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
作者 赵桢 叶学海 +2 位作者 郅晓科 何爱珍 王旭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1-1223,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球形Ni0.13Co0.13Mn0.54(OH)1.6前驱体,与锂结合生成Li1.2Ni0.13Co0.13Mn0.54O2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测试(CV)、交流阻抗测试(EIS)和充放电测试对Li1.2Ni0.13Co0.13Mn0.54O2正...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球形Ni0.13Co0.13Mn0.54(OH)1.6前驱体,与锂结合生成Li1.2Ni0.13Co0.13Mn0.54O2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测试(CV)、交流阻抗测试(EIS)和充放电测试对Li1.2Ni0.13Co0.13Mn0.54O2正极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材料具有球形形貌,粒度分布均匀,振实密度达2.1 g/cm3,材料0.2 C首次放电比容量280.9 mAh/g,1 C首次放电比容量237.1 mAh/g,循环50次后1 C容量保持率92.5%,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1 2Ni0 13Co0 13mn0 54O2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下载PDF
13MnNiMoR埋弧焊接头焊后热处理的组织和韧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波 田松亚 桂鹏千 《电焊机》 2017年第1期63-67,105,共6页
采用埋弧焊焊接13Mn Ni Mo R厚钢板,焊丝为H10Mn2Ni Mo A,焊剂为SJ102。对经热冲压模拟、正火、亚温正火、高温回火的焊接接头进行了-20℃冲击试验。采用显微镜观察各热处理状态下的焊缝和热影响区的金相组织。结果表明:未高温回火前,... 采用埋弧焊焊接13Mn Ni Mo R厚钢板,焊丝为H10Mn2Ni Mo A,焊剂为SJ102。对经热冲压模拟、正火、亚温正火、高温回火的焊接接头进行了-20℃冲击试验。采用显微镜观察各热处理状态下的焊缝和热影响区的金相组织。结果表明:未高温回火前,焊接接头的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M-A尺寸均较大;亚温正火后还存在部分铁素体,粒状M-A组元呈链状分布,冲击功最高仅为19 J;高温回火后,M-A组元大量分解,其面积比例及最大尺寸大大降低,基体组织为回火索氏体与回火贝氏体,冲击功得到较大提高,最低值为46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mn Ni MO R 粒状贝氏体 M-A组元 冲击韧性
下载PDF
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Li[Li_(0.2)Co_(0.13)Ni_(0.13)Mn_(0.54)]O_2中加料方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杜柯 赵军峰 +4 位作者 王伟刚 黄霞 曹雁冰 胡国荣 彭忠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0,共7页
采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和络合剂,在水溶液中共沉淀Mn2+、Ni2+和Co2+以获得混合过渡金属元素的碳酸盐沉淀前驱体Mn0.675Ni0.1625Co0.1625CO3。并进一步合成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0.2Co0.13Ni0.13Mn0.54]O2。考察了3种... 采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和络合剂,在水溶液中共沉淀Mn2+、Ni2+和Co2+以获得混合过渡金属元素的碳酸盐沉淀前驱体Mn0.675Ni0.1625Co0.1625CO3。并进一步合成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0.2Co0.13Ni0.13Mn0.54]O2。考察了3种不同加料方式对共沉淀前驱体的结构、形貌和元素比例的影响,以及对最终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Li0.2Co0.13Ni0.13mn0.54]O2 正极材料 共沉淀
下载PDF
锰基锂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制备与电化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汉杰 梁兴华 毛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9-141,共3页
对掺杂镍(Ni)和钴(Co)固体物质锰基锂正极材料进行研究,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得锰基锂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该合成材料在不同恒定温度煅烧下的晶体结构和材料表征,采用高精度电池测试仪... 对掺杂镍(Ni)和钴(Co)固体物质锰基锂正极材料进行研究,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得锰基锂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该合成材料在不同恒定温度煅烧下的晶体结构和材料表征,采用高精度电池测试仪测试电池的电化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锰基锂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为六方晶系,α-NaFeO2结构,R3m空间群,结晶程度极高,结构稳定性很好。锰基锂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充电平台和放电平台分别为4.2V和3.2V,在0.1C倍率下,充电比容量高达约370mAh/g,放电比容量高达约325mAh/g,在不同倍率下经过10次循环后其比容量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基锂 Li1.2Ni0.13Co0.13mn0.54O2 电化学特性
下载PDF
高密度脉冲电流处理改善1Cr13Mn13钢力学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赵远云 王宝全 郭敬东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25-1329,共5页
