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被引量:15
1
作者 洪增流 郝燕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8-31,共4页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指出了他们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这一全新的角度阐释了主人公艾米丽与当时社会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及其成因,并深入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丽 弗洛伊德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来自生存的怅惘威胁——从精神分析学看张爱玲小说的心理刻画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5-118,123,共5页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性欲理论、认同危机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三部小说代表作———《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独具...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性欲理论、认同危机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三部小说代表作———《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映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本我 自我 超我 性欲 认同危机
下载PDF
文明是需要提醒的——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看高校图书馆文明构建 被引量:7
3
作者 龚文静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4-46,50,共4页
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理论的角度分析高校图书馆出现的不文明现状,以读者遵循快乐原则所产生的不文明行为为切入点,认为文明需要提醒,但需采用不同的提醒方式达成与读者之间互构的目的。文明提醒的作用在于使人们见贤思齐,... 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理论的角度分析高校图书馆出现的不文明现状,以读者遵循快乐原则所产生的不文明行为为切入点,认为文明需要提醒,但需采用不同的提醒方式达成与读者之间互构的目的。文明提醒的作用在于使人们见贤思齐,将利己的私欲化为利他的行为,达到推己及人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提醒 人格结构说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屋顶丽人》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黄贺 林玉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0-113,共4页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中的人物,认为小说中三位男主人公和弗洛伊德所阐释的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个层次存在着契合关系,而屋顶的丽人则象征着外在环境。小说从微...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中的人物,认为小说中三位男主人公和弗洛伊德所阐释的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个层次存在着契合关系,而屋顶的丽人则象征着外在环境。小说从微观的视角展示和论证了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丽人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齐泽克,拉康,真实与象征秩序 被引量:5
5
作者 吕彤邻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共7页
本文介绍当代颇具影响的东欧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齐泽克如何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特别是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全球资本主义中的种种文化社会现象。
关键词 真实 象征秩序 创伤内核 升华 本我 超我
原文传递
不可抗拒的生命力量——反映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本我力量 被引量:3
6
作者 资云南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111-112,共2页
D.H.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本人及其作品,特别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引起过不少争议。作为世纪之交的作家,以弗罗伊德学说为代表的心理学对其影响很大。本文用弗罗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对劳伦... D.H.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本人及其作品,特别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引起过不少争议。作为世纪之交的作家,以弗罗伊德学说为代表的心理学对其影响很大。本文用弗罗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对劳伦斯及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精神分析法解读,从中找出劳伦斯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经久不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我 超我 精神分析法
下载PDF
《艰难时世》的心理学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汪凡凡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29-132,共4页
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方法来解读小说《艰难时世》,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人格结构,并探讨这些主要人物心理状态发展的原因和最后结构,进而揭示工业化进程中维多利亚人的生存状况以及人格结构中的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最终造就... 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方法来解读小说《艰难时世》,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人格结构,并探讨这些主要人物心理状态发展的原因和最后结构,进而揭示工业化进程中维多利亚人的生存状况以及人格结构中的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最终造就了一个艰难时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时世》 人格结构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女性的“本我”与男性的“超我”——论奥尼尔作品中的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芮渝萍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9-52,共4页
