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仲夏夜之梦》中的二元对立结构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锋 张宇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在《仲夏夜之梦》中,剧情设置与观众接受之间有着复杂而又微妙的互动关系,莎士比亚通过对这种关系的巧妙处理,突出了剧中的森林与宫廷、理性与感性的二元对立,在批判冷酷理性、颠覆传统权威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对感性、癫狂、梦幻的肯... 在《仲夏夜之梦》中,剧情设置与观众接受之间有着复杂而又微妙的互动关系,莎士比亚通过对这种关系的巧妙处理,突出了剧中的森林与宫廷、理性与感性的二元对立,在批判冷酷理性、颠覆传统权威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对感性、癫狂、梦幻的肯定和渴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夏夜之梦》 二元对立 理性 疯癫
下载PDF
《仲夏夜之梦》中的丑角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丽娜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70-71,共2页
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是狂欢式文学的典范,其中以织工线团儿和小精灵蒲克为代表的丑角人物凸现出来。线团儿行为滑稽、言语粗鄙放肆却又睿智豁达;蒲克爱做恶作剧却善良可爱。他们代表着狂欢夜强化着狂欢,对于制造欢乐气氛,... 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是狂欢式文学的典范,其中以织工线团儿和小精灵蒲克为代表的丑角人物凸现出来。线团儿行为滑稽、言语粗鄙放肆却又睿智豁达;蒲克爱做恶作剧却善良可爱。他们代表着狂欢夜强化着狂欢,对于制造欢乐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狂欢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夏夜之梦 丑角 狂欢化
下载PDF
虚实相生 情趣盎然——《仲夏夜之梦》浪漫艺术探幽 被引量:5
3
作者 高万隆 《台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4-46,49,共4页
虚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的浪漫艺术主要的主要特色。虚实手法贯穿整部喜剧,统摄了整个艺术机体,其特点是虚实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该剧的虚实手法主要表现为情节线索的虚实、喜剧场景的虚实、心理表现的虚实和... 虚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的浪漫艺术主要的主要特色。虚实手法贯穿整部喜剧,统摄了整个艺术机体,其特点是虚实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该剧的虚实手法主要表现为情节线索的虚实、喜剧场景的虚实、心理表现的虚实和人物关系的虚实四个方面。在该剧中,莎翁的虚实手法运用,娴熟自如,多姿多彩,相映成趣;既丰富了剧情,也增添了浪漫氛围。该剧虚实相生的枢纽是超自然力量。显然,莎翁虚实手法的运用与其喜剧浪漫艺术和喜剧理想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 浪漫喜剧 虚实手法
下载PDF
莎士比亚喜剧的语言特色解读——以《仲夏夜之梦》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覃春华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8期48-50,共3页
在威康·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中,《仲夏夜之梦》成为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作品,也体现出威康·莎士比亚喜剧的艺术风格。以《仲夏夜之梦》为例,探讨作品中涵盖的语言特色,从多个角度分析莎士比亚作品创作的理念,并找寻不同修... 在威康·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中,《仲夏夜之梦》成为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作品,也体现出威康·莎士比亚喜剧的艺术风格。以《仲夏夜之梦》为例,探讨作品中涵盖的语言特色,从多个角度分析莎士比亚作品创作的理念,并找寻不同修辞之间的联系,为《仲夏夜之梦》语言特色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夏夜之梦》 威康·莎士比亚 喜剧 语言特色
下载PDF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仲夏夜之梦》中的女性与自然 被引量:4
5
作者 郝苗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1X期196-197,210,共3页
《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早期的著名喜剧,对于该剧的文学批评大多基于"女权主义"与"梦的意象"等角度。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仲夏夜之梦》中的女性与自然,不难发现,该剧深刻反映了16... 《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早期的著名喜剧,对于该剧的文学批评大多基于"女权主义"与"梦的意象"等角度。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仲夏夜之梦》中的女性与自然,不难发现,该剧深刻反映了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运动浪潮下新兴资产阶级对于人权(包括女权)的要求,表达了反对父权制,反对二元对立,回归自然,人、神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主义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中意象的厚重翻译法—以梁实秋的《仲夏夜之梦》译本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纪启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4-67,共4页