研究了普通热处理工艺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密度脉冲电流(EP)处理对1Cr13Mn13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退火"(AF)或者"固溶淬火+回火"(SOT)热处理工艺对1Cr13Mn13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有限;而在SOT处理的基... 研究了普通热处理工艺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密度脉冲电流(EP)处理对1Cr13Mn13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退火"(AF)或者"固溶淬火+回火"(SOT)热处理工艺对1Cr13Mn13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有限;而在SOT处理的基础上,对样品进行一定强度的EP处理,可以使材料的抗拉强度由(1250±10)MPa增加到1400 MPa,延伸率由(20±1)%提高到53%.在EP处理过程中,马氏体相在快速升温过程中转变成奥氏体相,新生成的奥氏体相在随后的快速降温过程中又转变成为比初始马氏体相更细小的马氏体板条结构.这一细化结构在提高材料抗拉强度的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3mn13 热处理 脉冲电流 力学性能 马氏体细化
下载PDF
锂含量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Li_xNi_(0.13)Co_(0.13)Mn_(0.54)]O_2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柳泉 何杜 +4 位作者 廖达前 郭忻 周春仙 周勤俭 习小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116,共4页
将前驱体Ni0.13Co0.13Mn0.54(OH)1.6与Li2CO3混合,烧结合成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LixNi0.13Co0.13Mn0.54]O2(x=0.09,0.12,0.16,0.22,0.24,0.29,0.33,0.37),采用XRD、SEM对其进行表征,并进行充放电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配锂量为x... 将前驱体Ni0.13Co0.13Mn0.54(OH)1.6与Li2CO3混合,烧结合成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LixNi0.13Co0.13Mn0.54]O2(x=0.09,0.12,0.16,0.22,0.24,0.29,0.33,0.37),采用XRD、SEM对其进行表征,并进行充放电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配锂量为x=0.22,此时Li1.22Ni0.133Co0.131Mn0.54O2正极材料以12.5 m A/g的充放电电流密度,在2~4.8 V之间进行电性能测试,初始放电比容量高达253.7 m Ah/g,首次效率为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含量 正极材料 Li[LixNi0.13Co0.13mn0.54]O2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Al2O3包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Ni0.13Co0.13Mn0.54O2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良丹 邹伟 +4 位作者 吴亮 夏凡杰 胡执一 李昱 苏宝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9-1336,共8页
采用纳米三氧化二铝(Al2O3)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Ni0.13Co0.13Mn0.54O2进行表面均匀包覆,并考察了最优纳米Al2O3包覆量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了纳米Al2O3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均匀包覆,... 采用纳米三氧化二铝(Al2O3)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Ni0.13Co0.13Mn0.54O2进行表面均匀包覆,并考察了最优纳米Al2O3包覆量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了纳米Al2O3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均匀包覆,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包覆后富锂材料依然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恒流充/放电循环测试发现,包覆后的Li1.2Ni0.13Co0.13Mn0.54O2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49.7 mA·h/g,循环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9.5%,与未包覆的Li1.2Ni0.13Co0.13Mn0.54O2材料相比,容量保持率提升约13%.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结果表明,纳米Al 2O 3包覆可有效抑制材料极化,降低界面阻抗和电荷转移阻抗,进而提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1.2Ni0.13Co0.13mn0.54O2 纳米三氧化二铝 表面改性
下载PDF
纳米片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滑纬博 郭孝东 +2 位作者 郑卓 张继斌 钟本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1-444,共4页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高温煅烧方法成功制备出具有较低阳离子混排的纳米片 LiNi1/3 Co1/3 Mn1/3 O2( LNCM)正极材料。这种纳米片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所以纳米片 LNCM 正极材料表现出了比商业化LNCM材料更加优异的倍率性能:在3.0~4...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高温煅烧方法成功制备出具有较低阳离子混排的纳米片 LiNi1/3 Co1/3 Mn1/3 O2( LNCM)正极材料。这种纳米片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所以纳米片 LNCM 正极材料表现出了比商业化LNCM材料更加优异的倍率性能:在3.0~4.6 V下,10 C首次放电容量可达85.5 mAh·g-1,能量密度可达310.2 Wh·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正极材料 纳米片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2Cr13Mn9Ni4钢管硫腐蚀应力腐蚀裂纹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国凡 牛玉超 +1 位作者 刘喜俊 景才年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5-76,共2页
