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骨文“囧”形义新证 被引量:19
1
作者 蒋瑞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0-62,共3页
About , there have been four views: windows, granaries, a name of sacrifice and sites. This paper offers new research on the shape and meaning of the inscription  on bones, following the former researchers. The su... About , there have been four views: windows, granaries, a name of sacrifice and sites. This paper offers new research on the shape and meaning of the inscription  on bones, following the former researchers. The suggestion is that the inscription  should be shaped from the sun, and its original meaning is sacrificial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地 甲骨文 窗户说 仓廪说 祭名说 地名说
下载PDF
符号学理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传播——以“囧”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玉洁 《东南传播》 2009年第8期111-113,共3页
"囧",本是一个生僻的汉字,为何网民对它推崇备至,喜爱有加?甚至成为了标榜个性的90后以及开展网络营销的商家竞相追捧的对象?语言文字作为最大的象征符号系统的这一特征,为以"囧"流行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研究引入了... "囧",本是一个生僻的汉字,为何网民对它推崇备至,喜爱有加?甚至成为了标榜个性的90后以及开展网络营销的商家竞相追捧的对象?语言文字作为最大的象征符号系统的这一特征,为以"囧"流行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研究引入了符号学的研究视角。本文主要从索绪尔和罗兰·巴尔特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出发,对"囧"流行进行符号学意义上的解读,并对网络流行语等网络文化所产生的争论进行介绍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网络语言 符号化
下载PDF
别现代时期“囧”的审美形态生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建疆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45,共7页
我们正处于现代、前现代和后现代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历史时期,无法用单一的现代或前现代或后现代来概括,只好用别现代称呼。“别”的“别裁”“别体”“别传”的古义,虽然在今天容易产生误读,表面上看类似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生造的词... 我们正处于现代、前现代和后现代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历史时期,无法用单一的现代或前现代或后现代来概括,只好用别现代称呼。“别”的“别裁”“别体”“别传”的古义,虽然在今天容易产生误读,表面上看类似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生造的词“differrance”(延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审美形态 社会历史 解构主义 前现代 “别” 德里达
原文传递
“囧”的认知语义阐释 被引量:4
4
作者 蒋美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囧"这个早已被打入冷宫的生僻古汉字,在"潜水"了一段时间后浮出水面,并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网民的社交场合中。它之所以如此迅速地火爆网络世界,与其自身形体结构的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有重... "囧"这个早已被打入冷宫的生僻古汉字,在"潜水"了一段时间后浮出水面,并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网民的社交场合中。它之所以如此迅速地火爆网络世界,与其自身形体结构的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关联。本文在对"囧"语义演变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义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囧"新义的在线生成及语义整合过程,认为其语义生成机制主要是跨空间映射、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演变 语义生成过程 语义认知机制
下载PDF
推陈出新 先文后语——“囧”字现象解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中钰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4期141-142,共2页
近年来,网络新兴字“囧”在部分青少年网民的网络语言中大量出现。目前,“囧”的使用已成为网络文化新风尚,并有从网络语言向现实口语发展的趋势。本文从追溯“囧”的历史来源出发,总结归纳了“囧”的用法,指出了以“囧”为代表的... 近年来,网络新兴字“囧”在部分青少年网民的网络语言中大量出现。目前,“囧”的使用已成为网络文化新风尚,并有从网络语言向现实口语发展的趋势。本文从追溯“囧”的历史来源出发,总结归纳了“囧”的用法,指出了以“囧”为代表的“翻新字”和“先文后语”的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新字 先文后语
下载PDF
也谈网络象形符号“囧” 被引量:1
6
作者 吕献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年第1期158-159,共2页
