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 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1998,2001及2003年中国区结果介绍 被引量:396
1
作者 潘长玉 中国区合作调查组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调查2003年中国三甲医院糖尿病控制管理和晚期并发症的状况,并将结果与1998、2001年的结果对比,揭示糖尿病控制质量5年的动态变化。方法在中国30家三甲医院专科糖尿病中心连续选取治疗一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回顾病历、门诊访谈... 目的调查2003年中国三甲医院糖尿病控制管理和晚期并发症的状况,并将结果与1998、2001年的结果对比,揭示糖尿病控制质量5年的动态变化。方法在中国30家三甲医院专科糖尿病中心连续选取治疗一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回顾病历、门诊访谈,开展回顾—前瞻的大型调查,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糖尿病类型及相关治疗、血糖控制及合并症、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肾功能等资料,并采集指血在中心实验室检测糖化血红蛋A1c(HbA1c)。结果随机入选的2729名患者平均年龄为(61.3±11.6)岁,平均病程为(8.7±6.2)年,平均发病年龄为(52.5±11.1)岁,其中大部分(97%)为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基线数据与1998、2001年相似,具有可比性。研究人群HbA1c均值为7.5%±1.6%,比1998年下降1.4%,但仅有11.5%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HbA1c<6.5%)。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较1998年增加15%,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治疗的患者较2001年增加20%。35%和19%的患者在家中分别进行血糖、尿糖自我监测。一半的患者血脂控制未达标,发生率最高的合并症为白内障(37%),其次为神经病变(29%)和背景性视网膜病变(18%)。生活治疗调查结果显示,1/3的患者同意糖尿病控制很好,1/3担心疾病恶化及低血糖的发生,未使用胰岛素的患者57%害怕开始使用胰岛素。结论我国血糖和代谢控制的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治疗 2003 中国 现状调查 控制现状 2001 心血管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 晚期并发症 1998 亚洲 血糖控制 糖尿病中心 人口学资料 实验室检测 HBALC 胰岛素治疗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控制 控制管理 三甲医院 结果对比
下载PDF
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实践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34
2
作者 朱宝宪 王怡凯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26,共7页
对上市公司的收购是中国股市近些年出现的新现象 ,本文以 1 998年深沪两市发生的全部 67家公司的并购为样本 ,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NROA)和主业利润率(CROA)为指标 ,将所有样本根据并购原因划分为 6类 ,以并购前 2年和并购后 3年的数据... 对上市公司的收购是中国股市近些年出现的新现象 ,本文以 1 998年深沪两市发生的全部 67家公司的并购为样本 ,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NROA)和主业利润率(CROA)为指标 ,将所有样本根据并购原因划分为 6类 ,以并购前 2年和并购后 3年的数据为基础 ,系统分析了并购的效应与得失。在此基础上 ,还讨论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作为收购方的并购效应和并购的有偿转让与无偿划拨方式的不同结果。文章的结论是 :业绩较差的公司较愿出让控股权 ;多数并购是战略性的 ,获上市地位是主要的并购动力 ;并购后主业得到明显加强 ;市场化的战略性并购效果较好 ,有偿并购的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 中国 上市公司 公司并购 并购效应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水汽收支研究 被引量:182
3
作者 丁一汇 胡国权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45,共17页
