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基GNSS全球电离层延迟建模 被引量:38
1
作者 章红平 韩文慧 +1 位作者 黄玲 耿长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86-1189,1261-1262,共4页
海量地基GPS双频观测为电离层延迟建模提供了高分辨率时空覆盖的数据源。尽管如此,穿刺点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精度影响着建模精度。GLONASS/GPS兼容接收机增加了可观测的卫星数,改善了穿刺点的几何分布。基于此,完整地给出了GLONASS/... 海量地基GPS双频观测为电离层延迟建模提供了高分辨率时空覆盖的数据源。尽管如此,穿刺点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精度影响着建模精度。GLONASS/GPS兼容接收机增加了可观测的卫星数,改善了穿刺点的几何分布。基于此,完整地给出了GLONASS/GPS联合全球电离层延迟建模的算法实现以及数据处理策略。实测数据表明,在当前IGS站网分布下,GLONASS数据改善了全球电离层延迟模型化效果;卫星的DCB稳定性优于接收机的DCB,但GLONASS卫星DCB稳定性差于GPS卫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gim DCB 球谐函数 TEC
原文传递
基于GIM的模块化变电站电缆敷设三维设计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克平 何英静 +2 位作者 倪瑞君 徐伟明 鲍双双 《浙江电力》 2019年第7期48-52,共5页
模块化变电站的设计过程中普遍取消了电缆层,采用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易导致电缆布线不清晰和发生交叉等问题,增加后期施工和运维检修的难度。基于GIM(电网信息模型)三维协同设计,构建出电缆模型,提出设计流程,并以110kV输变电工程为例,... 模块化变电站的设计过程中普遍取消了电缆层,采用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易导致电缆布线不清晰和发生交叉等问题,增加后期施工和运维检修的难度。基于GIM(电网信息模型)三维协同设计,构建出电缆模型,提出设计流程,并以110kV输变电工程为例,通过设计和施工反馈,与传统设计方式进行对比,探讨GIM三维设计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变电站 电缆敷设 gim 三维建模
下载PDF
利用北斗观测实验网解算北斗卫星差分码偏差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强 赵齐乐 +1 位作者 章红平 陈国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49-1655,共7页
差分码偏差(DCB)是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监测和建模的主要系统误差,卫星DCB也是卫星导航系统导航电文的重要参数。研究了卫星DCB的估计算法,推导了不同基准下DCB的转换公式,利用北斗观测实验网解算了2013年北斗卫星的DCB。在同一... 差分码偏差(DCB)是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监测和建模的主要系统误差,卫星DCB也是卫星导航系统导航电文的重要参数。研究了卫星DCB的估计算法,推导了不同基准下DCB的转换公式,利用北斗观测实验网解算了2013年北斗卫星的DCB。在同一基准下分析了北斗卫星DCB的稳定性,并与MGEX发布的DCB产品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解算的北斗卫星B1-B2DCB在-9~17ns之间,北斗卫星DCB的稳定性优于0.4ns;北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卫星稳定性优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利用北斗观测实验网解算的北斗卫星DCB与MGEX解算结果存在最大约1.7ns的系统偏差,可能由于测距码的不一致性所致;接收机硬件材质的不同是导致接收机DCB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观测实验网 MGEX 差分码偏差 全球电离层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电离层格网产品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秀德 贾小林 +1 位作者 朱永兴 程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9-855,共7页
利用全球部分IGS站实测数据,精确提取测站天顶方向的总电子含量,以此作为评估基准,对国内外5家分析中心和2家综合中心(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和iGMAS,international GNSS monitoring&assessment system)的全球电离层格网(g... 利用全球部分IGS站实测数据,精确提取测站天顶方向的总电子含量,以此作为评估基准,对国内外5家分析中心和2家综合中心(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和iGMAS,international GNSS monitoring&assessment system)的全球电离层格网(global ionosphere maps,GIM)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符合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机构不同类型的GIM产品精度在不同范围的符合精度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m iGMAS VTEC CAS IPP
下载PDF
预测工业废渣综合利用量的GIM(1)模型 被引量:9
5
作者 向跃霖 《江苏环境科技》 1995年第2期26-29,共4页
利用灰色GIM(1)模型,预测了某地1995~2004年间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的发展变化趋势.实例表明,GIM(1)比GM(1,1)更能反映原始资料提供的信息,精度优良,结论可靠,可以作为一种研究环境系统客观规律的新的认识方法。
关键词 gim 模型 工业废渣 废物处理 废物利用
下载PDF
利用数据同化技术实现区域电离层TEC重构 被引量:6
6
作者 欧明 甄卫民 +3 位作者 徐继生 於晓 刘裔文 刘钝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5-1081,共7页
电离层参量的提取是开展电离层研究的基础,而数据同化技术则是获取电离层参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以NeQuick模型的输出作为背景场,Kalman滤波作为同化算法,利用数据同化技术实现区域电离层TEC重构,结果表明,数据同化方法重构的倾斜总电子含... 电离层参量的提取是开展电离层研究的基础,而数据同化技术则是获取电离层参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以NeQuick模型的输出作为背景场,Kalman滤波作为同化算法,利用数据同化技术实现区域电离层TEC重构,结果表明,数据同化方法重构的倾斜总电子含量(TEC)和垂直TEC与实测值较为一致。相比NeQuick模型及全球电离层地图(GIM)数据,数据同化方法重构得到的TEC的平均误差和标准差均有明显的降低,实测数据验证了数据同化技术在区域TEC重构中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数据同化 KALMAN滤波 TEC重构 gim NeQuick模型
