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应用SWI与3D ASL成像对轻型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谢秀海 赵振国 +3 位作者 钱帮伟 隋海晶 杨柳青 杨文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联合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探讨其对轻型颅脑损伤(mTBl)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符合急性轻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与25例正常体检者纳入本项研究,两组均行常规MRI及SWI与3DASL检査,并... 目的:联合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探讨其对轻型颅脑损伤(mTBl)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符合急性轻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与25例正常体检者纳入本项研究,两组均行常规MRI及SWI与3DASL检査,并在检査3个月后进行脑震荡综合征问卷(RPQ)评分,观察影像表现及其与脑震荡综合征(PCS)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PCS阳性15例,SWI检出微出血灶13例,其中8例⑹.53%)PCS阳性;出现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区21例,其中12例(57.14%)PCS阳性。存在脑微出血及(或)局部灌注异常组出现PCS阳性概率明显高于无明显异常组(P<0.01)。结论:联合SWI、3D ASL可检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的脑微出血及脑血流灌注异常,出现这些异常的患者较易迁延成脑震荡综合征,及时检出与处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颅脑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脑震荡综合征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3D动脉自动自旋标记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晓婷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2期58-62,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3D动脉自动自旋标记技术(3-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3D动脉自动自旋标记技术(3-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 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4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DWI联合3D ASL技术测量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及其镜面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绝对值和相对值,计算相对CBF(rCBF)和相对ADC(rADC),比较DWI联合3D ASL对AIS的诊断价值。结果:ASI患者脑梗死病灶区rCBF为(26.16±8.23)ml/(min·100 g),缺血半暗带区的rCBF为(35.35±4.16)ml/(min·100 g),镜面区rCBF为(46.03±6.28)ml/(min·100 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患者脑梗死病灶区的rADC为(0.46±0.16)μm^(2)/ms,缺血半暗带区的rADC为(0.65±0.14)μm^(2)/ms,镜面区rADC为(0.79±0.11)μm^(2)/ms,脑梗死病灶区、缺血半暗带rADC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低(P<0.05)。DWI联合3D ASL检出ASI患者出血敏感度为87.50%,准确度为85.42%。结论:DWI联合3D-ASL检测有助于提高ASI诊断的准确性,对后续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3D 动脉自动自旋标记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对亚急性单侧幕上脑梗死交叉性小脑失联络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管民 马丽佳 +1 位作者 连浩君 张继良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12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探讨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imensional-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成像对亚急性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现象的检出价值。方法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44例,于亚急性期行全脑3D-AS... 目的探讨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imensional-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成像对亚急性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现象的检出价值。方法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44例,于亚急性期行全脑3D-ASL成像,通过GE工作站Functool 4.5版本处理得出对应的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伪彩图,测量幕上梗死病变对侧及同侧小脑半球脑血流量,计算不对称指数(asymmetric index,AI)评判小脑低灌注程度,以AI>10%为CCD阳性标准,比较CCD阳性组与阴性组AI值、幕上梗死灶分布差异。结果 44例患者中CCD阳性23例,CCD阳性组AI值((19.57±6.10)%)高于CCD阴性组((0.57±7.70)%)(P<0.05);2组幕上梗死灶在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节区、放射冠区、丘脑、边缘系统及岛叶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ASL成像具有简便、无创的优势,有助于亚急性脑梗死患者CCD的检出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脑梗死 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MRI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原文传递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结合ASL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胡曼诗 初建平 +3 位作者 丘海珊 吴超 黄子桓 赵静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 (VBM)结合3D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ASL)对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5月~2019年5月经基因检测证实为SCA3的患者,并募集与其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 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 (VBM)结合3D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ASL)对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5月~2019年5月经基因检测证实为SCA3的患者,并募集与其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所有入组者行基于全脑的T1WI磁化强度预备快速梯度回波(T1MPRAGE)和3D-PASL扫描,获得被试者经Dartel配准后的全脑标准化灰质概率图以及全脑脑血流量(CBF)图。进一步通过组间VBM比较确定灰质体积显著差异的脑区及其特利尔神经研究所(MNI)标准空间坐标作为兴趣区,提取相应脑区的CBF值,并通过非参数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评价其对SCA3的诊断价值。结果 相比健康对照[n=12,平均(36.92±14.26)岁],VBM示SCA3患者[n=19,平均(40.89±13.72)岁]的右侧小脑半球存在灰质体积显著减低区域,主要位于右侧小脑前叶(MNI坐标x:18,y:-54,z:-19.5)(P<0.05,FWE校正)。进一步对比分析相应区域的CBF值,结果表明SCA3患者右侧小脑前叶的CBF值(56.0±30.9) ml/100 g/min明显高于对照组(29.6±21.0)ml/100 g/min(P<0.05)。ROC分析显示,基于右侧小脑前叶的CBF对SCA3具有中等程度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75,特异度、敏感度和界值分别为75.0%、84.2%和29.8 ml/100 g/min。结论 相比健康对照,SCA3患者的右侧小脑前叶灰质体积显著减低,相应区域CBF增高。基于右侧小脑前叶的CBF值可用于诊断SCA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 三维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脑血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