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标准铀矿样粉对肺巨噬细胞毒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温晋爱 伦汉清 +2 位作者 高增林 韩焕清 常学奇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30-333,共4页
应用兔肺泡巨噬细胞测试系统,选用细胞半数致死浓度(LC_(50))、乳酸脱氢酶活性和细胞培养液中的^(51)Cr释放量等指标,研究了GBW04104(No.4和GBW04105(No.5)两种标准铀矿样粉的细胞毒性,并... 应用兔肺泡巨噬细胞测试系统,选用细胞半数致死浓度(LC_(50))、乳酸脱氢酶活性和细胞培养液中的^(51)Cr释放量等指标,研究了GBW04104(No.4和GBW04105(No.5)两种标准铀矿样粉的细胞毒性,并与国产标准石英(Q,s)进行了比较。结果:Q,s、No.5、No.4的LC_(50)依次为0.072、0.201、0.344mg/m1;综合毒性指数(CTI)依次为1.0000、0.6093、0.3566,为定量评价粉尘样品的细胞毒性提供了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标准铀矿样粉 肺泡巨噬细胞 细胞毒性
下载PDF
重组白细胞介素2抗弓形虫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永华 程玉沆 +2 位作者 古钦民 李英 陈秀春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89-92,共4页
应用总量约500U的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分次分别腹腔注射强毒PP株、RH株及弱毒NT株弓形虫感染鼠,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NS)做对照,结果显示,rIL-2的应用可显著延长弓形虫感染鼠的存活时间,并明显减少... 应用总量约500U的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分次分别腹腔注射强毒PP株、RH株及弱毒NT株弓形虫感染鼠,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NS)做对照,结果显示,rIL-2的应用可显著延长弓形虫感染鼠的存活时间,并明显减少慢性感染鼠脑内包囊数量。保护机制的研究表明,rIL-2可大大增强感染鼠脾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能力,实验鼠脾NK细胞4h51Cr释放率明显高于对照鼠,两者差异显著(P<0.05)。但rIL-2对感染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吞噬弓形虫速殖子的吞噬率、吞噬指数及体内抗体水平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L-2 弓形体 抗体 实验
下载PDF
^(51)Cr释放方法测定LAK细胞活性若干实验条件的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淑华 刘跃勋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67-169,共3页
本文探讨了(51)~Cr释放试验测定LAK细胞活性的若干实验条件。应用200μCi国产铬酸钠(Na_2^(51)CrO_4),在细胞浓度2×10~8/ml、容积0.5ml、2小时的标记条件下,1×10~4k_(562)细胞的同位素掺入量大于1800cpm,自然释放率为17~20... 本文探讨了(51)~Cr释放试验测定LAK细胞活性的若干实验条件。应用200μCi国产铬酸钠(Na_2^(51)CrO_4),在细胞浓度2×10~8/ml、容积0.5ml、2小时的标记条件下,1×10~4k_(562)细胞的同位素掺入量大于1800cpm,自然释放率为17~20%。以IN HCI与等容量k_(562)靶细胞共育为最大释放,其最大释放率为70.08%。效/靶比例为50∶1、共育6小时的基本条件下,(51)~Cr释放方法测定的LAK细胞杀伤K_(562)细胞活性为65.33±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cr释放试验 LAK细胞 细胞毒
下载PDF
肺鳞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体外扩增、抗瘤活性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习武 何球藻 +2 位作者 谢琪 郑如恒 胡定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5-218,共4页
对8例人原发性肺鳞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进行分离培养并检测了TIL的抗瘤活性及细胞表型。结果表明8例TIL的平均扩增倍数为430;TIL在10~30天之间显示出高水平的非特异性杀伤活性,10天~时对A1及Da... 对8例人原发性肺鳞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进行分离培养并检测了TIL的抗瘤活性及细胞表型。结果表明8例TIL的平均扩增倍数为430;TIL在10~30天之间显示出高水平的非特异性杀伤活性,10天~时对A1及Daudi细胞的杀伤百分率分别为79.2%和43.4%,20天~时分别为51.7%和27.9%。非特异杀伤活性在30天以后降至较低水平。所进行的几次实验均表明肺鳞癌TIL对自体癌细胞的杀伤活性较低,培养早期TIL以CD3 ̄+T细胞为主,CD8 ̄+细胞略高于cD4 ̄+细胞,10天~与20天~相比无明显变化。体内实验表明肺鳞癌TIL还具有一定水平的体内抗瘤作用,能够抑制A1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肺肿瘤 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CTL体外杀伤效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郭波 郑萍 +5 位作者 李华 谢佩蓉 杨菲 王磊 吴玉章 邹强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9-171,176,共4页
目的 观察影响CTL体外杀伤效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主要因素。方法 抗原OVA免疫小鼠C5 7BL 6 ,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 ,先用ELISPOT法检测CTL的活化 ,然后抗原肽OVA2 57- 2 6 4体外刺激免疫后的脾细胞 5d ,51 Cr释放法观察不同因素对CTL... 目的 观察影响CTL体外杀伤效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主要因素。方法 抗原OVA免疫小鼠C5 7BL 6 ,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 ,先用ELISPOT法检测CTL的活化 ,然后抗原肽OVA2 57- 2 6 4体外刺激免疫后的脾细胞 5d ,51 Cr释放法观察不同因素对CTL的体外杀伤效果的影响。结果 ELISPOT检测结果显示抗原免疫组产生了强CTL应答 ,而PBS免疫组没有应答。游离多肽的存在显著降低杀伤的效率 ,IL 2和Ficoll Hypaque离心去除死细胞可提高体外杀伤的效率。ConA的存在可以使CTL体外非特异的杀伤靶细胞。结论 CTL体外杀伤实验中必需尽量去除游离多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51cr释放法 酶联免疫斑点测定
