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启蒙观:《周易》“蒙”卦义疏 被引量:15
1
作者 姚中秋 《政治思想史》 2013年第3期40-65,198-199,共26页
《周易》"蒙"卦展示了一个多元而节制的中国式启蒙观。人具有走出蒙昧的意愿并自觉发动启蒙。导师则应对之进行考察辨别并给予合宜的回应。庶民的启蒙之道,在立法制刑。通过法、刑之教使民趋向一定程度的开明。承担此责任的... 《周易》"蒙"卦展示了一个多元而节制的中国式启蒙观。人具有走出蒙昧的意愿并自觉发动启蒙。导师则应对之进行考察辨别并给予合宜的回应。庶民的启蒙之道,在立法制刑。通过法、刑之教使民趋向一定程度的开明。承担此责任的开明君子需有包容之德,同时,大众的启蒙主要是在家庭中不自觉地、自然而然地展开的经验启蒙。在社会上,对于注定了不能启蒙的人不能强制其接受启蒙。君主也是童蒙之人,也需要启蒙,对君主的启蒙主要靠虚君之君子共和的宪制结构。在启蒙中,开明君子首先要通过学完成自我启蒙,然后帮助具有启蒙自觉者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蒙”卦 启蒙观
下载PDF
侨易学的观念 被引量:12
2
作者 叶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4,共12页
侨易学的观念,一方面追溯此概念的直接来源,强调李石曾发明"侨学"概念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更侧重《易经》在世界文化语境流传后所产生的多重意义发生,这既是一种学术史梳理,同时也凸显侨易学概念的重要资源。分两个层面阐述... 侨易学的观念,一方面追溯此概念的直接来源,强调李石曾发明"侨学"概念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更侧重《易经》在世界文化语境流传后所产生的多重意义发生,这既是一种学术史梳理,同时也凸显侨易学概念的重要资源。分两个层面阐述侨易学的观念,一是在广义的理论/哲学层面,所谓"理论"乃是指一种相对普适意义的概念运用,具有跨学科的学术宏观层面意义,而"哲学"则更是最高端的理论境界,即能尝试在最深刻的层次上解释人类、世界、宇宙的基本规律问题。建构起最基本的"乾元—坤贞"的二元结构,同时在各自的内部建立三维(上、中、下;始、中、终)、六步(起、承、持、转、合、极)的基本层次,强调"限止"、"断念"等核心概念;二则下降到学科/领域层面,即作为一般意义的侨易学,它也可以确立自己的学科界限和研究对象,提出学科概念、核心内容、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学 《易学》 侨易学 学术史 理论/哲学 学科/领域
下载PDF
隐喻与象征——以《周易》为中心的探寻 被引量:5
3
作者 刁生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98-102,共5页
中国古代象征传统在本质上体现的就是一种隐喻文化,《周易》在这方面具有开创性和极为典范的意义。它奠定了隐喻象征这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基础,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立象以尽意”的审美传统,发明了中国传统艺术“仰观俯察”的创... 中国古代象征传统在本质上体现的就是一种隐喻文化,《周易》在这方面具有开创性和极为典范的意义。它奠定了隐喻象征这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基础,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立象以尽意”的审美传统,发明了中国传统艺术“仰观俯察”的创造法则。然而,尽管象征在本质上是隐喻,但却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其与隐喻并不完全等同。我们可以根据一个意象在文本中出现次数的多少,一个意象是否具有清晰的主题意义,隐喻或象征所涉及的两类事物在性质上的不同等标准对二者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象征 《周易》
下载PDF
中西之间:轴心时代文化转型的比较——以《周易》为透视文本 被引量:8
4
作者 黄玉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26,共13页
中国文化形态在轴心期发生了第一次大转型:由神学文化形态转变为世俗文化形态。这次转型确立了作为人文主义精华的心学传统,这是今天现代化的宝贵精神资源;但同时也逐渐失落了作为"第一实体"的个体精神,这是与现代性相悖逆的... 中国文化形态在轴心期发生了第一次大转型:由神学文化形态转变为世俗文化形态。这次转型确立了作为人文主义精华的心学传统,这是今天现代化的宝贵精神资源;但同时也逐渐失落了作为"第一实体"的个体精神,这是与现代性相悖逆的。这次转型经过三个阶段(西周、春秋、战国),而《周易》文本正是其经典表征:《易经》观念是其发端,《左传》筮例是其发展,《易传》思想是其完成。唯其如此,《周易》后来成为中国群经之首、百行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左传 中国文化 轴心时期 文化转型
下载PDF
试论《墨子》和《周易》的节俭思想 被引量:4
5
作者 慧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78,共4页