"囧"字作为一个网络新词,受到众多网友的普遍关注?疚慕印皣濉钡墓沤窈濉ⅰ皣濉钡耐缬τ谩ⅰ皣濉弊至?行缘起及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网络应用 日本“”文化
原文传递
网络、报纸流行的“囧”字的词汇意义、修辞价值及相关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施发笔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9期1-5,共5页
通过着重阐述网络、报纸流行的"囧"的初始意义、网络意义及其泛化义,讨论、分析了其独特的修辞价值,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发掘其在网络上流行乃至于走向生活的深层原因,提出对此类现象应该持有的科学态度和正确认识。&qu... 通过着重阐述网络、报纸流行的"囧"的初始意义、网络意义及其泛化义,讨论、分析了其独特的修辞价值,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发掘其在网络上流行乃至于走向生活的深层原因,提出对此类现象应该持有的科学态度和正确认识。"囧"的寿命能有多长,须留心观察和耐心等待,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的内部调节功能,语言自身会不断地对语言运用事实进行过滤、筛选,检验其合法性、合格性、用用性,以保持系统的相对平衡并满足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报纸流行词 修辞 社会 文化 心理 内部调节
下载PDF
“囧”及“囧”家族的隐喻认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0期156-157,共2页
采用认知隐喻学的相关观点,从网络词汇"囧"的产生、功能和用法出发,对"囧"及"囧"家族做隐喻认知研究。
关键词 隐喻 完形感知 范畴
下载PDF
“囧”的多角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纯梅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63-168,共6页
"囧"是网络中使用最频繁的汉字之一。论文先分析了"囧"的句法和语义功能,并从转喻、隐喻方面解释了"囧"的语义衍生机制,然后从通感角度分析了"囧"的形音义联系,最后揭示了"囧"使用的认知心理。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词 认知解释
下载PDF
从省力原则的角度探讨颜文字“囧”在传媒中的广泛使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璐 《海外英语》 2011年第3X期200-201,203,共3页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语言大量产生。近两年来,网络语言中最为新颖独特的顔文字在网络中广为流传,并逐渐突破网络传媒的界限,被报纸、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接纳并使用。该文从省力原则的角度,结合拉斯维尔的传...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语言大量产生。近两年来,网络语言中最为新颖独特的顔文字在网络中广为流传,并逐渐突破网络传媒的界限,被报纸、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接纳并使用。该文从省力原则的角度,结合拉斯维尔的传播模式,分别从传播者、信息、媒体及受众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最具代表性的颜文字"囧"在传媒中广泛使用的原因。顔文字囧集音形义与一体,在传播和交际过程中能同时能体现"说话人经济原则"和"说话人经济原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让听话人获得最佳关联,从而使听话人能以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在惜时如金的信息时代,颜文字囧以其独特的传播效率优势适应了大众传媒的发展需要,从而成为近两年传播速度快,使用范围广,关注程度极高的典型颜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文字 传媒 传播模式 省力原则
下载PDF
囧——网络的语言智慧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翠珠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2期145-147,共3页
古汉字“囧”自2004年以来成为网络新宠,倍受网友追捧。我们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考察,探讨了“囧”的形体、意义和功能的变异运用及其表达效果,阐述了网络语词“囧”所传达的语言智慧。
关键词 网络 智慧 变异
下载PDF
“囧”字漫说 被引量:3
12
作者 盖颖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5-46,共2页
"囧"作为象形文字在2008年突然流行起来,并发展成一种全新的"囧文化",被赋予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新意。笔者就此字的意义、产生、造字法原理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流行语进行了粗略的探究。
关键词 本义 网络意义 造字法 网络流行语
下载PDF
简析电影话语中的“囧”热现象
13
作者 邓哲林 杨正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电影话语是运用影像画面和声音"说话"的文化形态,反映了电影制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中"现象"的思考和判断。"囧"字作为一个网络热词,反映了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现象和文化情结。网络语言发展为国产&qu... 电影话语是运用影像画面和声音"说话"的文化形态,反映了电影制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中"现象"的思考和判断。"囧"字作为一个网络热词,反映了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现象和文化情结。网络语言发展为国产"囧"电影提供借鉴,以"囧"话语为题材的电影屡见不鲜。这类电影通过夸张的手法和独特的语言对现实进行戏谑和嘲讽,并突出"小人物"角色,反映当今很多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迎合了受众审美取向和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话语 ”文化 ”电影 网络语言
