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粮食中常见8种真菌毒素的含量 被引量:58
1
作者 黎睿 谢刚 王松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6-210,共5页
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呕吐毒素(deoxyniv... 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和T-2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提取后,用免疫亲和柱净化,Agilent Elipse Plus C18(100 mm×4 mm,3.5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乙腈-水-乙酸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柱温35℃,进样量20μL,检测系统为可变波长检测器串联光化学衍生器串联荧光检测器。根据信噪比为3的峰响应值,确定各真菌毒素的检出限为:AFB1 0.446 ng/m L、AFB2 0.152 ng/m L、AFG1 0.523 ng/m L、AFG2 0.334 ng/m L、ZEN 7 ng/m L、OTA 0.7 ng/m L、DON 200 ng/m L、T-2毒素100 ng/m L。样品中各真菌毒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玉米为80.0%~104.5%,小麦为83.2%~102.8%,方法精密度为2.6%~10.2%。从样品前处理到分析整个过程耗时约2 h。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粮食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黄曲霉毒素b1b2、G1、G2 玉米赤霉烯酮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T-2毒素 赭曲霉毒素A
下载PDF
HPLC-MS/MS法测定中药桃仁中黄曲霉毒素G_2、G_1、B_2、B_1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少敏 许勇 +3 位作者 毛丹 郑荣 王柯 季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7-911,共5页
目的:建立中药桃仁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H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有机溶剂提取及免疫亲和柱净化后,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进行分析测定。采用Phenomenex SB-C18(2.0 mm×50 mm,4μm)色谱柱,流动相... 目的:建立中药桃仁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H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有机溶剂提取及免疫亲和柱净化后,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进行分析测定。采用Phenomenex SB-C18(2.0 mm×50 mm,4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1醋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源),正离子模式检测,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定量分析离子分别为m/z331.1→313.1、m/z329.1→243.1、m/z315.0→287.1、m/z313.1→241.0。结果:黄曲霉毒素G2、B2进样量在0.375-30 p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曲霉毒素G1、B1进样量在1.25-100 p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回收率在88.5%-103.9%之间。结论:本法灵敏、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中药桃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G2、G1b2b1 高效液相色谱-4质谱 桃仁 中药
原文传递
白粒小麦品种(系)穗发芽抗性机制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苗西磊 王德森 +4 位作者 夏兰芹 张运宏 王忠伟 何中虎 陈新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1-746,共6页
为了解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应用与抗穗发芽有关的功能标记Vp1B3、Vp1-b2和Dorm-1并结合整穗发芽、籽粒发芽、籽粒+芒、籽粒+穗轴、籽粒+颖壳和籽粒+芒+穗轴+颖壳共6种发芽试验处理,分析了11个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机制。结果表明,... 为了解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应用与抗穗发芽有关的功能标记Vp1B3、Vp1-b2和Dorm-1并结合整穗发芽、籽粒发芽、籽粒+芒、籽粒+穗轴、籽粒+颖壳和籽粒+芒+穗轴+颖壳共6种发芽试验处理,分析了11个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红粒抗穗发芽对照京9428和京冬8号的抗性受粒色、Vp-1Bc、颖壳或颖壳抑制物控制;9个白粒品种(系)穗发芽抗性均不同程度的受芒和颖壳或它们的抑制物控制;强抗穗发芽品系CA0431的抗性与Vp1B3、Dorm-1和粒色无关,而与其他遗传因素有关;强抗穗发芽品系山东046432属于由Vp-1Bc和Dorm-1控制的基因型;中抗穗发芽品种矮抗58的抗性与穗轴有关;Vp-1Bb基因对CA9550-2的穗发芽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芒和颖壳或它们的抑制物对白粒中感穗发芽品系CA9640、CA0459、CA0493和白粒高感穗发芽品系山东928802和CA0306的穗发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Vp-1Bb基因型与山东928802和Vp-1Bc基因型与CA0306的穗发芽并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色 穗发芽 抗性机制 分子标记 Vp1b3、Vp1-b2和Dorm-1
下载PDF
芽孢杆菌B_1、B_2对豌豆尖镰孢菌抗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晓妹 陈秀蓉 蒲金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同、异步培养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B2对豌豆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 f.sp.pisi)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经B1、B2无菌液处理后的病原菌由灰白色变为白色,气生菌丝增多且纠结成团。抗菌显微特征是:导致病菌孢子和菌丝体膨大、畸... 同、异步培养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B2对豌豆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 f.sp.pisi)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经B1、B2无菌液处理后的病原菌由灰白色变为白色,气生菌丝增多且纠结成团。抗菌显微特征是:导致病菌孢子和菌丝体膨大、畸形、原生质凝聚、孢子不萌发或萌发异常、菌丝生长点产生大量泡囊、生长受阻,后期菌丝体断裂、泡囊破裂、原生质外泄。B1、B2无菌液中蛋白含量分别为1795.53μg/mL和1345.93μg/mL,各含一种抗菌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103.5kD(B1)和127.6kD(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bacillus spp.)b1b2 豌豆尖镰孢菌 抗菌机理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志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803-1804,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食品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附荧光检测器),Zor-bax Zebax-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和乙腈,流速1.0 ml/min,激发波长:360 nm,发射波长:440 nm作为分析条件,以正己烷... 目的:建立测定食品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附荧光检测器),Zor-bax Zebax-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和乙腈,流速1.0 ml/min,激发波长:360 nm,发射波长:440 nm作为分析条件,以正己烷和三氟乙酸为衍生剂来测定食品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黄曲霉毒素AFB1、AFG1在0~1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FB2、AFG2在0~25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4种黄曲霉毒素回收率均在75%~104%之间;按取样量20 g计算,则AFB1、AFB2、AFG1、AFG2在样品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20、0.05、0.20、0.05μg/kg。