尤金·奥尼尔深受弗洛依德理论的影响 ,努力再现人物的内心欲望。同时 ,他的家庭经历和西方文学实践中的“厌女现象” ,作为一种西方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 ,也浸润于他的文学创作中。他以较多的笔墨刻画女性的“本我”和“自我” ;以... 尤金·奥尼尔深受弗洛依德理论的影响 ,努力再现人物的内心欲望。同时 ,他的家庭经历和西方文学实践中的“厌女现象” ,作为一种西方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 ,也浸润于他的文学创作中。他以较多的笔墨刻画女性的“本我”和“自我” ;以较多的笔墨刻画男性的“自我”和“超我”。因此 ,奥剧中的女性人物普遍缺少男性人物那样的道德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我 超我 尤金·奥尼尔 女性人物 西方文学 文学创作 集体无意识 内心 西方文化 道德境界
下载PDF
在“追求快乐”与“正经女人”之间的灵魂挣扎——莎菲女士人格分裂心理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丁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47-51,共5页
"现代女性"莎菲的吊诡在于她是处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过渡人"。她内心"威严指令"(做"正经女人")对她"本我"冲动(要"追求快乐")的压抑,驱使她的"人格面具"... "现代女性"莎菲的吊诡在于她是处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过渡人"。她内心"威严指令"(做"正经女人")对她"本我"冲动(要"追求快乐")的压抑,驱使她的"人格面具"通货膨胀,导致了她的人格分裂。莎菲形象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她昭示出:社会转型期觉醒青年遭遇的最大"仇敌"或痛苦"就是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菲女士的日记》 人格面具 威严指令 超我 本我
下载PDF
本我·自我·超我——《简·爱》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星莉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3-75,共3页
许多读者在理解简·爱的独特个性时,往往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人物:海伦·彭斯和伯莎·梅森。文章通过分析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以及和简.爱的相互关系,指出伯莎·梅森、简·爱、海伦·彭斯分别作为同一人物的本我、... 许多读者在理解简·爱的独特个性时,往往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人物:海伦·彭斯和伯莎·梅森。文章通过分析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以及和简.爱的相互关系,指出伯莎·梅森、简·爱、海伦·彭斯分别作为同一人物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而存在。海伦?彭斯是超我的化身;伯莎.梅森作为本我,代简行动,是简的心理障碍的外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我 自我 超我 海伦·彭斯 伯莎·梅森
下载PDF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阐释哈姆雷特的犹豫 被引量:5
11
作者 原一川 王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41-144,共4页
"哈姆雷特为什么如此犹豫?"一直是西方文学研究中的难解之谜。在400年的莎评中,批评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分别从哈姆雷特的性格、时代背景、俄狄浦斯情结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哈姆雷特的犹豫。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 "哈姆雷特为什么如此犹豫?"一直是西方文学研究中的难解之谜。在400年的莎评中,批评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分别从哈姆雷特的性格、时代背景、俄狄浦斯情结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哈姆雷特的犹豫。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分析哈姆雷特犹豫的心理原因,探讨莎士比亚对哈姆雷特命运安排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我 自我 超我 哈姆雷特 犹豫
下载PDF
转型期父子关系链中的文化心理——论高觉新的自我牺牲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少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75-81,共7页
作为现代文学长子形象的典型,高觉新的自我牺牲,体现了"人之子"的挣扎,在高觉新的痛苦中其实又有一种满足感,这是转型期父子关系链中文化—心理的体现;高觉新的心灵结构,揭示了自我牺牲在相关父子关系链中的必然性。
关键词 父子关系 超我 阉割
下载PDF
麦尔维尔:19世纪的精神分析师——从《白鲸》看麦尔维尔的精神探索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艳慧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4-117,共4页
麦尔维尔小说《白鲸》中人物意识和无意识的多层次描写使得他的小说在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刻画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对人的心理的研究与弗洛伊德有许多相合之处,因此,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可以更立体地把握麦尔维尔的精... 麦尔维尔小说《白鲸》中人物意识和无意识的多层次描写使得他的小说在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刻画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对人的心理的研究与弗洛伊德有许多相合之处,因此,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可以更立体地把握麦尔维尔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 本我 自我 超我 精神分析学说
下载PDF
蓓基·夏泼:酒神精神的象征与彰显——《名利场》主人公性格塑造的心理人格解读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珍 《三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85-288,共4页
萨克雷与弗洛伊德对于酒神精神的注重在《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夏泼的性格塑造上形成了切合点。尽管萨克雷早在弗氏提出心理人格理论以前便已成就了《名利场》这一著作,却于无意间将蓓基.夏泼塑造成了一位具有强势"本我",弱... 萨克雷与弗洛伊德对于酒神精神的注重在《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夏泼的性格塑造上形成了切合点。尽管萨克雷早在弗氏提出心理人格理论以前便已成就了《名利场》这一著作,却于无意间将蓓基.夏泼塑造成了一位具有强势"本我",弱势"超我"的酒神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蓓基·夏泼 酒神精神 本我 超我 自我