下载PDF
小鼠AFPcD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体外抗肝癌免疫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斌 卢放根 +5 位作者 刘小伟 羊东晔 方唯意 王健 廖爱军 石巍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32-1337,共6页
背景与目的:探索肝癌细胞的突变基因产物——具有潜在抗原性的异常蛋白质而无法形成有效免疫原的机理,寻找肝癌的特异性抗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治疗肝癌的DNA疫苗将对肝癌的免疫学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本实验构建BALB/c小鼠具有分泌性... 背景与目的:探索肝癌细胞的突变基因产物——具有潜在抗原性的异常蛋白质而无法形成有效免疫原的机理,寻找肝癌的特异性抗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治疗肝癌的DNA疫苗将对肝癌的免疫学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本实验构建BALB/c小鼠具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1cDNA和去掉信号肽的AFP2cDNA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在小鼠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中表达,并观察其在体外抗肝癌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自小鼠肝癌细胞株H22中扩增出具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1cDNA和去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2cDNA,将该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N3中;同时培养经rmGM-CSF、rmIL-4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获取大量DCs,脂质体转染PEGF-N3/AFP1、PEGF-N3/AFP2至DCs进行表达、鉴定。将DCs疫苗与同源小鼠脾淋巴细胞混合培养,ELISA方法测定脾细胞γ-干扰素(IFN-γ)分泌活性,51Cr释放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从H22中克隆到AFP1cDNA和AFP2cDNA,经测序完全正确,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N3/AFP1和PEGF-N3/AFP2在小鼠DCs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其中PEGF-N3/AFP2明显刺激T细胞增殖,刺激指数(SI)为5.12±1.46,明显高于空质粒组(1.42±0.73)。AFP2/DC疫苗对H2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88.15±16.47)%]明显高于空质粒组[(12.72±5.4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N3/AFP1和PEGF-N3/AFP2,编码去掉分泌性信号肽的PEGF-N3/AFP2转染的DC,能够诱导较强的特异性抗肝癌免疫效应。其机制可能为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癌细胞株H22 甲胎蛋白 信号肽 树突细胞 真核基因表达 小鼠 ^51cr释放法
下载PDF
人衰变加速因子在CHO细胞的表达及其衰变加速活性研究
7
作者 郭波 郑萍 +5 位作者 马正伟 许桂莲 李华 谢佩蓉 吴玉章 邹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76-579,共4页
目的 获得稳定表达人衰变加速因子 (humandecay acceleratingactivity ,hDAF)的中国仓鼠卵巢 (Chineseham sterovary ,CHO)细胞系 ,观察在补体活化情况下 ,hDAF对异种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DAF pcDNA3 .1,用脂质体转... 目的 获得稳定表达人衰变加速因子 (humandecay acceleratingactivity ,hDAF)的中国仓鼠卵巢 (Chineseham sterovary ,CHO)细胞系 ,观察在补体活化情况下 ,hDAF对异种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DAF pcDNA3 .1,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CHO细胞 ,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表达hDAF的单细胞克隆 ,流式细胞仪检测hDAF的表达 ,C3沉积实验和51 Cr释放法测定其促补体衰变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DAF pcDNA3 .1,并获得了表达hDAF的单细胞克隆 ,表达hDAF的CHO能减少补体C3的沉积 ,减弱补体的杀伤作用。结论 获得在细胞膜上稳定表达具功能活性的hDAF的CHO克隆 ,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准备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衰变加速因子 CHO细胞 ^51cr释放法
下载PDF
IL-21对NK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登瑞 郭素敏 +7 位作者 李辉 侯宏伟 李晓霞 刘欣燕 杜杰杰 宋利超 高莉 杨永辉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表达白细胞介素-21(IL-21)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扩增的数量、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扩增培养对象,实验组加入IL-2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使NK细胞大量的扩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表型... 目的为了研究表达白细胞介素-21(IL-21)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扩增的数量、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扩增培养对象,实验组加入IL-2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使NK细胞大量的扩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表型。NK细胞作用到K562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性进行功能分析,^(51)Cr释放实验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水平的影响。结果 IL-21加入到PBMC后,培养体系经过23 d的刺激后,IL-21诱导PBMC扩增,CD56+CD16+CD3-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增加了2.6倍,对照组CD56+CD16+CD3-细胞的纯度为26.5%±1.7%,实验组扩增后是73.9%±2.1%。细胞毒实验表明,在NK效应细胞:K562靶细胞为10∶1和20∶1时,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以单纯的添加细胞因子IL-21的方法,能够实现NK细胞体外扩增,建立了更优化的NK细胞体外扩增方法,且扩增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较好。本实验对于NK的大量扩增和临床应用具有一点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1 自然杀伤细胞 扩增 51cr释放实验
