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文“塍”字辨析——兼说西周春秋“土”、“士”两字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国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30-132,共3页
关于金文"塍"字的构形,学界说法不一。通过排比字形材料可发现,早期金文中"士"与"土"区别明显,"塍"字无疑从"士"作,系"媵"字异构之一,与"塍"是不同的两个字。
关键词 金文
下载PDF
土家语的“土”与“地”
2
作者 熊英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2,共5页
zo55、li55"土、地"是土家语的核心基本词,可以与汉语、藏缅语、侗台语进行比较。zo55、li55"土,地"与汉藏语系诸多语言有着广泛的对应关系,与藏缅语族缅彝语支语源关系最近。
关键词 家语 核心词 “地”
原文传递
谈“牡牝”之造字原理
3
作者 高新凯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68-73,共6页
关于"牡牝"类字的造字原理一直颇有争议,有形声、会意、合文等说法。文章通过《说文》保留的"麀"及文献中表动物雄雌专名的形声字推断"牡牝"类字乃是会意字,并由"芈""牟"和东巴文等... 关于"牡牝"类字的造字原理一直颇有争议,有形声、会意、合文等说法。文章通过《说文》保留的"麀"及文献中表动物雄雌专名的形声字推断"牡牝"类字乃是会意字,并由"芈""牟"和东巴文等确认它们是专名而非异体字。"土、匕"是字中的偏旁,是生殖符号的象征但不具备独自表"雄、雌"的语义,"牡牝"绝非合文。"土"本是"社"字的假借,取象于祭社的"社主"象征物——木、石,乃是男根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牝 会意 形声 合文
下载PDF
“圣”字文化源流探考
4
作者 阎保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0-94,共5页
甲骨文中的"圣"字,保存着丰富的原始社会文化内容。从它与"土"、"社"的关系来看,它不仅与原始社会的社稷祭祀文化存在密切关系,而且内含着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社会原始部落、民族普遍的农业革... 甲骨文中的"圣"字,保存着丰富的原始社会文化内容。从它与"土"、"社"的关系来看,它不仅与原始社会的社稷祭祀文化存在密切关系,而且内含着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社会原始部落、民族普遍的农业革命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曾侯(月與)编钟“汭士”试说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曾侯(月與)编钟铭文中与曾国封域有关的"汭土",存在多种解释。本文从字形、文例着眼,认为"汭"字释写不误,应读为"裔";"裔土"是春秋时比较流行的词汇,指边远地区和边远族群,与钟铭所述"君... 曾侯(月與)编钟铭文中与曾国封域有关的"汭土",存在多种解释。本文从字形、文例着眼,认为"汭"字释写不误,应读为"裔";"裔土"是春秋时比较流行的词汇,指边远地区和边远族群,与钟铭所述"君庇淮夷,临有江夏"的形势正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月與)
原文传递
曾侯乙墓衣箱上的宇宙图式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信芳 苏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54,共6页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5件衣箱中,其中一件(标本E.66)的箱盖上记有二十八宿的名称,盖面右侧绘一青龙,左侧绘一白虎。对于该衣箱的二十八宿星图以及青龙、白虎图案,学者多有讨论。但对于该衣箱的右侧图、正侧图、左侧图的画面意义,则...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5件衣箱中,其中一件(标本E.66)的箱盖上记有二十八宿的名称,盖面右侧绘一青龙,左侧绘一白虎。对于该衣箱的二十八宿星图以及青龙、白虎图案,学者多有讨论。但对于该衣箱的右侧图、正侧图、左侧图的画面意义,则鲜有人论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衣箱 宇宙图式
下载PDF
论“越州窑务”
7
作者 李民举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13年第2期101-116,共16页
越州窑务即北宋初年在上虞广教寺附近设立的'官院',缘起于晚唐五代时期吴越国境内生产的秘色瓷器的'贡窑'。管理'越州窑务'的官员,当时统称为'监当官'。越州窑务的组织方式,沿袭了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 越州窑务即北宋初年在上虞广教寺附近设立的'官院',缘起于晚唐五代时期吴越国境内生产的秘色瓷器的'贡窑'。管理'越州窑务'的官员,当时统称为'监当官'。越州窑务的组织方式,沿袭了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时代地方藩帅下属的官手工业,入宋以后,演变为中央政府下属的官手工业。宣徽院负责越州窑务官吏的选派和产品去向。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为越州窑务的鼎盛期。仁宗朝以后,越州窑务逐渐衰微。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以后越州窑务废止。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以后,随着越窑秘色瓷器在汴京市场的上流通,使得豫西各窑厂仿制秘色瓷器成为可能。北宋中晚期豫西地区的'仿越'技术相当成功,宋徽宗时代宝丰清凉寺窑场在此基础上创烧出'汝官窑瓷器'。进入金朝以后,汝官窑技术传到豫西其他青瓷窑厂,随之出现了'钧窑瓷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州 窑务 贡窑 宣徽院 监当官 秘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