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雀嘴茶中咖啡酰熊果苷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娜 但汉龙 +4 位作者 刘云 罗旭璐 贺鹏 阚欢 赵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3-180,共8页
【目的】确定雀嘴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雀嘴茶中的CA,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甲醇体积分数(50%,60%,70%,80%,90%)、液(mL)料(g)比(8∶1,10∶1,12∶1,14∶1,16∶1)、超声时间(10,15... 【目的】确定雀嘴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雀嘴茶中的CA,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甲醇体积分数(50%,60%,70%,80%,90%)、液(mL)料(g)比(8∶1,10∶1,12∶1,14∶1,16∶1)、超声时间(10,15,20,25,30min)、提取次数(1,2,3,4,5次)对CA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CA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结果】超声辅助法提取CA的理论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72.87%、液料比15.87∶1、超声时间18.96min、提取次数3.63次,CA提取率的理论预测值可达到23.12%。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将提取工艺条件修正为甲醇体积分数73%、液料比16∶1、超声时间19min、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CA实际提取率为23.03%,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雀嘴茶中CA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完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熊果苷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樟叶越桔ITS序列及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尹继庭 孙浩 +1 位作者 丁勇 赵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7,共6页
2012年首次对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樟叶越桔原变种6’-O-咖啡酰熊果苷高产株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通过BLAST同源搜索,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了与其亲缘关系接近的越桔属8个种(或变种)的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它们... 2012年首次对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樟叶越桔原变种6’-O-咖啡酰熊果苷高产株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通过BLAST同源搜索,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了与其亲缘关系接近的越桔属8个种(或变种)的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它们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与GenBank登记的长尾叶越桔(变种)和樟叶越桔ITS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显然属于种内变异水平。参试样本与长尾叶越桔(变种)和樟叶越桔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距离分别为0.008和0.010。研究结果将为寻找6’-O-咖啡酰熊果苷高产性状的近缘替代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科 樟叶越桔 6'-o-咖啡熊果苷 内转录间隔区
下载PDF
雀嘴茶中三大酚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桢 吕玉秀 +6 位作者 张璟雯 谢东 王琪 雷悦 赵平 朱绍志 杨晓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5-411,共7页
为深入挖掘雀嘴茶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其中含量丰富的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三大酚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6’-O-咖啡... 为深入挖掘雀嘴茶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其中含量丰富的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三大酚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3.56±0.14、104.41±6.52和8.42±0.21μ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8.01±0.06、50.60±1.25和26.93±0.38μg/mL,清除OH自由基的IC_(50)值为2.64±0.06、>10.00和<1.00 mg/mL,对铁离子总还原能力的强度依次为绿原酸>CA>β-熊果苷;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差异较大,CA对酪氨酸酶兼具单酚酶和二酚酶抑制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1.114±0.035和95.198±1.117μmol/L,β-熊果苷仅有单酚酶抑制作用,IC_(50)值为681.335±17.975μmol/L,绿原酸既无单酚酶抑制作用,也无二酚酶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雀嘴茶中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熊果苷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剂
下载PDF
雀嘴茶咖啡酰熊果苷水提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娜 但汉龙 +4 位作者 刘云 罗旭璐 贺鹏 阚欢 赵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82-186,191,共6页
采用水浴法提取雀嘴茶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研究水浴温度、液料比、提取次数、水浴时间对6'-O-咖啡酰熊果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对6'-O-咖啡酰熊果苷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 采用水浴法提取雀嘴茶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研究水浴温度、液料比、提取次数、水浴时间对6'-O-咖啡酰熊果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对6'-O-咖啡酰熊果苷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水浴提取6'-O-咖啡酰熊果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72℃、液料比12∶1(m L/g)、提取次数4次和水浴时间6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6'-O-咖啡酰熊果苷平均得率为19.63%,与理论预测值较为接近,说明采用中心组合响应面法分析优化雀嘴茶6'-O-咖啡酰熊果苷水浴提取工艺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熊果苷 水浴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通过激活苯丙烷代谢提高采后蓝莓果实对灰霉病的抗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勇 吴化雨 +2 位作者 赵平 王芳 邓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56-263,共8页
为研究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灰霉病的防控作用,以蓝莓果实为研究材料,蒸馏水处理为对照,采用2.5 mmol/L 6’-O-咖啡酰熊果苷浸泡处理蓝莓果实,分析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后对蓝莓灰霉病的防控效果及其对果实苯丙烷代... 为研究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灰霉病的防控作用,以蓝莓果实为研究材料,蒸馏水处理为对照,采用2.5 mmol/L 6’-O-咖啡酰熊果苷浸泡处理蓝莓果实,分析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后对蓝莓灰霉病的防控效果及其对果实苯丙烷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显著降低了采后蓝莓果实灰霉病的发病率,抑制了病斑的扩张;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比,还提高了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肉桂酸-4-羟基化酶、肉桂醇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对蓝莓果实的贮藏品质也无不良影响。综上,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通过激活采后蓝莓果实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抗性物质的合成积累,从而增强蓝莓果实对灰霉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6’-o-咖啡熊果苷 苯丙烷代谢 抗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