原文传递
常用电离层模型对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胡海洋 邹进贵 司加强 《北京测绘》 2017年第01S期1-4,共4页
电离层延迟是限制GNSS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采用合理的电离层改正模型能够削弱定位误差。本文对Klobuchar模型、GIM模型以及NTCM-BC模型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以九峰台站2016-01-07~2016-01-09观测数据为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对BDS K8、... 电离层延迟是限制GNSS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采用合理的电离层改正模型能够削弱定位误差。本文对Klobuchar模型、GIM模型以及NTCM-BC模型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以九峰台站2016-01-07~2016-01-09观测数据为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对BDS K8、GPS K8、GIM和NTCM-BC电离层模型对单点定位的精度的改正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九峰台站处,GPS K8和BDS K8模型改正后的单点定位误差RMS分别为2.8553m和1.7932m,NTCM-BC模型改正后的单点定位误差RMS为1.7290m,GIM模型改正后的单点定位误差RMS为1.283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模型 Klobuchar gim NTCM-BC 单点定位误差
下载PDF
数字电网工程三维可视化及辅助评审应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董鉥涛 穆瑞芳 +3 位作者 张建广 孙孟昊 王向上 李春林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2期69-72,共4页
随着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的普及,三维设计过程的评审监督以及三维设计成果的质量把关已成为监理合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给设计监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三维可视化方法的输变电工程各专业的辅助评审方法及应用,基于GIM... 随着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的普及,三维设计过程的评审监督以及三维设计成果的质量把关已成为监理合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给设计监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三维可视化方法的输变电工程各专业的辅助评审方法及应用,基于GIM的数据解析与检测工具,用信息化手段固化辅助评审流程,提供智能化评审技术,为三维设计评审提供技术辅助手段。全面提升输变电工程三维评审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拓展数字化设计成果应用,为实现数字电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三维可视化 辅助评审 三维设计 gim
下载PDF
A GIM-Based Biomimetic Learning Approach for Motion Generation of a Multi-Joint Robotic Fish 被引量:6
9
作者 Qinyuan Ren Jianxin Xu Lupeng Fan Xuelei Niu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3年第4期423-433,共11页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biomimetic learning approach for motion generation of a multi-joint robotic fish. Based on a multi-joint robotic fish model, two basic Carangiform swimming patterns, namely "cruise" and ...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biomimetic learning approach for motion generation of a multi-joint robotic fish. Based on a multi-joint robotic fish model, two basic Carangiform swimming patterns, namely "cruise" and "C sharp turning", are extracted as training samples from the observations of real fish swimming. A General Internal Model (GIM), which is an imitation of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 in nerve systems, is adopted to learn and to regenerate coordinated fish behaviors. By virtue of the universal function approximation ability and the temporal/spatial scalabilities of GIM, the proposed learning approach is able to generate the same or similar fish swimming patterns by tuning two parameters. The learned swimming patterns are implemented on a multi-joint robotic fish in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iomimetic learning approach in generating and modifying locomotion patterns for the robotic f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 fish locomotion biomimetic learning gim
原文传递