文中首先通过水汽通量的势函数和流函数的计算 ,分析了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全球水汽背景 ,然后从雨情分析入手 ,将 1998年 5~ 8月长江、松花江流域洪水期分为 7个降水阶段、11个区域 ,对各时段、各区域的水汽收支作了诊断分析 ,得... 文中首先通过水汽通量的势函数和流函数的计算 ,分析了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全球水汽背景 ,然后从雨情分析入手 ,将 1998年 5~ 8月长江、松花江流域洪水期分为 7个降水阶段、11个区域 ,对各时段、各区域的水汽收支作了诊断分析 ,得到中国大洪水时期部分水汽收支图像 ,揭示了水汽循环的一些规律 ,主要结果如下 :( 1) 1998年 5~ 8月 ,中国东部地区是全球最强的水汽汇区 ,这与 1991年夏季的情况相似。水汽通量的势函数极小值区 (最大辐合区 )对应强降水区 ,并且暴雨区的水汽辐合是由半球尺度的水汽输送造成 ,这表明 ,即使对于区域性大洪水 ,它必须从极大范围地区获得水汽供应。分析还表明 ,南海季风的爆发及其区域内西南方向水汽流的增强与印度洋势函数 (水汽辐散 )的增强关系密切。( 2 )大气的水汽收支表明 ,降水主要来自水汽的辐合项 ,辐合主要发生在大气低层 ;用余差法计算出的局地蒸发项一般为降水量的 13 ~ 12 ,因而水汽的再循环过程也十分重要 ;垂直输送项把低层的水汽向中上层输送 ,增加高层的水汽积累 ,为积云的发展和潜热释放提供条件。( 3 )南海地区的水汽输送情况与中国强降水密切相关 ,南海季风爆发后 ,其强劲南风气流输送水汽的区域往往是强降水发生区。对于整个中国东部大陆区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 中国 洪水 水汽通量 势函数 流函数 雨情分析 水汽收支图像 水汽循环 水汽辐合
下载PDF
“987”突发大暴雨及中尺度低涡结构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14
4
作者 程麟生 冯伍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5-478,共14页
1998年7月20~23日(简称“987”),发生在鄂东和鄂西南地区的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在长江流域是罕见的。该过程与 500 hPa短波槽和 700 hPa低涡切变线以及沿切变线相继生成和强烈发展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密切相... 1998年7月20~23日(简称“987”),发生在鄂东和鄂西南地区的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在长江流域是罕见的。该过程与 500 hPa短波槽和 700 hPa低涡切变线以及沿切变线相继生成和强烈发展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密切相关。对该过程采用非静力MM5的二重网格双向嵌套进行了全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其中,可分辨尺度降水采用Reisner混合相微物理显式方案,次网格尺度降水采用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双向嵌套的细网格模拟结果揭示,武汉周边地区的特大暴雨与 700 hPa上一个β中尺度低涡的生成和强烈发展直接关联。该低涡具有明显的动力-热力结构特征:特强上升运动与饱和气柱互耦,超强散度柱与强涡柱耦合发展,湿静力不稳定与湿对称不稳定共存,深对流湿气柱内云团发展的微物理场结构比较典型。细网格域内前 36 h的降水分布和雨强与观测的大体相应,扩展域细网格的降水模拟明显改进了原细网格的模拟,特别是雨带。这一结果还表明,对持续时间较长的大暴雨,大尺度过程对中尺度系统的影响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低涡切变线 β中尺度低涡结构 非静力模式 数值模拟 1998
下载PDF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1
5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66,共9页
本文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 家国内银行1993 年—2002 年的面板数据,在国内首次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盈利状况、经营水平、抗风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影响在90 年代前半期不甚明显,到1998年以后才... 本文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 家国内银行1993 年—2002 年的面板数据,在国内首次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盈利状况、经营水平、抗风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影响在90 年代前半期不甚明显,到1998年以后才逐渐显著;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虽然国内银行的利差有所上升,但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同时呆账准备率提高,表明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效应”、“技术示范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在我国均有体现;此外,国内银行的盈利状况等还受自身资本充足率和费用率的影响较大。据此提出了我国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对策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银行 实证研究 影响效应 银行业 国内银行 盈利状况 2002 1993 抗风险能力 1998 资本充足率 面板数据 经营水平 90 竞争效应 示范效应 金融稳定 费用率 代表性 利润率 收益率 准备率 利差 贷款 呆账 市场
下载PDF
一次华南暴雨的中尺度结构及复杂地形的影响 被引量:124