意象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莎士比亚的悲喜剧中充斥着数目繁多的意象,其中源自古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圣经》的意象尤其引人注目,其象征意义丰富多彩。梁实秋采用厚重翻译法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意象进行翻译,形成了其译本的"学院派&qu... 意象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莎士比亚的悲喜剧中充斥着数目繁多的意象,其中源自古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圣经》的意象尤其引人注目,其象征意义丰富多彩。梁实秋采用厚重翻译法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意象进行翻译,形成了其译本的"学院派"风格,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就,备受翻译界的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仲夏夜之梦》 厚重翻译法
下载PDF
从副文本解读杨世彭《仲夏夜之梦》译本 被引量:3
7
作者 吴边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3期99-110,共12页
副文本(paratext)是翻译文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能够揭示出译本所不能说明的东西,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借杰拉德·热奈特(1997)提出的副文本理论,通过对杨世彭《仲夏夜之梦》中译本的副文本分析,解读杨译本所体现出来的... 副文本(paratext)是翻译文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能够揭示出译本所不能说明的东西,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借杰拉德·热奈特(1997)提出的副文本理论,通过对杨世彭《仲夏夜之梦》中译本的副文本分析,解读杨译本所体现出来的译者翻译观、读者观、以及译本得以推介的原因,以期全面与客观地揭示该译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仲夏夜之梦》 杨世彭 译本价值
下载PDF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动物意象的辞格对比研究--以《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谢世坚 武梓芝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31-38,共8页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在《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中运用了大量的动物意象,这些意象常常以修辞格出现,用于描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本文运用修辞学的理论,分析动物意象构成的各种辞格,包括明喻、隐喻、借喻、借代、拟人、摹声、用典等,并...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在《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中运用了大量的动物意象,这些意象常常以修辞格出现,用于描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本文运用修辞学的理论,分析动物意象构成的各种辞格,包括明喻、隐喻、借喻、借代、拟人、摹声、用典等,并对其辞格类型进行对比与讨论。两部戏剧作品在动物意象和辞格上存在不同,这是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作品主题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仲夏夜之梦》 动物意象 辞格
下载PDF
从“原味儿莎”看傅光明莎剧翻译的语言风格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岫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20-29,158,159,共12页
近年来,傅光明在重译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过程中提出了翻译应保留“原味儿莎”的理念。这一理念是一种超越异化/归化的二元区分,以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在戏剧翻译中再现原文风格的尝试。傅译《仲夏夜之梦》的唱词与对话选段兼顾流畅与忠实... 近年来,傅光明在重译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过程中提出了翻译应保留“原味儿莎”的理念。这一理念是一种超越异化/归化的二元区分,以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在戏剧翻译中再现原文风格的尝试。傅译《仲夏夜之梦》的唱词与对话选段兼顾流畅与忠实,体现了一种“以今天的现代语言”呈现“原味儿莎”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 翻译策略 《仲夏夜之梦》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and The Tempest
10
作者 康杰 《海外英语》 2017年第4期156-158,共3页
Despite that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and The Tempest were written at almost the beginning and the closing of Shakespeare's career respectively, they demonstrate a surprising similarity in so many ways. This a... Despite that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and The Tempest were written at almost the beginning and the closing of Shakespeare's career respectively, they demonstrate a surprising similarity in so many ways.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wo plays in terms of their similarities in technique, structure, character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a Chain of Be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KESPEARE SIMILARITY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The Tempest