《墨子》和《周易》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献典籍,包含有十分丰厚的思想内容。《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周易》蕴涵了丰富的节俭思想,如有“俭德辟难”的训导,还专设了一个《节》卦,很重视节俭。《周易.节》是墨家节俭、... 《墨子》和《周易》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献典籍,包含有十分丰厚的思想内容。《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周易》蕴涵了丰富的节俭思想,如有“俭德辟难”的训导,还专设了一个《节》卦,很重视节俭。《周易.节》是墨家节俭、节用、节财思想的最早源头,这一点,无论从卦辞,还是爻辞上都可得到说明。中国古代节俭思想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墨子》和《周易》中找到蛛丝马迹,尤其是尚节、尚用、兴利等,在《墨子》、《周易》中皆可见其端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周易》 节俭 现代意义
下载PDF
“言不尽意”与“立象以尽意”——《周易》的言意观探微 被引量:5
6
作者 孟庆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3-18,共6页
《周易》言意观的核心是"立象以尽意"。其实质是"实象"与"虚象"相结合,用"附意于象外"的"义象"来尽吉凶之意。同时,因为卦象和艺术形象有诸多相通之处,这也成为中国古代"象外之... 《周易》言意观的核心是"立象以尽意"。其实质是"实象"与"虚象"相结合,用"附意于象外"的"义象"来尽吉凶之意。同时,因为卦象和艺术形象有诸多相通之处,这也成为中国古代"象外之象"等超象显现理论的滥觞。而且,其价值还不止于义理层面,在语言艺术的操作层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立象以尽意” “义象” “象外之象” 言意观 卦象 艺术形象 “言不尽意”
下载PDF
王弼论体用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梁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4-27,共4页
体用不二是王弼哲学体系一以贯之之道。这不仅体现在王弼的本体论思想上,而且还贯通于王弼的解易方法论,以及"圣人有情,应物而不累于物"、"名教出于自然"等伦理学命题之中。
关键词 王弼 体用关系 周易 哲学体系 本体论思想 解易方法论
下载PDF
朱熹心性论和易学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史少博 《德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5-30,共6页
朱熹在心性论上,以“理”为“性”,以“气”为“心”,“性”和“心”便是形上与形下、体与用的关系。而“理”与“太极”相连,“气”与“阴阳”有关,由此阐述朱熹的心性论和易学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心性 太极 阴阳 禀气 易学
下载PDF
论《周易》的“易理”与“数理”——评王俊龙《〈周易〉经传数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玉顺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3,共6页
《易传》"理"有二义:狭义的专指"义理",即与"象数"相对;广义的泛指《周易》经传中所蕴涵的普遍道理,略与"易道"相当。《易传》虽然涉及"象数""数理",却不以"理"... 《易传》"理"有二义:狭义的专指"义理",即与"象数"相对;广义的泛指《周易》经传中所蕴涵的普遍道理,略与"易道"相当。《易传》虽然涉及"象数""数理",却不以"理"名之。"数理"概念不能涵盖"易理",因为:"易理"是指《周易》经传中所蕴涵的一般"道理",有"义理"与"象数"两个方面;"象数"虽与"数理"密切相关,却不等同。一方面,就圣人"作《易》"(设卦)而论,"易理"(义理)是比"数理"(象数)更为根本的;但另一方面,就"解《易》"(解卦)而论,"数理"(象数)则比"义理"更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数理 易理 义理 象数
原文传递
《周易》“万物化生”构成思想与文艺美学变异说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天道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周易》有"万物化生"、"易"与"不易"的构成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氤氲化醇化生而成的,并由此呈现出"易"与"不易"化生化合流。"易"即"变";有"易... 《周易》有"万物化生"、"易"与"不易"的构成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氤氲化醇化生而成的,并由此呈现出"易"与"不易"化生化合流。"易"即"变";有"易"、有"变",就有"不易"、"不变"。"易"与"不易"是相对相向、相依相待、相互转化、相互统一、互为一体的。"易"是宇宙自然"化生"域的呈现,"不易"则是"化合"构成域的呈现。《周易》的这种思想为文艺美学变异学提供了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易” “不易” 文艺美学 变异学
下载PDF
对《周易》的生态美学思想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5-19,共5页
《周易》是一部智慧之书,其中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识和美学意味。本文通过对《周易》中"生"、"变通"、"合"等关键概念的阐述,探讨《周易》生态美学思想中以"生生"为代表的本体论,以"变通&qu... 《周易》是一部智慧之书,其中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识和美学意味。本文通过对《周易》中"生"、"变通"、"合"等关键概念的阐述,探讨《周易》生态美学思想中以"生生"为代表的本体论,以"变通"为途径的可持续发展特性以及以"和合"为目的的美学境界,从而对生态美学这一崭新的美学发展方向作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生态 生态美学
