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礼、刑的属性(上)——对中国“法律”史研究方法论的一个反思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剩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5期49-60,共12页
本文从古代典籍中相关术语的语义学考释入手 ,对“法”、“礼”、“刑”的概念、内涵及其属性进行了重新解读 ,并对20世纪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方法论提出了质疑。认为 :传统中国是一个以“礼”或儒家伦理维系的礼治社会 ,而并非如西方社会... 本文从古代典籍中相关术语的语义学考释入手 ,对“法”、“礼”、“刑”的概念、内涵及其属性进行了重新解读 ,并对20世纪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方法论提出了质疑。认为 :传统中国是一个以“礼”或儒家伦理维系的礼治社会 ,而并非如西方社会那样主要是依靠“法律”(law)来治理的法治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一元性和整合性结构特征 ,决定了传统学科界限的模糊性 ,这与西方文化中政治、宗教、道德、法律等自成一体相对独立的分化式文化结构 ,也是迥异其趣。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 ,法律史学者们不顾中西方政治文化和法文化的巨大差异 ,简单地照搬和套用西方的法律模式来衡量、评估或裁剪中国的古“法” ,建构起一套行政法、刑法、民法、习惯法等诸法齐备且跨越5000年的所谓《中国法律史》或《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知识体系 ,这样的法律史研究 ,不仅无助于国人对中国政治文化和礼法刑之属性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方法 属性 法律史 法律
下载PDF
“刑”与“直”:礼法与情感——孔子究竟如何看待“证父攘羊”?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玉顺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8,共7页
关键词 “直” 孔子 情感 礼法 《论语》 伦理问题 “案例”
原文传递
“刑”字古义辨正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20,共9页
"刑"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写作"井",用为人名或方国名。至西周早期,该字出现了动词"效法"的义项,仍写作"井"。西周中期后,该字出现了"丼"的新写法,同时增添了名词"法度"... "刑"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写作"井",用为人名或方国名。至西周早期,该字出现了动词"效法"的义项,仍写作"井"。西周中期后,该字出现了"丼"的新写法,同时增添了名词"法度"的新义项。不过"法度"之义项依旧写作"井"。东周时代,特别是战国时代,井字分化出了更多的字形和义项,刑的"刑罚"含义应当出现于此时。这些分化出来的字形和新增义项并不完全对应,必须结合各种文献,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度 上古
下载PDF
曹操尚礼重法思想述论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作耀 《东岳论丛》 CSSCI 1998年第3期67-74,共8页
曹操思想的主旨可用“治定礼为首,拨乱刑为先”一语概括之。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很深,其根基属于儒家思想范畴,尚仁义礼让,并试图以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术,严刑峻法,史载甚明,... 曹操思想的主旨可用“治定礼为首,拨乱刑为先”一语概括之。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很深,其根基属于儒家思想范畴,尚仁义礼让,并试图以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术,严刑峻法,史载甚明,这构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此即“拨乱刑为先”。所以,曹操的思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处于乱世之中的曹操既强调刑法,也没有忘记礼教之用。他始终尚礼重法,两手俱用,并在礼法并举、两手俱用中表现出了特有的谲诈之能。学术界以往将曹操视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下载PDF
