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芳 郑洁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9-1162,共4页
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的形成主要与患侧下肢肌肉不同程度的力量下降和张力增高有关,而表面肌电图(s EMG)能客观定量反映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对脑卒中患者的异常步态分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步行的解剖学基础及s EMG特征、脑... 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的形成主要与患侧下肢肌肉不同程度的力量下降和张力增高有关,而表面肌电图(s EMG)能客观定量反映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对脑卒中患者的异常步态分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步行的解剖学基础及s EMG特征、脑卒中患者的异常步态表现以及基于s EMG的脑卒中后异常步态分析,并重点从s EMG应用于分析异常步态相关肌肉活动的时序模式、激活特点和异常步态模式等方面阐述s EMG在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异常步态 表面肌电图 偏瘫步态 综述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章荣 叶陈 周蜜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评估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行走步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评估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行走步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下肢运动功能、肢体痉挛状态、平衡能力及步态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痉挛指数(CSI)、计时起立-走测试(TUG)和步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ugl-Meyer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长、步频和最大步行速度(MW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平衡状态,患者行走步态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疗法 脑卒中 偏瘫 异常步态
下载PDF
早期踝及足趾背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海峰 徐远红 +3 位作者 王俊华 冯金彩 高峰 杜慧君 《中国康复》 2011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踝背屈及足趾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步态的促进作用。方法:病程<21 d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均在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生理学技术治疗。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配合踝及足趾背... 目的:探讨早期踝背屈及足趾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步态的促进作用。方法:病程<21 d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均在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生理学技术治疗。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配合踝及足趾背屈训练。训练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法(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Barthel指数法(BI)评定下肢ADL,足印法分析步态。结果:训练3个月后,2组FMA和平衡能力积分、BI积分及步速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左右步幅差异明显缩小(P<0.01)。2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定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配合踝及足趾背屈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减少异常步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 踝背屈及足趾训练 异常步态
下载PDF
踝足矫形器在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达彬 刘国光 梁志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42-645,共4页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在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卒中偏瘫患者60例,并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AFO组与非AFO组,每组各30例。非AFO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在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卒中偏瘫患者60例,并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AFO组与非AFO组,每组各30例。非AFO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AFO组患者应用AFO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能力,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患者的步行速度及生理消耗指数(PCI)评定步行效率,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O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和MWS分别为(39±5)分和(0.97±0.38)m/s,均高于治疗前[(33±4)分、(0.28±0.07)m/s]及非AFO组治疗后[(36±4)分和(0.54±0.31)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FO组治疗后PCI为(0.84±0.30)分,低于治疗前[(1.32±0.31)分]及非AFO组治疗后[(0.96±0.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应用AFO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平衡状态,提高步行速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踝足矫形器 偏瘫 异常步态
下载PDF