下载PDF
孔子意象思维论析——兼谈今文经学的解经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铁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7,共8页
孔子意象思维,主要表现于他对《诗》《易》的认识,以及思想、表达思想上对"联想比类"的自觉,对"以象喻意""观象索意"方法的娴熟运用。今文经学家以"六艺折中于孔子"为经典解释原则,以破译密码... 孔子意象思维,主要表现于他对《诗》《易》的认识,以及思想、表达思想上对"联想比类"的自觉,对"以象喻意""观象索意"方法的娴熟运用。今文经学家以"六艺折中于孔子"为经典解释原则,以破译密码的方式,阐发孔子微言大义,与其对孔子这种思维特征的体认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意象思维 《诗》学 《易》学 今文经学
下载PDF
《易经》中记载的商周自由刑 被引量:2
13
作者 从希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3-15,41,共4页
在《易经》的部分卜辞中 ,记载了商周时代的“自由刑”:一是圜土之刑 ,包括该刑在刑罚中的地位、执行处所、执行方式、防范罪犯逃脱的设施、刑期等内容 ;二是肉刑的附加刑 ;三是坐嘉石之刑。以上内容可与《周礼》的有关记载互为佐证 ,... 在《易经》的部分卜辞中 ,记载了商周时代的“自由刑”:一是圜土之刑 ,包括该刑在刑罚中的地位、执行处所、执行方式、防范罪犯逃脱的设施、刑期等内容 ;二是肉刑的附加刑 ;三是坐嘉石之刑。以上内容可与《周礼》的有关记载互为佐证 ,较为可信地反映出商周刑罚种类之一的“自由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周礼》 自由刑 圜土之刑 嘉石之刑
下载PDF
典籍英译量化对比研究——以《易经》多种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威 李雅芳 高露侥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4-43,共10页
基于自建的语料库,分别从词汇、句段和篇章层面对比和分析《易经》理雅各、汪榕培和任秀桦、任运忠三种译本。研究发现理译本篇幅最长,词长和句长最大,句子复杂程度最高,文本阅读难度最大,文本正式程度最高,翻译注重语句衔接;汪译本篇... 基于自建的语料库,分别从词汇、句段和篇章层面对比和分析《易经》理雅各、汪榕培和任秀桦、任运忠三种译本。研究发现理译本篇幅最长,词长和句长最大,句子复杂程度最高,文本阅读难度最大,文本正式程度最高,翻译注重语句衔接;汪译本篇幅最短,文本携带信息量最少,词长和句长适中,阅读难度适中,文本客观性最强,词汇使用注重拉近和读者距离;任译本词长和句长最小,使用短词最多,句子复杂程度最低,句式较为匀称,文本阅读难度最小,内容携带信息量丰富,词汇使用具有多样性,可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语料库翻译学 译本风格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温情回溯与冷漠清算——张爱玲《易经》与《小团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娇华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3-61,共9页
自传体系列《易经》和《小团圆》是张爱玲后期重要的代表性作品,常被不加区分地视为对作者创伤记忆和家族隐密的清算。然而,细读作品不难发现,相较于《小团圆》揭露和清算家庭隐私的冷漠与尖刻,《易经》对童年往事和创伤记忆的回溯则显... 自传体系列《易经》和《小团圆》是张爱玲后期重要的代表性作品,常被不加区分地视为对作者创伤记忆和家族隐密的清算。然而,细读作品不难发现,相较于《小团圆》揭露和清算家庭隐私的冷漠与尖刻,《易经》对童年往事和创伤记忆的回溯则显得有些温情和柔和。当然,对刻薄、恶毒的后母的清算则是一以贯之。这是创作时间、作者生活情境及叙述视角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自传体小说 易经 小团圆 创伤记忆 叙述视角
下载PDF
鲜活物象入巫书——《易经》摄像明理探微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书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102,共7页
作为巫书的《周易》 ,在其本经中摄取了大量的物象来说明巫理。这说明 ,在原始巫术中直觉和想像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人类童年思维中最高智慧的原始巫术思维与原朴艺术思维是相通的。通过对《周易》本经中动物、植物、日用器物形象的分析 ... 作为巫书的《周易》 ,在其本经中摄取了大量的物象来说明巫理。这说明 ,在原始巫术中直觉和想像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人类童年思维中最高智慧的原始巫术思维与原朴艺术思维是相通的。通过对《周易》本经中动物、植物、日用器物形象的分析 ,可以揭示古代巫师“立象明卦”的心理机制 ,进而探明原始巫术“取象”与后代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的异质同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物象 巫理 形象塑造 异质同构 植物形象 《易经》 动物形象 日用器物形象