先德后刑与先刑后赏:两种早期刑德学说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莹 《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8,共11页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老帛书阐述了一种“先德后刑”的刑德相养理论,有的学者以韩非的“刑德二柄”加以解读,认为二者同义。法家讲赏罚,以商韩为代表。商鞅之学在这一问题上,主张“先刑而后赏”。虽然黄老的“先德后刑”与商鞅的“先刑后...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老帛书阐述了一种“先德后刑”的刑德相养理论,有的学者以韩非的“刑德二柄”加以解读,认为二者同义。法家讲赏罚,以商韩为代表。商鞅之学在这一问题上,主张“先刑而后赏”。虽然黄老的“先德后刑”与商鞅的“先刑后赏”有相通之处,但黄老刑德概念的内涵远大于刑赏,二者在天人关系、人性驱动论等方面,也具有本质区别。韩非的“刑德二柄”与商鞅的刑赏治术并无二致,“因道全法”也非黄老思想。黄老刑德与商韩的赏罚之术并非同一思想体系,而《管子》务时寄政的“先德后刑”之说则颇具黄老学的气质与特征。通过对“先德后刑”与“先刑后赏”这两种早期刑德学说的比较分析,可以理清黄老与法家之间的思想纠葛,明确黄老刑德学说的思想独立性,并由此管窥战国时期的天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德后 后赏 因道全法
原文传递
《管子》“刑、德”思想述论 被引量:4
6
作者 马斗成 《管子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5-9,42,共6页
“刑、德”命题是古代政治法律思想中近乎永恒的命题。《管子》中有丰富、深刻的刑德思想:《管子》肯定刑在治国施政中的必要性,却大抵主张轻刑;《管子》更重视德,倡导以利民、惠民、养民为内容的德政及以“礼义廉耻”为主要特色的德教... “刑、德”命题是古代政治法律思想中近乎永恒的命题。《管子》中有丰富、深刻的刑德思想:《管子》肯定刑在治国施政中的必要性,却大抵主张轻刑;《管子》更重视德,倡导以利民、惠民、养民为内容的德政及以“礼义廉耻”为主要特色的德教。其刑德兼施、先德后刑思想,可谓远绍周、吕,近承管、晏,下启荀、董,在中国古代正统刑德法律思想发展史上是重要一环。《管子》刑德思想还打上了齐地阴阳五行学说的烙印,具有浓厚的齐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先德后
下载PDF
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运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光权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1-66,共6页
关键词 法制度 法治 法定原则
下载PDF
法、礼、刑的属性(下)——对中国“法律”史研究方法论的一个反思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剩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6期56-62,共7页
关键词 属性 研究方法 中国法制史
下载PDF
唐王朝的法与刑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小红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3-86,共14页
关于唐代法律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存在片面和局限之处,比如以往的研究过分依赖《唐律疏议》,以致连一些正史中的志、传及一些官修史书等基本资料都很少发掘利用。资料的局限难免造成研究视野的狭窄和研究结论的重复,如果我们在资料方面... 关于唐代法律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存在片面和局限之处,比如以往的研究过分依赖《唐律疏议》,以致连一些正史中的志、传及一些官修史书等基本资料都很少发掘利用。资料的局限难免造成研究视野的狭窄和研究结论的重复,如果我们在资料方面稍花气力,就会感到唐代的法制有更多的教训和经验值得我们去总结,对唐法(而不局限于唐律)更深刻的探讨与研究,也许尚需假以时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法制
原文传递
寻找最初的“刑”——对古“刑”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武树臣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3,共7页
文章对"刑"的起源作出全新的诠释。认为:"刑"字的原型是"井"。"井"是"校",囚具,是原始社会文身的用具。文身包括文额、文胸、文乳。文身源于对两性与婚姻生活的禁忌。当国家形成时,... 文章对"刑"的起源作出全新的诠释。认为:"刑"字的原型是"井"。"井"是"校",囚具,是原始社会文身的用具。文身包括文额、文胸、文乳。文身源于对两性与婚姻生活的禁忌。当国家形成时,文身逐渐演变为黥刑。因此,"刑"起源于礼且与礼携手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身 御席
原文传递
追本溯源:“刑”、“法”、“律”字的语源学考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3-49,共7页
"刑"字的本义为残害肢体的肉刑,后来引申泛指刑罚。"灋"字的本义是在神判之后令其离去、离开,亦即放逐。"聿"、"律"本为一字,"聿"字有区分之义,引申为界限、标准等义,"律"... "刑"字的本义为残害肢体的肉刑,后来引申泛指刑罚。"灋"字的本义是在神判之后令其离去、离开,亦即放逐。"聿"、"律"本为一字,"聿"字有区分之义,引申为界限、标准等义,"律"字因此而被用为音律、法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传递