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华璐 吴量 +2 位作者 朱玮 杜荣慧 李巴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观察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9例老年DPN患者分为对照组(n=59... 目的:观察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9例老年DPN患者分为对照组(n=59,步行阶梯训练)和研究组(n=60,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对比两组疗效、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91.67%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2.88%(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MDNS)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COP)曲线异常、全足平衡性曲线异常、全足压力变化曲线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可促进老年DPN患者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恢复,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温针灸 步行阶梯训练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步态异常 血流动力学 神经传导
原文传递
脑瘫青少年异常步态的柔韧性训练干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世明 康平 +3 位作者 李强 翟佳丽 杨涛 于文兵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脑瘫青少年下肢的柔韧性差,导致其步态出现异常,拟通过下肢柔韧性训练改善脑瘫青少年的异常步态。方法:选取5名脑瘫青少年作为干预对象,以1名正常青少年作为参考对象,对5名脑瘫青少年进行12周的下肢分关节柔韧性训练,采用三维录像... 目的:脑瘫青少年下肢的柔韧性差,导致其步态出现异常,拟通过下肢柔韧性训练改善脑瘫青少年的异常步态。方法:选取5名脑瘫青少年作为干预对象,以1名正常青少年作为参考对象,对5名脑瘫青少年进行12周的下肢分关节柔韧性训练,采用三维录像解析和足底压力分布测试以对比脑瘫青少年柔韧性训练前、后的测试数据。结果:脑瘫青少年重患侧下肢训练后的摆动期、单支撑期与训练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青少年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前重患侧下肢膝角—大腿角、膝角—小腿角在形状上与正常青少年相差很大,在训练后均朝着正常青少年的角—角图形状靠近;训练前重患侧下肢足底7个分区压强雷达图形状与正常青少年相差很大,在训练后与正常青少年的雷达图相近似,且Kendall’s W协同系数经训练后得到较大提高。结论:对髋、膝关节的柔韧性训练可提高脑瘫青少年重患侧下肢摆动的协调性,对踝关节的柔韧性训练可促进重患侧下肢足底压力分布的合理性,分关节柔韧性训练可提高整个步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青少年 异常步态 柔韧性训练
下载PDF
An Orthopedic Approach to a Child with a Limp: A Step-by-Step Review Article
7
作者 Kamran Shirbache Brice Ilharreborde +2 位作者 Ali Shirbacheh Ehsan Hedayat Mohammad Hossein Nabian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11期457-476,共20页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orthopedic approach to limping in children. This is a review article including a selected collection of new articles extracted from PubMed and Google Scholar searched for clinical points and ...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orthopedic approach to limping in children. This is a review article including a selected collection of new articles extracted from PubMed and Google Scholar searched for clinical points and beneficial approaches to limping children. In this paper, limping i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painful and painless. After stating the important points in the patient’s medical history and explaining specific examinations in this area, different gait types in children are explained and the best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m is presented. Then, paraclinical examinations and imaging are described in a practical evaluation, high-risk etiologies of limping such as infections, tumors, and fractures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and red flags are considered at each step. The algorithms and the list of differential diagnoses for each age group are included, which can provide physicians with a more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limping in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ping Child abnormal gait Claudication Approach
下载PDF
痉挛性脑瘫异常步态的相关因素与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述 罗杰 +1 位作者 David P.Roye Jr 李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406-1409,1414,共5页
脑瘫是儿童运动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病因。本文阐释了脑瘫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特点、神经肌肉源性发育缺陷以及步态异常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头部MRI是判断大脑损伤情况的金标准,三维步态分析是描述脑瘫患者步态异常的金标准,最近的研究... 脑瘫是儿童运动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病因。本文阐释了脑瘫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特点、神经肌肉源性发育缺陷以及步态异常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头部MRI是判断大脑损伤情况的金标准,三维步态分析是描述脑瘫患者步态异常的金标准,最近的研究发现遗传学分析在脑瘫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要。