 针对2Cr13Mn9Ni4管因硫腐蚀产生的应力腐蚀裂纹,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组织,并用直读光谱仪和JXA 8800电子探针对材料的成分和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证明了产生应力腐蚀裂纹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使用寿命的措施。
关键词 2Cr13mn9Ni4 硫腐蚀 应力腐蚀裂纹
下载PDF
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纪鸿文 刘秉国 胡婷 《矿冶》 CAS 2020年第2期67-73,共7页
LiNi13Co13Mn13O2很好的构成了LiNiO2/LiCoO2/LiMnO2三类材料的固溶体系,兼容了三种材料的优点且弥补了上述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的不足,是备受欢迎的锂电池正极材料。详细叙述了该正极材料的结构特征和电化学反应特征及近几年国内外对111... LiNi13Co13Mn13O2很好的构成了LiNiO2/LiCoO2/LiMnO2三类材料的固溶体系,兼容了三种材料的优点且弥补了上述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的不足,是备受欢迎的锂电池正极材料。详细叙述了该正极材料的结构特征和电化学反应特征及近几年国内外对111型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固相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等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阐述了掺杂和包覆改性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P2型锰基钠离子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苗苗 李婷婷 +2 位作者 黄吉丽 郭乾坤 钟盛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9年第5期61-66,共6页
实验以碳酸钠为钠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合成钠离子正极材料Na0.46Ni0.26Mn0.54O2和含有部分铁离子的正极材料Na0.46Ni0.13Fe0.13Mn0.54O2.两者均在相同的条件和相同煅烧温度下合成.分别讨论这两种材料结构上的差异和性能上的变化.利用... 实验以碳酸钠为钠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合成钠离子正极材料Na0.46Ni0.26Mn0.54O2和含有部分铁离子的正极材料Na0.46Ni0.13Fe0.13Mn0.54O2.两者均在相同的条件和相同煅烧温度下合成.分别讨论这两种材料结构上的差异和性能上的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观察两种材料的晶体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种材料的组织形貌.将合成的材料做成电池,分别进行电化学的测试.结果表明:不添加Fe元素的材料,即S1:Na0.46Ni0.26Mn0.54O2具有层状结构,呈现P2结构、形貌呈现为片束形状态,粒径大小均匀,且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更佳.而添加了铁元素的材料即S2:Na0.46Ni0.13Fe0.13Mn0.54O2,无论从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来比较,都次于P2型结构的Na0.46Ni0.26Mn0.54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溶胶-凝胶法 Na0.46Ni0.26mn0.54O2 Na0.46Ni0.13Fe0.13mn0.54O2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Zn^(2+)掺杂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汉杰 梁兴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28,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x)Zn_xO_2(x=0,0.03,0.06,0.10),Zn^(2+)掺杂对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表面特性和电化学性能都有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x)Zn_xO_2(x=0,0.03,0.06,0.10),Zn^(2+)掺杂对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表面特性和电化学性能都有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分析、充放电测试、倍率特性测试、循环性能测试,分析了该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为a-NaFeO_2层状结构,R-3m空间群,结晶度高,结构稳定性好,其中Li_(1.2)Ni_(0.13)Co_(0.13)Mn_(0.48)Zn_(0.06)O_2的电化学性能较好。掺杂Zn^(2+)可以提高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倍率性能、循环性能等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2Ni0.13Co0.13mn0.54O2 掺杂 锌离子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下载PDF
高强无磁不锈钢Cr21Ni13Mn5Mo2N的热加工特性
13
作者 嵇爽 韩彦光 +3 位作者 陈文 赵英利 马瑞楠 周文慧 《河北冶金》 2024年第5期56-61,共6页
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对奥氏体不锈钢Cr21Ni13Mn5Mo2N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该钢种的高温变形与应变速率以及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双曲正弦本构方程,最终得到其热激活能为679.58 kJ/mol,应变速率因子Z=εexp(679580/R T)。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对奥氏体不锈钢Cr21Ni13Mn5Mo2N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该钢种的高温变形与应变速率以及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双曲正弦本构方程,最终得到其热激活能为679.58 kJ/mol,应变速率因子Z=εexp(679580/R T)。实验结果表明,在950~1200℃,0.01~10 s^(-1)条件内,材料变形过程均发生动态再结晶,在950℃,应变速率为0.1 s^(-1)条件下,再结晶开始的变形量为10%。流变应力随温度升高及应变速率降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由950℃、10 s^(-1)时的326 MPa降低至1200℃、0.01 s^(-1)时的75 MPa。