6
作者 孙健 赵平 周秀骥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文中选取了 1998年 6月 8~ 9日的一次发生在华南的强降雨过程 ,利用观测资料和MM5中尺度模式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研究了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及华南地区复杂地形的影响。分析表明这次华南暴雨由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 文中选取了 1998年 6月 8~ 9日的一次发生在华南的强降雨过程 ,利用观测资料和MM5中尺度模式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研究了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及华南地区复杂地形的影响。分析表明这次华南暴雨由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组成 ,具有不同的中尺度结构 ,其中广西梧州地区暴雨是准静止锋面上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 ,具有持续时间短 ,强度大的特征 ,MM5模拟的雷达回波强度超过 30dBz ,高度超过 2 0 0hPa ,并在其东、北侧出现闭合的次级垂直环流 ;珠江三角洲的暴雨是暖区暴雨 ,发生在深厚的暖湿气流内 ,85 0hPa上强度超过 16m/s的西南低空急流是影响降水的主要系统 ,该中心暴雨持续时间较长 ,降水强度也达到了暴雨标准 ,模拟雷达回波不明显 ,没有出现局地的次级环流。华南地区的复杂地形在这次华南暴雨过程中主要为动力性作用 ,具体表现在一支冷空气在低层由苗岭和南岭之间南下 ,南海上空一支暖湿气流北上直接到达梧州地区 ,另一支次暖湿空气在南岭的阻挡下由武夷山以南沿南岭和云开大山之间折而向西 ,这三支气流在梧州地区附近汇合 ,形成广西梧州地区的暴雨 ;同时南海上空北上的低层气流被迫向东北绕行海南岛 ,形成一个尺度为 2 0 0km左右的背风面气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暴雨 中尺度 地形 1998 6月 天气过程分析 淮静止锋面
下载PDF
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过程 被引量:117
7
作者 陈隆勋 李薇 +1 位作者 赵平 陶诗言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45-355,共11页
利用中国194站 1961~1995年日降水资料及 NCEP 1979~1997年候格点降水资料,探讨了亚洲地区自春到夏的雨季开始分布。结果表明,东亚地区自春到夏存在副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和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前者于4月初开... 利用中国194站 1961~1995年日降水资料及 NCEP 1979~1997年候格点降水资料,探讨了亚洲地区自春到夏的雨季开始分布。结果表明,东亚地区自春到夏存在副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和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前者于4月初开始于华南北部和江南地区,随后向南和向西南扩展,于4月末扩展到华南沿海和中南半岛,这个雨带主要是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西侧转向的SW风以及南亚地区冬春副热带南支西风槽中西风汇合而形成的,是副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后者是南海热带季风爆发后使原来由江南移到华南沿岸的副热带季风雨带随副热带高压北进而北进,前汛期雨季进入盛期,江南出现第二次雨峰,形成梅雨期和江淮及华北雨季。同时,热带季风雨带也自东向西传播到达南亚地区而形成热带季风雨季。还讨论了 1998年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过程,指出南海夏季风爆发期的季风由副高北侧形成的新生气旋进入南海造成南海中部西风和南海越赤道气流转向的SW季风加强汇合而形成,因而是东亚季风系统中环流系统季节变化造成的,和印度季风无关。在南海季风爆发期阿拉伯海仍由副热带反气旋控制.南亚仍是上述副热带反气旋北侧NW风南下后转向的偏西副热带气流所控制,索马里低空急流仍未爆发,赤道西风并未影响南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 爆发过程 热带季风 南海夏季风爆发 副热带高压 南海季风爆发 降水资料 南亚地区 1997 1995 1998 越赤道气流 亚洲地区 江南地区 中南半岛 华南沿海 南海中部 季节变化 环流系统 季风系统 印度季风 阿拉伯海
下载PDF
1998年“二度梅”期间突发强暴雨系统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01
8
作者 贝耐芳 赵思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6-540,共15页