下载PDF
“囧”流行的认知语言学阐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静 陈国达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0-92,共3页
从理想认知模型(ICM)和象似性原则看,"囧"的流行说明语言形式和所指意义之间是存在象似性的。正是理想认知模型的改变,使范畴成员的地位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处于边缘地位的"囧"一跃而成为典型成员,即原型。同时,不论... 从理想认知模型(ICM)和象似性原则看,"囧"的流行说明语言形式和所指意义之间是存在象似性的。正是理想认知模型的改变,使范畴成员的地位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处于边缘地位的"囧"一跃而成为典型成员,即原型。同时,不论是"囧"的古义,还是其现代意义,都能很好地说明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象似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象似性原则 流行原因
下载PDF
浅析网络新词“囧”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金星 李燕芳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年第3期37-39,共3页
网民借助"囧"这个字的特殊形貌,形象地表达了它原本没有的新义:郁闷、无奈、不乐观、莫名其妙、糟糕、打败、使别人郁闷或自己感到郁闷。文章就"囧"字的含义、起源和流行的原因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 网络新词 语义 源流
下载PDF
从“囧”、“槑”、“烎”等字的流行看网络用字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梅枝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4-155,共2页
"囧"、"槑"、"烎"等生僻字近两年风行网络,它们大部分都是古汉字,在网络上除表示其本义外,更多的是表示新的意义。它们之所以迅速火爆网络,是由于其自身形体结构的特点和网民求新求异的社会心理,而在当... "囧"、"槑"、"烎"等生僻字近两年风行网络,它们大部分都是古汉字,在网络上除表示其本义外,更多的是表示新的意义。它们之所以迅速火爆网络,是由于其自身形体结构的特点和网民求新求异的社会心理,而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则要理性辩证地看待这些网络用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用字
原文传递
小释“囧”字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燕 《嘉兴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23-125,共3页
从网络流行的"最牛古汉字‘囧’"入手,分析了古汉字"囧"的意义以及在现代网络中的用法及其意义,并简单分析了古汉字的流行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的现象,认为这种古汉字流行有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古汉字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囧”字的认知解读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雯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对网络流行语"囧"字进行分析,主要论述古今"囧"字存在的象似性。在形义上,"囧"字的重新释义采用了古人相同的象形造字法,可见象似性在"囧"字的演化中一直存在,具有历时性...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对网络流行语"囧"字进行分析,主要论述古今"囧"字存在的象似性。在形义上,"囧"字的重新释义采用了古人相同的象形造字法,可见象似性在"囧"字的演化中一直存在,具有历时性;音义上,"囧"字的古今音义之间都存在着象似性理据现象,以音同为先决条件来揭示词源,推索词的命名意义,这是基本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此外,通过概念整合理论进一步揭示了网络新词"囧"词义演变的内在认知机制及其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似性 概念整合 认知
下载PDF
说“囧”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广艺 赵曼卡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8-72,共5页
古往今来,从甲骨文到现代规范文字,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如今,随着网络语言和文字的兴盛,汉语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网络语言中借用古代汉语的现象越来越多,"囧"就是借用古生僻字"囧",并发展出更丰富... 古往今来,从甲骨文到现代规范文字,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如今,随着网络语言和文字的兴盛,汉语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网络语言中借用古代汉语的现象越来越多,"囧"就是借用古生僻字"囧",并发展出更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形式,走出网络,走进现实语言生活。它的流行趋势有待历史和语言自己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囧”的文体特征分析
20
作者 张鹏九 《太原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71-72,共2页
以网络流行语"囧"为例,运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语音、书写、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层面分析网络语言的文体特征及文体效果,同时对语境根源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网络语言 文体特征 文体效果 语境根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