下载PDF
K652重组表达IL-6基因对NK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登瑞 杨永辉 +8 位作者 李辉 郭素敏 朱桂云 李秀武 耿书军 赵荣娣 任雪飞 高莉 辛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表达IL-6的重组K562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扩增数量、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人类IL-6 c DNA的5'端序列,设计PCR引物以K562细胞c DNA文库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表达,转染,在K562细胞上表达IL-6基因,构建重... 目的:为了研究表达IL-6的重组K562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扩增数量、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人类IL-6 c DNA的5'端序列,设计PCR引物以K562细胞c DNA文库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表达,转染,在K562细胞上表达IL-6基因,构建重组的K562工程细胞作为刺激细胞,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扩增培养对象,使NK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得到大量的扩增。流式细胞仪分析NK细胞表型。将NK细胞作用到K562细胞,对其杀伤性进行功能分析,51Cr释放实验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水平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IL-6的重组K562细胞,和PBMC共同孵育后,培养体系经过21 d的刺激后,IL-6重组K562细胞诱导PBMC扩增,CD56+CD16+CD3-细胞数量比诱导前扩增了(760±18)倍,CD56+CD16+CD3-细胞的纯度从培养前占PBMC的6%±0.4%,扩增后第3组结果比未扩增的多了91%±2%。细胞毒实验表明,在NK效应细胞∶K562靶细胞为5∶1时,扩增的NK细胞的杀伤率达到了92%±2%。结论:本方法以重组K562为刺激细胞,能够实现NK细胞体外的大规模制备,建立了优化的NK细胞体外扩增方法,且扩增的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活性较好。对于NK的大量扩增和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K562 IL-6 自然杀伤细胞 扩增 51cr释放实验
下载PDF
艾氏腹水癌细胞核糖核酸体外对C_(57)BL/6脾自然杀伤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肖国芝 董苍玉 王丹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本文采用^(51)Cr释放法,研究了艾氏腹水癌细胞核糖核酸(EAC-RNA)体外对C_(57)BL/6小鼠脾自然杀伤细胞(NK)对YAC-1靶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AC-RNA能显著抑制NK活性。经RNase处理后,其抑制活性消失,DNase或Pronase的处理不改变... 本文采用^(51)Cr释放法,研究了艾氏腹水癌细胞核糖核酸(EAC-RNA)体外对C_(57)BL/6小鼠脾自然杀伤细胞(NK)对YAC-1靶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AC-RNA能显著抑制NK活性。经RNase处理后,其抑制活性消失,DNase或Pronase的处理不改变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C-RNA 自然杀伤活性 肿瘤RNA
下载PDF
BV—SIVenv亚单位疫苗接种恒河猴的特异性CD8^+Tc动态变化
11
作者 史元元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用人EBV转化恒河猴的自体B淋巴细胞,再以表达SIV不同抗原成分的重组痘苗病毒VAC-SIVenv、VAC-SIVgag感染,制备51Cr释放试验的靶细胞。恒河猴于制备B淋巴细胞30d后,皮下接种BV-SIVenv亚... 用人EBV转化恒河猴的自体B淋巴细胞,再以表达SIV不同抗原成分的重组痘苗病毒VAC-SIVenv、VAC-SIVgag感染,制备51Cr释放试验的靶细胞。恒河猴于制备B淋巴细胞30d后,皮下接种BV-SIVenv亚单位疫苗,每只动物1mL于强化免疫后的30、60、90d,从动物四肢内侧静脉采血,分离淋巴细胞,采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动物体内的CD8+Tc的动态变化。结果:19只免疫恒河猴中,有3只于强化免疫后呈现明显的CD8+Tc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在16.7%~20.2%之间,井可在体内维持3个月之久;在靶细胞数量不变,渐次增加效应细胞时,免疫细胞的CD8+Tc的杀伤活性随数量增加而增强。从而证明该SIV亚单位疫苗可使部分(16%)免疫动物产生较好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接种 靶细胞 SIV HIV 疫苗 恒河猴 CD8^+Tc
下载PDF