结论:该法具有准确、灵敏、重复性好等优点,适合食品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和M_1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岩松 范世华 +3 位作者 李华锋 张凤清 贺明睿 崔相勇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3-67,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的方法。并优化了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的相关参数。谷物样品经研磨成粉末后,直接经甲醇-水(V:V=10:90)提取,Oasis HLB固相萃取净化,乙腈-水(0.2%甲酸...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的方法。并优化了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的相关参数。谷物样品经研磨成粉末后,直接经甲醇-水(V:V=10:90)提取,Oasis HLB固相萃取净化,乙腈-水(0.2%甲酸)梯度洗脱,选择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外标法定量。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的定量下限分别为0.1、0.1、0.2、0.3、0.2 ng/g,平均回收率在74.6%~89.6%之间,测试精密度(RSD)在5.2%~11.3%之间。方法已用于谷物样品检测,黄曲霉毒素残留量最高达到B1 5.86 ng/g、G1 8.6 ng/g、M1 4.0 ng/g,B2和G2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 谷物
原文传递
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污染状况调查检测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志伟 冯晋 +1 位作者 刘利晓 李洪波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0年第4期8-12,16,共6页
为了解掌握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产品质量及畜禽养殖危害,减少经济损失,2019年对17种62份植物性饲料原... 为了解掌握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产品质量及畜禽养殖危害,减少经济损失,2019年对17种62份植物性饲料原料进行采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判定分析。结果表明: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差别明显,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7.09%、8.06%、29.03%,最大检测值分别为15.96 mg/kg、26.60μg/kg、351.00μg/kg。从检测结果得出,4种霉菌毒素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较重,整体污染率达48.40%,玉米皮、喷浆玉米皮、花生粕3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污染率与超标率不一定呈正比,表明霉菌毒素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污染普遍,对饲料产品及养殖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控制植物性饲料原料质量建议,为今后控制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原料 伏马毒素(b1+b2) 赭曲霉毒素A T-2毒素 黄曲霉毒素b1
下载PDF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粮谷类食物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鹏飞 刘文卫 +3 位作者 凌霞 周闰 蒋瑜宏 姚誉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07-809,815,共4页
目的分析粮谷类食物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为建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的方法,并分析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结果在0.1... 目的分析粮谷类食物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为建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的方法,并分析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结果在0.15 ng/ml^50 ng/ml时,所得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0.99。黄曲霉毒素B1、G1方法检出限为0.10 ng/g,黄曲霉毒素B2、G2方法检出限为0.03 ng/g。该方法的精密度为0.13%~9.5%,加标回收率为70%~106%。花生酱、米粉样品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B2、G1、G2,大米、玉米渣未检出黄曲霉毒素。结论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适用于粮谷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本研究中有样品检出黄曲霉毒素B1、B2、G1、G2,但其含量均没有超过国家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b2、G1、G2 粮谷 免疫亲和纯化 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粮谷及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物和伏马毒素B_1、B_2 被引量:11
9
作者 崔晓娜 李舫 +2 位作者 王洪涛 宫小明 许文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6,共5页
为建立粮谷及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物和伏马毒素B1、B2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本试验将样品经甲醇:水(3∶1)提取,强阴离子交换柱(MAX)富集净化,利用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ESI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采... 为建立粮谷及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物和伏马毒素B1、B2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本试验将样品经甲醇:水(3∶1)提取,强阴离子交换柱(MAX)富集净化,利用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ESI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对8种真菌毒素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结果经方法学验证,8种物质的回收率大于70%,标准偏差均小于10,变异系数均小于10%,表明该检测方法能够满足包括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物,伏马毒素B1、B2等毒素的痕量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阴离子交换柱(MAX)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物 伏马毒素b1b2
原文传递
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粮谷类样品中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鹏飞 刘文卫 +3 位作者 凌霞 周闰 姚誉阳 孔令灿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798-1802,共5页
目的建立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粮谷类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AFT)含量。方法样品经Romer Labs免疫亲和柱净化,经SW-3光化学柱后衍生,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荧光检测器测定,分析其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同时对... 目的建立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粮谷类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AFT)含量。方法样品经Romer Labs免疫亲和柱净化,经SW-3光化学柱后衍生,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荧光检测器测定,分析其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同时对免疫亲和柱洗脱条件、流动相的洗脱程序进行了优化。结果在0.5~10 ng/mL(AFT B1,G1)和0.15~3.0 ng/mL(AFT B2,G2)线性范围内,所得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黄曲霉毒素B1、G1方法检出限为0.15 ng/g,黄曲霉毒素B2、G2方法检出限为0.05 ng/g,加标回收率为89.5%~107%,精密度为1.4%~7.2%。采集粮谷类样品222件,其中有5件样品检出AFT,但均未超过国家限值标准。结论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可适用于粮谷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b2、G1、G2 粮谷 免疫亲和柱 光化学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燕窝中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10