采用实测资料,对造成7月20日至22日期间的特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除去副热带高压南退且稳定维持这种有利的大尺度条件外,一系列β中尺度天气系统在长江中游(即鄂东河谷地区)的发生发展是造成本次强暴雨的最直接原因,这类系统的发... 采用实测资料,对造成7月20日至22日期间的特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除去副热带高压南退且稳定维持这种有利的大尺度条件外,一系列β中尺度天气系统在长江中游(即鄂东河谷地区)的发生发展是造成本次强暴雨的最直接原因,这类系统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大的局地性和突发性。分析表明,对流层中低层的水汽的大量集中以及对流不稳定条件的存在可能对此类系统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对其启动的机制作了初步的讨论,认为地形的热力强迫及梅雨锋上的中尺度扰动可能对此类系统的发生发展起了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 “二度梅”期间 突发强暴雨系统 中尺度分析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体制性约束、经济失衡与财政政策——解析1998年以来的中国转轨经济 被引量:82
9
作者 吕炜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17,共14页
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工具性效果不足和经济运行失衡是中国经济的两个突出问题 ,二者具有承继关系 ,都受到同一转轨背景下的体制性约束。由于现阶段中的市场机制还只是框架性的 ,导致经济失衡和失业问题的原因不同于一般性的市场失... 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工具性效果不足和经济运行失衡是中国经济的两个突出问题 ,二者具有承继关系 ,都受到同一转轨背景下的体制性约束。由于现阶段中的市场机制还只是框架性的 ,导致经济失衡和失业问题的原因不同于一般性的市场失灵 ,以启动经济自主增长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缺乏体制上的内在机理。经济运行的失衡则是消费的体制性压抑、投资的体制性冲动双重约束的结果。本文认为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是结构性的 ,其实质是转轨过程中传统体制性约束导致的市场机制运行障碍 ,是市场机制不成熟、不完善的结果。由于问题产生的体制背景不同 ,实践中的财政政策既无力像西方那样用以启动市场机制的恢复 ,也不可能解决转轨中的体制性约束问题 ,只能提供一个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相对平稳的宏观环境。财政政策作用下的经济运行也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转轨中的体制性矛盾最终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性约束 经济失衡 财政政策 中国 转轨经济 1998 失业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 就业工作
原文传递
1998年夏季西南低涡活动与长江上游暴雨 被引量:89
10
作者 陈忠明 徐茂良 +1 位作者 闵文彬 缪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167,共6页
应用天气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98年盛夏西南低涡活动的主要特征,指出该年夏季西南低涡活动偏强,该年长江上游暴雨偏多与此有关。
关键词 1998 夏季 西南低涡活动 长江上游 暴雨 统计学方法 天气学 天气过程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渤海地区城市化过程 被引量:97
11
作者 何春阳 李景刚 +5 位作者 陈晋 史培军 潘耀忠 李京 卓莉 一之瀬俊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9-417,共9页
利用1992年、1996年和1998年的三期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了区域尺度的环渤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群空间信息,建立了城市群地区面状、线状和点状城市化空间模式,分析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化过程。基本结论如下:... 利用1992年、1996年和1998年的三期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了区域尺度的环渤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群空间信息,建立了城市群地区面状、线状和点状城市化空间模式,分析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化过程。基本结论如下:①20世纪90年代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斑块数量增长较快,城市化过程明显,但小斑块所占比重较大,城市斑块破碎度增加。同时,区域内城市重心基本维持在经度117.93o和纬度38.49o附近,整体上表现出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②20世纪90年代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过程基本上可以从空间上概括为在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周围的面状城市化过程、沿交通干线周围的线状城市化过程和广大区域内以新兴小城市或小城镇出现为特征的点状城市化过程三种基本过程。其中,面状城市化过程一直居于优势地位,但面状城市化过程的基本有效范围主要局限在面状城市斑块周围3 ̄4km范围。线状城市化过程和点状城市过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但表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在区域内的影响范围正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过程 环渤海地区 20世纪90 数据 灯光 夜间 1992 1998 1996 城市群 DMSP 空间信息 区域尺度 空间模式 中心城市 基本过程 交通干线 有效范围 影响范围 斑块 OLS 线状 破碎度 小城镇 小城市 大区域 趋势