参芪扶正对肝癌化疗血浆免疫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继 何治军 张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26-2030,共5页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肝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1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动脉栓塞化疗基础上静脉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肝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1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动脉栓塞化疗基础上静脉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IgA)、G和M蛋白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s细胞亚群数量,”CT释放法测定自然杀伤细胞(naturekill,NK)的活性;疗程结束后,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患者近期疗效,统计总有效率(RR);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1次,统计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Karnofsky评分为标准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统计总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及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s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含量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VS56.45%,X2=4.308,P=0.038〈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19.10个月(95%CI:15.418—22.782),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1.20个月(95%CI:9.71~12.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48%VS51.6l%,)(X2=4.308,P=〈0.001)。且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III—IV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肝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免疫比浊法测免疫球蛋白含量 流式细胞仪测淋巴细胞亚群数量 51cr释放法测NK活性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51)Cr释放法检测赖氨酸锗对NK细胞活性的作用
13
作者 陈红专 孙琛 +3 位作者 俞霭瑶 金正均 洪金秧 朱炳法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9-102,共4页
采用^(51)Cr释放法,以K_(562)瘤株为靶细胞,观察赖氨酸锗(Ge_(401))对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NK-A)的作用。结果表明:Ge_(401)在50、100、200μg/ml三种浓度与效应细胞预处理18h后,NK-A(%)从对照组24.30分别提高为32.52(p<0.05),39... 采用^(51)Cr释放法,以K_(562)瘤株为靶细胞,观察赖氨酸锗(Ge_(401))对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NK-A)的作用。结果表明:Ge_(401)在50、100、200μg/ml三种浓度与效应细胞预处理18h后,NK-A(%)从对照组24.30分别提高为32.52(p<0.05),39.70(p<0.01),43.42(p<0.001),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同时,Ge_(401)在100、200μg/ml两种浓度时,对^(51)Cr标记的K_(562)靶细胞的^(51)Cr释放率无明显直接影响。提示Ge_(401)对K_(562)靶细胞无直接细胞毒作用,其促进NK-A的作用部位在于效应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杀伤细胞 51 释放法
下载PDF
体外抗原诱导T细胞对NK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袁军 王庆红 +5 位作者 王小娟 解志杰 郑峻松 王锡华 罗高兴 吴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研究①体外抗原诱导后,T细胞对NK细胞功能的抑制及其机制。②APC及不同T细胞亚群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方法①分离小鼠APC及T细胞,按1∶3混合后分组进行诱导,48h加入NK细胞通过51Cr标准4h释放实验观察NK细胞功能状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目的研究①体外抗原诱导后,T细胞对NK细胞功能的抑制及其机制。②APC及不同T细胞亚群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方法①分离小鼠APC及T细胞,按1∶3混合后分组进行诱导,48h加入NK细胞通过51Cr标准4h释放实验观察NK细胞功能状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细胞对NK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抗原诱导后小鼠T细胞bc1、bc2的表达。②标准51Cr释放试验检测NK细胞功能以观察CD4+CD25+T细胞,抗原诱导的CD4+及CD4-T细胞对NK的抑制以及APC对体系中T-NK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①51Cr释放率分别为:Anti-CD80诱导组21%,抗原激活组24.4%,细胞对照组34%,无T细胞对照组32%,前3组上清液与NK细胞作用后靶细胞51Cr释放率分别为34%、31.6%、33.1%。1、2两组51Cr释放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无T细胞对照组及各组上清液中51Cr释放率无显著性差异。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T细胞与NK细胞的直接接触。经抗原诱导48h的细胞培养物可检出bc1、bc2的表达。②祛除或未祛除APC两组51Cr的释放率均显著低于各对照组,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CD25+T细胞组与CD4+T细胞组,51Cr释放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且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CD4-T组与两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抗原诱导T细胞对NK细胞的抑制作用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与共刺激因子CD80无关。T细胞上bc1、bc2表达是T细胞抑制NK细胞的可能分子机制之一;②抗原诱导的APC单独或通过T细胞均不能抑制NK细胞功能,提示T细胞对NK细胞的抑制是APC非依赖性的。抗原诱导后CD4+T细胞群体对NK细胞功能有显著抑制,而CD4-群体则无此特性。CD4+CD25+T细胞在无抗原参与情况下对NK细胞有显著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NK细胞 抗原 共刺激阻断 非经典MHC—I类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