下载PDF
从《雷峰塔》、《易经》看张爱玲的家庭叙述及创作动机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立伟 《昆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10-113,共4页
张爱玲新近出土的两部著作《雷峰塔》、《易经》延续了其一贯的家庭叙述。其中所叙述的内容,张氏几乎在早期的作品中都有所涉猎。张氏不断重复书写的动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消解家族在"族谱"意义上的崇高,在"血缘"... 张爱玲新近出土的两部著作《雷峰塔》、《易经》延续了其一贯的家庭叙述。其中所叙述的内容,张氏几乎在早期的作品中都有所涉猎。张氏不断重复书写的动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消解家族在"族谱"意义上的崇高,在"血缘"意义上的温情;向曾经带给张氏身心伤害的整个家族的"报复";减轻自己童年的痛苦,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期待打开美国市场,书写旧日"传奇";缓解写作焦虑,寻找写作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峰塔 易经 张爱玲 家庭叙述 创作动机
下载PDF
陈澧《东塾读书记》的经学主旨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广辉 许宁宁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8,共8页
陈澧《东塾读书记》为近代经学名著,所记皆经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其书提出“《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主张经书排序以《孝经》为先。强调学习《周易》“不必驰心于虚眇”,认为“卦气”“纳甲”“爻辰”“先天”等象数易学皆不可... 陈澧《东塾读书记》为近代经学名著,所记皆经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其书提出“《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主张经书排序以《孝经》为先。强调学习《周易》“不必驰心于虚眇”,认为“卦气”“纳甲”“爻辰”“先天”等象数易学皆不可信,学《易》当以义理为正宗,对于惠栋恢复汉代象数易学不以为然。在尚书学上,支持赵翼的主张,质疑郑玄“别有《舜典》已亡”之说。在诗经学上,对于《诗经·小序》原序、续序作者的认定,远较前人精细。在春秋学上,主张以《左传》为主,以实证推翻“《左氏》不传《春秋》”之说。陈澧《东塾读书记》所论皆公允平实,言而有据。这是一部可以比肩顾炎武《日知录》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塾读书记》 《孝经》 《周易》 《尚书》 《诗经》
下载PDF
也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理论归趣——兼答余秉颐先生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49,共7页
方东美认为哲学思想的起点与目标是庄子的“寥天一”这一最高的境界,这一对哲学性质及中国哲学的看法具有强烈的道家思想的色彩。从这样的角度,方东美对儒家和道家的价值理想的异同做了比较,指出儒家的价值是相对的人文价值,道家的价值... 方东美认为哲学思想的起点与目标是庄子的“寥天一”这一最高的境界,这一对哲学性质及中国哲学的看法具有强烈的道家思想的色彩。从这样的角度,方东美对儒家和道家的价值理想的异同做了比较,指出儒家的价值是相对的人文价值,道家的价值是绝对的、宇宙间最高的价值。方东美以《尚书》和《周易》阐解原始儒家,缺乏史料的根据,是对原始儒家精神的一种曲解,是以自己心目中的儒家精神置换了历史中的原始儒家精神。现代新儒家有其特殊的含义,有其强烈的道统色彩,所以把方东美视为现代新儒家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哲学思想 余秉颐 《尚书》 《周易》 价值理想 原始儒家 原始道家 人文价值
原文传递
《尚书》《周易》历史变动观念之比较
20
作者 王灿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1-23,85,共4页
《尚书》与《周易》同为儒家重要经典,历史变动观念都很丰富,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它们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极具比较价值。从具体内容看,二者的历史变动思想既有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又有区别。二者都染上了古代中国方能有的思... 《尚书》与《周易》同为儒家重要经典,历史变动观念都很丰富,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它们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极具比较价值。从具体内容看,二者的历史变动思想既有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又有区别。二者都染上了古代中国方能有的思想特色和文化内涵,亦即实用理性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变动观念 《尚书》 《周易》 实用理性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