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β-内啡呔和强啡呔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9
1
作者 黎发本 何光明 程海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57-158,共2页
测定了10例急性脑出血和8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CSF)中β-内啡呔(β-EP)和强啡呔(DynA)的含量。结果脑出血组血浆和CSP中β-EP和DynA含量均显著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组CSF中β-EP... 测定了10例急性脑出血和8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CSF)中β-内啡呔(β-EP)和强啡呔(DynA)的含量。结果脑出血组血浆和CSP中β-EP和DynA含量均显著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组CSF中β-EP和DynA增高,血浆中仅β-EP含量增高,提示这两种内源性阿片肽参与了出血性中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是加重其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Β-内啡呔 强啡呔 中风
下载PDF
定痛温经汤联合温针灸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7
2
作者 姜兵 张世强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期334-338,共5页
目的探讨定痛温经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内啡肽、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8月于大连市妇产医院门诊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 目的探讨定痛温经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内啡肽、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8月于大连市妇产医院门诊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温经汤治疗,治疗组给予温经汤联合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经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痛经积分、子宫动脉搏动指数(A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S/D)、血清α-内啡肽(α-EP)、β-内啡肽(β-EP)及疼痛相关介质P物质(SP)、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API、RI及S/D值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SP、DA及5-HT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0x09α-EP及β-EP含量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痛温经汤联合温针灸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子宫血流动力学、降低患者外周血疼痛相关介质,升高内源性阿片肽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痛温经汤 温针灸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证 内啡肽
下载PDF
酸枣仁汤对小鼠脑组织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哲 《河南中医》 2001年第5期21-22,共2页
酸枣仁汤是治疗心肝血虚证失眠的名方 ,用RIA法检测灌服酸枣仁汤后小鼠脑组织内啡肽的含量 ,结果提示 :酸枣仁汤的镇静催眠作用可能与 β -EP及DynA1-13 的升高有关。β EP和DynA1-13 的缓慢下降可能是克服一般镇静药用药反跳的关键 。
关键词 酸枣仁汤 小鼠 脑组织 内啡肽 影响
下载PDF
潜伏期电针镇痛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作用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茂军 王键 +3 位作者 未彬秀 邓秋霞 朱晓东 张英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潜伏期电针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疗效、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为临床分娩镇痛提供参考。方法: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37例、假电针组36例、硬膜外阻滞组31例。电针组于宫口开至1 cm时用韩氏穴位神经... 目的:探讨潜伏期电针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疗效、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为临床分娩镇痛提供参考。方法: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37例、假电针组36例、硬膜外阻滞组31例。电针组于宫口开至1 cm时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刺激双侧合谷、三阴交穴行电针镇痛直至活跃期开始(宫口3 cm);假电针组同电针组,但为假针刺激;硬膜外阻滞组无电针干预。各组均于宫口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及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相疼痛情况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及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用量;于电针刺激1 h(T1)、电针刺激2 h(T2)、硬膜外阻滞即刻(T3)、宫口开全时(T6)抽取产妇静脉血检测β-内啡肽(β-EP)含量,记录缩宫素使用时间、出血量、新生儿状态等。结果:各组产妇电针刺激即刻(T0)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组T1-T6各时间点与假电针组、硬膜外阻滞组相比VAS明显降低(P<0.05)。各组产妇缩宫素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电针组和硬膜外阻滞组产时及产后24 h出血量多于电针组(P<0.05)。各组产妇T3、T6时血清β-EP含量较T1、T2时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T1-T3、T6时β-EP含量均高于假电针组和硬膜外阻滞组(P<0.05)。电针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假电针组和硬膜外阻滞组(P<0.05)。各组新生儿羊水浑浊率、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电针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可增加产妇血清β-EP含量,并可加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疗效,减少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用量,减少产时产后出血,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潜伏期电针镇痛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可用于全产程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 电针 硬膜外分娩镇痛 内啡肽 分娩结局
原文传递
力竭运动时阿片肽对免疫机能的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矫玮 佟启良 +1 位作者 王耐勤 刘彤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6-58,共3页