下载PDF
莎士比亚悲喜剧中的动物意象及其翻译方法浅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5-117,共3页
意象是文化现象,莎士比亚的悲喜剧中充斥着数目繁多的意象,其中的动物意象尤其引人注目,其象征意义丰富多彩,其翻译方法也同样值得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意象 动物意象 《仲夏夜之梦》 《奥赛罗》 翻译方法
下载PDF
论《仲夏夜之梦》的英语语言风格 被引量:2
12
作者 项莉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48-251,共4页
英语语言对英语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英语语言具有抽象性和折射性,它不仅是情感、思想的体现,也是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最基本的工具。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在《仲夏夜之梦》中发挥的淋漓尽致。独特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不仅增添了文章的... 英语语言对英语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英语语言具有抽象性和折射性,它不仅是情感、思想的体现,也是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最基本的工具。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在《仲夏夜之梦》中发挥的淋漓尽致。独特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浪漫主义色彩,使得剧情更加深入人心。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和他的思想,笔者从双关语、反讽、辱骂语、对比等角度对《仲夏夜之梦》的英语语言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帮助读者从英语语言角度更好地领悟整部剧的中心思想,感受伟大戏剧家的语言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夏夜之梦 英语语言风格 双关 反讽 辱骂语 对比
下载PDF
多元系统理论下莎剧翻译策略的选择——以《仲夏夜之梦》的三个中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智雯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7期123-125,共3页
本文从埃文·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出发,解读梁实秋、朱生豪、方平三位译者的《仲夏夜之梦》中译本,并考察其对“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历来是翻译理论家关注的学术热点。在翻译过程中... 本文从埃文·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出发,解读梁实秋、朱生豪、方平三位译者的《仲夏夜之梦》中译本,并考察其对“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历来是翻译理论家关注的学术热点。在翻译过程中,受包括多元系统在内的多重因素的影响,译者在选择这两种翻译策略时会倾向于某一种,但一般不会只择其一。可见,翻译实践和理论具有不可避免的错位性。只有把握此点,才能更好地感悟具有创造性特征的经典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理论 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吕荧的《仲夏夜之梦》及其美学思想
14
作者 李伟民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2年第2期20-30,共11页
吕荧在20世纪40年代先后撰写了多篇莎学研究论文,为同时期从美学和文艺理论层面研究莎剧且有思想深度的研究者。同时,他还以诗体形式翻译了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吕荧主张“美是观念”,客观是决定主观倾向性的前提条件。他的美... 吕荧在20世纪40年代先后撰写了多篇莎学研究论文,为同时期从美学和文艺理论层面研究莎剧且有思想深度的研究者。同时,他还以诗体形式翻译了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吕荧主张“美是观念”,客观是决定主观倾向性的前提条件。他的美学思想在《永恒的主题》《莎士比亚的诗》和翻译《仲夏夜之梦》中已见端倪。从美学层面看,莎剧在思想和艺术上植根于现实生活并最终超越了现实生活。《仲夏夜之梦》的美学意义则在于返回现实社会以后憧憬人类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荧 莎士比亚 美学 《仲夏夜之梦》
下载PDF
论《仲夏夜之梦》的结构融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从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1-54,共4页
莎士比亚剧作《仲夏夜之梦》的剧情结构较为复杂,对主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仲夏夜之梦》中三个剧中世界和四条情节线索的作用的分析,探讨了该剧戏剧结构的融合。该剧突破了传统的爱情主题戏剧情节的套路,在该剧剧情中引... 莎士比亚剧作《仲夏夜之梦》的剧情结构较为复杂,对主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仲夏夜之梦》中三个剧中世界和四条情节线索的作用的分析,探讨了该剧戏剧结构的融合。该剧突破了传统的爱情主题戏剧情节的套路,在该剧剧情中引入了主角爱情对象中途改变的情节,而同时为了让这个改变爱情对象的情节能让习惯传统爱情情节的观众接受,又引入了精灵等超自然力量的干涉,由此出现了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情节线相互交织,从而达到了结构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 演出
