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来升温1.5℃与2.0℃背景下中国水稻产量可能变化趋势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鸣钰 高西宁 +4 位作者 潘婕 熊伟 郭李萍 林而达 李阔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7-581,共15页
基于ISI-MIP的5个气候模式在4种RCP情景下模拟输出未来气候数据,筛选未来升温1.5℃和2.0℃的情景数据,依托CERES-Rice水稻模型,模拟升温1.5℃和2.0℃的背景下中国各区水稻产量变化趋势,综合分析未来气候变化特征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 基于ISI-MIP的5个气候模式在4种RCP情景下模拟输出未来气候数据,筛选未来升温1.5℃和2.0℃的情景数据,依托CERES-Rice水稻模型,模拟升温1.5℃和2.0℃的背景下中国各区水稻产量变化趋势,综合分析未来气候变化特征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5℃和2.0℃升温背景下,中国平均温度相对于基准时段分别升高1.19℃和1.87℃,平均降水量相对于基准时段分别增加3.07%和6.17%。1.5℃升温背景下中国水稻单产平均减幅7.49%,减产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8.6%,严重减产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0.3%,其中华南双季稻区单产减幅最大,而东北单季稻区单产增幅最大;2.0℃升温背景下中国水稻单产平均减幅12.02%,减产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0.6%,严重减产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8.7%,其中华南双季稻区单产减幅仍然最大,而西北单季稻区单产增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升温 2.0℃升温 CERES-Rice模型 水稻产量 减产风险
原文传递
全球1.5℃和2.0℃升温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茹 韩雪 +2 位作者 潘婕 熊伟 居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3-582,共10页
采用部门间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的气候模式,确定全球升温1.5℃和2.0℃出现的时间,并结合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模型模拟小麦的产量,最终选取4套数据对比研究中国小麦区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以及各区域小麦产量变化趋势,... 采用部门间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的气候模式,确定全球升温1.5℃和2.0℃出现的时间,并结合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模型模拟小麦的产量,最终选取4套数据对比研究中国小麦区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以及各区域小麦产量变化趋势,综合评价了不同升温情景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球升温1.5℃和2.0℃背景下,我国小麦生育期内温度相对于工业革命前分别升高1.17℃和1.81℃。两种升温情景下我国春麦区升温幅度大于冬麦区升温幅度。春麦区中新疆春麦区升温幅度最大,西北春麦区升温幅度最小;冬麦区中温度变化最大和最小的麦区分别为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2)在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我国小麦生育期内降水相对于历史时段(1986—2005年)分别增加9.1%和11.3%。从各麦区来看,两种升温情景下春麦区降水增加幅度略大于冬麦区的增加幅度。所有麦区中只有新疆春麦区降水低于历史时段降水。春麦区降水增加幅度最大的麦区为北部春麦区。冬麦区中降水增加较大的麦区为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降水增加较小的麦区为华南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3)两种升温情景下,我国小麦单产相对于历史时段(1986—2005年)平均减产分别为5.2%和4.6%,两种升温情景对中国小麦产量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全球升温大背景下我国春小麦主要呈现增产趋势,冬小麦主要呈现减产趋势。减产幅度较大的麦区为华南冬麦区和青藏春麦区,增产幅度最大的麦区为西北春麦区。从各麦区产量减产面积比例上看,我国各麦区减产面积所占比例趋势为从北向南由多变少再变多,其中华南冬麦区减产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北部冬麦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1.5℃和2.0℃升温 中国小麦 产量 温度 降水
下载PDF
超声波振动在Ce-Zr-La/Al_2O_3及负载型Pd三效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0
3
作者 蔡黎 王康才 +2 位作者 赵明 龚茂初 陈耀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9-863,共5页
制备了CeO2-Zr02-La203/Al2O3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使用超声波振动对材料进行处理,并以此材料为载体制备了单Pd三效催化剂.对所制备的载体进行了织构性能分析(BET)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对催化剂进行了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及H2程序升温... 制备了CeO2-Zr02-La203/Al2O3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使用超声波振动对材料进行处理,并以此材料为载体制备了单Pd三效催化剂.对所制备的载体进行了织构性能分析(BET)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对催化剂进行了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及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表征,并对催化剂进行了活性测试.BET结果表明,900℃焙烧后,超声波振动处理的载体比表面积为130m2·g-1,而没有进行处理的载体比表面积为117m2·g-1.超声波处理的CeO2-ZrOrLa203/Al20s材料介孔直径为11.4nm,相对较大,载体更加稳定.XRD测试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的载体在1150℃焙烧5h后仍然只有Ce0.5Zr0.5O2一个单一物相,而未经过超声波处理的载体此时出现相分离,体相中有θ-Al2O3出现.以超声波处理材料为载体的Pd催化剂新鲜和老化后NO-TPD测试结果变化很小.H2-TPR测试中,超声波振动处理的材料制备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和载体的还原峰温较未超声处理材料制备的催化剂稍高,而峰面积远大于未超声处理材料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说明,由超声波振动处理过的载体制备的三效催化剂对汽车尾气中的三种污染物的起燃温度更低,有更好的活性以及温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三效催化剂 催化活性 NO程序升温脱附 H2程序升温还原 织构性能