基于北斗GEO卫星的磁暴期间电离层TEC响应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白晓涛 蔡昌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基于亚太地区北斗GEO卫星数据对2017-05发生在中低纬度地区的磁暴现象进行研究,并使用北斗GEO卫星获取的TEC实测数据对全球电离层图的精度进行评估。进一步对磁暴引起的全球电离层TEC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电离层TEC对磁暴的响应出现在磁暴... 基于亚太地区北斗GEO卫星数据对2017-05发生在中低纬度地区的磁暴现象进行研究,并使用北斗GEO卫星获取的TEC实测数据对全球电离层图的精度进行评估。进一步对磁暴引起的全球电离层TEC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电离层TEC对磁暴的响应出现在磁暴主相开始1~4 h之后,最大扰动值达到20 TECu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磁暴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全球电离层图
下载PDF
利用GIM技术开展变电站施工方案推演的探索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晓宁 杜宏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28期163-166,共4页
从2018年国家电网公司推动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开始,到目前以GIM标准数据的三维设计成果,已经日渐成熟。将三维设计成果推广到输变电工程的施工阶段,提升工程施工的管控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探索全生命周期GIM应用,是充分利用现有数字资... 从2018年国家电网公司推动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开始,到目前以GIM标准数据的三维设计成果,已经日渐成熟。将三维设计成果推广到输变电工程的施工阶段,提升工程施工的管控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探索全生命周期GIM应用,是充分利用现有数字资产,充分发挥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的重要步骤。本本介绍了利用GIM标准设计成果,在变电站施工方案推演领域的应用情况,描述了GIM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施工方案要素的抽象和封装方法。介绍了系统进行推演的主要步骤和运行效果,同时结合实际的应用情况,总结了本次探索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m 输变电工程 施工方案 三维设计 方案推演
下载PDF
电网基建工程数据中心助推数字化移交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惠敏 王秀芳 +2 位作者 赵超 陈丽雅 刘文杰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8期58-61,共4页
本文指出了国家电网公司工程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分析了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现状和问题,探索形成了一套基于电网基建工程数据中心开展数字化移交的解决方案。依托国网湖南电力、湖北电力等数字化移交试点工程进行数字化移交解决方案验... 本文指出了国家电网公司工程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分析了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现状和问题,探索形成了一套基于电网基建工程数据中心开展数字化移交的解决方案。依托国网湖南电力、湖北电力等数字化移交试点工程进行数字化移交解决方案验证,实现了电网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数据中心 数字化移交 三维设计 gim 实物ID 解决方案
下载PDF
基于GIM的变电站模型轻量化三维展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磊 章剑光 +2 位作者 赏炜 吕亮 张旭阳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针对电网可视化模型重构过程中存在模型冗余、非标化、信息丢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IM的变电站三维模型重构和优化方法。基于GIM三维协同设计,构建变电站组件模型,通过层次划分、参数建模、属性入库、模型组装和优化将GIM模型转化成标... 针对电网可视化模型重构过程中存在模型冗余、非标化、信息丢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IM的变电站三维模型重构和优化方法。基于GIM三维协同设计,构建变电站组件模型,通过层次划分、参数建模、属性入库、模型组装和优化将GIM模型转化成标准FBX文件,降低模型数据量,实现GIM模型优化。由方案库协同设计,实现电气、土建专业全周期协同,提升变电站全流程协同设计,提升模型实用性。某变电工程实践表明,采用的GIM三维重构技术具有建模精度可控、复用率高、属性标准化入库的优点,通过模型优化,模型面片数减少,复用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三维建模 协同化设计 gim
下载PDF
A Statistical Study on Seismo-Ionospheric Anomalies of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for the Period of 56 M≥6.0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China During 1998—2012 被引量:7
14
作者 Liu J Y Chen C H +1 位作者 Tsai H F Le H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8-269,共12页
This paper reports statistical results of Seismo-Ionospheric Anomalies(SIAs) of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 in the Global Ionosphere Map(GIM) associated with 56 M≥6.0 earthquakes in China during 1998—2012.To det... This paper reports statistical results of Seismo-Ionospheric Anomalies(SIAs) of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 in the Global Ionosphere Map(GIM) associated with 56 M≥6.0 earthquakes in China during 1998—2012.To detect SIA,a quartile-based(i.e.median-based) process is performed.TEC anomalies for the period of earthquakes without being led by magnetic storms about 10 days are further isolated and examined to confirm the SIP existence.Results show that SIA is the TEC significantly decrease in the afternoon period 2—9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s in China,which is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IA appearing before the 12 May 2008 M 8.0 Wenchuan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异常 地震发生 总电子含量 中国 统计 SIAS TEC gim
