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很”考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琪昀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5,共6页
太”和“很”修饰形容词和动词所形成的两类短语都可扩展 ,但其扩展形式及其转换形式不尽相同。两类短语在能否嵌入某些句法格式等方面也是不尽一致的。“太”相对于“很”的使用频率比例在提高 ,这是汉语日益通俗化的一个标志。
关键词 扩展 嵌入 使用频率
下载PDF
从类型学视角看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的信息结构 被引量:12
2
作者 朴正九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7-396,共10页
根据信息结构分析,形容词谓语句通常是谓语焦点句,即"话题-陈述句"。在"话题-陈述句"中,主语信息量较小,是已被激活的实体,相反,谓语部分信息量较大,能够充当焦点。因此,谓语为了能传达更多信息一般会加程度副词。&... 根据信息结构分析,形容词谓语句通常是谓语焦点句,即"话题-陈述句"。在"话题-陈述句"中,主语信息量较小,是已被激活的实体,相反,谓语部分信息量较大,能够充当焦点。因此,谓语为了能传达更多信息一般会加程度副词。"话题-陈述句"中的副词"很"几乎丧失了作为强化词的功能,并逐渐语法化成为一个标志谓语焦点的标记。如果形容词谓语句不是"话题-陈述"结构,它可以是两种焦点结构之一,即句子焦点结构或论元焦点结构。这两种焦点结构都是有标记的,不仅韵律上需要把重音移到句首,也要求光杆形容词单独充当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结构 形容词谓语句 光杆形容词 谓语焦点标记“
原文传递
“很/太+名/动”的形化模式与演化机制及其表达功用——兼论程度副词在相应组配中的四种功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谊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3,共11页
“很/太+名/动”形化的临界模式,包括述谓分布与陈述功能、程度促发与性状凸显、功能稳定与分化固定。演化的机制主要有相邻句位与和谐变换、转喻过渡与隐喻投射、高频类推与重新分析。表达功效主要包括效果的形象化、配合的协调化、用... “很/太+名/动”形化的临界模式,包括述谓分布与陈述功能、程度促发与性状凸显、功能稳定与分化固定。演化的机制主要有相邻句位与和谐变换、转喻过渡与隐喻投射、高频类推与重新分析。表达功效主要包括效果的形象化、配合的协调化、用法的构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太" 转化 功用
下载PDF
副词“很”的形成考 被引量:8
4
作者 郑宏 《韶关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现代汉语副词"很"经历了由实词向虚词转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先秦时期,"很"作为实词"不听从"义项出现,汉代"很"的"凶狠"义项开始萌芽,"很"的副词义项出现较晚,元代初露端倪... 现代汉语副词"很"经历了由实词向虚词转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先秦时期,"很"作为实词"不听从"义项出现,汉代"很"的"凶狠"义项开始萌芽,"很"的副词义项出现较晚,元代初露端倪,清代日渐兴盛。"很"的义项由实到虚的发展轨迹,与其句法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虚化
下载PDF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的来源及演变
5
作者 汪航 葛平平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0,共13页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来源于元代北方汉语与蒙古语的语言接触。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的前身是元代的程度副词“哏”。元亡之后,因语言政策制约,程度副词“哏”在明代书面文献中消失,但其用法长期保留于北方汉语底层口语中,在少数文...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来源于元代北方汉语与蒙古语的语言接触。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的前身是元代的程度副词“哏”。元亡之后,因语言政策制约,程度副词“哏”在明代书面文献中消失,但其用法长期保留于北方汉语底层口语中,在少数文献中以“狠”的面貌出现。清中期以后,由于语言明确性的要求,文字功能开始分化,出现程度副词“很”,逐渐取代“狠”为专职程度副词。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经历了不同的字形变化,元代为“哏”,明代为“狠”,清中后期“很”和“狠”混用,最终在现代汉语中“很”专职担任程度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语言接触 语言政策 历时演变
原文传递
从语言虚化角度看程度副词“很”“挺”之异同 被引量:4
6
作者 薛童心 张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41-145,共5页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高的副词"很""挺"等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本文主要从语言虚化的角度对"很"、"挺"作对比分析,得出"很"的虚化程度大于"挺",同时受虚化程度差异的...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高的副词"很""挺"等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本文主要从语言虚化的角度对"很"、"挺"作对比分析,得出"很"的虚化程度大于"挺",同时受虚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二者在句法功能和语义表达上存在如下差异:"很"的组合能力强于"挺","很"的语义退化程度比"挺"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挺” 虚化 异同