下载PDF
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条件 被引量:84
12
作者 张庆云 陶诗言 张顺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7-576,共10页
利用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 1998年夏嫩江、松花江流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条件及其演变特征。造成1998年夏嫩江、松花江流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条件是:东亚高纬地区的阻塞形势和嫩江、松花江流域上空的低压系统... 利用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 1998年夏嫩江、松花江流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条件及其演变特征。造成1998年夏嫩江、松花江流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条件是:东亚高纬地区的阻塞形势和嫩江、松花江流域上空的低压系统及大的水汽辐合中心,这三个条件长时间的维持造成 1998年夏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了持续性暴雨。东南风水汽输送通道对嫩江、松花江流域水汽通量辐合的加强有较大的贡献。研究指出:当一个移动性的高空短波槽缓慢地绕着长波脊或阻塞高压移动,尤其是当一个切断低压闯入阻塞高压或在阻塞高压南侧移动时,往往引起暴雨,这种低压系统很可能是暴雨的制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持续性暴雨 环流条件 1998 嫩江流域 水汽通量辐合中心
下载PDF
“98.7”突发性特大暴雨中尺度切变线低涡发展的涡源诊断 被引量:86
13
作者 冯伍虎 程麟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7-456,共10页
1998年 7月 2 0~ 2 3日 (简称“98.7”)发生在武汉周边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与沿低涡切变线相继生成和强烈发展的MαCS及MβCS直接关联。利用MM5模拟提供的高空间分辨 (2 0km)输出资料 ,对这次突发性特大暴雨中尺度切变线低涡发展的动力... 1998年 7月 2 0~ 2 3日 (简称“98.7”)发生在武汉周边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与沿低涡切变线相继生成和强烈发展的MαCS及MβCS直接关联。利用MM5模拟提供的高空间分辨 (2 0km)输出资料 ,对这次突发性特大暴雨中尺度切变线低涡发展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诊断。涡度分析指出 ,高、低空正涡度中心在武汉周边地区上空的叠加和耦合是该低涡切变线持续发展的主要物理机制之一。总涡源的诊断揭示 ,在突发性暴雨强烈发生发展期 ,武汉周边地区上空从低层到高层有一近乎垂直的涡源高值区生成和维持 ,其垂直结构的发展演变与涡度场垂直结构的发展演变相一致。这一结果表明 ,大气总涡源对该中尺度低涡切变线的生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也是该暴雨中尺度系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机制。对贡献于总涡源的诸分量计算表明 ,在 6 5 0hPa以下 ,散度项对大气总涡源的正贡献最大 ,但在此层以上至 2 0 0hPa之间 ,垂直涡度平流项的贡献要比散度项大 ,同时水平平流项也为正贡献 ;在整个对流层 ,扭转项对总涡源为负贡献 ,散度项只在 4 5 0~ 2 5 0hPa之间为负贡献。在近地层 ,垂直涡度平流项和水平平流项基本对总涡源不作任何贡献。时间平均涡源和纯扰动涡源对低涡切变线的生成很重要 ;在强烈发展期 ,相互作用涡源作用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线低涡 涡度 总涡源 论断 1998 7月
下载PDF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最新观测结果 被引量:87
14
作者 牛之俊 王敏 +9 位作者 孙汉荣 孙建中 游新兆 甘卫军 薛贵江 郝晋新 辛少华 王永清 王永祥 李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39-840,共2页
关键词 地壳运动速度场 观测结果 中国大陆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九五”期间 连续观测 大科学工程 GPS观测 1998 2004 投资建设 基准站 区域站 复测
原文传递
1998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 被引量:81
15
作者 穆明权 李崇银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75-387,共13页