结合微观组织分析及锻造试验,对压缩试样开裂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晶界处碳、氧化物的聚集恶化晶界塑性,导致热变形过程中在该处形成裂纹源并逐步扩展。通过热处理和热变形试验,确定Cr21Ni13Mn5Mo2N电渣锭在1170℃固溶6 h后晶界碳、氧化物消除,电渣锭晶界处结合力明显提升,成功消除锻造开裂问题,实现锻造成材率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Cr21Ni13mn5Mo2N 压缩热模拟 本构方程 热加工塑性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Li1.2Ni0.13Co0.13Mn0.54O2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忠 卢华权 +2 位作者 尹艳萍 庄卫东 卢世刚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2,共5页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大容量、长寿命、高环保、低成本等优点的锂离子电池。层状结构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由于具有比容量高、平台电压高、热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的特点而被认为是有希望的未来...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大容量、长寿命、高环保、低成本等优点的锂离子电池。层状结构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由于具有比容量高、平台电压高、热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的特点而被认为是有希望的未来电动汽车候选正极材料之一。尽管其拥有很高的比容量,但仍存在着首次循环不可逆容量高、倍率性能差等问题,纳米化是改进材料倍率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以Ni O,Co_3O_4,Mn CO_3和Li_2CO_3为原料,成功制备得到了纳米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充放电测试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材料具有层状结构,一次颗粒均匀、细小,平均颗粒尺寸约为90 nm,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0~4.8 V以0.1C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84 m Ah·g^(-1),首次库伦效率为86.1%。材料同时拥有良好的倍率性能,1.0C放电容量达到240 m Ah·g^(-1),3.0C放电容量达到210 m 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2Ni0.13Co0.13mn0.54O2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富锂正极材料Li[Li_(0.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杜 习小明 +1 位作者 廖达前 龚诚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以过渡金属硫酸盐和一水合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3Co0.13Mn0.54]O2。通过XRD、SEM和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考察了产物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水浴50℃下控制p H=11合成的前驱体具有很好... 以过渡金属硫酸盐和一水合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3Co0.13Mn0.54]O2。通过XRD、SEM和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考察了产物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水浴50℃下控制p H=11合成的前驱体具有很好的分散性,且在950℃下烧结得到了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在0.1C(1C=300 m A/g)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58.9 m Ah/g(2.0~4.8 V),首次充放电效率为75.6%;在1C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04.6 m Ah/g,循环1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79.9 m Ah/g;2C倍率下仍保持了141.4 m Ah/g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Li0.2Ni0.13Co0.13mn0.54]O2 共沉淀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2Cr13Mn9Ni4不锈钢卡箍腐蚀开裂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天昊 黄超 +3 位作者 欧阳康 姜涛 吴伟 邬冠华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20年第4期248-254,共7页
2Cr13Mn9Ni4不锈钢卡箍在服役条件下大量出现开裂、断裂问题,为飞行安全埋下较大的隐患。对大量卡箍裂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断裂位置、形貌有相似性,进行2Cr13Mn9Ni4不锈钢卡箍腐蚀开裂分析,对卡箍的安全应用有重要意义。对故障件外观... 2Cr13Mn9Ni4不锈钢卡箍在服役条件下大量出现开裂、断裂问题,为飞行安全埋下较大的隐患。对大量卡箍裂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断裂位置、形貌有相似性,进行2Cr13Mn9Ni4不锈钢卡箍腐蚀开裂分析,对卡箍的安全应用有重要意义。对故障件外观进行观察,对断口进行宏微观特征观察、能谱分析,对焊缝附近进行金相组织检查、硬度分布测试,在故障件上取样进行晶间腐蚀试验、热模拟试验,最后对卡箍应力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卡箍残余应力、环境腐蚀、焊接影响的晶间敏化共同作用导致卡箍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Cr13mn9Ni4 卡箍 焊缝 晶间腐蚀 敏化 碳化铬 原材料 固溶处理
下载PDF
