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网络暴力的典型案例看网络暴力的成因,危害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9
1
作者 生奇志 郭文辉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80-83,共4页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网络暴力的发生。对网络暴力典型案例的分析得知,网络暴力是由于网民的"非理性",网络的"匿名性"和网络传媒"把关人"的责任缺失造成的。同时,...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网络暴力的发生。对网络暴力典型案例的分析得知,网络暴力是由于网民的"非理性",网络的"匿名性"和网络传媒"把关人"的责任缺失造成的。同时,网络暴力的产生,会对当事人甚至是社会道德标准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因此,为了遏制网络暴力的发生,有必要从网民自律,法律法规,网络建设等方面入手,切断网络暴力发生的条件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民 网络暴力 互联网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娱乐与政治:受众娱乐偏好对网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网民社会意识调查2017的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林奇富 殷昊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90,M0004,共15页
娱乐是互联网媒介消费的重要内容,也是互联网媒介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媒介娱乐化长期以来被认为会腐蚀社会资本、进而引发政治冷漠,对公民政治参与产生消极影响。然而,近年来互联网媒介发展的深刻变化似乎偏离了传统意义上娱乐与政治... 娱乐是互联网媒介消费的重要内容,也是互联网媒介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媒介娱乐化长期以来被认为会腐蚀社会资本、进而引发政治冷漠,对公民政治参与产生消极影响。然而,近年来互联网媒介发展的深刻变化似乎偏离了传统意义上娱乐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之前的理论已无法对其进行充分的解释。本文在对2017年中国网民社会意识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发现媒介娱乐化并未对政治参与产生消极影响,媒介偏好与政治参与呈现出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娱乐内容偏好对政治参与无显著影响;另一方面,政治内容偏好对政治行动有消极影响,但对政治表达与讨论有积极影响。结合当下中国网民政治参与的信息与政治环境,本文提出更加平衡的受众内容偏好与更高程度的政治参与相联系,平衡的内容偏好对中国网民政治参与将产生积极影响。而互联网媒体中娱乐内容与政治信息的相互融合则是这一研究发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民 媒介内容 娱乐化 政治参与
原文传递
中国网民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因素:一个媒介使用的视角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素侠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8-153,共16页
近些年来,中国网民在网络空间发起的民族主义行动,不仅对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更为西方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提供注脚。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共同体意识",与媒介的传播活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利用中国社... 近些年来,中国网民在网络空间发起的民族主义行动,不仅对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更为西方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提供注脚。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共同体意识",与媒介的传播活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提供的"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以媒介使用的视角,探讨了民族主义与网民的媒介使用行为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官方媒体的使用频次负向预测网民的民族主义,可见官方媒体并非政府宣传和鼓动民族主义情绪的工具;民族主义者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非官方媒体的频繁接触与高度信任,使得互联网成为民族主义得以勃兴和演化的新场域;民族主义者对政治类新闻的高度关注,表明他们是主动获取信息的"知情的民族主义者",而非西方国家所认为的"愚氓"。互联网时代的民族主义及其展现的复杂性,不仅挑战了国内外学术界对民族主义者的既有成见,更为官方媒体疏导和化解民族主义提出了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民 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 国家认同 媒介使用
原文传递
群体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红”现象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严俊 李昊泽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29-136,145,共9页
影响"网红"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是群体心理。网络自由化的传播环境和参与群体的匿名性使得"网红"现象的群体心理机制比现实社会中的一般群体心理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结合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群... 影响"网红"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是群体心理。网络自由化的传播环境和参与群体的匿名性使得"网红"现象的群体心理机制比现实社会中的一般群体心理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结合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群体心理学的视角对"网红"现象形成的群体心理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媒介技术的发展只是导致"网红"现象中非理性传播行为的催化剂,核心的问题仍在于对网民群体心理规律的把握和网民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塑造。面对"网红"现象存在的忧患,应培育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与消费主义合理融合的"网红",充分掌握网民群体心理规律,向大众提供新的娱乐模式,加强对理性"个体人"受众的培养,重塑社会精英在受众群体中的领袖地位,以实现对"网红"文化的正向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民 群体心理 “网红” 价值观
下载PDF
论当前我国舆论监督的新变化——基于网络热词的视角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建华 许振兴 班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08,共3页
伴随着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力量日益彰显,网络热词作为一种独特文化景观日渐受到网民追捧,它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和意义备受关注,为推动和研究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发展提供了一种独特视角。
关键词 网民 网络热词 网络舆论监督
下载PDF
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和生成机理 被引量:13
6
作者 史献芝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17,共7页