利用NCEP再分析及TBB资料,系统地研究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南海及其临近地区30~60天低频振荡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南海及临近地区30~6... 利用NCEP再分析及TBB资料,系统地研究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南海及其临近地区30~60天低频振荡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南海及临近地区30~60天低频纬向风及低频动能的时间-经(纬)度剖面明显地反映出该地区的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加强是由于其临近地区(菲律宾以东)30~60天低频气旋发展及其向西扩展的结果,与孟加拉湾地区低频气旋的活动关系不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地区为 850hPa低频动能的大值区,而 200hPa上为一弱区,反映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该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有上弱下强的垂直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南海及其临近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主要为局地振荡型,夏季风爆发后才有明显的向北传播,成为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东亚大气环流和天气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1980和1986年南海地区30~60天低频动能的发展特征与 1998年的类似,说明了南海及其临近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局地振荡特征并不是1998年所特有的,它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有普遍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季节内振荡 1998 活动 南海夏季风爆发 垂直分布特征 南海地区 TBB资料 1986 NCEP 低频振荡 孟加拉湾 大气环流 发展特征 振荡特征 菲律宾 动能 纬向风 分析表 振荡型 爆发后 气旋 剖面 天气
下载PDF
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 被引量:74
16
作者 张顺利 陶诗言 +1 位作者 张庆云 张小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2-457,共16页
文章分析了 1 998年夏季我国长江、嫩江、珠江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6月中、下旬珠江、长江、嫩江流域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 ,局部地区下了大暴雨 ;7月下旬长江流域出现了“二度梅” ,湖南、湖北和江西省普... 文章分析了 1 998年夏季我国长江、嫩江、珠江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6月中、下旬珠江、长江、嫩江流域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 ,局部地区下了大暴雨 ;7月下旬长江流域出现了“二度梅” ,湖南、湖北和江西省普降暴雨 ;8月上半月嫩江流域再次出现持续性强降水。频繁的强降水使长江、嫩江、华南西江等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 ,支流河水不断涌入干流 ,使得干流洪峰迭起。雨水和洪峰迭加 ,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1 998年 7月副热带高压南落是造成长江流域“二度梅”的主要原因。副热带高压、南海季风涌、中高纬冷空气和从青藏高原东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等 4个因子的最佳组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洪涝灾害 气象水文特征 季风涌 1998 夏季 中国 长江流域 嫩江流域
下载PDF
1998梅雨锋的结构特征及形成与维持 被引量:77
17
作者 王建捷 陶诗言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6-534,共9页
应用 1 998年 6月中旬的分析资料 ,对 1 998年 6月 1 6~ 1 7日暴雨时段的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的形成与维持进行了诊断分析 ,确认了暴雨发生时期梅雨锋结构的一些普遍特征 ,如在对流层低层表现为θse锋而不是温度的强烈对比 ,梅雨锋区是... 应用 1 998年 6月中旬的分析资料 ,对 1 998年 6月 1 6~ 1 7日暴雨时段的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的形成与维持进行了诊断分析 ,确认了暴雨发生时期梅雨锋结构的一些普遍特征 ,如在对流层低层表现为θse锋而不是温度的强烈对比 ,梅雨锋区是一个低层正涡度带以及风和水汽的辐合带等。同时揭示了 1 998年 6月暴雨时期梅雨锋结构的典型特征 :锋区从近地面可伸展到 60 0hPa层 (一般认为梅雨锋只存在于 80 0hPa以下 ) ,近乎垂直、略向北倾 ;锋区90 0hPa以下是一个大气弱对流不稳定区 ,向上气层变为潮湿中性直至 40 0hPa ,等θse线基本上呈垂直分布 ;锋区斜压性相当弱等。研究表明 ,出现强降水时的梅雨锋结构已经变性或者说它是介于温带锋面结构和ITCZ结构之间的副热带锋系结构。分析还认为 ,在强盛的南海季风涌和频繁的西风带扰动组配的大尺度有利背景形势下 ,低层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地转偏差风对 1 998梅雨锋的形成和维持有明显的正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结构特征 形成 维持 1998 温度 锋面结构