本文还总结了目前对痉挛型脑瘫患者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从微观和功能的角度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肌肉发育缺陷(包括肌力减弱、肌腱短、痉挛和选择性运动控制障碍)的受累情况进行特异性的分析和治疗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痉挛 步态异常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绳带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异常步态和下肢功能改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慧青 王传敏 +1 位作者 俞建松 樊留博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0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绳带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异常步态和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采用抛银币法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酌情予控制颅内压、血压、血... 目的探讨绳带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异常步态和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采用抛银币法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酌情予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和血脂,营养神经细胞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绳带疗法。两组均干预8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步态参数(步长、步宽和步速)、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平均步长、步宽和步速较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康复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FMA-L评分和改良MBI评分较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康复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绳带疗法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异常步态,而且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绳带疗法 异常步态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超声波治疗结合天轨移位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纠正异常步态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林茂山 薛丽莉 游重翔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9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波治疗结合天轨移位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纠正异常步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8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超声波治疗结合天轨移位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纠正异常步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8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超声波治疗结合天轨移位系统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和改良Ashworth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BBS评分(36.64±3.38)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股四头肌MAS评分(1.03±0.17)分、小腿三头肌MAS评分(1.52±0.2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3,30.025,22.852,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步频、步幅、步速、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步态周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洗澡、进食、用厕、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超声波联合天轨移位系统训练进行干预,其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天轨移位系统训练 脑卒中 异常步态
下载PDF
基于高效时空图卷积的异常步态识别算法研究
11
作者 尹梓名 姜艺 +4 位作者 喻洪流 单新颖 于龚瑶 傅宇栋 罗军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3年第3期211-217,共7页
为实现人体异常步态的自动识别,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高效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异常步态识别算法,使用两个Kinect深度相机传感器提取人体三维骨架数据,基于时空图卷积采用早期多分支融合策略,生成关节、运动和骨骼三类特征。经特征融合后... 为实现人体异常步态的自动识别,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高效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异常步态识别算法,使用两个Kinect深度相机传感器提取人体三维骨架数据,基于时空图卷积采用早期多分支融合策略,生成关节、运动和骨骼三类特征。经特征融合后,使用两个时空图卷积块作为主流网络进行训练,结合时空关节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鉴别能力。在两个公开数据集上测试分别取得了99.37%和96.10%的平均准确率,实验结果高于其他基于骨架的图卷积神经网络方法。本研究提出的高效时空图卷积网络能有效鉴别异常步态,有助于异常步态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卷积网络 注意力机制 异常步态识别 深度相机 人体骨架
下载PDF