论清华简《参不韦》的文本特征及“德”“刑”“中”等观念
12
作者 袁青 《中国哲学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6,55,共8页
《参不韦》和《五纪》内容和结构都极为相似,主旨也类似,都强调天道的不可违逆性和权威性,但《五纪》还配以相应的自然神来保证人道的不可违逆性,又详细论述了复杂的天神系统,这是《参不韦》所不具备的。“德”“刑”“中”是《参不韦... 《参不韦》和《五纪》内容和结构都极为相似,主旨也类似,都强调天道的不可违逆性和权威性,但《五纪》还配以相应的自然神来保证人道的不可违逆性,又详细论述了复杂的天神系统,这是《参不韦》所不具备的。“德”“刑”“中”是《参不韦》中三个核心概念,“德”“刑”两个概念都具有天道和人道两层含义,“德”主要指特性、品性,“刑”主要指法则和刑罚,天之德(特性)是天之五刑则的依据。落实到治国方面,人君之德(品性)体现在对天之五刑则的态度,君主依据天之五刑则制定出具体的刑罚,人君之德以及具体刑罚都是围绕天之五刑则来展开的,《参不韦》论述的重心是五刑则。《参不韦》的“中”既指心意,也指中正、公正的最高法则,还指法律文书。《参不韦》的“德”“刑”“中”三个观念具有一定的联系,都体现出人道效法天道的思维方式,强调的都是天道的不可违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参不韦》
原文传递
“法”义追寻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红林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9-84,共6页
"法"最初为"刑"之一种,即流放。作为刑罚,其本身就含有惩罚与遏止两重含义。"法"字从"水","水"既是一种惩罚的手段,同时又作为永恒的象征。《说文解字》说"平之如水",强... "法"最初为"刑"之一种,即流放。作为刑罚,其本身就含有惩罚与遏止两重含义。"法"字从"水","水"既是一种惩罚的手段,同时又作为永恒的象征。《说文解字》说"平之如水",强调的是"法"的规范统一特性,而不是其公平性。"法"字的含义经过了"刑"、"刑赏"和以刑赏为保障的各种社会规范三个发展阶段,其完备时期是在战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
原文传递
现代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曾小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140-146,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 ,对其中的关键词礼、刑、法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基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重点阐释 ,并与现代法治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简略地比较 ,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是一种无法之法。...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 ,对其中的关键词礼、刑、法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基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重点阐释 ,并与现代法治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简略地比较 ,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是一种无法之法。所谓无法之法 ,是指一种与现代法治相对立的传统法律。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上来分析 ,还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及法律基础、法律功能、法律特点上来分析 ,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整体上与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观念、原则 ,以及在结构层次、形式化等所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根本对立。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 ,对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极其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法律 法律文化
下载PDF
上博竹书《鲁邦大旱》管见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朝明 《东岳论丛》 2002年第5期113-117,共5页