下载PDF
用弗洛伊德的“三我说”解读《蝇王》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冬梅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9-53,共5页
弗洛伊德的"三我说"为我们提供了阐释《蝇王》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杰克﹑拉尔夫和西蒙之间的斗争可以清晰地看出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精神层面的较量。人类天性中的邪恶倾向一旦遇到适宜的时机,便会释放出来,摧毁人类文明所... 弗洛伊德的"三我说"为我们提供了阐释《蝇王》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杰克﹑拉尔夫和西蒙之间的斗争可以清晰地看出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精神层面的较量。人类天性中的邪恶倾向一旦遇到适宜的时机,便会释放出来,摧毁人类文明所建立的道德、秩序和理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我 自我 超我 《蝇王》
下载PDF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新释《红字》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爱林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21-23,共3页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分析《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齐灵沃斯和海丝特,探讨霍桑对各自命运安排的合理性。过分压制超我和过分放纵本我,都会导致自我的坍塌。只有三者达到平衡,人格才能健全地发展并...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分析《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齐灵沃斯和海丝特,探讨霍桑对各自命运安排的合理性。过分压制超我和过分放纵本我,都会导致自我的坍塌。只有三者达到平衡,人格才能健全地发展并得以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我 自我 超我 欲望 道德
下载PDF
从无意识视角解读《魔戒》的本我、自我与超我 被引量:4
17
作者 鹿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5-89,共5页
托尔金的《魔戒》是一部长篇史诗奇幻小说,不仅展示了一个浩浩荡荡的中土世界,也展现出一幅完整的人类心灵地图。在小说虚构的奇幻世界里,魔戒就像一块磁石,激发着人们对它的欲望和追逐。对于魔戒的追逐,就像是恋物癖的表现,这种对于&qu... 托尔金的《魔戒》是一部长篇史诗奇幻小说,不仅展示了一个浩浩荡荡的中土世界,也展现出一幅完整的人类心灵地图。在小说虚构的奇幻世界里,魔戒就像一块磁石,激发着人们对它的欲望和追逐。对于魔戒的追逐,就像是恋物癖的表现,这种对于"物"的追求激发了小说中人物的无意识行为。本文从无意识视角来解读《魔戒》人物的本我、自我与超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戒》 恋物癖 无意识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法罪辩证及其超越——齐泽克论弗洛伊德的“三个神话”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剑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2-58,共7页
在精神分析学中,法罪辩证及其超越的原型体现在弗洛伊德的三个弑父神话中。借助齐泽克的解读,我们可以一层层推进对法罪关系的认识:首先,俄狄浦斯神话揭示了在父法权威及超我道德下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这是法罪对立的逻辑;其次,谋杀原... 在精神分析学中,法罪辩证及其超越的原型体现在弗洛伊德的三个弑父神话中。借助齐泽克的解读,我们可以一层层推进对法罪关系的认识:首先,俄狄浦斯神话揭示了在父法权威及超我道德下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这是法罪对立的逻辑;其次,谋杀原始父亲的神话进一步揭示弑父原罪和文明秩序的依存关系、禁忌和逾越难解的循环,这是法罪互生的逻辑;最后,谋杀摩西的神话揭示了更高层面的弑父罪恶,那是跳出逻各斯体系、反抗超我、拒绝原乐的自由意志,是齐泽克笔下的死亡驱力和恶魔之恶。而只有第三种弑父才可以推翻父法,开拓新世界,成就犹太-基督教创建之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俄狄浦斯 摩西 超我 原乐
下载PDF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好人难寻》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萍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59-60,共2页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因其作品对宗教主题的深刻见解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仔细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不难发现其中的主人公大多精神异常,本文以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为例,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通过对小说中几位人物...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因其作品对宗教主题的深刻见解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仔细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不难发现其中的主人公大多精神异常,本文以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为例,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通过对小说中几位人物性格的分析,探讨了其各自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以及造成这种人格结构失衡的原因,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其作品的主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土生子》中主人公别格悲剧命运的心理原因分析——别格·托马斯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矛盾 被引量:4
20
作者 谭柳惠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4-56,共3页
从分析《土生子》主人公别格的心理着手,揭示别格悲剧形成的原因。认为在别格身上体现出自我、本我与超我的冲突的心理刻画与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人格结构理论这一新的角度诠释别格的内心冲突与矛盾及其成因... 从分析《土生子》主人公别格的心理着手,揭示别格悲剧形成的原因。认为在别格身上体现出自我、本我与超我的冲突的心理刻画与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人格结构理论这一新的角度诠释别格的内心冲突与矛盾及其成因,能更深入揭示小说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格 弗洛伊德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