下载PDF
Non-sequential narrow band imaging for targeted biopsy and monitoring of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被引量:7
15
作者 Rungsun Rerknimitr Boonlert Imraporn +5 位作者 Naruemon Klaikeaw Wiriyaporn Ridtitid Sukprasert Jutaghokiat Yuwadee Ponauthai Pradermchai Kongkam Pinit Kullavanijay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336-1342,共7页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non-sequential narrow band imaging (NBI) for a better recognition of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GIM). METHODS: Previously diagnosed GIM patients underwent targeted biopsy fro...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non-sequential narrow band imaging (NBI) for a better recognition of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GIM). METHODS: Previously diagnosed GIM patients underwent targeted biopsy from areas with and without GIM, as indicated by NBI, twice at an interval of 1 year. The authors compared the endoscopic criteria such as light blue crest (LBC), villous pattern (VP), and large long crest (LLC) with standard histology. The results from two surveillance endoscopies were compared with histology results for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 and likelihood ratio of positive test (LR+). The number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cases detected was also reported. RESULTS: NBI targeted biopsy was performed in 38 and 26 patients dur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surveillance endoscopies,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2 early gastric cancers detected in the first endoscopy. No cancer was detected from the second study. Surgical and endoscopic resections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each patient.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PV, NPV, and LR+ of all 3 endoscopic criteria during the first/second surveillances were 78.8%/91.3%, 82.5%/89.1%, 72.8%/77.8%, 86.8%/96.1, and 4.51/8.4, respectively. LBC provided the highest LR+ over VP and LLC. CONCLUSION: Nonequential NBI is useful for GIM targeted biopsy. LBC provides the most sensitive reading. However, the optimal duration between two surveillances requires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Gastric cancer Non-sequential narrowband imaging
下载PDF
国际参考电离层2016模型在陆海区域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亭 赵庆鑫 +3 位作者 钟慧鑫 张一彬 朱云聪 冯建迪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33,共20页
为了研究IRI 2016模型在陆地、海洋及全球整体的预报精度和差异性问题,该文利用IGS组织提供的2000—2019年全球电离层TEC数据和12个GNSS跟踪站(陆地区域跟踪站6个,海洋区域跟踪站6个)实测TEC数据,基于陆地和海洋独立研究的方法,借助数... 为了研究IRI 2016模型在陆地、海洋及全球整体的预报精度和差异性问题,该文利用IGS组织提供的2000—2019年全球电离层TEC数据和12个GNSS跟踪站(陆地区域跟踪站6个,海洋区域跟踪站6个)实测TEC数据,基于陆地和海洋独立研究的方法,借助数理统计、相关系数及时间序列,分析了IRI 2016模型在陆地与海洋区域的精度特征。结果表明:IRI 2016模型精度与研究区域内跟踪站的数量、纬度有密切关系,跟踪站密集区域、低纬度地区模型精度较高;太阳活动强度与IRI 2016模型精度高度相关,2008年和2019年为太阳活动低年,模型的精度较高。IRI 2016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相较于海洋区域,陆地区域模型的精度较高;与春秋冬三季相比,夏季TEC预测值与CODE GIM统计差值最小,模型的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I 2016模型 电离层TEC CODE gim GPS-TEC 精度分析
原文传递
FY-3E掩星反演电离层foF2、hmF2和TEC参数精度评估
17
作者 蒋春华 安前芳 +2 位作者 李敏 祝会忠 刘广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0-1015,共6页