11
作者 林素琼 白伟娟 +3 位作者 柳训才 张晓婷 徐敦明 范群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12-316,共5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建立了燕窝中黄曲霉毒素(AFT)B1、B2、G1、G2的快速测定方法。样品以84%乙腈超声辅助提取(UAE),经免疫亲和固相萃取柱净化。样液采用Shim-pack XR-ODSⅢC18色谱柱(2.0 mm×75 mm,1....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建立了燕窝中黄曲霉毒素(AFT)B1、B2、G1、G2的快速测定方法。样品以84%乙腈超声辅助提取(UAE),经免疫亲和固相萃取柱净化。样液采用Shim-pack XR-ODSⅢC18色谱柱(2.0 mm×75 mm,1.6μm)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端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以黄曲霉毒素M1作为内标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0.1~4.0μg/L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低、中、高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82.4%~107%,相对标准偏差为(RSD,n=6)2.1%~7.2%,方法检出限为0.005~0.030μg/kg,定量限为0.03~0.10μg/kg。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成本低,适用于燕窝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窝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黄曲霉毒素(b1b2、G1、G2) 内标法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分析法测定刀豆中黄曲霉毒素G_2、G_1、B_2、B_1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勇 王少敏 +3 位作者 郑荣 毛丹 王柯 季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建立刀豆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70%甲醇提取、HLB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黄曲霉毒素G2、B2在0.75~30 p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曲霉毒素G1、B1在2.5 pg^100... 目的:建立刀豆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70%甲醇提取、HLB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黄曲霉毒素G2、B2在0.75~30 p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曲霉毒素G1、B1在2.5 pg^100 p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回收率在66.9%~86.7%之间。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刀豆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 黄曲霉毒素G2、G1b2b1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黄曲霉毒素G_2、G_1、B_2、B_1 被引量:8
13
作者 莫彩娜 杨曦 黄智成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20期92-94,共3页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水产品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残留量的方法。84%甲醇水溶液提取水产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正己烷脱脂,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描,选择多反应检测模式(MRM)监测,...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水产品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残留量的方法。84%甲醇水溶液提取水产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正己烷脱脂,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描,选择多反应检测模式(MRM)监测,外标法定量。该法对4种黄曲霉毒素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系数均在0.99以上,黄曲霉毒素G1、B1方法定量限为0.5μg/kg,G2、B2方法定量限为0.3μg/kg。4种黄曲霉毒素的回收率为56%~80%,相对标准偏差1.58%~14.4%。该法灵敏,结果可靠,可用于水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G2、G1b2b1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水产品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志强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828-831,共4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基层实验室适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检测方法。方法试样经乙腈—水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过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液用氮吹吹干,20%乙腈—水溶液定容,过0.22μm滤膜后进样,柱后碘溶液... 目的建立适用于基层实验室适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检测方法。方法试样经乙腈—水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过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液用氮吹吹干,20%乙腈—水溶液定容,过0.22μm滤膜后进样,柱后碘溶液(0.05%)衍生,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1 ng/mL~40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加标回收率在85%~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3.87%~5.00%。结论该方法能够准确可靠的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且灵敏度较高,0.05%碘溶液柱后衍生方法对仪器条件要求不高,方法操作简单,便于满足基层实验室对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黄曲霉毒素b1b2、G1、G2 柱后衍生
原文传递
测定花生及花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净化·光化学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 被引量:6
15
作者 裴道国 刘冰 张立东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68-371,共4页
〔目的〕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花生及花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粉碎、由甲醇/水提取、Afla-P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净化、光化学衍生器在线衍生、高效液... 〔目的〕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花生及花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粉碎、由甲醇/水提取、Afla-P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净化、光化学衍生器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结果〕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检出限分别为0.5、0.15、0.5、0.15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5%,回收率为64%~9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满足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亲和柱 光化学在线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 花生及花生制品 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