本题拟研究阿片肽在力竭运动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小鼠腹腔注射 3.5 m g/kg体重 ,注射 30 min后做一次性游泳力竭运动。观察脾的 T淋巴细胞和 B淋巴细胞转化及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变化。结果表明 ,阿片肽可以抑制 B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 ,... 本题拟研究阿片肽在力竭运动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小鼠腹腔注射 3.5 m g/kg体重 ,注射 30 min后做一次性游泳力竭运动。观察脾的 T淋巴细胞和 B淋巴细胞转化及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变化。结果表明 ,阿片肽可以抑制 B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 ,促进 T细胞的转化 ;力竭运动使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 1水平降低 ,阿片肽可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 1。实验结果提示 ,阿片肽在体内对不同的免疫细胞作用不同 ,它可以抑制 B细胞转化 ,促进 T细胞的增殖转化 ,促进巨噬细胞分泌 IL - 1。力竭运动导致的免疫抑制状态与阿片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阿征肽 纳洛酮 免疫机能
下载PDF
β-内啡肽与女性生殖内分泌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鉴冰 李小花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9-11,共3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 ,β-内啡肽是调节GnRH分泌及月经周期的一种重要神经肽 ,与女性生殖生理及妇科疾病的病理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 β-内啡肽在妇科疾病影响的归纳 。
关键词 β-内啡 女性生殖内分泌 综述
下载PDF
强化训练后血浆β—内啡呔及生长抑素与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佩杰 任杰 +3 位作者 刘无逸 庄洁 陆跃飞 李国强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28,共5页
7名中长跑运动员经过4 周大运动量强化训练后,出现免疫功能抑制,CD_8^+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_4^+/CD_8^+比值下降,呈倒置现象。放射免疫测定的结果表明,4周强化训练后,运动员安静时血将β—内啡呔(β—EP)和生长抑素(SS)均明显升高... 7名中长跑运动员经过4 周大运动量强化训练后,出现免疫功能抑制,CD_8^+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_4^+/CD_8^+比值下降,呈倒置现象。放射免疫测定的结果表明,4周强化训练后,运动员安静时血将β—内啡呔(β—EP)和生长抑素(SS)均明显升高,β—EP和SS对运动试验的反应性降低。结果提示,强化训练后,运动员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训练 内啡呔 生长抑素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Effects of Repeated Electroacupuncture on β-Endorphin and Adrencorticotropic Hormone Levels in the Hypothalamus and Pituitary in Rats with Chronic Pain and Ovariectomy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俊岭 陈淑萍 +3 位作者 高永辉 孟凡颖 王淑斌 王俊英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0年第4期315-323,共9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induced cumulative analgesic effects on chronic pain in rats with or without ovariectomy (OVX). Methods: A total of 110 fe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induced cumulative analgesic effects on chronic pain in rats with or without ovariectomy (OVX). Methods: A total of 110 fe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normal control (n=10), 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 (CCI, n=10), CCI+EA (n=30), OVX+CCI (n=30), and OVX+CCI+EA (n=30) groups. Each of the latter 3 groups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2 days (2 d), 2 weeks (2 W) and 3 weeks (3 W) subgroups, respectively (n=10 in each subgroup). The CCI pai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ligature of the right sciatic nerve, and the memory impairment model duplicated by OVX. The paw withdrawal latency (PWL, pain threshold) of the bilateral footplates was detected by radiant heat irradiation, and the bilateral difference in PWL (PWLD) was used to evaluate changes in the pain reaction. Morris water maze test was conducted for evaluating the rats' learning-memory ability. EA was applied to bilateral Zusanli (ST36) and Yanglingquan (GB34) for 2 d, 2 W and 3 W, respectively. Pituitary and hypothalamic 13-endorphin (EP) and 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 (ACTH) content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radioassa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CI group, PWLD of the CCI+EA-3 W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Compared with the OVX+CCI group, PWLD of the OVX+CCI+EA-3 W group was lowered considerably (P〈0.05), but the value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its basal value and those of the normal control and CCI+EA groups (P〈0.05).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ham-OVX group, the escape latency, swimming distance (SD) in the target quadrant and total SD were increased remarkably in the OVX group (P〈0.05), while the number of target platform crossings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suggesting an impairment of the OVX rats' learning-memory ability. In simple CCI rats, both β-EP and ACTH contents of the pituitary increased markedly (P〈0.05), and those of the hypot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repeated electroacupuncture cumulative effect PITUITARY HYPOTHALAMUS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β -endorphin
原文传递