在分析FY-3E提供的每日掩星数据数量及其全球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电离层垂测仪数据获取的F2层临界频率值(foF2)和F2层峰值高度(hmF2)、高精度全球电离层格网(GIM)及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2016)提供的总电子含量(TEC)对FY-3E掩星反演的f... 在分析FY-3E提供的每日掩星数据数量及其全球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电离层垂测仪数据获取的F2层临界频率值(foF2)和F2层峰值高度(hmF2)、高精度全球电离层格网(GIM)及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2016)提供的总电子含量(TEC)对FY-3E掩星反演的foF2、hmF2和TEC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电离层垂测仪和FY-3E反演的foF2和hmF2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75,RMSE分别为0.99 MHz和19.26 km。以GIM数据获取的TEC为参考,FY-3E GPS和北斗(BDS)数据反演的TEC精度大致相当。FY-3E TEC精度与太阳活动呈负相关;FY-3E TEC与GIM TEC的相关系数为0.90,RMSE为5.23 TECu。FY-3E TEC与同高度范围的IRI2016 TEC的相关系数为0.88,RMSE为3.70 TE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E F2层峰值参数 TEC gim IRI2016 精度评估
下载PDF
基于GIM模块化变电站电缆管道敷设路径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俞辰颖 方瑜 蔡勇 《粘接》 CAS 2021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针对传统二维设计存在电缆敷设交叉与线路布控不够清晰,电缆管道敷设施工及后期运维工作难度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IM模块化变电站电缆管道敷设路径优化设计思路,在分析GIM关键技术基础上,建立GIM三维协同设计电缆模型,并在研究... 针对传统二维设计存在电缆敷设交叉与线路布控不够清晰,电缆管道敷设施工及后期运维工作难度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IM模块化变电站电缆管道敷设路径优化设计思路,在分析GIM关键技术基础上,建立GIM三维协同设计电缆模型,并在研究中以110 kV输变电工程设计为例,提出电缆管道敷设施工反馈,对比传统设计,分析出GIM三维设计的技术优势,得出基于GIM模块化变电站电缆管道敷设路径能够实现直观可视化,缩减电缆施工工期,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造价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m 电缆管道 敷设路径
下载PDF
Dr. Gene Bruno: The beginning of the acupuncture prof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1969–1979) — acupuncture, medical acupuncture and animal acupuncture 被引量:4
19
作者 Arthur Yin Fan Sarah Faggert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281-288,共8页
Acupuncture was practiced by both Western medical doctorst and Chinese medicine doctorst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in the 19th century; however, after 1910, it seems that people seldom heard about it until it was ... Acupuncture was practiced by both Western medical doctorst and Chinese medicine doctorst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in the 19th century; however, after 1910, it seems that people seldom heard about it until it was re-introduced during the 1960s-1970s. Acupuncture legislation, acupuncture practice and the start of acupuncture education were some of the events that marked the re-introduction of acupuncture in the 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United States history Of medicine gim Shek Ju Tin Yau So Gene Bruno Animal Acupuncture
原文传递
Dr.William Prensky:The birth of the acupuncture prof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1969–1979)——the Institute for Taoist Studies and the National Acupuncture Association 被引量:4
20
作者 Arthur Yin F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11,共7页
Acupuncture 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e after, the author will only use the term "acupuncture" to denote both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edicine) and is a fast growing profession in r... Acupuncture 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e after, the author will only use the term "acupuncture" to denote both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edicine) and is a fast growing profession in recent years. Many patients have benefited from acupuncture therapy because acupuncture is a safe, effective and natural therapy. Several articles and interviews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have described the histo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east and west coa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U.S.) of Amer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United States history of medicine gim Shek Ju Tin Yau So William Prensky Scho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