下载PDF
江苏东海方言与“很”有关的句式及其形成 被引量:3
7
作者 葛平平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4-359,共6页
江苏东海方言的"很",除了具有北方话的一般用法,还可以构成四种句式:1)NP+VP/AP+很+了,作动词(含轻动词"有")或形容词的补语,表示"数量大"或"程度高";2)NP(处所/时间)+很+NP(具体名词)+了、NP... 江苏东海方言的"很",除了具有北方话的一般用法,还可以构成四种句式:1)NP+VP/AP+很+了,作动词(含轻动词"有")或形容词的补语,表示"数量大"或"程度高";2)NP(处所/时间)+很+NP(具体名词)+了、NP(处所/时间)+NP(具体名词)+很+了,前者作定语修饰名词,后者作轻动词"有"的补语,皆表示"数量大";3)NP1+VP+很+NP2(具体名词)+了;4)NP(代词/人名)+很+了,作句子谓语,表示"厉害"义,带有讽刺意味。东海方言的"很"与普通话的差异表现在:作补语是否与"得"共现;是否能进入时比句式;"很+NP"存在句式与构式的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东海方言 中原官话 副词“ 句式 构式 不对称性
原文传递
“很”和韩国语“■”的名法功能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金琮镐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7,共7页
本文从对比的角度探讨了汉韩两种语言里“很”和的句法功能。两者之间除了具有很多共性之外,也存在一些差别,即汉语的“很”可以和表示[+认知]的心理动词“明白1、了解”搭配,不和表示[-心理性]的动词述语搭配。韩国语的和表示[-心理性... 本文从对比的角度探讨了汉韩两种语言里“很”和的句法功能。两者之间除了具有很多共性之外,也存在一些差别,即汉语的“很”可以和表示[+认知]的心理动词“明白1、了解”搭配,不和表示[-心理性]的动词述语搭配。韩国语的和表示[-心理性]的动词述语搭配也有很大的制约,不过能和“(提高)”、“(增加)”等具[+数量性]特征的部分[-心理性]动词述语有搭配关系。汉语的“很”不和表示[+状态]的形容词述语搭配。然而韩国语没有这个限制。韩国语的与汉语的“很”不同,在一定条件下能和表示[+判断]的述语结构“名词+(是)”有搭配关系。韩国语的与汉语的“很”不同,在一定条件下能位于[+命题性]主谓结构的述语前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句法功能 对比
下载PDF
元代直解文献校录失误刍议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福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5-40,共6页
文章指出今人对元代直解文献的校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脱文和误录。误录问题又可以分成"甲乙二字音义不同,因形近误将甲字录作乙字"和"甲乙二字音义相关,因不明字形的时代性误将甲字录作乙字"两种。元代直解文... 文章指出今人对元代直解文献的校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脱文和误录。误录问题又可以分成"甲乙二字音义不同,因形近误将甲字录作乙字"和"甲乙二字音义相关,因不明字形的时代性误将甲字录作乙字"两种。元代直解文献中有些词语的书写形式有特殊的习惯,其字形具有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直解文献 脱文 校录 简体字
下载PDF
可受程度副词“很”修饰的词的类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鄢柏龄 张道俊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15-119,共5页
现代汉语可受程度副词“很”修饰的词包含十种类型:性质形容词、助动词、心理动词、一般动词、谓词性代词、抽象名词、类属名词、专有名词、区别词、体词性代词。这些词吸引程度副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隐含着性状语义和特征语义。
关键词 程度副词 词类
下载PDF
关于汉语副词“很”的日译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彩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9-70,76,共3页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很"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其语法功能活跃,使用范围广泛。在日语中与"很"对应的副词非常多,但是它们的语法功能却没有汉语的活跃,可以说"很"的日译是一个难点。文章从"很...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很"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其语法功能活跃,使用范围广泛。在日语中与"很"对应的副词非常多,但是它们的语法功能却没有汉语的活跃,可以说"很"的日译是一个难点。文章从"很"修饰形容词、修饰动词、修饰"不+形∕动"结构、修饰成语、修饰一部分名词五个方面讨论了"很"在翻译成日语时可采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译 难点 直译 意译 反义词