上海博物馆楚竹书有《鲁邦大旱》 ,鲁国此次大旱可能发生在孔子归鲁到去世的六年之内。《鲁邦大旱》有孔子所说 :“邦大旱 ,毋乃失诸刑与德乎”一语 ,孔子常常论述“刑”与“德”的关系 ,该篇所记应该是孔子评论鲁国大旱与其当政者“刑... 上海博物馆楚竹书有《鲁邦大旱》 ,鲁国此次大旱可能发生在孔子归鲁到去世的六年之内。《鲁邦大旱》有孔子所说 :“邦大旱 ,毋乃失诸刑与德乎”一语 ,孔子常常论述“刑”与“德”的关系 ,该篇所记应该是孔子评论鲁国大旱与其当政者“刑”、“德”措置的关系问题 ;哀公礼尊孔子 ,常常向孔子请教 ,大量的哀公问政于孔子的材料可与该篇相互印证。种种迹象显示 ,该篇是研究孔子思想与鲁国文化的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邦大旱》 孔子思想 鲁国文化 鲁哀公
下载PDF
从德(礼)、刑到礼、法--中国古代宗教政治思想的演进与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涛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2,共8页
中国古代国家是在家族血缘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家国同构的形态,宗教和刑罚是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手段。礼最初是指祭祀的礼仪,由于中国古代国家是通过宗教的力量实现社会分层,进行政治统治,宗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后来也泛... 中国古代国家是在家族血缘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家国同构的形态,宗教和刑罚是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手段。礼最初是指祭祀的礼仪,由于中国古代国家是通过宗教的力量实现社会分层,进行政治统治,宗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后来也泛指氏族内部的习俗、习惯等,反映在意识形态上便是德。刑最初是指对待战争俘虏的刑罚,其用于治民,便要与典、彝也就是德相结合。法最初是指刑罚,后衍生出法令、法度、法律之意。中国古代“兵刑合一”,故最早的法律形式乃是军法,体现的是君王的意志。在中国古代,宗教变革及其由之带来的德(礼)与刑的政治工具化,推动着国家的形成;而二者之间关系经过不断调整优化,最终确立起周代德主刑辅的治国理政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小议先秦社会的史官与法律--从刑字说起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晓耕 孙倩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9,共8页
着眼于"井"字论刑,可看出刑字之典范、秩序之内涵,当然刑罚之意亦不可抹煞。在先秦社会特定语境下,刑字追求的是国家公权力保障下的依典范对社会的有序化治理,其可以囊括各种规范化及非规范化的法律表现形式。对于这些刑的掌... 着眼于"井"字论刑,可看出刑字之典范、秩序之内涵,当然刑罚之意亦不可抹煞。在先秦社会特定语境下,刑字追求的是国家公权力保障下的依典范对社会的有序化治理,其可以囊括各种规范化及非规范化的法律表现形式。对于这些刑的掌管者史官来说,赋予刑理性与正义,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实现中道,是其职责所在,而对于讼辞的磨砺则是其司法实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 “型” 判例 持中之史 讼辞 允执厥中
下载PDF
从《盐铁论》看桑弘羊的法律思想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冕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635-638,共4页
桓宽的《盐铁论》中较详细地记录了桑弘羊的法律思想。桑弘羊的自然定命论、因时变革的法律发展观、力主"力"与"刑"的法治观点、法应严密的立法主张以及专任刑罚的重刑主义思想等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盐铁论》 桑弘羊 贤良文学 “力”
下载PDF
德国检察机关 被引量:5
19
作者 克里斯蒂安.瓦格纳 朱军 《中德法学论坛》 2005年第1期7-16,共10页
本文首先从德国检察机关的诞生开始介绍了其历史使命,既而概括阐述了德国检察机关的三项主要任务和具体职责。接下来,作者具体介绍了德国检察机关职务活动的重点——侦查活动的程序架构和实践情况。最后,作者比较了德国与中国的刑事诉... 本文首先从德国检察机关的诞生开始介绍了其历史使命,既而概括阐述了德国检察机关的三项主要任务和具体职责。接下来,作者具体介绍了德国检察机关职务活动的重点——侦查活动的程序架构和实践情况。最后,作者比较了德国与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并介绍了与德国检察机关独立性相关的内部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事诉讼制度 侦查程序 侦查活动 提起公诉 事追诉 内部组织结构 终止侦查 无罪判决
下载PDF
程序如何衍生:辩诉协商的制度逻辑与程序改良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喜芬 成凯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08年第1期28-57,共30页
关键词 职权主义诉讼 事程序 事司法程序 事处罚 程序处理 辩护方 制度逻辑 程序选择权 诉讼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