肌内效贴扎对小儿脑瘫核心肌群的影响及异常步态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艳 吴锋锋 何凤翔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10期1737-1741,共5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对小儿脑瘫核心肌群的影响及异常步态的预防作用,为临床预防小儿脑瘫步态异常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小儿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对小儿脑瘫核心肌群的影响及异常步态的预防作用,为临床预防小儿脑瘫步态异常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小儿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扎,2组均干预2个月。采用平衡训练检测仪评估2组睁眼时躯干稳定控制指标,比较2组干预前后核心肌群肌力变化、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态评估量表(TGA)、步态测试数据综合痉挛量表(CSS)、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躯干平均压力中心前后和左右方向位移标准差、前后和左右方向平均运动速度低于对照组,腹直肌、竖脊肌、臀大肌、髂腰肌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BBS.TGA评分分别为(35.51±3.67)、(10.23±1.13)分,高于对照组的(30.49±2.98)、(7.49±1.08)分(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侧步长、右侧步长、左侧步速、GMFM-88量表A-E评分高于对照组,步宽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Css评分[(7.48±1.27)分]低于对照组的(9.11±1.18)分,MBI评分[(80.67±7.08)分]高于对照组的(72.39±7.19)分(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能提高脑瘫患儿躯干稳定性控制能力,增加核心肌群肌力,改善机体平衡能力,预防、纠正步态异常,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与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扎 小儿 脑瘫 核心肌群 异常步态
原文传递
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对异常步态脑瘫儿童疗效的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哲 傅俊青 占星新 《新余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43-146,共4页
选取年龄介于4-8周岁的异常步态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常规运动疗法+肌内效贴)和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每组各20例。通过分析治疗前后两组ADL能力评定表、Berg平衡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66)的数据,发现治疗后两组患... 选取年龄介于4-8周岁的异常步态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常规运动疗法+肌内效贴)和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每组各20例。通过分析治疗前后两组ADL能力评定表、Berg平衡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66)的数据,发现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步态各方面比起治疗前都有所提高(P<0.05),而实验组的疗效相对于对照组又有进一步提高(P<0.01)。因此,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推断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对治疗脑瘫儿童异常步态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提升运动能力和改善异常步态,从而提高步行的效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运动疗法 异常步态 脑瘫儿童 疗效
下载PDF
预防和矫正异常步态的康复方法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文汝 赵海红 +3 位作者 孙爱萍 张学敏 曹效 王峥 《中国医药》 2011年第5期621-623,共3页
目的研究一种预防和有效矫正异常步态的康复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并进行机制探讨。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预防组和矫正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三阶段康复方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如下功能评定: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 目的研究一种预防和有效矫正异常步态的康复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并进行机制探讨。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预防组和矫正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三阶段康复方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如下功能评定: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运动程序信号的强度和比例、行走时步幅、患肢负重时间及关节活动度,同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预防组26例无异常步态,行走模式正常;4例有轻度划圈步态,佩戴足托后得到矫正。矫正组全部患者步态得到明显矫正,但6例仍需足托辅助。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运动程序信号的强度和比例、行走时步幅和患肢负重时间以及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神经训导三阶段康复方法是预防和矫正偏瘫患者下肢异常运动模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段康复方法 神经训导 预防和矫正 异常步态
下载PDF
三维步态分析在儿童异常步态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张文倩 陈玉霞 肖农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6期156-160,共5页
目前异常步态的诊断与评估主要通过临床测量、视觉步态分析以及三维步态分析(3DGA)。临床测量、视觉步态分析均无法避免地受评估者主观性的影响,而半自动化的3DGA系统能够客观定量地评定人体的步态。目前成人领域相关研究较多,儿科则相... 目前异常步态的诊断与评估主要通过临床测量、视觉步态分析以及三维步态分析(3DGA)。临床测量、视觉步态分析均无法避免地受评估者主观性的影响,而半自动化的3DGA系统能够客观定量地评定人体的步态。目前成人领域相关研究较多,儿科则相对较少。本文就其在儿童异常步态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步态分析 异常步态 动态肌电图 时间-空间参数
下载PDF
基于拓扑非线性动态建模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异常步态识别
16
作者 刘语诗 赵秀栩 +1 位作者 冯鹤云 颜延 《集成技术》 2022年第4期92-105,共14页