下载PDF
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研究综述
12
作者 张磊 《现代语文》 2020年第1期45-50,共6页
形容词谓语句简单式需要程度副词"很"完句,但其对应的否定式、疑问式、对比焦点句式等则不需要"很"完句。有些学者意图在形式语言学框架下,对此作出统一的解释。已有的研究可归纳为四个流派:"词缀说"&qu... 形容词谓语句简单式需要程度副词"很"完句,但其对应的否定式、疑问式、对比焦点句式等则不需要"很"完句。有些学者意图在形式语言学框架下,对此作出统一的解释。已有的研究可归纳为四个流派:"词缀说""系词说""中心语说""副词说"。"词缀说"将"很"分析为形容词的前缀。"系词说"把"很"类比为英语的"be"动词,从而把具有[-V]属性的形容词短语变为[+V]属性。"中心语说"采用Abney提出的程度短语投射(DegP)概念,认为"很"是程度短语的中心语。"副词说"坚持了"很"为程度副词的传统定位,从句法机制和语义机制两个不同的角度考察"很"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谓语句 完句效应 形式语言学
下载PDF
“很雪白”类结构形成的动因与基础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劲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4,共6页
作为一种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很雪白”类结构的形成有三方面的动因:人类思维的日益精密、语言形式的类推作用和韵律的调节作用。而这三种动因又必须依赖于以下三个条件:“很”的非程度义用法,“雪白”类词处在谓语位置以及构成单位的高... 作为一种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很雪白”类结构的形成有三方面的动因:人类思维的日益精密、语言形式的类推作用和韵律的调节作用。而这三种动因又必须依赖于以下三个条件:“很”的非程度义用法,“雪白”类词处在谓语位置以及构成单位的高频使用。本文从一个侧面说明,一种新语法形式的产生都是从个别现象的临时使用开始的,即“用法先于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白” 动因 基础
下载PDF
语义类型相配论与多种语言形名结构之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黄师哲 《汉语学报》 2008年第2期53-61,共9页
朱德熙先生对汉语形容词做了十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极为精辟的见解和一套理论。在朱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沈家煊(1997)和Huang,Shi-Zhe(1997)分别指出汉语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的分布具有一个特点:它们在修饰语和谓语位置上互为... 朱德熙先生对汉语形容词做了十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极为精辟的见解和一套理论。在朱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沈家煊(1997)和Huang,Shi-Zhe(1997)分别指出汉语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的分布具有一个特点:它们在修饰语和谓语位置上互为对立同时又互为补充。Huang,Shi-Zhe(1997、2001、2006)通过形式语义学中的类型论分析了这种分布的内在规律,其结论是: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属于不同的语义类型。这种语义类型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分布的不同。对于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我们的观点是它们形成一种合取式的或者说是交叉式的关系,这个关系决定了两者必须具有相同的语义类型。我们可以把这个观点定为语义类型相配论。通过语义类型相配论,我们不仅解释了汉语修饰语的位置具有名词性这一现象,同时也可以解释中文、英文和俄文形容词分布的不同与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名词 形名结构 “的”字的研究 ”字的研究 类型论性质论
下载PDF
皖北方言的“很+VP”——兼论“很”的来源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芹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5-40,共6页
皖北方言的"很+VP","VP"的范围远比普通话要大,动作动词可以自由地受"很"修饰。导致差异的主因在于皖北方言"很+VP"中的"很"有不同来源,修饰动作动词的"很"源于元代虚化的... 皖北方言的"很+VP","VP"的范围远比普通话要大,动作动词可以自由地受"很"修饰。导致差异的主因在于皖北方言"很+VP"中的"很"有不同来源,修饰动作动词的"很"源于元代虚化的"狠",与普通话用法相同的"很"是明清以来程度副词"很"的历史延续。历时考察表明,"很"与"狠"的分工基本形成,但是原始意义的"滞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现代汉语"很+VP"中程度副词"很"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方言 +动作动词 ”与“狠”
下载PDF
“有+属性名词”的语义语法特点——兼谈与名词性状化无关的一类“很+名”结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春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3,共5页
