适当增施硝态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吸收动力学 根系
下载PDF
铵态氮及硝态氮配比对香蕉幼苗氮素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超一 樊小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777-2784,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铵硝配比条件下香蕉幼苗对铵态氮、硝态氮两种形态氮素的吸收特性以及两种氮源离子相互作用对香蕉氮素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筛选最适于香蕉氮素吸收利用的铵硝配比,为香蕉氮素营养高效吸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 【目的】探究不同铵硝配比条件下香蕉幼苗对铵态氮、硝态氮两种形态氮素的吸收特性以及两种氮源离子相互作用对香蕉氮素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筛选最适于香蕉氮素吸收利用的铵硝配比,为香蕉氮素营养高效吸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养分吸收动力学原理,利用改进的耗竭法研究不同铵硝配比营养液中巴西品种香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cv.Brazil)幼苗对铵态氮、硝态氮以及总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设7个处理:100%铵态氮(100%A)、90%铵态氮+10%硝态氮(90%A+10%N)、70%铵态氮+30%硝态氮(70%A+30%N)、50%铵态氮+50%硝态氮(50%A+50%N)、30%铵态氮+70%硝态氮(30%A+70%N)、10%铵态氮+90%硝态氮(10%A+90%N)和100%硝态氮(100%N)。每个处理设9个氮浓度梯度:0、0.1、0.2、0.5、1、1.5、2、3、4 mmol·L-1。【结果】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合条件下,香蕉苗吸收铵态氮、硝态氮及总氮的规律均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其动力学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NH4+-N比例在10%—70%时,随着NO3--N比例的增加,可以增加香蕉幼苗对NH4+-N的吸收速率。在NH4+-N比例为70%时,NH4+-N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最大,为55.56μmol·g-1·h-1,NH4+-N比例超过70%会降低香蕉幼苗对NH4+-N的吸收速率。香蕉幼苗对NO3--N的吸收速率呈现随营养液NH4+-N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规律。NH4+-N比例从10%增大到90%时,NO3--N的Vmax降低了2.62倍,增加NH4+-N的比例明显抑制香蕉幼苗对NO3--N的吸收。铵硝配比对香蕉根系与NH4+-N和NO3--N的亲和力影响无明显规律。在铵硝配比为3﹕7时香蕉总氮Vmax达到83.33μmol·g-1·h-1,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最有利于香蕉吸收利用氮素。【结论】NH4+-N比例低于70%时,增加NO3--N比例可以促进香蕉幼苗对NH4+-N的吸收,NH4+-N比例高于70%时,增加NO3--N比例抑制NH4+-N的吸收。增加NH4+-N的比例明显抑制香蕉幼苗对NO3--N的吸收,铵硝配比为3﹕7最有利于香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铵态氮 硝态氮 氮素吸收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24
16
作者 胡家朋 吴代赦 +3 位作者 肖丽盈 刘瑞来 饶瑞晔 赖文亮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3-1830,共8页
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观察了共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P)的形貌及其晶型结构,并探讨了Ca/P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羟基磷灰石吸附水中氟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a/P)=1.5/1... 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观察了共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P)的形貌及其晶型结构,并探讨了Ca/P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羟基磷灰石吸附水中氟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a/P)=1.5/1、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40℃、陈化时间48 h、煅烧温度200℃、煅烧时间2 h时,HAP除氟效果最佳,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68.8%和6.88 mg/g。实验数据Langmuir等温模式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模式,热力学参数计算可知,HAP对氟离子的吸附是自发(ΔG0<0),吸热(ΔH0>0),熵增(ΔS0>0)的过程。HAP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除氟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原文传递
CaCl_2的高温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蒋旭光 李琦 +2 位作者 李香排 严建华 池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3-557,共5页
在燃煤造成的特殊污染物中,有关HCl等无机污染物的排放已经成为一个前沿的新热点研究领域。燃煤过程中钙基固氯剂燃烧固氯的最终产物CaCl2,其高温稳定特性对固氯效率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采用气态氯化物直接吸收分析法,对Ca... 在燃煤造成的特殊污染物中,有关HCl等无机污染物的排放已经成为一个前沿的新热点研究领域。燃煤过程中钙基固氯剂燃烧固氯的最终产物CaCl2,其高温稳定特性对固氯效率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采用气态氯化物直接吸收分析法,对CaCl2晶体粉末在干燥大气和饱和大气下的高温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CaCl2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起始温度在700℃左右,水解率随燃烧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对水解率有显著影响。动力学计算表明在700℃~1300℃温度范围内CaCl2水解反应为二级反应,随温度变化反应机理有所不同,600℃~1000℃和1000℃~1300℃两个温度段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E=37 82kJ mol和E=18 13kJ mol。研究结果对燃煤过程中高温高效燃烧钙基固氯剂的开发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L2 高温稳定性 直接吸收法 水解反应 动力学 试验研究 氯化钙 燃烧过程
下载PDF
钛吸氢和放氢动力学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利军 虞炳西 高树浚 《金属功能材料》 CAS 1998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用定容法研究了550~780℃范围内钛的吸氢和放氢动力学。吸氢和放氢的激活能分别为78.6和105.6kJ/mol。吸氢由相界面过程控制,而氢原子穿过表面氧化膜是放氢速率控制步骤。
关键词 吸氢 放氢 动力学 贮氢材料
下载PDF
盐酸地尔硫大鼠肠吸收动力学及在口服缓释制剂设计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正管 朱家璧 岗艳云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9-182,共4页
本文应用大鼠在体灌流肠吸收实验研究了盐酸地尔硫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盐酸地尔硫在小肠部位吸收良好,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566,0554,0521... 本文应用大鼠在体灌流肠吸收实验研究了盐酸地尔硫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盐酸地尔硫在小肠部位吸收良好,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566,0554,0521,0148h-1,回流液中被吸收的药物量与大鼠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成正比。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水分的吸收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增加,但由水分吸收伴随的药物吸收即溶剂拖曳作用在回流吸收的药物中所占比例很小。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大约是小肠段的十分之三,提示适于制备日服一次(24h)缓释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 地尔硫ZHUO 吸收动力学 心血管药 缓释制剂
下载PDF
仲胺和叔胺水溶液吸收CO_2的动力学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伟斌 董立户 陈健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2-428,共7页
采用湿壁柱装置,以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和N,N-二乙基乙醇胺水溶液为吸收剂,测量了不同醇胺浓度和不同温度下醇胺吸收CO2的反应速度,得到3种吸收剂吸收CO2的本征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7.71×1015exp(-8755.2/T)m3/(kmol-s),9.63×102... 采用湿壁柱装置,以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和N,N-二乙基乙醇胺水溶液为吸收剂,测量了不同醇胺浓度和不同温度下醇胺吸收CO2的反应速度,得到3种吸收剂吸收CO2的本征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7.71×1015exp(-8755.2/T)m3/(kmol-s),9.63×1020exp(-13262.4/T)m3/(kmol-s),1.19×1028exp(-18231.3/T)m3/(kmol-s).确定仲胺吸收CO2的反应机理为两性离子机理,叔胺吸收CO2的反应机理为改进的碱催化水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捕集 动力学 醇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