网络意识形态业已成为当下学界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的一个时代议题。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和生成机理的系统检视,是进一步拓展网络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研究的一个基础性要件。网络意识形态是一种兼具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观念形态或... 网络意识形态业已成为当下学界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的一个时代议题。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和生成机理的系统检视,是进一步拓展网络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研究的一个基础性要件。网络意识形态是一种兼具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观念形态或思想体系,对网络行为主体的价值认知和行为选择有着引导和整合功能。网络意识形态有别于现实社会意识形态,彰显出强烈的泛政治性、实践性和解构性等特征。个体网民的"任性"言说、意见领袖的话语引导和国家之间意识形态的对抗与竞争是推动网络意识形态生成和演化的基本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网民 意见领袖 意识形态 网络意识形态
下载PDF
网络民族主义探因 被引量:11
7
作者 陶文昭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年第3期87-90,共4页
近年来互联网上兴起了民族主义。网络的直接表达功能和虚拟空间为表达民族主义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国际的强权与中国的崛起是民族主义兴起的现实背景。网络民族主义也是政策倾向与教育传统的折射。
关键词 互联网 民族主义 网民
下载PDF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的网络意见领袖 被引量:11
8
作者 洪巍 吴林海 吴祐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网络意见领袖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网民对其信任程度是影响舆情引导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多项Logistic模型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网民信任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实诚的... 网络意见领袖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网民对其信任程度是影响舆情引导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多项Logistic模型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网民信任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实诚的损失、平台把关或审查制度、权威性、信息互动、阅读信息、法律约束以及查看微博等因素影响网民对网络意见领袖的信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网络舆情 网络意见领袖 网民
下载PDF
试析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元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5-57,62,共4页
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了网络社会的崛起。就社会结构而言,虚拟社区的诞生是网络社会生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虚拟社区具有非地域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征。由电脑架构而成的网络社会,是由市民与网民所共同构成的二元性社会。网民相互... 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了网络社会的崛起。就社会结构而言,虚拟社区的诞生是网络社会生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虚拟社区具有非地域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征。由电脑架构而成的网络社会,是由市民与网民所共同构成的二元性社会。网民相互间的交流、沟通形成了一种崭新的人际关系———网缘。虚拟社区中人际互动具有如下三个特征:非面对面互动、去中心化互动和陌生人间的互动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社区 网民 网缘 人际互动
下载PDF
网民网络语言的心理因素探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亚丽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136,共6页
20世纪90年代后期,网络语言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网上聊天室、网上论坛及相关网络活动中进行交流时使用的特殊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主要通过数字、谐音替代、字母缩写、英文缩写、符号图形等形式表现出来,是一些特殊... 20世纪90年代后期,网络语言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网上聊天室、网上论坛及相关网络活动中进行交流时使用的特殊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主要通过数字、谐音替代、字母缩写、英文缩写、符号图形等形式表现出来,是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这种特殊的语言和符号虽然无法体现语法的正常规律,但却有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网民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说,网民运用各种不同的网络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心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网民 青少年 心理意蕴
下载PDF
中国公众海洋意识体系初探——基于大连7·16油管爆炸事件网民意见的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珊 秦龙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91-95,共5页
中国公众的海洋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阐述海洋意识的界定和海洋意识体系的构成,基于大连7.16油管爆炸事件后网民在论坛上发表的意见,探析当前沿海地区民众的海洋意识,并提出中国公众海洋意识体系构建的对策。
关键词 海洋意识 网民 大连 油管爆炸事件 海洋污染
下载PDF
网络即时通讯下的网民心理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苗笑雨 《嘉兴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01-105,共5页
虚拟空间对现实空间进行了“物化”与“精神化”,网络即时通讯的特点是同时具有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的作用,网络即时通讯中的网民心理特征是夸张情结、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外在表现增强、社会角色的更加多样化、交流悖论更为明显。
关键词 网络 通讯 网民 心理
下载PDF
网络舆论与政府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兴旗 吴照玉 秦龙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2-86,共5页
政府在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规避网络舆论的风险方面承担着主要责任。从网络舆论的概念入手,分析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对政府的新要求,提出提高政府部门网络舆论应对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网络舆论 政府 网民 舆论应对
下载PDF