电针复合药物全麻对围术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丁依红 顾陈怿 +3 位作者 沈利荣 吴凉森 施征 陈跃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1-76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内啡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病情分级Ⅰ~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为3组:A组(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内啡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病情分级Ⅰ~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为3组:A组(电针经穴复合全麻组)、B组(电针非经非穴复合全麻组)、C组(全麻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40~65)处于全麻状态下,术中以静脉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后患者均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在此基础上,A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B组选用A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与经穴相平处连线的中点取穴,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腹腔开始CO2充气即刻、CO2充气后5min、胆囊切除、术毕时连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心排量(cardiac output,CO)、体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加速度指数(acceleration index,ACI)。记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送检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6、8、24及4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 alanalogue scale,VAS)。结果 (1)与本组麻醉诱导前比较,各组的CI、CO、ACI在CO2充气后5min及胆囊切除时均显著降低(P<0.01,P<0.05),B组和C组HR、MAP、SVRI在各时段均有明显上升(P<0.05,P<0.01),A组则变化较小;与C组比较,A组的MAP在充气后5min上升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从停药到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复合全麻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内啡肽
下载PDF
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催产素、加压素和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朝佑 赵小林 +3 位作者 杨俊 白波 王成海 林葆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8-131,共4页
本工作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大鼠游泳时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内催产素样免疫活性物质(ir-OT)、精氨酸加压素样免疫活性物质(ir-AVP)和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含量的变化。游泳时,大鼠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内的ir-OT含量明显... 本工作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大鼠游泳时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内催产素样免疫活性物质(ir-OT)、精氨酸加压素样免疫活性物质(ir-AVP)和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含量的变化。游泳时,大鼠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内的ir-O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下丘脑ir-AVP含量也增高,5min,15 min和20 min时显著增加,垂体内ir-AVP含量减少,血浆ir-AVP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下丘脑和血浆内ir-β-EP含量明显增加,垂体内ir-β-EP显著减少。上述结果表明,游泳应激对大鼠下丘腑,垂体和血浆内OT、AVP和β-EP等神经肽的含量有明显影响。除OT含量增多对游泳不利以外,AVP和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对游泳应激有何影响,尚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催产素 精氨酸加压素 内啡肽
下载PDF
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的促外周beta-END释放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何晓芬 方剑乔 +4 位作者 蒋永亮 黄垒 裘晟晨 沈亚芳 尹小虎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时对炎症局部炎性介质和外周阿片肽的双重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模型,电针选用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并与传统非甾体抗炎药消炎痛进行比较,观...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时对炎症局部炎性介质和外周阿片肽的双重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模型,电针选用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并与传统非甾体抗炎药消炎痛进行比较,观察热缩腿阈(thermal 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变化,检测足跖炎症组织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1(IL-1)和beta-内啡肽(beta-END)。结果电针和消炎痛均可提高慢性炎性痛大鼠痛阈;电针不能显著降低炎症局部组织PGE2、IL-1水平,但能显著升高炎症局部组织beta-END水平(P<0.05);消炎痛能显著降低PGE2和IL-1水平(均P<0.01),但对beta-END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相比,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具有促外周beta-END释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炎性痛 炎性介质 阿片肽 内啡肽 大鼠
下载PDF
针药复合麻醉在妇科宫腔镜手术中镇痛及镇静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一辰 邵萍 +5 位作者 袁岚 杨毅沁 曾薇薇 石换利 杨冰祎 殷岫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S0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在妇科宫腔镜术中及术后的镇痛及镇静作用。方法将76例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予假针刺麻醉联合静脉麻醉,试验组予针药复合麻醉。观察术中及术后VAS评分,术中改良OAA/S评分...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在妇科宫腔镜术中及术后的镇痛及镇静作用。方法将76例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予假针刺麻醉联合静脉麻醉,试验组予针药复合麻醉。观察术中及术后VAS评分,术中改良OA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评分,以及术中、术后麻醉安全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氧饱和度),内啡肽系统指标血清β-内啡肽(β-EP)、强啡肽(Dyn)水平,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术中VAS评分虽然试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患者完全可以忍受的程度之内,仅(2.80±1.76)分。术后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OA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除术后12 h的SpO2水平外,两组各时间点的HR、MAP、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类差异均无临床意义。④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13%、34.29%,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药复合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的镇痛、镇静效果患者可耐受,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更少,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手术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麻醉 针刺 针药复合麻醉 宫腔镜 内啡肽 镇痛 镇静