下载PDF
从《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看16世纪中西文化差异
16
作者 陈丽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36期21-25,34,共6页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同一时期分别在中国和英国创作了《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这两部作品讲述了16世纪中国和希腊妇女因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而反抗道德和制度束缚的冲突故事。作为中英两国的伟大剧作家,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作品比...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同一时期分别在中国和英国创作了《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这两部作品讲述了16世纪中国和希腊妇女因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而反抗道德和制度束缚的冲突故事。作为中英两国的伟大剧作家,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作品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共同课题。汤显祖所处的中国晚明时期与莎士比亚所处的詹姆斯一世时代,因为历史、传统、地缘、社会经济状况等的不同,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该文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写作背景、主人公的性格、抗争历程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以揭示两部同时代作品所体现的16世纪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莎士比亚 《牡丹亭》 《仲夏夜之梦》 文化差异 社会价值观
下载PDF
探《无事生非》和《仲夏夜之梦》中译本的飞白处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斌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2-49,共8页
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无事生非》和《仲夏夜之梦》中多次出现飞白这一修辞手法,给作品的翻译带来挑战。国内译本对飞白的处理可以从两方面探讨:是否具有翻译的自觉意识,以及的处理方法。经过整理、比较朱生豪、方平、辜正坤(编)3本不同... 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无事生非》和《仲夏夜之梦》中多次出现飞白这一修辞手法,给作品的翻译带来挑战。国内译本对飞白的处理可以从两方面探讨:是否具有翻译的自觉意识,以及的处理方法。经过整理、比较朱生豪、方平、辜正坤(编)3本不同时期的译作后发现,朱生豪的译本忽略了大多数的飞白,方平的译本灵活大胆地尝试不同的处理方法,辜正坤主编的译本则细致地保留了飞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白 翻译 莎士比亚 《无事生非》 《仲夏夜之梦》
下载PDF
跟随梦想、传播模因:“模因理论”说得通吗?——以莎士比亚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米高.安甘 李英姿 戴新蕾 《东吴学术》 2015年第6期5-28,共24页
《自私的基因》(一九七六)一书首次提出"模因"一说,定义为"文化传播、或模仿的单位"。本文探索莎士比亚戏剧作为同文化及跨文化模因传播的场域,尤其以他受到改编最多的剧作《仲夏夜之梦》为例,并分析多个受到评论... 《自私的基因》(一九七六)一书首次提出"模因"一说,定义为"文化传播、或模仿的单位"。本文探索莎士比亚戏剧作为同文化及跨文化模因传播的场域,尤其以他受到改编最多的剧作《仲夏夜之梦》为例,并分析多个受到评论家赞誉的改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 模因 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 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三种中译本评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5-98,共4页
我们从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视角来研究梁实秋、朱生豪及方平三位译者的《仲夏夜之梦》中译本,旨在探讨当翻译莎士比亚剧作时,面对戏剧语言特色和作品丰富文化内涵发生冲突该如何做出取舍以呈现出最理想的译文。
关键词 翻译目的论 莎士比亚戏剧 《仲夏夜之梦》 翻译
下载PDF
《仲夏夜之梦》中的双重人物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继华 赵海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9-33,共5页
戏剧离不开人物,戏剧具有双重性,莎士比亚的戏剧喜欢使用双重人物,构成一种镜像。在莎士比亚喜剧代表作《仲夏夜之梦》中,仙界与凡界构成镜像,仙界之王奥布朗与雅典公爵忒休斯、仙后提泰妮娅与忒修斯的未婚妻希波吕忒、仙王的侍从迫克... 戏剧离不开人物,戏剧具有双重性,莎士比亚的戏剧喜欢使用双重人物,构成一种镜像。在莎士比亚喜剧代表作《仲夏夜之梦》中,仙界与凡界构成镜像,仙界之王奥布朗与雅典公爵忒休斯、仙后提泰妮娅与忒修斯的未婚妻希波吕忒、仙王的侍从迫克与凡界的工匠波顿构成三对双重人物;从仙界和凡界内部来看,也各有其双重人物,仙界的迫克其实就是"行动的奥布朗",凡界的海丽娜与赫米娅简直是同一个人,拉山德与狄米特律斯也几乎一模一样。双重人物的设置,使莎士比亚喜剧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得到了多维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喜剧 《仲夏夜之梦》 双重人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