下载PDF
Ni/Ce-Zr-Al-O催化剂的表面碱性和CO_2+CH_4重整性能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春林 伏义路 卞国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02-906,共5页
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NiO含量的Ni/Ce-Zr-Al-O催化剂.用H2-TPD(程序升温脱附),DRIFTS(漫反射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CO2-TPD等方法考察了NiO的含量对催化剂表面碱性的影响,并和反应稳定性以及抗积碳性能相关联.H2-TPD结果表明,随NiO含量的增... 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NiO含量的Ni/Ce-Zr-Al-O催化剂.用H2-TPD(程序升温脱附),DRIFTS(漫反射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CO2-TPD等方法考察了NiO的含量对催化剂表面碱性的影响,并和反应稳定性以及抗积碳性能相关联.H2-TPD结果表明,随NiO含量的增加,催化剂表面的Ni含量增加.DRIFT和CO2-TPD结果表明CO2的化学吸附主要是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形式.添加少量Ni能够使表面碱性位数量显著增加,碱强度减弱.Ni可能优先占据在催化剂表面较强的碱性位上,再增加Ni的含量则会使碱强度减弱,碱性位有所减少,降低CO2的吸附性能,从而减弱从CO2获得活动氧以消碳的能力.这种作用使NiO含量为7.0%(w)的样品活性随反应进行而减低,积碳量是NiO含量为4.0%(w)的样品的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e-Zr-Al-O催化剂 表面碱性 CO2+CH4重整 性能 CO2程序升温脱附 表面碱性 积碳 镍基催化剂
下载PDF
硅、磷复合助剂对MoNiP/Al_2O_3催化剂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艳侠 包洪洲 +1 位作者 高鹏 付秋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6-50,共5页
采用2种不同方式加入硅、磷复合助剂,即在干胶粉的制备过程中加入SiO2和在载体的制备过程中引入P2O5(方式①)、SiO2和P2O5都在载体的制备过程中引入(方式②),制备了含硅、磷复合助剂的MoNiP/Al2O3催化剂,对其进行了BET、H2-程序升温还原... 采用2种不同方式加入硅、磷复合助剂,即在干胶粉的制备过程中加入SiO2和在载体的制备过程中引入P2O5(方式①)、SiO2和P2O5都在载体的制备过程中引入(方式②),制备了含硅、磷复合助剂的MoNiP/Al2O3催化剂,对其进行了BET、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研究了复合助剂加入方式和加入量对催化剂孔性质、活性金属配位结构、还原性质以及金属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同时,以含有一定量噻吩、哌啶和萘的液体石蜡为原料,采用微型反应器对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复合助剂加入量的条件下,以方式②加入复合助剂制备的MoNiP/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以方式①加入复合助剂时制备的催化剂,但催化剂的加氢脱氮活性却相反。当复合助剂中SiO2/P2O5质量比为2.5时,催化剂的加氢活性最好,催化剂中八面体配位的钼物种所占比例最高,H2-TPR还原峰的耗氢量最大,活性金属钼与氧化铝的相互作用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助剂 加入方式 拉曼光谱 H2-程序升温还原
下载PDF
气流法制备氮化镁工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发勤 谭敦强 +1 位作者 李建国 陈强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8,共4页
本文对气流法合成Mg3N2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气氛、氮化温度、升温方式等因素对镁粉氮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800℃条件下相对于氮气,镁粉与液氨反应更易制备Mg3N2粉末;置于流动的氨气中,镁粉先在600℃下保温1 h、然后升... 本文对气流法合成Mg3N2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气氛、氮化温度、升温方式等因素对镁粉氮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800℃条件下相对于氮气,镁粉与液氨反应更易制备Mg3N2粉末;置于流动的氨气中,镁粉先在600℃下保温1 h、然后升高温度至800℃保温1 h的2步升温法能制备出更纯的氮化镁粉末,此法较传统方法合成氮化镁,其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镁 氮化 2升温 制备工艺
下载PDF
海绵辅助离子液体干胶法合成ZSM-22分子筛大颗粒 被引量:1
7
作者 闻海萌 宋军 +2 位作者 王重庆 周瑜 王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5-620,共6页
采用海绵辅助的以离子液体作为结构导向剂的干凝胶转换法制备了宏观尺寸在毫米级的全硅ZSM-22沸石分子筛大颗粒,干凝胶的制备采用了酸环境下水解含有离子液体结构导向剂的硅源的特殊方法。结果表明,海绵辅助的离子液体干胶法对于颗粒状... 采用海绵辅助的以离子液体作为结构导向剂的干凝胶转换法制备了宏观尺寸在毫米级的全硅ZSM-22沸石分子筛大颗粒,干凝胶的制备采用了酸环境下水解含有离子液体结构导向剂的硅源的特殊方法。结果表明,海绵辅助的离子液体干胶法对于颗粒状形貌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在合成过程中不加入海绵或者在传统水热合成路线中加入海绵都得不到具有这种宏观颗粒形貌的ZSM-22沸石。实验系统考察了海绵的添加量、添加时间及干胶晶化时间对合成的影响,发现在微波老化结束后向合成体系添加适量的海绵,有利于合成高结晶度的颗粒状全硅ZSM-22沸石。N2O-TPD实验结果表明,所得颗粒状ZSM-22负载氧化铜后对于N2O的吸附能力优于后处理粘结剂成型的ZSM-22分子筛,说明调控沸石分子筛的宏观形貌对于沸石分子筛的吸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22 宏观形貌控制 海绵 离子液体 干胶法 N2O程序升温脱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