原文传递
联合补充维生素B_1、B_2、PP对急性低氧暴露小鼠物质代谢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晋 郭长江 +3 位作者 吴健全 杨继军 韦京豫 高蔚娜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观察联合补充维生素B1、B2、PP对急性低氧暴露小鼠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以及能量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对照组2、倍、4倍及8倍维生素B1、B2、PP补充组,各组动物以相应饲料喂养2周后,除... 目的:观察联合补充维生素B1、B2、PP对急性低氧暴露小鼠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以及能量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对照组2、倍、4倍及8倍维生素B1、B2、PP补充组,各组动物以相应饲料喂养2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以减压缺氧方式模拟6 000 m高度停留8 h,分析血糖、肝糖原、血清丙酮酸、血乳酸、血清尿素氮、血清游离脂肪酸和β-羟丁酸、全血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低氧暴露后,小鼠血糖、肝糖原、血清丙酮酸、血乳酸、血清游离脂肪酸,β-羟丁酸,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全血ATP含量下降;补充维生素B1、B2、PP对急性低氧导致的以上生化指标的变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急性低氧暴露后,机体三大营养素代谢发生改变,补充维生素B1、B2、P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急性低氧对机体带来的代谢变化,4倍补充剂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b2、PP 急性低氧 小鼠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三维葡磷钙咀嚼片中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的含量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丹凤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549-2551,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三维葡磷钙咀嚼片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il C18,流动相为含1%三乙胺的0.02 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磷酸调p H至5.5)-甲醇(74∶26,V/V),检测波长为260 nm,流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三维葡磷钙咀嚼片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il C18,流动相为含1%三乙胺的0.02 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磷酸调p H至5.5)-甲醇(74∶26,V/V),检测波长为26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维生素B1、维生素B2质量浓度分别在0.22~1.10、0.22~1.09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0.999 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6%、100.31%,RSD分别为0.96%、0.92%(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三维葡磷钙咀嚼片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葡磷钙咀嚼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LC-MS/MS检测莲子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定强 黄艳 +1 位作者 樊宝娟 乔蓉霞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建立LC-MS/MS检测莲子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方法收集5批莲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1批发霉的莲子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B2、G1、G2。结论该方法专属性... 目的建立LC-MS/MS检测莲子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方法收集5批莲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1批发霉的莲子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B2、G1、G2。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莲子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 液质联用 黄曲霉毒素b1b2、G1、G2
下载PDF
辣椒及辣椒提取物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测定及迁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丽 杨清山 +2 位作者 连运河 王磊 张晓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5-168,共4页
利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印度辣椒和新疆辣椒及其辣椒提取物中的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进行检测及迁移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辣椒和辣椒提取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曲霉毒素B1(0.93~51.53μg/kg)污染,... 利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印度辣椒和新疆辣椒及其辣椒提取物中的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进行检测及迁移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辣椒和辣椒提取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曲霉毒素B1(0.93~51.53μg/kg)污染,在辣椒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部分迁移到辣椒油树脂当中,辣椒红中几乎没有。这一结果说明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主要来源于辣椒原料且易迁移到辣椒油树脂中。在生产中要控制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首要的是做到控制好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b2、G1、G2) 辣椒提取物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迁移规律
下载PDF
共生菌B1+B2聚乙烯醇降解酶活性优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闫志英 李旭东 +4 位作者 袁月祥 刘晓风 陈朝琼 贺荣娜 廖银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6-560,共5页
从PVA降解酶的角度对本实验室前期实验筛选到的共生菌B1+B2进行了研究.在考察共生菌的基本生长和酶活的关系以及PVA降解酶和氧化酶的关系后,研究了不同的营养条件对PVA降解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对主要营养条件的单因素考察,设计正交实验,... 从PVA降解酶的角度对本实验室前期实验筛选到的共生菌B1+B2进行了研究.在考察共生菌的基本生长和酶活的关系以及PVA降解酶和氧化酶的关系后,研究了不同的营养条件对PVA降解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对主要营养条件的单因素考察,设计正交实验,优化出影响PVA降解酶活性的最佳主要营养条件为酵母汁0.2gL-1、硝酸铵0.2gL-1、葡萄糖0.5gL-1.采用优化条件进行验证实验,PVA降解酶活性(1.61UmL-1)高于正交实验中的最高酶活(1.56UmL-1),研究结果对发酵生产PVA降解酶和提高该菌在PVA废水处理中的降解性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菌b1+b2 PVA降解酶活性 营养条件 PVA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