政府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对策研究——基于“微笑表哥”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俊生 骆海明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发表舆论观点的媒介。网民的评议往往会成为舆情压力的产生根源,近而形成网络舆情危机。针对这一危机,政府有必要推行网上政务公开,和网民做良性互动,引导舆情向常态化发展并设立监...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发表舆论观点的媒介。网民的评议往往会成为舆情压力的产生根源,近而形成网络舆情危机。针对这一危机,政府有必要推行网上政务公开,和网民做良性互动,引导舆情向常态化发展并设立监管部门,实施危机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危机 政府 政务公开 网民
下载PDF
网民:一个概念的时空之旅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兴东 王奔 钟祥铭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1,共17页
“人人都是网民”的时代正在成为现实。网民既是一个透视互联网发展的独特视角,也是理解技术演进、扩散和影响社会的重要窗口,且始终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网民”从1970年代前的文学形象,演变为1970—1980年代... “人人都是网民”的时代正在成为现实。网民既是一个透视互联网发展的独特视角,也是理解技术演进、扩散和影响社会的重要窗口,且始终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网民”从1970年代前的文学形象,演变为1970—1980年代的信息民主化雏形阶段互联网缔造者和黑客,从1990—2000年代的信息民主化初级阶段的互联网黑客与商业精英,演变为2010—2020年代的信息民主化阶段的大众,网民的使用习惯、网络关系、群体特征等都产生了阶段性的变革。网络权力沿着时代脉络自上而下传递,网民群体则自下而上站在互联网舞台的中央,在全民进入数字时代后逐步变为时代的基本背景。通过对“网民”概念的溯源及部分网民画像的总结,更深刻地洞察“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协同”背景下的现象,为深入理解数字时代和网络文化提供重要参考。“网民”概念的演变彰显的不是技术、产品和应用,而是互联网时代精神与数字文化,真正代表了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的本质和人类数字文明的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民 互联网 网络文化 数字文明 互联网精神
下载PDF
网络问政与民主政治 被引量:4
16
作者 卜红双 张俊花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3-87,共5页
网络问政就是人们通过互联网过问与提问有关政治方面的内容,党政部门及领导人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网民个体或群体通过网络向社会或党政部门及领导人提出、表达各类诉求和意见。论述网络问政在中国蓬勃兴起的原因,分... 网络问政就是人们通过互联网过问与提问有关政治方面的内容,党政部门及领导人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网民个体或群体通过网络向社会或党政部门及领导人提出、表达各类诉求和意见。论述网络问政在中国蓬勃兴起的原因,分析该现象的优势与缺陷,并提出其可行的发展路径。指出在网络时代下只有正确应用互联网并不断优化网络环境,才能使这种新型的问政方式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问政 民主政治 网民
下载PDF
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网民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百灵 李小琴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8-60,共3页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给社会很多层面产生了冲击,也对我国西北边陲的喀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论文以喀什师范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样本进行网络的社会影响调查,认为在经...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给社会很多层面产生了冲击,也对我国西北边陲的喀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论文以喀什师范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样本进行网络的社会影响调查,认为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应该重视加快对网络建设的投入和对正确使用网络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网民 网民特征
下载PDF
从网民结构看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的偏差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有泉 李新爽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4-58,共5页
我国网民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其中初中生占37.9%,高中、中专和技校生占25.5%,且有逐年向低学历、低收入人群扩散的趋势。这样的网民结构,使得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偏差,比如占网民多数的年轻人,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时... 我国网民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其中初中生占37.9%,高中、中专和技校生占25.5%,且有逐年向低学历、低收入人群扩散的趋势。这样的网民结构,使得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偏差,比如占网民多数的年轻人,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存在着一种发泄和游戏的心态,以"愤青"的面目出现,激情澎湃、口无遮拦、全无理性可言。而真正的民意则是一种理性的、严肃的民意,它兼顾了国家策略与社会诸方面关系等因素。因此,网络民意并不能真正体现民意,如果让网络民意支配一切,就意味着主流群体意见的缺失,就意味着真正民意的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民 网民结构 网络民意 真实民意
下载PDF
论我国网民的博客心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珂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4-76,共3页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博客逐渐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我国博客群体在现实中的生活背景为标准,可以把我国博客群体划分为:名人类博客、学者类博客和草根类博客。博客群体特征是:低龄化、高智能、较活跃。博客群体的心理类型有:尝...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博客逐渐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我国博客群体在现实中的生活背景为标准,可以把我国博客群体划分为:名人类博客、学者类博客和草根类博客。博客群体特征是:低龄化、高智能、较活跃。博客群体的心理类型有:尝试心理、猎奇心理、倾诉心理、娱乐心理、价值心理和炫耀心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民 博客 群体特征 博客心理
下载PDF
网络恶搞与网民互联网素养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智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6-150,共5页
“恶搞”是2006年中国互联网文化的一大气候特征。在网上广泛流传的各种恶搞行为、作品使网络娱乐变得更加多元。恶搞成风的动因是草根娱乐的兴起、传播权的位移和个人电脑技术的普及等。这既反映出当前网民日益提升的传播意识和网络使... “恶搞”是2006年中国互联网文化的一大气候特征。在网上广泛流传的各种恶搞行为、作品使网络娱乐变得更加多元。恶搞成风的动因是草根娱乐的兴起、传播权的位移和个人电脑技术的普及等。这既反映出当前网民日益提升的传播意识和网络使用技能,也揭示出他们在传媒素养方面的突出问题,而推行互联网素养教育就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搞 网民 草根文化 互联网素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