下载PDF
1998年夏季嫩江和松花江流域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77
18
作者 孙力 安刚 +3 位作者 高枞亭 唐晓玲 丁立 沈柏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62,共7页
选择了 1 998年 9例典型的松嫩流域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东亚阻高、西太平洋副高和东北冷涡以及它们在强度和位置上的最佳配置构成了 1 998年松嫩流域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亚洲季风诸系统 (南亚季风 ,副热... 选择了 1 998年 9例典型的松嫩流域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东亚阻高、西太平洋副高和东北冷涡以及它们在强度和位置上的最佳配置构成了 1 998年松嫩流域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亚洲季风诸系统 (南亚季风 ,副热带季风 )的水汽输送也是大范围强降水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 ,并且是与一般冷涡降水的最根本区别。冷涡系统自身独特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导致暴雨中心主要发生在系统中心以东大约 6个经距的范围内 ,而不是出现在冷涡中心附近及其以西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 夏季 松花江流域 东北冷涡 环流条件 水汽输送 垂直结构特征 嫩江流域 暴雨过程分析
下载PDF
98.7"特大暴雨低涡的螺旋度和动能诊断分析 被引量:73
19
作者 侯瑞钦 程麟生 冯伍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98.7"特大暴雨过程与700hPa低涡切变线的强烈发展以及丰沛的水汽和强垂直运动密切相关。螺旋度的诊断结果揭示,与强暴雨区和切变线低涡相应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紧邻的螺旋度带,它们的垂直结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互伴的螺旋... "98.7"特大暴雨过程与700hPa低涡切变线的强烈发展以及丰沛的水汽和强垂直运动密切相关。螺旋度的诊断结果揭示,与强暴雨区和切变线低涡相应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紧邻的螺旋度带,它们的垂直结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互伴的螺旋度柱;螺旋度及其诸分量的量级是相同的。这表明,垂直运动的水平切变和水平速度的垂直切变以及水平速度的水平切变对螺旋度有相同大小的贡献,也意味着强垂直运动和低空急流对暴雨的发生和发展极其重要。动能的诊断结果显示,强动能区与暴雨区和低涡切变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中、低空的强动能中心也正是强降雨中心;动能最强的700hPa也是低涡切变线发展最强的层面。强动能及其强梯度区和强螺旋度区基本一致。表明强动能及其强梯度对螺旋度变率及其通量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 特大暴雨 7月 螺旋度 动能 低涡 切变线 天气过程分析
下载PDF
1998年7月21~22日鄂东沿江连日特大暴雨成因探讨 被引量:60
20
作者 胡伯威 崔春光 房春花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9-491,共13页
分析了1998年7月21~22日连续两天发生在鄂东沿江的特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特点和中尺度演变过程,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探讨。揭示了一种晚梅雨期特有的能把沿江东移的暴雨系统阻滞在鄂东形成持续和重复大暴雨的环流形势。结合当时... 分析了1998年7月21~22日连续两天发生在鄂东沿江的特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特点和中尺度演变过程,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探讨。揭示了一种晚梅雨期特有的能把沿江东移的暴雨系统阻滞在鄂东形成持续和重复大暴雨的环流形势。结合当时的环境气流背景,讨论了大别山与鄂东南山地之间的NW-SE向河谷地形导致暴雨在夜间沿河谷产生和持续的可能机制。其中包括地形的机械和热力作用导致的中尺度环流变化,和在此情况下形成的一种长生命,强对流云系动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中尺度分析 地形作用 1998 成因 环流 热力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