下载PDF
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镇痛效果及其镇痛机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钰昕 吕雪靖 胡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8-509,共12页
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可以有效缓解各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且主动运动诱发的镇痛效果强于运动参数相似的被动运动.文章在讨论运动镇痛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主、被动运动镇痛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具体来说,通过比较两种运动传导运动信息的... 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可以有效缓解各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且主动运动诱发的镇痛效果强于运动参数相似的被动运动.文章在讨论运动镇痛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主、被动运动镇痛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具体来说,通过比较两种运动传导运动信息的下行通路和传导躯体感觉/本体感觉的上行通路,论述了主、被动运动在生理(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情绪和认知)层面上镇痛机制的异同.由于被动运动缺少运动下行控制且肌肉激活程度小,其在外周镇痛物质含量和皮层水平上对疼痛的调控弱于主动运动.此外,被动运动相比主动运动不易诱发积极情绪,较难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缺乏身体掌控感并拥有较低的身体归属感,进而导致较弱的镇痛效果.最后,文章指出了目前本领域研究的局限性,并对运动镇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疼痛 内啡肽 大脑 心理
下载PDF
氨基酸维生素制剂的抗疲劳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肖立宁 陈剑伟 +4 位作者 高朝辉 钟海忠 苏晓菊 黄文 李兆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氨基酸维生素制剂对力竭运动大鼠的抗疲劳作用,为新型抗疲劳营养补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适应性游泳后随机分为胶囊组、对照组和冲剂组,每组12只。采用无负重游泳方式建立大鼠力竭游泳模型。分别给予复方... 目的探讨氨基酸维生素制剂对力竭运动大鼠的抗疲劳作用,为新型抗疲劳营养补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适应性游泳后随机分为胶囊组、对照组和冲剂组,每组12只。采用无负重游泳方式建立大鼠力竭游泳模型。分别给予复方氨基酸胶囊、正常饮用水和氨基酸果糖粉固体饮料。14d后处死、取材,测定大鼠力竭游泳时间、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血清β-内啡肽(β-EP)、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胶囊组和冲剂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β-EP、LDH、CK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乳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氨基酸维生素制剂可延长大鼠游泳力竭时间,增加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减少大鼠疲劳运动时的多种代谢产物生成,从而发挥抗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类 维生素类 疲劳 肝糖原 乳酸 Β内啡肽 乳酸脱氢酶类 肌酸激酶
下载PDF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认知功能、血氨及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国梁 徐静 +1 位作者 赖鑫 占晗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认知功能、血氨及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5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鸟氨酸及纳洛...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认知功能、血氨及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5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鸟氨酸及纳洛酮。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IL)及血氨和血浆β-EP水平的变化,比较神志清醒时间及治疗3 d后的尿量,并观察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7 d后,2组AST、ALT、γ-GT、TBIL及血氨和血浆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神志清醒时间更短,且尿量<1 000 m L的患者更少(P<0.05或P<0.01);治疗7 d后,2组数字连接试验(NCT)结果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数字符号试验(DST)明显升高(P<0.01),其中观察组降低及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不仅能有效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及血浆β-EP水平,还可改善肝功能,加速神志清醒,提高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氨酸 鸟氨酸 纳洛酮 肝性脑病 内啡肽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时催乳素生长激素与β-内啡肽的应变效应 被引量:9
16
作者 蒋晓江 陈曼娥 +1 位作者 王景周 陈向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用放免分析(RIA)法监测了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条件下动物血及脑匀浆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及β-内啡肽(β-EP)的活性变化。发现: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30min再灌注组血及脑内PRL、GH与β-EP活性显著... 用放免分析(RIA)法监测了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条件下动物血及脑匀浆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及β-内啡肽(β-EP)的活性变化。发现: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30min再灌注组血及脑内PRL、GH与β-E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不完全脑缺血组(P均<0.05)。提示:血与脑内PRL、GH及β-EP的活性变化与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生、发展有其内在联系,反映脑缺血、缺氧条件下中枢神经系损伤的严重程度。此外,脑匀浆PRL、GH及β-EP含量以下丘脑最丰富,提示:下丘脑与急性全脑缺血及再灌注条件下机体神经内分泌机制紊乱密切相关。急性脑血循环障碍条件下,积极对PRL、GH及β-EP的动态监测,对于及时到正神经内分泌机制紊乱、稳定机体内环境、减少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和提高脑血管病的整体防治水平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催乳素 生长激素 Β-内啡肽
