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梅甘草合用与单用对放射性唾液腺损伤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叶景云 陈佩仪 +2 位作者 张嘉鹏 叶倩晴 陈观林 《河南中医》 2018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乌梅与甘草单用与合用对放射性唾液腺损伤大鼠的影响,探讨乌梅喷雾剂"酸甘化阴"的中医理论。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照射组、模型组、单药甘草组、单药乌梅组及甘草乌梅组,每组各4只。假照射组不做处理,模型... 目的:通过观察乌梅与甘草单用与合用对放射性唾液腺损伤大鼠的影响,探讨乌梅喷雾剂"酸甘化阴"的中医理论。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照射组、模型组、单药甘草组、单药乌梅组及甘草乌梅组,每组各4只。假照射组不做处理,模型组照射后不做处理,单药甘草组给予甘草喷雾剂,单药乌梅组用乌梅喷雾剂,甘草乌梅组用甘草乌梅喷雾剂。每组均给予每天3次正常饮食,单药甘草组、单药乌梅组及甘草乌梅组在放射性损伤后每天给药3次。第7天实验结束后统一收集大鼠全唾液,进行唾液流率及成分分析。结果:乌梅甘草组唾液量多于单药甘草组、单药乌梅组,其中乌梅甘草组的唾液流量与单药甘草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照射组唾液成分中的Na+、唾液淀粉酶(salivary alpha-amylase,SAA)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梅甘草组SAA活性高于单药甘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与甘草配伍的"酸甘化阴"作用与单药甘草及单药乌梅比较,能显著刺激放射损伤大鼠唾液分泌,并且增加大鼠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甘草 “酸甘化阴” 放射性唾液腺损伤 大鼠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对中枢性肌张力增高大鼠解痉止痛最佳配比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旭 王景霞 +4 位作者 张建军 郑媛 郭慧娟 朱映黎 罗武政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比例芍药甘草汤对中枢性肌张力增高大鼠的解痉止痛作用。方法采用线拴法所致的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大鼠模型,以巴氯芬为对照,实验组分别给予芍药甘草汤1∶1、1.5∶1、3∶1、7∶1、24∶0 5个不同配伍比例,给药...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比例芍药甘草汤对中枢性肌张力增高大鼠的解痉止痛作用。方法采用线拴法所致的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大鼠模型,以巴氯芬为对照,实验组分别给予芍药甘草汤1∶1、1.5∶1、3∶1、7∶1、24∶0 5个不同配伍比例,给药3周后测定其神经功能评分、肌张力、及痛阈的变化。结果不同配伍比例的芍药甘草汤均有解痉止痛的作用,可不同程度的缓解卒中后痉挛状态,但对于不同指标其最佳比例有所不同。其改善神经行为障碍的最佳比例是1∶1;降低肌张力的最佳比例是3∶1;对疼痛耐受性的最佳比例为7∶1。结论芍药甘草汤对于中枢损伤所致的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有很好的柔筋止痛作用,综合判断其解痉止痛的最佳比例是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酸甘化阴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 大鼠
原文传递
孙伟正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经验介绍
3
作者 于孙婉琪 赵洋 +1 位作者 张强 储全根 《现代中医临床》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全国名中医孙伟正教授依据“酸甘化阴”的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守正创新,辨证化裁,自拟由熟地黄、黄芪、五味子、当归、炙甘草、大枣、龙眼肉、酸枣仁、乌梅、煅皂矾等药物组成的陶壶饮,治疗缺铁性贫血即中医萎黄病。在对“酸甘化阴... 全国名中医孙伟正教授依据“酸甘化阴”的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守正创新,辨证化裁,自拟由熟地黄、黄芪、五味子、当归、炙甘草、大枣、龙眼肉、酸枣仁、乌梅、煅皂矾等药物组成的陶壶饮,治疗缺铁性贫血即中医萎黄病。在对“酸甘化阴”的内涵、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酸甘化阴方剂陶壶饮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作用机理和疗效,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甘化阴 陶壶饮 缺铁性贫血 临床
原文传递
从“目体阴而用阳”探讨目病辨治用药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柯玲玲 徐新荣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根据目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结合“目体”和“目用”的内涵与相互关系,探讨目病的辨证用药特点,认为目体阴与目用阳是物质基础与功能表现的关系,彼此相互作用、阴阳调和、刚柔相济,从而发挥目的正常生理功能。目病与阴阳失衡,脏腑、经... 根据目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结合“目体”和“目用”的内涵与相互关系,探讨目病的辨证用药特点,认为目体阴与目用阳是物质基础与功能表现的关系,彼此相互作用、阴阳调和、刚柔相济,从而发挥目的正常生理功能。目病与阴阳失衡,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床治疗目病宜首辨阴阳,明确虚实,目体阴不足者,宜酸甘化阴;目体阴有余者,宜甘淡渗湿;目用阳太过者,宜辛散清热;目用阳不及者,宜咸寒滋阴。用药可酸甘化阴、咸寒滋阴以培其根,柔养目体,又需辛散清热、甘淡渗湿以荡其邪,条畅目用,使目之阴阳调和,则万物明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体阴而用阳 目病 酸甘化阴 甘淡渗湿 咸寒滋阴 辛散清热
下载PDF
生津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AQP5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张艺凡 孙明辉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9期136-139,共4页
目的:观察生津汤对气阴两虚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pSS)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17等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型pSS女性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生津汤对气阴两虚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pSS)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17等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型pSS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中药组予生津汤,西药组予硫酸羟氯喹片,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SchirmerⅠ试验值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AQP5、IL-17、IL-10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IgG、CRP、IL-17表达降低,SchirmerⅠ试验值、IL-10、AQP5表达升高(P<0.05),除CRP外,中药组其余各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基于酸甘化阴理论的生津汤能改善pSS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生津汤能调节AQP5及IL-17、IL-10等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水通道蛋白5 炎症因子 中医症状积分 酸甘化阴理论 生津汤
下载PDF
黄莺教授止痒法特色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树杰 欧阳飞 +4 位作者 董世洲 宋海祯 邱琳惠 尉洁 黄莺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7期23-25,共3页
黄莺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用祛风、酸甘化阴、升清降浊、安神等止痒法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每临其证,莫不洞见症结,应手而愈。
关键词 止痒法 祛风止痒法 酸甘化阴止痒法 升清降浊止痒法 安神止痒法
下载PDF
“酸甘化阴”的实质探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魏文娟 杨柏灿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2-24,共3页
"酸甘化阴"是药味合化反应的主要形式之一,起源于《内经》,应用于《伤寒论》,发展、概括于金元时期的成无己,提出于明清时期的缪希雍和吴鞠通。"酸甘化阴"的实质不应仅仅停留在补益阴液、生津润燥上,还应包括酸甘... "酸甘化阴"是药味合化反应的主要形式之一,起源于《内经》,应用于《伤寒论》,发展、概括于金元时期的成无己,提出于明清时期的缪希雍和吴鞠通。"酸甘化阴"的实质不应仅仅停留在补益阴液、生津润燥上,还应包括酸甘补阴、酸甘固涩、酸甘缓急。酸甘药物主要分布于清热、止血、安神、补虚、收敛等章节;酸甘方主要见于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治风剂等章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甘化阴 补阴 固涩 缓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