“有+N属性”不是表示一般的领有关系,而是表示“N属性+A”,即表示具有该属性的某种特征,这类结构是形容词性的,它们可以受程度副词“很”、“最”等修饰。“有+N属性”这一语义语法特点可以作为判断属性名词的形式标准。有些由属性名... “有+N属性”不是表示一般的领有关系,而是表示“N属性+A”,即表示具有该属性的某种特征,这类结构是形容词性的,它们可以受程度副词“很”、“最”等修饰。“有+N属性”这一语义语法特点可以作为判断属性名词的形式标准。有些由属性名词跟“很”组合而成的“很+N属性”结构其实就是省略了“有”造成的,如“很个性”就是“很有个性”的省略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名词 有+N属性 N属性+A +N属性
下载PDF
意外与引述:成渝方言“X得很”否定意义与负面立场的浮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润峰 《语言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255-267,M0011,共14页
成渝方言“X得很”可以不表示程度高,而表示主观否定。该用法体现出认识情态的凸显,并伴随着句法语用功能的扩展,包括“X”范围与音节数的扩充、“X得很”的句法属性从谓语变成小句、“X得很”的会话表达从描述变成回应。在互动语言学... 成渝方言“X得很”可以不表示程度高,而表示主观否定。该用法体现出认识情态的凸显,并伴随着句法语用功能的扩展,包括“X”范围与音节数的扩充、“X得很”的句法属性从谓语变成小句、“X得很”的会话表达从描述变成回应。在互动语言学和浮现理论的视阈下考察成渝方言“X得很”否定意义与负面立场的浮现,发现“意外”导致了“X得很”否定意义的浮现,而其负面立场的浮现则与“引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得 成渝片 四川方言 否定 意外 引述 立场 浮现
原文传递
基于功能对等的“很+形”谓语句英译对比研究——兼论葛浩文的译文风格
18
作者 翁义明 王金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现代汉语“很+形”谓语句中的程度副词“很”只是性质形容词做谓语的一种形式“标记”,几乎丧失了作为强化词的表达功能。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手段,以William Dolby、Jeanne Kelly、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文为参照... 现代汉语“很+形”谓语句中的程度副词“很”只是性质形容词做谓语的一种形式“标记”,几乎丧失了作为强化词的表达功能。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手段,以William Dolby、Jeanne Kelly、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文为参照,同时参照英文小说《京华烟云》相同结构的汉语译文,对比考察葛浩文英译本中“很+形”谓语句译文的功能对等状况。研究发现,“很+形”谓语句的葛浩文译文功能对等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三位译者;绝大多数“很”的葛浩文英译文没有寻求形式上的词对词对等,而是通过改变原文形式、保留原文意义的方法达到译文与原文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谓语句 英译 葛浩文 对比 译者风格
下载PDF
佛教文献释词补苴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长林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198,共5页
汉译佛经中的"项佷"实为"顽佷"。"项"沾染"强"而有"强横不顺"之义的说法不确;"佷"亦非凶狠义,而是执拗不从义。禅籍"傍不甘"是"在旁不甘"、"旁... 汉译佛经中的"项佷"实为"顽佷"。"项"沾染"强"而有"强横不顺"之义的说法不确;"佷"亦非凶狠义,而是执拗不从义。禅籍"傍不甘"是"在旁不甘"、"旁边不甘"等形式的缩略,"旁"乃"旁边"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献 项佷 顽佷 傍不甘
下载PDF
等级性、量级结构与“很+名词”结构的语义分析——兼谈名形转换的语义基础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媛 罗琼鹏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63,共11页
文章考察和"很+名词"结构相关的几个问题:(1)名词与"很"组合的语义基础是什么?(2)为何不同名词与"很"组合的能力存在差异?(3)名词与形容词在语义上的重合与差异。文章指出名词的等级性是它们与"很&q... 文章考察和"很+名词"结构相关的几个问题:(1)名词与"很"组合的语义基础是什么?(2)为何不同名词与"很"组合的能力存在差异?(3)名词与形容词在语义上的重合与差异。文章指出名词的等级性是它们与"很"组合的语义基础。名词的等级性源自名词所指对象在各维度上和原型的平均相似度。依据平均相似度计算方式的不同,名词内部可以划分出两个次类:(1)"加法相似性"名词,这类名词范畴的确立基于个体在各维度上和原型相似度的加权和;(2)"乘法相似性"名词,这类名词范畴的确立基于个体在各维度上和原型相似度的加权积。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受到量级压制,因而更容易生成可以被"很"作用的量级结构。名词和形容词对应于不同的测量尺度:名词对应于定序测量,而形容词对应于定差或定比测量。这一分析准确预测到了形容词转换为名词是无标记的,但名词转换为形容词需要通过"量级压制"等有标记手段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结构 等级性 维度计算 量级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