下载PDF
L-四氢巴马汀对吗啡依赖大鼠阿片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葛晓群 林安平 +3 位作者 孙云 周华珠 张洪泉 卞春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 观察L 四氢巴马汀 (L THP)对吗啡依赖大鼠血浆、下丘脑 β EP和纹状体LEK含量的影响。 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β EP和LEK含量。 结果 L THP 40mg·kg-1ip可拮抗吗啡依赖大鼠 β EP释放减少的作用 (P <0 0 1)。与自然... 目的 观察L 四氢巴马汀 (L THP)对吗啡依赖大鼠血浆、下丘脑 β EP和纹状体LEK含量的影响。 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β EP和LEK含量。 结果 L THP 40mg·kg-1ip可拮抗吗啡依赖大鼠 β EP释放减少的作用 (P <0 0 1)。与自然戒断组比较 ,L THP可显著加速血浆中 β EP水平的恢复 (P <0 0 5 ) ,并部分拮抗戒断 2d时下丘脑 β EP含量的下降 (P <0 0 5 ) ,对纹状体LEK含量无影响。结论 L THP能促进吗啡依赖大鼠 β EP释放 ,这可能是它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四氢巴马汀 内啡肽 下丘脑 血浆 阿片肽
下载PDF
内源性阿片肽在正常妊娠和分娩中的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电 古航 +4 位作者 洪新如 刘彦 金志军 王成海 曹立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 :观察内源性阿片肽在正常妊娠及分娩各阶段含量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神经肽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测定5 0例正常未孕妇女 (对照组 )、4 5例正常妊娠妇女 (早孕、中孕及晚孕 3个时间段 )、4 5例正常平产妇女 (潜伏期、活跃期及分娩... 目的 :观察内源性阿片肽在正常妊娠及分娩各阶段含量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神经肽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测定5 0例正常未孕妇女 (对照组 )、4 5例正常妊娠妇女 (早孕、中孕及晚孕 3个时间段 )、4 5例正常平产妇女 (潜伏期、活跃期及分娩即刻 3个时间段 )和 4 5例产后妇女 (2h、2 4h 2个时间点 )血浆中 3种内源性阿片肽 (β 内啡肽、强啡肽A1 13 及亮啡肽 )含量的变化。 结果 :妊娠、分娩不同阶段 ,血浆中 3种内源性阿片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β 内啡肽含量在妊娠期略有上升 ,分娩期开始显著增高 ,至分娩即刻升到最高 ,升高程度是 3种肽中最高的且产后 2 4h降至正常 ;强啡肽A1 13 含量从晚期妊娠开始显著升高 ,并上升至分娩即刻 ,分娩后渐下降 ,整个变化趋势平稳 ;亮啡肽含量在早孕时显著升高 ,而中、晚期降至正常 ,直至分娩即刻时再次显著升高 ,产后 2 4h继续上升至最高。 结论 :内源性阿片肽在正常妊娠及分娩各时期有着重要的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强啡肽A1-13 亮啡肽 内源性阿片肽 妊娠 分娩
下载PDF
大鼠浸水应激时胃粘膜损伤和β-内啡肽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秀疆 张贤康 +1 位作者 李少华 陈士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8-350,共3页
本研究应用浸水应激(WIS)复制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并观察其血浆和垂体中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ir-β-E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WIS时间延长,大鼠胃粘膜跨膜电位(PD)降低,溃疡指数逐渐增加(P... 本研究应用浸水应激(WIS)复制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并观察其血浆和垂体中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ir-β-E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WIS时间延长,大鼠胃粘膜跨膜电位(PD)降低,溃疡指数逐渐增加(P<0.01),粘膜血流量变化不大(P>0.05);血液β-EP逐渐升高,2h达峰值(P<0.01),垂体β-EP含量5min达高峰后随WIS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4h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垂体β-EP与胃粘膜溃疡指数负相关(r=-0.75,P<0.01)。上述结果提示:WIS引起AGML及其严重程度可能与β-E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 应激 胃粘膜病变 内啡肽
下载PDF
δ和κ阿片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德耀 潘学坤 +1 位作者 刘良明 卢儒权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200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阐明介导创伤性休克的阿片受体亚型,并探讨相应的δ、κ阿片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意义。方法:制造兔及大鼠的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模型,休克兔分两部分进行实验。第1部分观察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不同时间点,... 目的:阐明介导创伤性休克的阿片受体亚型,并探讨相应的δ、κ阿片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意义。方法:制造兔及大鼠的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模型,休克兔分两部分进行实验。第1部分观察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不同时间点,β内啡肽(βEP)与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第2部分兔脑室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βEP抗血清、δ阿片受体拮抗剂ICI174864 及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 BNI,观察实验血流动力学、乳酸脱氢酶(LDH)、β葡萄糖醛酸酶(βG)。按上述方法制备休克大鼠模型,并经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ICI174864 及Nor BNI,观察血流动力学、存活时间及5 小时存活率。结果: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兔βEP急剧升高,同时MAP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下降,βEP和MAP呈显著负相关,βEP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也有一定的相关性。βEP抗血清有明显拮抗βEP的作用;ICI174864 及Nor BNI能有效地拮抗兔及大鼠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脑室内给药后MAP升高,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血清LDH及βG上升幅度减轻。休克大鼠存活时间延长,5 小时存活率提高。结论:βEP可能通过δ、κ阿片受体的介导,参与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创伤性休克 阿片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