通过对步态节律变化的观察,可以实现对人体复杂系统的观测,在行走过程中,步幅间隔时间序列的动态特性,能有效反映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可用于步态异常检测及相关疾病辨识。人体步态传感信息的时间序列相空间重建,是一种有效表征系统非线... 通过对步态节律变化的观察,可以实现对人体复杂系统的观测,在行走过程中,步幅间隔时间序列的动态特性,能有效反映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可用于步态异常检测及相关疾病辨识。人体步态传感信息的时间序列相空间重建,是一种有效表征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建模方法。相空间的几何建模和统计分析,是异常步态识别典型的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检测等临床研究中。该文从空间拓扑特性分析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拓扑非线性动态建模的分析方法,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异常步态识别。该文首先采用延时嵌入的相空间重构方法,将步态的波动时间序列转化为抽象相空间的状态点云;其次,采用基于计算拓扑中的持续同调工具,提取状态点云所在空间的拓扑描述信息;再次,采用基于拓扑描述的持续态势图,构建时间序列的拓扑非线性动态特征;最后,融合步态周期中左右足的步幅间隔、站立间隔、摆动间隔时间序列的拓扑非线性动态特征,作为分类器输入,构建出异常步态的机器学习识别模型。对患有肌硬化症、亨廷顿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5 min异常步态的连续行走数据(50步滑动窗数据)测试,步态识别的准确率分别为0.8750(0.9146)、0.9406(0.9623)和0.9583(0.9614)。因此,拓扑非线性动态建模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异常步态检测方法,为基于步态分析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检测和可穿戴数据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步态 拓扑数据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持续同调 机器学习 非线性动力学
下载PDF
人的异常步态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 李晓磊 +1 位作者 李绍滋 苏松志 《中国数字医学》 2007年第11期41-45,共5页
人的步态分析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近年来倍受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人的步态分析只考虑了利用步态对人的身份进行识别的应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步态,可以将步态作为一种分析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应用到医学步态分析中,作为一... 人的步态分析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近年来倍受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人的步态分析只考虑了利用步态对人的身份进行识别的应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步态,可以将步态作为一种分析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应用到医学步态分析中,作为一种科学的异常步态检测方法。我们将人的异常步态与人的正常步态区分开来,将步态识别的多类问题化为两类问题,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中。基于变化信息的步态识别算法,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拥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低的计算代价,同时选择的特征向量对于摇晃的,蹒跚的和摔倒等非正常步态都能够稳定的检测出来,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 贝叶斯运动检测 人体椭圆模型 非正常步态
下载PDF
基于低秩分解的异常步态活动图像序列识别
18
作者 邱妍妍 高增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由于传统图像序列识别方法受噪声因素影响,导致序列识别精度较低,提出一种基于低秩分解的异常步态活动图像序列识别方法。设定步态历史图像序列作为标准图像序列,根据矩函数的特征向量,列出Zermike矩提取图像序列特征向量数据。对步态... 由于传统图像序列识别方法受噪声因素影响,导致序列识别精度较低,提出一种基于低秩分解的异常步态活动图像序列识别方法。设定步态历史图像序列作为标准图像序列,根据矩函数的特征向量,列出Zermike矩提取图像序列特征向量数据。对步态图像像素点矩函数特征进行识别并转化为向量格式,利用低秩分解方法构建结构化矩阵低秩表示模型,去除序列特征向量数据噪声。对分解去噪后的数据进行Curvelet特征转化,得到形变约束完成图像序列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图像序列识别率达到了90%,充分说明所提方法的识别精度较高,且去噪效果十分理想,优于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秩分解 异常步态 图像序列 识别 多特征
下载PDF
儿童功能性膝关节疼痛病因探求
19
作者 方兵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6期58-60,共3页
目的通过对195例反复发作性膝关节疼痛患儿的行走步态进行临床观察,找出其发病原因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方便选取2005年1月—2015年8月把该院收治的195例门诊膝关节疼痛患儿,随机设置为观察组(A)95例和对照组(B)100例两组,A组进行步态分... 目的通过对195例反复发作性膝关节疼痛患儿的行走步态进行临床观察,找出其发病原因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方便选取2005年1月—2015年8月把该院收治的195例门诊膝关节疼痛患儿,随机设置为观察组(A)95例和对照组(B)100例两组,A组进行步态分析,找出尖足和外翻足等异常步态,并予矫形器包括矫形足托和矫形足弓垫穿戴矫正,并进行正常步态练习3个月;B组予口服钙剂3个月;观察两组病例疼痛缓解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的膝关节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和减轻,获得了98.9%的有效率;对照组的膝关节疼痛改善相对不明显,有效率为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性膝关节疼痛是尖足、外翻足等步态异常所致的疲劳性疼痛,不是正常的生长性疼痛,穿戴矫形足托或足弓垫,改善异常步态是治疗此类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疼痛 功能性 步态异常 生长痛 矫形器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异常步态二次特征提取算法仿真
20
作者 姜晓荣 詹华蕊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1-384,共4页
针对传统特征提取算法容易忽略对数据的降维处理,未能较好的提取出图像异常步态特征,导致提取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的异常步态二次特征提取算法。根据不同姿态下足底的压力变化数值,完成异常步态图像的一次特征提取;根据... 针对传统特征提取算法容易忽略对数据的降维处理,未能较好的提取出图像异常步态特征,导致提取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的异常步态二次特征提取算法。根据不同姿态下足底的压力变化数值,完成异常步态图像的一次特征提取;根据一次特征提取后正常步态定义的特征变量数据,构建目标个体行走轮廓的步态能量图,同时结合KPCA核方法,对一次特征提取后的步态轮廓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完成异常步态的二次特征提取。仿真结果表明,在正常步态下和异常步态下,所提算法都能够有效地提取出图像的异常步态,具有较高的特征提取准确率,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步态 一次提取 二次提取 特征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