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汉杰 梁兴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0-1521,1540,共3页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x/3)Co_(0.13-x/3)Mn_(0.54-x/3)Cr_xO_2(x=0,0.01,0.02,0.03),其中合成的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x/3)Co_(0.13-x/3)Mn_(0.54-x/3)Cr_xO_2(x=0.02)的粒径分布均匀、结晶程...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x/3)Co_(0.13-x/3)Mn_(0.54-x/3)Cr_xO_2(x=0,0.01,0.02,0.03),其中合成的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x/3)Co_(0.13-x/3)Mn_(0.54-x/3)Cr_xO_2(x=0.02)的粒径分布均匀、结晶程度极高和结构稳定性很好,在不同倍率0.1C、0.2 C、0.5 C、1 C和2 C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332.11、308.36、271.06、191.56、113.92 m Ah/g,并在0.1 C下循环5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维持率为97%,所以少量Cr3+的掺杂对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充放电比容量、倍率特性和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Li1.2Ni0.13Co0.13mn0.54O2 CR掺杂
下载PDF
葡萄糖对溶胶凝胶法制备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力臻 徐勇 +1 位作者 方华 高海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3-879,共7页
利用XRD、SEM、EDS、BET、激光粒度、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葡萄糖为碳源对溶胶凝胶法制备Li1.2Ni0.13Co0.13Mn0.54O2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前驱体中未加入葡萄糖所制备的材料相比... 利用XRD、SEM、EDS、BET、激光粒度、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葡萄糖为碳源对溶胶凝胶法制备Li1.2Ni0.13Co0.13Mn0.54O2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前驱体中未加入葡萄糖所制备的材料相比,掺葡萄糖后样品颗粒分布相对均匀,粒径变小,D50从11.56减小至9.94μm,比表面积增加近1倍。经0.05C充放电活化后,未掺葡萄糖和掺葡萄糖样品0.2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3.4、211.6 m Ah·g-1,2C容量分别为其0.2C的62.2%、77.6%。1C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3.3、173.6 m Ah·g-1,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5.1%、100%。掺葡萄糖可降低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与循环稳定性,减少电荷传递阻抗、Warburg阻抗以及双电层弥散效应,但不改变材料的晶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1.2Ni0.13Co0.13mn0.54O2 溶胶凝胶法 葡萄糖
下载PDF
Mg^(2+)掺杂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汉杰 梁兴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0-182,204,共4页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Li_(0.2)Ni_(0.13)Co_(0.13)Mn_(0.54)]O_2通过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分析该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粒径大小和电化学性能。经过M...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Li_(0.2)Ni_(0.13)Co_(0.13)Mn_(0.54)]O_2通过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分析该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粒径大小和电化学性能。经过Mg^(2+)掺杂改性后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晶体结构更稳定、颗粒表面更光滑和电化学性能更好,其中Li[Li_(0.2)Ni_(0.13)Co_(0.13)Mn_(0.54)]_(1-x)Mg_xO_2(x=0.07)的结晶程度较高,充放电比容量更高,循环稳定性更好。随着Mg^(2+)掺杂量的增加,Rs电阻值逐渐减小,说明掺杂Mg^(2+)后材料Li[Li_(0.2)Ni_(0.13)Co_(0.13)Mn_(0.54)]O_2表现出降低其交流阻抗的能力,促进电路中电荷的移动使得充放电比容量增大,导电性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掺杂 Li[Li0.2Ni0.13Co0.13mn0.54]O2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70CaF_2-30Al_2O_3渣系电渣重熔Cr13Mn4Mo不锈钢中夹杂物的演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钊 刘昱 +3 位作者 李光强 王强 袁成 王力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0,共5页
采用70CaF_2-30Al_2O_3渣系对Cr13Mn4Mo钢进行电渣重熔试验。利用SEM/EDS、氧氮分析仪和碳硫分析仪分析和检测了Ф55mm电极及Ф120mm(36 kg)电渣锭中全氧含量、硫含量及夹杂物的数量、尺寸和形貌,钢中MnS夹杂的析出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 采用70CaF_2-30Al_2O_3渣系对Cr13Mn4Mo钢进行电渣重熔试验。利用SEM/EDS、氧氮分析仪和碳硫分析仪分析和检测了Ф55mm电极及Ф120mm(36 kg)电渣锭中全氧含量、硫含量及夹杂物的数量、尺寸和形貌,钢中MnS夹杂的析出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电渣重熔后钢中全氧含量由0.0121%降低至0.0044%,硫含量由0.010%降低至0.002%,和电极相比,电渣锭中夹杂物数密度由855个/mm^2降低至257个/mm^2,钢中夹杂物的尺寸明显减小,为1μm左右Al_2O_3夹杂,以及以Al_2O_3为核心,外层附着MnS的复合夹杂。热力学计算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没有单个的MnS生成,这与SEM/EDS分析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渣重熔 Cr13mn4Mo不锈钢 夹杂物演变 mnS 二次枝晶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